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9536A -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9536A
CN110049536A CN201811414162.4A CN201811414162A CN110049536A CN 110049536 A CN110049536 A CN 110049536A CN 201811414162 A CN201811414162 A CN 201811414162A CN 110049536 A CN110049536 A CN 110049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ream
communication node
backhaul
pack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141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49536B (zh
Inventor
肯尼斯·凯佩
蒙·希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Spe Co Ltd
Assia Spe LLC
Original Assignee
Asia S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S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Sp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141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49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49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9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49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9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13Standardised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 e.g.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2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using statistical or mathematical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7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for predicting network behaviou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2Utilisation of link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根据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与无线通信节点接合的控制器,其包括:第一接口,其用来耦合到第一无线通信节点,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已经经由第一无线收发机建立并且能够访问第一回程连接;以及第二接口,其被耦合到第二无线通信节点,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节点已经经由第二无线收发机建立并且能够访问第二回程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执行包括以下的步骤来协调业务:发出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节点、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节点、或二者处的一个或多个设置;以及使分组流的集合被路由,以使得第一子集通过所述第一回程连接被路由,并且第二子集通过所述第二回程连接被路由。公开了其它相关实施例。

Description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09月29日,题为“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 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申请号为201280076667.9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著作权声明
本专利文献的公开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素材。当本专利文献或专利公开出现在专利和商标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中时,著作权所有人不反对任何人对本专利文 献或专利公开的复制,但除此以外保留所有著作权权利。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主题大体涉及计算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实现和使用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本背景技术部分中讨论的主题不应当仅因为其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提到而被认为 是现有技术。类似地,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提到或与本背景技术部分的主题关联的问题不应当被认为之前已经在本领域中认可。本背景技术部分中的主题仅表示不同方法, 这些不同方法本身还可以对应于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例。
在计算机联网中,无线接入点(WAP)是一种允许无线设备利用Wi-Fi、蓝牙或 其它相关标准与有线网络连接的设备。无线接入点通常连接至路由器或本身作为路由 器操作。
无线接入点是常见的,但是传统上提供的这样无线接入点不能以可能最有效的方式操作,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得到改善。
因此,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可以受益于本文描述的用于实现和使用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附图说明
实施例是作为示例而非作为限制描述的,并且在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将更充分地理解实施例,其中:
图1A图示在其中实施例可以操作的示例性体系结构;
图2A示出在其中实施例可以操作、安装、集成或配置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B示出在其中实施例可以操作、安装、集成或配置的系统的替代示意图;
图2C示出在其中实施例可以操作、安装、集成或配置的系统的替代示意图;
图2D示出在其中实施例可以操作、安装、集成或配置的系统的替代示意图;
图3A是图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用于实现和使用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B示出BACK控制面的替代示意图,实施例可以根据该BACK控制面来操作;
图3C示出无线通信接口的替代示意图,实施例可以根据该无线通信接口来操作;以及
图4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呈示例性形式计算机系统的机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描述的是用于实现和使用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 系统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示例性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用于执行由该系统包含的指令;多个无线收发机;业务协调器,用于通过该系统将两个或更多个无线 通信节点接合在一起,其中这些无线通信节点中的每个可与该系统无关地访问广域网 (WAN)回程连接;通过该多个无线收发机中的第一无线收发机建立的至第一无线通 信节点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该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可访问第一WAN回程连接;通过 该多个无线收发机中的第二无线收发机建立的至第二无线通信节点的第二无线通信接 口,该第二无线通信节点可访问与该第一WAN回程连接不同的第二WAN回程连接; 以及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与通过该系统的业务流以及该系统操作的无线电环境相关的 信息,其中该控制模块用于发布命令以控制该第一无线通信接口和该第二无线通信接 口至WAN连接和WAN回程连接的连接形成和延续,以及用于进一步提供用于这些无 线通信接口的配置和资源分配的指令。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多个特定细节,如特定系统、语言、组件等的示例,以便提 供各实施例的深入理解。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利用这 些特定细节来实施所公开的实施例。在其它实例中,未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知识或方 法,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所公开的实施例。
除附图中描绘以及本文中描述的各硬件组件之外,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下面描述的各操作。根据这样的实施例描述的操作可以由硬件组件执行或可以包含在机器可执行 指令中,该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用于引起用该指令编程的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执 行这些操作。可替代地,这些操作可以由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执行,该硬件和软件的组 合包括通过计算平台的存储器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本文描述的操作的软件指令。
实施例还涉及用于执行本文中的操作的系统或装置。所公开的系统或装置可以是为所需目的而特别构造的,或其包括可以由存储在计算机中的计算机程序选择性激活 或重配置的通用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中,如但不限于任意类型的盘(包括软盘、光盘、闪存、NAND、固态硬盘(SSD)、 CD-ROM以及磁性光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EPROM、 EEPROM、磁卡或光卡或适合于存储非暂时性电子指令的任意类型的介质,各自耦合 至计算机系统总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存储在其上的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 存储介质引起装置内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和操作。在另一实施例 中,用于执行这种方法和操作的指令被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供随后执行。
本文提出的算法和显示本质上不涉及任何特定的计算机或其它装置,实施例也不是参照任何特定编程语言描述的。应理解,各种编程语言可以用于实现本文描述的实 施例的教导。
图1图示在其中实施例可以操作的示例性体系结构100。可包括或可不包括分 离器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系统(数字用户线路(DSL)系统的一种形 式)依照各种可应用的标准来操作,各种可应用的标准如ADSL1(G.992.1)、 ADSL-Lite(G.992.2)、ADSL2(G.992.3)、ADSL2-Lite G.992.4、ADSL2+(G.992.5) 和形成甚高速数字用户线路或甚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路(VDSL)标准的G.993.x以 及G.991.1和G.991.2单对高速数字用户线路(SHDSL)标准(全部具有和不具有 绑定(bonding)),和/或G.997.1标准(也称作G.ploam)。
根据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终端用户客户(包括住宅客户以及公司客户)可以,通 过与像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这样的服务提供商(SP)的广域网(WAN)回程连 接或者与向多个订阅者提供数据连接、语音连接、视频连接和移动设备连接中一个或 多个连接的服务提供商的广域网(WAN)回程连接,连接至互联网。这样的服务提供 商可以包括:数字用户线路(DSL)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其至少部分地在铜双绞电话 线(如传统上用于承载模拟电话服务(例如普通老式电话服务(POTS))的铜双绞电 话线)上向其订阅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带宽;同轴电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其至少部 分地在同轴电缆(如传统上用于承载“有线”电视信号的同轴电缆)上向终端用户提 供互联网带宽;或者光纤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其至少在终止于客户驻地的光纤线缆上 向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带宽。也存在其它变型,如在基于模拟电话的连接上作为模拟 信号提供互联网带宽的ISP,在单向或双向卫星连接上提供互联网带宽的ISP,以及至 少部分地在电力线(如传统上用于向终端用户驻地传输市电(例如,电力)的电力线) 上提供互联网带宽的ISP,或者至少部分地在无线信道(如热点处的无线(例如WiFi) 连接,或通过像WiMax、3G/4G、LTE等这样的技术和标准的移动数据连接)上提供 互联网带宽的ISP。
在执行所公开的功能时,系统可以利用在接入节点(AN)处可用的各种操作数据(其包括性能数据)。
在图1中,用户的终端设备102(例如,客户驻地设备(CPE)或远程终端设备、 网络节点、LAN设备等等)联接至家庭网络104,家庭网络104接着联接至网络终端 (NT)单元108。还描绘了DSL收发机单元(TU)(例如,对DSL环路或线路提供 调制的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NT单元108包括TU-R(远程TU)122(例如,由 ADSL标准或VDSL标准之一定义的收发机)或任意其它合适的网络终端调制解调器、 收发机或其它通信单元。NT单元108还包括管理实体(ME)124。管理实体124可 以是能够按任意适用的标准和/或其它准则所要求的那样执行的任意适合的硬件设备, 如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固件或硬件中的电路状态机。除其它方面以外,管理实体 124还收集操作数据并将操作数据存储在其管理信息库(MIB)中,管理信息库是由 能够经由像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用于从网络设备收集信息以提供给管理员控 制台/程序的管理协议)这样的网络管理协议或经由事务处理语言1(TL1)命令访问的每个ME维护的信息的数据库,TL1是一种用于在电信网元之间规划响应和命令的 长久建立的命令语言。
系统中的每个TU-R 122可以与中心局(CO)或其它中心位置内的TU-C(中心 TU)联接。TU-C 142位于中心局146的接入节点(AN)114中。管理实体144类似 地维护与TU-C 142有关的操作数据的MIB。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接入节点 114可以联接至宽带网络106或其它网络。TU-R 122以及TU-C 142通过环路112联 接在一起,在ADSL的情况下,该环路112可以是双绞线(如电话线),该双绞线可 以承载除基于DSL的通信之外的其它通信服务。
图1中示出的接口中的几个接口用于确定和收集操作数据。Q接口126提供运营 商的网络管理系统(NMD)116和接入节点114的ME 144之间的接口。在Q接口126 处应用G.997.1标准中规定的参数。管理实体144中支持的近端参数可以从TU-C 142 中得出,而来自TU-R 122的远端参数可以由UA接口上的两个接口中的任一个得出。 可以利用嵌入式通道132发送指示位及EOC消息并且在物理介质相关(PMD)层处 提供该指示位及EOC消息,并且该指示位及EOC消息可以用于生成ME 144中的所 需TU-R 122参数。可替代地,操作、管理和维护(OAM)信道及合适的协议可以用 于在管理实体144请求时从TU-R 122检索这些参数。类似地,来自TU-C 142的远端 参数可以由U接口上的两个接口中的任一个获得。在PMD层处提供的指示位及EOC 消息可以用于生成NT单元108的管理实体124中所需的TU-C 142参数。可替代地, OAM信道及合适的协议可以用于在管理实体124请求时从TU-C 142检索这些参数。
在U接口(也称作环路112)处存在两个管理接口,一个在TU-C 142处(U-C接 口157),一个在TU-R 122处(U-R接口158)。接口157提供TU-C 142近端参数供 TU-R 122通过U接口/环路122检索。类似地,U-R接口158提供TU-R近端参数供 TU-C 142通过U接口/环路112检索。适用的参数可以取决于所适用的收发机标准(例 如G.992.1或G.992.2)。G.997.1标准规定穿过U接口的可选的操作、管理和维护(OAM) 通信信道。如果实现此信道,则TU-C和TU-R对可以将其用于传输物理层OAM消息。 因此,这种系统的TU收发机122和142共享在其各自的MIB中维护的各种操作数据。
图1描绘的是根据几个替代实施例在各个可选位置操作的装置170。例如,根据 一个实施例,装置170位于家庭网络104内,如在LAN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 170用作DSL调制解调器,如客户驻地(CPE)调制解调器。在另一实施例中,装置 170用作与图中所示的家庭网络104联接的用户终端设备102(例如,客户驻地设备 (CPE)或远程终端设备、网络节点、LAN设备103等)内的控制器卡或芯片组。在 另一实施例中,装置170用作在用户终端设备102和DSL线路或环路之间连接的单独 的且物理上不同的独立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170在接入点(AP)内、在无线 接入点(WAP)内或在路由器(例如,WiFi路由器或其它无线技术路由器)内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170包含本文中描述的宽带AP控制保持器(Broadband AP Control Keeper)或“BACK”。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用户”、“订阅者”和/或“客户”指个人、企业和/ 或组织,多个服务提供商中的任一个向该个人、企业和/或组织提供和/或可能潜在 地提供通信服务和/或设备。此外,术语“客户驻地”指由服务提供商向其提供通 信服务的位置。例如,用于向客户驻地提供DSL服务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 位于电话线的网络终端(NT)侧、位于电话线的网络终端(NT)附近和/或与电话 线的网络终端(NT)侧关联。示例客户驻地包括住所或办公建筑。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服务提供商”指提供、出售、供应、故障定位和/或维 护通信服务和/或通信设备的多个实体中的任一个。示例服务提供商包括电话运营 公司、有线电视运营公司、无线运营公司、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或者可以单独地 或与宽带通信服务提供商结合提供对宽带通信服务(DSL、DSL服务、有线电视 等)进行诊断或改善的服务的任何服务。
此外,如本文所用的,术语“DSL”指诸如非对称DSL(ADSL)、高速DSL (HDSL)、对称DSL(SDSL)和/或甚高速/甚高比特率DSL(VDSL)之类的多 种DSL技术和/或DSL技术的变形中的任一种。这种DSL技术通常根据适用的标 准实现,这些标准例如是关于ADSL调制解调器的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 G.992.1(又名G.dmt)、关于ADSL2调制解调器的I.T.U.标准G.992.3(又名 G.dmt.bis或G.adsl2)、关于ADSL2+调制解调器的I.T.U.标准G.992.5(又名 G.adsl2plus)、关于VDSL调制解调器的I.T.U.标准G.993.1(又名G.vdsl)、关 于VDSL2调制解调器的I.T.U.标准G.993.2、关于实现握手的调制解调器的I.T.U. 标准G.994.1(G.hs)和/或关于DSL调制解调器的管理的I.T.U.G.997.1(又名 G.ploam)标准。
关于示例性数字用户线路(DSL)设备、DSL服务、DSL系统和/或用于DSL 服务分发的普通双绞铜电话线的使用,涉及将DSL调制解调器和/或DSL通信服 务连接至客户,应当理解,所公开的用于对本文公开的通信系统的传输介质进行 特征化和/或测试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适用于许多其它类型的和/或多种通信设备、服 务、技术和/或系统。例如,其它类型的系统包括无线分发系统、有线或电缆分发 系统、同轴电缆分发系统、超高频(UHF)/甚高频(VHF)射频系统、卫星或其 它陆地外系统、蜂窝分发系统、宽带电力线系统和/或光纤网络。另外,还可以使 用这些设备、系统和/或网络的组合。例如,可以使用通过巴伦(balun)连接器接 合的双绞线和同轴线缆的组合或者像在光网络单元(ONU)处具有线性光学对电气连接的模拟光纤至铜连接这样的任何其它物理信道延续组合。
本文使用“联接至”、“与…联接”、“连接至”、“与…连接”等词语来 描述两个组件和/或部件之间的连接,并且旨在表示直接地或间接地(例如通过一 个或多个中间组件或通过有线/无线连接)联接/连接在一起。对“通信系统”的引 用,如果适用,则旨在包括对任何其它类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引用。
图2示出在其中实施例可以操作、安装、集成或配置的系统200的示意图,包括 通过总线215通信方式互联的这样的系统200的各种组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这样的系统200包括用于执行由系统200包含的指令的处理器290以及存储器295。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系统200进一步包括多个无线收发机211 或天线211A和211B以及用于通过系统200将两个或更多个无线通信节点299A和 299B连接在一起的业务协调器222,其中这些无线通信节点中的每个可与系统200无 关地访问广域网(WAN)回程连接298A和298B。例如,无线通信节点299A和299B 被描绘为如由要素297表示的那样间接地接合,换句话说,它们不是通过与彼此直接 通信而是通过经由中介(这里被示出为系统200)通信而接合在一起的。在此实施例 中,所示出的无线通信节点299A和299B中的每个可访问由要素298A和298B表示 的WAN回程。显然,WAN回程298A和298B连接可由各自的无线通信节点299A和 299B访问,而不必依赖于系统200,因此,WAN回程298A和298B被称为独立于系 统200。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系统200进一步包括:通过多个无线收发机211或天线211A 中的第一个建立的至第一无线通信节点299A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212A,以及通过多 个无线收发机211或天线211B中的第二个建立的至第二无线通信节点299B的第二无 线通信接口212B,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可访问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第二无线通 信节点可访问与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不同的第二WAN回程连接298B。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系统200进一步包括控制模块260,控制模块260用于接收 与通过系统200的业务流221和系统200操作的无线电环境250有关的信息222。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控制模块260发布命令223,以控制第一无线通信接口和第 二无线通信接口(例如,无线通信接口212A和212B)至WAN连接和WAN回程连 接(例如,298A和298B)的连接形成和延续,且控制模块260进一步提供用于WAN 连接和WAN回程连接(例如,298A和298B)的调度和路由指令224(或根据特定实 施例的优化或配置指令)。
根据一个实施例,系统200包含“宽带接入点控制保持系统”、“B.A.C.K.系统”、“BACK系统”或“BACK设备”。根据一个实施例,图1的要素170处描绘的装置或 BACK设备包含在这样的系统200内。
根据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260包含在这样的BACK系统内,其中该BACK系统 控制第一无线通信节点299A处的设置,控制第二无线通信节点299B处的设置,或控 制第一无线通信节点299A和第二无线通信节点299B处的设置,其中从下面选择这些 设置:影响各自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212A或第二无线通信接口212B的无线电链路连 接设置;影响各自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212A或第二无线通信接口212B的信道分配; 影响各自的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或第二WAN回程连接298B的宽带连接设置; 网络站点(STA)、网络接入点(AP)以及这些STA和/或AP处提供对各自的第一WAN 回程连接298A或第二WAN回程连接298B的访问的宽带回程连接之间的连接分配; 数据分组流221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分配;数据分组流221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子 集的IP地址分配;数据分组流221的服务质量(QoS)分类;流的各自第一子集和第 二子集的QoS分类;数据分组流的QoS节流参数,流221的各自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 的QoS节流参数,或者数据分组流和流221的各自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的QoS节流参 数;流221的各自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根据可利用的WAN回程连接298A和298B以 及可利用的WAN回程连接298A和298B上的时隙的路由;影响数据分组流211的负 载均衡参数、影响流221的各自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的负载均衡参数或影响数据分组 流221和流221的各自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的负载均衡参数;以及与由第一无线通信 节点299A、由第二无线通信节点299B或由第一无线通信节点299A和第二无线通信 节点299B处理的所有业务相关的公平准则。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网络路由器内包含第一无线通信节点(299A),其中该网络 路由器建立至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的连接,且进一步地其中系统200通过至该网 络路由器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212A,建立对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的访问。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直接与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接合的调制解调器内包含第 一无线通信节点(299A),其中系统200通过该调制解调器建立对第一WAN回程连接 298A的访问。
根据一个实施例,由系统200的业务协调器220管理通过系统200的数据分组流,使得通过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路由该流的第一子集(例如,211的一些但不是全 部),通过第二WAN回程连接298B路由该流的第二子集。
根据另一实施例,由业务协调器220管理的通过系统200的数据分组流221通过 分配各自的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或第二WAN回程连接298B的时隙来承载流211 的各自第一子集或第二子集,构成业务协调器220管理数据分组流211。
根据另一实施例,由系统200的业务协调器220基于以下内容将数据分组流221 的各自第一子集或第二子集中的每个分配为由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或第二WAN 回程连接298B之一服务:与应用关联的业务;与接口关联的业务;与服务目的关联 的业务;以及与服务质量(QoS)水平、流或标签关联的业务。
根据另一实施例,与系统200相关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212A和第二无线通信接 口212B是频分复用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212A和第二无线通信接口212B中的每个 与由系统200管理的单独的频带关联。例如,单独的频带可以由系统200的业务协调 器220指定。在这种实施例中,系统200利用由系统200管理的频带,进一步经由至 各自的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和第二WAN回程连接298B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 211A和第二无线通信接口211B提供聚合的WAN回程连接。与时分不同,频率信道 可以有些重叠(至少在滚降中)。
根据另一实施例,与系统202相关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212A和第二无线通信接 口212B是时分复用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212A和第二无线通信接口212B中的每个 与由该系统管理的不重叠时隙关联。根据这种实施例,系统200利用由系统200管理 的不重叠时隙,进一步通过至各自的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和第二WAN回程连接 298B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212A和第二无线通信接口212B提供聚合的WAN回程连 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与具有可重叠的频率信道的频分复用不同,这样的时隙彼此严格不重叠。根据一个实施例,这些不重叠的时隙的特征甚至还在于:他们之间每个还 具有至少某一保护时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通过将流221的第一子集分配给由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承 载的时隙,并且进一步通过将流221的第二子集分配给由第二WAN回程连接298B承 载的时隙,管理分组流221。
图2B示出在其中实施例可以操作、安装、集成或配置的系统201的替代示意图。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无线接入点(无线AP)293A内包含第一无线通信节点(例 如,图2A的299A),其中无线AP 293A建立局域网(LAN)285A,一个或多个节点 292A、292B、292C通信地接合至该局域网;进一步地,其中系统201与LAN 285A 内的节点292A通信并控制节点292A。在这种实施例中,系统201通过其与LAN 285A 内的节点292A的通信和控制,建立对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的访问。
图2C示出在其中实施例可以操作、安装、集成或配置的系统202的替代示意图。
根据另一实施例,在第二无线AP 293B内包含第二无线通信节点(例如,图2A 的299B),其中第二无线AP 293B建立与第一LAN 285A不同的第二LAN 285B,一 个或多个节点292D、292E、292F通信地接合至该第二LAN;进一步地,其中系统202 与第二LAN 285B内的节点292D通信并控制节点292D,然而同时与第一LAN 285A 内的节点292A通信并且控制节点292A。在这种实施例中,系统202通过其参与作为 第二LAN 285B内的节点(292D-F之一),建立对第二WAN回程连接298B的访问。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无线局域网(LAN)285A内作为对等节点操作的无线站内包 含第一无线通信节点(例如,图2A的299A或图2C的293A),其中该对等节点可通 过LAN 285A访问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且进一步地,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接口212A 是与该对等节点的点对点(peer-to-peer)连接。在这种实施例中,系统202通过与对 等节点(例如,作为LAN285A内的节点操作的无线接入点293A)的点对点连接,建 立对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的访问。
根据一个实施例,系统200的控制模块260的功能被分配到从包括以下设备的列表中选择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设备中:远程服务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例如,图2A 的299A或图2C的293A);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例如,要素299B或293B);第一无 线通信节点292A;第二无线通信节点292B;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宽带聚合设备。
根据一个实施例,从包括以下设备中的设备组中选择第一无线通信节点292A及第二通信节点292B中的每个:蜂窝电话兼容设备;第三代(3G)兼容设备;第四代 (4G)兼容设备;长期演进(LTE)兼容设备;WiFi接入点;WiFi站、调制解调器; 路由器;网关;数字用户线路(DSL)客户驻地设备(CPE)调制解调器;室内(in-home) 电力线设备;基于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HPNA)的设备;室内同轴电缆分配设备; G.hn兼容设备;室内通信计量设备;与LAN通信地接合的室内电器;无线毫微微蜂 窝基站;无线微微蜂窝基站;无线小蜂窝基站;无线兼容基站;无线移动设备中继器; 无线移动设备基站;以太网网关;连接至LAN的计算设备;家庭插电(HomePlug) 设备;IEEE P1901标准兼容接入电力线宽带(BPL)设备;连接以太网的计算机外围 设备;连接以太网的路由器;连接以太网的无线桥;连接以太网的网桥;以及连接以 太网的网络交换机。
图2D示出在其中实施例可以操作、安装、集成或配置的系统203的替代示意图。
根据一个实施例,这样的系统203进一步包括第三无线收发机或天线211C,第三无线收发机或天线211C提供至第三无线通信节点292G的第三无线通信接口212C, 其中第三无线通信节点292G可访问与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和第二WAN回程连 接298B不同的第三WAN回程连接298C。
根据一个实施例,系统203进一步包括回程评估模块265。在一个实施例中,回 程评估模块265可以执行以下操作:(a)测量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接口212A、第二无线 通信接口212B和第三无线通信接口212C至各自的第一WAN回程连接298A、第二 WAN回程连接298B和第三WAN回程连接298C的连接性能,且进一步可以(b)选 择可用的WAN回程连接(212A、212B及212C)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来为数据分组流 221提供服务。根据相关的实施例,系统203进一步包括值对应的第三无线通信节点、 第四无线通信节点和/或第五无线通信节点的第三无线通信接口、第四无线通信接口和 /或第五无线通信接口,第三无线通信节点、第四无线通信节点和/或第五通信节点可访 问与第一WAN回程连接和第二WAN回程连接不同的对应的第三WAN回程连接、第 四WAN回程连接和/或第五WAN回程连接;且其中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回程评估模块, 该回程评估模块用于:(a)测量通过至各自的第一WAN回程连接、第二WAN回程连 接、第三WAN回程连接、第四WAN回程连接和/或第五WAN回程连接的所有可用 无线通信接口的连接性能,以及(b)选择可用的WAN回程连接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来 为数据分组流提供服务。与此示例中阐述的少于五个一样,五个以上这样的接口和WAN回程连接是可行的。
根据另一实施例,回程评估模块265可以:(a)测量通过所有可用的无线通信接 口212A-212C的连接性能,且(b)进一步可以基于与所评估的无线通信接口关联的 WAN回程连接类型偏好(例如,特定连接类型可以被指定为相对于其它连接类型是优 选的,如不论速度、拥塞度等,WiFi都优选于LTE、3G、4G等),选择可用的无线通 信接口212A-212C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来为数据分组流221提供服务;进一步可以基 于该系统和服务WAN回程连接之间的节点跳数,选择可用的无线通信接口212A-212C 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例如,间接连接可能不是优选的,等等);进一步可以基于所评估 的无线通信接口212A-212C的评估信号强度,选择可用的无线通信接口212A-212C中 的两个或更多个;进一步可以基于所评估的无线通信接口212A-212C处、基于对应的 WAN回程接口298A-298C处或基于所评估的无线通信接口212A-212C和对应的WAN 回程接口298A-298C处的评估业务拥塞度来进行选择;并且,进一步可以基于所评估 的无线通信接口212A-212C处、基于对应的WAN回程接口298A-298C处或基于所评 估的无线通信接口212A-212C和对应的WAN回程接口298A-298C处的评估可用容量 来进行选择。
根据另一实施例,系统203包括与系统203的WAN回程(298A-298C中的任一 个)通信并控制WAN回程(298A-298C中的任一个)的装置。例如,可以与无线控 制系统结合使用DSM系统、DSL管理系统、管理设备等,以与控制及操控无线连接 或WiFi连接同样的方式控制并操控WAN回程连接,因此更进一步地提供整体信号增 强以及连接增强。
图3A是图示根据描述的实施例用于实现和使用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的方法300的流程图。可以通过可包括硬件(例如,电路、专 用逻辑、可编程逻辑、微代码等)、软件(例如,在处理设备上运行的用于执行诸如接 合、管理、接收、控制、分析、收集、生成、监视、诊断或以上的某一组合之类的各 种操作的指令)的处理逻辑来执行方法300。在一个实施例,通过像图1的要素170 或图2A的系统200(例如,B.A.C.K.系统)处示出并在全文中描述的装置这样的装置 执行或协调方法300。根据特定的实施例,下面列出的框和/或操作中的一些是可选的。 所提供的框的编号为了清楚,目的不在于规定各个框必须发生的操作顺序。
方法300始于处理逻辑建立至第一无线通信节点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可访问第一广域网(WAN)回程连接(框305)。
在框310中,处理逻辑建立至第二无线通信节点的第二无线通信接口,其中第二无线通信节点可访问与第一WAN回程连接不同的第二WAN回程连接。
在框315中,处理逻辑管理数据分组流,使得通过第一WAN回程连接传输该流 的第一子集,通过第二WAN回程连接传输该流的第二子集。
在框320中,处理逻辑收集并分析来自多个网元或管理系统的与业务及无线电环境相关的信息。例如,该网元或管理系统可以是上述节点、无线通信节点、对等节点、 路由器等中的任意一个。
在框325中,处理逻辑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及分析,控制第一无线通信接口和第二无线通信接口至WAN连接和WAN回程连接的连接建立和延续。
根据前述方法300的另一实施例,发布命令来提供用于WAN连接和WAN回程连 接的调度指令和路由指令。
在该方法的又一实施例中,存在进一步的操作,该操作包括:根据调度算法、根 据负载均衡算法或根据调度算法和负载均衡算法,优化通过各自的第一WAN回程连 接和第二WAN回程连接的数据分组流。
例如,多个节点或站(STA)可以各自具有由WiFi提供商或由客户选择的效用函 数(utility function)。多个接入点(AP)可以进一步各自具有可以由回程提供商改变 的回程容量。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算法将改变STA k在短时间尺度内与AP i连接所花费的时间的分数。这就是调度决策。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分数必须对每个STA而言在所有 AP上相加小于1。存在从每个STA到每个AP的链路容量。这些链路容量必须整体地 可行。从每个STA到AP的吞吐量是调度决策和链路容量之积。
根据一个实施例,这样的BACK系统最大化效用函数之和,每个STA的该和作 为总吞吐量的函数(例如,与该STA相关的每个AP链路吞吐量之和)。可以在几个 约束下进行此优化。除了上面的调度约束和链路容量约束之外,另一约束可以是:连 接至每个AP的所有STA的吞吐量之和不能比该AP的回程容量大。
可以通过STA的效用函数的选择来控制公平性。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对数效用函数来获得成比例的公平性。此外,可以在每个效用函数之前安置权重。这些权重可以 从付费差异(例如,一些用户为更大权重的偏好支付更多)获得、或从多个QoS类别 获得,多个QoS类别包括楼内用户、路过的用户、不同质量保证程度的用户等等。这 些权重也可以反映特定应用程序流的并行TCP会话的数量。
由公平性控制方面考虑的另一问题是STA使用单个AP会接收的速率以及该STA 在使用多个AP时接收的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由所述的BACK系统控制这两个速率 之间的比例。
可以在几乎短时间尺度(每个时隙)内、或为了目标平衡在稍长时间尺度内解决此问题。可以以各种方式解决该问题,但扩展信息的使用以及提供商支持的控制面的 控制可以动态地增强解决此问题的效率。此外,如果一个或多个回程提供商参与该优 化,那么{B_i}也变成变量。
这样的BACK系统可以直接向每个STA和AP中继这些优化向量,然后该设备向 每次传输分配路径和时隙,使得总业务与最佳调度和吞吐量尽可能地匹配。
可替代地,该BACK系统可以间接地分配链路参数和容量,以接近最优方案。不 同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或不同的流(即,视频流)可以分配在不同的路径上。或者,流 可以利用由BACK创建的跟踪文件被分成多个片段,该跟踪文件确定发送每个数据片 段的路径和时隙。
在一次仅将每个STA调度给一个AP的特定情况下,解决此问题等于切换AP。 除了解决上述问题规划外,我们能够进一步向该方案方法增加两个额外要素:随机化 和滞后。
通过随机化,每个STA决定以特定概率从一个AP切换到另一AP,使得同时切 换的机会更小。
通过滞后,从STA被调度到AP1至STA被调度到AP2的切换表示:几个时隙内 切换回AP1的机会更低,以避免AP之间由噪声引起的翻转(flip-flop)或抖动 (thrashing)条件。
根据另一实施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操作:向第一无线通信节点或向第二无线通信节点或向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和第二无线通信节点发布优化或配置指令(例如, 图2A的要素224),以在实施确定的调度和负载均衡策略中实现配置参数。
根据另一实施例,优化指令至少部分地基于从第一无线通信节点或从第二无线通信节点或从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和第二无线通信节点获取的一个或多个性能指标。
根据另一实施例,发布优化指令包括迭代地发布优化指令来改善测量到的性能,其中多次迭代中的每次至少包括:(a)从第一无线通信节点或从第二无线通信节点或 从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和第二无线通信节点获取一个或多个性能指标;(b)评价所获取 的性能指标;(c)在实施更新的调度和负载均衡策略中确定更新的配置参数;以及(d) 向第一无线通信节点或向第二无线通信节点或向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和第二无线通信节 点发布更新的优化指令,以实现该更新的配置参数。
根据相关实施例,多次迭代中的每次进一步包括历史业务数据的评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布优化指令包括以下面各项中一个或多个为基础的评估:(a)可用的性能调整参数;可用的历史业务数据;地理位置感知地图内可用的历史无线电 链路性能数据;该地理位置感知地图内可用的性能和三角测量数据;可用的可选服务 质量(QoS)参数;与底层无线网络拓扑有关的可用信息;与无线网络中的干扰有关 的可用信息;向一个或多个可靠目标的偏差;以及与参与聚合的WAN回程连接的设 备相关的可用奖励和激励。
根据另一实施例,发布优化指令包括:基于用户允许至可访问WAN回程连接的 无线通信节点的无线通信接口,向聚合的WAN回程连接内的数据分组流分配增加的 带宽。
根据一个实施例,存在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由装置、系统、BACK设备或本文描述的操作的其 它兼容实施例的处理器执行时引起该装置执行操作,该操作包括:建立至第一无线通 信节点的第一无线通信接口,该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可访问第一广域网(WAN)回程连 接;建立至第二无线通信节点的第二无线通信接口,该第二无线通信节点可访问与第 一WAN回程连接不同的第二WAN回程连接;管理数据分组流,使得通过该第一WAN 回程连接传输该流的第一子集,通过该第二WAN回程连接传输该流的第二子集;收 集并分析来自多个网元或管理系统的与业务及无线电环境相关的信息;以及根据所收 集的信息及分析,控制第一无线通信接口和第二无线通信接口至WAN连接和WAN回 程连接的连接建立和延续。
图3B示出BACK控制面399(例如,系统、BACK设备或BACK系统等)的替 代示意图,实施例可以根据该BACK控制面399操作。虽然示出示例性物理体系结构, 但是可以存在比此示例阐述的AP和STA更多的AP和STA。
根据一个实施例,这样的BACK系统或BACK控制面399实现上面所述的方法。 例如,这样的系统控制通过多个宽带回程连接相连的多个IEEE 802.11设备,多个IEEE 802.11设备包括接入点(AP)以及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便携式计算机、台式机、游 戏机以及在SIM频带内发送和接收的互联网TV机之类的站(STA),接入点(AP) 在一侧具有与STA的空中接口连接和在另一侧具有至以太网、DSL、光纤、线缆或连 接至互联网其它部分的任何其它方式的回程连接。这STA和AP可以用增强的WiFi 技术(如超级WiFi及多用户MIMO)通信。
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STA能够连接至多个AP以及关联的宽带回程链路。存在 由以下表格限定的四个操作模式,下面表1中示出的缩写描绘可用的连接类型:
表1
在I-TM模式及I-S模式中,需要STA之间的多跳无线电连接,例如通过802.11 中的自组织(ad hoc)模式或用双无线射频(dual radios)。这些方法还允许AP在它们 之间形成多跳网络,使得可以通过更长AP路径四处路由某一回程容量的瓶颈。例如, 可以在5GHz下通过40MHz信道回传2.4GHz的链路。
在D-TM模式和I-TM模式,在任何特定时间,每个STA仅连接至单个AP,但是 根据调度向量S(t),随时间变化在多个AP之间切换,调度向量S(t)取决于时间t, 例如S(100)=[10]以及S(101)=[0 1]。
在D-S模式和I-S模式,每个STA同时连接至多个AP,业务根据负载均衡向量S (t)通过这些AP传播,负载均衡向量S(t)可以取决于时间t,例如S(100)=[0.8 0.2] 以及S(101)=[0.5 0.5]。注意到,在TM模式中,S是二元向量,而在S模式中,S是 实向量。
运行哪个模式部分地取决于特定系统中可用的无线电和连接管理的类型。所描述的方法中的一些适用于所有模式,而其它方法可能专门用于特定模式。
根据所示的具有BACK控制面399的体系结构301,提供了四个不同的宽带回程 连接1-4,分别被表示为要素381、382、383以及384。每个与对应的接入点相连,其 中宽带回程#1连接381与要素371处的AP1连接,宽带回程#2连接382与要素372 处的AP2连接,宽带回程#3连接383与要素373处的AP3连接,并且其中宽带回程 #4连接384与要素374处的AP4连接。存在两个站,被示出为要素361处的STA1以 及要素362处的STA2。无线接口连接被示出为在各个接入点和站之间,其中AP1 371 与STA1 361连接;AP2 372与STA1 361连接,还与AP 3 373连接,AP3 373仅与AP2 372(以及要素383处的宽带回程#3);AP4 374仅与STA2362(以及要素384处的宽 带回程#4);最后,STA2与STA1 361以及AP4 374连接。
这样的多AP体系结构确实是可行的。控制开销是可容忍的,管理分组过渡和切 换是可能的,与上层协议(如TCP)交互可以进行,且还可以保持安全,从而能够支 持多宿主的宽带接入。不幸的是,传统系统没有解决大规模系统的高性能所必须的自 动化管理和控制功能。
由宽带AP控制保持器(BACK)包含的控制面输入无线电和回程环境的测量,每 个虚拟链路的容量以及每个STA的负载。然后,BACK系统使用算法确定最佳控制参 数设置,因此提供长期体系结构设置以及实时性能的优化。
根据特定实施例,BACK系统控制包括链路设置,如由AP使用的WiFi信道的选 择。进行信道选择,以避免来自在BACK控制下的AP以及BACK控制以外的AP的 干扰。目标是使用具有最少干扰的信道,该干扰是通过接收信号电平以及通过该信道 上的业务程度来确定的。信道选择是由BACK系统实现的,BACK系统分配多个信道 并确定这些信道的业务负载,信道及业务负载均影响干扰。
根据特定实施例,BACK系统控制进一步包括连接控制。例如,每个STA能够使 用时分复用连接或同时连接,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至几个回程路径。仅数十毫秒的连 接持续时间是实际的,因此BACK能够向被选择避免干扰的许多AP和STA分配具有 许多短持续时间时隙的调度向量S(t)。或者,可以用简单负载均衡向量S(t)或用简 单主路径和备份路径或用仅缓慢变化(如以一天的时间)的S(t),分配静态连接。
根据特定实施例,BACK系统控制进一步包括实时业务的控制。至回程链路的每 个无线电连接可以被认为是虚拟接口。经由由BACK确定的最佳业务分配,在不同的 接口上路由不同的IP地址、流或甚至单独的分组。
每个控制域影响其它控制域。由于单独问题不减弱,所以BACK系统可以共同地 优化它们。
根据一个实施例,优化考虑以下目标:多宿主的负载均衡,其中整个系统端到端(包括空中接口以及宽带回程)的效率;(b)单独的性能最大化,其中每个单独的STA 的效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帕累托最优折中;以及(c)与回程容量分配、空中接口容量分 配以及不同类用户的QoS相关的公平性。
克服了之前不满意的方案的设计瓶颈。例如,提供了:(a)激励机制,如“一报 还一报(tit for tat)”;(b)替代路径选择的稳定性和端到端路径的可靠性的;(c)各 STA和AP所需的消息传送以及切换无线通信路径的时间的最小化;(d)回程容量的 测量;(e)时变环境中的空中接口容量的测量;以及(f)去往和来自不同位置的不同 STA和AP的无线电损耗的测量,其中这样的测量可以利用来自GPS或三角测量的STA 位置数据。
通过例如以下方式提供透明且优化的控制面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a)过去长期业务模式的利用,过去长期业务模式经常形成重复的且可预测的模式并且可 以用于未来业务的后验估计;(b)ISP测量结果的利用,这包括在回程处收集的那些, 如宽带业务、容量及邻居位置信息;(c)联合回程容量和多AP调度设计的利用;(d) 成为BACK的回程控制点(如特定DSL回程系统中的RT)的利用,作为控制面决策 的锚点(anchor);以及(e)位置信息、地理地图以及包括对不同位置的无线电损耗 的无线电环境的利用。
BACK控制面399还能够连接至LTE和/或WiFi网关,以报告LTE网络的状况并 使能LTE和WiFi连接之间的动态选择。这是特别可能的场景,因为蜂窝无线网络继 续对小区规模进行减小的趋势。控制系统在连接至LTE/WiFi网关时,还能够为业务要 被路由至的LTE和WiFi空中接口业务的混合,选择具有最少拥塞度及最可用容量的 最好回程链路。
通过站到站、点对点体系结构,由STA形成间接体系结构,这产生多跳空中接口STA-STA网络。我们称此为对等关系。对等关系的形成基于以下因素:(a)性能,其 中一些STA具有至AP的较高速度连接,AP也有较高回程速度,即所谓的“强STA”, 与之相反是“弱STA”,并且其中强STA可以成为帮助弱STA的对等节点;(b)经济, 其中通过每月账单信用或“一报还一报”策略,奖励作为帮助对等节点参与此体系结 构的STA;以及(c)安全性,其中仅具有高安全级别(例如,对消息的强加密)的那 些STA可以使用其它STA作为中继对等节点,以及仅那些具有信任用户的STA可以 用作中继对等节点。
存在各种方式来优化对等关系。但是,为了最小化开销,专门提出了两种特定方法:预订和预配置。
利用特定对等STA作为一跳中继的预订,显著地减少开销、不稳定以及与实时动态查找STA关联的分组过渡机制。更一般地,考虑在多租户建筑物中一些STA可能 断电,每个STA具有以降序选择作为对等STA的STA排名顺序表,该STA排名顺序 表具有默认长度,例如“3”。其在该列表上从第一STA起下降,并且在不可用时下降 至第二个,等等。
基于长时间尺度(例如数周和数月)内的性能测量,利用固定对等路径的预配置是离线地进行的,且可以例如每月或在对等STA持续断电达例如一周时,更新该利用 固定对等路径的预配置。
对于多AP访问控制,提出了控制优化构想及方案。首先,我们介绍我们利用以 下标记对问题的构想:
每个STA用k索引,具有由WiFi提供商或由客户选择的效用函数U_k;
每个AP用i索引,具有可以由回程提供商改变的回程容量B_i;
S_ki:STA k在短时间尺度内在与AP i连接上所花费的时间的分数。对于每个无线电接口而言,每个k的这个分数必须对所有i相加小于1;
C_i:与AP i关联的STA的容量区域,其是所有S_ki的函数;
C_ki:从STA k至AP i的链路容量。所有k的C_ki的集合必须位于容量区域C_i 内。确切的折中可能是复杂的,取决于PHY层和MAC层中的许多因素以及像隐藏节 点存在这样的拓扑;
X_ki:从STA k到AP i的吞吐量。其是S_ki和C_ki之积。
直接优化变量是S_ki—每个STA和AP对的调度/负载均衡因素。这些中的许多可以是0。S_ki接着驱动C_ki,C_ki也被其它因素(像AP之间的信道分配)影响。它 们共同确定X_ki。
然后,对于特定i,对所有k相加的X_ki必须小于AP I的回程容量B_i;且
对于特定k,对所有i相加的X_ki是STA k的效用函数的输入。
表2
可以以各种方式解决此问题,但是能够看到,扩展信息以及提供商支持的控制面的控制可以动态地增强解决此问题的效率。
可以在大致短时间尺度(每个时隙)内或为了目标平衡在较长时间尺度内解决此问题。如果回程提供商参与此优化,那么{B_i}也成为变量。如果使用TM模式而不是 S模式,那么S_ki需要是整数。解决此问题等于切换AP。除了解决上述问题构想外, 我们能够进一步向该算法加入两个额外要素:
解决上述优化提供一种方式来选择S_ki或等效地选择S_k向量(每个STAk一 个)。这是短时间尺度上的优化。
在较长时间尺度的优化中,我们还能够施加约束:时隙窗{t}内的y_k(t)之和足够大,因为较慢链路花费较长时间来完成工作。
可以通过选择效用函数U_k来控制公平性。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对数效用函数 U_k=log(y_k)来获得y_k间成比例的公平性。通常,可以使用阿尔法-公平效用函数 [12],使用更大的阿尔法产生更公平的分配。
此外,可以在每个效用函数之前设置权重,例如,U_k=w_k*log(y_k),,其中权 重{w_k}反映STA k的相对重要性。这可以从付费差异(一些用户支付更多)或从多 个QoS分类(包括室内用户、路过的用户、各质量保证程度的用户)中得出。如下面 在章节D中会进一步讨论的,这些权重还可以反映特定应用流的并行TCP会话的数量。
公平性控制另一重要问题是STA利用单个AP接收的速率和该STA利用多个AP 接收的速率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速率之间的比率需要合理。这里存在包含公平性的两 种方式:(a)不是看y_k效用函数,而是我们使用具有此比率的效用函数,(b)使用通用 的阿尔法-公平效用函数[12],其中每个STA具有偏好参数q_k且此参数是STA k在不 使用多个AP时接收的正常速率。
此过程优化从STA k到AP i的吞吐量X_ki,以及调度/负载均衡因素S_ki。BACK 可以直接向每个STA和AP中继这些优化向量,然后该设备向每次传输分配路径及时 隙,使得总业务尽可能地匹配X_ki以及S_ki。
或者,BACK控制面399可以间接地分配链路参数及容量,来接近最优方案。不 同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或不同的流(即视频流)可以被分配在不同路径上。或者,流可 以利用由BACK创建的跟踪文件而被分成多个部分,该跟踪文件确定发送每个数据片 段的路径和时隙。
在多AP体系结构下,在与来自STA的测量结果的精度和粒度相关的实际约束下,来自STA的测量结果是困难的问题。因此,提供多种方法,这些方法使用服务提供商 能力来使用BACK系统运行控制面,以更有效地收集数据。
可以通过回程ISP的数据和速度测试进行回程容量值{B_i}的测量。这使得能够基于一天的时间(S(t)的长时间尺度优化),连接至最佳AP。
空中接口容量区域{C_i}的测量变得更困难,因为其涉及时变的空中接口条件,并且这些容量区域在AP彼此足够靠近时通常联接。BACK收集数据,如在不同负载条 件下与每个AP连接的STA的吞吐量向量,以有助于更精确地估计容量区域。在至每 个STA的每个链路上测量空中接口容量。填充大型数据库,该大型数据库包括连接速 度计数、已有业务吞吐量的被动计数以及测量延迟和吞吐量的主动探测测试。
在上面的两类测量中,本发明包含历史的一天数据,以减少瞬时测量的需要。在特定部署场景(如多租户建筑)中,数据显示每个工作日(除星期五以外)呈现24 小时时间段内利用率的明显重复模式,且在不同周(除假日以外)之间,一周的每天 也呈现这样的模式。利用滑动时间窗内的数据,可以在每天的每个小时期间提前近似 预测{B_i}和{C_i}。
还可以迭代地执行该优化和测量过程,以依次减少误差或提高性能。
提出无线连接和有线回程的联合设计,使得用兼容设备联合优化空中接口和回程。 通过在上述优化问题中观察到{B_i}约束最佳{X_ki},从而可获得最佳目标函数值,能够看到机会。
但是,不能同时增加所有{B_i}。例如,在DSL回程中,动态频谱管理(DSM) 方法通过挑选DSL容量区域边界上的不同点,来改变回程链路之间的折中。在本公开 的联合设计下,那些具有更高STA业务需求的AP将在DSM中被赋予更高优先级, 因此缓和那些AP上的瓶颈约束。容易地辨别哪个AP的容量增加的一个方式是:看在 优化问题中与每个B_i约束对应的最佳拉格朗日乘子和松弛度(slackness)。相反,如 果一些B_i不能进一步容易地增加(由于达到容量区域的限制),那么可以重优化 STA-AP对等关系,以避免传送业务通过该瓶颈。
一个相关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打开WiFi以被其它所用的激励机制。这里,提出多种方法来利用“一报还一报”机制。例如,当每个STA或AP打开以在一段时间(例 如1分钟)内中继业务时,提供信用单位。然后,在例如1天的移动窗内,每个STA 和AP需要积累最小量的信用(例如10个单位)以便能够参与多个AP共享:请求其 它STA和AP帮助中继其业务。
还可以建立一比例尺,其中更多信用导致更长时间有“票”参与多AP共享。为 了在具有不同容量的STA和AP之间标准化,还可以与中继业务对直接业务的百分比 成比例地给出信用。
本文描述的方法的结合有效地导致每个STA和接入网边界(例如宽带网络网关(BNG))之间的多个“端到端”路径。尽管通过互联网的路径的余下部分是由像IP 这样的协议决定的且受城域网和骨干网条件影响,但是上述接入网部分通常是性能瓶 颈。因此,接入网内的多宿主容量的控制对于建立优化及更大的操作效率是非常有价 值的。
多宿主控制在性能调整(例如使用DSL回程业务数据来确定最佳路由)方面是有价值的。多宿主控制可用于不同路径上的QoS(以及收入基础)差异分级(differentiation),例如路由不同连接、业务分类或分组。越过该接入网,系统还能够 使用多个TCP连接来优化TCP业务流,以增加整体带宽。这意味着,我们将在三个 粒度层次间设置公平性和最大化效率:每个分组、每个TCP连接以及每个应用流。这 可以遵循由提供商或策略管理者设置的策略。
多宿主控制在负载均衡(例如多路由的动态分配)中也是有价值的。再有,路由 和时隙分配可以基于不同天的时间以及不同周的日期时的历史业务模式。多宿主控制 在可靠性方面也是有价值的。多AP体系结构有效地使多宿主能够在严重拥塞或设备 故障时提供替代路径。特别地,可以从WiFi空中接口和回程中挑出节点不相交路径, 使得多个会话可以在故障时共享用于备份的特定节点不相交路径。
图3C示出实施例可以根据其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接口的替代示意图302。更特别地,更详细地示出的是多种无线通信接口类型,这包括:(i)要素396处的多接入点 至接入点(多AP-AP)接口、(ii)要素397处的站至站间接接口(STA-STA间接)以 及(iii)要素398处的站至接入点直接接口(STA-AP直接)。
这些无线通信接口可以是多个类型的任意组合,这包括STA-AP直接398,在 STA-AP直接中STA(例如STA1 361)连接至接入点(例如在此示例中的AP2 372), 该接入点接着连接至要素396处的WAN回程多AP-AP。因此,根据这种示例,STA1 361连接至第一接入点(AP2 372,其是多AP-AP 396的一部分),第一接入点(AP2 372) 连接至第二接入点(通过多AP-AP 396,AP2 373),并且第二AP连接至WAN回程(要 素383处的宽带回程#3)。
在STA-STA间接397的示例中,站STA1 361连接至第二站STA2 362,并且第二 站STA2 362连接至接入点(AP4 373),该接入点连接至WAN回程(要素384处的宽 带回程#4)。
图4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采用示例性形式计算机系统的机器400的示意图,可以在机器/计算机系统400中执行一组指令,该组指令用于引起机器/计算机系统400 执行本文讨论的方法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在替代实施例中,该机器可以连接(例如 联网)至局域网(LAN)、内部网、外部网或互联网中的其它机器。该机器可以在客户 端-服务器网络环境中的服务器或客户机的能力内操作,作为点对点(或分布式)网络 环境中的对等机器、作为按需服务环境内的服务器或一系列服务器。该机器的特定实 施例可以呈以下形式:个人计算机(PC)、平板PC、机顶盒(STB)、个人数字助理(PDA)、 移动电话、网页装置、服务器、网络路由器、交换机或网桥、计算系统、或能够执行 (顺序地或非顺序地)规定了要由该机器采取的动作的一组指令的任意机器。此外, 虽然仅图示出单个机器,但术语“机器”还应当被认为包括单独地或联合地执行一组 (或多组)指令以执行本文讨论的方法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方法的机器(例如计算机) 的任意集合。
示例性计算机系统400包括处理器402、主存储器404(例如,只读存储器(ROM), 闪存,像同步DRAM(SDRAM)或Rambus DRAM(RDRAM)等这样的动态随机存 取存储器(DRAM),像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易失性但高速率RAM 等这样的静态存储器)以及次存储器418,处理器402、主存储器404和次存储器418 通过总线430彼此通信。主存储器404包括业务协调器424,还包括命令和指令。主 存储器404及其子元件(例如423和424)可以与处理逻辑426和处理器402结合操 作,来执行本文讨论的方法。
控制模块435进一步被描绘为可与软件422及之前描述的业务协调器424、命令 和指令423结合操作。
处理器402表示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设备,如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等等。更 特别地,处理器402可以是复杂指令集计算(CISC)微处理器、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 微处理器、超长指令字(VLIW)微处理器、实现其它指令集的处理器、或实现多个 指令集的组合的处理器。处理器402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专用处理设备,如专用集成 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网络处理器等 等。处理器402被配置为执行本文讨论的用于执行各操作和功能的处理逻辑426。
计算机系统400可以进一步包括网络接口卡408。计算机系统400还可以包括用 户界面410(如视频显示单元、液晶显示器(LCD)或阴极射线管(CRT))、字母数 字输入设备412(例如键盘)、光标控制设备414(例如鼠标)以及信号发生设备416 (例如集成的扬声器)。计算机系统400可以进一步包括外围设备436(例如,无线通 信设备或有线通信设备、内存设备、存储设备、音频处理设备、视频处理设备等)。
次存储器418可以包括非暂时性机器可读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31,在非暂时性机器可读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31上存储包含本文描述的方法或功能中的任意一 个或多个方法或功能的一组或多组指令(例如软件422)。软件422在由计算机系统400 执行期间还可以全部或至少部分地位于主存储器404内和/或位于处理器402内,主存 储器404和处理器402也构成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网络接口卡408 在网络420上发送或接收软件422。
虽然已通过示例且根据多个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文公开的主题,但是将理解所要求的权利要求不限于所公开的明确列举的实施例。相反,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 的是,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覆盖各种修改和类似设置。因此,为了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 和类似设置,应当给予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最广义的解释。将理解,上面描述的目的 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和理解上面的描述时,许多其它实施 例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样的权利要 求享有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确定所公开的主题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与无线通信节点接合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
第一接口,其用来耦合到第一无线通信节点,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已经经由第一无线收发机建立并且能够访问第一回程连接;以及
第二接口,其被耦合到第二无线通信节点,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节点已经经由第二无线收发机建立并且能够访问第二回程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执行包括以下的步骤来协调业务:
发出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节点、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节点、或二者处的一个或多个设置;以及
使分组流的集合被路由,以使得第一子集通过所述第一回程连接被路由,并且第二子集通过所述第二回程连接被路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指令包括用于一个或多个回程连接的调度指令、优化指令、或配置指令中的至少一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获得与无线电环境或回程环境中的至少一种环境相关联的测量数据而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设置控制网络站或接入点中的至少一项之中的信道分配或连接分配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设置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与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相关联的无线电链路连接设置;
与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相关联的信道分配;
与所述第一回程连接或所述第二回程连接中的至少一个回程连接相关联的宽带连接设置;
网络站(STA)、网络接入点(AP)、或所述STA或AP中一项或多项处的宽带回程连接中的至少一项之中的连接分配,所述STA或AP提供对各自的第一或第二回程连接的访问;
所述分组流的集合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分配;
所述分组流的第一子集、分组流的第二子集、或二者的IP地址分配;
所述分组流的集合的服务质量(QoS)分类;
所述分组流的第一子集、分组流的第二子集、或二者的QoS分类;
所述分组流的第一子集、分组流的第二子集、或二者的QoS节流参数;
所述分组流的第一子集、分组流的第二子集、或二者的根据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回程连接的可用性相关联的时隙的路由信息;
与所述分组流的第一子集、分组流的第二子集、或二者相关联的负载均衡参数;以及
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节点、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节点、或二者处理的业务的公平性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分组流的集合是负载均衡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分组流的集合是根据每分组粒度来路由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的至少一些功能被呈现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节点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节点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
回程评估模块,所述回程评估模块测量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接口、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接口、所述第一回程连接、或所述第二回程连接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连接性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连接性能是使用速度测试数据来确定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回程连接或所述第二回程连接包括有线的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在管理通过所述第一回程连接路由的所述分组流的第一子集和通过所述第二回程连接路由的所述分组流的第二子集时增强吞吐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分组流的第一子集、所述分组流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节点、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节点中的两项或更多项之间控制公平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回程连接、所述第二回程连接、或二者包括广域网(WAN)回程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节点选自包括下列设备的设备组:
蜂窝电话兼容设备;
第三代(3G)兼容设备;
第四代(4G)兼容设备;
长期演进(LTE)兼容设备;
WiFi接入点;
WiFi站;
调制解调器;
路由器;
网关;
数字用户线(DSL)客户驻地设备(CPE)调制解调器;
室内电力线设备;
基于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HPNA)的设备;
室内同轴电缆分配设备;
G.hn兼容设备;
室内计量通信设备;
与LAN通信地接合的室内装置;
无线毫微微蜂窝基站;
无线微微蜂窝基站;
无线小蜂窝基站;
无线兼容基站;
无线移动设备中继器;
无线移动设备基站;
以太网网关;
与所述LAN连接的计算设备;
家庭插电设备;
IEEE P1901标准兼容的接入电力线宽带(BPL)设备;
连接以太网的计算机外围设备;
连接以太网的路由器;
连接以太网的无线桥;
连接以太网的网桥;或
连接以太网的网络交换机。
16.一种执行业务协调和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控制器来发出指令以控制第一无线通信节点、第二无线通信节点、或二者处的一个或多个设置;以及
使分组流的集合被路由,以使得第一子集通过第一回程连接被路由,并且第二子集通过第二回程连接被路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节点已经经由第一无线收发机建立并且能够访问所述第一回程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节点已经经由第二无线收发机建立并且能够访问所述第二回程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设置是响应于获得与无线电环境或回程环境中的至少一个环境相关联的测量数据而被确定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分组流的集合进行负载均衡。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分组粒度来路由所述分组流的集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接口、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接口、所述第一回程连接、所述第二回程连接、所述分组流的所述第一子集、以及所述分组流的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项或多项的容量。
CN201811414162.4A 2012-09-29 2012-09-29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Active CN110049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14162.4A CN110049536B (zh) 2012-09-29 2012-09-29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14162.4A CN110049536B (zh) 2012-09-29 2012-09-29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PCT/US2012/058157 WO2014051630A1 (en) 2012-09-29 2012-09-29 Optimized control system for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broadband connections over radio interfaces
CN201280076667.9A CN104769895B (zh) 2012-09-29 2012-09-29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6667.9A Division CN104769895B (zh) 2012-09-29 2012-09-29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9536A true CN110049536A (zh) 2019-07-23
CN110049536B CN110049536B (zh) 2022-02-22

Family

ID=470408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6667.9A Active CN104769895B (zh) 2012-09-29 2012-09-29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CN201811414162.4A Active CN110049536B (zh) 2012-09-29 2012-09-29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6667.9A Active CN104769895B (zh) 2012-09-29 2012-09-29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0064095B2 (zh)
EP (1) EP2901632B1 (zh)
JP (1) JP5974226B2 (zh)
KR (1) KR101719078B1 (zh)
CN (2) CN104769895B (zh)
AU (1) AU2012391037B2 (zh)
BR (1) BR112015007108A2 (zh)
CA (2) CA3084410C (zh)
ES (1) ES2673122T3 (zh)
WO (1) WO20140516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5629B2 (en) 2018-04-06 2022-08-23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69370B2 (en) 2011-01-12 2016-06-14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jointly optimizing WAN and LAN network communications
US11553857B1 (en) 2012-09-25 2023-01-17 Micro Mobio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rough window personal cloud transmission
US20150373672A1 (en) * 2013-02-13 2015-12-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for managing backhaul resources
US20140307583A1 (en) * 2013-04-12 2014-10-16 Rahul Urgaonkar Channel assignment processes for high density multi-channel multi-radio (mc-mr) wireless networks
EP3020138B1 (en) * 2013-04-23 2018-06-06 Assia Spe,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implementing upstream power control for dsl
US11492114B1 (en) 2014-03-15 2022-11-08 Micro Mobio Corporation Handy base station with through barrier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0631366B2 (en) * 2014-03-15 2020-04-21 Micro Mobio Corporation Handy base statio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CN104093087B (zh) * 2014-07-28 2017-10-2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带WiFi网关的有线电视Cable Modem
US9838948B2 (en) * 2014-07-29 2017-12-05 Aruba Networks, Inc. Deep packet inspection (DPI) aware client steering and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infrastructure
CN106664711B (zh) * 2014-08-14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回传资源的装置及方法
US9844070B2 (en) 2014-09-10 2017-12-1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coupling long term evolu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scheduling from subframe rate procedures
US9729396B2 (en) 2014-11-04 2017-08-0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ynamic radio access network orchestration
EP3228048B1 (en) * 2014-12-03 2021-10-06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data to cellular network
WO2016089414A1 (en) * 2014-12-04 2016-06-09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dicting successful dsl line optimization
WO2016195546A1 (en) * 2015-05-29 2016-1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rrangement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increasing data throughput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network node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244422B2 (en) * 2015-07-16 2019-03-2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manage network utilization according to wireless backhaul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 conditions
US9986458B2 (en) * 2015-08-27 2018-05-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ng constrained backhaul availability betwee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and core network
US10149311B2 (en) * 2015-11-30 2018-12-04 Google Llc Constructing a self-organizing mesh network using 802.11AD technology
US10420134B2 (en) 2016-02-02 2019-09-1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ubframe scheduling in a split medium access control radio access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5592559B (zh) * 2016-02-16 2019-06-07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基站调度业务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P3462769B1 (en) 2016-06-28 2020-03-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oad mig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7801232B (zh) * 2016-08-31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34790B (zh) * 2016-11-25 2020-05-19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视频媒体流传输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63537A1 (en) 2017-09-28 2019-04-04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S IN RELATION TO LOCAL NETWORKS
WO2019072546A1 (en) 2017-10-10 2019-04-18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IDENTIFICATION OF INTERFERING LINKS IN LOCAL NETWORKS
CN108282907B (zh) * 2018-01-29 2023-04-07 深圳市同科联赢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无线组网系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装置
CN108521891B (zh) * 2018-04-24 2022-0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回传连接方法及装置
US11528655B2 (en) 2018-05-31 2022-12-13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Resilient mobile meshed network with extended range
US11310690B2 (en) * 2018-08-03 2022-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service prioritization in a controller based multi-AP network
US10771405B2 (en) * 2018-10-26 2020-09-08 Cisco Technology, Inc. Switching and load balancing techniqu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20098956A1 (en) * 2018-11-16 2020-05-22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10659853B1 (en) * 2018-11-28 2020-05-19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Fixed wireless point-to-point mesh engineered network deployment framework
KR20220041845A (ko) * 2019-06-28 2022-04-01 애리스 엔터프라이지즈 엘엘씨 무선 백본 및 구조화된 무선
CN114342330A (zh) * 2019-12-12 2022-04-12 Vm维尔股份有限公司 收集和分析关于与dpi参数关联的流的数据
CN112118613B (zh) * 2020-06-23 2022-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终端设备
JP7385869B2 (ja) 2020-07-16 2023-11-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最適化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CN113840331B (zh) * 2021-09-16 2023-06-02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接入设备及网络系统
US20230254750A1 (en) * 2022-02-10 2023-08-10 Avista Edge, Inc. Wide area network (wan) and local area network (lan) aggregator at utility service
US11855831B1 (en) 2022-06-10 2023-12-26 T-Mobile Usa, Inc. Enabling an operator to resolve an issue associated with a 5G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ing AR glass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2500B1 (en) * 1997-12-31 2003-04-01 At&T Corp. Network server platform (NSP) for a hybrid coaxial/twisted pair local loop network service architecture
CN1561039A (zh) * 2004-03-10 2005-01-05 ����ͨѶ�ɷ����޹�˾ 一种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间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
US20090268668A1 (en) * 2008-04-24 2009-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l ip access scheme
CN101658059A (zh) * 2007-04-18 2010-02-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微微基站的回程网络
CN101983535A (zh) * 2008-04-02 2011-03-02 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 经由接入终端路由的方法
US20110116450A1 (en) * 2008-07-23 2011-05-19 Jun Hirano Mobile terminal and network node
WO2012070045A2 (en) * 2010-11-24 2012-05-31 Elta Systems Ltd. Various traffic management methods for dynamic multi-hop backhauling cellular network and system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0656A1 (en) * 2004-08-17 2006-02-23 Kotzin Michael D Mechanism for hand off using access point detection of synchronized subscriber beacon transmissions
US20060126613A1 (en) * 2004-12-09 2006-06-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ulti-homed broadband router
US20070060078A1 (en) * 2005-07-12 2007-03-15 Lockie Douglas G Last inch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66984B2 (en) 2005-07-29 2008-04-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Phonetic searching using multiple readings
CN101480078A (zh) * 2006-05-16 2009-07-08 奥图网移动公司 用于监控连线的移动式路由器
US8072994B2 (en) 2006-05-16 2011-12-06 Autonet Mobile, Inc. Mobile router with serial device interface
US7860528B2 (en) * 2006-06-06 2010-12-28 Nextel Communications Inc. Mobile universal communication gateway
US8254349B2 (en) * 2007-02-23 2012-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uting data in a cluster
US20080320108A1 (en) * 2007-06-20 2008-12-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anagement Policies For Dense Wireless Access Point Infrastructure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090047964A1 (en) 2007-08-17 2009-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ff in ad-hoc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US8626223B2 (en) * 2008-05-07 2014-01-07 At&T Mobility Ii Llc Femto cell signaling gating
US8763082B2 (en) 2008-05-13 2014-06-24 At&T Mobility Ii Llc Interactive client management of an access control list
US8605625B2 (en) 2009-04-02 2013-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 discovery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474555A (zh) 2009-07-01 2012-05-23 适应性频谱和信号校正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dsl网络中提高dsl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US8964757B2 (en) * 2009-12-18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TTP optimization, multi-homing, mobility and priority
WO2011082414A1 (en) 2010-01-04 2011-07-07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Feasibility, convergence, and optimization of lte femto networks
US8955054B2 (en) * 2010-01-06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imultaneous support for multiple master keys at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25532B2 (en) * 2010-07-08 2014-01-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oft handoffs in networks
US9369370B2 (en) 2011-01-12 2016-06-14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jointly optimizing WAN and LAN network communications
CN102098135B (zh) 2011-03-04 2013-06-05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异构网络融合下的业务流分发的系统及方法
JP2012205252A (ja) 2011-03-28 2012-10-22 Panasonic Corp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端末の制御方法
US9510256B2 (en) * 2011-09-20 2016-11-29 Wildfire.Exchange, Inc. Seamless handoff, offload, and load balancing in integrated Wi-Fi/small cell systems
ES2667371T3 (es) * 2011-12-05 2018-05-10 Assia Spe, Llc Sistema y método para equilibrio de carga de tráfico en múltiples retrocesos de WAN y múltiples redes LAN distintas
WO2013085485A1 (en) 2011-12-05 2013-06-13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ffic aggregation on multiple wan backhauls and multiple distinct lan networks
US9526056B2 (en) * 2012-03-22 2016-12-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ffloading backhaul traffic
US20130265985A1 (en) * 2012-04-10 2013-10-10 Motorola Mobility,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data connectivity between a wireless communicaiton device and a first access network
US9295094B2 (en) * 2012-05-07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WO2013184968A1 (en) * 2012-06-06 2013-12-12 Eden Rock Communications, Llc Adjacent network aware self organizing network system
WO2014001025A2 (en) * 2012-06-29 2014-01-03 Telefonica, S.A.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assigning radio resources to small cells in 3gpp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2500B1 (en) * 1997-12-31 2003-04-01 At&T Corp. Network server platform (NSP) for a hybrid coaxial/twisted pair local loop network service architecture
CN1561039A (zh) * 2004-03-10 2005-01-05 ����ͨѶ�ɷ����޹�˾ 一种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间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
CN101658059A (zh) * 2007-04-18 2010-02-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微微基站的回程网络
CN101983535A (zh) * 2008-04-02 2011-03-02 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 经由接入终端路由的方法
US20090268668A1 (en) * 2008-04-24 2009-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l ip access scheme
US20110116450A1 (en) * 2008-07-23 2011-05-19 Jun Hirano Mobile terminal and network node
WO2012070045A2 (en) * 2010-11-24 2012-05-31 Elta Systems Ltd. Various traffic management methods for dynamic multi-hop backhauling cellular network and system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5629B2 (en) 2018-04-06 2022-08-23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729705B2 (en) 2018-04-06 2023-08-15 Sony Group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534772A (ja) 2015-12-03
KR101719078B1 (ko) 2017-03-22
EP2901632B1 (en) 2018-05-30
JP5974226B2 (ja) 2016-08-23
US20220095163A1 (en) 2022-03-24
US20150230275A1 (en) 2015-08-13
BR112015007108A2 (pt) 2017-07-04
KR20150054971A (ko) 2015-05-20
WO2014051630A1 (en) 2014-04-03
CA2886147C (en) 2020-08-25
CA3084410C (en) 2023-01-03
CN104769895B (zh) 2018-12-18
US11968564B2 (en) 2024-04-23
ES2673122T3 (es) 2018-06-19
US10064095B2 (en) 2018-08-28
CN104769895A (zh) 2015-07-08
CA2886147A1 (en) 2014-04-03
AU2012391037A1 (en) 2015-04-16
AU2012391037B2 (en) 2017-10-12
EP2901632A1 (en) 2015-08-05
CA3084410A1 (en) 2014-04-03
CN110049536B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9895B (zh) 用于多个宽带连接通过无线电接口聚合的优化控制系统
US11197196B2 (en) Optimized control system for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broadband connections over radio interfaces
O'Droma et al. Toward a ubiquitous consumer wireless world
Gao et al. Hybrid data pricing for network-assisted user-provided connectivity
CN104919830A (zh) 用于具有多载波功能的设备的服务偏好
Gajić et al. Competition of wireless providers for atomic users: Equilibrium and social optimality
Zhang et al. Hybrid pricing for mobile collaborative Internet access
Aram et al. Cooperative profit sharing in coalition 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Luttinen et al.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f Licensed Shared Access (LSA) concept-case of a finnish mobile network operator (MNO)
Ye et al. Load balancing routing in cognitive radio ad hoc networks
Benseny Quintana Assessment of wireless solutions in emerging broadband markets
Biswas et al. A routing and link scheduling strategy for smart grid NAN communications
Trakas Traffic offloading in future, heterogeneous mobile networks
Claffy Workshop on Internet economics (WIE2011) report
Hu et al. Regulating wireless access costs for not vertically integrated content providers
Oliveira et al. Optimal channel selection for tri-band Wi-Fi in a residential scenario
Siris et al. Services, optimization, and economic aspects
Tayyaba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Bandwidth Optimization in SDN-Based Cellular Network
Muthuswamy et al. Path-vector contracting: Profit maximiz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Kumar et al. Greening resource provisioning and role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wi-fi networks
Gu et al. Pricing incentive mechanism supporting load balancing for QoS-enabled networks
Marentes Cubillos Mechanisms for delivering quality services with heterogeneous technologies for low income networks
Nandiraju Efficient Traffic Diversion and Load-balancing in Multi-hop Wireless Mesh Networks
Shahid et al. Deliverable D4. 2
Zhu Resale pricing models for IP-based services ove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