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5218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5218A
CN110015218A CN201810016273.3A CN201810016273A CN110015218A CN 110015218 A CN110015218 A CN 110015218A CN 201810016273 A CN201810016273 A CN 201810016273A CN 110015218 A CN110015218 A CN 110015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seat
synchronizer
synchronization component
transmission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62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to CN20181001627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152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15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52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cushion, e.g. "portefeuil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3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vehi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88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link
    • B60N2/3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link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车辆座椅可包括座垫骨架,以及可在折叠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座椅靠背骨架。靠背骨架可包括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以及横向支撑在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上的第一肋和第二肋。其中第一肋和第二肋可沿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移动以改变第一肋和第二肋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折叠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现代车辆内可包括可承载多个乘客的后排座椅甚至第三排座椅,通常后排以及第三排座椅可以被翻折从而在需要装载货物的时候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然而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垫具有一定的厚度,当翻折之后,座椅靠背直接叠置于座椅的坐垫之上,仍然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例如US6,199,951揭示了一种可折叠座椅,包括位于座垫或者靠背中的至少一者的可变形部件,可变形部件可改变座椅靠背/座垫的形状和/或高度以便于实现当座椅靠背和坐垫重叠时最小的折叠高度。
发明人意识到现有技术中座椅仍然不能够实现尽可能小的空间占用,因而需要提供一种座椅以及调节机构以期解决至少一个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座椅空间占用问题。
【申请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车辆座椅可包括座垫骨架,以及可在折叠位置和使用位置(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座椅靠背骨架。靠背骨架可包括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以及横向支撑在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上的第一肋和第二肋。其中第一肋和第二肋可沿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移动以改变第一肋和第二肋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座椅可进一步包括覆盖在第一肋和第二肋之上的包覆件。其中第一肋、第二肋可与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基本垂直,并且第一肋、第二肋靠近用户的一面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其中在收起位置,第一肋和第二肋可移动至座椅靠背骨架的顶端位置。当座椅靠背骨架折叠至坐垫骨架上时,第一肋、第二肋总体位于座垫骨架在座椅靠背骨架的投影之外以减小在折叠位置时车辆座椅的占用空间。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车辆座椅包括椅背枢转机构,以及与第一肋和第二肋相连接并可驱动地连接到椅背枢转机构的第一传动机构。其中第一传动机构邻近第一纵向支撑件设置,且在座椅靠背折叠或者打开过程中,枢转机构驱动第一传动机构并带动第一肋和第二肋沿着第一和第二纵向支撑件移动。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座椅可进一步包括与椅背枢转机构固定连接的固定齿轮。其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与固定齿轮可驱动地配合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一皮带轮,远离第一皮带轮与座椅靠背的骨架顶端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皮带轮,和张紧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的传动带。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肋相对第二肋更靠近座椅靠背骨架的顶端。其中第一肋可包括位于第一端部的第一肋端齿轮以及与第一肋相连的第一同步器。其中第一纵向支撑件可包括可与第一肋端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面。其中在同步状态下第一同步器可将传动带卡止在其间,而第一同步器可随着传动带的移动而带动第一肋端齿轮沿着第一纵向支撑件的第一齿条面移动。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肋可包括支撑第一肋端齿轮的第一突出轴,而第一同步器可套设于第一突出轴上。其中第一同步器可包括与第一肋固定连接的第一基座,与第一基座连接的第一同步组件,以及在力的作用下可相对第一基座移动的第二同步组件。其中在同步状态下,第一同步组件靠近第二同步组件将传动带夹持在其间。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同步组件可以为第一同步齿条,而第二同步组件为第二带齿部件。且其中第二同步组件可包括背离第一肋且沿着第一肋的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把手,当沿着背离第一同步齿条的方向推动第一把手可使第一同步组件和第二同步组件分离。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同步组件可包括位于第一基座主平面上相对第一基座可滑动的第一滑块,而第二带齿部件可形成在第一滑块上,第一基座包括总是相对偏置使得第一滑块朝向第一同步组件而压紧传动带的偏置装置。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肋可包括支撑第一肋端齿轮的第一突出轴,而第一同步器可套设于第一突出轴上。其中第一同步器可包括与第一肋固定连接的第一基座,位于第一基座主平面上且相对第一基座可滑动的第一滑块,与第一基座连接的第一同步组件,以及设置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二同步组件。其中第一同步组件包括与第一基座连接的第一同步齿轮,第二同步组件包括支撑在第一滑块上的棘轮和棘爪,在同步状态下棘轮和第一同步齿轮夹持传动带。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同步组件可包括纵向对齐的一对第一同步齿轮。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二肋可具有与第一肋端部结构相同的构造。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车辆座椅可进一步包括与第一肋和第二肋相连接并可驱动地连接到椅背枢转机构的第二传动机构。其中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纵向支撑件邻近并包括第二传动带。其中第一肋可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二端部的第二肋端齿轮以及与第二端部相连的第二同步器。其中第二纵向支撑件可包括可与第二肋端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面。在同步状态下第二同步器将第二传动带卡止在其间,而第二同步器随着第二传动带的移动而带动第二肋端齿轮沿着第二纵向支撑件的第二齿条面移动。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二肋可包括位于第一端部的第三肋端齿轮以及第二肋相连的第三同步器。其中第三肋端齿轮可与第一纵向支撑件的第一齿条面啮合,且在同步状态下第三同步器将第一传动带卡止在其间,第三同步器随着第一传动带的移动而带动第三肋端齿轮沿着第一纵向支撑件的第一齿条面移动。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纵向支撑件可包括由其第一表面突起的第一止位凸起和第二止位凸起。其中第一肋可被卡止于第一止位凸起,第二肋可包括对应于第一止位凸起的凹槽使得第二肋可通过第一止位凸起而卡止于第二止位凸起。其中当座椅从折叠位置转换至打开位置时,座椅枢转机构可带动座椅靠背骨架转动,从而驱动主动轮围绕固定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从而传动带随第一皮带轮而移动并进一步带动第一肋和第二肋移动,第二肋穿过第一止位凸起而止位于第二止位凸起。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第二止位凸起具有与第一肋或者第二肋接触的倾斜的止位表面。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纵向支撑件可包括由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突起的第一分离突起和第二分离突起。其中当第一肋、第二肋移动至第一纵向支撑件的顶端时,第一、第二分离突起可分离第一同步器使得第一肋和第二肋可相对皮带移动。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肋、第二肋可包括横向延伸的刚性内支撑件以及包覆件。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固定齿轮的齿数可限定传动带随着座椅靠背骨架转动而移动的距离,当第一、第二肋已经随着所述第一传动带移动至座椅靠背骨架的顶端时,主动轮转动至固定齿轮的光滑面使得主动轮空转而第一肋和第二肋可停留在座椅靠背骨架的顶端;当第一、第二肋已经随着第一传动带移动至座椅靠背骨架的预设位置时,主动轮转动至固定齿轮的光滑面使得主动轮空转而第一肋和第二肋停留在座椅靠背骨架的预设位置。
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车辆座椅可包括座垫骨架,以及通过椅背枢转机构在折叠位置和使用位置(打开位置)之间相对坐垫骨架移动的座椅靠背骨架。其中座椅靠背骨架包括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以及横向支撑在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上的第一肋、第二肋;以及与第一肋和第二肋相连接并可驱动地连接到椅背枢转机构的传动带。其中枢转机构驱动传动带并带动第一肋和第二肋沿着第一和第二纵向支撑件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车辆座椅可进一步包括与椅背枢转机构固定连接的分别位于座椅两侧的一对固定齿轮,与一对固定齿轮可驱动地配合的一对主动齿轮,与一对主动齿轮同轴连接的一对第一皮带轮,以及远离一对第一皮带轮而位于座椅靠背骨架的顶端的一对第二皮带轮。其中传动带可包括张紧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的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其中第一肋可包括位于其端部的第一肋端齿轮、第二肋端齿轮,以及将第一传动带卡止在其间的对应的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其中第二肋可包括位于其端部的第三肋端齿轮,第四肋端齿轮以及将第二传动带卡止在其间的对应的第三同步器和第四同步器。其中第一纵向支撑件包括可与相应的第一、第三肋端齿轮啮合的第一纵向齿条面,而第二纵向支撑件包括可与相应的第二、第四肋端齿轮啮合的第二纵向齿条面。其中随着第一传动带的移动,第一同步器、第三同步器带动第一肋的第一肋端齿轮和第二肋的第三肋端齿轮分别沿着第一纵向支撑件第一纵向齿条面移动;而随着第二传动带的移动第二同步器、第四同步器带动第一肋的第二肋端齿轮和第二肋的第四肋端齿轮沿着第二纵向支撑件的第二纵向齿条面移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肋可包括支撑第一肋端齿轮的第一突出轴,而第一同步器可套设于第一突出轴上。其中第一同步器可包括与第一肋固定连接的第一基座,位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同步组件,以及连接到第一基座的第二同步组件。其中第二肋可包括支撑第二肋端齿轮的第二突出轴,而第二同步器套设于第二突出轴上。其中第二同步器包括与第二肋固定连接的第二基座,位于第二基座上的第三同步组件,以及可伸缩地连接到第二基座的第四同步组件。在同步状态下,第一同步组件与第二同步组件配合,第三同步组件与第四同步组件配合而将第一传动带夹持在其间使得第一肋、第二肋可随着第一传动带而移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基座可包括相对其可滑动地连接的第一滑块,以及总是相对偏置使得第一滑块朝向第一同步组件而压紧第一传动带的偏置装置。其中第一同步组件可为第一同步齿轮,第二同步组件可包括支撑在第二滑块上的棘轮和棘爪,第三同步组件可为第三同步齿条,第四同步组件可为第四带齿部件。其中第一、第二同步组件可包括背离第一肋、第二肋且沿着第一、第二肋的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把手,当压缩第一、第二把手可分别解离第一与第二同步组件的配合,以及第三同步组件与第四同步组件的配合。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中车辆座椅可包括座垫骨架,以及通过椅背枢转机构在折叠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相对坐垫骨架移动的座椅靠背骨架。其中靠背骨架可包括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以及横向支撑在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上的第一肋、第二肋和第三肋。其中第一肋相对第二肋更靠近座椅靠背的顶端;而第三肋相对第二肋更远离座椅靠背的顶端。其中第一肋,第二肋,第三肋可沿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在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线性移动,在收起位置,第一肋,第二肋,第三肋基本接触并靠近座椅靠背的顶端;在使用位置,第一肋,第二肋,第三肋间隔预定距离共同形成座椅靠背的刚性支撑。
单独或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上述优点和其它优点以及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完整地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应参考在附图中更为详细地说明以及下文中通过示例描述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座椅,其中座椅处于使用位置;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座椅,其中座椅处于折叠位置;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座椅靠背骨架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座椅靠背骨架的横向支撑肋处于收起状态;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座椅靠背骨架的背面结构;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6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横向支撑肋端部构造以及与传动机构的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
图7显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横向支撑肋端部构造以及与传动机构的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
图8显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纵向支撑件局部放大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附图中的标号,相同或类似的标号用于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在下文的描述中,在多个实施例中描述了多个操作参数和部件。这些具体的参数和部件仅作为示例包括在本文中而并不意味着限定。
根据需要,本说明书中公开了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但是,应理解公开的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并且可以多种替代形式实施。附图无需按比例绘制;可放大或缩小一些特征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所以,此处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解释为限定,而仅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多种形式实施本申请的代表性基础。
如背景技术所提及的尽管现有车辆中提供了可被翻折从而在需要时可以提供更大空间的后排或者三排座椅,然而由于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垫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即便翻折之后,座椅靠背直接叠置于座椅的坐垫之上,依然会占据较大空间。本申请发明人因而提供一种座椅具有可调骨架的座椅,以及相应的调节机构以解决至少一个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座椅10,其中座椅10处于使用位置。在此实施例中略去座垫、头枕等以便于更清楚显示座椅10的内部结构。可以理解,座椅10可以具有任意合适的坐垫以及头枕构造。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10可包括可包括座垫骨架100,以及与坐垫骨架100相连接的座椅靠背骨架200。
在如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靠背骨架200可包括总体上沿着纵向方向T延伸的第一纵向支撑件210a和相对的第二纵向支撑件210b,以及总体上沿着图示的横向方向W延伸而横向支撑在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和210b上的横向支撑肋,图1显示的横向支撑肋包括第一肋220,第二肋230和第三肋240。可以理解,第一纵向支撑件210a和相对的第二纵向支撑件210b可以具有合适的间隔,甚至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和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210b可以部分地相互连接,只要能够提供对于横向支撑肋的支撑或承载即可。可以理解,上述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和201b总体沿着纵向方向T延伸,即纵向方向T为靠背骨架200的长度方向。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上述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和201B垂直于水平面延伸,其在使用状态相对于水平面可以具有适当的倾角。横向方向W为靠背骨架200的宽度方向。此外可以理解,横向支撑肋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例如两个,或者多于三个。在此实施例中,座椅10还进一步包括覆盖第一肋220、第二肋230、以及第三肋240的柔性覆盖层250。覆盖层250可以包覆整体的座椅靠背骨架200并可以被压缩,其材质可以为任意合适的设计,例如现有技术中车辆座椅或者家居座椅的表面的织物层。在一个示例中,覆盖层250在使用位置可以被张紧以提供舒适的靠背支撑。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座椅10,其中座椅10处于折叠位置,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内部构造而略去了坐垫和座椅靠背骨架200的覆盖层250。如图所示,座椅靠背骨架200可从图1所示的使用位置而折叠收起至图2所示的折叠位置。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折叠方式以及机构。在此示例中,可以看到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沿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和210b移动至靠近座椅靠背骨架200的顶端位置202。如图所示,在折叠位置,座椅靠背骨架200折叠至坐垫骨架100上时,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总体位于座垫骨架100在座椅靠背骨架200的投影之外,并在图示的高度方向H上与座垫骨架100部分重叠。即,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不增加座椅10在折叠位置的高度。靠背骨架200在高度方向H可设置为较小的尺寸而柔性覆盖层250可以具有较薄的厚度。因而可减小在图示的折叠位置时车辆座椅10的占用空间。换句话说,在图示的高度方向H,折叠后的座椅10可以具有尽可能小的高度。并且,由于使用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和柔性覆盖层250作为靠背,座椅10的重量可减小。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座椅靠背骨架200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座椅靠背骨架200的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处于收起状态并位于邻近座椅靠背骨架200的顶端位置202。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彼此基本平行并可与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和210B基本垂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靠近用户的一面可以具有不同的表面形状例如具有不同的弧度和/或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具有不同的厚度以便于适应人体背部的构造,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度。可以理解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的形状,尺寸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座椅靠背骨架200的背面结构。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车辆座椅10包括椅背枢转机构260,以及传动机构300a,300b,在此省略了第一肋220、第二肋230以及第三肋240以及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210b以更清楚显示传动机构300a,300b的构造。可以理解椅背枢转机构260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造。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座椅10可以包括分别位于靠背骨架200两侧的第一传动机构300a和第二传动机构300b。其中两侧的第一传动机构300a和第二传动机构300b可以具有类似的构造。此外以第一肋220为例,其包括横向地贯穿的刚性支撑228(在此省去了其外部的柔性支撑件以便于更清楚显示内部构造),以及位于第一肋两端的一对同步器400a和400b。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300a可邻近第一纵向支撑件210a设置,且在座椅靠背骨架200折叠或者打开过程中,枢转机构260可驱动第一传动机构300a并通过一对同步器400a和400b带动第一肋220、第二肋230以及第三肋240沿着第一和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以及210b移动。
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车辆座椅10可包括座垫骨架100,以及通过椅背枢转机构260在折叠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相对坐垫骨架100移动的座椅靠背骨架200。其中靠背骨架200可包括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和210b。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和201b总体平行,在其他示例中,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和210n可以具有相对的夹角。座椅10进一步包括横向支撑在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和210b上的第一肋220、第二肋230以及第三肋240。其中第一肋220相对第二肋230更靠近座椅靠背200的顶端202;而第三肋240相对第二肋230更远离座椅靠背200的顶端202。第一肋220、第二肋230以及第三肋240可沿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和210b在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线性移动。在一个示例中,线性移动可以是沿着纵向支撑件的直线运动,而非枢转曲线运动,而其移动的速率可取决于椅背枢转速率的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肋220、第二肋230以及第三肋240均可包括横向延伸的刚性内支撑件例如但不限于图4所示的贯穿第一肋的刚性轴228以及包覆材料,例如任何合适的座椅支撑材料,例如聚胺脂发泡材料。第二肋230以及第三肋240可以具有类似的结构,即内部的刚性支撑件和外部的包覆材料层。
下面参考图5并结合图1-图4可以更清楚理解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的构造。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00a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4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座椅10可进一步包括与椅背枢转机构260固定连接的固定齿轮280。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齿轮280可以固定地套设于座椅靠背骨架200的枢轴204,并不随座椅靠背骨架200的枢转而转动。而在另一些示例中,例如固定齿轮280可以套设于座椅靠背骨架200的枢轴204,并可以随着座椅靠背骨架200的枢转而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300a包括与固定齿轮280可驱动地配合的主动齿轮310a,与主动齿轮310a同轴连接的第一皮带轮320a,远离第一皮带轮320与座椅靠背骨架200的骨架顶端202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皮带轮330a,和张紧在第一皮带轮320和第二皮带轮330之间的传动带340a。在一个示例中,主动齿轮310a相对固定齿轮280可以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使得座椅靠背骨架200的转动可以驱动主动齿轮310A围绕固定齿轮280转动足够的转数,而第一皮带轮320a可以带动传动带340a移动足够的距离。可以理解,固定齿轮280与第一皮带轮320a之间可以具有更少或者更多中间齿轮,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考虑空间排布进行设计。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传动带340a可以采用例如皮带或者链条的设计。
继续参考图4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固定齿轮280的齿数282可限定传动带340a随着座椅靠背骨架200转动而移动的距离。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齿轮280的齿282的数量设计为当第一、第二、第三肋220、230、240已经随着第一传动带340a移动至座椅靠背骨架200的预设位置时,随着座椅10的进一步往后调节,主动轮310a可转动至固定齿轮280的光滑面284使得主动轮310a空转而使得第一、第二、第三肋220、230、240停留在座椅靠背骨架200的预设位置,而不会随着座椅10的进一步往后调节而产生进一步的过度移动。进一步地,固定齿轮280的齿282的数量可设计为当第一、第二、第三肋220、230、240已经随着第一传动带340a移动至座椅靠背骨架200的顶端202时,随着座椅10的进一步折叠,主动轮310a可转动至固定齿轮280的光滑面284使得主动轮310a空转而使得第一、第二、第三肋220、230、240停留在座椅靠背骨架200的顶端202,而不会随着座椅10的折叠有进一步的过度移动。在一个或多个示例中,其中第一、第二、第三肋220、230、240位于座椅靠背骨架200的预设位置可以依据平均或者多数乘客的尺寸等进行人体工学设计。
图6显示了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横向支撑肋端部构造以及与传动机构的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在此以第一肋220为例解释其肋端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肋220包括第一突出轴222以及支撑在第一突出轴222上的第一肋端齿轮224a,以及套设于第一突出轴222上的第一同步器400a。第一同步器400a将上述示例中的传动带340a选择性地卡止于其间,使得第一肋220可以同步地随着传动带340a的移动而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其中第一同步器400a包括与第一肋220固定连接的第一基座410a,与第一基座410a连接的第一同步组件412a,在力的作用下可相对第一基座410a沿着方向F移动的第二同步组件420a。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基座410a和第二同步组件420a之间可以通过偏置机构450(例如任何合适的偏置弹簧,簧片等)连接,使得第二同步组件420a总是朝着第一同步组件412a的方向加载(或者偏置),从而使得在正常同步状态下,第一同步组件412a靠近第二同步组件420a将传动带340a夹持在其间从而带动第一肋220移动。在此示例中第一同步组件412a为带齿的第一同步齿条412a,而第二同步组件420a则为可以与第一同步组件412a夹紧传动带340a的齿扇或者齿轮。可以理解第一同步组件412a和第二同步组件420a也可以实施为其他形式,例如具有粗糙表面的部件,或者具有凸起和凹陷的卡合结构等等,只要其能够实现夹紧传动带340a而带动第一肋220移动即可。
继续参考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同步组件420a可包括背离第一肋220且沿着第一肋220的横向方向W延伸的第一把手430。在一个示例中,在外力作用下,第一把手430可以沿着方向F移动,换句话说,当沿着背离第一同步齿条412a的方向推动第一把手430可使第一同步组件412a和第二同步组件420相互分离,从而第一肋220可以独立于传动带340a而移动。
参考图4到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传动带340a可带动横向支撑肋例如第一肋220沿着第一纵向支撑件210a移动。而第一纵向支撑件210a可包括可与第一肋端齿轮224啮合的第一齿条面350a。如上所述的示例中,在同步状态下第一同步器400可将传动带340a卡止在其间,第一同步器400a随着传动带340a的移动而带动第一肋端齿轮224a沿着第一纵向支撑件210a的第一齿条面350a移动。尽管在此以第一肋220的一个端部构造为例进行说明,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座椅10可进一步包括与第一肋220相连接并可驱动地连接到椅背枢转机构260的类似于第一传动机构300a的第二传动机构300b。第二传动机构300b与第二纵向支撑件210b邻近并包括第二传动带340b。其中第一肋220可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二端部的第二肋端齿轮224b以及与第二端部相连的第二同步器400b。其中第二纵向支撑件210b可包括可与第二肋端齿轮224b啮合的第二齿条面350b。在同步状态下第二同步器400b将第二传动带340b卡止在其间,而第二同步器400b随着第二传动带340b的移动而带动第二肋端齿轮224b沿着第二纵向支撑件210b的第二齿条面350b移动。如图4所示,横向支撑肋例如第一肋可以具有刚性的横向延伸的轴228,第一同步器400a和第二同步器400b连接到刚性轴228的两端使得移动可以同步。此外,第一和第二齿条面350a和350b可以为连续的齿条面,可以沿着第一和第二纵向支撑件210a和210b而延伸合适的长度。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二肋230,第三肋240均可具有与第一肋220端部同步器相同的结构。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二肋230,第三肋240可具有与第一肋220端部同步器不同的结构。
图7显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横向支撑肋端部构造以及与传动机构的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8显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纵向支撑件局部放大示意。在此以第二肋230的一端为例说明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肋端构造,可以理解第二肋230的另一端可具有相对应的对称结构,而第一肋220和第三肋240可以具有相类似的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肋230可包括第一突出轴232,以及支撑在第一突出轴232上的第一肋端齿轮234a,和套设于第一突出轴232上的第一同步器500a。类似的,第一同步器500a可以将传动带340a夹持在其间使得传动带340a的运动可以带动第二肋230的同步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同步器500a可包括与第二肋230固定连接的第一基座510a,位于第一基座510a的主平面上且相对第一基座510a可滑动的第一滑块520a,第一基座510a上连接有第一同步组件512,而第一滑块520a上设置有第二同步组件522。可以理解第一基座510a和520a之间可以通过类似图6所示的偏置机构而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滑块520a总是朝向第一同步组件512而压紧传动带340a。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同步组件512包括与第一基座510a连接的第一同步齿轮512a,第二同步组件522包括支撑在第一滑块520a上的棘轮522a和棘爪524a,在同步状态下棘轮522a和第一同步齿轮512a夹持传动带340a。在图8所示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同步组件522可包括纵向对齐的一对棘轮522a和522b,而相应的,第一同步组件512可以包括与纵向对齐的一对第一同步齿轮522a和522b相配合的一对同步齿轮512a。
继续参考图7并结合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同步机构500包括与图6所示的430类似的第一把手530。在一个示例中,在外力作用下,第一把手530可以沿着方向F移动,换句话说,当沿着背离第一同步组件512的方向推动第一把手530可使第一同步组件512和第二同步组件522相互分离,从而第二肋230可以独立于传动带340a而移动。
继续参考图7至图8,在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棘爪524a还包括背离棘爪524a和第二肋230延伸的分离轴525a。在正常同步状态下,棘爪524a抵靠棘轮522a的一个齿使得棘轮522a无法沿着图7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或者图8所示的方向R运动,也就是在同步状态下,棘轮522a与第一同步齿轮512a夹紧传动带340a并随之而运动。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纵向支撑件210a可包括与之相连接或者直接由其表面突起的多个突起以使肋条与传动带分离。图7示出对应于第一肋220的第一分离突起710和对应于第二肋230的第二分离突起720。例如,当第二肋230移动至第一纵向支撑件210a的顶端202时,第二分离突起720可沿着突起的方向接触分离轴525a,从而分离棘爪524a和棘轮522a从而使得棘轮522a可以沿着方向R转动,也就是随着第二肋230移动到顶端202,第二分离突起720可以顶开分离轴525a而允许棘轮522a的转动,也就是说第二肋230不会进一步往顶端202移动,也不会因为卡合传动带340a而过度摩擦,因为一旦移到最顶端的位置,同步器500在第二分离突起720作用下而分离。第一肋220和第二肋230的分离轴相对第一纵向支撑件210a的距离可不同。第一分离突起710和第二分离突起720突出的长度可不同。这样,第一肋220的分离轴可通过第二突起720而在通过第二分离突起720时才被推离棘轮。可以理解,尽管在此示例中显示了第一、第二分离突起710、720,可以有多于两个的分离突起以相应不同数量的横向支撑肋。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分离突起710、720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隔,且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可以具有至少一对第二同步齿轮522a,当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收起至顶端位置202时,其中一个同步齿轮522a处于第一、第二分离突起710、720之间的合适的间隔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分离突起710、720可以具有背离椅背骨架200且沿着支撑肋的横向方向W往外延伸的把手(例如类似图6,图7中把手430和530的延伸方向),从而用户在将座椅从折叠位置打开过程中,沿着背离第一、第二分离突起710、720的方向推动把手可以使得第一、第二分离突起710、720与第一肋220和第二肋230的同步器的棘爪524a的分离轴525a脱开,从而棘爪524a和棘轮522a恢复连接,而棘轮522a和第一同步齿轮512a可以卡止传动带340a并随之移动,从而第二肋230可以被传动带340a带动而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继续参考图7至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纵向支撑件210A可包括由其表面突起的第一止位凸起810和第二止位凸起820。第一止位凸起810和第二止位凸起820可位于第一纵向支撑件210A上与分离突起相反的一面。第一止位凸起810和第二止位凸起820可由柔性材料例如塑料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第二止位凸起810、820可以具有与第一肋220或者第二肋230接触的倾斜面812使得第一肋220、第二肋230(以及第三肋240或者更多/更少的支撑肋)在往座椅靠背骨架顶端202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沿着斜面812很容易地通过,第一、第二止位凸起810、820还具有和与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的底面基本平行的止位面814以在使用位置卡止和/或支撑第一肋和第二肋。第二肋230可包括对应于第一止位凸起810的凹槽830使得在从顶端202往下运动(或者说朝向远离顶端202运动)的过程中,第二肋230可通过第一止位凸起810而卡止于第二止位凸起820。第二止位凸起820的止位面824在凸起方向的长度可大于凹槽830在凸起方向的长度以卡止和/或支撑第二肋230。而第一肋220可以直接卡止于第一止位凸起810。尽管在此示例中显示了第一、第二止位凸起810,820,可以有多于两个的止位凸起以相应不同数量的横向支撑肋。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座椅靠背骨架200包括上述的第一肋220、第二肋230以及第三肋240,而第一肋220和第二肋230包括如图7到图8所示的端部构造,而相对更靠近坐垫骨架100的第三肋240包括图6所示的端部构造。在收起位置,第一肋220、第二肋230以及第三肋240基本接触并靠近座椅靠背的顶端202;在使用位置,第一肋220、第二肋230以及第三肋240间隔预定距离共同形成座椅靠背200的刚性支撑。
参考图1至图8,当座椅10从使用位置转换至折叠位置时,座椅枢转机构260可带动座椅靠背骨架200以及主动轮310a围绕固定齿轮280转动,主动轮310a进一步带动第一皮带轮320a转动,从而传动带340a随第一皮带轮310a而移动并进一步带动第一肋220,第二肋230和第三肋240往座椅10的座椅靠背骨架200的顶端202移动,一旦移动到最顶端位置,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可以如上所述与传动带340a分离,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依次排列在顶端位置而第三肋240可被卡止在第一止位凸起810上,从而保持在顶端位置202。当座椅10从折叠位置转换至使用位置(打开位置)时,座椅枢转机构260可驱动椅背骨架200转动,从而可进一步带动主动轮310a围绕固定齿轮280转动,主动轮310a进一步带动第一皮带轮320a转动,从而传动带340a随第一皮带轮310a而移动并进一步带动第一肋220、第二肋230和第三肋240从座椅10的座椅靠背骨架200的顶端202往下移动(或者说沿着背离座椅顶端202的方向移动),第二肋230、第三肋240可穿过第一止位凸起810,而第二肋230可止位于第二止位凸起820,第一肋220可停止于第一止位凸起810。当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移动到预定位置时(例如相应止位凸起810/820的位置),如果用户希望进行座椅10的支撑肋的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突出的把手(例如图6至图8)而分离同步器,实现手动的支撑肋调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止位面例如814/824可以具有与倾斜面812相对的、且倾斜方向相反的斜面,从而在座椅10打开过程中,第一肋220、第二肋230、第三肋240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止位面814/824,换句话说,倾斜的止位面可以提供支撑/止位,但具有合适的可克服的阻力。可以理解,倾斜面812以及止位面814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需求而设计。
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以及调节机构。通过椅背骨架的可滑动的多个横向支撑肋的设计,使得座椅在被折叠后骨架的横向支撑肋可以相对集中,从而使得折叠后座椅具有更小的占用空间。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随着座椅折叠而自动收起骨架的支撑肋并随着座椅打开而展开骨架的支撑肋,使得操作更为便利。此外,横向支撑肋还允许用户进行独立调节,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对于背部支撑的不同需求。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进行多种改变、修改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权利要求限定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了被认为是新颖和非显而易见的特定组合和子组合。这些权利要求可涉及“一个”元件或“第一”元件或者类似特征。这样的权利要求应该被理解为包括一个或多个这种元件,既不要求也不排除两个或多个这种元件。描述的特征、功能、元件和/或特性的其它组合和子组合可以通过对当前权利要求的修改或者通过在本申请或相关申请中提出而主张权利。这样的权利要求,与原权利要求相比不论其更宽、更窄、等同或者不同,都应该被认为包括在本申请的主题中。

Claims (23)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垫骨架,以及可在折叠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座椅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包括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以及横向支撑在所述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上的第一肋和第二肋,其中所述第一肋和第二肋可沿所述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肋和第二肋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进一步包括覆盖在所述第一肋和第二肋之上的包覆件,其中所述第一肋、第二肋与所述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基本垂直,并且所述第一肋、第二肋靠近用户的一面具有不同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在所述收起位置,所述第一肋和第二肋可移动至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顶端位置,当所述座椅靠背骨架折叠至所述坐垫骨架上时,所述第一肋、第二肋总体位于所述座垫骨架在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投影之外以减小在折叠位置时所述车辆座椅的占用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椅背枢转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肋和第二肋相连接并可驱动地连接到所述椅背枢转机构的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邻近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件设置,且在座椅靠背折叠或者打开过程中,所述枢转机构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并带动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支撑件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椅背枢转机构固定连接的固定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固定齿轮可驱动地配合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一皮带轮,远离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座椅靠背的骨架顶端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皮带轮,和张紧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的传动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第一肋相对所述第二肋更靠近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顶端,其中所述第一肋包括位于第一端部的第一肋端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肋相连的第一同步器,其中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件包括可与所述第一肋端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面,其中在同步状态下所述第一同步器将所述传动带卡止在其间,而所述第一同步器可随着所述传动带的移动而带动所述第一肋端齿轮沿着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件的所述第一齿条面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第一肋包括支撑所述第一肋端齿轮的第一突出轴,所述第一同步器套设于所述第一突出轴上,其中所述第一同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肋固定连接的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的第一同步组件,以及在力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移动的第二同步组件,在同步状态下,所述第一同步组件靠近所述第二同步组件将所述传动带夹持在其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所述第一同步组件为第一同步齿条,第二同步组件为第二带齿部件,且所述第二同步组件包括背离第一肋且沿着所述第一肋的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把手,沿着背离所述第一同步齿条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一把手可使所述第一同步组件和所述第二同步组件分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所述第二同步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座主平面上相对所述第一基座可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带齿部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基座包括总是相对偏置使得所述第一滑块朝向所述第一同步组件而压紧所述传动带的偏置装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第一肋包括支撑所述第一肋端齿轮的第一突出轴,所述第一同步器套设于所述第一突出轴上,其中所述第一同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肋固定连接的第一基座,位于所述第一基座主平面上且相对所述第一基座可滑动的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的第一同步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二同步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同步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的第一同步齿轮,其中所述第二同步组件包括支撑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的棘轮和棘爪,在所述同步状态下所述棘轮和所述第一同步齿轮夹持所述传动带。
11.如权利要求6-1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第二肋具有与所述第一肋端部结构相同的构造。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肋和第二肋相连接并可驱动地连接到椅背枢转机构的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纵向支撑件邻近并包括第二传动带,其中所述第一肋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二端部的第二肋端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端部相连的第二同步器,其中所述第二纵向支撑件包括可与所述第二肋端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面,在同步状态下所述第二同步器将所述第二传动带卡止在其间,所述第二同步器随着所述第二传动带的移动而带动所述第二肋端齿轮沿着所述第二纵向支撑件的所述第二齿条面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第二肋包括位于第一端部的第三肋端齿轮以及所述第二肋相连的第三同步器,其中所述第三肋端齿轮可与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件的所述第一齿条面啮合,且在同步状态下所述第三同步器将所述第一传动带卡止在其间,所述第三同步器随着所述第一传动带的移动而带动第三肋端齿轮沿着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件的所述第一齿条面移动。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件包括由第一表面突起的第一止位凸起和第二止位凸起,所述第一肋可被卡止于第一止位凸起,所述第二肋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止位凸起的凹槽使得第二肋可通过所述第一止位凸起而卡止于所述第二止位凸起,其中当所述座椅从所述折叠位置转换至所述使用位置时,所述座椅枢转机构带动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转动,从而驱动所述主动轮围绕所述固定齿轮转动,以及带动所述第一皮带轮转动,所述传动带随所述第一皮带轮而移动并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移动,所述第二肋穿过所述第一止位凸起而止位于所述第二止位凸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止位凸起具有与所述第一肋或者第二肋接触的止位表面和倾斜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件包括由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突起的第一分离突起和第二分离突起,其中当所述第一肋、第二肋移动至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件的顶端时,所述第一、第二分离突起可分离所述第一同步器使得所述第一肋和第二肋可相对所述皮带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第一肋、第二肋包括横向延伸的刚性内支撑件以及包覆件。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所述固定齿轮的齿数限定所述传动带随着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转动而移动的距离,当所述第一、第二肋已经随着所述第一传动带移动至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顶端时,所述主动轮转动至所述固定齿轮的光滑面使得所述主动轮空转而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停留在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所述顶端;当所述第一、第二肋已经随着所述第一传动带移动至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预设位置时,所述主动轮转动至所述固定齿轮的光滑面使得所述主动轮空转而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停留在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所述预设位置。
19.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座垫骨架,以及
通过椅背枢转机构在折叠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相对所述坐垫骨架移动的座椅靠背骨架,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骨架包括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以及横向支撑在所述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上的第一肋、第二肋;以及
与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相连接并可驱动地连接到所述椅背枢转机构的传动带,所述枢转机构驱动所述传动带并带动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支撑件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椅背枢转机构固定连接的分别位于座椅两侧的一对固定齿轮,
与所述一对固定齿轮可驱动地配合的一对主动齿轮,
与所述一对主动齿轮同轴连接的一对第一皮带轮,
远离所述一对第一皮带轮而位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顶端的一对第二皮带轮,所述传动带包括张紧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的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其中所述第一肋包括位于其端部的第一肋端齿轮、第二肋端齿轮,以及将所述第一传动带卡止在其间的对应的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
所述第二肋包括位于其端部的第三肋端齿轮,第四肋端齿轮以及将所述第二传动带卡止在其间的对应的第三同步器和第四同步器,
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件包括可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第三肋端齿轮啮合的第一纵向齿条面,所述第二纵向支撑件包括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第四肋端齿轮啮合的第二纵向齿条面,
其中随着所述第一传动带的移动,所述第一同步器、第三同步器带动所述第一肋的第一肋端齿轮和第二肋的第三肋端齿轮分别沿着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件所述第一纵向齿条面移动;随着所述第二传动带的移动所述第二同步器、第四同步器带动所述第一肋的第二肋端齿轮和第二肋的第四肋端齿轮沿着所述第二纵向支撑件的所述第二纵向齿条面移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第一肋包括支撑所述第一肋端齿轮的第一突出轴,其中所述第一同步器套设于所述第一突出轴上,所述第一同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肋固定连接的第一基座,位于所述第一基座上的第一同步组件,以及连接到第一基座的第二同步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肋包括支撑所述第二肋端齿轮的第二突出轴,所述第二同步器套设于所述第二突出轴上,其中所述第二同步器包括与所述第二肋固定连接的第二基座,位于所述第二基座上的第三同步组件,以及可伸缩地连接到第二基座的第四同步组件,在同步状态下,所述第一同步组件与第二同步组件配合,所述第三同步组件与第四同步组件配合将所述第一传动带夹持在其间使得所述第一肋、所述第二肋可随着所述第一传动带而移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座椅,所述第一基座包括相对其可滑动地连接的第一滑块,以及总是相对偏置使得所述第一滑块朝向所述第一同步组件而压紧所述第一传动带的偏置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同步组件为第一同步齿轮,所述第二同步组件包括支撑在所述第二滑块上的棘轮和棘爪,所述第三同步组件为第三同步齿条,第四同步组件为第四带齿部件,且所述第一、第二同步组件包括背离所述第一肋、第二肋且沿着所述第一、第二肋的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把手,压缩所述第一、第二把手可分别解离所述第一与第二同步组件的配合,以及第三同步组件与第四同步组件的配合。
23.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座垫骨架,以及
通过椅背枢转机构在折叠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相对所述坐垫骨架移动的座椅靠背骨架,
其中所述靠背骨架包括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以及横向支撑在所述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上的第一肋、第二肋和第三肋,其中所述第一肋相对所述第二肋更靠近所述座椅靠背的顶端;所述第三肋相对所述第二肋更远离所述座椅靠背的顶端;
其中所述第一肋,第二肋,第三肋可沿所述第一、第二纵向支撑件在所述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线性移动,在收起位置,所述第一肋,第二肋,第三肋基本接触并靠近所述座椅靠背的顶端,在使用位置,所述第一肋,第二肋,第三肋间隔预定距离共同形成所述座椅靠背的刚性支撑。
CN201810016273.3A 2018-01-08 2018-01-08 车辆座椅 Pending CN1100152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6273.3A CN110015218A (zh) 2018-01-08 2018-01-08 车辆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6273.3A CN110015218A (zh) 2018-01-08 2018-01-08 车辆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5218A true CN110015218A (zh) 2019-07-16

Family

ID=67187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6273.3A Pending CN110015218A (zh) 2018-01-08 2018-01-08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152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0324B (zh) * 2021-08-05 2024-01-21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插頭的伸縮結構以及兒童安全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0324B (zh) * 2021-08-05 2024-01-21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插頭的伸縮結構以及兒童安全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03118B2 (ja) 折り畳み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AU772266B2 (en) Chair
US20080211277A1 (en) Ergonomic adjustable chair
JP2009509592A (ja) 椅子
JPH0822250B2 (ja) 椅 子
JP6717642B2 (ja) 車椅子
WO2006094258A2 (en) Chair back
US20180000253A1 (en) Motorized mechanism and motorized furniture
US11292500B2 (en) Accommodation device for stroller and stroller having the same
EP1714582B1 (fr) Siege pliable a assise et dossier mobiles
US6109685A (en) Lounge chair
US7313836B1 (en) Free-standing reclining bed lounge
JP2004129966A (ja) 椅子の背もたれ構造
US4614377A (en) Foldable lounge chair
CN110015218A (zh) 车辆座椅
CN109820363B (zh) 一种椅子
JP4185754B2 (ja) 椅子の背もたれ構造
EP2820975A1 (en) Folding reclining chair
US7900999B2 (en) Convertible seat with air mattress
US20220225781A1 (en) Sofa bed
CN212139933U (zh) 办公休闲椅
EP3718438B1 (en) Sofa support structure and sofa thereof
KR200470234Y1 (ko) 다용도 침대
KR100946664B1 (ko) 등받이 각도 조정이 가능한 의자
KR100965266B1 (ko) 바른자세 유도기능을 갖는 의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