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2900A -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2900A
CN110032900A CN201910290639.0A CN201910290639A CN110032900A CN 110032900 A CN110032900 A CN 110032900A CN 201910290639 A CN201910290639 A CN 201910290639A CN 110032900 A CN110032900 A CN 110032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uminescent
peeping
angle
state
composite me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06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906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29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2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29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2511 priority patent/WO202020730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4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output devices, e.g. displays or mon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复合件包括透光层及电致调光层,透光层包括出光部,用于使散射光线以预设出射角出射形成定向光线。电致调光层覆盖于透光层,电致调光层包括调光部和与调光部电连接的电路,电致调光层包括电致第一状态和电致第二状态,处于电致第一状态时,电致调光层用于使定向光线以第一出射角度发出,处于电致第二状态时,电致调光层用于使定向光线以第二出射角度发出,其中,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和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相区别。本申请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通过切换电致调光层的状态来调节经透光层定向出射的光线的出射角度范围,使得电子设备既能以防偷窥的方式使用,也可以在不必防止偷窥的情况下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当这些电子设备在公众场合使用时,显示屏上的私密信息不希望被周围人看到。虽然可以给这些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设置防偷窥层,然而,一般的防偷窥层会导致电子设备始终只能在一定视场角范围内使用,即使当这些电子设备已经是在私人场合下使用、不需要防偷窥时,仍然只能在预定的视角范围内使用,这大大限制了使用自由,限制了观看角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偷窥的复合件,防偷窥的复合件包括透光层及电致调光层,其中透光层包括出光部,出光部用于使散射光线以预设出射角出射形成定向光线。电致调光层覆盖于透光层,电致调光层包括调光部和与调光部电连接的电路,电致调光层包括电致第一状态和电致第二状态,处于电致第一状态时,电致调光层用于使定向光线以第一出射角度发出,处于电致第二状态时,电致调光层用于使定向光线以第二出射角度发出,其中,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和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相区别。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出光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遮光件,相邻的两个遮光件之间设有间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出光部包括多个非透光突起及基底层,非透光突起突出于基底层,非透光突起包括相互背离的平面和球面,相邻的两个非透光突起之间设有间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底层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非透光突起的平面贴合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贴合于电致调光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出光部包括多个透光突起及基底层,透光突起突出于基底层,相邻的两个透光突起之间没有间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调光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部,电路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电连接,第一基板覆盖于透光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包括第一PET层和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液晶部贴合;第二基板包括第二PET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与液晶部贴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致第一状态为电路的导通状态,电致第二状态为电路的关断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致第一状态为电路中的电流以第一模式变化,电致第二状态为电路中的电流以第二模式变化,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相区别。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落在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之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定向光线的出射角度范围和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的端点值落在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之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偷窥的复合件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与电致调光层直接连接,电致调光层位于保护层与透光层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防偷窥的复合件覆盖于显示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包括透光层和电致调光层,能够通过切换电致调光层的状态来调节经透光层定向出射的光线的出射角度范围,使得电子设备既能以防偷窥的方式使用,也可以在不必防止偷窥的情况下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的透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的另一种透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A-A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偷窥的复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防偷窥的复合件(包括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防偷窥的复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的液晶部的电致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的液晶部的电致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在电致调光层处于电致第一状态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在电致调光层处于电致第二状态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偷窥的复合件100,包括透光层10及电致调光层30,其中透光层10包括出光部11,出光部11用于使散射光线以预设出射角出射形成定向光线。电致调光层30覆盖于透光层10,电致调光层30包括调光部32和与调光部32电连接的电路36,电致调光层30包括电致第一状态和电致第二状态,处于电致第一状态时,电致调光层30用于使定向光线以第一出射角度发出,处于电致第二状态时,电致调光层30用于使定向光线以第二出射角度发出,其中,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和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相区别。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100可以用于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还可以应用于会议室等需要在私密和公开模式下切换的场所的玻璃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100可以是薄膜层,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也可以是以玻璃(二氧化硅,SiO2)为基底制成,具有相当硬度,可以直接替换现有的玻璃。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出光部11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遮光件112,相邻的两个遮光件112之间设有间隙D。
遮光件112可以是类似光栅结构,在基底上每隔预设距离打穿基底即可形成这样的出光部11。出光部11的尺寸以适配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尺寸为宜。
遮光件可以是玻璃材质也可以是树脂材质,可以根据透光层10的应用领域选择不同的材质。相邻两个遮光件之间的间隙D大小可以在0.02-0.1mm之间,以不会使入射光发生衍射为准。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件112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多个遮光件112平行排列形成出光部11,将各遮光件112的排列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X,遮光件112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方向X相同,每个遮光件112沿着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延伸。遮光件112包括相互背离的第一面1121和第二面1123,第一面1121和第二面1123均垂直于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遮光件112中,其中一个遮光件112的第一面1121和另一个遮光件112的第二面1123相对,相对的第一面1121和第二面1123之间为间隙D。遮光件112的厚度可以小于相邻两个遮光件112间隙D。
透光层10通过遮光件112遮蔽光线,而通过相邻两个遮光件112之间的间隙D透光,将光源发出的散射入射光以预设出射角出射形成定向光线,而预设出射角的范围与相邻两个遮光件112之间的间隙宽度有关。以透光层10的法向为0°计,在法向的两侧的预设角度的范围内为透光层10的出射角范围,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角度可以为60°,即出射角的范围-60°~+60°。预设角度还可以是其他位于15°~65°范围内的点值,例如15°、30°、45°等。
请参阅图3和图4,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出光部11包括多个非透光突起114,相邻的两个非透光突起114之间设有间隙。多个非透光突起114的直径及曲率半径可以相同,非透光突起114包括相互背离的平面1141和球面1143,球面1143用于调节散射光线的出射角度的范围。具体地,球面1143可以为球体的部分表面。
出光部11还包括基底层116,平面1141和球面1143分别位于基底层116的两侧。基底层116可以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层,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如透光玻璃等构成,多个非透光突起114可以规则地排列覆盖在基底层116,例如按照矩形阵列、圆形阵列或者线性阵列排布,还可以无规则地排列覆盖在基底层116。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线从相邻两个非透光突起114之间的间隙出射,光线的出射角的范围的大小与相邻两个非透光突起114之间的距离及非透光突起114的曲率半径有关,在保持非透光突起114的曲率半径不变的情况下,相邻两个非透光突起114之间的距离越大,则光线的出射角的范围越大;在保持相邻两个非透光突起114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非透光突起114的曲率半径越大,则光线的出射角的范围越大。
基底层116大致为矩形结构,并且具有一定的厚度,例如为0.05-0.1mm,基底层116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1161和第二表面1163,非透光突起114的平面1141贴合于第一表面1161,第二表面1163可以贴合于电致调光层30(图1),具体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进行贴合。
请参阅图5,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透光层10包括出光部21,出光部21包括多个透光突起214及基底层216,多个透光突起214突出于基底层216,透光突起214之间可以没有间隙,本实施方式中的透光突起214类似于透镜的作用,散射光线经过多个透光突起214的聚光作用沿着同一方向出射,光线的出射方向与透光突起214的光轴平行。
请参阅图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偷窥的复合件100还可以包括保护层50,保护层50透光,保护层50平行于电致调光层30,保护层50的面积可以与电致调光层30的面积相同,保护层50与电致调光层30直接连接,电致调光层30位于保护层50与透光层10之间。保护层50可以为普通的PET膜也可以是具有一定硬度的钢化膜,通过设置保护层50可以保护电致调光层30,减少环境因素如湿度、外力等对电致调光层30的影响,延长防偷窥的复合件100的使用寿命。
防偷窥的复合件100通过出光部11或出光部21,例如多个相互平行的遮光件112、多个透光突起214等透光,使散射光线能够以预设出射角出射形成定向光线。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调光部32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基板321和第二基板325,以及位于第一基板321和第二基板325之间的液晶部323。
第一基板321可以包括第一PET层3212和第一导电层3214,其中第一导电层3214与液晶部323贴合。
第二基板325可以包括第二PET层3252和第二导电层3254,其中第二导电层3254与液晶部323贴合。
第一导电层3214和第二导电层3254可以例如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材料制成。第一基板321覆盖于透光层10,具体地,第一基板321的第一PET层3212覆盖于透光层10。
电路36与第一基板321和第二基板325均电连接,并能够在应用于电子设备500(图12)之后接入电子设备500的电路,便于电子设备500控制,电路36可以设置于第一导电层3214和第二导电层3254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在两个导电层均有设置。
请单独参阅图8,液晶部323包括液晶323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进一步在液晶部323内填充高分子材料结构3233,其中高分子材料结构3233可以为液晶3231的溶剂,高分子材料结构3233可以使得液晶3231在液晶部323内更容易流动。
请参阅图8和图9,液晶3231包括电致第一状态和电致第二状态,当液晶3231处于电致第一状态时,液晶部323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一致,光线经过相邻液晶分子的间隙后沿直线从液晶部323出射;当液晶3231处于电致第二状态时,液晶部323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不尽相同,光线经过各向液晶分子的反射后沿各个角度从液晶部323出射。此处的电致第一状态和电致第二状态可以互换,即液晶3231处于电致第一状态时,光线散射出光;液晶3231处于电致第二状态时,光线定向出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液晶部323还可以填充预设性状(固态或者液态)的压电材料,以响应用户的按压压力,从而实现电致第一状态和电致第二状态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电致第一状态为电路36的导通状态,电致第二状态为电路36的关断状态,或者,电致第一状态可以为电路36的关断状态,电致第二状态为电路36的导通状态。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致第一状态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以第一模式变化,电致第二状态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以第二模式变化,其中,第一模式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规律性地变小,第二模式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规律性地变大;或者,第一模式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规律性地变大,第二模式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规律性地变小。第一模式还可以是电路36中的电流由正向到负向变化,第二模式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由负向到正向变化;或者,第一模式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由负向到正向变化,第二模式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由正向到负向变化。第一模式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从无到有地变化,第二模式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从有到无地变化;或者,第一模式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从有到无地变化,第一模式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流从无到有地变化。总之,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相区别,二者不同。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致第一状态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压以第一模式变化,相应的,电致第二状态可以为电路36中的电压以第二模式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定向光线经过电致调光层30之后,电致调光层30处于电致第一状态时,电致调光层30使该定向光线以第一出射角度发出,电致调光层30处于电致第二状态时,电致调光层30使该定向光线以第二出射角度发出。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和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相区别,从而使得光线经过防偷窥的复合件10出射后可以以第一出射角出射,或者以第二出射角出射,适应不同环境下对防偷窥的不同的需求。
以此类推,光线还可以以第三出射角出射,而第三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和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均相互区别,例如,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和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均落在第三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内,是一个最广的出射角范围。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即第三出射角的阈值范围是最窄的阈值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落在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之内,即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更广,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更窄,并且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包括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例如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为30°~60°时,则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可以是30°~90°或者15°~100°,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的端点值落在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之内,或者和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的端点值重合。定向光线的出射角度范围可以和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相同,这表示定向光线可以全部无损耗地被电致调光层30在透光状态(例如是电致第一状态)下被全部透射出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向光线的出射角度也可以设置得和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不完全相同,而只是大部分重合、部分重合等情况。
请参阅图10和图11,现在以一个具体的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防偷窥的复合件100的作用原理进行说明。出光部11类似光栅或者透镜,使得散射光线经过出光部11后沿预设出射角出射形成定向光线,例如手动开启外接开关,电路36(图7)转换为导通状态,电致调光层30处于电致第一状态(完全透光),液晶部323中的各个液晶3231分子的排列方向一致,光线经过相邻液晶3231分子的间隙后沿直线从液晶部323出射,因此出射角度保持为预设出射角,即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和定向光线的出射角度范围相同或者至少部分重合,即散射光线在依次经过透光层10和电致调光层30后,最终出射定向光线,将防偷窥的复合件100用于电子设备或者其他需要防偷窥的设备或场所,可以达到防偷窥效果。
在不需要防偷窥时,需要更大的观看视角时,可以手动关闭外接开关,此时电路36为关断状态,电致调光层30处于电致第二状态(雾态),液晶部323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不尽相同。散射光线经过出光部11后沿预设出射角出射形成定向光线,定向光线经过各向液晶分子的反射后光线沿各个角度从液晶部323出射,即散射光线在依次经过透光层10和电致调光层30后,最终沿着比定向光线的出光角度更广的角度出射光线,此时应用防偷窥的复合件100的电子设备或其他终端进入非防偷窥模式(无需保密的、显示内容可以公开的状态),从而使得用户在各种视角下都能看到防偷窥的复合件100下的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防偷窥的复合件100包括透光层10和电致调光层30,能够通过切换电致调光层30的状态来调节经透光层10定向出射的光线的出射角度范围,使得防偷窥的复合件100既能以防偷窥的方式使用,也可以在不必防止偷窥的情况下正常使用。
请参阅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500,电子设备5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或实施方式的防偷窥的复合件100,电子设备500还包括显示屏300,防偷窥的复合件100覆盖于显示屏300。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层10贴合于显示屏300。电子设备500可以是智能手机,可以包括摄像头、扬声器、主板、电池等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致调光层30的状态可以通过外接开关来控制,电致调光层30可以包括两个电极,两个电极分别与手动开关连接并与电子设备500的电源电连接,开关可以位于电子设备500的中框、后壳或者其他位置,可以通过手动打开或关闭开关键等方式进行控制。
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36处于导通状态,电致调光层30处于电致第一状态,当电路36的导通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电路36被控制为自动关断,电致调光层30转换至电致第二状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36处于导通状态,当电路36中电流大小超过设定的电流阈值时,电致调光层30从电致第一状态转换至电致第二状态。
电致调光层30的电致第一状态和电致第二状态的切换还可以通过按压防偷窥的复合件100的方式实现。例如当按压的力度超过预定大小时,压电材料开始产生电压,液晶3231(图8)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向一致,电致调光层30处于电致第一状态(完全透光),当停止按压或者按压的力度不足以使压电材料产生足够电压时,液晶3231的液晶分子散乱排列,电致调光层30处于电致第二状态(雾态)。
再例如,控制电致调光层30的状态还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的方式实现,例如将电致调光层30用于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识别周围环境,若摄像头捕捉到其他人的头像时,便可以将周围环境的信息传递至移动终端内部的处理器,处理器对收到的环境信息进行解析处理并输出电信号,使电路36导通或者保持电路36的导通状态,电致调光层30处于电致第一状态或保持在电致第一状态,提供较小范围的视场角,防止偷窥;若摄像头只捕捉到用户自身的头像,处理器控制电路36由导通变成关断,或者保持电路36关断,电致调光层30处于电致第二状态或保持在电致第二状态,提供较大范围的视场角,不再限制观看角度。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致调光层30的状态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实现。电子设备500包括红外探测器,电致调光层30与红外探测器电连接,红外探测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发出一束或多束红外光,一束或多束红外光透过按键向外传播,当用户遮挡红外光时,接收端信号发生变化,处理器根据该变化的信号控制电路36导通,电致调光层30处于电致第一状态,当用户不再遮挡红外探测器时,接收端信号再次发生变化,处理器根据该变化的信号控制电路36关断,电致调光层30处于电致第二状态。
电致调光层30的电致第一状态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500的防偷窥模式,此时,只能从与显示屏的正视方向呈一定夹角(例如为30°)的范围内可以看清显示屏300的内容,从而达到电子设备500的防偷窥效果,保护用户的隐私。
电致调光层30的电致第二状态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500的非防偷窥模式,此时,用户在各个视角下都可以看清显示屏300的内容,电子设备500进入非防偷窥模式,用户可以与周围人群一起分享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500包括防偷窥的复合件100,防偷窥的复合件100包括透光层10和电致调光层30,能够通过切换电致调光层30的状态来调节经透光层10定向出射的光线的出射角度范围,使得电子设备500既能以防偷窥的方式使用,也可以在不必防止偷窥的情况下正常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光层,所述透光层包括出光部,所述出光部用于使散射光线以预设出射角出射形成定向光线;以及
电致调光层,所述电致调光层覆盖于所述透光层,所述电致调光层包括调光部和与所述调光部电连接的电路,所述电致调光层包括电致第一状态和电致第二状态,处于所述电致第一状态时,所述电致调光层用于使所述定向光线以第一出射角度发出,处于所述电致第二状态时,所述电致调光层用于使所述定向光线以第二出射角度发出,其中,所述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和所述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相区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遮光件,相邻的两个所述遮光件之间设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包括多个非透光突起及基底层,所述非透光突起突出于所述基底层,所述非透光突起包括相互背离的平面和球面,相邻的两个所述非透光突起之间设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非透光突起的平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贴合于所述电致调光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包括多个透光突起及基底层,所述透光突起突出于所述基底层,相邻的两个所述透光突起之间没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部,所述电路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均电连接,所述第一基板覆盖于所述透光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PET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液晶部贴合;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PET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液晶部贴合。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第一状态为所述电路的导通状态,所述电致第二状态为所述电路的关断状态。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第一状态为所述电路中的电流以第一模式变化,所述电致第二状态为所述电路中的电流以第二模式变化,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相区别。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落在所述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之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的端点值落在所述第二出射角的阈值范围之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光线的出射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一出射角的阈值范围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偷窥的复合件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电致调光层直接连接,所述电致调光层位于所述保护层与所述透光层之间。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防偷窥的复合件,所述防偷窥的复合件覆盖于所述显示屏。
CN201910290639.0A 2019-04-11 2019-04-11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0032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0639.0A CN110032900A (zh) 2019-04-11 2019-04-11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PCT/CN2020/082511 WO2020207302A1 (zh) 2019-04-11 2020-03-31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0639.0A CN110032900A (zh) 2019-04-11 2019-04-11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2900A true CN110032900A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38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0639.0A Pending CN110032900A (zh) 2019-04-11 2019-04-11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2900A (zh)
WO (1) WO202020730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7302A1 (zh) * 2019-04-11 2020-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1737A (zh) * 2016-06-15 2016-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53057A (zh) * 2018-01-16 2018-06-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7965423U (zh) * 2018-01-11 2018-10-12 深圳市前海威斯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膜及防窥显示屏及制备防窥膜的设备
CN109507819A (zh) * 2019-01-29 2019-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显示面板视角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236B (zh) * 2016-02-19 2020-05-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防窥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6910837B (zh) * 2017-03-29 2019-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32900A (zh) * 2019-04-11 2019-07-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1737A (zh) * 2016-06-15 2016-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7965423U (zh) * 2018-01-11 2018-10-12 深圳市前海威斯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膜及防窥显示屏及制备防窥膜的设备
CN108153057A (zh) * 2018-01-16 2018-06-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507819A (zh) * 2019-01-29 2019-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显示面板视角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7302A1 (zh) * 2019-04-11 2020-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07302A1 (zh)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700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40540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008164B2 (en) Variable viewing angle optical systems
CN101087488B (zh)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5911737B (zh) 一种背光源、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786426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switchable between reflective mode and transmissive mode by employing active reflective polarizer
US20130229828A1 (en) Display devic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WO2022068025A1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幕及液晶显示屏幕的使用方法
JP3240037U (ja) 表示装置
CN111025733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034485B1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와 액정디스플레이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3323972B (zh) 显示装置
CN111208666A (zh) 显示装置
CN11351741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4548B (zh) 可切换窄视角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32900A (zh) 防偷窥的复合件及电子设备
CN116300208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765706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41016B (zh) 显示装置
KR20160103601A (ko) 표시 장치
CN110308512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KR10212892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64421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60029569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3724589B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