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0657A -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0657A
CN110030657A CN201910286991.7A CN201910286991A CN110030657A CN 110030657 A CN110030657 A CN 110030657A CN 201910286991 A CN201910286991 A CN 201910286991A CN 110030657 A CN110030657 A CN 110030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system
pipeline
aqueous vapor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869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涛
张宇晟
罗莉莉
刘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869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06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0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0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排风管道、水气发生装置和加湿管道,其中,新风管道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的进风口连通,排风管道,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的出风口连通,水气发生装置具有第一出气口,加湿管道包括连接部和喷气部,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出气口连通,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喷气部连通,连接部穿设于新风管道的侧壁且喷气部设于新风管道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新风系统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调节室内的环境湿度,提高用户舒适性。

Description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控制方法、新风系统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风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可将净化的空气送进室内,并将室内的空气排出,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然而,在室内外环境的湿度均较低时,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湿度低,用户会觉得干燥,影响了用户的舒适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旨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调节室内的环境湿度,提高用户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
新风管道,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的进风口连通;
排风管道,与所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的出风口连通;
水气发生装置,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具有第一出气口;
加湿管道,所述加湿管道包括连接部和喷气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气部连通,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新风管道的侧壁且所述喷气部设于所述新风管道内。
可选地,所述喷气部沿所述新风管道的径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喷气部沿所述新风管道的周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喷气部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喷气部沿所述新风管道的径向间隔分布设置。
可选地,所述新风管道和/或所述排风管道设有第一风机;且/或,
所述进风口设有第二风机或挡风板。
可选地,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全热交换器,所述新风管道包括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所述排风管道包括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所述全热交换器具有新风口、排风口、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新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管连通,所述第一进风管连通所述送风口和所述进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连通所述回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加湿管道穿设于所述第一进风管和/或所述第二进风管。
可选地,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包括供水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具有进水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模块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新风系统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湿度;
当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时,控制水气发生装置开启;
当所述环境湿度大于所述预设湿度时,控制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关闭。
可选地,在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包括加热模块,且所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的进风口设有第二风机时,所述控制水气发生装置开启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开启,获取所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
在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二风机开启。
可选地,所述控制水气发生装置开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时,获取新风管道的入风湿度;
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和所述预设湿度确定目标入风湿度;
当所述入风湿度小于所述目标入风湿度时,控制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开启。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风系统控制装置,所述新风系统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新风系统控制程序,所述新风系统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系统控制程序,所述新风系统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设置有水气发生装置,在需增加新风系统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湿度时,控制水气发生装置开启,水气发生装置产生的水气通过加湿管道输送到新风管道内,对新风管道输送的新风进行加湿,加湿后的新风送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内,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调节室内的环境湿度,提高用户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风系统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连通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风系统加湿管道与新风管道连接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风系统加湿管道与新风管道连接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新风系统加湿管道与新风管道连接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新风系统控制装置硬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设置一种新风系统1,该新风系统1包
括:新风管道10,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进风口01连通;
排风管道20,与所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出风口02连通;
水气发生装置30,所述水气发生装置30具有第一出气口;
加湿管道40,所述加湿管道40包括连接部42和喷气部41,所述连接部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连接部42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气部41连通,所述连接部42穿设于所述新风管道10的侧壁且所述喷气部41设于所述新风管道10内。
由于现有技术中,在新风系统1使用的过程中,室内外环境的湿度均较低时,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湿度低,用户会觉得干燥,影响了用户的舒适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调节室内的环境湿度,提高用户舒适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新风系统1,如图1所示,该新风系统1包括新风管道10、排风管道20、水气发生装置30以及加湿管道40。
其中,新风管道10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进风口01连通,用于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输送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排风管道20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出风口02连通,用于将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或空气净化装置等。水气发生装置30用于产生水气,水气发生装置30具有第一出气口。
其中,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具体为通过新风系统1运行来实现换气的空间范围,新风系统1的作用空间可具体为卧室、客厅、办公室等。
加湿管道40包括连接部42和喷气部41,连接部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连接部42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气部41连通,所述连接部42穿设于所述新风管道10的侧壁且所述喷气部41设于所述新风管道10内。水气发生装置30中产生的水气可通过加湿管道40传输到新风管道10内增加新风管道10中空气的湿度。新风管道10中加湿后的空气从进风口01送入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
具体的,喷气部41上间隔设有多个出气孔411,以供加湿管道40中的水气快速扩散到新风管道10内。具体的,喷气部41可沿新风管道10的径向延伸设置(如图2所示),以提高加湿面积;喷气部41也可沿新风管道10的周向延伸设置(如图3所示),以提高加湿面积和加湿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为了可对新风管道10中的空气快速均匀的加湿,如图4所示,沿新风管道10的周向延伸设置的喷气部41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喷气部41沿所述新风管道10的径向间隔分布设置。多个喷气部41环绕新风管道10的中点,由内而外的间隔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风系统1,该新风系统1设置有水气发生装置30,在需增加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环境湿度时,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水气发生装置30产生的水气通过加湿管道40输送到新风管道10内,对新风管道10输送的新风进行加湿,加湿后的新风送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调节室内的环境湿度,提高用户舒适性。其中,水气发生装置30与新风管道10之间通过加湿管道40连通,实现加湿功能的同时,一方面便于水气发生装置30的清洗、安装维修和更换,另一方面加湿管道的体积较小,可避免体积较大的水气发生装置30设在新风管道10中对新风管道内中的风流产生阻挡,以保证新风系统的出风风量和出风风速。
具体的,新风管道10和/或排风管道20内设有第一风机50。具体的,第一风机50设于新风管道10且靠近进风口01设置,第一风机50运行时可扰动气流使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侧形成正压,从而使空气可吹向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第一风机50还可设于排风管道20且靠近出风口02设置,第一风机50运行时可扰动气流使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侧形成负压,从而使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空气进入排气管道后排出。同时,可避免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中的浑浊空气逆流至新风通道中。
此外,新风系统1通空间的进风口01还可设有第二风机或挡风板。在需对新风系统1的进风量调节时,可通过调节第二风机的转速或者调节挡风板的挡风角度,满足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用户的风感需求。
进一步的,新风系统1还包括全热交换器60,新风管道10包括第一进风管11和第二进风管12,排风管道20包括第一出风管21和第二出风管22,全热交换器60具有新风口61、排风口62、送风口63和回风口64,新风口61与第二进风管12连通,第一进风管11连通送风口63和进风口01,排风口62与第二出风管22连通,第一出风管21连通回风口64和出风口02,加湿管道40穿设于第一进风管11和/或第二进风管12。通过在新风系统1中设置全热交换器60,全热交换器60可将新风管道10中的空气与排风管道20中的空气进行热湿交换回收能量,可将新风管道10中的空气调节成接近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环境温湿度,保证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中温湿度的稳定,提高用户舒适性。
水气发生装置30可具体的蒸汽发生装置、加湿膜组、超声波加湿器等。具体的,水气发生装置30可包括供水模块和加热模块,加热模块具有进水口和第三出气口,进水口与供水模块连通;第三出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在加湿时,供水模块可将水输送至加热模块,加热模块可对接收到的水进行加热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从第三出气口输送至第一出气口后通过加湿管道40输送至新风管道10内。其中,第三出气口和第一出气口也可设置为同一个出气口。
基于上述的新风系统1,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参照图5,该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环境湿度;
环境湿度可通过设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湿度传感器间隔预设时长进行检测得到,也可通过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目标用户所穿戴的具有湿度检测功能的智能设备中获取。
步骤S20,当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时,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
第一预设湿度的具体数值可依据用户的舒适性需求进行设置,可为系统预设的参数,也可通过获取用户的控制参数进行设置。
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时,表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环境较为的干燥。在新风系统1处于运行状态时,可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增加新风系统1送入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空气湿度;在新风系统1处于关机状态时,可开启新风系统1的同时开启新风中的水气发生装置30。
步骤S30,当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预设湿度时,控制所述水气发生装置30关闭;
环境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时,表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环境湿度足够,无需再进行加湿,此时,可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依据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环境湿度控制新风系统1中的水气发生装置30运行,使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较为干燥时,可通过新风系统1为该空间进行加湿,以实现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调节室内的环境湿度,提高用户舒适性。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在所述水气发生装置30包括加热模块,且所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进风口01设有第二风机时,所述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的步骤包括:
步骤S231,控制所述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同时获取所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可通过设于所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将检测得到的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步骤S232,在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二风机开启。
加热装置的设置会使输送至新风管道10的水气有较高的温度,在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由于进风口01接近环境温度且温度较低,若开启第二风机使新风管道10中大量高温高湿的空气从进风口01吹出,高温高湿的空气会在第二风机的风叶上或进风口01附近的墙壁上形成凝露,而导致吹水现象的发生。因此在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可不开启第二风机,避免吹水现象的发生。而在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可认为此时不会产生吹水现象,则可开启第二风机,以提高新风在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的扩散速度,以使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环境湿度可快速达到预设湿度。
具体的,在所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进风口01设有第二风机时,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关闭时,若第二风机处于运行状态,可同时关闭第二风机。
此外,在新风系统1的新风管道10和/或排风管道20设有第一风机50时,在新风系统1启动时,开启第一风机50。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21,当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时,获取新风管道10的入风湿度;
入风湿度可通过设于新风管道10的入风口的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也可设于与新风管道10的入风口连通的室外环境中的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室外的新鲜空间从新风管道10的入风口进入到新风系统1内。
步骤S22,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和所述预设湿度确定目标入风湿度;
室外从入风口进入到新风系统1的空气的入风湿度可流经新风管道10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衰减,可预先通过大量的采样分析确定衰减湿度。其中,在没有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时,直接通过室外新鲜空气的湿度调节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环境湿度时,环境湿度与预设湿度的湿度差越小,要求目标入风湿度可越小,环境湿度与预设湿度的湿度差越大,要求目标入风湿度应越大。基于上述原理,可根据预设湿度、预设湿度与环境湿度之间的差值以及衰减湿度来确定目标入风湿度。具体的,目标入风湿度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M=Q+a*(Q-A)+b*N,其中M为目标入风湿度,Q为预设湿度,A为环境湿度,N为衰减湿度,a、b为预设系数。
确定目标入风湿度后,可将目标入风湿度和当前的入风湿度进行比较。
步骤S23,当所述入风湿度小于所述目标入风湿度时,控制所述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
当前入风湿度小于目标入风湿度时,可认为室外新鲜空气的湿度不足以保证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环境湿度可达到预设湿度,此时可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来加湿。
当前入风湿度大于或等于目标入风湿度时,可认为室外新鲜空气的湿度足以调节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环境湿度达到预设湿度,此时可无需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或者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目标入风湿度的确定,并将目标入风湿度和当前的入风湿度比较,判断室外新鲜空气的湿度是否足以调节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的环境湿度达到预设湿度,若是,则不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一方面保证湿度调控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避免浪费水气发生装置30运行时所需的电能;若否,则控制水气发生装置30开启,以调节环境湿度,提高用户舒适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新风系统控制装置。如图8所示,该新风系统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2,湿度传感器1003,温度传感器1004。存储器10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2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其中,处理器1001分别与新风系统1中的水气发生装置30、第一风机50、第二风机、挡风板的驱动装置、全热交换器60、供水模块以及加热模块等连接,以控制上述部件的运行。此外,处理器1001还与上述的湿度传感器1003和温度传感器1004通讯连接,以获取湿度传感器1003和温度传感器1004的检测数据。
湿度传感器1003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湿度传感器1003可设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用于检测环境湿度;湿度传感器1003还可设于新风管道10的入风口用于检测入风湿度等。
温度传感器1004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温度传感器1004可设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2内用于检测环境温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2中可以包括新风系统控制程序。
在图8所示的装置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新风系统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上新风系统控制方法的操作。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如上述的存储器1002,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系统控制程序,所述新风系统控制程序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可实现上述新风系统1控制方法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包括:
新风管道,与新风系统作用空间的进风口连通;
排风管道,与所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的出风口连通;
水气发生装置,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具有第一出气口;
加湿管道,所述加湿管道包括连接部和喷气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气部连通,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新风管道的侧壁且所述喷气部设于所述新风管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部沿所述新风管道的径向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部沿所述新风管道的周向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部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喷气部沿所述新风管道的径向间隔分布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和/或所述排风管道设有第一风机;且/或,
所述进风口设有第二风机或挡风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全热交换器,所述新风管道包括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所述排风管道包括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所述全热交换器具有新风口、排风口、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新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管连通,所述第一进风管连通所述送风口和所述进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连通所述回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加湿管道穿设于所述第一进风管和/或所述第二进风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包括供水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具有进水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模块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
8.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新风系统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湿度;
当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时,控制水气发生装置开启;
当所述环境湿度大于所述预设湿度时,控制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关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包括加热模块,且所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的进风口设有第二风机时,所述控制水气发生装置开启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开启,获取所述新风系统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
在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二风机开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水气发生装置开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时,获取新风管道的入风湿度;
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和所述预设湿度确定目标入风湿度;
当所述入风湿度小于所述目标入风湿度时,控制所述水气发生装置开启。
11.一种新风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新风系统控制程序,所述新风系统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12.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系统控制程序,所述新风系统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910286991.7A 2019-04-08 2019-04-08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0306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6991.7A CN110030657A (zh) 2019-04-08 2019-04-08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6991.7A CN110030657A (zh) 2019-04-08 2019-04-08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0657A true CN110030657A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37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86991.7A Pending CN110030657A (zh) 2019-04-08 2019-04-08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06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8660A (zh) * 2021-01-20 2021-04-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转轮调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136A (ja) * 1981-07-22 1983-01-29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省エネル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EP2664887A2 (en) * 2012-05-19 2013-11-20 Redring Xpelair Group Limited Rotary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CN106871420A (zh) * 2017-04-18 2017-06-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7477818A (zh) * 2017-10-11 2017-1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机组加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842963A (zh) * 2017-09-20 2018-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18764A (zh) * 2018-03-15 2018-09-11 浙江盾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温湿度精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592195A (zh) * 2018-04-27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凝露判断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136A (ja) * 1981-07-22 1983-01-29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省エネル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EP2664887A2 (en) * 2012-05-19 2013-11-20 Redring Xpelair Group Limited Rotary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CN106871420A (zh) * 2017-04-18 2017-06-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7842963A (zh) * 2017-09-20 2018-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77818A (zh) * 2017-10-11 2017-1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机组加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518764A (zh) * 2018-03-15 2018-09-11 浙江盾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温湿度精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592195A (zh) * 2018-04-27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凝露判断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修斌等: "《机械修理大全》", 31 December 1993,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许居鹓等: "《机械工业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手册》", March 2007, 同济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8660A (zh) * 2021-01-20 2021-04-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转轮调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CN112728660B (zh) * 2021-01-20 2022-03-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转轮调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8001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109844A1 (ja)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CN107131605A (zh)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系统及该系统的加湿运转的控制方法
CN108844192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7980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6440262A (zh) 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883532B (zh) 新风机与空调联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561963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839200A (zh) 一种具有干衣组件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76726A (zh) 带加湿装置的空调和空调加湿控制方法
CN109708225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29929A (zh) 加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3932404A (zh) 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232538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0030657A (zh)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207094911U (zh) 加湿空调
JP3753182B1 (ja) 分流式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システム
CN207094880U (zh) 加湿空调
CN110044013A (zh) 加湿控制方法及装置、空气调节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6449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459598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6262563U (zh) 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出风结构
JP5055973B2 (ja) 浴室サウナ装置
CN21393118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285546A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