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2266A -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2266A
CN110022266A CN201910215405.XA CN201910215405A CN110022266A CN 110022266 A CN110022266 A CN 110022266A CN 201910215405 A CN201910215405 A CN 201910215405A CN 110022266 A CN110022266 A CN 110022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propagation delay
load
transmission path
delay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54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海涛
熊春山
乔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154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222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22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226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H04W28/0975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for reducing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dapting protocols for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to wireless environment, e.g. adapting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接收代理服务器上报的触发事件,包括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并且在第一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上报该触发事件;向分组数据网网关发起请求,并获取其反馈的网络信息;根据第一、第二传输时延以及网络信息,控制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能够更加精确地指示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执行具体的负载分配方案,从而在确保良好的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WiFi网络分担4G网络的负载,使得各成员传输路径的负载传输成本最小化,降低通信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Description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MPTCP(Multi 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多径传输控制协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MPTCP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MPTCP是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提出的一项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增强技术,其旨在允许一个TCP连接可以使用多条成员传输路径,用以传输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负载,即业务分组流,从而使得传输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提升传输资源的冗余备份。
当前,MPTCP已应用于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等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与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或4G(4th-Gener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等蜂窝移动网络的互操作的应用场景中,以确保通信的服务质量,例如:用户设备在WiFi网络与4G网络之间切换时利用MPTCP进行负载控制,以保持业务的连续性从而保证用户的业务体验;利用MPTCP在WiFi网络与4G网络之间对同一用户设备的业务流进行负载分担,以保持用户设备的业务流在各网络成员路径之间达到负载平衡从而保证各网络的通信传输效率。
由此,在多网络配合进行多径传输的应用场景中,如何利用MPTCP进行负载控制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业务体验,已成为通信运营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的做法一般是单一的根据拥塞控制原理,将用户设备的负载分配至拥塞程度(负载)较低的网络接入点,从而提高通信传输效率。
然而,上述方法仅仅依据TCP各成员传输路径的拥塞程度作为负载分配的判决条件,因此无法进一步地判断成员传输路径上拥塞产生的原因,无法根据原因向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下发具体的负载分配的指示,导致在各成员传输路径负载分担的场景下用户的业务体验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MPTCP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更加精确地指示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执行具体的负载分配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载传输的控制装置,负载基于多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传输,控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代理服务器上报的触发事件,触发事件包括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用户设备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其中,在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由代理服务器上报触发事件,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分流时用户设备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触发事件后向分组数据网网关发起获取网络信息的请求,其中网络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获取分组数据网网关反馈的网络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以及网络信息,控制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结合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控制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之后,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或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代理服务器再次上报的触发事件,其中,在第一传输时延或第二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时,代理服务器再次上报触发事件,第二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回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且第二时延门限小于第一时延门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签约信息,并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网络信息以及签约信息,控制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签约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时对应的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费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用于重新配置用户设备对应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并由发送模块下发至分组数据网网关,以控制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服务质量参数包括最大比特速率、保证比特速率以及接入点名称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用于控制代理服务器采用保守式、激进式或切换式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为无线局域网络且包括WiFi网络,第二网络为重叠覆盖第一网络的蜂窝网络,且蜂窝网络包括2G、3G和4G网络的一种或任意组合,第二网络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为负载传输的缺省路径。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负载传输的控制装置,负载基于多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传输,控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以及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处理模块,用于监测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是否大于第一时延门限,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分流时用户设备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发送模块,用于在处理模块监测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上报触发事件,触发事件指示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根据触发事件包括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以及获取的分组数据网网关反馈的网络信息,控制处理模块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网络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控制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之后,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或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在处理模块监测第一传输时延或第二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时,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再次上报触发事件,其中第二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回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且第二时延门限小于第一时延门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在触发事件指示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根据触发事件包括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以及获取的用户设备的签约信息、网络信息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签约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时对应的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费率。
结合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用于在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的控制下,采用保守式、激进式或切换式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为无线局域网络且包括WiFi网络,第二网络为重叠覆盖第一网络的蜂窝网络,且蜂窝网络包括2G、3G和4G网络的任意组合,第二网络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为负载传输的缺省路径。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负载基于多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传输,控制方法包括:接收代理服务器上报的触发事件,触发事件包括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用户设备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其中,在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由代理服务器上报触发事件,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分流时用户设备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向分组数据网网关发起获取网络信息的请求,并获取分组数据网网关反馈的网络信息,网络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以及网络信息,控制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结合第三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之后,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或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代理服务器再次上报的触发事件,在第一传输时延或第二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时,代理服务器再次上报触发事件,第二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回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且第二时延门限小于第一时延门限。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设备的签约信息,签约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时对应的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费率;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以及网络信息,控制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网络信息以及签约信息,控制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结合第三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的步骤包括:重新配置用户设备对应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并下发至分组数据网网关,其中服务质量参数包括最大比特速率、保证比特速率以及接入点名称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的步骤还包括:控制代理服务器采用保守式、激进式或切换式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为无线局域网络且包括WiFi网络,第二网络为重叠覆盖第一网络的蜂窝网络,且蜂窝网络包括2G、3G和4G网络的一种或任意组合,第二网络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为负载传输的缺省路径。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负载基于多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传输,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以及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若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则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上报触发事件,触发事件指示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根据触发事件包括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以及获取的分组数据网网关反馈的网络信息,控制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分流时用户设备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网络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
结合第四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控制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之后,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或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若第一传输时延或第二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则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再次上报触发事件,其中第二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回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且第二时延门限小于第一时延门限。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上报触发事件的步骤之后进一步包括:触发事件指示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根据触发事件包括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以及获取的用户设备的签约信息、网络信息,控制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签约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时对应的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费率。
结合第四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的步骤包括:采用保守式、激进式或切换式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为无线局域网络且包括WiFi网络,第二网络为重叠覆盖第一网络的蜂窝网络,且蜂窝网络包括2G、3G和4G网络的任意组合,第二网络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为负载传输的缺省路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监测用户设备在各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延,能够在传输时延大于预定的传输时延门限时结合各成员传输路径所接入网络的网络信息,从而便于确定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下降的原因,指示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执行具体的负载分配方案,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确定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的负载分配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准确度较高,可大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于MPTCP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MPTCP的多径传输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MPTCP的负载传输的控制装置中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和代理服务器的原理框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MPTCP的负载传输的控制装置中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MPTCP的负载传输的控制装置中代理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其基于图2所示的基于MPTCP的多径传输场景,本发明的负载传输的控制实质上是负载分担,通过监测用户设备在各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延,同时结合各成员传输路径所接入网络的网络信息,从而便于确定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下降的原因,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确定负载分配方案,并指示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执行确定的负载分配方案,以将用户设备的业务分组流分配至各成员传输路径,准确度较高,可大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请参阅图2所示,该多径传输场景引入有策略与计费控制架构(Policy andCharging Control,PCC),包括用户设备21、第一网络接入点22、第二网络接入点23、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分组数据网网关)24、代理服务器(MPTCP Proxy)25、网页服务器(Web Server)26以及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其中,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包括第一功能实体271和第二功能实体272。第一功能实体271实质上即为接入网发现与选择功能实体(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ANDSF),用于通过S14参考点对用户设备21进行传输路径的接入控制,第二功能实体272实质上即为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PCRF),用于根据用户的包括用户设备21的负载在各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费率的签约信息与通过新定义的类似于Gx或Sd的参考点进行负载的多成员传输路径的分流控制,以此实现同一用户设备21的负载在不同接入网络中的备份保障传输与负载分配传输。
在该多径传输场景中,第一成员传输路径为第一网络接入点22—PGW24—代理服务器25—网页服务器26,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为第二网络接入点23—PGW24—代理服务器25—网页服务器26,用户设备21通过第一网络接入点22接入第一成员传输路径,通过第二网络接入点23接入第二成员传输路径。本实施例优选第一网络接入点22为WiFi网络的网络接入点AP(Acess Point),第二网络接入点23为4G网络(蜂窝网络)的基站eNodeB,对应地,第一网络即为WiFi网络,第二网络即为4G网络,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即为WiFi路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即为4G路径。另外,基于用户设备21在移动过程中网络浏览时的业务连续性,优选4G路径为进行负载传输的缺省路径,即默认路径。
用户设备21经由WiFi网络的负载首先汇聚到代理服务器25,再传递到网页服务器26。代理服务器25是网页服务器26的代理实体,对于不支持MPTCP功能的网页服务器26,本实施例优选利用SGi接口对上下行的负载进行多径传输的适配(组装或分配),而对网页服务器26不做任何改动。代理服务器25和PGW24可以在同一个物理实体中(例如,MPTCP代理服务器的功能作为一个软件模块插入到PGW设备中),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物理实体。
另外,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第一功能实体271和第二功能实体272对应)集成了PCRF和ANDSF功能,第一功能实体271和第二功能实体272可以在同一个物理实体中,也可以是各自独立分开设置的物理实体。当分开设置时,第一功能实体271和第二功能实体272之间设置有私有接口。
应理解,上述基于MPTCP的多径传输的场景以及各条成员传输路径所包含的实体元件、接入节点仅供说明举例,本发明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网络规划特性,设置用户设备21的同一个TCP连接下的任意多条成员传输路径,并不限于上文所举例的WiFi路径和4G路径,例如还可以设置为一条3G路径、一条4G路径和多条WiFi路径。对应地,各成员传输路径所包含的实体元件和接入节点的类型亦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对应的调整。
并且,用户设备21和代理服务器25之间的一个MPTCP连接可以为用户设备21和PGW24之间的一个IP-CAN(IP Connection Access Network,IP连接接入网)会话,即,用户设备21的MPTCP连接的路由都分配到同一个PGW24上,在不同的成员传输路径上用户设备21使用不同的IP地址与相同的PGW24进行交互。当然,也可以对应用户设备21和PGW24之间的多个IP-CAN会话,即用户设备21的MPTCP连接的路由分配到不同的PGW24上,再经由不同的PGW24汇聚于同一代理服务器25,在不同的成员传输路径上用户设备21使用不同的IP地址(例如:IPv4地址和IPv6地址)与不同的成员传输路径的网络的PGW24进行交互。
图1是本发明基于图2所示多径传输场景的第一实施例的基于MPTCP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代理服务器25获取用户设备21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以及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
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是指MPTCP代理服务器25在对应的成员传输路径上监测到的从发送一个请求数据包到接收到这个数据包的确认包(Ack)所需的时间。本实施例优选在预先设置的时间周期内MPTCP代理服务器25进行多次监测数据包的传输时延获取到的统计结果,即,第一传输时延为用户设备21接入第一网络时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在预先设置的时间周期内的平均传输时延或最大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为用户设备21接入第二网络时第二成员传输路径在预先设置的时间周期内的平均传输时延或最大传输时延。本发明全文以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为同一用户设备21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各自对应的平均传输时延为例进行描述。
步骤S12:代理服务器25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上报包括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的触发事件。
若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例如第一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门限,则表示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下降,需要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上重新进行负载分配以提高其传输性能;若第二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门限,则表示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下降,需要在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重新进行负载分配以提高其传输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21进行负载分流时用户设备21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
步骤S13: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向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发起获取网络信息的请求,并获取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反馈的网络信息。
触发事件指示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向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发起请求,获取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反馈的网络信息。本实施例的网络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Quality of Service,QoS),该服务质量参数包括最大比特速率(Maximum BitRate,MBR)、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以及接入点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ccess Point Name-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APN-AMBR)中的至少一个。当然,基于本步骤的目的是分析传输时延门限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下降的原因,因此,其它实施例可进一步设置网络信息包括用户设备21所接入的第一网络和/或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改变的事件(QoS_Change)、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RAT)的类型、用户设备21所对应的接入网信息(Access NetworkInformation,ANI)、用户设备21所对应的接入网的拥塞状态、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连接的释放原因等的一个或多个。
步骤S14: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以及网络信息,控制代理服务器25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鉴于本实施例的网络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因此确定用户设备21的负载传输方案具体而言: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重新配置用户设备21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即综合网络信息重新配置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最大比特速率MBR、保证比特速率GBR以及接入点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PN-AMBR,并下发至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并生效。例如:
第二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门限,且用户设备21在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网络信息)的保证比特率GBR下降到低于预先设定的比特率门限时,也就是说,用户设备21所接入的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改变事件低于预先设定的比特率门限时,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确定的负载分配方案为:减小第一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同时增大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而后,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控制代理服务器25按照确定后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进行负载传输。
本实施例优选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控制代理服务器25采用保守式、激进式或切换式执行负载分配,以此实现各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的平衡。具体而言:代理服务器25根据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发送的指令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操作。例如,若用户设备21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下降,对于保守式负载分配,代理服务器25以较小的预定步长将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发送滑动窗口大小递减,以较小的预定步长逐渐将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增大至比特率门限,同时将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发送滑动窗口大小以相同的预定步长同步递增,以相同的预定步长逐渐减小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对于激进式负载分配,代理服务器25以较大的预定步长逐步将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发送滑动窗口大小递减,以较大的预定步长逐渐将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增大至比特率门限,同时将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发送滑动窗口大小以相同的预定步长同步递增,以相同的预定步长逐渐减小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对于切换式负载分配,代理服务器25直接将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发送滑动窗口大小缩减为零,以直接将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增大至比特率门限,同时将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发送滑动窗口大小调整至最大可用尺寸,以直接减小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使得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均平衡。
应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其它方式执行负载分配,本发明对此并不予以限制。
基于上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监测各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延,能够在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延大于预定的传输时延门限时结合各成员传输路径所接入网络的网络信息,从而便于确定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下降的原因,指示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执行具体的负载分配方案,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确定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的负载分配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可及时有效的进行负载分配且准确度较高,大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本发明其次提供第二实施例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其在第一实施例揭示的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描述。请再次参阅图2,鉴于负载传输不仅包括用户设备21的负载在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下降时分流到其它的成员传输路径(如第一实施例所述),而且包括负载的回流,即用户设备21的负载在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回流至该成员传输路径,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针对图2所示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在发生过载而分流后,即重新确定用户设备21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负载分配方案并生效执行后,代理服务器25继续监测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对应的第一传输时延,此时的第一传输时延是指代理服务器25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上监测到的从发送一个请求数据包到接收到这个数据包的确认包(Ack)所需的时间。
在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2的描述基础上,若第一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则代理服务器25再次上报包括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的触发事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21进行负载回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并且第二时延门限小于第一时延门限。
同理,针对图2所示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在发生过载而分流后,负载在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代理服务器25继续监测第二成员传输路径对应的第二传输时延,此时的第二传输时延是指代理服务器25在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监测到的从发送一个请求数据包到接收到这个数据包的确认包所需的时间。若第二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则代理服务器25上报包括第二传输时延和第一传输时延的触发事件。
在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可避免其中一条成员传输路径所传输的负载过小,而同时其它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负载较大但不影响负载分流的现象发生,通过将负载回流到传输负载过小的成员传输路径上,从而使得各条成员传输路径所传输的负载达到均衡,以此更好的确保各条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第三实施例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其在第一实施例揭示的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进一步获取用户设备21的签约信息,且优选签约信息包括用户设备21接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时对应的负载在各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费率,当然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21对应的用户业务类型,即用户的业务等级,例如VIP客户或者金牌/银牌/铜牌客户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获取签约信息的步骤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3获取网络信息的步骤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联系,可以先执行步骤S13再执行获取签约信息的步骤,也可以先执行获取签约信息的步骤再执行步骤S13,甚至两步骤可同时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步骤S14中,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网络信息以及签约信息,控制代理服务器25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例如:
用户业务类型是金牌用户,第二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门限,第二成员传输路径发生拥塞,且用户设备21在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网络信息)的保证比特率GBR下降到低于预先设定的比特率门限时,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控制代理服务器25以较大的预定步长逐步将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发送滑动窗口大小递减,以较大的预定步长逐渐将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增大至比特率门限,同时将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发送滑动窗口大小以相同的预定步长同步递增,以相同的预定步长逐渐减小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
用户业务类型是铜牌用户,第二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门限,第二成员传输路径发生轻度拥塞,且用户设备21在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网络信息)的保证比特率GBR没有显著的下降(保证比特率仍然在预先设定的比特速率门限之上),则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控制代理服务器25以较小的预定步长将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发送滑动窗口大小递减,以较小的预定步长逐渐将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增大至比特率门限,同时将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发送滑动窗口大小以相同的预定步长同步递增,以相同的预定步长逐渐减小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参数QoS的保证比特率GBR。
基于此,可知本实施例通过监测各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延用以确保通信质量,并结合用户与各条成员传输路径所对应网络的签约信息用以确保通信成本,从而在确保良好通信质量的前提下使得各条成员传输路径的负载传输成本最小化,实现例如利用WiFi网络(传输费率较低)分担4G网络(传输费率较高)的负载,为用户省钱的同时又能大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驻网的忠诚度。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如图3所示的负载传输的控制装置,可适用于图2所示的基于MPTCP的多径传输场景。请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包括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31和代理服务器32,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31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11、第一处理模块312和第一发送模块313,代理服务器32包括第二接收模块321、第二处理模块322和第二发送模块323。其中:
第二接收模块321用于获取用户设备21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以及用户设备21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
第二处理模块322用于监测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是否大于第一时延门限,其中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21进行负载分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并且,在第二处理模块322监测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
第二发送模块323用于在第二处理模块322的控制下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31上报触发事件。对应地,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31的第一接收模块311用于接收第二发送模块323上报的触发事件。其中,触发事件包括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
第一发送模块313用于在第一接收模块311接收触发事件后,在第一处理模块312的控制下向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发起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311进一步用于获取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反馈的网络信息,第一处理模块312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以及网络信息,确定用户设备21的负载传输方案,并控制第一发送模块311向代理服务器32发送该负载传输方案。对应地,代理服务器32的第二接收模块321用于接收第一发送模块311发送的该负载传输方案,以使第二处理模块322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
本实施例的网络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QoS,该服务质量参数QoS包括最大比特速率MBR、保证比特速率GBR以及接入点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PN-AMBR中的至少一个。当然,其它实施例可进一步设置网络信息包括用户设备21所接入的第一网络和/或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改变的事件QoS_Change、无线接入技术的类型RAT、用户设备21所对应的接入网信息ANI、用户设备21所对应的接入网的拥塞状态、无线接入网RAN/非接入层NAS连接的释放原因等的一个或多个。
鉴于本实施例的网络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QoS,因此,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31的第一处理模块312确定用户设备21的负载传输方案具体而言:第一处理模块312重新配置用户设备21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QoS,即,第一处理模块312综合网络信息重新配置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最大比特速率MBR、保证比特速率GBR以及接入点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PN-AMBR,并下发至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并生效。
本实施例优选代理服务器32的第二处理模块322采用保守式、激进式或切换式执行负载分配,以此实现各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的平衡,负载分配方案的确定以及执行过程可参阅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322还可采取其它方式执行负载分配。
第一处理模块312控制代理服务器32的第二处理模块322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之后,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或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此时,第一接收模块311进一步用于接收代理服务器32的第二发送模块323再次上报的触发事件,其中在第一传输时延或第二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时,第二发送模块323再次上报触发事件,第二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21进行负载回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且第二时延门限小于第一时延门限。
进一步地,第一接收模块311还用于获取用户设备21的签约信息,第一处理模块312还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网络信息以及签约信息,确定用户设备21的负载传输方案,从而控制代理服务器32的第二处理模块322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优选签约信息包括用户设备21接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时对应的负载在各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费率,当然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21对应的用户业务类型,即用户的业务等级,例如VIP客户或者金牌/银牌/铜牌客户等。
在本实施例中,负载传输的控制装置所描述的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31和代理服务器32,对应执行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所述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因此具有与其相同的技术效果。
应理解,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31和代理服务器32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所描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目的。另外,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也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各个功能模块作为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31和代理服务器32的组成部分,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框,既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框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40适用于如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40包括第一处理器41、第一存储器42、第一接收器43以及第一发射器44,其中第一存储器42、第一接收器43和第一发射器44与第一处理器41连接,具体而言:
第一接收器43用于接收代理服务器25上报的触发事件,第一发射器44用于向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发起获取网络信息的请求以及向代理服务器25转发第一处理器41的控制指令。其中,触发事件包括用户设备21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和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在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代理服务器25上报该触发事件,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21进行负载分流时用户设备21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
第一存储器42可以实现为计算机的软盘、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以及光盘等的一种或多种。第一存储器42进一步存储有应用程序,用于被第一处理器41调用,以实现负载分配。
第一处理器41通过调用第一存储器4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执行如下操作:
控制第一发射器44向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发起获取网络信息的请求,并控制第一接收器43获取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反馈的网络信息,本实施例的网络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然后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以及网络信息,确定负载分配方案,并控制第一发射器44向代理服务器25下发控制指令,以控制代理服务器25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另外,在控制代理服务器25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之后,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或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且第一接收器43再次接收到代理服务器25上报的触发事件,第一处理器41再次控制第一发射器44向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发起获取网络信息的请求,并获取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反馈的网络信息,然后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以及网络信息,再次控制第一发射器44向代理服务器25下发控制指令,以控制代理服务器25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
在第一传输时延或第二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时,代理服务器25再次上报触发事件,第二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21进行负载回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且第二时延门限小于第一时延门限。
第一处理器41重新配置用户设备21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即第一处理器41综合网络信息重新配置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最大比特速率MBR、保证比特速率GBR以及接入点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PN-AMBR,并控制第一发射器44将其下发至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并生效。
并且,优选第一处理器41控制代理服务器25采用保守式、激进式或切换式执行负载分配,以此实现各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的平衡。
进一步地,第一接收器43获取用户设备21的签约信息,第一处理器41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网络信息以及签约信息,控制第一发射器44向代理服务器25下发控制指令,以控制代理服务器25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优选签约信息包括用户设备21接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时对应的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费率。本实施例的负载分配方案的确定以及执行过程,可参阅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代理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所示,代理服务器50适用于如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代理服务器50包括第二处理器51、第二存储器52、第二接收器53以及第二发射器54,第二存储器52、第二接收器53和第二发射器54与第二处理器51连接,具体而言:
第二发射器54用于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上报触发事件,第二接收器53用于获取用户设备21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以及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并接收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转发的控制指令。其中,触发事件包括用户设备21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和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在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第二发射器54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上报该触发事件,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21进行负载分流时用户设备21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
第二存储器52可以实现为计算机的软盘、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以及光盘等的一种或多种。第二存储器52进一步存储有应用程序,用于被第二处理器51调用,以实现负载分配。
第二处理器51通过调用第二存储器5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执行如下操作:
监测是否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并在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控制第二发射器54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上报触发事件。触发事件指示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根据触发事件包括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以及获取的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反馈的网络信息,确定相应的负载分配方案,并转发控制指令至第二接收器53。
第二处理器51在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本实施例的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的具体过程以及方式,可参阅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第二处理器51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之后,负载在第一成员传输路径或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时,第二处理器51控制第二发射器54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再次上报触发事件。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再次向分组数据网网关PGW24发起请求,并获取其反馈的网络信息,然后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以及网络信息,再次确定相应的负载分配方案,并转发控制指令至第二接收器53。第二处理器51在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的控制下再次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进一步地,第二处理器51控制第二发射器54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再次上报触发事件时,触发事件指示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根据触发事件包括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以及获取的用户设备21的签约信息、网络信息,确定相应的负载分配方案,并转发控制指令至第二接收器53。第二处理器51在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的控制下再次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4所示的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40和图5所示的代理服务器50分别对应于图2所示的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27、代理服务器25,也就是说,对应执行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所述的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因此具有与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相同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监测用户设备在各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延,能够在传输时延大于预定的传输时延门限时结合各成员传输路径所接入网络的网络信息,确定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下降的原因,从而指示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执行具体的负载分配方案,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确定发生拥塞的成员传输路径的负载分配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准确度较高,可大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再次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负载传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基于多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传输,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代理服务器上报的触发事件,所述触发事件包括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其中,在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由所述代理服务器上报所述触发事件,所述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所述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分流时所述用户设备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触发事件后向分组数据网网关发起获取网络信息的请求,其中所述网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获取所述分组数据网网关反馈的所述网络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以及所述网络信息,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之后,所述负载在所述第一成员传输路径或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再次上报的所述触发事件,其中,在所述第一传输时延或所述第二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时,所述代理服务器再次上报所述触发事件,所述第二时延门限为控制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所述负载回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且所述第二时延门限小于所述第一时延门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签约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网络信息以及所述签约信息,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所述签约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时对应的负载在所述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费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重新配置所述用户设备对应所述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并由所述发送模块下发至所述分组数据网网关,以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包括最大比特速率、保证比特速率以及接入点名称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采用保守式、激进式或切换式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无线局域网络且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重叠覆盖所述第一网络的蜂窝网络,且所述蜂窝网络包括2G、3G和4G网络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第二网络对应的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为负载传输的缺省路径。
7.一种负载传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基于多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传输,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以及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
处理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是否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所述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分流时用户设备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监测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上报触发事件,所述触发事件指示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根据所述触发事件包括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以及获取的分组数据网网关反馈的网络信息,控制所述处理模块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所述网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控制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之后,所述负载在所述第一成员传输路径或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所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监测所述第一传输时延或所述第二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时,向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再次上报所述触发事件,其中所述第二时延门限为控制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所述负载回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且所述第二时延门限小于所述第一时延门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所述触发事件指示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根据所述触发事件包括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以及获取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签约信息、所述网络信息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所述签约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时对应的负载在所述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费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的控制下,采用保守式、激进式或切换式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之一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无线局域网络且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重叠覆盖所述第一网络的蜂窝网络,且所述蜂窝网络包括2G、3G和4G网络的任意组合,所述第二网络对应的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为负载传输的缺省路径。
12.一种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基于多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传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代理服务器上报的触发事件,所述触发事件包括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其中,在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时,由所述代理服务器上报所述触发事件,所述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分流时所述用户设备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
向分组数据网网关发起获取网络信息的请求,并获取所述分组数据网网关反馈的所述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以及所述网络信息,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之后,所述负载在所述第一成员传输路径或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再次上报的所述触发事件,其中,在所述第一传输时延或所述第二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时,所述代理服务器再次上报所述触发事件,所述第二时延门限为控制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所述负载回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且所述第二时延门限小于所述第一时延门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签约信息,所述签约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时对应的负载在所述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费率;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以及所述网络信息,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网络信息以及所述签约信息,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的步骤包括:
重新配置所述用户设备对应所述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服务质量参数,并下发至所述分组数据网网关,其中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包括最大比特速率、保证比特速率以及接入点名称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的步骤还包括:
控制所述代理服务器采用保守式、激进式或切换式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之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无线局域网络且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重叠覆盖所述第一网络的蜂窝网络,且所述蜂窝网络包括2G、3G和4G网络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第二网络对应的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为负载传输的缺省路径。
18.一种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基于多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传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接入第一网络时对应的第一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以及接入第二网络时对应的第二成员传输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
若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时延门限,则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上报触发事件,所述触发事件指示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根据所述触发事件包括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以及获取的分组数据网网关反馈的网络信息,控制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所述第一时延门限为控制用户设备进行负载分流时所述用户设备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所述网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控制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之后,所述负载在所述第一成员传输路径或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发生负载回流,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所述第一传输时延或所述第二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时延门限,则向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再次上报所述触发事件,其中所述第二时延门限为控制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所述负载回流时所需的负载传输的时间的门限值,且所述第二时延门限小于所述第一时延门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上报触发事件的步骤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触发事件指示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实体根据所述触发事件包括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以及获取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签约信息、所述网络信息,控制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其中所述签约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时对应的负载在所述第一成员传输路径和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上的传输费率。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的步骤包括:
采用保守式、激进式或切换式执行相应的负载分配。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之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无线局域网络且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重叠覆盖所述第一网络的蜂窝网络,且所述蜂窝网络包括2G、3G和4G网络的任意组合,所述第二网络对应的所述第二成员传输路径为负载传输的缺省路径。
CN201910215405.XA 2014-05-29 2014-05-29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ithdrawn CN110022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5405.XA CN110022266A (zh) 2014-05-29 2014-05-29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80011575.1A CN105324966B (zh) 2014-05-29 2014-05-29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1910215405.XA CN110022266A (zh) 2014-05-29 2014-05-29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CT/CN2014/078802 WO2015180097A1 (zh) 2014-05-29 2014-05-29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1575.1A Division CN105324966B (zh) 2014-05-29 2014-05-29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2266A true CN110022266A (zh) 2019-07-16

Family

ID=546978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1575.1A Active CN105324966B (zh) 2014-05-29 2014-05-29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1910215405.XA Withdrawn CN110022266A (zh) 2014-05-29 2014-05-29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1575.1A Active CN105324966B (zh) 2014-05-29 2014-05-29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200911B2 (zh)
EP (1) EP3139553B1 (zh)
CN (2) CN105324966B (zh)
BR (1) BR112016027907A2 (zh)
WO (1) WO201518009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2299A (zh) * 2019-08-30 2019-12-13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测试方法、系统、装置、网络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726533A (zh) * 2021-08-26 2021-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费率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72862A (zh) * 2020-06-30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移动设备及路由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7051A1 (en) * 2014-07-07 2016-0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US10313251B2 (en) * 2016-02-01 2019-06-04 Netapp,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networked storage environment
WO2018032412A1 (zh) * 2016-08-17 2018-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径传输的策略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397065B2 (en) * 2016-12-16 2019-08-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ient network condi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O2018191977A1 (zh) * 2017-04-21 2018-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数据迁移方法及网络设备
ES2882074T3 (es) * 2018-03-19 2021-12-01 Deutsche Telekom Ag Técnicas para la planificación de tráfico de datos de ruta múltiple
US10623791B2 (en) 2018-06-01 2020-04-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ield of view prediction in live panoramic video streaming
US10812774B2 (en) 2018-06-06 2020-10-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dapting the rate of video content streaming
US11463782B2 (en) 2018-06-21 2022-10-04 Dish Network L.L.C. User device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10616621B2 (en) * 2018-06-29 2020-04-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multipath routing for panoramic video content
CN108924954B (zh) * 2018-07-29 2023-11-14 江苏博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水污染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0798869B (zh) 2018-08-02 202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芯片子系统
US11019361B2 (en) 2018-08-13 2021-05-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adjusting panoramic view of a camera for capturing video content
CN110944361B (zh) * 2018-09-21 2022-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负载均衡的方法与网元
US11064384B2 (en) * 2019-02-19 2021-07-13 Mediatek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path communications using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technologies
CN112616168B (zh) * 2020-12-18 2021-12-21 深圳市微网力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76404A (zh) * 2021-08-23 2021-11-19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5897B2 (en) * 2010-04-06 2016-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ve bandwidth aggregation using multipath transport
CN102185771B (zh) * 2011-05-05 2013-09-04 清华大学 Mptcp中发送方数据包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3597794B (zh) * 2012-02-16 2016-08-17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用于提供关于数据数组关联的信息以及用于转发数据数组的设想
CN103580773A (zh) * 2012-07-18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帧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782555A (zh) * 2012-09-06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网络传输时延的方法、服务质量控制实体和通信设备
US20150237525A1 (en) * 2012-09-24 2015-08-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ffic Shaping and Steering for a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Connectio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2299A (zh) * 2019-08-30 2019-12-13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测试方法、系统、装置、网络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72862A (zh) * 2020-06-30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移动设备及路由设备
CN113872862B (zh) * 2020-06-30 202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移动设备及路由设备
CN113726533A (zh) * 2021-08-26 2021-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费率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89499A1 (en) 2019-09-19
EP3139553B1 (en) 2019-10-16
CN105324966B (zh) 2019-04-12
WO2015180097A1 (zh) 2015-12-03
US20170078921A1 (en) 2017-03-16
BR112016027907A2 (pt) 2017-10-31
CN105324966A (zh) 2016-02-10
EP3139553A4 (en) 2017-05-24
US10200911B2 (en) 2019-02-05
EP3139553A1 (en)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4966B (zh)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791488B2 (en) Distributed virtual gateways
RU2766428C1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токами данных в сетях связи с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ыми доступом и транзитными соединениями
CN107005431B (zh) 更改基于服务的数据平面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US10104704B2 (en) Dynamic acceleration of prioritized mobile application traffic
JP2021518684A (ja) アクセストラフィックステアリング、スイッチング、及び/又は、分割動作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EP3556066B1 (en) Flow control in a virtualiz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548314A (zh) 通信方法与系统,以及接入网设备与应用服务器
WO2016091298A1 (en) Updating flow-specific qos policies based on information reported from base station
CN109245936A (zh) 控制网络传输时延的方法、服务质量控制实体和通信设备
EP3585009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70027016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328450A (zh) 一种多路径传输的策略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EP261108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US20170099229A1 (en) Relay device and relay method
US91613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ccess point communication channel utilization
JP6478909B2 (ja) メディアプレフィル性能の改良
EP3701744B1 (en) Controlling a congestion window value for a wireless device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WO2019185800A1 (en) Dedicated bearer management
US20200382408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intelligent content delivery using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and edge computing
CN113727401A (zh) 一种移动网络的接入节点中的方法
EP3518578B1 (en) Data manager for distributing data of a data stream of a user equipment via multipl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inks
US20190141560A1 (en)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multimedia delivery in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networks
EP3177067B1 (en) Network controll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240056885A1 (en) Multi-access traffic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