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病床,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
背景技术
医疗是指医治和疾病的治疗,医疗这个字眼是在近几十年才出现,其实这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新生的字眼,之前大多使用治疗,然而医疗也包含保健内容,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在儿科病人住院期间,通常需要大人进行陪护,现有的儿科病床比较窄小,仅能供儿科病人单独使用,导致陪护人员无法更好的进行休息,致使陪护人员无法更好的照顾儿科病人,不利于儿科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儿科病床比较窄小,仅能供儿科病人单独使用,导致陪护人员无法更好的进行休息,致使陪护人员无法更好的照顾儿科病人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供陪护人员休息、拆装方便的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
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包括有第一床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大固定板、第一连接轴、第一滚轮、第二连接轴、第二滚轮、第二大固定板、第二床板、左床板、第一大固定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套管、第一连接块、右床板、第二大固定块、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二套管、第二连接块、第一销杆、第二销杆、第一U形插杆和第二U形插杆,第一床板的左侧壁与第一支撑板右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一支撑板的右侧壁开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位于第一床板的下方,第一床板的右侧壁与第二支撑板左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的左侧壁开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位于第一床板的下方,第一大固定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与第一大固定板相连接,第一支撑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中部与第一连接轴的端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二支撑板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的中部与第二连接轴的端部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与第二大固定板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下方,第二大固定板位于第一大固定板的上方,第二床板的左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一滑槽内,第二床板的右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二滑槽内,第二床板的左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销孔,第二床板的右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销孔,左床板位于第二床板的左侧,左床板与第二床板相接触,左床板位于第一支撑板的前方,左床板底部的右端与第一大固定块顶部的左侧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位于第二床板的下方,第一大固定块与第二床板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左侧壁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杆的右上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左下端开有第一插槽,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一支撑杆的左上方,第一套管滑动式套在第一支撑杆上,第一套管开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位于第一插槽的上方,第二插槽与第一插槽相对应,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位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套管均与第二支撑杆相接触,第二支撑杆的左上端与第一连接块的右侧壁铰接连接,第一连接块的顶部与左床板底部的左端相连接,右床板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前方,右床板位于第二床板的右侧,右床板与第二床板相接触,右床板底部的左端与第二大固定块顶部的右侧相连接,第二大固定块位于第二床板的下方,第二大固定块与第二床板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右侧壁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的左上端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的下端开有第三插槽,第四支撑杆位于第三支撑杆的右上方,第二套管滑动式套在第三支撑杆上,第二套管开有第四插槽,第四插槽位于第三插槽的上方,第四插槽与第三插槽相对应,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位于第三插槽和第四插槽内,第三支撑杆和第二套管均与第四支撑杆相接触,第四支撑杆的右上端与第二连接块的左侧壁铰接连接,第二连接块的顶部与右床板底部的右端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顶部的右端连接有第一销杆,第一销杆位于第一销孔内,第一销杆与第一床板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顶部的左端连接有第二销杆,第二销杆位于第二销孔内,第二销杆与第一床板相接触,第二床板前侧壁的左端开有第一插孔,第一大固定块前侧壁的右侧开有第三插孔,第三插孔位于第一插孔的正下方,第一U形插杆的上杆位于第一插孔内,第一U形插杆的下杆位于第三插孔内,第二床板和第一大固定块均与第一U形插杆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左侧壁的上部开有第一卡槽,第二床板前侧壁的右端开有第二插孔,第二大固定块前侧壁的左侧开有第四插孔,第四插孔位于第二插孔的正下方,第二U形插杆的上杆位于第二插孔内,第二U形插杆的下杆位于第四插孔内,第二床板和第二大固定块均与第二U形插杆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右侧壁的上部开有第二卡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一卡块、第一连接杆、第一小固定板、第一导向杆、第二卡块、第二连接杆、第二小固定板和第二导向杆,第一卡块位于第一卡槽内,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滑动配合,第一卡块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位于左床板的后方,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小固定板位于第一连接杆的前方,第一小固定板位于左床板的上方,第一小固定板的右侧壁与第一支撑板的左侧壁相连接,第一小固定板开有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杆滑动式位于第一导向孔内,第二卡块位于第二卡槽内,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滑动配合,第二卡块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位于右床板的后方,第二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小固定板位于第二连接杆的前方,第二小固定板位于右床板的上方,第二小固定板的左侧壁与第二支撑板的右侧壁相连接,第二小固定板开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杆滑动式位于第二导向孔内。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隔板、抽屉斗和拉手,隔板的顶部与第二大固定板底部的中间位置相连接,隔板的底部与第一大固定板顶部的中间位置相连接,抽屉斗位于隔板的右侧,抽屉斗放置在第一大固定板上,抽屉斗的前侧壁连接有拉手。
在本发明中,儿科病人可以躺在第一床板上进行治疗和休息,陪护人员再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上分别对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进行滑动,并使第二插槽与第一插槽相对齐,同时使第四插槽与第三插槽相对齐,然后再分别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向下进行摆动,并使两者摆动到设定的位置,然后再分别对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向下进行摆动,并将第二支撑杆的下端插入到第二插槽和第一插槽内,然后将第四支撑杆的下端插入到第四插槽和第三插槽内,然后再将第一销杆插入到第一销孔内,并将第二销杆插入到第二销孔内,然后再将第一U形插杆插入到第一插孔和第三插孔内,同时将第二U形插杆插入到第二插孔和第四插孔内,即可将第二床板、左床板和右床板结合在一起,陪护人员可以躺坐在第二床板、左床板和右床板上进行休息,而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可以稳固的支在地上,同时第二床板的后部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也同样为第二床板提供支撑,当需要节省空间时,陪护人员可以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反向操作,即可将左床板和右床板从第二床板上拆卸下来,并分别对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套管,以及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第二套管进行折叠,然后将折叠完毕后的左床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套管放置到第二大固定板上,并位于第二床板顶部的左侧,然后将折叠完毕后的右床板、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第二套管放置在第二大固定板上,并位于第二床板底部的右侧,左床板与右床板为左右对称式设置,然后将第二床板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完全推入到第一床板的下方,陪护人员可以将物品等放置在第一大固定板上,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进行移动。
当左床板和右床板分别与第二床板并在一起时,陪护人员可以对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向前进行拉动,并将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分别卡入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从而将第一大固定块和第二大固定块更加牢固的固定住,从而增加冗余安全措施,更加的安全可靠。
此时陪护人员可以通过拉手对抽屉斗向前拉动,并将抽屉斗向前拉出部分,然后将需要隔离的物品等放置到抽屉斗内存放,安全卫生。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能够方便的进行拆装,能够供陪护人员进行良好的休息,陪护人员从而能够更好的照顾儿科病人,有利于儿科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性能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维护维修,容易生产制造,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床板,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第一大固定板,5…第一连接轴,6…第一滚轮,7…第二连接轴,8…第二滚轮,9…第二大固定板,10…第二床板,11…左床板,12…第一大固定块,13…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5…第一套管,16…第一连接块,17…右床板,18…第二大固定块,19…第三支撑杆,20…第四支撑杆,21…第二套管,22…第二连接块,23…第一销杆,24…第二销杆,25…第一U形插杆,26…第二U形插杆,31…第一卡块,32…第一连接杆,33…第一小固定板,34…第一导向杆,35…第二卡块,36…第二连接杆,37…第二小固定板,38…第二导向杆,41…隔板,42…抽屉斗,43…拉手,101…第一销孔,102…第二销孔,103…第一插孔,104…第二插孔,121…第一卡槽,122…第三插孔,131…第一插槽,151…第二插槽,181…第二卡槽,182…第四插孔,191…第三插槽,201…第一滑槽,211…第四插槽,301…第二滑槽,331…第一导向孔,371…第二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如图1-3所示,包括有第一床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一大固定板4、第一连接轴5、第一滚轮6、第二连接轴7、第二滚轮8、第二大固定板9、第二床板10、左床板11、第一大固定块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第一套管15、第一连接块16、右床板17、第二大固定块18、第三支撑杆19、第四支撑杆20、第二套管21、第二连接块22、第一销杆23、第二销杆24、第一U形插杆25和第二U形插杆26,第一床板1的左侧壁与第一支撑板2右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右侧壁开有第一滑槽201,第一滑槽201位于第一床板1的下方,第一床板1的右侧壁与第二支撑板3左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左侧壁开有第二滑槽301,第二滑槽301位于第一床板1的下方,第一大固定板4位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与第一大固定板4相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第一支撑板2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一滚轮6,第一滚轮6的中部与第一连接轴5的端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7,第二支撑板3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二滚轮8,第二滚轮8的中部与第二连接轴7的端部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与第二大固定板9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的下方,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大固定板4的上方,第二床板10的左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一滑槽201内,第二床板10的右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二滑槽301内,第二床板10的左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销孔101,第二床板10的右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销孔102,左床板11位于第二床板10的左侧,左床板11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左床板11位于第一支撑板2的前方,左床板11底部的右端与第一大固定块12顶部的左侧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12位于第二床板10的下方,第一大固定块12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12左侧壁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杆13的右上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杆13的左下端开有第一插槽131,第二支撑杆14位于第一支撑杆13的左上方,第一套管15滑动式套在第一支撑杆13上,第一套管15开有第二插槽151,第二插槽151位于第一插槽131的上方,第二插槽151与第一插槽131相对应,第二支撑杆14的下端位于第一插槽131和第二插槽151内,第一支撑杆13和第一套管15均与第二支撑杆14相接触,第二支撑杆14的左上端与第一连接块16的右侧壁铰接连接,第一连接块16的顶部与左床板11底部的左端相连接,右床板17位于第二支撑板3的前方,右床板17位于第二床板10的右侧,右床板17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右床板17底部的左端与第二大固定块18顶部的右侧相连接,第二大固定块18位于第二床板10的下方,第二大固定块18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右侧壁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19的左上端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19的下端开有第三插槽191,第四支撑杆20位于第三支撑杆19的右上方,第二套管21滑动式套在第三支撑杆19上,第二套管21开有第四插槽211,第四插槽211位于第三插槽191的上方,第四插槽211与第三插槽191相对应,第四支撑杆20的下端位于第三插槽191和第四插槽211内,第三支撑杆19和第二套管21均与第四支撑杆20相接触,第四支撑杆20的右上端与第二连接块22的左侧壁铰接连接,第二连接块22的顶部与右床板17底部的右端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12顶部的右端连接有第一销杆23,第一销杆23位于第一销孔101内,第一销杆23与第一床板1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顶部的左端连接有第二销杆24,第二销杆24位于第二销孔102内,第二销杆24与第一床板1相接触,第二床板10前侧壁的左端开有第一插孔103,第一大固定块12前侧壁的右侧开有第三插孔122,第三插孔122位于第一插孔103的正下方,第一U形插杆25的上杆位于第一插孔103内,第一U形插杆25的下杆位于第三插孔122内,第二床板10和第一大固定块12均与第一U形插杆25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12左侧壁的上部开有第一卡槽121,第二床板10前侧壁的右端开有第二插孔104,第二大固定块18前侧壁的左侧开有第四插孔182,第四插孔182位于第二插孔104的正下方,第二U形插杆26的上杆位于第二插孔104内,第二U形插杆26的下杆位于第四插孔182内,第二床板10和第二大固定块18均与第二U形插杆26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右侧壁的上部开有第二卡槽181。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如图1-3所示,包括有第一床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一大固定板4、第一连接轴5、第一滚轮6、第二连接轴7、第二滚轮8、第二大固定板9、第二床板10、左床板11、第一大固定块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第一套管15、第一连接块16、右床板17、第二大固定块18、第三支撑杆19、第四支撑杆20、第二套管21、第二连接块22、第一销杆23、第二销杆24、第一U形插杆25和第二U形插杆26,第一床板1的左侧壁与第一支撑板2右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右侧壁开有第一滑槽201,第一滑槽201位于第一床板1的下方,第一床板1的右侧壁与第二支撑板3左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左侧壁开有第二滑槽301,第二滑槽301位于第一床板1的下方,第一大固定板4位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与第一大固定板4相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第一支撑板2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一滚轮6,第一滚轮6的中部与第一连接轴5的端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7,第二支撑板3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二滚轮8,第二滚轮8的中部与第二连接轴7的端部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与第二大固定板9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的下方,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大固定板4的上方,第二床板10的左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一滑槽201内,第二床板10的右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二滑槽301内,第二床板10的左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销孔101,第二床板10的右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销孔102,左床板11位于第二床板10的左侧,左床板11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左床板11位于第一支撑板2的前方,左床板11底部的右端与第一大固定块12顶部的左侧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12位于第二床板10的下方,第一大固定块12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12左侧壁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杆13的右上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杆13的左下端开有第一插槽131,第二支撑杆14位于第一支撑杆13的左上方,第一套管15滑动式套在第一支撑杆13上,第一套管15开有第二插槽151,第二插槽151位于第一插槽131的上方,第二插槽151与第一插槽131相对应,第二支撑杆14的下端位于第一插槽131和第二插槽151内,第一支撑杆13和第一套管15均与第二支撑杆14相接触,第二支撑杆14的左上端与第一连接块16的右侧壁铰接连接,第一连接块16的顶部与左床板11底部的左端相连接,右床板17位于第二支撑板3的前方,右床板17位于第二床板10的右侧,右床板17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右床板17底部的左端与第二大固定块18顶部的右侧相连接,第二大固定块18位于第二床板10的下方,第二大固定块18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右侧壁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19的左上端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19的下端开有第三插槽191,第四支撑杆20位于第三支撑杆19的右上方,第二套管21滑动式套在第三支撑杆19上,第二套管21开有第四插槽211,第四插槽211位于第三插槽191的上方,第四插槽211与第三插槽191相对应,第四支撑杆20的下端位于第三插槽191和第四插槽211内,第三支撑杆19和第二套管21均与第四支撑杆20相接触,第四支撑杆20的右上端与第二连接块22的左侧壁铰接连接,第二连接块22的顶部与右床板17底部的右端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12顶部的右端连接有第一销杆23,第一销杆23位于第一销孔101内,第一销杆23与第一床板1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顶部的左端连接有第二销杆24,第二销杆24位于第二销孔102内,第二销杆24与第一床板1相接触,第二床板10前侧壁的左端开有第一插孔103,第一大固定块12前侧壁的右侧开有第三插孔122,第三插孔122位于第一插孔103的正下方,第一U形插杆25的上杆位于第一插孔103内,第一U形插杆25的下杆位于第三插孔122内,第二床板10和第一大固定块12均与第一U形插杆25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12左侧壁的上部开有第一卡槽121,第二床板10前侧壁的右端开有第二插孔104,第二大固定块18前侧壁的左侧开有第四插孔182,第四插孔182位于第二插孔104的正下方,第二U形插杆26的上杆位于第二插孔104内,第二U形插杆26的下杆位于第四插孔182内,第二床板10和第二大固定块18均与第二U形插杆26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右侧壁的上部开有第二卡槽181。
还包括有第一卡块31、第一连接杆32、第一小固定板33、第一导向杆34、第二卡块35、第二连接杆36、第二小固定板37和第二导向杆38,第一卡块31位于第一卡槽121内,第一卡块31与第一卡槽121滑动配合,第一卡块3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2,第一连接杆32位于左床板11的后方,第一连接杆32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导向杆34,第一小固定板33位于第一连接杆32的前方,第一小固定板33位于左床板11的上方,第一小固定板33的右侧壁与第一支撑板2的左侧壁相连接,第一小固定板33开有第一导向孔331,第一导向杆34滑动式位于第一导向孔331内,第二卡块35位于第二卡槽181内,第二卡块35与第二卡槽181滑动配合,第二卡块35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6,第二连接杆36位于右床板17的后方,第二连接杆36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杆38,第二小固定板37位于第二连接杆36的前方,第二小固定板37位于右床板17的上方,第二小固定板37的左侧壁与第二支撑板3的右侧壁相连接,第二小固定板37开有第二导向孔371,第二导向杆38滑动式位于第二导向孔371内。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如图1-3所示,包括有第一床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一大固定板4、第一连接轴5、第一滚轮6、第二连接轴7、第二滚轮8、第二大固定板9、第二床板10、左床板11、第一大固定块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第一套管15、第一连接块16、右床板17、第二大固定块18、第三支撑杆19、第四支撑杆20、第二套管21、第二连接块22、第一销杆23、第二销杆24、第一U形插杆25和第二U形插杆26,第一床板1的左侧壁与第一支撑板2右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右侧壁开有第一滑槽201,第一滑槽201位于第一床板1的下方,第一床板1的右侧壁与第二支撑板3左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左侧壁开有第二滑槽301,第二滑槽301位于第一床板1的下方,第一大固定板4位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与第一大固定板4相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第一支撑板2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一滚轮6,第一滚轮6的中部与第一连接轴5的端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7,第二支撑板3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二滚轮8,第二滚轮8的中部与第二连接轴7的端部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与第二大固定板9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的下方,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大固定板4的上方,第二床板10的左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一滑槽201内,第二床板10的右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二滑槽301内,第二床板10的左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销孔101,第二床板10的右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销孔102,左床板11位于第二床板10的左侧,左床板11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左床板11位于第一支撑板2的前方,左床板11底部的右端与第一大固定块12顶部的左侧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12位于第二床板10的下方,第一大固定块12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12左侧壁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杆13的右上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杆13的左下端开有第一插槽131,第二支撑杆14位于第一支撑杆13的左上方,第一套管15滑动式套在第一支撑杆13上,第一套管15开有第二插槽151,第二插槽151位于第一插槽131的上方,第二插槽151与第一插槽131相对应,第二支撑杆14的下端位于第一插槽131和第二插槽151内,第一支撑杆13和第一套管15均与第二支撑杆14相接触,第二支撑杆14的左上端与第一连接块16的右侧壁铰接连接,第一连接块16的顶部与左床板11底部的左端相连接,右床板17位于第二支撑板3的前方,右床板17位于第二床板10的右侧,右床板17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右床板17底部的左端与第二大固定块18顶部的右侧相连接,第二大固定块18位于第二床板10的下方,第二大固定块18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右侧壁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19的左上端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19的下端开有第三插槽191,第四支撑杆20位于第三支撑杆19的右上方,第二套管21滑动式套在第三支撑杆19上,第二套管21开有第四插槽211,第四插槽211位于第三插槽191的上方,第四插槽211与第三插槽191相对应,第四支撑杆20的下端位于第三插槽191和第四插槽211内,第三支撑杆19和第二套管21均与第四支撑杆20相接触,第四支撑杆20的右上端与第二连接块22的左侧壁铰接连接,第二连接块22的顶部与右床板17底部的右端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12顶部的右端连接有第一销杆23,第一销杆23位于第一销孔101内,第一销杆23与第一床板1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顶部的左端连接有第二销杆24,第二销杆24位于第二销孔102内,第二销杆24与第一床板1相接触,第二床板10前侧壁的左端开有第一插孔103,第一大固定块12前侧壁的右侧开有第三插孔122,第三插孔122位于第一插孔103的正下方,第一U形插杆25的上杆位于第一插孔103内,第一U形插杆25的下杆位于第三插孔122内,第二床板10和第一大固定块12均与第一U形插杆25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12左侧壁的上部开有第一卡槽121,第二床板10前侧壁的右端开有第二插孔104,第二大固定块18前侧壁的左侧开有第四插孔182,第四插孔182位于第二插孔104的正下方,第二U形插杆26的上杆位于第二插孔104内,第二U形插杆26的下杆位于第四插孔182内,第二床板10和第二大固定块18均与第二U形插杆26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右侧壁的上部开有第二卡槽181。
还包括有第一卡块31、第一连接杆32、第一小固定板33、第一导向杆34、第二卡块35、第二连接杆36、第二小固定板37和第二导向杆38,第一卡块31位于第一卡槽121内,第一卡块31与第一卡槽121滑动配合,第一卡块3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2,第一连接杆32位于左床板11的后方,第一连接杆32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导向杆34,第一小固定板33位于第一连接杆32的前方,第一小固定板33位于左床板11的上方,第一小固定板33的右侧壁与第一支撑板2的左侧壁相连接,第一小固定板33开有第一导向孔331,第一导向杆34滑动式位于第一导向孔331内,第二卡块35位于第二卡槽181内,第二卡块35与第二卡槽181滑动配合,第二卡块35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6,第二连接杆36位于右床板17的后方,第二连接杆36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杆38,第二小固定板37位于第二连接杆36的前方,第二小固定板37位于右床板17的上方,第二小固定板37的左侧壁与第二支撑板3的右侧壁相连接,第二小固定板37开有第二导向孔371,第二导向杆38滑动式位于第二导向孔371内。
还包括有隔板41、抽屉斗42和拉手43,隔板41的顶部与第二大固定板9底部的中间位置相连接,隔板41的底部与第一大固定板4顶部的中间位置相连接,抽屉斗42位于隔板41的右侧,抽屉斗42放置在第一大固定板4上,抽屉斗42的前侧壁连接有拉手43。
在本发明中,儿科病人可以躺在第一床板1上进行治疗和休息,陪护人员再在第一支撑杆13和第三支撑杆19上分别对第一套管15和第二套管21进行滑动,并使第二插槽151与第一插槽131相对齐,同时使第四插槽211与第三插槽191相对齐,然后再分别对第一支撑杆13和第三支撑杆19向下进行摆动,并使两者摆动到设定的位置,然后再分别对第二支撑杆14和第四支撑杆20向下进行摆动,并将第二支撑杆14的下端插入到第二插槽151和第一插槽131内,然后将第四支撑杆20的下端插入到第四插槽211和第三插槽191内,然后再将第一销杆23插入到第一销孔101内,并将第二销杆24插入到第二销孔102内,然后再将第一U形插杆25插入到第一插孔103和第三插孔122内,同时将第二U形插杆26插入到第二插孔104和第四插孔182内,即可将第二床板10、左床板11和右床板17结合在一起,陪护人员可以躺坐在第二床板10、左床板11和右床板17上进行休息,而且第一套管15和第二套管21可以稳固的支在地上,同时第二床板10的后部位于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内,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也同样为第二床板10提供支撑,当需要节省空间时,陪护人员可以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反向操作,即可将左床板11和右床板17从第二床板10上拆卸下来,并分别对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和第一套管15,以及第三支撑杆19、第四支撑杆20和第二套管21进行折叠,然后将折叠完毕后的左床板11、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和第一套管15放置到第二大固定板9上,并位于第二床板10顶部的左侧,然后将折叠完毕后的右床板17、第三支撑杆19、第四支撑杆20和第二套管21放置在第二大固定板9上,并位于第二床板10底部的右侧,左床板11与右床板17为左右对称式设置,然后将第二床板10通过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完全推入到第一床板1的下方,陪护人员可以将物品等放置在第一大固定板4上,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滚轮6和第二滚轮8进行移动。
当左床板11和右床板17分别与第二床板10并在一起时,陪护人员可以对第一导向杆34和第二导向杆38向前进行拉动,并将第一卡块31和第二卡块35分别卡入到第一卡槽121和第二卡槽181内,从而将第一大固定块12和第二大固定块18更加牢固的固定住,从而增加冗余安全措施,更加的安全可靠。
此时陪护人员可以通过拉手43对抽屉斗42向前拉动,并将抽屉斗42向前拉出部分,然后将需要隔离的物品等放置到抽屉斗42内存放,安全卫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