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4734A - 水中生物展示结构与水中生物展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中生物展示结构与水中生物展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4734A
CN110024734A CN201811580531.7A CN201811580531A CN110024734A CN 110024734 A CN110024734 A CN 110024734A CN 201811580531 A CN201811580531 A CN 201811580531A CN 110024734 A CN110024734 A CN 110024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rganism
hyaline layer
exhibi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05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4734B (zh
Inventor
吴珮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24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4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4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4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6Accessories for aquaria or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6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lighting in, or attach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1/00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e.g. stereogrammetry; Photographic survey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46Indirect determination of position data
    • G01S17/48Active triangulation systems, i.e. us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水中生物展示结构,包含透明层、透明显示模块、感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透明层具有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透明显示模块设置于透明层的第一面。感测模块包含距离传感器以及图像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配置以感测一水中生物与该透明层的距离,图像传感器配置以感测水中生物的图像。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至感测模块以及透明显示模块,以于透明显示模块显示出该水中生物的简介内容。

Description

水中生物展示结构与水中生物展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揭示有关于一种水中生物展示结构与水中生物展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族馆中摆设有大型水槽供水中生物生活于其中。为了方便游客掌握水槽内水中生物的信息,会在大型水槽前方摆设告示板,游客可依据告示板上的图示比对水槽内的水中生物,并获得此水中生物的名称、习性、栖地等等信息。
然而,由于某些水槽的尺寸相当巨大,包含有非常多种的水中生物;又或者某些种类的水中生物移动速度很快,使得游客难以在观赏水族生物的同时比对告示板上的数据。
发明内容
本揭示的一面向系有关于一种水中生物展示结构,其包含透明层、透明显示模块、感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透明层具有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透明显示模块设置于透明层的第一面。感测模块包含距离传感器以及图像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配置以感测水中生物与透明层的距离,图像传感器配置以感测水中生物的图像。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至感测模块以及透明显示模块,以于透明显示模块显示出水中生物的简介内容。
本揭示的另一面向系有关于一种水中生物展示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使用感测模块的距离传感器判断感测空间中是否出现至少一水中生物;若是,则使用距离传感器判断水中生物是否符合判断条件;若水中生物符合判断条件,则使用感测模块的图像传感器感测水中生物的图像;使用控制模块由图像判断水中生物的种类,并由预设数据库中提取与水中生物对应的简介内容;以及使用控制模块控制位于透明层上的透明显示模块显示出简介内容。
本揭示的又一面向系有关于一种水中生物展示结构,其包含透明层、透明显示模块、识别标签、标签传感器以及控制模块。透明层具有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透明显示模块设置于透明层的第一面。识别标签设置于水中生物上。标签传感器配置以感测出现于感测空间中的识别标签,感测空间靠近透明层的第二面。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至标签传感器以及透明显示模块。控制模块以依据标签传感器所感测到的识别标签控制透明显示模块显示水中生物的简介内容。
本揭示的又另一面向系有关于一种水中生物展示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设置识别标签于至少一水中生物上;使用标签传感器判断靠近透明层的感测空间中是否出现识别标签;若是,则使用标签传感器判断识别标签是否符合判断条件;若识别标签符合判断条件,则藉由控制模块由预设数据库中提取与识别标签对应的简介内容;以及使用控制模块控制位于透明层上的透明显示模块显示出简介内容。
总结而言,本揭示提出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以及水中生物展示方法,能够允许观赏者在不用大范围地挪动视野的情形下观看简介内容,有益于观赏体验。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据本揭示一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
图2A绘示了依据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感测空间与透明显示模块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2B绘示了依据本揭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感测空间与透明显示模块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2C绘示了依据本揭示又一实施方式的感测空间与透明显示模块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3A绘示依据图1的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3B绘示依据本揭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4A绘示了依据本揭示一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4B绘示了依据本揭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5绘示依据本揭示又一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示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并且,除非有其他表示,在不同附图中相同的元件符号可视为相对应的元件。这些附图的绘示是为了清楚表达这些实施方式中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并非绘示各元件的实际尺寸。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据本揭示一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如图1所示,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包含透明层110、透明显示模块120、感测模块130以及控制模块140。透明层110具有第一面111以及相对于第一面111的第二面112。透明显示模块120设置于透明层110的第一面111。感测模块130包含有距离传感器131与图像传感器132,以分别检测外部物件(如水中生物f1)的距离及图像。于本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131配置以感测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的距离d1(示于图3A),图像传感器132配置以感测水中生物f1的图像。控制模块140电性连接至透明显示模块120与感测模块130,并配置以控制透明显示模块120显示出水中生物f1的简介内容。
举例而言,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可以作为设置于水族馆的大型鱼缸。在这样的应用中,透明层110的一侧装满淡水或海水,以供各种水中生物f1活动于其中,而另一侧则暴露于空气中,供游客驻足观赏。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层110的第一面111面对空气,而第二面112面对水体。透明层110的强度必须能承受第二面112侧的水体对透明层110所施加的压力,本领域人士得依据实务情形,改变透明层110的材料与尺寸。
举例而言,透明层110的材料可选用玻璃、强化玻璃、塑料、压克力、双钢化加胶玻璃或其他复合材料制作。在尺寸方面,则需依据水体的密度以及水体的深度来考量水体对透明层110所造成的压力,并进一步设计透明层110的厚度(第一面111至第二面112的距离)。举例而言,在透明层110的高度为10公尺的实施方式中,透明层110的厚度可以设计为50至75公分。
如图1所示,在透明层110的第一面111上设置有透明显示模块120。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显示模块120系配置以显示水中生物f1的简介内容。所述简介内容可包含物种名称、体型、习性、产地、图片、动画或其组合等等。游客在观赏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中的水中生物f1时,可以一并参照透明显示模块120所显示出的简介内容。与传统上使用图鉴、告示牌进行介绍的方式相比,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允许观赏者在不用大范围地挪动视野的情形下同时观看水中生物f1以及对应的简介内容,有益于观赏体验。
具体来说,透明显示模块120可为采用不同显示原理的透明显示器。举例而言,透明显示模块120可包含液晶显示面板或是自发光式显示面板,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或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LED)显示面板。
于一实施例中,在采用液晶显示面板做为透明显示模块120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与液晶显示面板叠置的背光模块,以增加透明显示模块120的透视性。另外,如图1所示,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内包含了一个光源模块150,做为透明显示模块120的光源,相较于透明层110的第一面111,光源模块150设置靠近于透明层110的第二面112。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采用水族灯具作为透明显示模块120的光源模块150,以同时达到特殊的亮度、色光等景观性照明需求。
透明显示模块120所在的区域可显示出水中生物f1的简介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透明层110的尺寸大小、水中生物f1的尺寸或水中生物f1的分布密度等参数,来对应订定透明显示模块120的尺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明显示模块120的尺寸实质上相等于透明层110的尺寸,也就是说透明显示模块120实质上完整覆盖至透明层110的第一面111上。但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透明层110的尺寸假设非常大,考虑制作成本下,透明显示模块120例如仅局部覆盖一部分的透明层110的第一面111,图1的透明显示模块120位置与大小仅是举例,可视需求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内仅包含单一种类的水中生物f1,因此透明显示模块120的显示内容可以在控制模块140中预先设定好,而不用判读水中生物f1的种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包含有多种类的水中生物f1,如不同种类的第一水中生物f11、第二水中生物f12、…与第n水中生物f1n等,因此透明显示模块120必须视情况改变显示内容。
举例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水中生物f1进入邻近于透明层110的一个感测空间S内时,透明显示模块120会显示出相对应的画面。举例而言,当水中生物f1符合预设的判断条件时,透明显示模块120会显示出水中生物f1的简介内容。而若水中生物f1并不符合预设判断的条件时,透明显示模块120不会显示简介内容,画面呈现透明。而当水中生物f1离开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的感测空间S或水中生物f1逐渐远离透明层110时,则透明显示模块120会停止简介(即让画面透明),不再显示出水中生物f1的简介内容。
感测空间S的概念近似于一般图像处理程序里所称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interest,ROI),可依据实务需求自由定义,感测空间S可靠近至透明层110的第二面112。举例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感测空间S被定义为一个长方体空间,具有深度D、宽度W以及高度H,且宽度W与高度H所建构的表面可延伸至透明层110的第二面112上。也就是说,感测空间S可连接至透明层110的第二面112。
感测空间S可位于透明显示模块120附近,以允许观赏者在不用大范围地挪动视野的情形下同时观看水中生物f1以及对应的简介内容。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依据实务需求定义,举例而言可以参照图2A、图2B以及图2C,其分别绘制了不同实施方式中由第一面111的一侧观看水中生物f1时感测空间S与透明显示模块120之间的相对关系。
请先参照图2A,其绘示了依据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感测空间S与透明显示模块120的相对关系示意图。如图1与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透明显示模块120的尺寸小于感测空间S在透明层110上的投影的尺寸,而透明显示模块120整体位于感测空间S在透明层110上的投影范围之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透明显示模块120的尺寸可能会大于或等于感测空间S在透明层110上的投影的尺寸,因此透明显示模块120亦可能完整包含住感测空间S在透明层110上的投影范围。
请再参照图2B,其绘示了依据本揭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感测空间S与透明显示模块120的相对关系示意图。在这样的实施态样中,透明显示模块120与感测空间S在透明层110上的投影彼此错开而不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显示模块120位于感测空间S在透明层110上的投影范围下方,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位于感测空间S在透明层110上的投影区域的右方、左方或上方等,本揭示并不以上述为限。
最后请参照图2C,其绘示了依据本揭示又一实施方式的感测空间S与透明显示模块120的相对关系示意图。在这样的实施态样中,透明显示模块120与感测空间S在透明层110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接下来请回到图1。如图1所示,在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中定义完感测空间S的位置后,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可藉由感测模块130监控感测空间S内部的情况。感测模块130可设置较靠近于透明层110的第一面111的一侧,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感测模块130也可配置于较靠近于透明层110的第二面112,可视需求调整。当感测模块130判定感测空间S内部出现水中生物f1时,并依据收到的信息判断水中生物f1是否符合预设的判断条件。若水中生物f1符合判断条件,感测模块130通过图像感测后,则控制模块140将判断水中生物f1的种类,并进一步控制透明显示模块120显示出简介内容。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的感测模块130包含有两项功能:其一是判断水中生物f1是否出现于感测空间S内;其二是收集水中生物f1的特征以供控制模块140进行判读(判断是否须控制透明显示模块120显示简介,以及判断水中生物f1的种类)。上述功能可由多种方式实现,以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为例,感测模块130包含了距离传感器131以及图像传感器132,其中距离传感器131可以检测感测空间S中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之间的距离d1(示于图3A);另一方面,图像传感器132可以得到水中生物f1的图像,而控制模块140可对图像执行图像处理程序,以判别该水中生物f1的种类。
参考图3A,其绘示依据图1的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的侧视图。于一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131投射第一光线(图中未示)至水中生物f1,并接收水中生物f1反射的第一光线(图中未示)判断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的距离。如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距离传感器131可为扫描式的红外线反射距离传感器。红外线反射距离传感器可具有一发射单元与接收单元(图中未示),利用发射单元发出红外光,在照射到物体(如水中生物f1)后形成反射,而被接收单元接收,然后计算出物体(如水中生物f1)的距离(如长度L1),藉由以上方法,感测模块130即可判断水中生物f1是否出现在所定义的感测空间S内。距离传感器131可以检测到水中生物f1与其之间的长度L1,以及水中生物f1与距离传感器131的连线与水平面HP之间所夹的角度θ1(距离传感器131的扫描周期对应至一个角度范围,可据此推得角度θ1)。
由于距离传感器131与透明层110的第二面112之间的垂直距离d0可以预先测得,因此结合上述信息可以计算出水中生物f1在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中的具体位置。举例而言,水中生物f1与水平面HP的垂直高度h1等于L1*sinθ1,而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的第二面112的垂直距离d1可由下式得出:
d1=(L1*cosθ1)–d0
于是,距离传感器131可配置以感测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的距离d1,于此,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的第二面112的垂直距离d1例如以水中生物f1最靠近透明层110的第二面112的端点为例,但不限于此。需说明的是,此处附图仅以单一光束说明,而实际上可有多个光束来自同个或不同个距离传感器131在相同时间或不同时间射出。另外,距离传感器131的原理在此仅是举例,可视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距离传感器13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距离传感器131亦可以设置于透明层110的第一面111上、靠近透明层110的第二面112的一侧上方(如光源模块150的所在位置)。依据距离传感器131的设置位置,感测空间S的相对位置也可以相应变化。
在图3A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水中生物f1在三维坐标中的位置可以明确的被检测出来,因此可在不受硬件限制的情形下,自由设计感测空间S的几何外型。举例而言可参照图3B,其绘示依据本揭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的侧视图。在图3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感测空间S被定义为一个渐变长方体,渐变长方体的底面较靠近透明层110,其中渐变长方体的底面的高度H1大于渐变长方体的顶面的高度H2。如此一来,水中生物f1(未示于图3B)愈往透明层110前进愈容易进入感测空间S内,而使透明显示模块120显示出对应的简介内容。应了解,亦可依据实务需求定义其他几何形状的感测空间S,本揭示并不以上述为限。
另一方面,请参考图1,感测模块130所包含的图像传感器132可为相机、点阵式投光元件(dot projector)或其他类型的图像捕获装置。在采用相机作为图像传感器132的实施方式中,水中生物f1的黑白或彩色图像将被传送至控制模块140,并经由预设的图像处理程序判断该水中生物f1的种类。于一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131投射第一光线(图中未示)至水中生物f1,并接收水中生物f1反射的第一光线(图中未示)判断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的距离。接着,图像传感器132进一步以点阵式地投射第二光线(图中未示)至水中生物f1上,并接收水中生物f1反射的第二光线(图中未示)以感测水中生物f1的图像,此图像为立体图像。在此实施例中,例如采用点阵式投光元件做为图像传感器132的实施方式中,图像传感器132会点阵式地投射特定波长的光线至水中生物f1上,并接收自水中生物f1表面反射回的点阵光线,接着将接收的点阵光线传送至控制模块140,并经由特殊演算法重建水中生物f1的立体图像,使用控制模块140由立体图像辨识水中生物f1的种类。
承上所述,获知水中生物f1的种类后,控制模块140将对应控制透明显示模块120显示关于水中生物f1的种类的简介内容。于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140可外连(或内建)一个预设数据库160(见图1)。预设数据库160内部存有对应于各个种类的水中生物f1的简介数据,以供控制模块140提取简介数据至透明显示模块1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的透明层110的第一面111上设置压力传感器170(见图3B)。压力传感器170电性连接至控制模块140与透明显示模块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传感器170可位于透明显示模块120相对于透明层110的一侧。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压力传感器170可位于透明层的第一面111上,并位于透明显示模块120与透明层110之间;又或者,在制作透明显示模块120的程序中直接将压力传感器170整合于透明显示模块120中。
当透明显示模块120受力时,压力传感器170所检测到的力量值会被传输至控制模块140。若该力量值高于一预设阈值,则控制模块140会控制透明显示模块120显示出警示内容。举例而言,在透明显示模块120受到拍打的情况下,该透明显示模块120可对应显示出:“请勿拍打!”的字样。如此一来,还可以防止透明显示模块120受到破坏。亦可在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中安装各种特殊模块,如触控模块、语音模块等等来达成使用者互动体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实务需求进行对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进行设计,并不以上述举例为限。
此外,在图1中,距离传感器131与图像传感器132为相邻设置。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距离传感器131与图像传感器132可以是分开的,并设置于透明层110的相同侧或相对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务需求设计感测模块130,并不以图1中所绘制的形式为限。
以上已经由图1至图3B介绍了本揭示一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中各元件的相对关系及功能。接下来将介绍本揭示的另一面向:水中生物展示方法200。在此请一并照图4A,其绘示了依据本揭示一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200的流程图。如图4A所示,水中生物展示方法200包含步骤S210、S220、S230、S240、S250。
请同时参照图1、图3A以及图4A。水中生物展示方法200由步骤S210开始:距离传感器131判断水中生物f1是否出现于感测空间S中。若水中生物f1并未出现于感测空间S中,则重复执行步骤S210,直到水中生物f1进入感测空间S中。于一实施例中,在连续执行步骤S210时,可以在两次步骤S210之间安插间隔时间。举例而言,每执行完一次步骤S210,可以停留约500毫秒,再执行下一次的步骤S210。
如图1、图3A及图4A所示,若步骤S210中距离传感器131判断感测空间S中出现了水中生物f1,则进一步执行步骤S220:使用距离传感器131判断水中生物f1是否符合判断条件。藉由设定适当的判断条件,水中生物展示方法200可以判断水中生物f1在感测空间S内的状态。举例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判断条件为:“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之间的距离d1是否随着时间变小”。若水中生物f1不符合上述判断条件,则代表水中生物f1没有向透明层110接近,在此情形下,则回到步骤S210。
而若在步骤S220中,距离传感器131判断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之间的距离d1随时间变小,则代表水中生物f1逐渐靠近透明层110,则进一步执行步骤S230:图像传感器132感测水中生物f1的图像。另外,该图像可由图像传感器132传输至控制模块140。
执行完步骤S230后,进而执行步骤S240:控制模块140由接收自图像传感器132的图像判断水中生物f1的种类,并由预设数据库160提取对应的简介内容。接着该简介内容由控制模块140传输至透明显示模块120。
执行完步骤S240后,最终执行步骤S250:使用控制模块140控制位于透明层110上的透明显示模块120显示出简介内容。也就是说,透明显示模块120将该接收自控制模块140的简介内容显示出来。显示出简介内容一段时间后(举例而言,3秒钟),随即回到步骤S210,重复水中生物展示方法200内的各步骤。如此一来,水中生物展示方法200将能持续确认水中生物f1是否位于感测空间S之内,并确定水中生物f1的游动状态,以于适当的时间点呈现出水中生物f1的简介内容。
图4A中呈现了水中生物展示方法200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实际上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并非不可变化,可依实务需求适当的新增、改变或移除各个步骤,本揭示并不以图示中绘示者为限。举例而言,步骤S220实际上可以设定不同的判断条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20中可将判断条件设为: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的距离d1是否小于预设值。于此实施例中,例如可设定当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的距离d1小于预设值时,位于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中透明层110外侧的观看者,可较清楚观察到水中生物f1的外观。又或者是,判断条件可设为: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的距离d1是否不会随时间变化。在此情形下,只有静止不动的水中生物f1会符合判断条件。
接下来请参照图4B,其绘示了依据本揭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300的流程图。具体而言,水中生物展示方法300包含了步骤S210、S230、S240、S250、S310、S320、S330,其中步骤S210、S230、S240、S250与图4A中所介绍的步骤完全相同,以下将省略相关说明。
水中生物展示方法300与水中生物展示方法200的差别在于,水中生物展示方法300进一步的考量到了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内同时间有多种水中生物f1(如第一水中生物f11、第二水中生物f12、…与第n水中生物f1n等)进入感测空间S中的情形。图4B中的步骤S310中:距离传感器131检测出符合判断条件(举例而言,水中生物f1与透明层110之间的距离d1是否随着时间变小)的水中生物的数量。也就是说,步骤S310中除了包含步骤S220中:“判断水中生物f1是否符合判断条件”以外,还进一步判断符合判断条件的水中生物的数量。若符合判断条件的水中生物数量为零,则回到步骤S210;而若符合判断条件的水中生物数量为一个,则接续执行步骤S230、S240以及S250(同图4A的流程);而若符合判断条件的水中生物为多个(两个或以上),则进行步骤S320。另外,于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310中,除了距离传感器131之外,亦可同时搭配图像感测,以方便估算水中生物f1的数量。须说明的是,相较于步骤S320中图像传感器132感测出的图像可用于判断水中生物f1的种类,在步骤S310中的图像感测可较为简略,使能用于判断水中生物的数量即可(例如通过鱼的轮廓推估鱼的数量)。
如图4B所示,在步骤S320中,图像传感器132将感测所有符合判断条件的水中生物f1的图像,接着将该些图像传输至控制模块140。
接着执行步骤S330:控制模块140由该些图像判断水中生物f1的种类,并依据优先级列表选择其中具有最高优先级一者,再由预设数据库160提取该者的简介内容。最后,控制模块140将该简介内容传送至透明显示模块120,呈现出该简介内容。
上述的优先级列表可预先进行设定,举例而言,可依据体型、知名度、稀有度等等级别对各个种类的水中生物f1进行排序。如此一来,当有多个种类的水中生物f1进入感测空间S时,透明显示模块120可以呈现出所有水中生物f1中较为显眼者(具有较高优先级者)的简介内容。
在一些情境中,水中生物的群集数量亦可纳入优先级考虑之中。举例而言,感测空间S内同一种类的水中生物的数量若远多于其他种类的水中生物的数量,那么该种水中生物的优先级将高于其他水中生物。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下,群集性水中生物在进入感测空间S内部时,透明显示模块120将会优先显示该群集的水中生物的简介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水中生物展示结构100内部所配置的水中生物种类、特性等等条件设置优先级排序,本揭示并不以上述为限。
以上已经由第4A图与第4B图介绍了本揭示一实施方式之水中生物展示方法200以及水中生物展示方法300中各步骤的执行细节。总体上来说,上述揭示内容除了可以应用于水族馆作为观赏展示用途,还可以有多种应用。举例而言,水中生物展示方法200亦可应用于水族店内,简介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显示各种水中生物的贩卖价钱。又或者可以应用于生物研究上,方便研究者快速掌握实验目标的数据。
以生物实验的应用为例,研究者可以在实验用的多个水中生物f1上嵌入不同的识别标签,以作为追踪。在一实施方式中,识别标签可具有特殊的颜色、尺寸、轮廓、条形码甚至荧光,以利于人眼或仪器辨识。而在此情形下,亦可方便感测模块130进行检测。举例而言,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若在水中生物f1上嵌入识别标签,并将图1中的感测模块130替代为标签传感器(如图像传感器),则标签传感器可以直接藉由识别标签的颜色、尺寸、轮廓、条形码或荧光来辨别水中生物f1的种类。然识别标签并不限于生物实验的追踪应用,还可以应用于水族馆作为观赏展示用途等。
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识别标签为可主动发射信号的射频式识别标签。在这样的情形下,可以使用检测该频段射频的传感器作为标签传感器。举例而言,可以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中的标签与识别器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识别标签以及标签传感器。
标签传感器可判断靠近透明层110的第二面112的感测空间S中是否出现识别标签;若是,则使用标签传感器判断识别标签是否符合判断条件;若标签传感器判断识别标签符合判断条件,则可藉由控制模块140控制透明显示模块120显示出对应的简介内容,其中控制模块140电性连接至标签传感器以及透明显示模块120。由于标签本身即可带有水中生物f1各自对应的信息,因此感测模块130只需要将检测到的识别标签的信息传送至控制模块140,控制模块140再从预设数据库160内提取对应的简介内容,并通过透明显示模块120将简介内容显示出来。在设置有识别标签的实施方式中,可经由识别标签直接获得水中生物f1各自的信息,因此可省略图像处理程序。
另外,于一实施例中,使用标签传感器判断识别标签是否符合判断条件例如为于感测空间中读取识别标签,可从读取位置判断其是否符合判断条件(如识别标签与透明层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值)。于另一实施例,使用标签传感器判断识别标签是否符合判断条件例如为于感测空间中读取识别标签,在隔一预设时间间隔再读取同个识别标签,可从读取位置判断其是否符合判断条件(如识别标签与透明层的距离是否随时间减小)。若感测空间S中并未出现识别标签或识别标签不符合判断条件,则再次使用标签传感器判断感测空间S中是否出现识别标签。
具体而言可以参考图5,其绘示依据本揭示又一实施方式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400的流程图。水中生物展示方法400包含步骤S410、S420、S430、S440、S450。与图4B所示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300近似,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中额外于水中生物f1体表或体内设置了识别标签,且感测模块130为标签传感器,并且省略了图4B中所示的步骤S320与S230。于一实施例中,标签传感器判断出现于感测空间S中并符合判断条件的水中生物f1的数量;若数量大于一,则透明显示模块120依据优先级列表显示水中生物f1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一者的对应的简介内容。于一实施例中,优先级列表为依据多个水中生物的体型或同族数量进行排序。相对应的步骤可以参考前文中的说明,于此不再重复介绍。
总结而言,本揭示提出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能够允许观赏者在不大范围地挪动视野的情形下观看简介内容,有益于观赏体验。此外水中生物展示结构亦可搭配不同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依据情境达成不同功能。
本揭示已由范例及上述实施方式描述,应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揭示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本发明涵盖多种更动及近似的布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明显得知者)。因此,附加的权利要求应依据最宽的解释以涵盖所有此类更动及近似布置。
【符号说明】
100:水中生物展示结构
110:透明层
111:第一面
112:第二面
120:透明显示模块
130:感测模块
131:距离传感器
132:图像传感器
140:控制模块
150:光源模块
160:预设数据库
170:压力传感器
200、300、400:水中生物展示方法
d0:距离
d1:距离
D:深度
f1:水中生物
h1:高度
H:高度
HP:水平面
L1:长度
S210、S220、S230、S240、S250、S310、S320、S330、S410、S420、
S430、S440、S450:步骤
S:感测空间
θ1:角度
W:宽度

Claims (20)

1.一种水中生物展示结构,包含:
一透明层,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与该第一面相对的一第二面;
一透明显示模块,设置于该透明层的该第一面;
一感测模块,包含一距离传感器以及一图像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配置以感测一水中生物与该透明层的一距离,该图像传感器配置以感测该水中生物的一图像;以及
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至该感测模块以及该透明显示模块,以于该透明显示模块显示出该水中生物的一简介内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其中该距离传感器配置以感测一感测空间中的该水中生物与该透明层的该距离,其中该感测空间靠近至该透明层的该第二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更包含一光源模块,相较于该透明层的该第一面,该光源模块设置靠近于该透明层的该第二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结构,更包含一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该透明层的该第一面上。
5.一种水中生物展示方法,包含:
使用一感测模块的一距离传感器判断一感测空间中是否出现至少一水中生物;
若是,则使用该距离传感器判断该至少一水中生物是否符合一判断条件;
若该至少一水中生物符合该判断条件,则使用该感测模块的一图像传感器感测该至少一水中生物的一图像;
使用一控制模块由该图像判断该至少一水中生物的种类,并由一预设数据库中提取与该至少一水中生物对应的一简介内容;以及
使用该控制模块控制位于该透明层上的一透明显示模块显示出该简介内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其中该判断条件为:
该至少一水中生物与该透明层的一距离是否随时间减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其中该判断条件为:
该至少一水中生物与该透明层的一距离是否小于一预设值。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更包含:
若该感测空间中并未出现该至少一水中生物或该至少一水中生物不符合该判断条件,则再次使用该感测模块的该距离传感器判断该感测空间中是否出现该至少一水中生物。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更包含:
该距离传感器投射一第一光线至该至少一水中生物,并接收该至少一水中生物反射的该第一光线判断该至少一水中生物与该透明层的一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其中该图像传感器进一步以点阵式地投射一第二光线至该至少一水中生物上,并接收该至少一水中生物反射的该第二光线以感测该至少一水中生物的该图像,该图像为立体图像。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更包含:
使用设置于该透明层上的一压力传感器感测该透明显示模块所受的压力;以及
若该压力大于一预设阈值,该透明显示模块显示出一警示内容。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更包含:
该距离传感器感测判断出现于该感测空间中并符合该判断条件的该至少一水中生物的一数量;
若该数量大于一,则该透明显示模块依据一优先级列表显示该些水中生物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一者的对应的该简介内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其中该优先级列表为依据该些水中生物的体型或同族数量进行排序。
14.一种水中生物展示结构,包含:
一透明层,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与该第一面相对的一第二面;
一透明显示模块,设置于该透明层的该第一面;
一识别标签,设置于一水中生物上;
一标签传感器,配置以感测出现于一感测空间中的该识别标签,该感测空间靠近该透明层的该第二面;以及
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至该标签传感器以及该透明显示模块,以依据该标签传感器所感测到的该识别标签控制该透明显示模块显示该水中生物的一简介内容。
15.一种水中生物展示方法,包含:
设置一识别标签于至少一水中生物上;
使用一标签传感器判断一感测空间中是否出现该识别标签;
若是,则使用该标签传感器判断该识别标签是否符合一判断条件;
若该识别标签符合该判断条件,则藉由一控制模块由一预设数据库中提取与该识别标签对应的一简介内容;以及
使用该控制模块控制位于该透明层上的一透明显示模块显示出该简介内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更包含:
该标签传感器判断出现于该感测空间中并符合该判断条件的该至少一水中生物的一数量;
若该数量大于一,则该透明显示模块依据一优先级列表显示该些水中生物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一者的对应的该简介内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其中该优先级列表为依据该些水中生物的体型或同族数量进行排序。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其中该判断条件为:
该识别标签与该透明层的一距离是否随时间减小。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其中该判断条件为:
该识别标签与该透明层的一距离是否小于一预设值。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中生物展示方法,更包含:
若该感测空间中并未出现该识别标签或该识别标签不符合该判断条件,则再次使用该标签传感器判断该感测空间中是否出现该识别标签。
CN201811580531.7A 2018-11-05 2018-12-24 水中生物展示结构与水中生物展示方法 Active CN1100247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9207A TWI676974B (zh) 2018-11-05 2018-11-05 水中生物展示系統與水中生物展示方法
TW107139207 2018-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4734A true CN110024734A (zh) 2019-07-19
CN110024734B CN110024734B (zh) 2021-08-03

Family

ID=67235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0531.7A Active CN110024734B (zh) 2018-11-05 2018-12-24 水中生物展示结构与水中生物展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24734B (zh)
TW (1) TWI6769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4780A (zh) * 2021-01-05 2021-05-25 三峡大学 红外海藻粒子图像测速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6186B (zh) * 2019-11-12 2021-01-1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系統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244A (zh) * 2012-01-17 2013-07-17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结合增强现实与无线识别技术的透明显示器
CN104375778A (zh) * 2014-11-25 2015-02-25 湖南大学 智能交互式水族箱展示系统
CN105229582A (zh) * 2013-03-14 2016-01-06 视力移动科技公司 基于近距离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的手势检测
CN205754650U (zh) * 2016-06-21 2016-11-30 福建渔家傲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台的观景鱼监控系统
CN207011527U (zh) * 2017-06-02 2018-02-16 深圳市升高亮技术有限公司 透明屏水族箱
CN108161986A (zh) * 2016-12-07 2018-06-15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控制机器人臂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7603A (zh) * 2012-04-12 2013-10-30 蔡耀庭 展示内置物品代表主题的显示盒及其使用方法
JP6823927B2 (ja) * 2015-01-21 2021-02-0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244A (zh) * 2012-01-17 2013-07-17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结合增强现实与无线识别技术的透明显示器
CN105229582A (zh) * 2013-03-14 2016-01-06 视力移动科技公司 基于近距离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的手势检测
CN104375778A (zh) * 2014-11-25 2015-02-25 湖南大学 智能交互式水族箱展示系统
CN205754650U (zh) * 2016-06-21 2016-11-30 福建渔家傲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台的观景鱼监控系统
CN108161986A (zh) * 2016-12-07 2018-06-15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控制机器人臂的设备和方法
CN207011527U (zh) * 2017-06-02 2018-02-16 深圳市升高亮技术有限公司 透明屏水族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4780A (zh) * 2021-01-05 2021-05-25 三峡大学 红外海藻粒子图像测速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4734B (zh) 2021-08-03
TW202018684A (zh) 2020-05-16
TWI676974B (zh) 201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8376B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315526B2 (en) Transportation hub information system
CN104115185B (zh) 用于电子地指示产品的可接受性的计算系统和方法
KR102197585B1 (ko) 수영 경기 시스템, 수영 경기 방법, 수질 관리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00336705A1 (en) Smart mirror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10857450B1 (en) Physical-virtual game board and content delivery platform
CN205902240U (zh) 装饰件、电子设备外壳以及电子设备
CN102227907B (zh) 用于提供具有三维感觉的环境光的显示系统和显示方法
TWI550527B (zh) 單片影像感知器件及方法
CN105659200A (zh) 用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884419A (zh) 宝石闪耀分析
CN110024734A (zh) 水中生物展示结构与水中生物展示方法
CN101281914A (zh) 成像器半导体器件、摄像机系统和用于建立图像的方法
RU2010150945A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зоны активации внутри отображаемой экспозиции интерфейса наблюдателя
CN110534508A (zh) 发光模块与显示模块
JP2022050365A (ja) 展示装置及び展示方法
CN212845064U (zh) 一种图纹照明检测系统
CN109683774A (zh) 交互式显示系统及交互式显示控制方法
US20230091536A1 (en) Camera Placement Guidance
CN109902653A (zh) 生物特征检测模组和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9636405A (zh) 基于人脸识别功能的扫码支付方法和装置
US20160283794A1 (en) Augmented Reality Marker
JP2008197793A (ja) 自動販売機の表示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表示方法
US20220058361A1 (en) Topological structure light source driv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ed to off screen imaging
CN113838374B (zh) 显示设备以及物料牌的颜色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