CN110062076B - 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2076B
CN110062076B CN201910339002.6A CN201910339002A CN110062076B CN 110062076 B CN110062076 B CN 110062076B CN 201910339002 A CN201910339002 A CN 201910339002A CN 110062076 B CN110062076 B CN 1100620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interface
display screen
housing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90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62076A (zh
Inventor
张岳刚
唐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390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20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2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207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3178 priority patent/WO202021604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62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2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终端设备,其包括:第一机体,第一机体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一显示屏,第一显示屏设置在第一机壳上,第一机壳内设置有与第一显示屏电连接的电源;第二机体,第二机体包括第二机壳和第二显示屏,第二显示屏设置在第二机壳上;第一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一接口与电源电连接,第二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二显示屏电连接,或者,第一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与电源电连接,第二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二显示屏电连接;其中,第一接口与第一接头相适配,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一接头可拆卸地相连。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配置有柔性屏的终端设备存在使用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当前的终端设备向着大屏幕方向发展。较大的屏幕面积能够提高终端设备显示性能,进而能够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因此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考虑到终端设备的便携性,终端设备的整机尺寸不会无限制地增大。基于此种考虑,装配有柔性屏的终端设备应运而生。配置有柔性屏的终端设备通过折叠来减小整机尺寸,而且通过展开来实现屏幕面积的增大。但是目前的终端设备只能通过折叠实现使用模式的调节,因此存在使用模式单一,较难实现多任务场景下的灵活应用,进而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终端设备,以解决目前配置有柔性屏的终端设备存在使用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机体,所述第一机体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壳上,所述第一机壳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电连接的电源;
第二机体,所述第二机体包括第二机壳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二机壳上;
所述第一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头相适配,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头可拆卸地相连。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可以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一接头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可拆卸连接,电源还可以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一接头之间的配合为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同时供电,进而确保两者的工作。用户可以通过拆开第一接口与第一接头,从而实现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的分离,此种情况下,电源仍然可以供第一显示屏工作,用户可以单独使用第一机体。相比于配置有柔性屏的终端设备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能够供用户拆卸和组装,进而能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要求,进而能够增多终端设备的使用模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处于第一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处于第二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机体、110-第一机壳、120-第一显示屏、130-第一接口、140-第二接口、150-第三接口、160-电路板、170-电池、180-电连接件、
200-第二机体、210-第二机壳、220-第二显示屏、230-第一接头、240-第二接头、250-第三接头、251-第一子接头、252-第二子接头、253-铰接轴、
300-第一连接组件、310-磁性件、320-磁吸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8,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终端设备,所公开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
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用于组成终端设备。其中,第一机体100包括第一机壳110和第一显示屏120。第一机壳110为第一显示屏120提供安装基础,第一显示屏120设置在第一机壳110上。第一机壳110内设置有电源,电源与第一显示屏120电连接,进而能够为第一显示屏120供电。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机壳110设置有第一接口130,第一接口130与电源电连接,电源能够使得第一接口130为带电接口。电源通常为设置在第一机壳110内的电池170。
第二机体200包括第二机壳210和第二显示屏220。第二机壳210为第二显示屏220提供安装基础,第二显示屏220设置在第二机壳210上。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机壳210设置有第一接头230,第一接头230与第二显示屏220电连接,进而在第一接头230接电状态下,能够为第二显示屏220供电。第一接头230与第一接口130适配,第一接头230与第一接口130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接头230与第一接口130之间的导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机体200与第一机体100通过第一接口130与第一接头230可拆卸地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接头230与第一接口适配,指的是第一接口130与第一接头2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不但能够实现第二机体200与第一机体100之间的组装,而且还能实现第二机体200与第一机体100之间的电连接,此种情况下,电源可以依次通过第一接口130和第一接头230为第二显示屏220进行供电。
如上文所述,第一机壳110设置有第一接口130,第二机壳210设置有第一接头230。当然,也可以是,第一机壳110设置有第一接头230,第一接头230与电源电连接,相对应地,第二机壳210设置有第一接口130,第一接口与第二显示屏220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第一机体100与第二机体200可以通过第一接口130和第一接头2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可拆卸连接,电源还可以通过第一接口130与第一接头230之间的配合为第一显示屏120和第二显示屏220同时供电,进而确保两者的工作。用户可以通过拆开第一接口130与第一接头230,从而实现第一机体100与第二机体200之间的分离,此种情况下,电源仍然可以供第一显示屏120工作,用户可以单独使用第一机体100。相比于配置有柔性屏的终端设备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能够供用户拆卸和组装,进而能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要求,进而能够增多终端设备的使用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30与第一接头230之间的可拆卸对接,能够实现电连接。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机壳110内可以设置有电路板160,电路板160可以通过第一接头230与第一接口130配合实现与第二显示屏220之间的通信连接,当然,电路板160通常与电池170电连接,进而由电池170进行供电。此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实现对第一显示屏120和第二显示屏220之间的通信连接,例如将第一显示屏120和第二显示屏220形成一个整体的显示界面。再例如,也可以进行多任务显示,具体的,第一显示屏120和第二显示屏220分别显示不同的应用,第一显示屏120显示游戏界面,第二显示屏220显示视频聊天界面。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包括的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能够拆分为两个分离的构件,因此,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有利于形成不同的状态。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可以具有折叠状态,在折叠状态下,第一机体100可以与第二机体200叠置,从而能够减小终端设备的整机尺寸,进而方便用户的抓握。
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在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下,第一显示屏120可以位于第一机壳110背离第二机体200的一侧,从而不影响用户对第一显示屏120的操控。此种情况下,在终端设备处于叠置状态下,用户仍然可以通过第一显示屏120进行操控。在处于折叠状态下,终端设备无疑具备更小的尺寸,进而能够方便用户携带。
具体的,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可以通过多种连接方式保持在折叠状态,为了方便拆装,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在折叠状态下,第一机壳110和第二机壳21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组件300可拆卸相连。第一连接组件300可以包括磁性件310和磁吸件320,磁性件310和磁吸件320中,一者可以设置在第一机壳110上,另一者可以设置在第二机壳210上,磁性件310与磁吸件320磁性相吸。如图1-图3所示,例如,磁性件310固定在第一机壳110上,磁吸件320固定在第二机壳210上。具体的,磁性件310可以采用卡接或通过螺纹连接件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机壳110上,磁吸件320也可以通过卡接或螺纹连接件固定在第二机壳210上。
为了提高连接的稳定性,第一连接组件300可以包括多对磁性件310和磁吸件320,多对磁性件310和磁吸件320可以分散设置在第一机体100与第二机体200不同的位置处,从而实现更为均衡地磁吸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磁性件310指的是带有磁性的结构件,磁吸件320指的是能够被磁性件310磁性吸附的结构件。磁吸件320可以是带有磁性的结构件,也可以是不带有磁性的结构件,例如铁质件。在磁吸件320带有磁性时,磁吸件320与磁性件310的磁性相反。
第一机壳110和第二机壳210采用磁性件310与磁吸件320实现对接,即便第一机壳110与第二机壳210具有稍许的错位也可以实现对接,存在方便操作的优点,能够方便用户在环境较暗的条件下进行对接操作。
当然,在折叠状态下,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还可以通过其它的连接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机壳110和第二机壳210可以通过可拆卸地卡接配合,从而实现第一机体100与第二机体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再例如,在折叠状态下,第一机体100与第二机体200可以通过第一接口130和第一接头230实现可拆卸对接。
更为优选的方案中,在折叠状态下,第二显示屏220可以设置在第二机壳210背离第一机体100的一侧,当然,在折叠状态下,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可以通过第一接口130和第一接头230电连接,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形成双面屏的终端设备,这无疑更方便用户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均可以长宽不等。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可以具有第一展开状态,在第一展开状态下,第一机壳110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端部边缘与第二机壳210沿其长度方向的侧边缘,可以可拆卸对接,而且第一显示屏120和第二显示屏220可以共面或相交,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显示屏120与第二显示屏220相交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屏120的显示界面与第二显示屏220的显示界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例如,夹角为30°-50°。
在第一展开状态下,第一显示屏120和第二显示屏220共面或相交,进而能够增大终端设备的屏幕面积,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显示屏120与第二显示屏220之间的对接实现屏幕面积的增大,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终端设备采用柔性屏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在折叠状态下不存在屏幕折弯现象。
具体的,在第一展开状态下,第二机壳210的侧边缘和第一机壳110的端部边缘中,一者可以设置有上文所述的第一接头230,另一者可以设置有上文所述的第一接口130。当然,在第一展开状态下,第二机壳210的侧边缘和第一机壳110的端部边缘也可以通过上文所述的磁性件310和磁吸件320实现对接,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第一展开状态下第一机体100与第二机体200之间的对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具有第二展开状态,在第二展开状态下,第一机壳110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缘与第二机壳210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缘可拆卸对接,第一显示屏120和第二显示屏220可以共面或相交,如图6和图7所示。
同理,第一机壳110的侧边缘和第二机壳210的侧边缘也可以通过上文所述的第一接口130与第一接头230之间的对接实现。当然,还可以是:第一机壳110设置有第二接口140,第二接口140与电源电连接,第二机壳210设置有第二接头240,第二接头240与第二显示屏220电连接,第一机壳110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缘与第二机壳210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缘可以通过第二接口140和第二接头240可拆卸地相连。此种情况下,在第一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可以通过第一接口130和第一接头230实现可拆卸对接;在第二展开状态下,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可以通过第二接口140与第二接头240的配合实现可拆卸对接。此种情况下,第一机体100与第二机体200采用不同的对接模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与接头配合实现。
当然还可以是:第一机壳110设置有第二接头240,第二接头240与电源电连接,相应地,第二机壳210设置有第二接口140,第二接口140与第二显示屏220电连接。
在第二展开状态下,第一机壳110的侧边缘和第二机壳210的侧边缘还可以通过多种结构实现可拆卸对接。例如,在第二展开状态时,第二机壳210的侧边缘与第一机壳110的侧边缘可以通过上文所述的磁性件310和磁吸件320实现吸附对接。
第二接口140和第二接头240之间电连接,进而可以实现第一机体100与第二机体200之间的通信连接。基于此,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机壳110内可以设置有电路板160,电路板160可以通过第二接头240与第二接口140插接配合实现与第二显示屏220通信连接,此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实现对第一显示屏120和第二显示屏220之间的通信连接。例如将第一显示屏120和第二显示屏220形成一个整体的显示界面。再例如,也可以进行多任务显示,具体的,第一显示屏120和第二显示屏220分别显示不同的应用,第一显示屏120显示游戏界面,第二显示屏220显示视频聊天界面。
请参考图4和图6,无论是第一展开状态,还是第二展开状态,均是通过第二机壳210沿长度方向的侧边缘实现与第一机壳110的可拆卸对接。基于此,第一接头230与第二接头240优选可以相同,同时,第一接口130与第二接口140优选可以相同,此种情况下,第二机壳210仅可以设置一个接头或一个接口即可。
为了方便对第一显示屏120与第二显示屏220之间的角度进行更为灵活的调节,请参考图8,第一机壳110可以设置有第三接口150,第三接口150可以与电源电连接,具体的,第三接口150可以通过电连接件180实现与电路板160电连接,而电路板160与电源电连接,进而实现第三接口150与电源的间接电连接。电连接件180可以为柔性导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
第二机壳210可以设置有第三接头250,第三接头250与第二显示屏220电连接。具体的,第三接头250可以包括第一子接头251、第二子接头252和铰接轴253。第一子接头251设置于第二机壳210,第一子接头251与第二显示屏220电连接,第一子接头251与第二子接头252通过铰接轴253铰接,第一子接头251与第二子接头252可以通过铰接轴253电连接。
第三接口150与第二子接头252适配,第二机体200与第一机体100通过第三接口150与第二子接头252可拆卸地相连。
由于第一子接头251和第二子接头252通过铰接轴253铰接,因此分别与第一子接头251和第二子接头252相连的第二机壳210和第一机壳110能够发生相对转动,进而能够调整第一机体100与第二机体200之间的夹角,最终方便用户灵活地调整第一显示屏120与第二显示屏220之间的夹角,这无疑能够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
当然,也可以是:第一机壳110可以设置有第三接头250,第三接头250可以与电源电连接。具体的,第三接头250可以通过电连接件180实现与电路板160电连接,而电路板160与电源电连接,进而实现第三接头250与电源的间接电连接。具体的,第三接头250可以包括第一子接头251、第二子接头252和铰接轴253。第一子接头251设置于第一机壳110,第一子接头251与电源电连接,第一子接头251与第二子接头252通过铰接轴253铰接,第一子接头251与第二子接头252可以通过铰接轴253电连接。
相对应地,第二机壳210可以设置有第三接口150,第三接口150可以与第二显示屏220电连接。第三接口150与第二子接头252适配,第二机体200与第一机体100通过第三接口150与第二子接头252可拆卸地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接口150与第三接头250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终端设备在第一展开状态下的可拆卸对接,也可以实现在第二展开状态下的可拆卸对接。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可以拆分,因此第一机体100和第二机体200具有多种对接方式,进而使得终端设备处于多种状态。这些状态也可以采用上文所述的接口和接头实现可拆卸对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30、第二接口140和第三接口150可以是HDMI接口、Type-C接口等,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接口的具体种类,同样也不限制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的具体种类。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适配,指的是相应的接口与接头之间不但能够实现机械可拆卸配合,而且还能够实现电连接,所述的电连接可以包括供电连接和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者。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游戏机等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终端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所述第一机体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壳上,所述第一机壳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电连接的电源;
第二机体,所述第二机体包括第二机壳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二机壳上;
所述第一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机壳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头相适配,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头可拆卸地相连;
所述第一机壳设置有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机壳设置有第三接头,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电连接,所述第三接头包括第一子接头、第二子接头和铰接轴,所述第一子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二机壳,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第二子接头通过所述铰接轴铰接,且电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子接头适配,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通过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子接头可拆卸地相连;或者,
所述第一机壳设置有第三接头,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机壳设置有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电连接,所述第三接头包括第一子接头、第二子接头和铰接轴,所述第一子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一机壳,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第二子接头通过所述铰接轴铰接,且电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子接头适配,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通过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子接头可拆卸地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具有折叠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叠置,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机壳背离所述第二机体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磁性件和磁吸件,所述磁性件和所述磁吸件中,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壳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机壳上,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磁吸件磁性相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可拆卸地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头相连,且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二机壳背离所述第一机体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具有第一展开状态,在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机壳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端部边缘与所述第二机壳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缘可拆卸对接,且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共面或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机壳的所述侧边缘和所述第一机壳的所述端部边缘中,一者设置有所述第一接头,另一者设置有所述第一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具有第二展开状态,在所述第二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机壳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机壳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缘可拆卸对接,且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显示屏共面或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壳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机壳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机壳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机壳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电连接;
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口适配,所述第一机壳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机壳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缘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头可拆卸地对接。
CN201910339002.6A 2019-04-25 2019-04-25 终端设备 Active CN1100620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9002.6A CN110062076B (zh) 2019-04-25 2019-04-25 终端设备
PCT/CN2020/083178 WO2020216041A1 (zh) 2019-04-25 2020-04-03 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9002.6A CN110062076B (zh) 2019-04-25 2019-04-25 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2076A CN110062076A (zh) 2019-07-26
CN110062076B true CN110062076B (zh) 2021-01-08

Family

ID=67320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9002.6A Active CN110062076B (zh) 2019-04-25 2019-04-25 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2076B (zh)
WO (1) WO202021604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15154A (ko) * 2010-08-11 2012-02-21 에스케이텔레시스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CN204203947U (zh) * 2014-11-07 2015-03-11 深圳市粤创科技有限公司 双屏异显同显的安卓终端
CN204883491U (zh) * 2015-07-22 2015-12-16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摸屏移动通信终端
CN106331241A (zh) * 2016-11-15 2017-01-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离滑动的柔性屏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4804A (zh) * 2009-06-09 2010-12-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键盘和显示器可切换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7295122B (zh) * 2016-04-01 2020-02-11 上海博梦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扩大显示面积的手机保护壳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15154A (ko) * 2010-08-11 2012-02-21 에스케이텔레시스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CN204203947U (zh) * 2014-11-07 2015-03-11 深圳市粤创科技有限公司 双屏异显同显的安卓终端
CN204883491U (zh) * 2015-07-22 2015-12-16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摸屏移动通信终端
CN106331241A (zh) * 2016-11-15 2017-01-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离滑动的柔性屏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16041A1 (zh) 2020-10-29
CN110062076A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8948B2 (en) Mobile apparatus
CN109819611B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US9300099B2 (en) Linkable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s
JP2001069165A (ja) Usbハブ
US7503809B2 (en) Power adapter having detachable power cable coupler head
US20230068202A1 (en) Connecting assembly and assembly-detachable intelligent apparatus
TWM366687U (en) Display module with easy assembly display panel,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display module, and combination of host and casing of display device
JP2012038727A (ja) マイクロユニバーサルシリアルバスアダプタ
CN110062076B (zh) 终端设备
WO2021254359A1 (zh) 可穿戴设备组件
CN210402974U (zh) 一种电子桌牌
CN110602286A (zh) 电子设备、传感器扩展装置和电子设备组件
WO2021185349A1 (zh) 电子设备
CN112130619B (zh) 终端、可拆卸屏幕以及终端本体
CN209881041U (zh) 集线器底座
US2008005097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outputs and power adapter having the same
CN107359472B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5577865A (zh) 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CN214068939U (zh) 一种数据线连接头及数据线
CN110401745B (zh) 折叠式终端设备
CN112018559A (zh) 电连接组件、电子设备及电连接组件的使用方法
CN211787960U (zh) 模块化显示组件
CN210430369U (zh) 一种可弯折的磁吸式数据线接口
CN209881027U (zh) 一种转接装置
CN210863877U (zh) 一种多接口电能检测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