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6810A -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6810A
CN110036810A CN201910162611.9A CN201910162611A CN110036810A CN 110036810 A CN110036810 A CN 110036810A CN 201910162611 A CN201910162611 A CN 201910162611A CN 110036810 A CN110036810 A CN 110036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plant
water
species
arb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26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6810B (zh
Inventor
王琼
范志平
李群
范康飞
王珺
王善祥
唐雅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1626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68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6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6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6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6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40Fabaceae, e.g. beans or p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8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河流整治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于氮、磷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包括强化氮、磷去除区构建、缓冲区构建和调节土壤养分区构建;在强化氮、磷去除区的涉水及水陆交错区种植水生或湿生植物,远水区域种植草本、灌木及乔木,采用“品”字型构建方案,合理密植有效去除氮、磷污染物;缓冲区种植5~10m草本植物;调节土壤养分区根据土壤实际情况种植保持土壤养分物种。配置方案充分考虑植物的污染物净化能力和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及本土物种对期气候的适宜性。本发明能有效去除地表径流的氮、磷污染物,削减入河氮、磷污染物,净化河流水体,提升生态系统养分自保能力,使生态系统结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河流整治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 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已成为人类共 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水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氮、磷等元素循环 有关。N、P输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 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削减外源污染输入。河岸缓冲带是消 减入河N、P污染的有效屏障,河岸带植物和土壤是河岸带生态系统 发挥污染阻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如何合理的构建河岸带植 被体系,调节土壤养分和结构,拟定和优化河岸缓冲带建设和布局方 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河岸缓冲带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及生物化学过程(包括:渗透、 吸收、过滤、滞留、沉积等)使经过河岸带的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降低,达到净 化水质的功能。植物吸收作用是河岸带生态系统养分截留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植物可以吸收养分物质,使N、P等非点源污染物固定在河岸缓冲带体系中,减 少其向河流的排放。植被也可通过物理作用减缓水流,使N、P随沉淀物沉积。 研究发现不同物种组成对养分输出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物种吸收营养元素的特 征、生长节律,均影响其对N、P等非点源污染的截留转化能力。缓冲带物种多 样性对非点源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显著影响,多物种河岸带对磷的吸收显著大于 单一物种。不合理的河岸带构建方案,可能使林木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带走大 量养分,改变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影响河岸的生态功能的发挥,或没有达到河 岸带队非点源污染的防控和削减作用。因此合理的河岸带物种配置方案,在河 岸带管理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我国东北地区,其独特的气候环 境,冬季气温低、持续时间长,大多数植物都处于休眠状态,降低了植被对污 染物的净化效果,使北方地区河岸缓冲带植被配置研究被忽视。然而河岸植物 对非点源污染的阻控作用不只是依靠植物的吸收,还包括林冠和凋落物的截留。 以及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高土壤具有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增强 土壤的污染阻控能力。因此,根据北方山地流域的特征,现有河岸带类型的特 点、立地条件和土壤养分等,提出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河岸带植被群落配 置方法,对维持河流水生态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对现有河岸带的保护、 受损河岸带的恢复和重建具有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去除地表径流的N、 P污染物,削减入河N、P污染物,净化河流水体,提升生态系统养分自保能力, 改善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使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 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包括强 化氮、磷去除区构建、缓冲区构建和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构建;
(一)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
(1)在涉水及水陆交错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以去除水体中N、P污 染物;水生/湿生N、P去除功能型植物物种在配比上占总数的2/3,其他物种占1/3,总物种数在3~5种以上;
(2)远水区种植草本、灌木及乔木植物;所述乔木栽植的株距为3m,行 距为1.5m,合理密植;所述灌木随机分布于乔木间隙,郁闭度达90%;远水区N、 P去除功能型植物物种在配比上占总数的2/3,其他物种占1/3;
(二)缓冲区的构建步骤:种植5~10m草本植物;
(三)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构建步骤:
根据实际河岸宽度种植保持土壤养分物种;乔木栽植的株距为5m,行距为 2.5m,小乔木和灌木随机分布于乔木间隙,郁闭度85%;调节土壤养分功能植 物物种在配比上占总数的1/2,其他物种占1/2,保证物种数在8~10种以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涉水及水 陆交错区种植宽度为2.0~5.0m;所述水生植物与湿生植物的种植宽度比为 0.5~2:1.5~3.5,盖度75%~95%。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远水区乔木、灌木 及草本的种植比例依次为0.8~1.5:0.5~1.5:1.0~2.5。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涉水及水陆交错区 域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包括植飘浮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或草本植物;所 述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的选择以地表径流中污染物含量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中Ⅳ类和Ⅴ类水为标准。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涉水及水陆交错区 域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选择水生鸢尾、花叶芦竹、石菖蒲、凤眼莲、水浮莲、 苦草、藨草、轮叶黑藻、莎草、水芹菜、金鱼藻、香蒲、水葱、芦苇、薄荷、 大薸、浮萍、长戟叶蓼、长箭叶蓼及东方蓼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组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远水区乔木的空间 配置采用“品”字型结构。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远水区物种的选择 以地表径流中污染物含量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和Ⅴ类水为标准,并辅 助种植垂柳、油松、侧柏或蒿柳。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远水区物种中乔木 包括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蒙古栎、油松、侧柏、柳树、刺槐、白榆、垂 柳、五角枫、蒿柳、枫杨、辽东栎、红松、胡桃楸、春榆、大果榆及赤杨中的 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组合;灌木包括山楂叶悬钩子、毛樱桃、胡枝子、绣线 菊、接骨木、珍珠梅、紫穗槐、苦参、卫矛、丁香及红瑞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 上植物的组合;草本包括紫花苜蓿、藜、菊蒿、山莴苣、早熟禾、藜蒿、柳蒿、芦蒿、黑麦草、青蒿、茵陈蒿、狗尾草、洋铁酸模、刺果、酸模、草木樨、野 豌豆、牵牛、萝藦、水蒿、苍耳、蒲公英、月见草、夏枯草、紫花地丁、葎草、 车前草、一年蓬、鸡眼草、短芒大麦草、狼牙委陵菜、菟丝子、野薄荷、水金 凤、益母草、牛蒡、蓟、黄花、金盏银盘、白屈菜、桃叶蓼、尖嘴薹草及垂果 南芥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组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中,物种的选择以国家土壤养 分分级标准为基准,东北土壤养分背景值为2~3级;乔木包括落叶松、黄菠萝、 水曲柳、蒙古栎、油松、侧柏、柳树、刺槐、白榆、垂柳、五角枫、蒿柳、枫 杨、辽东栎、红松、胡桃楸、春榆、大果榆及赤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 组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调节土壤养分区的构建步骤中,乔木的空间配置采 用“品”字型结构。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调节土壤养分区构建步骤中,灌木及草本物种选择 暴马丁香、毛榛子、软枣猕猴桃、忍冬、龙牙楤木、悬钩子、朝鲜峨眉蕨、羊 草、老鹳草、野大豆、大砧草、狭叶荨麻、紫花地丁及堇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 上植物的组合。
本发明针对北方低山丘陵流域,由于对河岸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 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下降、非点源污染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长 期摸索和构建。按照本发明的设计,经过3~5年的近自然生长,获得稳定的河 岸林生态系统,并能有效发挥各种生态功能,同时也具备良好的景观功能。强 化N、P去除区,通过合理密植的乔灌草配置方案有效去除地表径流的N、P污 染物,削减入河N、P污染物;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净化河流水体中N、P,为鱼 类、底栖等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丰富生物多样性。调节土壤养分区提升生态 系统养分自保能力,改善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乔灌草合理配置,增加了植物物 种,同时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丰富生物多样性。缓冲区适当开发休闲、 健身设施,为附近居民提供环境优美的活动中心。经恢复后河岸带具有水质净 化、水土保持与护岸等生态功能,相对丰富的物种,改善河岸生境,为动物提 供栖息地,丰富生物多样性,形成独特而秀丽的河岸景观,逐步恢复河岸带结 构和功能,实现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和良性循环。由于配置方案综合考虑了河水、 地表径流的污染状况,以及土壤养分的含量,在物种选择上也充分考虑了植物 的污染物净化能力和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及本土物种对期气候的适宜性,是 适合区域生态环境的方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演替,能使生态系统结构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图1为本发明河岸林带配置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河岸林带配置分区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强化N、P去除区乔木种植间距、行距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调节土壤养分区乔木种植间距、行距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林配置方法的构建方法,包括 强化N、P去除区、缓冲区和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其中,
(一)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
(1)在涉水及水陆交错区域种植飘浮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水生/ 湿生植物以去除水体中N、P污染物,水生/湿生植物优选地径为2~5mm,株高 为30~50cm,种植宽度2.0~5.0m,水生植物与湿生植物的种植宽度比为0.5~ 2:1.5~3.5,盖度75%~95%。水生/湿生植物优选适宜北方寒冷天气的本土物种, 包括:水生鸢尾、花叶芦竹、石菖蒲、凤眼莲、水浮莲、苦草、藨草、轮叶黑 藻、莎草、水芹菜、金鱼藻、香蒲、水葱、芦苇、薄荷、大薸、浮萍、长戟叶 蓼、长箭叶蓼、东方蓼等。物种的选择和配比以水体N、P污染程度确定,确定 方法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N、P的分级标准。水 体中总氮含量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和Ⅴ类水的地区主要种植水浮莲、 石菖蒲等对N的去除效果好的物种,水体中总磷含量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Ⅳ类和Ⅴ类水地区主要种植香蒲、苦草等对P的去除效果好的物种,水体中总 氮和总磷含量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和Ⅴ类水的地区主要种植凤眼 莲、水芹菜等对N、P的去除效果均较好的物种,也可N去除效果好和P去除效 果好的植物混交。以上主要植物在配比上占总数的2/3其他物种占1/3,保证总 物种数在3~5种以上。以上水生/湿生植物可为鱼类、底栖等水生动物提供良 好的生境。
(2)水生/湿生植物区外侧(远水区)种植对地表径流中N、P去除效果好 的草本、灌木、乔木,宽度5~15m,其中乔木优选胸径3~5cm,树高1.5~2.5 m的移栽苗,栽植的株距为3m,行距为1.5m,合理密植。树木的空间配置采 用“品”字型方案构建,为了能给树木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并尽可能的合理 密植,三棵树分别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灌木随机分布于乔木间 隙,灌木优选地径为10~12mm,株高为50~60cm的移栽苗,灌木层平均盖度 为40%。草本植物优选地径为8~10mm,株高为40~60cm的移栽苗,草本层 平均盖度达90%。乔木、灌木、草本均优先选择适宜北方寒冷天气的本土物种, 乔木包括: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蒙古栎、油松、侧柏、柳树、刺槐、白 榆、垂柳、五角枫、蒿柳、枫杨、辽东栎、红松、胡桃楸、春榆、大果榆、赤 杨等,灌木包括:山楂叶悬钩子、毛樱桃、胡枝子、绣线菊、接骨木、珍珠梅、 紫穗槐、苦参、卫矛、丁香、红瑞木,草本包括:紫花苜蓿、藜、菊蒿、山莴 苣、早熟禾、藜蒿、柳蒿、芦蒿、黑麦草、青蒿、茵陈蒿、狗尾草、洋铁酸模、 刺果、酸模、草木樨、野豌豆、牵牛、萝藦、水蒿、苍耳、蒲公英、月见草、 夏枯草、紫花地丁、葎草、车前草、一年蓬、鸡眼草、短芒大麦草、狼牙委陵 菜、菟丝子、野薄荷、水金凤、益母草、牛蒡、蓟、黄花、金盏银盘、白屈菜、 桃叶蓼、尖嘴薹草、垂果南芥。物种的选择和配比以地表径流中N、P污染程度确定,确定方法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N、P的分级标准。在地表径流中 总氮含量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和Ⅴ类水的地区主要种植丁香、茶条槭、 红瑞木、狼牙委陵菜、水金凤等对N的去除效果好的物种,在地表径流中总磷 含量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和Ⅴ类水的地区主要种植白榆、珍珠梅、黑 麦草、茵陈蒿等对P的去除效果好的物种,在地表径流中总氮和总磷含量均为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和Ⅴ类水的地区主要种植接骨木、草木樨、金盏银 盘等对N、P的去除效果均较好的物种,并辅助种植垂柳、油松、侧柏、蒿柳等 水土保持功能强的物种。以上主要植物在配比上占总数的2/3其他物种占1/3, 乔、灌、草的比例为0.8~1.5:0.5~1.5:1.0~2.5。
(二)缓冲区为强化氮、磷去除区和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相接的区域,在 此区域种植5~10m草地,草本种类可为本地观赏物种。本区内可适当建设休闲 娱乐设施,供日常休闲活动。
(三)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种植有效保持土壤养分的物种,增加土壤肥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微气候、为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宽度10~20m,具 体根据实际河岸宽度而定。其中乔木种选用胸径5~8cm,树高2~3m的移栽 苗,栽植的株距为5m,行距为2.5m,树木的空间配置方案采用“品”字型方 案构建。小乔木和灌木随机分布于乔木间隙,小乔木优选胸径4~6cm,树高1~ 1.5m的移栽苗,灌木优选地径为10~12mm,株高为50~60cm的移栽苗,森 林郁闭度85%。乔木优先选择适宜北方寒冷天气的本土物种,包括:落叶松、黄 菠萝、水曲柳、蒙古栎、油松、侧柏、柳树、刺槐、白榆、垂柳、五角枫、蒿 柳、枫杨、辽东栎、红松、胡桃楸、春榆、大果榆、赤杨等。物种的选择和配 比以土壤养分含量多少确定,确定方法为国家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东北土壤养 分背景值为2~3级。在土壤总氮含量小于国家土壤养分分级2级标准的地区主 要种植侧柏、蒙古栎、胡桃楸等保持土壤N含量的树种,在土壤速效磷含量小 于国家土壤养分分级2级标准的地区主要种植刺槐、落叶松、赤杨等保持土壤P含量的树种。以上主要植物在配比上占总数的1/2其他物种占1/2,保证物种数 在8~10种以上,以增加物种多样性。由于乔木树种对灌木和草本生长发育的 影响,此区灌木和草本选择适宜林下生长的灌木和草本,如:暴马丁香、毛榛 子、软枣猕猴桃、忍冬、龙牙楤木、悬钩子、朝鲜峨眉蕨、羊草、老鹳草、野 大豆、大砧草、狭叶荨麻、紫花地丁、堇菜等。乔、灌、草的比例为0.8~1.5: 0.5~2.0:2.0~2.5。
实施例
实施地点: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太子河上游,河岸带总宽度32.5m,强化N、 P去除区9.5m,其中涉水区0.5m、水陆交错区1.5m、远水区7.5m,缓冲区8m, 调节土壤养分区15m。
(一)强化N、P去除区构建
(1)涉水区
对河流水体中TN、TP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水体中TN含量为1.56mg/L,TN 含量为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中Ⅳ类水,TP含量为0.05mg/L,TP含量符合国家 地表水环境标准中Ⅰ类标准,故水生植物主要选择对N的去除效果好的植物。 本案例中涉水区种植植物为浮萍、黑三棱和黑藻,其中浮萍所占比例为2/3,经 过3年经自然恢复后浮萍、黑三棱和黑藻的重要值分别为0.657、0.179和0.164。
(2)水陆交错区
由于河流水体中TN含量为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中Ⅳ类水,TP含量符合国家 地表水环境标准中Ⅰ类标准,故水陆交错区湿生植物也主要选择对N的去除效 果好的植物。本案例中水陆交错区种植植物为石菖蒲、水葱、芦苇、水蓼和荩 草,其中石菖蒲、水葱所占比例为2/3,经过3年经自然恢复后石菖蒲、水葱、 芦苇、水蓼和荩草的重要值分别为0.356、0.323、0.135、0.103和0.083。
(3)远水区
对远水区降水地表径流中TN、TP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地表径流中TN和TP 浓度分别为2.16mg/L和0.39mg/L,TN超过地表水环境标准Ⅴ类标准,TP超 过地表水环境标准Ⅳ类标准。本案例中远水区乔木树种选取白榆、茶条槭、油 松、垂柳,灌木选取丁香、接骨木、珍珠梅,草本选取草木樨、狼牙委陵菜、 茵陈蒿、金盏银盘、水金凤、黑麦草等。其中乔木优选胸径3~5cm,树高1.5~2.5 m的移栽苗,栽植的株距为3m,行距为1.5m,合理密植。树木的空间配置方 案采用“品”字型方案构建,为了能给树木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并尽可能的 合理密植,三棵树分别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灌木和草本随机分 布于乔木间隙,灌木优选地径为10~12mm,株高为50~60cm的移栽苗,灌木层 平均盖度为40%。经过3年经自然恢复后白榆、茶条槭、油松、垂柳、丁香、接 骨木、珍珠梅、草木樨、狼牙委陵菜、茵陈蒿、金盏银盘、水金凤、黑麦草的 重要值分别为0.094、0.091、0.087、0.065、0.065、0.078、0.034、0.032、 0.024、0.020、0.022、0.023和0.050。
(二)缓冲区
在强化氮、磷去除区和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相接的区域,种植8m草地,草 本种类可为本地草本植物。本案例中种植水蓼、荩草、野稗、狗尾草、东北蒲 公英、大车前、辽东蒲公英、野大豆等。
(三)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
对调节保持土壤养区土壤中TN、TP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土壤中TN和TP浓 度分别为1.5g/kg和0.3g/kg,均略低于土壤养分2级标准。采取了保持土壤 N含量的树种和保持土壤P含量的树种混交种植的方法,主要功能树种蒙古栎、 落叶松、胡桃楸、侧柏、刺槐占1/2,其他物种(辽东栎、水曲柳、千金榆等) 占1/2,栽植的株距为5m,行距为2.5m,树木的空间配置方案采用采用“品” 字型方案构建。灌木和草本选择了暴马丁香、毛榛子、软枣猕猴桃、忍冬、龙 牙楤木、悬钩子、朝鲜介蕨、羊草、老鹳草、野大豆、中国茜草、山尖子、多 被银莲花、大黄花堇菜等。经过3年经自然恢复后蒙古栎、胡桃楸、落叶松、 千金榆、侧柏、刺槐、辽东栎、水曲柳、蒙古栎、胡桃楸、落叶松、千金榆、 侧柏、花曲柳、刺槐、辽东栎、接骨木、水曲柳、悬钩子、暴马丁香、毛榛子、 软枣猕猴桃、忍冬、龙牙楤木、朝鲜介蕨、老鹳草、中国茜草、野大豆、羊草、 山尖子、多被银莲花、大黄花堇菜的重要值分别为0.094、0.091、0.071、0.034、0.032、0.024、0.020、0.020、0.078、0.020、0.022、0.065、0.073、0.050、 0.032、0.030、0.030、0.023、0.020、0.013、0.015、0.013、0.014、0.012。
按照以上设计,经过3年的近自然生长,获得稳定的河岸林生态系统,为流 域N、P等非点源污染提供强有力的植被防控,同时有效的保持土壤养分、防治 水土流失,并能有效发挥各种生态功能,同时也具备良好的景观功能。
通过对比小雨、中雨、大雨河岸林和未营建河岸林的荒草地地表径流N、P 浓度(表2),可见河岸林地表径流中NH4 +-N、NO3 --N、TN、TP浓度均小于未营建 河岸林的荒草地,尤其在中雨和大雨是河岸林对N、P污染的阻控能力凸显,小 雨时河岸林地表径流中NH4 +-N、NO3 --N、TN、TP浓度为荒草地的64.10%、53.13%、 92.86%和74.42%;中雨时河岸林地表径流中NH4 +-N、NO3 --N、TN、TP浓度为荒草 地的55.22%、58.23%、69.17%和73.74%;大雨时河岸林地表径流中NH4 +-N、NO3 --N、 TN、TP浓度为荒草地的40.63%、47.37%、76.92%和75.79%。
河岸林调节养分区土壤保水能力、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优于荒草地,河岸林 含水率、有机质、TN、TP、NH4 +-N、NO3 --N含量分别是荒草地的1.73、1.31、1.24、 1.59、2.63和3.97倍。
表明强化N、P生态调控的河岸林配置能够有效的发挥削减面源污染功能, 调节土壤N、P养分含量等功能。
表1河岸林不同区域植被配置
表2地表径流水质浓度
表3调节养分区土壤理化性质对比
以上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描述或实施例,在不超过现有公开的实验手段 的范围内可以制出或实施。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所有的技术方案或 方法,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具体描述或实施例,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不违反本发明的概念、范围和精神的修改或等同替 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的技术手段,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强化N、P去除区构建、缓冲区构建和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构建;
(一)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
(1)在涉水及水陆交错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以去除水体中N、P污染物;水生/湿生N、P去除功能型植物物种在配比上占总数的2/3,其他物种占1/3,总物种数在3~5种以上;
(2)远水区种植草本、灌木及乔木植物;所述乔木栽植的株距为3 m,行距为1.5 m,合理密植;所述灌木随机分布于乔木间隙,郁闭度达90%;远水区N、P去除功能型植物物种在配比上占总数的2/3,其他物种占1/3;
(二)缓冲区的构建步骤:种植5~10m草本植物;
(三)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构建步骤:
根据实际河岸宽度种植保持土壤养分物种;乔木栽植的株距为5 m,行距为2.5 m,小乔木和灌木随机分布于乔木间隙,郁闭度85%;保持土壤养分功能植物物种在配比上占总数的1/2,其他物种占1/2,保证物种数在8~10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涉水及水陆交错区种植宽度为2.0~5.0m;所述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包括植飘浮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或草本植物,种植宽度比为0.5~2:1.5~3.5,盖度75%~9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远水区乔木、灌木及草本的种植比例依次为0.8~1.5:0.5~1.5:1.0~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植物的选择以河水或地表径流中污染物含量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和Ⅴ类水为标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土壤养分区中,物种的选择以国家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为基准,东北土壤养分背景值为2~3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N、P去除区中远水区和调节土壤养分区的构建步骤中,乔木的空间配置采用“品”字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涉水及水陆交错区域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选择水生鸢尾、花叶芦竹、石菖蒲、凤眼莲、水浮莲、苦草、藨草、轮叶黑藻、莎草、水芹菜、金鱼藻、香蒲、水葱、芦苇、薄荷、大薸、浮萍、长戟叶蓼、长箭叶蓼及东方蓼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N、P去除区的构建步骤中,远水区物种中乔木包括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蒙古栎、油松、侧柏、柳树、刺槐、白榆、垂柳、五角枫、蒿柳、枫杨、辽东栎、红松、胡桃楸、春榆、大果榆及赤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组合;灌木包括山楂叶悬钩子、毛樱桃、胡枝子、绣线菊、接骨木、珍珠梅、紫穗槐、苦参、卫矛、丁香及红瑞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组合;草本包括紫花苜蓿、藜、菊蒿、山莴苣、早熟禾、藜蒿、柳蒿、芦蒿、黑麦草、青蒿、茵陈蒿、狗尾草、洋铁酸模、刺果、酸模、草木樨、野豌豆、牵牛、萝藦、水蒿、苍耳、蒲公英、月见草、夏枯草、紫花地丁、葎草、车前草、一年蓬、鸡眼草、短芒大麦草、狼牙委陵菜、菟丝子、野薄荷、水金凤、益母草、牛蒡、蓟、黄花、金盏银盘、白屈菜、桃叶蓼、尖嘴薹草及垂果南芥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构建步骤中,乔木包括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蒙古栎、油松、侧柏、柳树、刺槐、白榆、垂柳、五角枫、蒿柳、枫杨、辽东栎、红松、胡桃楸、春榆、大果榆及赤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保持土壤养分区构建步骤中,灌木及草本物种选择暴马丁香、毛榛子、软枣猕猴桃、忍冬、龙牙楤木、悬钩子、朝鲜峨眉蕨、羊草、老鹳草、野大豆、大砧草、狭叶荨麻、紫花地丁及堇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组合。
CN201910162611.9A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Active CN110036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2611.9A CN110036810B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2611.9A CN110036810B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6810A true CN110036810A (zh) 2019-07-23
CN110036810B CN110036810B (zh) 2021-11-12

Family

ID=67274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2611.9A Active CN110036810B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681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2943A (zh) * 2020-01-22 2020-05-19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北方低山丘陵区河流岸边带生态构建的方法
CN112088708A (zh) * 2020-09-08 2020-12-18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岸植被缓冲带及构建方法
CN115462287A (zh) * 2022-09-15 2022-12-13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寒冷地区延长绿化时间的水陆交错带草本植物配置方法
CN115568369A (zh) * 2022-09-20 2023-01-06 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植源性污染的植物群落
CN117502166A (zh) * 2024-01-08 2024-02-06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湿地排水沟渠植被空间配置方法
CN117630338A (zh) * 2024-01-25 2024-03-01 云南大学 耦合地表及地下的水陆交错带污染物运输模拟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8205A (zh) * 2007-07-20 2007-11-28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
CN102926351A (zh) * 2012-10-31 2013-02-13 重庆丹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态袋的河湖边坡生态三段治理方法
CN104472176A (zh) * 2014-12-03 2015-04-01 华侨大学 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恢复的构建方法
CN104817182A (zh) * 2015-04-20 2015-08-05 沈阳大学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CN105123189A (zh) * 2015-07-30 2015-12-09 上海港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河岸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CN105256761A (zh) * 2015-11-18 2016-01-20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北方水源地低山丘陵区河流生物-物理生境系统构建方法
CN105912867A (zh) * 2016-04-14 2016-08-31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水陆交错带的划分方法
CN107409720A (zh) * 2017-08-25 2017-12-01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方法
CN207348018U (zh) * 2017-06-19 2018-05-1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航道生态护岸结构
CN109399800A (zh) * 2018-12-05 2019-03-01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8205A (zh) * 2007-07-20 2007-11-28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
CN102926351A (zh) * 2012-10-31 2013-02-13 重庆丹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态袋的河湖边坡生态三段治理方法
CN104472176A (zh) * 2014-12-03 2015-04-01 华侨大学 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恢复的构建方法
CN104817182A (zh) * 2015-04-20 2015-08-05 沈阳大学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CN105123189A (zh) * 2015-07-30 2015-12-09 上海港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河岸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CN105256761A (zh) * 2015-11-18 2016-01-20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北方水源地低山丘陵区河流生物-物理生境系统构建方法
CN105912867A (zh) * 2016-04-14 2016-08-31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水陆交错带的划分方法
CN207348018U (zh) * 2017-06-19 2018-05-1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航道生态护岸结构
CN107409720A (zh) * 2017-08-25 2017-12-01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方法
CN109399800A (zh) * 2018-12-05 2019-03-01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育青等: "水岸带研究综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刘自学等: "《草坪草品种指南》", 31 July 2002,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张卫东等: "北方城市河流景观生态恢复设计方法探讨", 《规划师》 *
杨帆等: "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 《黑龙江科学》 *
林洁等: "小清河干流植被配置方案研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王殿武: "《河流生态治理恢复保护集成技术研究与实践》", 31 August 2016,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甄斌等: "《西部地区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研究》", 30 November 2014, 黄河水利出版社 *
郭屹岩等: "丹东市主城区沿江护岸生态适应性景观设计的探讨 ",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2943A (zh) * 2020-01-22 2020-05-19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北方低山丘陵区河流岸边带生态构建的方法
CN112088708A (zh) * 2020-09-08 2020-12-18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岸植被缓冲带及构建方法
CN115462287A (zh) * 2022-09-15 2022-12-13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寒冷地区延长绿化时间的水陆交错带草本植物配置方法
CN115568369A (zh) * 2022-09-20 2023-01-06 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植源性污染的植物群落
CN115568369B (zh) * 2022-09-20 2024-05-03 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植源性污染的植物群落
CN117502166A (zh) * 2024-01-08 2024-02-06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湿地排水沟渠植被空间配置方法
CN117630338A (zh) * 2024-01-25 2024-03-01 云南大学 耦合地表及地下的水陆交错带污染物运输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17630338B (zh) * 2024-01-25 2024-04-09 云南大学 耦合地表及地下的水陆交错带污染物运输模拟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6810B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6810A (zh)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Mulholland et 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freshwater ecosystems of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and the Gulf Coast of Mexico
LEWIS Processes of organic production on coral reefs
Norton et al. A review of some aspects of form and function in seaweeds
Herrera-Silveira Overview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ydrology and primary producer communities of selected coastal lagoons of Yucatán, México
Thayer et al. The ecology of eelgrass meadows of the Atlantic coast: a community profile
Josselyn et al. The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estuarine macroalgal community of San Francisco Bay
Xu et al. The restoration of riparian wetlands and macrophytes in Lake Chao, an eutrophic Chinese lake: possibilities and effects
Swale A study of the phytoplankton of a calcareous river
Petr Lake Balkhash, Kazakhstan
Neel A limn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sammon in Douglas Lake, Michigan, with especial reference to shoal and shoreline dynamics
Cooper et al. Limnology of a desertic terminal lake, Walker Lake, Nevada, USA
CN111718073A (zh) 一种淡水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
CN109650547A (zh) 一种利用桉树控制水域蓝藻生长的方法
Mathieson et al. Investigations of New England marine algae II: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and zonation of seaweeds in the Great Bay Estuary System and the adjacent open coast of New Hampshire
Vince et al. The ecology of hydric hammocks: A community profile
Harper et al. What is eutrophication?
Stewart Some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the botanical conditions on the Galápagos Islands
CN109607795A (zh) 一种湖泊消落带近自然反渗透生物墙的构建方法
Verduin Man's influence on Lake Erie
CN208829484U (zh) 一种新型跌落曝气生态景观系统
Kifle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bundance, biomass and primary produc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Southampton Water, UK
Koster Caribbean brackish and freshwater Cyanophyceae
CN203782638U (zh) 水体生态系统
Anitha Kumari et al. Seasonal Variations i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anyakumari Coastal Waters, South West Coast of Ind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