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4439B - 在基础设施网络上使用无线显示对接技术 - Google Patents
在基础设施网络上使用无线显示对接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24439B CN110024439B CN201780074361.2A CN201780074361A CN110024439B CN 110024439 B CN110024439 B CN 110024439B CN 201780074361 A CN201780074361 A CN 201780074361A CN 110024439 B CN110024439 B CN 1100244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eiver
- connection
- client device
- link
- discov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5—Network streaming protocols, e.g.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or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C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装置和方法可提供通过经由WiFi链路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使用该信息来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发现接收器、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接收器的连接、以及经由该连接将内容流送至接收器而在基础设施网络上使用无线显示对接的技术。另外,接收器技术可经由WiFi链路发出信标信号,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客户端设备的连接,并且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的流送的内容。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12月30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号15/396,047 的优先权权益。
技术领域
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无线显示对接技术。更具体地,实施例涉及基础设施网络上设备的高效的发现和连接性。
背景技术
在企业环境中,设备对设备(D2D)发现可能难以实现。虽然诸如 BONJOUR和通用即插即用(UPNP)之类的常规技术可被用来进行服务发现,但是这些技术由于各种限制而无法广泛地被部署。例如,BONJOUR可能无法跨子网工作。
可能存在促进对由BONJOUR使用的多播域名服务器(DNS)分组的子网转发的路由器供应/更新。然而,信息技术(IT)提供商可能不会在大规模环境中更新路由器。事实上,即使在小型和中型企业中,IT升级也可能以非常低的速度进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并通过参考以下附图,实施例的各种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客户端设备到接收器的示例连接性的图示;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基础设施网络上的发现和连接过程的更详细的示例的图示;
图3A是根据实施例的对客户端设备进行操作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3B是根据实施例的对接收器进行操作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A是根据实施例的客户端设备的示例的框图;
图4B是根据实施例的接收器的示例的框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处理器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示出示例架构100,在该示例架构100中,客户端设备104(例如,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可转换平板、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互联网设备/MID、媒体播放器)的连接性经由基础设施网络102(例如,企业无线局域网/WLAN)被提供给接收器106。一般而言,客户端设备104可经由基础设施网络102无线地将内容流送至接收器106,其中,接收器106被连接至支持无线流送的显示器(未示出)。如将更详细讨论的,客户端设备104可经由WiFi(无线保真,例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802.11-2007、无线局域网/LAN媒体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链路发现接收器106。在一个示例中,接收器106可充当WiFi接入点(例如,WiFi直接自治组所有者/AutoGo),以使得客户端设备104可经由WiFi扫描来发现接收器 106。客户端设备104还可经由基础设施网络102高效地形成与接收器106的连接,其中,该连接被用来向接收器106流送内容。
图2更详细地图示出在诸如例如基础设施网络102(图1)之类的基础设施网络上的发现和连接过程的示例。为了连接至接收器106,客户端设备可监听(例如,采用WiFi扫描)接收器106发出的服务器集合标识符(SSID),并且从SSID通信提取网络连接信息,该网络连接信息诸如例如,网际协议(IP) 地址、端口号(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等。客户端设备104随后可通过基础设施网络(例如,企业WLAN)连接至接收器106并将视频流送至显示器。
例如,针对企业的英特尔无线显示器(通常被称为英特尔PRO WiDi (INTEL PROWiDi))可使得商业专业人员(例如,演示者)能够经由本地无线连接将全高清内容共享到附近的显示器。基于行业标准MIRACAST构建并超越消费者英特尔WiDi进行增强,英特尔PROWiDi包括附加商业环境用例场景以及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的企业IT属性。
例如,用户1和参与者1两者都正经由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网络 102)连接至目标无线显示接收器。其他客户端设备可经由英特尔PRO WiDi 或Miracast直接连接至接收器106。
在发现之后,用户(客户端设备104)可选择其挑选的设备并开始连接。一旦连接设置成功,则可使用实时流送协议(RTSP)协议来对能力、设置等进行协商。在成功的RTSP协商之后,连接被建立,并且客户端设备104(例如,WiDi源)可开始将本地屏幕或视频内容流送至显示器(例如,WiDi宿(sink))
对于WiFi直接模式,代替与无线基础设施共享同一个无线频带和信道,针对商业企业环境的英特尔Pro WiDi体验使得无线显示接收器能够是WiFi直接组所有者,通常被称为自治组所有者(AGO)。在此类情况下,接收器106 可充当WiFi直接模式下的无线接入点。
无线显示接收器(接收器106)正在发信标并发送WiFi探测响应。
图3A图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对客户端设备进行操作的方法300的示例的流程图。方法300可被实现为一组逻辑指令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这组逻辑指令存储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固件、闪存等的非瞬态机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在诸如例如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的可配置逻辑中,存储在使用诸如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之类的电路技术或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技术的固定功能硬件逻辑中,或存储在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中。
例如,执行方法300中所示出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能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进行编写,这些编程语言包括诸如C#、Java或类似语言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另外,逻辑指令可包括汇编程序指令、指令集架构(ISA) 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状态设置数据、用于集成电路的配置数据、使对于硬件(例如,主机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微控制器等) 而言是原生的(native)电子电路和/或其他结构组件个性化的状态信息。
在所图示的处理框302中,客户端设备(例如,通过用户与演示者应用进行交互来操作)可经由WiFi链路接收与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用户可在WiFi链路的层2处接收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所要求的信息。WiFi 链路的层2可包括例如,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添加MAC(媒体访问控制) 信息等等。在所图示的示例中,层2包括用户执行无线网络扫描以标识目标接收器以及目标接收器向该用户发送无线探测响应,该无线探测响应可包括标识用于连接性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经编码的字符串。
更具体地,当演示者应用开始时,无线网络扫描可标识目标接收器。作为来自(WiFi直接网络接口)AutoGo的无线探测响应(扫描响应)中的SSID 的部分,经编码的字符串可标识用于连接性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在所图示的处理框304中,客户端设备可使用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来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发现接收器。使用获得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客户端设备可向接收器发送发现请求,然后该接收器利用发现响应来进行响应。
从客户端设备的角度来看,发现序列被总结如下:
用户可扫描可用的无线显示接收器;
用户可基于由多个接收器中的每个接收器发出的信号强度从多个无线显示接收器中选择目标接收器。
WiDi应用使用经解码的接收器IP地址和端口号经由网络基础设施向接收器发送连接请求。
在所图示的处理框306中,客户端设备可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接收器的连接。更具体地,在发现之后,可使用IP地址和端口信息在基础设施网络上发送连接请求。
客户端设备(例如,操作英特尔PRO WiDi演示者应用)与接收器之间的发现和连接性一般经由同一网络基础设施发生。各个组件可以经由有线或无线网络被连接。另外,客户端设备一般处于接收器查看经由常规无线探测响应传送的SSID的范围中。
例如,SSID来自英特尔PRO WiDi演示者启用的接收器。SSID以“Direct (直接)”开始,后跟十六个字符的十六进制值并且以“WiDi”结束。
通过客户端界面看到的无线SSID示例。
客户端设备可保持无线连接至基础设施网络并且不直接连接至接收器。
客户端设备与接收器之间的发现和连接性可在基础设施网络102的层3 处形成。层3一般可包括例如,将上层信息封装成网际协议(IP)分组、添加 IP报头,等等。在所图示的示例中,层3包括WiDi接收器与客户端之间的实时流送协议(RTSP)协商。
在所图示的处理框308中,客户端设备104经由所建立的连接将内容流送至接收器106。
图3B图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对接收器进行操作的方法301的示例的流程图。方法301可被实现为一组逻辑指令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这组逻辑指令被存储在诸如RAM、ROM、PROM、固件、闪存等之类的机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被存储在诸如例如PLA、FPGA、CPLD之类的可配置逻辑中,被存储在使用诸如例如ASIC、CMOS之类的电路技术或TTL技术的固定功能硬件逻辑中或者其任何组合中。
在所图示的处理框303中,接收器经由WiFi链路发出信标信号。在扫描期间,接收器(例如,WiDi宿)可发布具有下列格式的SSID:
以“DIRECT(直接)”为前缀;
IP地址、发现端口的大写十六进制以及宿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的最后2字节;
位于前缀与后缀之间的破折号。例如,具有IP地址74.125.43.99、发现端口35507以及MAC地址A0-1D-48-F6-1A-92的WiDi宿可具有SSID为 DIRECT-4A7D2B638AB31A92-WIDI。
接收器可通过16字节全局唯一ID(GUID)来标识传入的发现请求
{0xFF,0xAD,0xF6,0xE1,0xD4,0x3A,0x48,0x16,0x8A,0xB5,0x4C,0x8A,0xE8,0x5D,0xB4,0x A9}
WiDi宿发现响应可包括下列内容:
GUID:
{0x6D,0xAE,0x15,0xD7,0x6B,0x6F,0x4D,0xF1,0xBB,0x64,0xDE,0x53,0x68 ,0x80,0x87,0x 96}
长度(2个字节):被发送的该字段之后的字节数量(按网络字节次序)。
基础设施协议的版本号。具有值0x01的1个字节。
P2P设备名称/接收器名称(33个字节)。
连接端口(2个字节)。
L3接口的Mac地址(6个字节)。
WiDi基础设施宿的设备类型(1个字节)0x01。
对于连接可用(1个字节)。
0x00:对于连接不可用。
0x01:对于连接可用。
在所图示的处理框305中,接收器可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客户端设备的连接。
接收器可通过16字节GUID标识传入的连接请求。
{0x3a,0xb2,0xab,0x8a,0xff,0x2d,0x44,0xf2,0x99,0xff,0xdf,0x31,0x8f,0x48,0 x3c,0x37}.
如图2中所图示,WiDi宿可在3秒内使用由WiDi源提供的端口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上启动RTSP会话。WiDi宿发现响应可包括下列内容:
GUID:
{0x60,0x1e,0xf4,0x9a,0x03,0xee,0x4b,0x65,0xa1,0x3f,0x8c,0x76,0xd3,0xf0, 0xe8,0x10}
长度(2个字节):被发送的该字段之后的字节数量(按网络字节次序)。
基础设施协议的版本号。具有值0x01的1个字节。
能力(2个字节):按网络字节次序。
0x00:禁用实时传输协议(RTP)重新排序(对于接收/RX不适用)。
0X01:启用RTP重新排序(对于RX不适用)。
在所图示的处理框307中,接收器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的流送内容。
图4A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客户端设备/装置400。装置400一般可实现已讨论的方法300(图3A)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该装置400可容易地代替客户端设备104(图1)。在所图示的示例中,装置400包括经由WiFi链路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的接收管理器402。装置400还可包括通信地耦合至接收管理器402的发现控制器404,其中,该发现控制器404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发现接收器。装置400还可包括通信地耦合至发现控制器404的链路管理器406,其中,该链路管理器406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接收器的连接。装置400还可包括通信地耦合至链路管理器406的内容源408,其中,该内容源408经由连接将内容流送至接收器。该装置还可包括通信地耦合至内容源408的比较器410,其中,该比较器410可基于由多个接收器中的每个接收器发出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接收器中选择接收器。所流送的内容可被视觉地呈现在例如显示器412上。装置400还可包括用于为设备400获得功率的电池端口414以及用于促进装置400与其他设备(未示出)之间的通信的网络控制器416。装置400可包括逻辑指令、可配置逻辑、固定功能逻辑硬件等或者其任何组合。在一个示例中,半导体管芯418可包括接收管理器402、发现控制器404、链路管理器406、内容源408以及比较器410作为芯片上系统 (SoC)。半导体管芯418可包括例如,衬底(例如,硅、蓝宝石、砷化镓) 和耦合至该衬底的逻辑(例如,晶体管阵列和其他集成电路/IC部件)。半导体管芯418还可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PU)、图形加速器、图形引擎或其他合适的处理器。
图4B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接收器装置401。装置401一般可实现已讨论的方法301(图3B)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该装置401可容易地代替接收器106 (图1)。在所图示的示例中,装置401包括经由WiFi链路发出信标信号的发射器403。装置401还可包括通信地耦合至发射器403的链路管理器404,其中,该链路管理器406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客户端设备104的连接。装置401还可包括通信地耦合至链路管理器406的接收器407,其中,接收器407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104的所流送的内容。所流送的内容可被视觉地呈现在例如显示器409上。装置401还可包括用于为设备获得功率的电池端口411以及用于促进装置401与其他设备(未示出)之间的通信的网络控制器413。装置401可包括逻辑指令、可配置逻辑、固定功能逻辑硬件等或者其任何组合。在一个示例中,半导体管芯417可包括发射器403、链路管理器406以及接收器407作为芯片上系统(SoC)。半导体管芯417可包括例如,衬底和耦合至该衬底的逻辑。半导体管芯417还可包括GPU、图形加速器、图形引擎或其他合适的处理器。
图5图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处理器核200。处理器核200可以是用于任何类型的处理器的核,这些处理器诸如微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网络处理器、或用于执行代码的其他设备。虽然图5中仅图示了一个处理器核200,但处理元件可替代地包括多于一个图5中所图示的处理器核200。处理器核200可以是单线程核,或对于至少一个实施例,处理器核 200可以是多线程的,这体现在该处理器核200针对每个核可包括多于一个硬件线程上下文(或“逻辑处理器”)。
图5还图示出耦合至处理器核200的存储器270。存储器270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或以其他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用的各种各样的存储器 (包括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各个层)中的任何一种。存储器270可包括要由处理器核200执行的一个或多个代码213指令,其中代码213可实现已讨论的方法 300(图3A)和/或方法301(图3B)。处理器核200遵循由代码213指示的指令的程序序列。每个指令可进入前端部分214,并由一个或多个解码器220 处理。解码器220可生成微操作(诸如,按预定义格式的固定宽度的微操作) 作为其输出,或者可生成反映原始代码指令的其他指令、微指令或控制信号。所图示的前端部分214还包括寄存器重命名逻辑225和调度逻辑230,这些逻辑一般分配资源并将与转换指令相对应的操作进行排队以供执行。
处理器核200被示为包括具有一组执行单元255-1至255-N的执行逻辑 250。一些实施例可包括专用于特定功能或功能集的数个执行单元。其他实施例可包括仅一个执行单元或可执行特定的功能的仅一个执行单元。所图示的执行逻辑250执行由代码指令指定的操作。
在完成执行由代码指令指定的操作之后,后端逻辑260对代码213的指令进行引退。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核200允许乱序执行,但是要求指令的有序引退。引退逻辑265可采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各种形式(例如,重排序缓冲器等等)。以此方式,至少根据由解码器生成的输出、由寄存器重命名逻辑225利用的硬件寄存器和表、以及由执行逻辑250修改的任何寄存器(未示出),处理器核200在代码213的执行期间被变换。
虽然未在图5中图示,但处理元件可包括与处理器核200一起在芯片上的其他元件。例如,处理元件可包括与处理器核200一起的存储器控制逻辑。处理元件可包括I/O控制逻辑和/或可包括与存储器控制逻辑集成的I/O控制逻辑。处理元件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高速缓存。
现在参考图6,所示为根据实施例的系统1000实施例的框图。图6中所示出的是多处理器系统1000,其包括第一处理元件1070和第二处理元件1080。尽管示出了两个处理元件1070和1080,但是要理解,系统1000的实施例还可包括仅一个此类处理元件。
系统1000被图示为点对点互连系统,其中第一处理元件1070和第二处理元件1080经由点对点互连1050耦合。应当理解,图6中所图示的互连中的任何或全部可被实现为多分支总线而不是点对点互连。
如图6中所示,处理元件1070和1080中的每个处理元件可以是包括第一和第二处理器核(即,处理器核1074a和1074b以及处理器核1084a和1084b) 的多核处理器。此类核1074a、1074b、1084a、1084b可被配置成用于以与上面结合图5所讨论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来执行指令代码。
每个处理元件1070、1080可包括至少一个共享高速缓存1896a、1896b(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共享高速缓存1896a、1896b可存储分别由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组件(诸如核1074a、1074b以及1084a、1084b)利用的数据(例如,对象、指令)。例如,共享高速缓存1896a、1896b可本地地对存储器1032、1034中所存储的数据进行高速缓存以供处理器的各组件的更快速访问。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共享高速缓存1896a、1896b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中级高速缓存(诸如,第2级(L2)、第3级(L3)、第4级(L4)、或其他级的高速缓存)、末级高速缓存(LLC)和/或其组合。
虽然被示出为具有仅两个处理元件1070、1080,但要理解,实施例的范围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给定的处理器中可存在一个或多个附加处理元件。替代地,处理元件1070、1080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是除处理器之外的元件,诸如加速器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例如,(多个)附加处理元件可包括与第一处理器1070相同的(多个)附加处理器、与第一处理器1070异构或不对称的(多个)附加处理器、加速器(诸如例如,图形加速器或数字信号处理(DSP)单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任何其他处理元件。在包括架构、微架构、热、功耗特性等等一系列品质度量方面,处理元件1070、1080之间可存在各种差异。这些差异自身可有效地表现为处理元件1070、1080之中的不对称性和异构性。对于至少一个实施例,各处理元件1070、1080可驻留在同一管芯封装中。
第一处理元件1070可进一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逻辑(MC)1072以及点对点(P-P)接口1076和1078。类似地,第二处理元件1080可包括MC 1082 以及P-P接口1086和1088。如图6中所示,MC 1072和1082将处理器耦合至相应的存储器,即存储器1032和存储器1034,这些存储器可以是本地附连到相应处理器的主存储器的部分。尽管MC 1072和1082被图示为被集成到处理元件1070、1080中,但对于替代实施例,MC逻辑可以是处理元件1070、1080 外部的分立逻辑,而不是被集成于其中。
第一处理元件1070和第二处理元件1080可分别经由P-P互连1076、1086 耦合至I/O子系统1090。如图4中所示,I/O子系统1090包括P-P接口1094 和1098。此外,I/O子系统1090包括将I/O子系统1090与高性能图形引擎1038 耦合的接口1092。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使用总线1049将图形引擎1038耦合至 I/O子系统1090。替代地,点对点互连可耦合这些组件。
进而,I/O子系统1090可经由接口1096耦合至第一总线101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总线1016可以是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或诸如PCI高速总线或另一第三代I/O互连总线之类的总线,但是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
如图6中所示,各I/O设备1014(例如,相机、传感器)可与总线桥1018 一起耦合至第一总线1016,该总线桥1018可将第一总线1016耦合至第二总线 102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总线1020可以是低引脚数(LPC)总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各种设备可耦合至第二总线1020,包括例如键盘/鼠标1012、网络控制器/(多个)通信设备1026(其进而可与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以及诸如可包括代码1030的盘驱动器或其他大容量存储设备之类的数据存储单元 1019。代码1030可包括用于执行以上所描述的方法中的一项或多项的实施例的指令。因此,所图示的代码1030可实现已讨论的方法300(图3A)和/或方法301(图3B),并且可类似于已讨论的代码213(图5)。系统100还可包括用于对客户端设备进行操作的装置(诸如例如,装置400(图4A))和用于对接收器进行操作的装置(诸如例如,装置401(图4B))。此外,音频I/O 1024 可被耦合至第二总线1020。
注意,构想了其他实施例。例如,系统可实现多分支总线或者另一此类通信拓扑,而不是图6的点对点架构。而且,可替代地使用比图6中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集成芯片来对图6的元件进行分区。另外,网络控制器/(多个)通信设备1026可被实现为HFI(主机结构接口),也被称为NIC(网络接口卡),其与处理元件1070、1080中的一个或多个集成在同一管芯上或同一封装中。
附加说明和示例:
示例1可包括一种客户端装置,该客户端装置用于在基础设施网络上进行对接,该客户端装置包括:接收管理器,用于经由WiFi链路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发现控制器,通信地耦合至接收管理器,该发现控制器用于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发现接收器;链路管理器,通信地耦合至发现控制器,该链路管理器用于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接收器的连接;以及内容源,通信地耦合至链路管理器,该内容源用于经由连接将内容流送至接收器。
示例2可包括如示例1所述的客户端装置,其中,接收管理器用于监听接收器发出的专门格式化的服务器集合标识符(SSID)并且接收来自接收器的连接信息,其中,连接信息包括经编码的字符串,该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接收器的连接性的IP地址和端口号。
示例3可包括如示例2所述的客户端装置,进一步包括比较器,该比较器用于基于由多个接收器中的每个接收器发出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接收器中选择接收器。
示例4可包括如示例2所述的客户端装置,其中,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将在WiFi链路的层2处被执行。
示例5可包括如示例1所述的客户端装置,其中,链路管理器用于发送发现请求以标识接收器,接收标识连接请求端口的发现响应,经由连接请求端口连接至接收器,并且在与接收器之间建立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
示例6可包括如示例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客户端装置,其中,发现和与接收器的连接将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形成。
示例7可包括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一组指令,这些指令在由计算设备执行的情况下使得该计算设备:经由WiFi链路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使用该信息来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发现接收器;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该接收器的连接;以及经由该连接将内容流送至接收器。
示例8可包括如示例7所述的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指令在被执行的情况下进一步使得计算设备:监听接收器发出的专门格式化的服务器集合标识符(SSID),接收来自接收器的连接信息,其中,连接信息包括经编码的字符串,该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接收器的连接性的IP地址和端口号。
示例9可包括如示例8所述的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指令在被执行的情况下进一步使得计算设备基于由多个接收器中的每个接收器发出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接收器中选择接收器。
示例10可包括如示例8所述的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指令在被执行的情况下进一步使得计算设备在所述WiFi链路的层2处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
示例11可包括如示例7所述的至少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指令在被执行的情况下进一步使得计算设备:发送发现请求以标识接收器,接收标识连接请求端口的发现响应,经由连接请求端口连接至接收器,在与接收器之间建立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
示例12可包括如示例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指令在被执行的情况下进一步使得所述计算设备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发现接收器并形成与该接收器的连接。
示例13可包括一种接收器装置,该接收器装置包括:发射器,用于经由 WiFi链路发出信标信号;链路管理器,通信地耦合至发射器,该链路管理器用于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客户端设备的连接;以及接收器,通信地耦合至链路管理器,该接收器用于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的流送的内容。
示例14可包括如示例13所述的接收器装置,其中,发射器用于传送经编码的字符串,该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所述接收器的连接性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标识符。
示例15可包括如示例13所述的接收器装置,其中,发射器用于在WiFi 链路的层2处发出信标信号。
示例16可包括如示例13所述的接收器装置,其中,链路管理器用于向客户端设备发送包括端口标识符的发现响应并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开始与客户端设备的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
示例17可包括如示例16所述的接收器装置,其中,发现响应进一步包括基础设施协议的版本标识符、设备标识符以及可用连接信息。
示例18可包括如示例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器装置,其中,连接将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形成。
示例19可包括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一组指令,这些指令在由计算设备执行的情况下使得该计算设备:经由WiFi链路发出信标信号;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客户端设备的连接;以及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的流送的内容。
示例20可包括如示例19所述的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指令在被执行的情况下进一步使得计算设备传送经编码的字符串,该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接收器的连接性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标识符。
示例21可包括如示例19所述的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信标信号将在WiFi链路的层2处被发出。
示例22可包括如示例19所述的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指令在被执行的情况下进一步使得计算设备:发送包括端口标识符的发现响应;以及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开始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
示例23可包括如示例22所述的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发现响应进一步包括基础设施协议的版本标识符、设备标识符以及可用连接信息。
示例24可包括如权利要求19-23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连接将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被形成。
示例25可包括一种对客户端装置进行操作以在基础设施网络上进行对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经由WiFi链路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使用该信息来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发现接收器;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接收器的连接;以及经由该连接将内容流送至接收器。
示例26可包括如示例25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信息包括:监听接收器发出的专门格式化的服务器集合标识符(SSID);以及接收来自接收器的连接信息,其中,连接信息包括经编码的字符串,该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接收器的连接性的IP地址和端口号。
示例27可包括如示例2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由多个接收器中的每个接收器发出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接收器中选择接收器。
示例28可包括如示例2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在WiFi链路的层2处被执行。
示例29可包括如示例25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与接收器的连接包括:发送发现请求以标识接收器;
接收标识连接请求端口的发现响应;经由该连接请求端口连接至接收器;以及在与接收器之间建立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
示例30可包括如示例25-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发现以及与接收器的连接将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形成。
示例31可包括一种用于在基础设施网络上进行对接的客户端设备,该客户端设备包括:用于经由WiFi链路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的装置;用于使用信息来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发现接收器的装置;用于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接收器的连接的装置;以及用于经由该连接将内容流送至接收器的装置。
示例32可包括如示例31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其中,用于接收信息的装置包括用于监听接收器发出的专门格式化的服务器集合标识符(SSID)的装置;以及用于接收来自接收器的连接信息的装置,其中,连接信息包括经编码的字符串,该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接收器的连接性的IP地址和端口号。
示例33可包括如示例32所述的客户端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由多个接收器中的每个接收器发出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接收器中选择接收器的装置。
示例34可包括如示例32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其中,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将在WiFi链路的层2处被执行。
示例35可包括示例31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其中,用于形成与接收器的连接的装置包括:用于发送发现请求以标识接收器的装置;用于接收标识连接请求端口的发现响应的装置;用于经由该连接请求端口连接至接收器的装置;以及用于在与接收器之间建立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的装置。
示例36可包括如示例31-35中任一项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其中,该发现以及与接收器的连接将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形成。
示例37可包括一种对接收器装置进行操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经由 WiFi链路发出信标信号;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客户端设备的连接;以及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的流送的内容。
示例38可包括如示例37所述的方法,其中,发出信标信号包括传送经编码的字符串,该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所述接收器的连接性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标识符。
示例39可包括如示例37所述的方法,其中,信标信号将在WiFi链路的层2处被发出。
示例40可包括如示例37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与客户端设备的连接包括:发送包括端口标识符的发现响应;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开始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
示例41可包括如示例40所述的方法,其中,发现响应进一步包括基础设施协议的版本标识符、设备标识符以及可用连接信息。
示例42可包括如示例37-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连接将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形成。
示例43可包括一种接收器设备,该接收器设备包括:用于经由WiFi链路发出信标信号的装置;用于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客户端设备的连接的装置;以及用于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的流送的内容的装置。
示例44可包括如示例43所述的接收器设备,其中,用于发出信标信号的装置包括传送经编码的字符串,该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所述接收器的连接性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标识符。
示例45可包括如示例43所述的接收器设备,其中,信标信号将在WiFi 链路的层2处被发出。
示例46可包括如示例43所述的接收器设备,其中,用于形成与客户端设备的连接的装置包括:用于发送包括端口标识符的发现响应的装置;用于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开始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的装置。
示例47可包括如示例46所述的接收器设备,其中,发现响应进一步包括基础设施协议的版本标识符、设备标识符以及可用连接信息。
示例48可包括如示例43-4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器设备,其中,连接将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形成。
实施例适用于与所有类型的半导体集成电路(“IC”)芯片一起使用。这些 IC芯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控制器、芯片组组件、可编程逻辑阵列 (PLA)、存储器芯片、网络芯片、芯片上系统(SoC)、SSD/NAND控制器ASIC 等等。另外,在一些附图中,信号导线用线表示。一些线可以是不同的以指示更具构成性的信号路径,可具有数字标号以指示构成性信号路径的数目,和/ 或可在一端或多端具有箭头以指示主要信息流向。然而,这不应以限制性方式来解释。相反,此类增加的细节可与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结合使用以促进更容易地理解电路。任何所表示的信号线,不管是否具有附加信息,实际上都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这一个或多个信号可在多个方向上行进,并且可用任何适合类型的信号方案来实现,例如利用差分对来实现的数字或模拟线路、光纤线路,和/或单端线路。
示例尺寸/模型/值/范围可能已经被给出,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随着制造技术(例如,光刻法)随时间变得成熟,预料到能制造出更小尺寸的设备。另外,为了说明和讨论的简单,到IC芯片和其他组件的公知的功率/接地连接可在附图内示出也可不示出,并且这样做也是为了不使所述实施例的某些方面模糊。进一步地,能以框图形式示出布置以避免使实施例模糊,还鉴于相对于此类框图布置的实现的细节高度依赖于将在其内实现实施例的平台这一事实,即,此类细节应当很好地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见识范围之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示例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显而易见的是,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利用这些具体细节的变型来实施。说明书因此被视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术语“耦合的”可在本文中用来指所考虑的组件之间的任何类型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并可应用于电气连接、机械连接、流体连接、光连接、电磁连接、机电连接或其他连接。另外,除非以其他方式指示,否则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仅用于便于讨论,并且不承载任何特定的时域或按时间的意义。
如在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由术语中的“一个或多个”联接的项列表可以意指所列举的项的任何组合。例如,短语“A、B或C中的一个或多个”可意指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
本领域技术人员从前面的描述将领会,实施例的广泛技术能以各种形式来实现。因此,尽管已结合其特定示例描述了实施例,但实施例的真实范围不应当限于此,因为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之后,其他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Claims (22)
1.一种客户端装置,用于在基础设施网络上进行对接,所述客户端装置包括:
接收管理器,用于经由WiFi链路监听和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在信标信号中从所述接收器被接收并且包括专门格式化的服务器集合标识符SSID,并且其中,所述接收管理器用于从所述SSID提取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包括经编码的字符串,所述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所述接收器的连接性的网际协议IP地址和端口号;
发现控制器,通信地耦合至所述接收管理器,所述发现控制器用于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发现所述接收器;
链路管理器,通信地耦合至所述发现控制器,所述链路管理器用于经由所述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所述接收器的连接;以及
内容源,通信地耦合至所述链路管理器,所述内容源用于经由所述连接将内容流送至所述接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端装置,进一步包括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用于基于由多个接收器中的每个接收器发出的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接收器中选择所述接收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端装置,其中,接收与对所述接收器的所述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所述信息将在所述WiFi链路的层2处被执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端装置,其中,所述链路管理器用于发送发现请求以标识所述接收器,接收标识连接请求端口的发现响应,经由所述连接请求端口连接至所述接收器,并且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建立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客户端装置,其中,所述发现和与所述接收器的连接将在所述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形成。
6.一种接收器装置,包括:
发射器,用于经由WiFi链路发出信标信号,其中,所述信标信号包括具有经编码的字符串的专门格式化的服务器集合标识符SSID,所述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客户端设备的连接性的网际协议IP地址和端口号;
链路管理器,通信地耦合至所述发射器,所述链路管理器用于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客户端设备的连接;以及
接收器,通信地耦合至所述链路管理器,所述接收器用于经由所述基础设施网络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端设备的流送的内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器装置,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在所述WiFi链路的层2处发出所述信标信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器装置,其中,所述链路管理器用于向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包括端口标识符的发现响应并经由所述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开始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的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器装置,其中,所述发现响应进一步包括基础设施协议的版本标识符、设备标识符以及可用连接信息。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器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将在所述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形成。
11.一种对客户端装置进行操作以在基础设施网络上进行对接的方法,包括:
经由WiFi链路监听和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在信标信号中从所述接收器被接收并且包括专门格式化的服务器集合标识符SSID,并且其中,连接信息从所述SSID提取,所述连接信息包括经编码的字符串,所述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所述接收器的连接性的网际协议IP地址和端口号;
使用所述信息来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发现所述接收器;
经由所述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所述接收器的连接;以及
经由所述连接将内容流送至所述接收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由多个接收器中的每个接收器发出的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接收器中选择所述接收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与对所述接收器的所述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所述信息在所述WiFi链路的层2处被执行。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与所述接收器的所述连接包括:
发送发现请求以标识所述接收器;
接收标识连接请求端口的发现响应;
经由所述连接请求端口连接至所述接收器;以及
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建立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现以及与所述接收器的所述连接在所述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被形成。
16.一种用于在基础设施网络上进行对接的客户端设备,包括:
用于经由WiFi链路监听和接收与对接收器的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在信标信号中从所述接收器被接收并且包括专门格式化的服务器集合标识符SSID,并且其中,所述用于监听和接收信息的装置用于从所述SSID提取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包括经编码的字符串,所述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所述接收器的连接性的网际协议IP地址和端口号;
用于使用信息来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发现所述接收器的装置;
用于经由所述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所述接收器的连接的装置;以及
用于经由所述连接将内容流送至所述接收器的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客户端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由多个接收器中的每个接收器发出的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接收器中选择所述接收器的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其中,接收与对接收器的所述基础设施发现相关联的所述信息将在所述WiFi链路的层2处被执行。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其中,用于形成与所述接收器的所述连接的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发送发现请求以标识所述接收器的装置;
用于接收标识连接请求端口的发现响应的装置;
用于经由所述连接请求端口连接至所述接收器的装置;
用于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建立实时流送协议(RTSP)连接的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其中,所述发现以及与所述接收器的所述连接将在所述基础设施网络的层3处被形成。
21.一种对接收器装置进行操作的方法,包括:
经由WiFi链路发出信标信号,其中,所述信标信号包括具有经编码的字符串的专门格式化的服务器集合标识符SSID,所述经编码的字符串标识针对到客户端设备的连接性的网际协议IP地址和端口号;
经由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形成与客户端设备的连接;以及
经由所述基础设施网络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端设备的流送的内容。
22.至少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一组指令,所述指令在由计算设备执行的情况下使得所述计算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5或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396,047 US10206083B2 (en) | 2016-12-30 | 2016-12-30 | Using wireless display docking technology over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
US15/396,047 | 2016-12-30 | ||
PCT/US2017/063934 WO2018125502A1 (en) | 2016-12-30 | 2017-11-30 | Using wireless display docking technology over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24439A CN110024439A (zh) | 2019-07-16 |
CN110024439B true CN110024439B (zh) | 2022-03-29 |
Family
ID=62710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4361.2A Active CN110024439B (zh) | 2016-12-30 | 2017-11-30 | 在基础设施网络上使用无线显示对接技术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06083B2 (zh) |
KR (1) | KR102670779B1 (zh) |
CN (1) | CN110024439B (zh) |
DE (1) | DE112017006673T5 (zh) |
WO (1) | WO2018125502A1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34934A (zh) * | 2013-04-12 | 2014-03-12 | 苏州太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平台智能连接方法 |
CN103781068A (zh) * | 2012-10-18 | 2014-05-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3826157A (zh) * | 2014-03-18 | 2014-05-28 | 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基于SoftAp的同屏分享方法及系统 |
CN103873458A (zh) * | 2012-12-13 | 2014-06-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注册外围设备的设备信息的设备控制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
CN104471962A (zh) * | 2012-04-10 | 2015-03-25 | 索尼公司 |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
CN104468291A (zh) * | 2014-11-18 | 2015-03-25 | 深圳市金博通科技有限公司 | WiFi模块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340330A (zh) * | 2013-06-28 | 2016-02-1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直接通信系统中搜索装置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
CN105764050A (zh) * | 2014-12-19 | 2016-07-13 |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 从无线局域网内终端向网外设备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52472A (en) * | 1995-09-28 | 1998-12-22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video sources and video sinks |
US5996008A (en) * | 1996-09-30 | 1999-11-30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till images in a full motion video communication session using the same full motion video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US6633609B1 (en) * | 1996-12-24 | 2003-10-14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t rate control in a digital video environment for arbitrary bandwidth |
US6731325B1 (en) * | 1999-09-08 | 2004-05-04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wire video size |
US7000001B2 (en) * | 2000-09-12 | 2006-02-14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Bookmark beacon system and method |
US20020087741A1 (en) * | 2000-12-28 | 2002-07-04 | Ing Stephen S. | Plugable call control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
US6665611B1 (en) * | 2001-06-19 | 2003-12-1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for discovering and maintaining geographic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a computer network to enable emergency services |
JP3799285B2 (ja) * | 2002-03-29 | 2006-07-19 |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 無線lan基地局、無線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40230695A1 (en) * | 2003-05-15 | 2004-11-18 | Anschutz Thomas Arnold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cessing traffic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registration of an access session and/or application flow and specifying a treatment for the access session and/or application flow traffic |
US20050174943A1 (en) | 2003-09-10 | 2005-08-11 | Shiwei Wang | End-to-end mapping of VLAN ID and 802.1P COS to multiple BSSID for wired and wireless LAN |
US20060050155A1 (en) * | 2004-09-02 | 2006-03-09 | Ing Stephen S | Video camera sharing |
US20060068799A1 (en) | 2004-09-27 | 2006-03-30 | T-Mobile, Usa, Inc. | Open-host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US8964765B2 (en) * | 2004-11-12 | 2015-02-2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obile handheld multi-media gateway and phone |
US20060248252A1 (en) * | 2005-04-27 | 2006-11-02 | Kharwa Bhupesh D | Automatic detection of data storage functionality within a docking station |
US8019346B2 (en) * | 2005-09-30 | 2011-09-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an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Handover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7925765B2 (en) * | 2006-04-07 | 2011-04-1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ooperative diagnosis in a wireless LAN |
US20080183303A1 (en) * | 2007-01-26 | 2008-07-31 | West Scott A | Operator interface device for HMI system |
US20090215438A1 (en) | 2008-02-23 | 2009-08-27 | Ajay Mittal | Methods for performing transparent callback |
WO2011080596A2 (en) * | 2009-12-30 | 2011-07-07 | France Telecom |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dications of participating advertisers to a portable user device |
EP2428814A1 (en) * | 2010-09-13 | 2012-03-14 | France Telecom | Object det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US9054883B2 (en) * | 2010-10-05 | 2015-06-09 | Tekelec, Inc.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user activated policy enhancement |
US8923225B2 (en) * | 2011-04-05 | 2014-12-30 |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Industry,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Centre Canada | Cognitive WiFi radio network |
US8830872B2 (en) * | 2011-04-08 | 2014-09-09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Network configuration for devices with constrained resources |
TW201720194A (zh) * | 2011-06-01 | 2017-06-01 |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內融傳遞網路互連(cdni)機制 |
US8756348B2 (en) * | 2011-09-14 | 2014-06-17 | Barco N.V. | Electronic tool and methods for meetings |
SG10201601302PA (en) * | 2011-09-14 | 2016-03-30 | Barco Nv | Electronic tool and methods with audio for meetings |
US10050800B2 (en) * | 2011-09-14 | 2018-08-14 | Barco N.V. | Electronic tool and methods for meetings for providing connection to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9083769B2 (en) * | 2011-09-14 | 2015-07-14 | Barco N.V. | Electronic tool and methods for meetings |
CN103139768B (zh) * | 2011-11-28 | 2017-03-01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融合无线网络中的认证方法以及认证装置 |
GB2499288A (en) * | 2012-02-09 | 2013-08-14 | Sita Inf Networking Computing Usa Inc | Path determination |
US20140082227A1 (en) * | 2012-04-18 | 2014-03-20 | Barco Nv | Electronic tool and methods for meetings |
GB2501471A (en) * | 2012-04-18 | 2013-10-30 | Barco Nv | Electronic conference arrangement |
US9106706B2 (en) * | 2012-07-18 | 2015-08-11 | Accedian Network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beacon messages to discover devices across subnets |
EP2789107B1 (en) * | 2012-08-09 | 2017-02-15 | Axell Wireless Ltd. | A digital capacity centri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
KR101479582B1 (ko) | 2013-04-10 | 2015-01-06 | 주식회사 팬택 | Wfd 통신에서 소스/싱크 역할전환을 수행하는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
CN105229988B (zh) | 2013-05-23 | 2019-11-1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对接结构中的基于代理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
WO2015050544A1 (en) * | 2013-10-02 | 2015-04-09 | Bodhi Technology Ventures Llc | Cloud phone notifications |
KR102144046B1 (ko) * | 2013-10-17 | 2020-08-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장치들간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
JP6455447B2 (ja) * | 2014-02-12 | 2019-01-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
US9814084B2 (en) * | 2014-08-07 | 2017-11-07 |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 Location and pairing of devices on a local area network using a unique identifier |
TWI530208B (zh) * | 2014-04-18 | 2016-04-11 | Yi Cheng | 區域化的附加資訊遞送方法及系統 |
WO2016017908A1 (ko) | 2014-07-31 | 2016-02-04 | 엘지전자(주) | 블루투스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자기기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9668204B2 (en) | 2014-09-19 | 2017-05-30 | Qualcomm Inc. | Collaborative demand-based dual-mode Wi-Fi network control to optimize wireless power and performance |
US9756450B1 (en) * | 2015-08-26 | 2017-09-05 | 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Inc. | Automated setup of a station on a wireless home network |
US20170149833A1 (en) * | 2015-11-25 | 2017-05-25 | Network Performance Research Group Llc | Network security systems and methods |
US10142699B2 (en) * | 2016-03-18 | 2018-11-27 | Google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interactive content |
US10602557B2 (en) * | 2016-11-30 | 2020-03-2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Discovering and protecting data streams in multi-path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s |
US10735220B2 (en) * | 2016-12-23 | 2020-08-04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Shared devices with private and public instances |
-
2016
- 2016-12-30 US US15/396,047 patent/US1020608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1-30 WO PCT/US2017/063934 patent/WO201812550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1-30 CN CN201780074361.2A patent/CN110024439B/zh active Active
- 2017-11-30 KR KR1020197015409A patent/KR10267077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11-30 DE DE112017006673.5T patent/DE112017006673T5/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1962A (zh) * | 2012-04-10 | 2015-03-25 | 索尼公司 |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
CN103781068A (zh) * | 2012-10-18 | 2014-05-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3873458A (zh) * | 2012-12-13 | 2014-06-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注册外围设备的设备信息的设备控制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
CN103634934A (zh) * | 2013-04-12 | 2014-03-12 | 苏州太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平台智能连接方法 |
CN105340330A (zh) * | 2013-06-28 | 2016-02-1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直接通信系统中搜索装置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
CN103826157A (zh) * | 2014-03-18 | 2014-05-28 | 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基于SoftAp的同屏分享方法及系统 |
CN104468291A (zh) * | 2014-11-18 | 2015-03-25 | 深圳市金博通科技有限公司 | WiFi模块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764050A (zh) * | 2014-12-19 | 2016-07-13 |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 从无线局域网内终端向网外设备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206083B2 (en) | 2019-02-12 |
KR102670779B1 (ko) | 2024-05-29 |
CN110024439A (zh) | 2019-07-16 |
US20180192232A1 (en) | 2018-07-05 |
DE112017006673T5 (de) | 2019-12-19 |
KR20190093192A (ko) | 2019-08-08 |
WO2018125502A1 (en) | 2018-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3441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ing network traffic for a blade server | |
EP3005822B1 (en) | Mac layer transport for wi-fi direct services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without internet protocol | |
JP6982104B2 (ja) | Brasシステムベースのパケットカプセル化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10237130B2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VxLAN data units | |
BR112021012951A2 (pt) | Aceleração e otimização de tráfego de encapsulamento multiprotocolo | |
US20220029915A1 (en) | Normalized lookup and forwarding for divers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 |
WO2017000593A1 (zh) |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WO2016191990A1 (zh) | 一种报文转换方法及装置 | |
US9191313B2 (en) | Communications over multiple protocol interfaces in a computing environment | |
WO2020181486A1 (zh) |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和信息处理系统 | |
CN109412922B (zh) | 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转发设备、控制器及系统 | |
US11321179B1 (en) | Powering-down or rebooting a device in a system fabric | |
CN113965521A (zh) |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0024439B (zh) | 在基础设施网络上使用无线显示对接技术 | |
US8849949B1 (en) | Providing proxy service during access switch control plane software upgrade | |
JP2014526855A (ja) | ヌル仮想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識別変換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11863347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device networking using intra-device protcols | |
CN105591922B (zh) | 一种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WO2022070348A1 (ja) | 転送装置、転送方法および転送プログラム | |
WO2015141014A1 (en) |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oftware-defined pci express (pci-e) switch | |
US980720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 transmission and content reception | |
US20230216837A1 (en) | Bi-directional encryption/decryption device for underlay and overlay operations | |
WO2023279266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5695369A (zh) | 云租户报文隔离方法、装置、系统、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
CN118713958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