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5418B - 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5418B
CN110035418B CN201811399578.3A CN201811399578A CN110035418B CN 110035418 B CN110035418 B CN 110035418B CN 201811399578 A CN201811399578 A CN 201811399578A CN 110035418 B CN110035418 B CN 1100354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bluetooth
frequency
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995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5418A (zh
Inventor
孙瑞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35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5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5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5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2001/7154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无线通信方法。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蓝牙电路、无线技术电路、耦合到蓝牙电路和无线技术电路的射频电路和控制器,无线技术电路实现除蓝牙之外的无线技术,控制器适于控制蓝牙电路和无线技术电路,以通过射频电路收发数据;其中,响应于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频带,蓝牙电路将预定列的多个带内频率替换为另一预定列的多个带外频率。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减少电路的干扰。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无线通信方法
【交叉引用】
本发明要求申请日为2017.11.22的美国临时申请案No.62/589612的优先权,相关内容一并并入本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调整蓝牙设备中的频率信道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除非本文另有说明,本节中描述的方法不是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并且不因包括在本节中而被认为是现有技术。
蓝牙无线技术是一种短程通信(short-range communication)技术,其能够替换连接便携式和/或固定设备以进行通信的电缆,同时保持高水平的安全性。蓝牙技术的关键特性是鲁棒性,低功耗和低成本。蓝牙规范为各种设备定义了统一的结构,以便相互连接和通信。
蓝牙技术使用全球可用的2.4GHz工业、科学和医疗(Industrial,Scientific andMedical,简写为ISM)频段。然而,WiFi技术还可以使用2.4GHz无线电频带,其被细分为多个信道,例如从信道1到信道14,用于Tx和Rx分组。WiFi技术和这些其他技术(例如LTE、WiMAX、ZigBee、4G技术等)可以添加到与蓝牙技术相同的物理产品中,因此可能需要隔离以保护WiFi技术或其他技术的接收器免受由蓝牙技术传输引起的干扰。此外,蓝牙技术中用于查询(inquiry)和寻呼(page)的信道是预先定义的,不能任意改变。取决于相关的滤波器特性,当蓝牙收发器执行查询或寻呼时,蓝牙技术将严重影响WiFi技术或其他技术的电路所使用的一些频率的性能。结果,WiFi技术或其他技术的吞吐量的严重降低可能变得对终端用户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例如,在具有WiFi技术共存的蓝牙设备中,传统的解决方案是禁用蓝牙技术的一些频率信道以防止干扰WiFi接收器的操作。然而,蓝牙寻呼或查询需要一定占空比(dutycycle),并且蓝牙技术的某些频率信道的相应禁用可以显著降低侦听设备(listeningdevice)成功找到查询装置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更长的查询时间或寻呼时间。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调整蓝牙设备中的频率信道以解决干扰问题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无线通信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蓝牙电路;无线技术电路,实现除蓝牙之外的无线技术;射频电路,耦合到蓝牙电路和无线技术电路;以及控制器,适于控制蓝牙电路和无线技术电路,以通过射频电路收发数据;其中,响应于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频带,蓝牙电路将预定列的多个带内频率替换为另一预定列的多个带外频率。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提供蓝牙设备的蓝牙电路和无线技术电路,其中无线技术电路实现除蓝牙之外的无线技术;以及响应于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频带,蓝牙电路将预定列的多个带内频率替换为另一预定列的多个带外频率。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减少电路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A是蓝牙规范中的查询或寻呼过程的示例。
图1B中示出了蓝牙技术中的A列的示例。
图1C中示出了蓝牙技术中的B列的示例。
图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WiFi信道6的频谱图和A列使用的频率的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WiFi信道6的频谱图和B列使用的频率的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修改的A列使用的WiFi信道6和频率信道的频谱图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修改的B列使用的WiFi信道6和频率信道的频谱图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其他无线技术共驻调整蓝牙设备中的频率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图5的实施例的步骤S520的流程图。
图7A中示出了减少了候选频率信道的A列的示例。
图7B中示出了减少了候选频率信道的B列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异来作为区分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是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透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第二装置。
以下描述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并非非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在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可以在不需要基站或接入点的情况下发现彼此并连接。查询程序用于获取范围内设备的蓝牙地址和时钟。寻呼用于连接已知地址和近似时钟值的设备。设备发现可能是耗时的,因为查询设备不知道其他设备可能正在监听的频率和时间窗口。寻呼延迟要小得多,因为在寻呼期间,可以获得被寻呼设备(通过查询)的时钟的近似概念。
图1A是蓝牙规范中的查询或寻呼过程的示例。
旨在用于短程个人区域网络的蓝牙设备在2.4GHz至2.4835GHz之间操作。为了减少对使用2.4GHz频段的其他协议的干扰,蓝牙协议将频段划分为79个信道(编号从0到78,每个1MHz宽)并且每秒更改信道1600次。所有蓝牙设备都默认为待机模式。在待机模式下,未连接的设备会定期侦听消息。此过程称为扫描,分为两种类型:寻呼扫描(page scan)和查询扫描(inquiry scan)。寻呼扫描定义为连接子状态(connection sub-state),其中设备预设每1.28秒监听其自己的设备访问代码(device access code,简写为DAC)(通过“寻呼”)默认扫描窗口持续时间(11.25ms)以便设置设备之间的实际连接。查询扫描非常类似于寻呼扫描,除了在该子状态下接收设备扫描查询访问码(inquiry access code,简写为IAC)(通过“查询”)。查询扫描用于发现范围内的设备以及该范围内的设备的地址和时钟。因此,默认扫描过程通常在蓝牙设备的扫描窗口(11.25ms)期间执行。
例如,查询扫描使用从查询蓝牙设备(inquiring Bluetooth device)(执行查询的设备)的时钟导出的固定跳频图案(frequency hopping pattern)(包含32个频率)和通用查询访问码(General Inquiry Access Code,简写为GIAC)。查询设备(即,在查询子状态中)在两个查询频率上发送两个ID分组,然后在两个查询响应频率上监听响应。执行查询扫描的设备(查询扫描子状态中的可发现设备)相反地从整组查询频率中侦听频率上的ID分组,并且在与用于侦听的查询频率的相对应的查询响应频率上响应。因此,可发现设备使用的查询频率和查询响应频率作为频率对(frequency pair)相关。该频率对的查询频率和查询响应频率在此也分别称为该对的第一和第二频率。
图1B和图1C中分别示出了蓝牙技术中的A列(A-train)和B列的示例。T表示发送周期(transmission cycle),R表示接收周期(reception cycle)。在每个查询ID分组上面示出的数字指的是由A列或B列中的每个查询ID分组使用的以MHz为单位的频率(即,频率信道)。
图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WiFi信道6的频谱图(spectrum diagram)和A列使用的频率的图。图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WiFi信道6的频谱图和B列使用的频率的图。
WiFi是用于与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设备进行无线局域联网的技术。关于WiFi技术(例如,IEEE 802.11b/g/n),在2.4GHz范围内指定十四个信道,彼此间隔5MHz,在信道14之前的间隔为12MHz空间。当两个或更多个802.11b发射机在同一空域运行,其信号必须衰减-50dBr和/或相隔22MHz以防止干扰。这是因为IEEE 802.11b使用的DSSS(直接序列扩频)算法沿20MHz带宽以对数方式传输数据。剩余的2MHz间隙用作保护频带,以允许沿边缘信道充分衰减。换句话说,每个WiFi信道可以具有包括保护频带(guard band)的22MHz带宽。在IEEE 802.11g和802.11n标准中,每个WiFi信道具有20MHz带宽。在一些实现中,每个WiFi信道的带宽可以调整到40MHz。
在图2A中,曲线210表示WiFi信道6的功率谱密度(PSD),其具有2437MHz的中心频率,并且WiFi信道6的信道带宽是22MHz(例如,范围从2426MHz到2448MHz)。WiFi信道6的PSD在WiFi信道6的频带边界(例如,2426Mhz和2448Mhz)处显著衰减到-20dBr,并且A列中的六个频率信道与WiFi信道6的频带重叠,例如2429、2431、2441、2443、2445和2447MHz。
类似地,如图2B中所示,B列中的五个频率信道与WiFi信道6的频带重叠,例如2449、2433、2435、2437和2439MHz。
具体地,如果A列或B列的频率信道之一在WiFi信道6的频带内(即带内(in-band)),则WiFi功能的性能将受到严重干扰。例如,图2A中的下部示出了与图2A中上部的频谱图上标记的频率相关联的A列。由于在每个传输周期中使用的频率是在蓝牙规范中预定义的,可以理解在WiFi信道6的频带内存在6个传输周期,并且在这6个传输周期中WiFi电路的性能将受到影响。
类似地,图2B中的下部分示出了与在图2B的上部中的频谱图上标记的频率相关联的B列。由于在每个传输周期中使用的频率是在蓝牙规范中预定义的,因此可以理解在WiFi信道6的频带内存在5个传输周期,并且WiFi电路的性能将在这5个传输周期中降级。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修改的A列使用的WiFi信道6和频率信道的频谱图的示意图。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修改的B列使用的WiFi信道6和频率信道的频谱图的示意图。
参照图3A,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WiFi信道6的中心频率(例如,2437MHz)和带宽(例如,22MHz)是已知的,在发送A列时,不存在使用WiFi信道6的频带内的A列的频率信道的六个查询ID分组。然而,使用B列中不在WiFi信道6的频带内的频率信道,可以用查询ID分组替换这些不存在的查询ID分组。
例如,在图3A的上部,原始A列中的带内频率(即2441、2443、2445、2429、2447和2431)被B列中的带外(out-band)频率信道2404、2406、2408、2410、2469和2471替代。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B列中的六个附加频率信道2404、2406、2408、2410、2469和2471。第3、第7、第9、第11、第13和第15周期中的查询ID分组分别使用B列中的频率信道2404、2406、2408、2410、2469和2471。应当注意,B列中的六个频率信道2404、2406、2408、2410、2469和2471按升序分配到六个周期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降序,伪随机顺序或除了上述顺序之外的预定顺序来确定六个周期中的第一查询ID分组的频率信道的选择。
在另一实施例中,由于当前频率列(frequency train)中的“带内”频率信道(即,第一频率)的数量小于或等于另一频率列中的“带外”频率信道(例如,第二频率)的数量,可以根据带外频率信道与预定义范围的中心频率(例如,对于WiFi信道6为2437MHz)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带外频率信道的选择。例如,当前频率列中的特定频率远离Wifi电路所使用的频带的中心频率将对WiFi电路造成较小的干扰。如果可以在更接近频带中心频率的第二频率的另一部分之前选择远离频带的中心频率的第二频率的一部分,则可以减少对Wifi电路造成的干扰量。也就是说,远离WiFi电路使用的频带的中心频率的第二频率具有更高的优先级来替换当前频率列中的第一频率之一。
因此,原始A列可以由修改的A列代替,并且修改的A列中的所有频率信道都在WiFi信道6的频带之外。应该注意单个A列在10ms内发送,根据蓝牙规范,修改的A列将在与查询扫描间隔(即,1.28秒,2.56秒等)相关联的预定时间内重复128次(例如,128次,256次等根据蓝牙的规范所订定)(即,单个A列在10ms内发送)。
如图3B所示,在发送B列时,可以不存在使用WiFi信道6的频带内的B列的频率信道(即,蓝牙频率信道2433、2435、2437、2439和2449)的五个查询ID分组。然而,这些缺席的查询ID分组可以使用A列中不在WiFi信道6的频带内的频率信道的查询ID分组来代替。
例如,在图3B的上部,原始B列中的带内频率(即2449、2433、2435、2437和2439)被A列中的频率信道2402、2412、2457、2459和2461的带外频率代替。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A列中的五个附加频率信道2402、2412、2457、2459和2461。第1、第3、第7、第11和第15周期中的查询ID分组分别使用A列中的五个频率信道2402、2412、2457、2459和2461。应当注意,A列中的五个频率信道2402、2412、2457、2459和2461按升序分布在B列中的五个周期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降序,伪随机顺序或除了上述顺序之外的预定顺序来确定五个周期中的第一查询ID分组的频率信道的选择。因此,原始B列可以由修改的B列代替,并且修改的B列中的所有频率信道都在WiFi信道6的频带之外。应该注意单个B列在10ms内发送,根据蓝牙规范,修改的B列将重复与查询扫描间隔(即,1.28秒,2.56秒等根据蓝牙的规范所订定)相关联的预定次数(例如,128次,256次等)。
在这方面,传统方法不使用“带内”频率信道之一来发送ID分组。换句话说,由于缺少“带内”频率信道,在传统方法中减少了A列或B列(即当前频率列)中候选频率信道的数量(即,带外频率信道)。图7A和图7B中分别示出了减少了候选频率信道的A列和B列的示例。假设WiFi信道6的频带是22MHz,则与图1B中的原始A列和图1C中的原始B列相比较,在图7A中的A列中不存在使用频率信道2429、2431、2441、2443、2445和2447的ID分组,在图7B中的B列中不存在使用频率信道2433、2435、2437和2439的ID分组。因此,侦听设备使用传统方法成功找到查询设备的概率也显著降低,导致更长的查询延迟或寻呼延迟。
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蓝牙电路干扰WiFi电路,A列或B列(即当前频率列)中的“带内”频率信道可以被A列或B列中的另一个(即另一个频率列)中的“带外”频率信道替换。由于存在8个传输周期并且每个传输周期包括在A列或B列中具有两个候选频率信道的两个ID分组,因此候选频率信道的数量可以在A列或B列(即,当前列)中保持为16,并且可以保持侦听设备在本发明中成功找到查询装置的概率,而不会牺牲WiFi电路的性能。
应当注意,从A列或B列中选择的附加频率信道的数量由预定范围的“带内”频率确定。“带内”频率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定义,但不限于此。例如,WiFi信道6中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在22MHz的带宽下衰减到-20dBr,并且在40MHz的带宽下衰减到-28dBr。如果蓝牙频率信道在WiFi信道6的22MHz带宽内,则WiFi电路的性能可能严重降低。如果预定义范围设置为22MHz,则从A列和B列中排除2426MHz至2448MHz的频率。
例如,参考图3A,WiFi信道6的预定义范围被设置为26MHz,例如远离WiFi信道6的中心频率2437MHz+/-13MHz。因此,在A列中,频率信道2429、2431、2441、2443、2445和2447是“带内”频率信道,频率信道2402、2412、2457、2459、2461、2463、2473、2475、2477和2479是“带外”频率信道。
类似地,参考图3B,WiFi信道6的预定义范围也被设置为26MHz,例如距离WiFi信道6的中心频率2437MHz+/-13MHz。因此,在B列中,频率信道2433、2435、2437、2439和2449是“带内”频率信道,并且频率信道2404、2406、2408、2410、2451、2453、2455、2465、2467、2469和2471是“带外”频率信道。
应当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预定范围,并且WiFi信道6的带内频率的预定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调整,例如隔离级别或蓝牙电路和WiFi电路之间的距离,使得当前频率列(即,A列或B列)中的带内频率信道(即,第一频率)的数量小于或等于在A列或B列的另一个中的带外频率信道(即,第二频率)的数量。
尽管图3A和图3B的实施例是用于蓝牙技术中的查询过程,类似的方式可以应用于蓝牙技术中的寻呼过程。
具体地,关于寻呼过程中的A列或B列,使用被寻呼单元的蓝牙设备地址BD_ADDR计算在A列或B列中每个使用的16个频率。然而,A列或B列中计算出的16个频率中的一些可以在WiFi信道6的频带中。因此,在寻呼过程中,可以在A列或B列上使用图3A和3B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方案。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图。无线通信设备400包括控制器410、蓝牙电路420、无线技术电路430和射频(RF)电路440。控制器410可以是微控制器(MCU)或通用处理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蓝牙电路420和无线技术电路430电连接到控制器410和RF电路440。蓝牙电路420被配置为执行蓝牙规范中定义的功能,例如蓝牙修订版1.0或后来开发的修订版。无线技术电路4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技术(例如,WiFi、LTE、WiMax、ZigBee或其他技术)部分。无线技术电路430中的WiFi部分431可以执行IEEE802.11b/g/n标准中定义的无线传输功能。控制器410可以根据存储在非易失性或易失性存储器(未示出)中的预定义指令集或程序代码来控制蓝牙电路420和无线技术电路430,以经由RF电路440收发数据。
蓝牙电路420和无线技术电路430可以通过单独的集成电路来实现,所述集成电路以彼此间非常短的距离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结果,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蓝牙电路420与在ISM频带(即,2.4GHz)中操作的无线技术电路430中的部分之间的严重干扰。因此,将蓝牙电路420的当前列(即A列或B列)中的带内频率信道替换为另一列(即,A列或B列中的另一个)中的带外频率信道的技术可以应用于蓝牙电路420。
另外,尽管由其他无线技术部分(即,LTE,WiMAX,ZigBee等)使用的频带紧接在2.4GHz频带之上或之下,但是蓝牙电路420使用的一些频率信道可以是在这些无线技术部分使用的频带内。因此,A列或B列中的“带内”频率信道可以用A列或B列中的另一个中的“带外”频率信道替换,从而防止蓝牙电路420对无线技术电路430中的无线技术部分造成干扰。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其他无线技术共驻(wireless-technology co-resident)调整蓝牙设备中的频率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例如,其他无线技术共驻可以是支持使用除蓝牙之外的2.4GHz范围的标准的无线技术电路,例如WiFi、LTE、WiMAX、ZigBee等。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0:提供蓝牙设备的蓝牙电路和无线技术电路,其中,无线技术电路实现蓝牙以外的无线技术。例如,参考图4所示,蓝牙电路420被配置为执行蓝牙规范中定义的功能,例如蓝牙修订版1.0或更高版本的修订版。无线技术电路4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技术(例如,WiFi、LTE、WiMax、ZigBee或其他技术)部分。无线技术电路430中的WiFi部分431可以执行IEEE 802.11b/g/n标准中定义的无线传输功能。蓝牙电路420和无线技术电路430可以由单独的集成电路实现,所述集成电路以彼此间非常短的距离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
步骤S520:响应于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频带,通过蓝牙电路将预定列的多个带内频率替换为另一预定列的多个带外频率。例如,步骤S520可以细分为步骤S521~S523,如图6所示。
图6是根据图5的实施例的步骤S520的流程图。例如,步骤S520包括步骤S521、S522和S523。
步骤521:蓝牙电路420(或控制器410)确定预定列中的带内频率是蓝牙通信序列中的A列或B列。例如,蓝牙通信序列可以是查询序列或寻呼序列。另外,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带内”范围可以是预定义的频率范围。
步骤S522:蓝牙电路420(或控制器410)确定另一预定列中的带外频率,该列是蓝牙通信序列中的A列或B列中的另一列。例如,预定义范围可以是适当的带宽,使得预定列(即,A列或B列)中的“带内”频率(即,第一频率)的数量低于或等于另一预定列(即A列或B列中的另一列)中的“带外”频率(即,第二频率)的数量。
步骤S523,蓝牙电路420(或控制器410)用另一预定列中的一个带外频率替换预定列中的每个带内频率。例如,如果预定列是A列,则A列中的每个“带内”频率被B列中的“带外”频率之一替换,从而获得修改过的A列。如果蓝牙通信序列是查询序列,则修改的A列可以是图3A中所示的A列。类似地,如果预定列是B列,则B列中的每个“带内”频率被A列中的“带外”频率之一替换,从而获得修改的B列。如果蓝牙通信序列是查询序列,则修改的B列可以是图3B中所示的B列。
另外,如果蓝牙通信序列是寻呼序列,则使用被寻呼设备的蓝牙设备地址BD_ADDR来计算A列或B列中使用的频率。因此,寻呼序列中A列或B列的传输周期中的频率顺序(order of frequency)不同于查询序列中的频率顺序。然而,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的频率替换方案可以在寻呼序列中应用于A列或B列。
此外,尽管图3A和3B的实施例描述了蓝牙和WiFi共存,用另一个A列或B列中的“带外”频率替换A列或B列中另一无线技术的“带内”频率的概念也可以使用。
鉴于以上所述,提供了一种用于调整蓝牙设备中的频率信道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能够调整蓝牙通信序列(例如查询序列或寻呼序列)中的当前频率列中的频率信道。在无线技术电路所使用的频带内的当前频率列(即,A列或B列)中的频率信道(例如,WiFi电路使用的WiFi信道6)被在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频带之外的另一频率列(即,A列或B列中的另一个)中的频率信道替换,这样可以保持当前频率列中候选频率信道的数量(例如,16个候选频率信道),从而减少蓝牙设备的查询延迟和寻呼延迟,而不会对WiFi电路造成干扰。
文中描述的主题有时示出了包含在其它不同部件内的或与其它不同部件连接的不同部件。应当理解:这样描绘的架构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实际上可以实施实现相同功能的许多其它架构。在概念意义上,实现相同功能的部件的任何布置是有效地“相关联的”,以使得实现期望的功能。因此,文中被组合以获得特定功能的任意两个部件可以被视为彼此“相关联的”,以实现期望的功能,而不管架构或中间部件如何。类似地,这样相关联的任意两个部件还可以被视为彼此“可操作地连接的”或“可操作地耦接的”,以实现期望的功能,并且,能够这样相关联的任意两个部件还可以被视为彼此“操作上可耦接的”,以实现期望的功能。“操作上可耦接的”的具体示例包含但不限于:实体地可联结和/或实体地相互、作用的部件、和/或无线地可相互作用和/或无线地相互作用的部件、和/或逻辑地相互作用的和/或逻辑地可相互作用的部件。
此外,关于文中基本上任何复数和/或单数术语的使用,只要对于上下文和/或应用是合适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复数变换成单数,和/或将单数变换成复数。
尽管已经在文中使用不同的方法、设备以及系统来描述和示出了一些示例性的技术,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其它修改以及进行等同物替换。此外,在不脱离文中描述的中心构思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的情况适应于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教导。因此,意在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示例,而且这样的要求保护的主题还可以包含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实施及它们的等同物。

Claims (18)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蓝牙电路;
无线技术电路,实现除蓝牙之外的无线技术;
射频电路,耦合到所述蓝牙电路和所述无线技术电路;以及
控制器,适于控制所述蓝牙电路和所述无线技术电路,以通过所述射频电路收发数据;
其中,响应于所述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频带,所述蓝牙电路将预定列的多个带内频率替换为另一预定列的多个带外频率,
其中所述预定列是蓝牙通信序列中的A列或B列,并且所述另一预定列是所述蓝牙通信序列中的所述A列或所述B列中的另一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通信序列是查询序列或寻呼序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替换的预定列重复与所述蓝牙通信序列的扫描间隔相关联的预定次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所述频带由预定范围确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带内频率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带外频率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列中的每个带内频率由所述多个带外频率中的一个以升序或降序代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列中的每个带内频率由所述多个带外频率中的一个以伪随机顺序代替。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所述频带的中心频率的所述多个带外频率之一具有更高的优先级来替换所述预定列中的所述多个带内频率之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技术电路实现WiFi技术。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提供蓝牙设备的蓝牙电路和无线技术电路,其中所述无线技术电路实现除蓝牙之外的无线技术;以及
响应于所述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频带,所述蓝牙电路将预定列的多个带内频率替换为另一预定列的多个带外频率,
其中所述预定列是蓝牙通信序列中的A列或B列,并且所述另一预定列是所述蓝牙通信序列中的所述A列或所述B列中的另一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通信序列是查询序列或寻呼序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替换的预定列重复与所述蓝牙通信序列的扫描间隔相关联的预定次数。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所述频带由预定范围确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带内频率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带外频率的数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列中的每个带内频率由所述多个带外频率中的一个以升序或降序代替。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列中的每个带内频率由所述多个带外频率中的一个以伪随机顺序代替。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无线技术电路使用的所述频带的中心频率的所述多个带外频率之一具有更高的优先级来替换所述预定列中的所述多个带内频率之一。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技术电路实现WiFi技术。
CN201811399578.3A 2017-11-22 2018-11-22 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100354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89612P 2017-11-22 2017-11-22
US62/589,612 2017-11-22
US16/180,227 US10863518B2 (en) 2017-11-22 2018-11-05 Method for handling interference in Bluetooth device having other wireless technology
US16/180,227 2018-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5418A CN110035418A (zh) 2019-07-19
CN110035418B true CN110035418B (zh) 2022-04-26

Family

ID=66533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99578.3A Active CN110035418B (zh) 2017-11-22 2018-11-22 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3518B2 (zh)
CN (1) CN110035418B (zh)
TW (1) TW20192706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5572A (zh) 2019-11-20 2021-05-2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蓝牙查询/寻呼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6614155B (zh) * 2023-07-19 2023-11-03 深圳市华曦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通讯的抗干扰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3780A (zh) * 2001-05-01 2005-06-29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案
CN1790970A (zh) * 2004-12-03 2006-06-21 微软公司 使用单独的控制信道来缓和无线联网中的干扰问题
CN1842188A (zh) * 2005-03-31 2006-10-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多模通信设备的多模共存方法
CN1894979A (zh) * 2003-08-06 2007-01-10 英特尔公司 用于自动配置无线电基站并将其集成到具有完全双向漫游和切换能力的已有无线蜂窝通信网络中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33711A (zh) * 2005-10-24 2008-07-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干扰信号特征量存储方法和装置、干扰信号特征量获取方法和装置、干扰信号抑制方法和装置
EP2064848A1 (en) * 2006-08-16 2009-06-03 Harri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frequency domain spreading to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signals
CN101553054A (zh) * 2008-03-31 2009-10-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终端中改善干扰的终端和方法
CN102223190A (zh) * 2010-04-15 2011-10-1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与识别封包的辨认方法
WO2012049680A1 (en) * 2010-10-14 2012-04-19 Elbit Systems Ltd. Wideband signal analyzer
CN102457916A (zh) * 2010-10-20 2012-05-16 诺基亚公司 延迟和有条件的传输切换
CN102577146A (zh) * 2009-10-29 2012-07-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对由于共同存在于具有蓝牙功能的设备上的其它无线技术而不可用的频率进行替换的蓝牙引入过程
CN104094653A (zh) * 2012-02-08 2014-10-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无线单元共存
CN107211423A (zh) * 2015-02-02 2017-09-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频带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09828171A (zh) * 2019-03-05 2019-05-31 卢俊文 一种列车车载信标带内干扰测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248602T3 (es) * 2001-05-01 2006-03-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sposiciones para la comunicacion por radio.
US20050058153A1 (en) 2003-09-15 2005-03-17 John Santhoff Common signaling method
US7684464B2 (en) 2004-12-21 2010-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hannel assess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90020B2 (en) * 2009-06-16 2012-10-16 Intel Corporation Frequency selection method to mitigate in-band interference from inter-modulation spur of the collocated radio transmitter
US20120238205A1 (en) * 2011-03-16 2012-09-2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a computer program for out-of-ban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carrier transport switching
US9231606B2 (en) * 2013-08-20 2016-01-0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Dither-less error feedback fractional-N frequency synthesizer systems and methods
US9232465B2 (en) * 2013-10-17 2016-01-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or excluding an access point for use in wirelessly connecting to a network
US9451630B2 (en) * 2013-11-14 2016-09-20 Apple Inc.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circuitry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among components in a computing device
KR20160125048A (ko) * 2015-04-21 2016-10-3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기반의 무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무선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3780A (zh) * 2001-05-01 2005-06-29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案
CN1894979A (zh) * 2003-08-06 2007-01-10 英特尔公司 用于自动配置无线电基站并将其集成到具有完全双向漫游和切换能力的已有无线蜂窝通信网络中的系统和方法
CN1790970A (zh) * 2004-12-03 2006-06-21 微软公司 使用单独的控制信道来缓和无线联网中的干扰问题
CN1842188A (zh) * 2005-03-31 2006-10-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多模通信设备的多模共存方法
CN101233711A (zh) * 2005-10-24 2008-07-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干扰信号特征量存储方法和装置、干扰信号特征量获取方法和装置、干扰信号抑制方法和装置
EP2064848A1 (en) * 2006-08-16 2009-06-03 Harri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frequency domain spreading to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signals
CN101553054A (zh) * 2008-03-31 2009-10-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终端中改善干扰的终端和方法
CN102577146A (zh) * 2009-10-29 2012-07-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对由于共同存在于具有蓝牙功能的设备上的其它无线技术而不可用的频率进行替换的蓝牙引入过程
CN102223190A (zh) * 2010-04-15 2011-10-1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与识别封包的辨认方法
WO2012049680A1 (en) * 2010-10-14 2012-04-19 Elbit Systems Ltd. Wideband signal analyzer
CN102457916A (zh) * 2010-10-20 2012-05-16 诺基亚公司 延迟和有条件的传输切换
CN104094653A (zh) * 2012-02-08 2014-10-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无线单元共存
CN107211423A (zh) * 2015-02-02 2017-09-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频带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09828171A (zh) * 2019-03-05 2019-05-31 卢俊文 一种列车车载信标带内干扰测量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ects of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s on in-band full-duplex MIMO radios using adaptive transmit spatial mitigation;D. W. Bliss 等;《2013 Asilomar Conference on Signals, Systems and Computers》;20140508;全文 *
面向行业专网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芯片关键技术研究;张欣旺;《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607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63518B2 (en) 2020-12-08
TW201927066A (zh) 2019-07-01
CN110035418A (zh) 2019-07-19
US20190159214A1 (en) 2019-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7235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JP4499974B2 (ja) 近接する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間の自己干渉確率の最小化方法と装置
JP5048062B2 (ja) ビーコン送受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EP1838040B1 (en) Method, machine-readable storag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techniques to reduce mutual interference between coexistent wireless networks
US95966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JP5275449B2 (ja) 異な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間における適応的共存
US8886203B2 (en) Dynamic channel reuse in multi-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7027427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 coexistence priority selection for a SCO link
MX2008000599A (es) Coordinacion de comunicacion para multiples protocolos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co-ubicada en un dispositivo electronico sencillo.
JP2002185476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共存技術
WO200611599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existence
WO2006071941A2 (en) Using the dynamic beacon to enhance power saving capabilities for low power uwb devices
JP2008545318A (ja) タイプ2アジャイル無線におけるチャネル間の切り替えプロトコル
CN110035418B (zh) 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无线通信方法
EP2738948A1 (en) Method for setting frequency channels in a multi-hop wireless mesh network.
EP2060009B1 (e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US7907576B1 (en) Frequency self-organizing radio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JP2005513974A (ja)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拡散スペクトル通信システム
US10652844B1 (en) Paging auto-acknowledgement
JP2011176538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Sum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multi-PHY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IEEE 802.15. 4g FSK network
JP2003163652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14818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ing a receiver by iteratively dividing a frequency band into multiple sub-bands
CN110121209B (zh) 一种导频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KR100949793B1 (ko) 직접 열 확산방식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형 칩속도에 의한전파간섭을 완화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