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0778A -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 - Google Patents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0778A
CN110060778A CN201910322485.9A CN201910322485A CN110060778A CN 110060778 A CN110060778 A CN 110060778A CN 201910322485 A CN201910322485 A CN 201910322485A CN 110060778 A CN110060778 A CN 110060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lth
index
flora
harmful bacteria
beneficial 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24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希英
马莎
张水平
陈慧
祝林
陈开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rfect (shang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erfect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rfect (shang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erfect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rfect (shang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erfect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rfect (shang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224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07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0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07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nutrition control, e.g. die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本发明涉及包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产品在制备用于在对象中改善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的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由对象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总的有益菌比例和/或有害菌比例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计算得出。

Description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
背景技术
基于对健康的认识和追求,人们发展出了改善身体状况的健康管理方法。目前的健康管理方法有低碳水高蛋白管理、低碳水高脂肪管理、运动节食管理等,这些方法在短期可能达到减重控糖等健康管理效果,但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些方法都很难长期坚持,无论是自我意识上、还是身体机能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效果的可持续性不高,且目标单一,不会从人体整体健康来做科学可持续的健康调理。
进一步而言,本领域现有健康管理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1.现有健康管理模式对个体自我约束管理的要求较高,难以自控和坚持,故而长期的效果不能保证;
2.只管单一目标,不管后期的长期效果以及人体整体的健康状况,见效快但可能有副作用;
因此,本领域目前仍缺少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的关系密切,肠道菌群影响宿主的代谢和能量的吸收、肠壁通透性及肠道的分泌功能,菌群结构和功能失调造成的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在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人从一出生就处于微生物的包围之中,凡与外界接触或相通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等皆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形成了人体的微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绝大部分生活在我们的肠道中,称为“肠道菌群”,包含500~1000种微生物,总重量约为1.5公斤,细胞数量是人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所编码的基因数量超过人体的100倍以上,因此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失衡对于人体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尤其是代谢性疾病、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等的发生都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失衡,二者互为因果关系,肠道菌群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然而,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建立平衡的肠道菌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般而言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包括保证食物的多样化,保证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的摄入量。在饮食摄入不足的情况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补充营养素和益生元食品,为肠道菌群提供足够的营养。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的不断深入研究,菌群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肠道菌群可能改变未来人们对于健康的认知;菌群技术的发展也将帮助人们实现对健康的完善。
本领域目前仍缺少将菌群健康与人身体宏观健康表征相联系的手段,难以有效根据菌群情况来评估人身体的状况。尤其是人体肠道菌群中种类繁多,本领域尚不清楚哪些细菌的组合适合于表征人体健康或一些健康体征。如果可以找到菌群健康与人体健康的合理有效的纽带,那么对于通过调理菌群来影响人体健康将具有极大指导意义。
本发明人通过对人体肠道中多种细菌的众多不同组合的筛查,以及通过人群所表现出的相应健康体征,出人意料地发现,通过根据本发明研究选择的特定肠道细菌组合而得到的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以及菌群健康指数来对人体健康进行评估,可以合理有效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例如体脂率、血糖等人体健康参数。
本发明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理论的层面,让对象了解健康、了解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起因,认识到当下生活方式的不当之处,以此从改变熬夜、久坐、高脂高蛋白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从实践的角度,教会对象学习易操作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思想、饮食、起居、运动、监测等方面;收获重要的管理工具,主要有核心主食、辅食搭配、运动软件、体重秤(体脂秤)、血糖仪、血压计、血尿酸仪、网络管理平台APP、管理日记等。
从最终效果的体现上,调节对象肠道菌群,改善身体代谢,缓解慢性炎症、减少腹部脂肪、降低体重、改善血糖代谢、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以期望解决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问题,达到健康管理目的。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监测人体肠道菌群及综合各项多种生理指标,进行评估,提供一种身体调理方案或系统,从而达到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例如预防或降低系统性慢性炎症、改善机体血糖、脂肪代谢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是基于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科学研究理论的新型健康管理方法。通过对菌群和人体健康的干预,以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包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产品在制备用于在对象中改善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的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由对象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总的有益菌比例和/或有害菌比例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计算得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有益菌包括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普氏菌属、栖粪杆菌属、巨型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巨单胞菌属、假丁酸弧菌属、罕见小球菌属、Anaerostipes、罗斯氏菌属、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有益菌为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普氏菌属、栖粪杆菌属、巨型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巨单胞菌属、假丁酸弧菌属、罕见小球菌属、Anaerostipes和罗斯氏菌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有害菌包括大肠埃希-志贺菌属、另支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嗜胆菌属、脱硫弧菌属、颤杆菌克属、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有害菌为大肠埃希-志贺菌属、另支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嗜胆菌属、脱硫弧菌属和颤杆菌克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有益菌指数和/或有害菌指数如下计算获得:建立获自健康对象的n个粪便样本的数据库;获得对象的粪便样本;分别计算所述对象的粪便样本中有益菌和有害菌的总含量;计算所述总含量在所述数据库中的百分位等级;以及将所得百分位等级正态分布化以换算为0到100区间分布的指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菌群健康指数=有益菌指数+100-有害菌指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反映对象健康的一个或更多个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体重、体质指数、体脂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和血尿酸。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计算有益菌指数和/或有害菌指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益菌指数和/或有害菌指数反映对象健康的一个或更多个参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获自健康对象的n个粪便样本的数据库;
b)获得对象的粪便样本;
c)分别计算所述对象的粪便样本中的有益菌和/或有害菌的总含量;
d)计算所述总含量在所述数据库中的百分位等级;以及
e)将所得百分位等级正态分布化以换算为0到100区间分布的指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菌群健康指数反映对象健康的一个或更多个参数,且菌群健康指数=有益菌指数+100-有害菌指数,其中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通过前述方法计算获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有益菌为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普氏菌属、栖粪杆菌属、巨型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巨单胞菌属、假丁酸弧菌属、罕见小球菌属、Anaerostipes和罗斯氏菌属,其中所述有害菌为大肠埃希-志贺菌属、另支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嗜胆菌属、脱硫弧菌属和颤杆菌克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参数包括体重、体质指数、体脂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和血尿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参数为体脂率和/或血糖。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包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产品在制备用于在健康管理方案中使用的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健康管理方案采用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来评估对象的健康状况,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由对象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总的有益菌比例和/或有害菌比例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计算得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包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产品包含膳食纤维、高膳食纤维代餐、粗粮饭或青稞面,或者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或水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还包含益生元,所述益生元优选为低聚果糖、菊粉、低聚木糖和/或抗性糊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还包含益生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用于:降低拟杆菌、埃希氏菌、志贺氏菌、硫酸盐还原菌等有害菌含量;提高普氏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含量;降低肠道内容物的pH值;提高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含量;提高肠道菌群代谢产生氢气的量;消除机体自由基,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改善体重指标、血糖指标、肝肾功能指标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健康管理方案包括以下步骤:信息采集、综合评估、健康干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信息采集包括健康问卷、健康检测和健康信息反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健康干预包括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制定出个人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健康管理方案包括以下阶段:报名期、封闭期、居家期和复训期。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健康管理方案的实施周期是30天至180天、60天至120天、优选约90天。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报名期包括采集对象的健康基本情况。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健康基本情况包括疾病史、用药史、胃肠功能、排便情况、生活作息、饮食偏好、运动习惯等健康信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报名期持续10天至60天、20天至45天、优选约30天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封闭期包括肠道菌群测序分析,并记录初始状态的菌群结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封闭期包括以下方面:教育、检测、评估和/或膳食。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封闭期包括膳食干预,并计算实际营养的摄入情况予以记录。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封闭期包括对对象进行评估,所述评估包括膳食评估、运动评估、体重血压血糖各项指标评估、定期的肠道菌群评估,这些评估可以通过例如饮食运动APP、医院人体健康体检、肠道菌群测试等方式进行。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根据评估结果,结合管理方案预设关联表,制定出个人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封闭期包括Inbody人体成分分析、肠屏障、小肠细菌增生测试、清肠。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封闭期持续7天至35天、14天至28天、优选约21天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居家期包括指示对象将肠道健康的自我观察结果、生理指标的自我监测结果、饮食情况等记录在手机APP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居家期包括反馈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居家期包括随访和指导。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居家期包括测试体重、血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居家期持续20天至100天、40天至80天、优选约66天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复训期包括分享健康管理的心得和感想;进行健康知识的回顾和巩固;以及进行肠道菌群的测序和医院体检。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复训期包括通过手机APP平台以自服务的方式持续开展日常健康管理。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复训期包括肠屏障测试和居家效果评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复训期持续1天至5天、2天至4天、优选约3天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健康管理方案还包括日常监测肠道菌群,所述日常监测通过布里斯托打分、粪便酸碱度和/或呼氢检测来实现。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管理方法,其包括:
a.采集对象的粪便样本,对肠道菌群进行检测;
b.反馈所述对象的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由对象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总的有益菌比例和/或有害菌比例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计算得出;以及
c.反馈针对所述对象的健康干预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对对象进行肠道菌群测序分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对对象进行肠道菌群相关代谢和功能检测,包括例如粪便pH、呼氢测试、肠屏障测试、小肠细菌增生测试。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对对象进行医院体检,包括例如糖代谢、脂代谢、B超、CT、彩超、体成分分析检测(Inbody 770、体脂、蛋白质、水分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
d.采集所述对象的基本健康情况;和/或
e.综合评估所述对象的基本健康情况;和/或
f.监控所述对象的健康数据;和/或
g.对所述对象进行跟踪随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健康干预方案包括膳食干预和/或运动干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膳食干预包括以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为主,根据肠道菌群的检测结果,结合代餐粉和膳食补充剂搭配饮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根据对象的实时健康数据调整膳食干预方案。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管理系统,其包含:
信息采集单元,其指示对象录入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信息处理单元,其计算获得所述对象的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由对象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总的有益菌比例和/或有害菌比例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计算得出;和
信息输出单元,其输出针对所述对象的健康干预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采集单元还指示对象录入所述对象的基本健康情况,其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综合评估所述对象的基本健康情况,并监控所述对象的健康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管理系统是手机APP。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采集单元指示对象将肠道健康的自我观察结果、生理指标的自我监测结果、饮食情况等记录在手机APP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健康干预方案包括膳食干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膳食干预包括以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为主,根据肠道菌群的检测结果,结合代餐粉和膳食补充剂搭配饮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可考虑菌群健康指数存在一个分界点。在针对对象的日常监测中,当检测对象的菌群健康指数小于该分界点时,可考虑认为对象处于亚健康状态,指示例如体脂率、血糖等体征处于不良状态,提示对象需要进行健康管理;而当经过健康管理的对象的菌群健康指数提升为大于等于该分界点时,可考虑认为该对象脱离原亚健康状态。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分界点可为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以及任意两者之间的任意数值。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分界点可为100。
应了解,以上发明内容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都仅仅是例示性和说明性的,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健康管理方案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健康管理方案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的基础调理营养餐组成。
图3为本申请健康管理方案的一个实施方案进行管理之后,对象肠道菌群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三大基础步骤:信息采集、综合评估、健康干预。
信息采集:该步骤是进行健康管理的基础,包括健康问卷、健康检测和健康信息反馈;采集的信息包括:健康基本情况、疾病史、用药史、排便情况、生活作息、饮食偏好、运动习惯等基本健康信息;体检(体重、血糖、血压、血酮、血尿酸、体成分分析、胃肠功能)。
综合评估:此为健康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基于采集的信息,进行健康综合评估,主要包括体重、血压、血糖各项指标评估、肠道健康评估、膳食评估、运动评估,综合这些评估结果,根据各项评估结果与对应的管理方案预设关联表,制定出个人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健康干预:在信息采集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和落实健康干预方案,这是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理念学习、膳食干预、运动干预,同时每天监控并上传检测结果,对每天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得出个人化的评估分析报告,根据每日检测数据的变化不断调整健康管理方案。
健康理念学习包括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学习、慢性代谢性疾病知识普及、膳食营养的学习,以从观念上提高健康管理意识和主动性;
膳食干预主要以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为主,根据肠道菌群的检测结果,对应预设管理方案关联表,结合代餐粉和膳食补充剂搭配,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辅以搭配饮食。以利用膳食搭配富集短链脂肪酸产生菌,降低条件性致病菌的丰度,实现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使得人体肠道中的有益菌增加,有害菌减少。
每日监控健康数据,还包括对粪便pH进行监控,根据pH结果合理调整膳食搭配,以调理整个肠道微生态健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依据肠道菌群的特色,本发明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四个特色阶段:报名期、封闭期、居家期和复训期。
1、报名期
报名期间,通过问卷的形式采集对象的健康基本情况、疾病史、用药史、胃肠功能、排便情况、生活作息、饮食偏好、运动习惯等健康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核查,确定是否接受该对象进行健康管理。
2、封闭期
完成前期报名手续后,将提供一次肠道菌群测序分析,记录初始状态的菌群结构。封闭期开始时进行医院的健康体检,将问卷信息、菌群测序结果和医院体检数据进行综合的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该方案涉及教育、检测、评估和膳食,四个方面相辅相成。
教育:包含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知识、慢性代谢性疾病知识普及、膳食营养等。其中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知识,在目前已被证实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菌群与健康知识的普及,据此引入肠道菌群健康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关系,进一步给出有效解决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基础上的科学饮食方案,培训内容包含食材的选择搭配、调味料的使用、烹饪实践等。
检测:客观的检测数据是精准评估的重要依据。该环节涉及到肠道菌群测序(全基因组测序和16sRNA测序)和肠道菌群相关代谢和功能检测(粪便pH、呼氢测试、肠屏障测试、小肠细菌增生测试)、三甲医院体检(专业特色的体检项目设定,包括糖代谢、脂代谢、B超、CT、彩超)、体成分分析检测(Inbody 770,体脂、蛋白质、水分等)以及日常自管理测量(体重、血糖、血压、血酮、血尿酸),其中日常自管理测量可通过健康管理平台(例如APP)进行每日记录上传,后台会对每日上传的数据定期给予评估报告和健康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包括膳食干预、运动方案。
膳食:依据个体健康状况,定制个性化膳食营养方案,提供健康三餐搭配。同时关注对象用餐体验,用餐结束后,记录每位对象每餐实际使用情况,计算实际营养的摄入情况,及时反馈膳食数据。工作人员引导对象在网络健康管理平台APP中方便快捷的记录自己的每日饮食,以养成关注每餐、记录每餐的好习惯。
评估:主要包括膳食评估、运动评估、体重血压血糖各项指标评估、定期的肠道菌群评估,综合这些评估结果,根据管理方案预设关联表,制定出个人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并监控每天的结果,根据评估结果的变化不断调整健康管理方案;主要依据检测数据、膳食数据、对象填写的调理日记或APP记录结果和每日健康问询结果展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包含肠道健康的人体健康评估,每日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评估,每日三餐和加餐的量、种类、用餐时间、咀嚼方式等的评估,每天睡眠时长、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等的评估,综合多方向的评估结果进行评估,并以此作为健康管理方案调整和落实的依据。
封闭期结束前,进行调理效果的展示,包括外表体型的改变、菌群和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增加对象继续健康管理的信心和决心。此外,将调理效果和针对性的居家膳食指导装订成册,与含有居家测量指导的健康管理日记本一起交由每位对象,以保证健康管理从封闭期到居家期的无缝连接。
在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实践推广过程中,封闭阶段的时间长短和生理检测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整,例如可设置封闭期为21天或10天。
3、居家期
封闭期的健康管理结束后,迎来自服务模式的居家期。将在封闭期间所学习的健康知识和方法落到实处,将肠道健康的自我观察、生理指标的自我监测、科学饮食等记录在网络管理平台APP中,工作人员定期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此外,也会安排定期随访和指导,帮助对象解决期间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适时做好体检提醒的工作,不断鼓励对象进行健康新观念的坚持和传播。针对未很好使用APP的对象,工作人员定期询问健康近况、饮食记录和日记本填写等情况,并通过电话、短信或微信的方式给出指导意见。这一阶段可对封闭期出现的健康管理效果进行强化巩固。居家阶段的借助网络管理平台APP对象端进行线上互动,有利于服务周期结束后的自我管理。
4、复训期
自管理一定时间后,进行健康管理的复训,除了分享健康管理的心得和感想以加强健康管理意识,更重要的是进行健康知识的回顾和巩固,进行肠道菌群的测序和医院体检。后期可凭借网络管理APP互动平台,以自服务的方式持续地开展日常健康管理。
由于本领域目前仍缺少根据菌群情况来评估人身体状况的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健康管理,本发明研究发现了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以及菌群健康指数来对人体健康进行评估。
有益菌指数
有益菌指数由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总的有益菌比例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计算得出,指征肠道微生态系统中有益菌的总比例,是维持肠道菌群健康的基本因素。
膳食中的谷薯类、蔬果类,尤其是全谷物和杂豆类富含的膳食纤维,均有助于有益菌指数的提升。以低聚果糖、菊粉、低聚木糖、抗性糊精为代表的益生元也可在短期内快速富集有益菌。高脂高蛋白饮食、经常夜宵熬夜均不利于有益菌的生成。
如果有益菌指数偏低,则指示日常饮食中高脂高蛋白摄入较高,膳食纤维、蔬果类摄入量相对不足,表征肠道菌群目前可能处在较差的食物发酵状态,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的代谢产物较低,肠道上皮细胞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肠屏障可能受到损害。
有害菌指数
有害菌指数由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总的有害菌比例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计算得出,指征肠道微生态系统中有害菌的总比例,是破坏肠道菌群健康的重要因素。
日常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蛋白和脂肪,使得肠道中过量的蛋白质发酵,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有害菌的滋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也将促进肠道中某些有害菌的增长,并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
如果有害菌指数偏高,则指示日常饮食中的高脂高蛋白摄入量较高,并可能伴有不良生活习惯、压力焦虑等情况,表征肠道菌群目前存在潜在的有害菌过度滋生的情况,这有可能会在肠道中产生毒素和炎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根据以下方法计算有益菌指数:
计算出m种有益菌的总含量p,
Ai是有益菌i的百分比含量,根据m种有益菌的总量,计算出在人群中超过百分之多少的个体(百分位等级):
P={p1,p2,......,pn}
P为数据库中n个样本的每人m种有益菌总含量p的集合,
ri=100*Fb/n
ri为第i份样本m种有益菌含量的百分位等级,Fb为小于第i份样本m种有益菌总含量pi的样本总数,n为数据库中总样本数。
为了使消费者更容易理解有益菌指数的概念,我们利用正态分布的方法将百分位等级换算成0到100区间分布的有益菌指数分值:
yi=int(100*f(x)+0.5)
其中,将前述ri代入f(x)公式,将所得结果进行四舍五入,得有益菌指数yi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根据以下方法计算有害菌指数:
计算出m’种有害菌的总含量d,
Bi是有害菌i的百分比含量,根据m’种有害菌的总量,计算出在人群中超过百分之多少的个体(百分位等级):
D={d1,d2,......,dn}
D为数据库中n个样本的每人m’种有害菌总含量d的集合,
ri=100*Fb/n
ri为第i份样本m’种有害菌含量的百分位等级,Fb为小于第i份样本6种有害菌总含量di的样本总数,n为数据库中总样本数。
为了使消费者更容易理解有益菌指数的概念,我们利用正态分布的方法将百分位等级换算成0到100区间分布的有害菌指数分值:
zi=int(100*f(x)+0.5)
其中,将前述ri代入f(x)公式,将所得结果进行四舍五入,得有害菌指数zi
肠型分析
肠型(Enterotype):全称“肠道微生物分型”,肠道内各种微生物的组成具有不同的菌群结构和功能基因类型,目前在人群中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的肠型。研究发现,肠型与长期的饮食习惯相关,不同肠型的人对能量代谢和存贮的方式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一般情况下,肠型是稳定的,如果饮食习惯发生长期改变或其它强干扰因素的出现,肠型便会发生改变。
例如拟杆菌肠型中肠道内拟杆菌属细菌含量较高,该肠型主要见于摄入较高比例的精米精面的主食成分或者高比例的动物性蛋白、饱和脂肪的人群,该人群粗粮杂粮和蔬果类摄入相对不足。此肠型的人群能够更有效地吸收食物中的热量,具有相对较高的肥胖潜在风险。
常见肠道菌群
1、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双歧杆菌属是人体肠道中普遍存在的有益菌,是目前已知益生菌种类最为丰富的一类肠道细菌。双歧杆菌可以提高宿主对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和乙酸,使肠道环境呈酸性,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从而抑制了氨、硫化氢、吲哚及粪臭素等毒性代谢物的累积,具有抗衰老的功能;双歧杆菌中的二肽酶、三肽酶和羧肽酶具有血管活性功能,能发挥降血压和降血脂的效应;此外,它的代谢活动可刺激肠蠕动,缓解便秘。
2、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乳酸杆菌属是健康成人肠道中普遍存在的有益菌类群。它的主要功能是分解乳糖和蛋白质,帮助消化吸收;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酸化肠道环境,抑制肠道内的有害菌,减少毒素的产生,强化胃肠功能,预防疾病;另外它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人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
栖粪杆菌属是人体肠道中的绝对优势菌属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这类细菌可能是人体肠道中非常重要的有益菌。栖粪杆菌属能够发酵膳食纤维,产丁酸及其他短链脂肪酸,使肠道保持在酸性环境,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不仅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肠肽PYY(Peptide YY)和胰高血糖素样多肽GLP1(Glucagon-like peptide 1)两类食欲抑制激素以控制食欲,同时有助于减轻肠道炎症、改善肠屏障功能。
研究表明,栖粪杆菌属的升高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HOMA-β等糖代谢表型的改善显著正相关。
4、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
布劳特氏菌属是短链脂肪酸产生菌,能够发酵碳水化合物生成甲酸、乙酸和乳酸,乙酸是其中最主要生成的一种短链脂肪酸。近年来的研究证据表明布劳特氏菌属是一类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菌,其丰度升高可能有益于宿主健康。
5、罗斯氏菌属(Roseburia)
罗斯氏菌是肠道中主要的丁酸盐产生菌类型,可降解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丁酸和氢气。其中,丁酸能够使肠道保持在酸性环境,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有助于减轻肠道炎症、改善肠屏障功能。氢气是人体最优秀的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抗氧化损伤治疗多种疾病。近年来一些研究证据表明罗斯氏菌属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在结肠癌、肠炎和糖尿病患者肠道中都出现了这一菌属丰度显著降低的现象。
6、巨型球菌属(Megasphaera)
巨型球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它能够发酵利用乳酸和乙酸,有效地防止乳酸和乙酸的积累,同时生成包括丁酸在内的有益的短链脂肪酸,调控肠道酸碱度(pH值),维持肠道健康环境,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肠道益生菌。
7、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
假丁酸弧菌是人肠道中一类常见的丁酸盐产生菌,能够发酵各种碳水化合物,产生丁酸、甲酸和乳酸等短链脂肪酸,保持肠道内的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有助于减轻肠道炎症、改善肠屏障功能。
此外,假丁酸弧菌还能发酵产生人体最优秀的抗氧化剂——氢气,可以有效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抗氧化损伤,对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脑脊髓创伤、老年痴呆症、糖尿病、肾病等,都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8、巨单胞菌属(Megamonas)
巨单胞菌属可利用阿拉伯糖、葡萄糖、蔗糖等多种糖类,主要产物是乙酸和丙酸。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人群和健康人群粪便菌群结构的比较中观察到了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中巨单胞菌属的数量显著低于健康人,提示着这一细菌可能与宿主健康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9、普氏菌属(Prevotella)
普氏菌属是肠道内常见的一类细菌。研究表明,肠道中细菌组成与饮食习惯有关,在长期素食或食用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膳食纤维的人群中,普氏菌属占优势地位,表明普氏菌能够发酵利用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有益人体健康。
10、拟杆菌属(Bacteroides)
拟杆菌属是人体肠道内菌群数量最大的微生物之一。研究表明,拟杆菌属细菌在长期食用精米白面、大量蛋白和动物脂肪的人群的肠道中占据优势,表明拟杆菌能够发酵利用蛋白和动物脂肪,维持自身的生长增殖。拟杆菌属细菌是一类潜在的条件致病菌。
健康状态下,拟杆菌属细菌是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细菌一起参与人体的营养以及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过量的拟杆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如腹泻、内源性腹部脓肿、伤口感染、菌血症等。在所有临床厌氧菌感染中,拟杆菌属细菌感染占1/3以上,尤其脆弱拟杆菌引起的感染占拟杆菌属细菌感染的一半以上。
11、大肠埃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
志贺氏菌属是一类革兰阴性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志贺氏菌的菌毛能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表面,继而在侵袭蛋白作用下穿入上皮细胞内,一般在粘膜固有层繁殖形成感染灶。
各型痢疾杆菌都具有强烈的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肠壁,使其通透性增高,促进内毒素吸收,引起发热,神志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等。内毒素能破坏粘膜,形成炎症、溃疡,出现典型的脓血粘液便。内毒素还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系统,至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和痉挛,尤其直肠括约肌痉挛最为明显,出现腹痛、里急后重(频繁便意)等症状。
12、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克雷伯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粗短杆菌,单个或呈短链,不运动,有明显荚膜。主要有肺炎克雷伯氏菌(K.peneumoniae)、臭鼻克雷伯氏菌(K.ozaenae)和鼻硬结克雷伯氏菌(K.rhinoscleromatis)。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对人致病性较强,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
13、嗜胆菌属(Bilophila)
嗜胆菌属能够发酵蛋白质,主要产物是乙酸和痕量的琥珀酸,发酵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不发酵碳水化合物。内源性的硫化氢可能会对肠道上皮细胞产生毒害作用,阻碍结肠细胞的丁酸盐氧化途径,引发细胞凋亡和慢性炎症,是慢性胃肠道疾病的潜在致病因素。
沃氏嗜胆菌是属内唯一的鉴定物种,最早分离自罹患炎症反应的部位,后陆续从各种与感染相关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这些感染包括败血症,肝脓肿,胆囊炎,坏疽病,软组织脓肿,脓胸,骨髓炎,前庭大腺炎,和汗腺炎化脓等。
嗜胆菌属普遍存在于人体肠道中,但在健康人体肠道菌群中,其含量低于0.01%,而在感染等炎症部位,其丰度大幅提高,例如,在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样本中,沃氏嗜胆菌菌株成为分离得到的第三大优势厌氧菌。2012年Devkota等人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工作,首次证明了沃氏嗜胆菌是可能引起炎性肠病的原因。在高脂低膳食纤维饮食下肠道菌群中嗜胆菌属丰度显著升高。
14、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脱硫弧菌属是人体结肠内硫酸盐还原菌中的优势菌群,可以还原硫酸盐产生硫化氢。内源性的硫化氢可能会对肠道上皮细胞产生毒害作用,阻碍结肠细胞的丁酸盐氧化途径,引发细胞凋亡和慢性炎症,是慢性胃肠道疾病的潜在致病因素。
16、颤杆菌克(Oscillibacter)
颤杆菌克是人体的一类潜在机会性致病菌。颤杆菌克能够发酵单糖和蛋白质,主要产物包括戊酸和丁酸。相关性研究证据提示这类细菌可能对人体健康不利。据报道,在出现败血症的糖尿病、肠炎患者的血液样本中检测发现了颤杆菌克。也有报道称,肠道中增加的颤杆菌克与肠屏障电阻抗值显著负相关,提示这一细菌可能参与了肠道通透性增加的过程。在临床高蛋白低纤维的膳食减肥组,同样观察到颤杆菌克的富集,以及蛋白恶性发酵现象。这提示了颤杆菌克可能是肠道中的一类在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的发酵环境中得到富集的潜在条件性致病菌。
15、另支菌属(Alistipes)
另支菌属是严格厌氧、产色素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产生吲哚并耐受胆盐。另支菌属可能是一类对人体的健康不利的潜在机会性致病菌。在长期住院老年的肠道中,另支菌属的数量高于社区健康老人;另支菌属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在肠易激综合症中富集,是高脂高蛋白饮食背景下可显著富集的细菌类群。
17、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溃疡、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消化性溃疡、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在水中可以存活。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导致口气重,即口腔有异味,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
幽门螺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18、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艰难梭菌感染是医院内胃肠疾病感染的主要原因,给医疗卫生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艰难梭菌是能形成芽孢的革兰阳性细菌,通常经过粪口途径传播。它为非入侵式,产生A,B两种毒素从而引起疾病,从无症状携带到轻微腹泻到结肠炎,最后到伪膜性肠炎。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染。住院病人中有8%可发生此病,医院性腹泻中有20%~30%由该菌引起。幼年和老年,严重的原发性疾病,长期住医院和生活在疗养所均为高危因素。
19、沙门氏菌(Salmonella)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一类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摄入了含有大量沙门氏菌的非寄主专一性菌种或血清型的食品能够引起食品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和腹泻等,还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视觉模糊、中等程度发热、躁动不安和嗜睡,延续时间2~3天,平均致死率为4.1%。在摄入含毒食品之后,症状一般在12~14h内出现,有些潜伏期较长。日常生活中,食物请低温保存以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通过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
对于利用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菌群健康指数来对接受健康管理方案的对象进行指导、评价,选择合适的有益菌、有害菌种类对于评价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选取任意数量、种类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可选取如上描述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在一些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选取的有益菌可包括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普氏菌属、栖粪杆菌属、巨型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巨单胞菌属、假丁酸弧菌属、罕见小球菌属、Anaerostipes、罗斯氏菌属或其组合,选取的有害菌可包括大肠埃希-志贺菌属、另支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嗜胆菌属、脱硫弧菌属、颤杆菌克属或其组合。
将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所述以下实施例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建立获自健康对象的粪便样本的数据库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样本数据库,本发明人采集了1000名健康对象(未表现出明显病症或不适的人群)的粪便样本,对其中的有益菌、有害菌总量进行了检测。在检测中使用了Illumina Miseq测序仪,测序长度为PE300,平均每个样本的测序量为3万条reads。对于测序得到的每个样本的原始数据,首先根据重叠区进行两端数据的拼接,重叠区的最短长度设置为50个碱基,同时进行数据质量的质控和过滤,质控后使用QIIME软件进行OTU的聚类和物种分类,从而可以得到每个样本的肠道菌群组成,进而得到各种菌群的百分比丰度。
在本次检测中,所检测的有益菌为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普氏菌属、栖粪杆菌属、巨型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巨单胞菌属、假丁酸弧菌属、罕见小球菌属、Anaerostipes和罗斯氏菌属,所检测的有害菌为大肠埃希-志贺菌属、另支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嗜胆菌属、脱硫弧菌属和颤杆菌克属。
2.确认以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评价健康状况的合理性
1)选取实验对象,将其按如下方式分组:
a.健康组(n=30):BMI介于18.5-23.9kg/m2,空腹血糖≤6.1mmol/L,3个月内未进行过外科手术和/或使用过抗生素,4个月内进行过医院体检,未检出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健康成人;
b.减重组(n=32):调理前BMI≥24kg/m2,其余同健康组;
c.控糖组(n=24):调理前空腹血糖>6.1mmol/L,其余同健康组。
可以理解,减重组和控糖组对象相比于健康组处于亚健康状态。
2)计算实验对象的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以及菌群健康指数
按照如下方法计算有益菌指数:
计算出如上所述的11种有益菌的总含量p,
其中,Ai是有益菌i的百分比含量,根据11种有益菌的总量,计算出在人群中超过百分之多少的个体(百分位等级):
P={p1,p2,......,pn}
P为数据库中n个样本的每人11种有益菌总含量p的集合,
ri=100*Fb/n
ri为第i份样本11种有益菌含量的百分位等级,Fb为小于第i份样本11种有益菌总含量pi的样本总数,n为数据库中总样本数。
为了使消费者更容易理解有益菌指数的概念,我们利用正态分布的方法将百分位等级换算成0到100区间分布的有益菌指数分值:
yi=int(100*f(x)+0.5)
其中,将前述ri代入f(x)公式,将所得结果进行四舍五入,得有益菌指数yi
同理,按照如下方法计算有害菌指数
计算出如上所述的6种有害菌的总含量d,
其中,Bi是有害菌i的百分比含量,根据6种有害菌的总量,计算出在人群中超过百分之多少的个体(百分位等级):
D={d1,d2,......,dn}
D为数据库中n个样本的每人6种有害菌总含量d的集合,
ri=100*Fb/n
ri为第i份样本6种有害菌含量的百分位等级,Fb为小于第i份样本6种有害菌总含量di的样本总数,n为数据库中总样本数。
为了使消费者更容易理解有益菌指数的概念,我们利用正态分布的方法将百分位等级换算成0到100区间分布的有害菌指数分值:
zi=int(100*f(x)+0.5)
其中,将前述ri代入f(x)公式,将所得结果进行四舍五入,得有害菌指数zi
进一步地,菌群健康指数=有益菌指数+100-有害菌指数。
将以上计算结果列入下表:
健康组、减重组和控糖组比较
数据呈现形式为mean±sem;
*健康组vs减重/控糖组,P<0.05;**健康组vs减重/控糖组,P<0.01;t检验。
比较减重组与健康组、控糖组的指数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减重组和控糖组的有益菌指数和菌群健康指数均低于健康人,而有害菌指数均高于健康组。特别地,其中减重组和控糖组的有害菌指数和菌群健康指数与健康组差异显著,P<0.01。这表明减重组和控糖组对象相比于健康组获得了显著不良的有害菌指数和菌群健康指数。另一方面,也表明如本申请所述的菌群指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对象的健康状况,例如对于血糖、体脂的控制,甚至可以区分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
3.对减重组和控糖组对象的健康管理
本方面健康管理方案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流程图可参见图1。
在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开始前有30天左右的时间是报名期,报名期间完成基础问卷,了解对象的基本身体情况、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建议提供近1-2年内的体检报告,并采集粪便样品,进行肠道菌群的测序。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的实施周期是90天,其中封闭期是21天、居家期66天和复训期3天。健康管理的第1天、第21天和第90天进行医院体检;封闭期和复训期提供每天餐食,居家期提供膳食指导。其中,基础调理营养餐组成例如图2所示。
封闭期的每日安排是:早晨起床采集样品(粪便和尿液),称量空腹体重;8:15集合,空腹自测量、早间问询和每周一次的Inbody测试;8:30-9:00是早餐时间或是肠屏障、小肠细菌增生测试、清肠;9:30-11:30理论课程;中午12:00-12:30是午餐,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数据评估结果由健康营养师配置个人膳食;14:30-16:30实践课程或八段锦活动;17:00-17:30晚餐,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数据评估结果由健康营养师配置个人膳食;19:00-20:30散步;21:30-22:30入睡。
居家期:对对象每周进行一次电话回访、两次微信问询。居家期间,对象至少每周提交一次体重数据和饮食数据,血糖代谢异常者每周上报一次体重和五点血糖(空腹、餐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
复训期:第一天——肠道菌群与健康、营养搭配与实操等课程;第二天——上午体检,下午分享交流会;第三天——上午肠屏障测试和居家效果评估、指导。
以上为一个完整的健康管理周期,在过程中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检测、评估和膳食这四方面的共同支持,从而完成健康管理过程。
其中,为了实现肠道菌群的调节,本方案通过特殊的膳食营养方案,在满足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需求的基础上,额外补充多种膳食纤维,为多种肠道有益菌提供营养。按本方案进行管理之后,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参见图3),主要表现为,善于发酵蛋白质的拟杆菌、能够产生毒素的埃希氏菌-志贺氏菌、硫酸盐还原菌等含量显著降低;能够发酵膳食纤维并产生有益物质的普氏菌、双歧杆菌等显著增多。同时,肠道内容物的pH值降低,提示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含量升高,形成一个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弱酸性肠道环境。另外,通过呼吸氢测试发现,管理后肠道菌群代谢产生氢气的量显著升高,帮助消除机体自由基,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
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之后,对象的身体指标也发生显著改善。对于有血糖管理需求的对象,经过3个月的健康管理,86.4%的对象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值超过0.5%(医学上把3个月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以上认为控糖有效);空腹血糖平均值从8.3mmol/L下降至6.3mmol/L。对于有体重管理需求的对象,经过3个月的健康管理,92.6%的对象体重下降超过5%(医学上把3个月内体重下降5%以上认为减重有效);平均减重8.6%,其中减脂量占减重量的比例为89.7%。在体重和血糖指标好转的同时,肝肾功能等其他生理指标也全面好转。
调理流程补充说明:
在健康管理过程中,(1)通常提供基础调理营养餐(例如见图2),依据调理前菌群测序结果,当产生短链脂肪酸、氢气等有益物质的11种有益菌(双歧杆菌属[8]、乳酸杆菌属[9]、普氏菌属[10]、栖粪杆菌属[11]、巨型球菌属[12]、布劳特氏菌属[13]、巨单胞菌属[14]、假丁酸弧菌属[15]、罕见小球菌属[16]、Anaerostipes[17]、罗斯氏菌属[18])的总含量在人群中高于50%的个体;同时,产生内毒素、硫化氢、吲哚等有害物质的大肠埃希-志贺菌属[19]、另支杆菌属[20]、克雷伯氏菌属[21]、嗜胆菌属[22]、脱硫弧菌属[23]、颤杆菌克属[24]的有害菌在肠道菌群中的总含量在人群中低于50%的个体(判定有益菌含量在人群中占比≥50%为正常,有害菌含量在人群中占比≤50%为正常),此时,主食可选用40g高膳食纤维代餐、粗粮饭或青稞面;
(2)如果有益菌的含量正常,而有害菌在肠道菌群中的含量过高,即有害菌总含量在人群中高于50%的个体,主食选用40g高膳食纤维代餐,同时辅以40g含有抗性糊精、菊粉、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的益生元,以扶植产短链脂肪酸、氢气等有益物质的菌属,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在肠道内的增殖。
(3)对于有益菌总含量相对较少,在人群中低于50%的个体,且有害菌总含量在人群中高于50%的个体的情况,在调理餐的搭配上,除了每餐基础调理营养餐搭配40g高膳食纤维代餐、40g益生元外,每天还需补充200-400亿CFU益生菌。
随着靶向肠道菌群健康管理的进行,除监测体重、血糖等生理数据外,日常需监测肠道菌群,主要是通过布里斯托打分、粪便酸碱度、呼氢检测这3方面来实现:
一、布里斯托打分
布里斯托打分是有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希顿和路易斯于1997年发表在《北欧肠胃病学杂志》的大便分类方法。因为大便的形状和其待在大肠内的时间有关,所以可以用它来判断食物经过大肠所需的时间共分为七型:
1分:第一型,一颗颗硬球(很难通过)
2分:第二型,香肠状,但表面凹凸
3分:第三型,香肠状,但表面有裂痕
4分:第四型,像香肠或蛇一样,且表面很光滑
5分:第五型,断边光滑的柔软块状(容易通过)
6分:第六型,粗边蓬松块,糊状大便
7分:第七型,水状,无固体块(完全液体)
当粪便打分小于3分,增加晚餐益生元的摄入量,通常增加20g;当打分大于4分,对于减重人群晚餐增加20g高膳食纤维代餐,对于控糖人群晚餐减少20g益生元。
二、粪便酸碱度
研究表明,粪便酸碱度pH可反映肠道菌群中产短链脂肪酸有益菌属的富集情况。在结肠癌患者中[25],粪便pH为7.4±0.8;而含有较多有益菌的婴儿菌群中[26],粪便pH分布在5.0-6.5之间。当pH≥6.5时,可能存在蛋白质发酵的情况,促进有害菌的生长,故在晚餐增加20g益生元,进一步改善肠道酸碱环境;pH≤5.0时,肠道环境偏酸,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氢气的产生,所以晚餐减少20g益生元,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三、呼氢
呼氢可以反映氢气产生的总量,通过检测呼出的氢气可以定性地反映肠道中氢气产生菌的丰度,有助于相应调整相应的益生元或益生菌。氢气作为有益菌代谢的有益物质之一,在人体健康中起到消炎、抗氧化的作用。在肠应激综合征等胃肠炎性疾病中,通常会进行乳果糖的呼氢检测,科学研究表明[27],15g乳果糖产氢的峰值范围在24-43ppm。因此,在健康管理过程中,结合两餐共食用80g益生元(含有86%膳食纤维)和80g高膳食纤维代餐(含有40%膳食纤维),进行膳食纤维的等量换算后,预估产氢峰值范围为162-288ppm,结合食用者肠道反应,如腹胀、肠鸣,以及实际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数值,当氢气峰值≥300ppm,减少每餐益生元用量,一般减少20g;氢气峰值≤20ppm,且每日排便小于1次,每餐增加20g益生元,或每日补充200-400亿CFU益生菌。
根据如上的健康管理方案,将经过21天封闭期调理前后的健康参数列出如下:
减重组
数据呈现形式为mean±sem;
***调理前vs调理后,P<0.001;****调理前vs调理后,P<0.0001;配对t检验。
在减重人群(n=32)中,观察调理后的减重效果发现,调理后减重人群的体重、体脂率均显著降低,100%实现体重下降,其中78.13%人群体脂率降低。
比较调理前后的菌群健康状况,发现调理后减重人群的有益菌指数显著升高,有害菌指数显著降低,两项综合后得出的菌群健康指数显著升高。其中,有益菌指数在84.38%的人群有所提高,有害菌指数在78.13%的人群中有所降低,菌群健康指数在87.50%的人群中有所提高。
综上,可观察到菌群健康指数的升高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减重人群在体重管理指标上的改善,即包含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菌群健康指数在内的一系列菌群打分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健康。
控糖组(n=24)
糖化血红蛋白(%) 有益菌指数 有害菌指数 菌群健康指数
调理前 7.67±0.3027 47.79±2.920 54.46±2.479 93.33±4.396
调理后 7.08±0.2600<sup>****</sup> 60.63±3.510<sup>**</sup> 39.75±3.312<sup>****</sup> 120.94±5.266<sup>****</sup>
评估趋势 显著减少 显著增加 显著减少 显著增加
人群占比 87.50% 83.33% 79.17% 83.33%
数据呈现形式为mean±sem;
**调理前vs调理后,P<0.01;****调理前vs调理后,P<0.0001;配对t检验。
在控糖组(n=24)中,观察调理后的控糖效果,发现调理后控糖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降低,降低人群占总人数的87.50%。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血糖管理的金指标,可评价一个人3个月内的血糖总体控制水平。
比较调理前后的菌群健康状况,发现调理后控糖人群的有益菌指数显著升高,有害菌指数显著降低,两项综合后得出的菌群健康指数显著升高。其中,有益菌指数在83.33%的人群有所提高,有害菌指数在79.17%的人群中有所降低,菌群健康指数在83.33%的人群中有所提高。
综上,可观察到菌群健康指数的升高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控糖人群在血糖管理指标上的改善,即包含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菌群健康指数在内的一系列菌群打分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健康。
健康组、减重组和控糖组比较
数据呈现形式为mean±sem;
*健康组vs减重/控糖组,P<0.05;**健康组vs减重/控糖组,P<0.01;t检验。
比较减重组与健康组、控糖组发现,减重组和控糖组的有益菌指数和菌群健康指数在调理前均低于健康人,而有害菌指数均高于健康组(减重组和控糖组的有害菌指数和菌群健康指数与健康组差异显著,P<0.05)。经调理,两组调理人群的有益菌指数和菌群健康指数均显著上升,且较未经过调理的健康组人群分数更高。而有害菌指数在调理后均显著下降,甚至低于未经过调理的健康组人群的该项数值。以上几点综合,说明经调理,菌群的健康得到很好的改善。
特别可注意到,健康组的菌群健康指数为111.0±4.512,而减重组和控糖组在调理前的菌群健康指数分别为94.66±3.463和93.33±4.396,调理后的菌群健康指数分别为125.2±4.119和120.9±5.266。据此,例如可考虑菌群健康指数的一个分界点为100。在针对对象的日常监测中,当检测对象的菌群健康指数<100时,可考虑认为对象处于亚健康状态,指示例如体脂率、血糖等体征处于不良状态,提示对象需要进行健康管理;而当经过健康管理的对象的菌群健康指数提升为≥100时,可考虑认为该对象脱离原亚健康状态。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包括上述实施方案的多种变体,这样的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认为落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中。
参考文献
[1]Fei,N.and L.Zhao,An opportunistic pathogen isolated from the gutof an obese human causes obesity in germfree mice.The ISME Journal,2013.7(4):p.880-4.
[2]Xiao,S.,et al.,A gut microbiota-targeted dietary intervention foramelioration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underlying metabolic syndrome.FEMSmicrobiology ecology,2014.87(2):p.357-367.
[3]Zhang,C.,et al.,Dietary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Contributesto Alleviation of Both Genetic and Simple Obesity in Children.EBioMedicine,2015.2(8):p.968-84.
[4]Zhao,L.,Whole-body systems approaches for gut microbiota-targeted,preventive healthcare.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0.
[5]Cani,P.D.,Metabolic Endotoxemia Initiates Obesity and InsulinResistance.DIABETES,2007.56:p.1761-1772.
[6]Cani,P.D.,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Energy Metabolism andMetabolic Disease.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09.15.
[7]Lederberg,J.,Infectious history.Science,2000.288(5464):p.287-93.
[8]Magee E A,Richardson C J,Hughes R,etc.Contribution of dietaryprotein to sulfide production in the large intestine:an in vitro and acontrolled feeding study in human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Nutrition,2000,72(6):1488-1494.
[9]Vaughan E E,Mollet B.Functionality of probiotics and intestinallactobacilli:light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tunnel.Current Opinion inBiotechnology,1999,10(5):505-510.
[10]Shuanghong Jiangl,Shan Xiel,Dan Lv,etc.Alteration of the gutmicrobiota in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ScientificReports,2017,7:2870
[11]Wang T,Cai G,Qiu Y,etc.Structural segregation of gut microbiotabetwee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healthy volunteers.The ISME Journal,2012,6(2):320-329.
[12]Federico A,Dallio M,Tolone S,etc.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Metabolic Homeostasis in Obese Patients:Effect ofBariatric Surgery.In Vivo,2016,30(3):321-330.
[13]Zhang X,Zhao Y,Xu J,etc.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by berberineand metformin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ity inrats.Scientific Reports,2015,5:14405.
[14]Zhang X,Shen D,Fang Z,etc.Human gut microbiota changes reveal theprogression of glucose intolerance.PLoS One,2013,8(8):e71108.
[15]He Z,Shao T,Li H,etc.Alterations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Chinese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Gut Pathog,2016,8:64.
[16]de Groot PF,Belzer C,Aydinetc.Distinct fecal and oralmicrobiota composition in human type 1 diabetes,an observational study.PLoSOne,2017,12(12):e0188475.
[17]Rivière A,Selak M,Lantin D,etc.Bifidobacteria and Butyrate-Producing Colon Bacteria:Importance and Strategies for Their Stimulation inthe Human Gut.Front Microbiol,2016,7:979.
[18]Duncan S H,Hold G L,Barcenilla A,etc.Roseburia intestinalissp.nov.,a novel saccharolytic,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um from humanfae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2002,52(5):1615-1620.
[19]Goosney DL,Knoechel D G,Finlay B B.Enteropathogenic E.coli,Salmonella,and Shigella:masters of host cell cytoskeletalexploitation.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1999,5(2):216-223.
[20]Song Y,Kononen E,Rautio M,etc.Alistipes onderdonkii sp.nov.andAlistipes shahii sp.nov.,of human orig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2006,56(Pt 8):1985-1990.
[21]Lv LX,Fang DQ,Shi D,etc.Alterations and correlations of the gutmicrobiome,metabolism and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cirrhosis.Environ Microbiol,2016,18(7):2272-2286
[22]Blaut M,Clavel T.Metabolic diversity of the intestinalmicrobiota:implications for health and disease.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07,137(3):751S-755S.
[23]Tomova A,Husarova V,Lakatosova S,etc.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in children with autism in Slovakia.Physiol Behav,2015,138:179-87.
[24] F F,Roy D,Pilon G,etc.A polyphenol-rich cranberry extractprotects from diet-induced obesity,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testinalinflamma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ed Akkermansia spp.population in thegut microbiota of mice.Gut,2015,64(1):872-883.
[25]Seiji Ohigashi,Kazuki Sudo,Daiki Kobayashi,etc.Changes of theIntestinal Microbiota,Short Chain Fatty Acids,and Fecal pH in Patients withColorectal Cancer.Dig Dis Sci,2013,58(6):1717-1726.
[26]廖卫,张敏,孙政敏,等.新鲜粪便pH和涂片检查小风肠道菌群失调.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1):72-73.
[27]Yao CK,Tuck CJ,Barrett JS,etc.Poor reproducibility of breathhydrogen testing:Implications for its application in functional boweldisorders.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2017,5(2):284-292.

Claims (22)

1.包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产品在制备用于在对象中改善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的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由对象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总的有益菌比例和/或有害菌比例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计算得出,
其中所述有益菌为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普氏菌属、栖粪杆菌属、巨型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巨单胞菌属、假丁酸弧菌属、罕见小球菌属、Anaerostipes和罗斯氏菌属,并且
其中所述有害菌为大肠埃希-志贺菌属、另支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嗜胆菌属、脱硫弧菌属和颤杆菌克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有益菌指数和/或有害菌指数如下计算获得:建立获自健康对象的n个粪便样本的数据库;获得对象的粪便样本;分别计算所述对象的粪便样本中有益菌和/或有害菌的总含量;计算所述总含量在所述数据库中的百分位等级;以及将所得百分位等级正态分布化以换算为0到100区间分布的指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中菌群健康指数=有益菌指数+100-有害菌指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反映对象健康的一个或更多个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体重、体质指数、体脂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和/或血尿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参数为体脂率和/或血糖。
6.包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产品在制备用于在健康管理方案中使用的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健康管理方案采用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来评估对象的健康状况,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由对象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总的有益菌比例和/或有害菌比例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计算得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包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产品包含膳食纤维、高膳食纤维代餐、粗粮饭或青稞面,或者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或水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还包含益生元,所述益生元优选为低聚果糖、菊粉、低聚木糖和/或抗性糊精。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还包含益生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健康管理方案包括以下步骤:信息采集、综合评估、健康干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健康管理方案包括以下阶段:报名期、封闭期、居家期和复训期。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健康管理方案还包括日常监测肠道菌群,所述日常监测通过布里斯托打分、粪便酸碱度和/或呼氢检测来实现。
13.一种管理方法,其包括:
a.采集对象的粪便样本,对肠道菌群进行检测;
b.反馈所述对象的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由对象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总的有益菌比例和/或有害菌比例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计算得出;以及
c.反馈针对所述对象的健康干预方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
d.采集所述对象的基本健康情况;和/或
e.综合评估所述对象的基本健康情况;和/或
f.监控所述对象的健康数据;和/或
g.对所述对象进行跟踪随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健康干预方案包括膳食干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膳食干预包括以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为主,根据肠道菌群的检测结果,结合代餐粉和膳食补充剂搭配饮食。
17.一种管理系统,其包含:
信息采集单元,其指示对象录入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信息处理单元,其计算获得所述对象的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所述有益菌指数、有害菌指数和/或菌群健康指数由对象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总的有益菌比例和/或有害菌比例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计算得出;和
信息输出单元,其输出针对所述对象的健康干预方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信息采集单元还指示对象录入所述对象的基本健康情况,其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综合评估所述对象的基本健康情况,并监控所述对象的健康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健康干预方案包括膳食干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膳食干预包括以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为主,根据肠道菌群的检测结果,结合代餐粉和膳食补充剂搭配饮食。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或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当对象的菌群健康指数<100时,对象处于亚健康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或系统,其中所述亚健康状态指对象体脂率和/或血糖处于不良状态。
CN201910322485.9A 2019-04-23 2019-04-23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 Pending CN1100607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2485.9A CN110060778A (zh) 2019-04-23 2019-04-23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2485.9A CN110060778A (zh) 2019-04-23 2019-04-23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0778A true CN110060778A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1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2485.9A Pending CN110060778A (zh) 2019-04-23 2019-04-23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0778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3710A (zh) * 2019-11-14 2020-01-03 苏州普瑞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假丁酸弧菌的引物组及其检测体系和应用
CN111445957A (zh) * 2020-02-25 2020-07-24 北京德润良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母婴菌群传递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2326947A (zh) * 2020-11-02 2021-02-05 湖南海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
CN112415209A (zh) * 2020-12-01 2021-02-26 贾卫国 一种肠道微生物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2712856A (zh) * 2020-12-25 2021-04-27 北京群峰纳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肠道菌群分析膳食结构的方法
CN113628714A (zh) * 2021-07-30 2021-11-09 美益添生物医药(武汉)有限公司 针对疾病的营养素干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37604A1 (en) * 2020-08-18 2022-02-24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Use of bacteria in bodyweight regulation
CN116004481A (zh) * 2023-02-27 2023-04-25 中山大学 一种肠道菌株及其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3420A (zh) * 2012-06-06 2012-10-24 上海交通大学 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方法及应用
CN105046094A (zh) * 2015-08-26 2015-11-11 深圳谱元科技有限公司 肠道菌群的检测系统及其方法和动态式数据库
CN106234922A (zh) * 2016-06-29 2016-12-21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 谷物纤维粉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860483A (zh) * 2017-01-06 2017-06-20 家家乐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益生菌复合组合物及应用
CN107506582A (zh) * 2017-08-16 2017-12-22 周礼红 一种基于肠道微生物的健康风险预测系统
CN108133744A (zh) * 2017-12-25 2018-06-08 北京数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肠道菌群检测的人体健康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08511084A (zh) * 2018-04-02 2018-09-07 张良 一种肠道菌群监测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9616208A (zh) * 2018-12-17 2019-04-12 广东美立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肠道菌群紊乱程度的分析技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3420A (zh) * 2012-06-06 2012-10-24 上海交通大学 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方法及应用
CN105046094A (zh) * 2015-08-26 2015-11-11 深圳谱元科技有限公司 肠道菌群的检测系统及其方法和动态式数据库
CN106234922A (zh) * 2016-06-29 2016-12-21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 谷物纤维粉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860483A (zh) * 2017-01-06 2017-06-20 家家乐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益生菌复合组合物及应用
CN107506582A (zh) * 2017-08-16 2017-12-22 周礼红 一种基于肠道微生物的健康风险预测系统
CN108133744A (zh) * 2017-12-25 2018-06-08 北京数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肠道菌群检测的人体健康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08511084A (zh) * 2018-04-02 2018-09-07 张良 一种肠道菌群监测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9616208A (zh) * 2018-12-17 2019-04-12 广东美立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肠道菌群紊乱程度的分析技术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3710A (zh) * 2019-11-14 2020-01-03 苏州普瑞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假丁酸弧菌的引物组及其检测体系和应用
CN111445957A (zh) * 2020-02-25 2020-07-24 北京德润良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母婴菌群传递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1445957B (zh) * 2020-02-25 2024-05-24 北京德润良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母婴菌群传递监测系统及方法
WO2022037604A1 (en) * 2020-08-18 2022-02-24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Use of bacteria in bodyweight regulation
CN112326947A (zh) * 2020-11-02 2021-02-05 湖南海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
CN112415209A (zh) * 2020-12-01 2021-02-26 贾卫国 一种肠道微生物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2712856A (zh) * 2020-12-25 2021-04-27 北京群峰纳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肠道菌群分析膳食结构的方法
CN113628714A (zh) * 2021-07-30 2021-11-09 美益添生物医药(武汉)有限公司 针对疾病的营养素干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28714B (zh) * 2021-07-30 2022-04-19 美益添生物医药(武汉)有限公司 针对疾病的营养素干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04481A (zh) * 2023-02-27 2023-04-25 中山大学 一种肠道菌株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0778A (zh)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健康管理方案
Mach et al. Endurance exercise and gut microbiota: A review
Ivey et al. The effect of yoghurt and its probiotics on blood pressure and serum lipid profil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Sanchez et al.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CGMCC1. 3724 supplementation on weight loss and maintenance in obese men and women
Minami et al. Oral administration of Bifidobacterium breve B-3 modifies metabolic functions in adults with obese tendencies i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hung et al. Dietary intake of xylooligosaccharides improves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fecal moisture, and pH value in the elderly
Wang et al. Bifidobacteria exert species-specific effects on constipation in BALB/c mice
Sanz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gut microbes and probiotics in obesity: how far are we?
Binns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the gut microbiota.
Lefranc-Millot et al. Impact of a resistant dextrin on intestinal ecology: how altering the digestive ecosystem with NUTRIOSE®, a soluble fibre with prebiotic properties, may be beneficial for health
Flint et al.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nutrition and health
Costalos et al. Enteral feeding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Hariri et al. The effect of probiotic soy milk and soy milk on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and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Tannock Probiotics: time for a dose of realism
CN106535908A (zh) 包括动物双歧杆菌亚种乳酸菌lmg p‑28149的组合物
Paliy et al. Excess body weight during pregnancy and offspring obesity: potential mechanisms
CN101287478A (zh) 影响脂肪代谢和肥胖的益生菌
Burns et al. In healthy adults, resistant maltodextrin produces a greater change in fecal bifidobacteria counts and increases stool wet weight: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Bjerg et al.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L. casei W8 suppresses energy intake acutely
Ouwehand et al. Probiotic fermented foods and health promotion
Toshimitsu et al. Ingesting yogurt containing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OLL2712 reduces abdominal fat accumulation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overweight adults in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Champagne et al. Effect of bovine colostrum, cheese whey, and spray-dried porcine plasma on the in vitro growth of probiotic bacteria and Escherichia coli
Bellikci-Koyu et al. Probiotic kefir consumption improves serum apolipoprotein A1 levels in metabolic syndrome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Chen et al. A multi-strain probiotic blend reshaped obesity-related gut dysbiosis and improved lipid metabolism in obese children
EP4358983A1 (en) Method for favoring wellness and facilitating self-control before, during and/or after a restrictive di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