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4800A - 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4800A
CN110034800A CN201810027680.4A CN201810027680A CN110034800A CN 110034800 A CN110034800 A CN 110034800A CN 201810027680 A CN201810027680 A CN 201810027680A CN 110034800 A CN110034800 A CN 110034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cqi
pairing
us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276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森
左君
韩双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276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48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0913 priority patent/WO20191373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4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3Feedback reduction using vector or matrix manip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预配对处理结果,以通知所述终端与其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基站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Description

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高铁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高铁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轨道交通车站和线路上,旅客的手机数据流量与在途时间正相关,据预测:高铁场景下的年数据流量将超过2万亿MB。因此,高铁通信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非常重要的一类移动通信场景。
4G现网高速移动(高铁)场景中3GPP长期演进(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标准实际可以支持的MIMO传输模式为TM2和TM3,即SFBC(SFBC+FSTD)和CDD。其中,TM2为发送集模式:适合于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的高速情况;TM3为延迟集:适用于终端高速移情况。SFBC是Frequency Block Code的缩写,称为空频块码,是TD-LTE系统中的一种抗干扰技术。FSTD是Frequency Switch Transmit Diversity的缩写,称为频率切换发送分集,是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技术。CDD为Cyclic Delay Diversity的缩写,称为循环延迟分集。
但考虑到高速移动实际信道传播环境的特点:CDD是单用户多流传输,需要较丰富的信道散射环境,实际高铁场景中信道模型通常建模为莱斯(Rician)信道,即直射径相比非直射径的能量/功率更强。最常使用的传输模式是两天线端口的SFBC传输方法(4天线端口时为SFBC+FSTD)。其中,在无线信道中,莱斯分布是一种用于描述接收信号包络统计时变特性的分布类型。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包括如下内容:
目前3GPP LTE/LTE-Advanced标准所支持的最大移动速度为350km/h,而5G新空口(NR),即5G-NR对于移动速度的要求提升到了500km/h,为了保证在最大500km/h下的高速移动场景的用户体验速率、系统频谱效率、切换成功率等关键绩效指标(KPI)指标,对于高速移动场景下的移动通信能力的性能增强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SFBC传输方案属于一种发送分集方法,其设计的目的是用于提升用户的信噪比(SNR),对于系统频谱效率的提升效果比较有限。而对于传统MU-MIMO,一般需要在已知较准确发射端信道状态信息(CSIT)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其性能优势。其中,MU-MIMO是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缩写,称之为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
综上所述,无法获取完美CSIT的情况下如何获得较高的频谱效率性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由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获取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不能真实反映实际下行数据发送时的信道质量问题,因此,如果终端上报的CQI更为准确,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然而,对此,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
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预配对处理结果,以通知所述终端与其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
基站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得到的CQI。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上行信道估计。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上下行信道的互异性得到下行信道;
基站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计算下行预处理矩阵。
上述方案中,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包括:
基站根据下行预处理矩阵、或者上行信道或者根据上下行互异性得到的下行信道进行预配对处理,从至少两个终端中选择出用于进行预配对处理的终端对。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下行预处理矩阵进行预调度处理,从至少两个终端中选择出允许传输的终端及不允许传输的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CQI进行用户的调度与资源分配;
所述CQI的表现形式包括:CQI向量的形式,为[CQI1,CQIn],此时N=n;所述N为所述预配对用户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采用指定的方式将预编码器循环(Precoder cycling)规则通知给终端;
其中,所述指定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采用离线方式预存从不同预配对用户数假设到Precoder cycling规则的映射表;
采用通过空口信令交互的方式通知终端需要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规则。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基站与终端各自预存的Precodercycling的码本集合中的码字、调度颗粒度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循环(PrecodingCycling)处理后进行下行数据的发送。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确认字符(ACK)/非确认字符(NACK)信息,进行数据的重传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得到的预配对处理结果;
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处理结果,得到与所述终端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
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CQI;
终端上报所述CQI给基站。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在指定的上行时隙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给基站。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进一步根据Precoder cycling规则计算所述CQI;
所述CQI的表现形式包括:CQI向量的形式,为[CQI1,CQIn],此时N=n;所述N为所述预配对用户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采用指定的方式所通知的所述Precoder cycling规则;
其中,所述指定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采用离线方式预存从不同预配对用户数假设到Precoder cycling规则的映射表;
采用通过空口信令交互的方式通知需要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规则。
上述方案中,终端进一步根据Precoder cycling规则计算所述CQI,包括:
终端根据基站与终端各自预存的Precoder cycling的码本集合、所述预配对用户数、数据发送时具体使用的所述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计算使用预编码以及考虑不同预配对用户数时的所述CQI。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并进行译码处理,根据译码后的结果启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如果译码正确,则终端向基站反馈ACK,否则,反馈N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预配对处理结果,以通知所述终端与其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基站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得到的CQI。因此,通过基站的预配对,使得终端根据该预配对计算得到更为准确的CQI,从而使得CQI的反馈能真实反映实际下行数据发送时的信道质量问题,从而有助于解决在无法获取完美CSIT的情况下如何获得较高的频谱效率性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环MIMO数据传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
步骤102、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预配对处理结果,以通知所述终端与其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
步骤103、基站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得到的CQI。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如多个终端用户)进行预配对处理。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预配对处理结果,以通知所述终端与其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基站接收终端根据预配对用户数计算得到的CQI。实际应用中,基站端在下行时隙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终端根据此参考信号进行CQI的计算。CQI是无线信道的通信质量的测量标准,能够代表一个给定信道的信道测量标准所谓一个值(或多个值)。通常,一个高值的CQI表示一个信道有高的质量,反之亦然。通过终端根据预配对用户数计算得到的CQI相对精确,解决了CSI的获取与CQI反馈不能真实反映实际下行数据发送时的信道质量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CQI是有别于传统CQI的,考虑了用户间的干扰,根据预配对来计算,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Precoder cycling规则来计算CQI。本发明实施例的CQI,其表现形式包括:CQI向量的形式,为[CQI1,CQIn],此时N=n;所述N为所述预配对用户数。涉及到本发明实施例的CQI,都是这个意思,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根据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上行信道估计。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根据上下行信道的互异性得到下行信道;基站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计算下行预处理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包括:基站根据所述下行预处理矩阵、或者上行信道或者根据上下行互异性得到的下行信道进行预配对处理,从至少两个终端中选择出用于进行预配对处理的终端对。预配对是基站通知给终端,则终端根据预配对计算CQI后再上报给基站。比如,基站执行预配对的一个例子为:进行多用户传输的过程中,从10个用户中挑几个用户配在一起传输,就是预配对。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根据所述下行预处理矩阵进行预调度处理,从至少两个终端中选择出允许传输的终端及不允许传输的终端。比如,基站执行预调度的一个例子为:进行多用户传输的过程中,对于10个用户,调度哪些用户允许传输,哪些不允许传输。
如果基站需要进行预调度,则基站需要根据当前下行预处理矩阵,预估计出不同用户配对情况下的多用户之间的干扰信息,然后结合前期对于小区间干扰信息的统计,按照一定的调度准则,比如:比例公平,系统吞吐量最大化或轮询调度等,进行基站的预调度。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CQI进行用户的调度与资源分配。具体的,终端在规定的上行时隙反馈计算得到的CQI信息给基站,基站端根据终端上报的CQI信息进行用户的调度与资源分配。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采用指定的方式将Precodercycling规则通知给终端;其中,所述指定的方式,包括:采用离线方式预存从不同预配对用户数假设到Precoder cycling规则的映射表;采用通过空口信令交互的方式通知终端需要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规则。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是指:当某个终端采用Precodercycling的传输方式时,在其所分配的时频资源上进行预编码处理时,不同的起始码本和cycling的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根据所述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基站与终端各自预存的Precoder cycling的码本集合中的码字、调度颗粒度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循环Precoding Cycling处理后进行下行数据的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ACK/NACK信息,进行数据的重传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配对单元,用于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预配对处理结果,以通知所述终端与其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得到的CQI。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信道估计单元,用于根据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上行信道估计。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上下行信道的互异性得到下行信道;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计算下行预处理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对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下行预处理矩阵、或者上行信道或者根据上下行互异性得到的下行信道进行预配对处理,从至少两个终端中选择出用于进行预配对处理的终端对。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调度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行预处理矩阵进行预调度处理,从至少两个终端中选择出允许传输的终端及不允许传输的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终端反馈的CQI进行用户的调度与资源分配。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基站还包括:通知单元,用于:
采用指定的方式将预编码器循环Precoder cycling规则通知给终端;
其中,所述指定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采用离线方式预存从不同预配对用户数假设到Precoder cycling规则的映射表;
采用通过空口信令交互的方式通知终端需要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规则。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基站还包括:第三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基站与终端各自预存的Precoder cycling的码本集合中的码字、调度颗粒度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循环Precoding Cycling处理后进行下行数据的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基站还包括:重传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终端反馈的ACK/NACK信息,进行数据的重传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
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预配对处理结果,以通知所述终端与其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
基站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得到的CQI。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基站根据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上行信道估计。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基站根据上下行信道的互异性得到下行信道;
基站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计算下行预处理矩阵。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基站根据所述下行预处理矩阵、或者上行信道或者根据上下行互异性得到的下行信道进行预配对处理,从至少两个终端中选择出用于进行预配对处理的终端对。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基站根据所述下行预处理矩阵进行预调度处理,从至少两个终端中选择出允许传输的终端及不允许传输的终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基站根据所述终端反馈的CQI进行用户的调度与资源分配;
所述CQI的表现形式包括:CQI向量的形式,为[CQI1,CQIn],此时N=n;所述N为所述预配对用户数。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基站采用指定的方式将Precoder cycling规则通知给终端;
其中,所述指定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采用离线方式预存从不同预配对用户数假设到Precoder cycling规则的映射表;
采用通过空口信令交互的方式通知终端需要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规则。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基站根据所述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基站与终端各自预存的Precodercycling的码本集合中的码字、调度颗粒度对下行数据进行Precoding Cycling处理后进行下行数据的发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ACK/NACK信息,进行数据的重传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终端接收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得到的预配对处理结果;
步骤202、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处理结果,得到与所述终端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
步骤203、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步骤204、终端上报所述CQI给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在指定的上行时隙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给基站。以便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该参考信号进行上行信道估计,根据上下行信道的互异性得到下行信道,然后根据下行信道计算下行预处理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进一步根据预编码器循环Precoder cycling规则计算所述CQI。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终端接收基站采用指定的方式所通知的所述Precoder cycling规则;其中,所述指定的方式,包括:采用离线方式预存从不同预配对用户数假设到Precoder cycling规则的映射表;采用通过空口信令交互的方式通知需要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规则。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是指:当某个终端采用Precodercycling的传输方式时,在其所分配的时频资源上进行预编码处理时,不同的起始码本和cycling的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终端进一步根据Precoder cycling规则计算所述CQI,包括:终端根据基站与终端各自预存的Precoder cycling的码本集合、所述预配对用户数、数据发送时具体使用的所述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计算使用预编码以及考虑不同预配对用户数时的所述CQI。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并进行译码处理,根据译码后的结果启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如果译码正确,则终端向基站反馈ACK,否则,反馈N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配对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得到的预配对处理结果;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配对处理结果,得到与所述终端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CQI;
上报单元,用于上报所述CQI给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在指定的上行时隙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给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进一步根据Precoder cycling规则计算所述CQI。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规则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采用指定的方式所通知的所述Precoder cycling规则;其中,所述指定的方式,包括:采用离线方式预存从不同预配对用户数假设到Precodercycling规则的映射表;采用通过空口信令交互的方式通知需要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规则。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根据基站与终端各自预存的Precoder cycling的码本集合、所述预配对用户数、数据发送时具体使用的所述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计算使用预编码以及考虑不同预配对用户数时的所述CQI。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并进行译码处理,根据译码后的结果启动HARQ;
如果译码正确,则终端向基站反馈确认字符ACK,否则,反馈非确认字符N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终端接收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得到的预配对处理结果;
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处理结果,得到与所述终端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
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CQI;
终端上报所述CQI给基站。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终端在指定的上行时隙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给基站。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终端进一步根据Precoder cycling规则计算所述CQI;
所述CQI的表现形式包括:CQI向量的形式,为[CQI1,CQIn],此时N=n;所述N为所述预配对用户数。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终端接收基站采用指定的方式所通知的所述Precoder cycling规则;
其中,所述指定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采用离线方式预存从不同预配对用户数假设到Precoder cycling规则的映射表;
采用通过空口信令交互的方式通知需要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规则。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终端根据基站与终端各自预存的Precoder cycling的码本集合、所述预配对用户数、数据发送时具体使用的所述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计算使用预编码以及考虑不同预配对用户数时的所述CQI。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并进行译码处理,根据译码后的结果启动HARQ;
如果译码正确,则终端向基站反馈ACK,否则,反馈符N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以一个现实应用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阐述如下:
传统的方案是闭环机制,本申请提出了开环机制,对于开环/半开环的多用户MIMO传输,并且终端通过non-precoded CSI-RS方式进行CSI获取与反馈的条件下,即终端通过测量没有经过预编码矩阵处理的CSI-RS进行下行信道估计与CQI计算,然后反馈CQI从而进行用户的调度与资源分配时,由于CSI-RS并没有经过和数据相同的预编码处理(Precoding),所以导致上报(反馈)的CQI不能真实反映实际下行数据发送时的信道质量,并且由于是开环/半开环多用户MIMO传输,即没有PMI反馈,所以发送端(基站)无法根据已知的低维信息去重构下行高维信道,从而也就无法根据基站使用的多用户MIMO预处理矩阵对终端反馈回来的CQI进行调整。为了解决现有方案中CSI的获取与CQI反馈不能真实反映实际下行数据发送时的信道质量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开环多用户MIMO传输方式下的CSI获取与反馈方案,通过预配对来知道终端和其它终端如何配对,从而考虑了所有的干扰,包括用户之间的干扰也计算入内。首先,预配对作为计算CRI的第一个参量,使得CQI的计算更精确。其次,Precoder cycling规则是计算CRI的第二个参量,也使得CQI的计算更为精确。
具体的,本申请针对TDD系统基于Precoder cycling的多用户MIMO的业务信道的数据传输模式,提出了如下具体处理流程。
下述流程与现有4G LTE/LTE-Advanced系统处理的区别在于:发送端新增的预配对或预配对和预调度过程,新增的用于通知终端预预配对用户数N的物理层信令,基于不同配对假设的多个CQI的上报,以及Precoder cycling规则的预定义。
具体流程如下:
1.终端在规定的上行时隙发送上行参考信号,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该参考信号进行上行信道估计,根据上下行信道的互异性得到下行信道,然后根据下行信道计算下行预处理矩阵,以及进行不同用户的预配对过程或预配对和预调度过程,预配对过程或预配对和预调度过程完成后,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通知终端和它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N。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基站需要进行预调度,则基站需要根据当前下行预处理矩阵,预估计出不同用户配对情况下的多用户之间的干扰信息,然后结合前期对于小区间干扰信息的统计,按照一定的调度准则,比如:比例公平,系统吞吐量最大化或轮询调度等,进行基站的预调度。
2.基站端在下行时隙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终端根据此参考信号进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CQI)的计算。
3.终端在规定的上行时隙反馈第2步中计算得到的CQI信息给基站,基站端根据终端上报的CQI信息进行用户的调度与资源分配。
·在终端计算CQI时,终端需要根据基站与终端各自预存的Precoder cycling的码本集合、通过控制信道收到的预配对用户数N、数据发送时具体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计算使用预编码以及考虑不同预配对用户数时的CQI,即需要计算从假设没有进行用户配对,即n=1,到进行N个用户配对情况下的CQI向量:[CQI1,…,CQIN],然后终端上报该CQI向量或者上报部分CQI向量。关于部分CQI上报的具体方法如下:
■实施例1:根据步骤1中基站根据上行参考信号计算出的下行预处理矩阵,用户预配对和预调度的结果,终端上报CQI向量[CQI1,CQIn],此时N=n。基站在收到该CQI向量后,如果基站的调度结果和之前预调度的结果一致,则使用CQIn。否则直接使用CQIl进行后续处理。
■实施例2:终端从CQI向量中按照一定间隔,抽取部分CQI及其对应的配对用户情况进行上报,比如上报[CQIl,…,CQIi,…,CQIj,…CQIN]及对应的预配对用户数,基站端根据该抽取后上报的CQI向量进行插值,从而恢复出该CQI向量中的所有CQI取值及其配对用户的假设信息。
·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是指:当某个终端采用Precoder cycling的传输方式时,在其所分配的时频资源上进行预编码处理时,不同的起始码本和cycling的顺序。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完成基站和终端的交互:
■采用离线方式,在基站和终端分别预存从不同预配对用户数假设到Precodercycling规则的映射表。
■采用通过空口信令交互的方式,通过下行控制信道由基站通知终端需要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规则。
■具体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通过得到的预配对用户数N,以及定义的最优准则计算得到,比如:正交准则、容量最大化准则、信号泄露比最大化准则等。
4.基站根据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收发两端预存的预编码码本集合中的码字,以及调度颗粒度等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循环(Precoding Cycling)处理,然后进行下行数据发送。
5.终端对基站端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然后根据译码后的结果启动HARQ过程,如果译码正确,则终端向基站端反馈ACK,否则反馈NACK信息。
6.基站端根据接收到的ACK/NACK信息,进行数据的重传处理。
上述业务信道传输流程如图2所示,该TDD系统开环MIMO数据传输流程包括:
步骤301、终端(Terminal)向通信端(TRP)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S);
步骤302-303、在TRP侧执行下行链路(DL)预编码器计算(Precodercalculation),及用户配对(User paring);
步骤304、TRP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给Terminal;
步骤305-306、在Terminal执行下行链路信道估计(DL Channel Estimation),及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计算(CQI calculation);
步骤307、Terminal发送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反馈(CQI feedback)给TRP;
步骤308-309、在TRP执行用户调度和资源分配(User scheduling and resourceallocation),及预编码(Precoding);
步骤310、TRP发送数据传输(Data transmit)给Terminal;
步骤311-312、在Terminal执行数据检测(Data detection),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步骤313、Terminal发送确认字符(ACK)/非确认字符(NACK)给TRP。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
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预配对处理结果,以通知所述终端与其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
基站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上行信道估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上下行信道的互异性得到下行信道;
基站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计算下行预处理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下行预处理矩阵、或者上行信道或者根据上下行互异性得到的下行信道进行预配对处理,从至少两个终端中选择出用于进行预配对处理的终端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下行预处理矩阵进行预调度处理,从至少两个终端中选择出允许传输的终端及不允许传输的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终端反馈的CQI进行用户的调度与资源分配;
所述CQI的表现形式包括:CQI向量的形式,为[CQI1,CQIn],此时N=n;所述N为所述预配对用户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采用指定的方式将预编码器循环Precoder cycling规则通知给终端;
其中,所述指定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采用离线方式预存从不同预配对用户数假设到Precoder cycling规则的映射表;
采用通过空口信令交互的方式通知终端需要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规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基站与终端各自预存的Precoder cycling的码本集合中的码字、调度颗粒度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循环Precoding Cycling处理后进行下行数据的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确认字符ACK/非确认字符NACK信息,进行数据的重传处理。
10.一种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对至少两个终端进行预配对处理得到的预配对处理结果;
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处理结果,得到与所述终端进行预配对的预配对用户数;
终端根据所述预配对用户数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终端上报所述CQI给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在指定的上行时隙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给基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进一步根据预编码器循环Precoder cycling规则计算所述CQI;
所述CQI的表现形式包括:CQI向量的形式,为[CQI1,CQIn],此时N=n;所述N为所述预配对用户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采用指定的方式所通知的所述Precoder cycling规则;
其中,所述指定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采用离线方式预存从不同预配对用户数假设到Precoder cycling规则的映射表;
采用通过空口信令交互的方式通知需要使用的Precoder cycling规则。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进一步根据Precoder cycling规则计算所述CQI,包括:
终端根据基站与终端各自预存的Precoder cycling的码本集合、所述预配对用户数、数据发送时具体使用的所述Precoder cycling的规则,计算使用预编码以及考虑不同预配对用户数时的所述CQI。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并进行译码处理,根据译码后的结果启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如果译码正确,则终端向基站反馈确认字符ACK,否则,反馈非确认字符NACK信息。
16.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7.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或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027680.4A 2018-01-11 2018-01-11 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0348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7680.4A CN110034800A (zh) 2018-01-11 2018-01-11 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19/070913 WO2019137382A1 (zh) 2018-01-11 2019-01-08 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7680.4A CN110034800A (zh) 2018-01-11 2018-01-11 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800A true CN110034800A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18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27680.4A Pending CN110034800A (zh) 2018-01-11 2018-01-11 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4800A (zh)
WO (1) WO201913738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1525A (zh) * 2008-01-14 2010-12-08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Mimo通信中的开环预编码器循环
CN101997655A (zh) * 2009-08-20 2011-03-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实现下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8750205B2 (en) * 2009-08-07 2014-06-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ple rank CQI feedback for cellular networks
US20170134082A1 (en) * 2015-11-11 2017-05-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feedback mimo
US20170366325A1 (en) * 2016-06-16 2017-1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824B (zh) * 2008-01-24 2011-04-13 北京邮电大学 在多用户终端mimo系统中预编码方法和系统
CN101527591A (zh) * 2008-03-07 2009-09-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子信道模式选择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mimo通信系统
CN102468939B (zh) * 2010-11-05 2015-07-08 索尼公司 下行信道反馈信息反馈方法和装置及用户配对方法和装置
CN106452537B (zh) * 2015-08-06 2019-12-1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多用户叠加传输中增强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06452662B (zh) * 2015-08-11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1525A (zh) * 2008-01-14 2010-12-08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Mimo通信中的开环预编码器循环
US8750205B2 (en) * 2009-08-07 2014-06-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ple rank CQI feedback for cellular networks
CN101997655A (zh) * 2009-08-20 2011-03-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实现下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134082A1 (en) * 2015-11-11 2017-05-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feedback mimo
US20170366325A1 (en) * 2016-06-16 2017-1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NY: "Considerations on MU-CQI transmission", 《3GPP TSG RAN WG1 #86 R1-16665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7382A1 (zh) 2019-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8750B1 (ko) 개선된 무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포인트 송신을 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2111246B (zh)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4508988B (zh) 用在包括多个具有分布式天线的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参考信号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837026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02281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44607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0888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消除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604173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09486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ffective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2647751B (zh) 协同多点传输中确定信道状态的方法
US89535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417027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238286B (zh) 反馈方法及移动终端装置
KR20190118567A (ko) 진보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공분산 매트릭스 피드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266430A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455988A1 (en) Multi-resolution csi feedback
CN110050424A (zh) 报告无线通信中的上行链路信道反馈中的预编码信息
CN10535956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道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1999210A (zh) 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3563317A (zh) 利用灵活的载波配置用于载波聚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CN102870360A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CN107888269A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580812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6160948A (zh) 信道质量指示cqi数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1125994A1 (ja) 通信制御方法、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