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8757B - 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8757B
CN110048757B CN201910437949.0A CN201910437949A CN110048757B CN 110048757 B CN110048757 B CN 110048757B CN 201910437949 A CN201910437949 A CN 201910437949A CN 110048757 B CN110048757 B CN 1100487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interference
beams
array
g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79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48757A (zh
Inventor
张利伟
蔡小琳
古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4379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48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48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8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48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87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利用天线阵列接收多个波束;在所述多个波束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对增益后的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合并,得到模拟波束。通过上述方案能够抑制干扰所在方向的接收增益,能够在减少增益损失的同时减少模拟波束中的干扰信号,而且不会增加成本,不会产生信号延迟。

Description

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模拟波束形成通常依赖于选择一系列预设的波束用于发射和接收数据流。天线阵列在二维角度上形成垂直和水平面上的波束,波束可以被设置为形成扇区或者热点,以形成空间隔离来实现用户复用。
在模拟波束的形成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天线单元设置加权(通常是相位偏移),并将加权后的天线单元进行合并,进行天线增益。图1和图2分别是模拟发射机和模拟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信号在模拟相位偏移后进行合并。
图3是模拟波束形成中的一种干扰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对于接收机而言,当期望的波束和期望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时候,可能存在异系统干扰。这种强干扰可能会通过足够强的旁瓣增益影响模拟波束形成的接收机的接收性能。通常是通过在无线接收机进行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来将接收机所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维持在一定可工作范围内。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功率调节接收机的增益,以保证接收机不会被干扰信号阻塞。
但是,自动增益控制功能的明显缺点是,调节接收机增益的同时会降低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的能力,换言之,自动增益控制会导致接收机的噪声系数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以在减少增益损失的同时减少模拟波束中的干扰信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拟波束形成方法,包括:
利用天线阵列接收多个波束;
在所述多个波束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
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
对增益后的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合并,得到模拟波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干扰的功率确定所述附加权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天线为方形阵列的天线;每个所述角落的所有所述天线单元排列成三角形阵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角落的所有所述天线单元均排列成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阵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落的个数为四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后剩余的所有天线单元排列成方形阵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拟波束形成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多个波束中不存在干扰的情况下,根据初始权值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以接通所述天线阵列所有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机,包括:
天线阵列,用于利用天线阵列接收多个波束;
干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多个波束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
增益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
波束合并单元,用于对增益后的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合并,得到模拟波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束合并单元为模拟电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机;所述接收机,包括:
天线阵列,用于利用天线阵列接收多个波束;
波束扫描单元,用于在所述多个波束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
增益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
波束合并单元,用于对增益后的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合并,得到模拟波束。
本发明的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通过确定出波束中干扰所在的方向,并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之后再合并波束,如此一来,一是,由于去除干扰是基于增益进行的,没有额外增加干扰处理过程,所以不会产生信号延迟,二是,由于没有额外增加干扰处理的元件,所以不会增加成本,三是,模拟波束形成可以在天线和模拟硬件之间就从多路合并成一路,所以对有用信号的波束主瓣增益造成的损失很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和图2分别是模拟发射机和模拟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模拟波束形成中的一种干扰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模拟波束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天线的阵列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阵列天线在未关闭通道的情况下得到的方向图的热力图;
图9和图10分别是图8所示的方向图分别在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的切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关断4个边角处一定位置和数量的接收机通道的阵列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阵列天线在关闭通道的情况下得到的方向图的热力图;
图13和图14分别是图12所示的方向图分别在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的切面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方法关断4个边角处一定位置和数量的接收机通道的阵列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阵列天线在关闭通道的情况下得到的方向图的热力图;
图17和图18分别是图16所示的方向图分别在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的切面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进行加权调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模拟波束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写实施例的模拟波束形成方法,可包括:
步骤S110:利用天线阵列接收多个波束;
步骤S120:在所述多个波束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
步骤S130: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
步骤S140:对增益后的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合并,得到模拟波束。
上述步骤S110~步骤S140可以由接收机一端执行。
在上述步骤S110中,该天线阵列可包含N*N个天线单元,该N*N个天线单元可以以N*N的形式排列成方形阵列,具体地,例如,该天线阵列可以是8*8的方形阵列。天线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鞭状、板状、吸顶、抛物面等。每个天线单元可以接收一定频带的波束信号,即电磁波信号。
在上述步骤S120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检测天线阵列中是否有干扰,例如,在5GNR标准里面,可以通过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扫描各天线单元接收的波束的来波角度,以此可以知道哪个天线单元收到的波束干扰更大,还可以确定相应的波束扫描方向。通过对针对所有来波预定的一些列扫描服务区域进行波束扫描,每次扫描得到一个扫描服务区域(例如10度的扫描范围)对应的信号,当某个天线单元所接收的波束干扰较大时,不仅可以分析得知干扰的能量大小(例如功率大小),还可以得知该天线单元的波束扫描方向。其中,是否存在干扰可以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如果干扰的能量小于某一值可以认为没有干扰,在大于或等于某一值时才认为有干扰。可以通过接收机内部的power detector确定干扰的方向。
在上述步骤S130中,当采用相位加权时,上述附加权值可以是附加相位权值,当采用其他加权方式时,上述附加权值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附加权值。一般可以通过给天线单元设置相位加权(例如,相位偏移,即,初始的相位权值),并将相位加权后的天线单元进行合并,能够增加某个方向上的天线增益。如果得知哪个方向上干扰较大,则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可在对应该接收方向上的该初始的相位权值上增加一个附加相位权值来降低对该方向上的干扰的天线增益。换言之,天线阵列接收的多个波束一般都是需要进行增益的,且在增益的过程中会对天线单元接收的波束进行加权,而该步骤中所述的附加权值就是基于增益过程进行的,即,是在增益所用的权值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附加权值,这样就降低对该方向上的干扰的天线增益。
该附加权值可以根据干扰的能量大小来确定,例如,在上述步骤S130之前,即,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之前,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还可包括:根据所述干扰的功率确定所述附加权值。
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具体地,是指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在干扰所在的方向上增加附加权值能够起到关断某些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的作用,即,减少或避免该些天线单元的通道的信号参与合并。其中,一般阵列天线是方形阵列,则所述角落可以指方形阵列的四个角中的一个或多个角位置处的天线单元,需要关闭一个角位置处的多少个天线单元的通道,可以根据干扰的能量大小来确定,干扰的能量大时可以多关闭通道,干扰的能量小时可以少关闭通道。例如,所述阵列天线为方形阵列的天线时,每个所述角落的所有所述天线单元可排列成三角形阵列。进一步地,各所述角落的所有所述天线单元可均排列成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阵列。更进一步地,方形阵列的天线的四个角落处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均可以被关闭,即上述角落的个数可为四个,此时,关断信号通道后,相当于将阵列天线做了九十度旋转。再进一步地,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后剩余的所有天线单元排列成方形阵列,即在关断的通道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没有被关断信号通道的那些天线单元排成的阵列的形状与原来天线的阵列的形状相同,均为方形阵列。
在上述步骤S140中,在合并之前还可以对波束进行滤波等处理。可以利用现有的模拟电路对增益后的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合并,从而得到模拟波束。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出波束中干扰所在的方向,并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之后再合并波束,如此一来,一是,由于去除干扰是基于增益进行的,没有额外增加干扰处理过程,所以不会产生信号延迟,二是,由于没有额外增加干扰处理的元件,所以不会增加成本,三是,模拟波束形成可以在天线和模拟硬件之间就从多路合并成一路,所以对有用信号的波束主瓣增益造成的损失很少。
接收机在不断接收信号的过程中,若发现存在干扰,则可以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方法进行去除干扰,若发现没有干扰,则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形成模拟波束。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图4所示模拟波束形成方法还可包括:在所述多个波束中不存在干扰的情况下,根据初始权值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以接通所述天线阵列所有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其中,初始权值就是指对阵列天线接收的波束进行常规的增益处理时的权值,初始权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或者可以利用现有的经验进行确定。其中,当采用相位加权时,该初始权值可以是初始相位权值。
基于与图1所示的模拟波束形成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机,如下面实施例所述。由于该接收机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模拟波束形成方法相似,因此该接收机的实施可以参见模拟波束形成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的接收机可包括:天线阵列210、干扰确定单元220、增益控制单元230及波束合并单元240。
天线阵列210,用于利用天线阵列接收多个波束;
干扰确定单元220,用于在所述多个波束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
增益控制单元230,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
波束合并单元240,用于对增益后的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合并,得到模拟波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束合并单元240可以为模拟电路。其中,该模拟电路可以是现有的用于波束合并的模拟电路。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接收机,还可以包括发射机,用来发射信号。其中,所述接收机可包括:天线阵列、干扰确定单元、增益控制单元及波束合并单元。天线阵列用于利用天线阵列接收多个波束;干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多个波束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增益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波束合并单元用于对增益后的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合并,得到模拟波束。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本发明,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
参见图1和图2,通信装置中可以包含如图1所示的发射机和如图2所示的接收机。其中,接收机中可以包含多个射频通道或天线单元,例如,可包含4个射频通道,阵列天线中可包含4个天线单元,实际使用中不限于这个数目。天线接收到4个波束后,可以经过各自的射频处理单元(RF processing)进行处理,其中利用射频处理单元可以确定干扰的方向和能量,此外,还可以对接收的波束进行自动增益、滤波等处理。经过处理后的各波束可以经由波束合并单元(Beamformer)仅波束合并,形成最终的模拟波束。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天线的阵列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模拟波束形成的结构下,阵列天线可以是一个典型的8*8天线阵列结构,且可假设天线单元间距离为0.5波长距离。图8是图7所示的阵列天线在未关闭通道的情况下得到的方向图的热力图,图9和图10分别是图8所示的方向图分别在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的切面示意图。在图8和图9中,横坐标“Phi”(单位为度deg)表示在水平切面的能量;图8中的纵坐标和图10中的横坐标“Theta”(单位为度deg)表示在垂直切面的能量;在图8和图9中,纵坐标“Magnitude”表示能量的强度,用dB表示。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没有关闭干扰方向上的通道的情况下,无论在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典型的旁瓣抑制比为13dB。其中,在天线方向图中,旁瓣增益是一个重要特性,可以利用旁瓣抑制比评估主瓣和旁瓣之间的功率比。
对于接收机,当期望的波束和期望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时候,存在异系统干扰。这种强干扰通过足够强的旁瓣增益可能影响模拟波束形成的接收机的接收性能。通常在无线接收机设计中,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功能用于维持接收机所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在一定的可工作范围内。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功率调节接收机的增益,以保证接收机不会被干扰信号阻塞。但是明显的缺点是调节接收机的增益同时会降低接收有用信号的能力,换句话说,带来接收机的噪声系数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在模拟波束形成的接收机中进行一个更灵活的设计,将模拟部分和物理层实现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的旁瓣增益控制策略与波束形成方法用于模拟波束形成的接收机设计。当接收机使用模拟波束形成技术,一系列预设的加权,用于关断固定的接收机通道,实现天线辐射方向图的旋转,从而将旁瓣偏移到未干扰方向。在波束扫描过程中,系统用一系列预设波束扫描服务区域,当新的旁瓣偏移技术使用时,特点的波束加权将会用于某一个或几个波束扫描方向,降低旁瓣上的干扰功率对接收机接收性能的影响。其中,加权是针对天线而言的;干扰方向可以通过波束扫描得到;波束扫描服务区域是指,波束指向在一个范围内,例如120度以内,扫描方向的颗粒度,再例如,是10度一个波束,还是20度一个波束,一个个扫描。“特定的波束加权”可以是通过对边角通道加权设为零,其他通道原有加权可以不变。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关断4个边角处一定位置和数量的接收机通道的阵列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例如可以关断四个角落处的三个天线单元的通道,图中的“Muted analog branches”是指关闭通道或天线单元。图12是图11所示的阵列天线在关闭通道的情况下得到的方向图的热力图,图13和图14分别是图12所示的方向图分别在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的切面示意图。将图12至图14分别与图8至图10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主瓣增益损失10log((64-12)/64)=0.9dB,旁瓣抑制达到了20dB,相对于旁瓣的抑制,主瓣的这个损失非常小,并且远端旁瓣功率降低得更加显著。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方法关断4个边角处一定位置和数量的接收机通道的阵列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例如可以关断四个角落处的六个天线单元的通道。图16是图15所示的阵列天线在关闭通道的情况下得到的方向图的热力图,图17和图18分别是图16所示的方向图分别在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的切面示意图。将图16至图18分别与图12至图14进行对比,当更多的边角位置的接收机通道被关断时,主瓣增益损失10log((64-24)/64)=2dB,旁瓣抑制比达到了30dB以上,对于旁瓣的抑制更加显著。换言之,当干扰能量较大时,通过关闭更多的边角处的天线单元对应的通道能够降低旁瓣上的干扰功率对接收机接收性能的影响。
例如,从图15来看,其中的虚线所围成的方形相对于原有的阵列天线发生了一个90度的旋转,再对比图8和图16,旁瓣发生了旋转,所以上述实施例的操作实际上实现了天线方向图的旋转,将方向图从有干扰的方向旋转到无干扰的方向,将干扰和旁瓣隔离,从而避免干扰获得过高的旁瓣增益。
因为主瓣的方向不变,波束形成加权可以如表1所示,例如,在方向2上增加了一个专门用于抗旁瓣干扰的加权,在方向2上的加权的权值为“加权#2,1”(相当于在初始权值“加权#2”上增加了一个附加权值)。其中每一个天线加权对应一个方向,即每一个加权形成的波束对应一个方向(波束合并后的方向)。
方向0 方向1 方向2 方向3 方向N
波束加权序号,方向2上没有干扰 加权#0 加权#1 加权#2 加权#3 加权#N
波束加权序号,方向2上有干扰 加权#0 加权#1 加权#2,1 加权#3 加权#N
表1不同波束形成方向对应的加权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进行加权调度的示意图,在不同的时间可以接收到不同的波束,从而形成不同的模拟波束,例如,如图19所示,在第一个时刻天线单元接收的波束不存在干扰,则可以利用正常的权值进行加权,此时的阵列天线为正常的阵列结构,方向图为正常方向图;在第二个时刻天线单元接收的波束有干扰。则可以附加一个权值,此时相当于方向图发生了旋转;在第三个时刻天线单元接收的波束没有干扰,则可以恢复正常的权值进行加权,此时的阵列天线恢复为正常的阵列结构,方向图恢复为正常方向图。简言之,图19示出了实现在存在干扰情况下的附加加权的调度的范例,其中系统已知干扰存在于波束2中,加权调度当从波束1到波束2方向时,附加权值将旋转天线方向图,当从波束2到波束3方向时,权值又回复到正常的天线方向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可以利用现有波束形成架构实现旁瓣增益控制;(2)能够避免波束形成增益的损失,即避免影响正常的有用信号的接收;(3)无需更多成本;(4)信号的延迟影响很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通过确定出波束中干扰所在的方向,并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之后再合并波束,如此一来,一是,由于去除干扰是基于增益进行的,没有额外增加干扰处理过程,所以不会产生信号延迟,二是,由于没有额外增加干扰处理的元件,所以不会增加成本,三是,模拟波束形成可以在天线和模拟硬件之间就从多路合并成一路,所以对有用信号的波束主瓣增益造成的损失很少。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具体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例如”、“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各实施例中涉及的步骤顺序用于示意性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其中的步骤顺序不作限定,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模拟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天线阵列接收多个波束,所述天线阵列是以N*N的形式排列成方形阵列;
在所述多个波束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扫描各天线单元接收的波束的来波角度,确定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其中,仅标记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值的干扰;
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其中,所述附加权值是附加相位权值,以对指定天线单元进行相位偏移操作,降低相应干扰的天线增益;每个所述角落的所有所述天线单元排列成三角形阵列,各所述角落的所有所述天线单元均排列成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阵列;对增益后的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合并,得到模拟波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干扰的功率确定所述附加权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落的个数为四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后剩余的所有天线单元排列成方形阵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多个波束中不存在干扰的情况下,根据初始权值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以接通所述天线阵列所有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
6.一种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阵列,用于利用天线阵列接收多个波束,所述天线阵列是以N*N的形式排列成方形阵列;
干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多个波束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扫描各天线单元接收的波束的来波角度,确定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其中,仅标记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值的干扰;增益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其中,所述附加权值是附加相位权值,以对指定天线单元进行相位偏移操作,降低相应干扰的天线增益;每个所述角落的所有所述天线单元排列成三角形阵列,各所述角落的所有所述天线单元均排列成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阵列;
波束合并单元,用于对增益后的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合并,得到模拟波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合并单元为模拟电路。
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机;
所述接收机,包括:
天线阵列,用于利用天线阵列接收多个波束,所述天线阵列是以N*N的形式排列成方形阵列;
波束扫描单元,用于在所述多个波束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扫描各天线单元接收的波束的来波角度,确定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其中,仅标记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值的干扰;
增益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所在的方向将附加权值应用于所述天线阵列,以在对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增益时关断所述天线阵列的至少一个角落的天线单元的信号通道;其中,所述附加权值是附加相位权值,以对指定天线单元进行相位偏移操作,降低相应干扰的天线增益;每个所述角落的所有所述天线单元排列成三角形阵列,各所述角落的所有所述天线单元均排列成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阵列;
波束合并单元,用于对增益后的所述多个波束进行合并,得到模拟波束。
CN201910437949.0A 2019-05-24 2019-05-24 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048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7949.0A CN110048757B (zh) 2019-05-24 2019-05-24 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7949.0A CN110048757B (zh) 2019-05-24 2019-05-24 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8757A CN110048757A (zh) 2019-07-23
CN110048757B true CN110048757B (zh) 2022-06-07

Family

ID=67283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794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048757B (zh) 2019-05-24 2019-05-24 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487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426B (zh) * 2020-03-27 2023-03-3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19218A (zh) * 2020-07-27 2020-12-01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均匀圆阵方向不变波束优化方法
CN113740883A (zh) * 2021-09-06 2021-12-03 阳光学院 基于多面相控阵的卫星导航干扰测向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2087B1 (ko) * 2006-12-28 2008-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안테나 시스템
US7786933B2 (en) * 2007-05-21 2010-08-31 Spatial Digital Systems, Inc. Digital beam-forming apparatus and technique for a multi-bea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receiver
IL206008A0 (en) * 2010-05-27 2011-02-28 Amir Meir Zilbershtain Transmit rece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EP2669708B1 (en) * 2012-06-01 2016-09-07 Airbus DS GmbH Method of detecting a direction of arrival of at least one interference signal and system to carry out said method
CN107615585A (zh) * 2015-05-19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相控阵芯片、相控阵波束扫描方法和装置
US9906285B2 (en) * 2015-05-26 2018-02-27 Maxlinea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hybrid radio frequency digital beamforming
CN106772294B (zh) * 2016-12-30 2019-03-29 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信号模拟装置及实现方法
CN110582949B (zh) * 2017-05-10 2023-08-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到达角估计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惯导辅助的波束形成技术研究;董国英;徐哲;李名祺;张明利;《制导与引信》;20181215;第39卷(第4期);第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8757A (zh)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18059B1 (en) Wide antenna lobe
CN110048757B (zh) 模拟波束形成方法、接收机及通信装置
JP4542141B2 (ja) スマートアンテナを備えた衛星通信加入者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関連方法
US6314305B1 (en) Transmitter/receiver for combined adaptive array processing and fixed beam switching
US711374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polarization matching o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forward link
AU686388B2 (en) Microstrip antenna array
US5543806A (en) Adaptive antenna arrays for HF radio beamforming communications
US699262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beam forming with passive beamformers
US20120299765A1 (en) Compact smart antenna for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20160105805A (ko) 개선된 섹터 간 간섭 완화를 갖는 안테나 시스템
CA2255516A1 (en) Multiport antenna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multipath signals received by a multiport antenna
US10249961B2 (en) Transmit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11303044B2 (e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wireless terminal
US6611511B1 (en) Cellular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ector splitting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JP2003032163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US20220311130A1 (en) Antenna feed networks and related antennas and methods
JP3370621B2 (ja) 移動通信用基地局アンテナ装置
JP2023548192A (ja) 無線送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ビーム形成方法
US103894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ccess point in a point to multipoint wireless network
US11664872B2 (en) Beam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beam adjus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tenna module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a
JP2993510B2 (ja) 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装置
Eggers et al. Assessment of UMTS up/down-link channel balance in adaptive BS antenna systems
CN115102584A (zh) 一种实现宽带低副瓣的阵列波束合成装置
Zhang et al. On the performanc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the adaptive smart antenna technique
MXPA97007231A (en) Antenna lobulo 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