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3418A -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及其坐姿角度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及其坐姿角度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13418A CN110013418A CN201910392865.XA CN201910392865A CN110013418A CN 110013418 A CN110013418 A CN 110013418A CN 201910392865 A CN201910392865 A CN 201910392865A CN 110013418 A CN110013418 A CN 1100134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d
- plate
- section
- rehabilitation
- exerci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0386 athl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08000035475 disord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25978 Athletic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1738 Sports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8118 cerebral infar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6106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4 dys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05 lumbosacral reg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51 moo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7—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1071—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measuring angles, e.g. using goniome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2—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 A61H1/0237—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for the lower limb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10—Le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包括由底板、两侧板、床头板和活动床尾板围成的床箱体,所述床箱体的中部横向设置有床板支撑架,所述床板支撑架上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包括从床头到床尾处依次铰接的第一段床板,第二段床板,第三段床板,第四段床板和第五段床板,所述第二段床板与底板之间和第四段床板与底板之间均设置有升降机构;当需要锻炼时,仪器切换至康复模式;锻炼完成后切换至休息模式,减少了肢体障碍患者在仪器之间挪动的不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的坐姿角度测试方法,通过分析测算结果,充分说明了合理的坐姿可以明显改善康复运动的疲劳程度,不合理的坐姿则容易导致部分关节疲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及其坐姿角度测试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及其坐姿角度测试方法,属于康复家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运动损伤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造成的身体损伤,在身体条件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对运动损伤的研究及其康复治疗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少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性疾病,保障运动员的训练效率,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另外,一些老年人存在肢体障碍问题,如脑梗后遗症患者,当发生运动损伤或肢体障碍的情况时,则需要对肢体进行康复治疗。运动康复是对肢体功能障碍者采用各种运动方法,使其在身体功能和精神上获得恢复。运动康复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健康及康复的需求而设立的体育与医学交叉的新专业。
研究表明,运动康复是解决肢体障碍的有效方案。市面上常用的运动康复仪器为单体式机器,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移步至仪器进行锻炼,并在完成锻炼后回到床具/坐具上进行休息。这样的“康复仪器”与“休息”分离式的设计,给肢体障碍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
而在实际康复过程中,运动康复的舒适度则与坐姿密切相关。不良的坐姿,甚至会干扰训练者的情绪,以至对康复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调查表示,多数患者对康复运动时的舒适度并不满意,认为在康复运动过程中自己的部分健康部位(腕部、肘部、肩部等等)有疲惫感;希望能在患肢健康锻炼的同时,减轻健肢的劳累程度。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坐姿角度测试方法,能够测算出康复运动时最佳的姿势,该姿势合乎运动过程中的人体工程学,使患者能以最省力的状态完成康复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康复”与“床具”结合的仪器,可以自由切换两种形态,将居家康复与运动康复合二为一。需要锻炼时,仪器切换至康复模式;锻炼完成后切换至休息模式,减少了肢体障碍患者在仪器之间挪动的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设计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的坐姿角度测试方法,能够测算出康复运动时最佳的姿势,该姿势合乎运动过程中的人体工程学,使患者能以最省力的状态完成康复运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包括由底板、两侧板、床头板和活动床尾板围成的床箱体,所述床箱体的中部横向设置有床板支撑架,所述床板支撑架上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包括从床头到床尾处依次铰接的第一段床板,第二段床板,第三段床板,第四段床板和第五段床板,所述第三段床板位于所述床板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段床板与底板之间和第四段床板与底板之间均设置有升降机构,两所述侧板的床尾处底端均设置有转孔,第一转动轴贯穿两所述转孔,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套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外壁与套筒相连,所述套筒与所述活动床尾板的底端相连,所述活动床尾板的顶端中部设置有缺口,缺口内设置有与缺口相匹配的支撑板,支撑板下端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活动床尾板相连,高出所述活动床尾板的支撑板顶端通过第三转动轴与脚踏板支撑相连,脚踏板支撑的另一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脚踏板;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分别与旋转电机相连,所述旋转电机和升降机构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与第三段床板相对应的侧板上;所述第二段床板上设置有辊槽,所述辊槽内设置有与辊槽形状相适配的可伸缩的伸出辊,所述伸出辊上端与第二段床板转动相连。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液压缸,液压缸安装在底板上,液压缸的输出端套装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床板底壁。
优选,所述靠近扶手处的床体一侧面上设有报警按钮。
优选,所述床板两侧的床箱体上安装有扶手。
优选,所述床板支撑架包括由两根连接杆交错形成X型的连接柱,两根连接杆的交合处通过螺栓固定,每根所述连接柱均安装在第三段床板两侧处,连接柱上部与床板相连,连接柱下部与底板相连。
优选,所述床板支撑架包括两根竖直的支撑柱,每根所述支撑柱均安装在第三段床板两侧处,支撑柱上部与床板相连,支撑柱下部与底板相连。
优选,所述伸出辊的形状为倒T型,伸出辊的上端通过第四转动轴与第二段床板转动相连。
优选,所述伸出辊及辊槽共设有四组,并分别对称分布于第二段床板中轴处的上下两侧。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的坐姿角度测试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01,获取研究对象的生理数据;所述的生理数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身高(cm),体重(kg),平均体重。
S02,将步骤S01中研究对象的的生理数据输入人体仿真软件,依据仿真结果评定标准,模拟仿真在D0、D15、D30、D-15、D-30坐姿下的运动康复状态,获取最佳的康复运动姿势;
其中,
D0是指端坐状态,端坐即患者挺直躯干,尽量以标准坐姿进行康复运动;
D15是指前倾15°坐姿,前倾即患者将重心前移,以运动姿态进行康复运动,该姿势在健身房中较为常见;
D30是指前倾30°坐姿;
D-15是指后躺15°坐姿,后躺即患者以半躺的姿势进行康复运动;
D-30是指后躺30°坐姿;
S03,将步骤S02中得出的模拟仿真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所述的人体仿真软件具体操作步骤为:
a.打开软件,并进行初始参数调整;下拉菜单键taskinput,并调整单位为“Metricunits”而非“Englishunits”;
b.设置研究对象的生理信息;
c.设置姿势,本研究变量为D0、D15、D30、D-15、D-30。将这些坐姿角度输入BodySegment Angles中依次建模,让虚拟模型模仿实验对象康复运动的姿势;
d.在Hand load中设置手部压力,模拟上肢康复运动,在Supporting selection中设置靠背、脚部支撑,模仿实验对象的下肢康复运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动康复”与“床具”结合的仪器,可以自由切换两种形态,将居家康复与运动康复合二为一。需要锻炼时,仪器切换至康复模式;即通过控制器启动旋转电机,转动第一转动轴,使活动床尾板顺时针转动与两侧板垂直处,调节第二转动轴,使支撑板与第二转动轴垂直,再通过第三转动轴调节支撑板与脚踏板支撑的角度,通过第二段床板与底板之间和第四段床板与底板之间设置的升降机构,可使第二段床板抬高且使第四段床板降低至适宜的位置;当锻炼完成后切换至休息模式,即将第二段床板降低且使第四段床板抬高至与两侧板相等的高度,将脚踏板支撑向外移动,且支撑板收入缺口内,并将活动板尾板逆时针旋转至与底板垂直,这时将运动康复床切换至睡躺模式,本装置减少了肢体障碍患者在仪器之间挪动的不便。
(2)本发明利用人体仿真软件,对人体在不同坐姿角度下进行康复运动的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以下结果:①合理的坐姿可以明显改善康复运动的疲劳程度,不合理的坐姿则容易导致部分关节疲劳;②在本发明提供的5种坐姿(端坐、前倾15°、前倾30°、后躺15°、后躺30°)中,后躺30°是进行康复运动最舒适的姿势,对不同身材、性别的研究对象皆适用;③疲劳程度受坐姿影响较大的部位有臀部、膝部、腰椎间盘压力;受坐姿影响较小的部位有腕部、肘部、躯干、脚裸;④同样的康复运动过程中,女性患者肩部的疲劳程度高于男性。通过本发明的坐姿角度测试方法,测算出康复运动时最佳的姿势,该姿势合乎运动过程中的人体工程学,使患者能以最省力的状态完成康复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锻炼模式中设定床具前倾角度(伸出辊伸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锻炼模式中设定床具前倾角度(伸出辊伸出)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锻炼模式中设定床具前倾角度(伸出辊伸出)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锻炼模式中设定床具直立角度(伸出辊不伸出)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设定床具直立角度(伸出辊不伸出)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设定床具直立角度(伸出辊不伸出)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设定床具后倾角度(伸出辊不伸出)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设定床具后倾角度(伸出辊不伸出)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设定床具后倾角度(伸出辊不伸出)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腰椎受力分析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男性与女性研究对象平均数据对比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腕部承受能力百分位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肘部承受能力百分位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躯干承受能力百分位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脚裸承受能力百分位图。
图16为本发明的臀部承受能力百分位图。
图17为本发明的膝部承受能力百分位图。
图18为本发明的腰椎键盘压力随坐姿变化图。
图中,1床箱体,2转孔,3床板,4伸出辊,5扶手,6脚踏板,7脚踏板支撑,8活动床尾板,9辊槽,10缺口,11支撑板,12第三转动轴,13升降机构,14床头板,15报警按钮,16第一段床板,17第二段床板,18第三段床板,19第四段床板,20第五段床板,21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9共同所示,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包括由底板、两侧板21、床头板14和活动床尾板8围成的床箱体1,两侧的床箱体1上安装有扶手5。靠近扶手5处的床箱体1一侧面上设有报警按钮15。报警按钮15可确保康复人员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联系到看护人员。
所述床箱体1的中部横向设置有床板支撑架,所述床板支撑架上设置有床板3,所述床板3包括从床头到床尾处依次铰接的第一段床板16,第二段床板17,第三段床板18,第四段床板19和第五段床板20,所述第三段床板18位于所述床板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段床板17与底板之间和第四段床板19与底板之间均设置有升降机构13,两所述侧板21的床尾处底端均设置有转孔2,第一转动轴贯穿两所述转孔2,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套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外壁与套筒相连,所述套筒与所述活动床尾板8的底端相连,所述活动床尾板8的顶端中部设置有缺口10,缺口10的形状为长方形,缺口10内设置有与缺口10相匹配的支撑板11,支撑板11下端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活动床尾板8相连,高出所述活动床尾板8的支撑板11顶端通过第三转动轴12与脚踏板支撑7相连,脚踏板支撑7的另一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脚踏板6;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12分别与旋转电机相连,所述旋转电机和升降机构13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设置于与第三段床板18相对应的侧板21上。所述第二段床板17上设置有辊槽9,所述辊槽9内设置有与辊槽9形状相适配的伸出辊4,所述伸出辊4上端与第二段床板17转动相连;所述伸出辊4的形状为倒T型,所述伸出辊4包括用于支撑人体的辊筒和与所述辊筒中部相连的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通过第四转动轴与第二段床板17转动相连,所述连杆为电动伸缩杆,第四转动轴与另一个旋转电机相连,另一个旋转电机和电动伸缩杆也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伸出辊4及辊槽9共设有四组,并分别对称分布于第二段床板17中轴处的上下两侧,设置伸出辊4结构用于测试训练者前倾坐姿,在其他状态下,伸出辊4是收纳于辊槽9内。
具体的,所述床板支撑架包括两根竖直的支撑柱,每根所述支撑柱均安装在第三段床板18两侧处,支撑柱上部与床板3相连,支撑柱下部与底板相连。
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13包括液压缸,液压缸安装在底板上,液压缸的输出端套装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床板3底壁。(液压缸和伸缩杆为一套装置,从五金店购买,商品名称为锦荟牌)。
本装置的工作步骤为:需要锻炼时,仪器切换至康复模式;即通过控制器启动旋转电机,转动第一转动轴,使活动床尾板8顺时针转动至与两侧板21垂直处(即使活动床尾板8调至水平状态),调节第二转动轴,使支撑板11与第二转动轴垂直,再通过第三转动轴12调节支撑板11与脚踏板支撑7的角度,通过第二段床板17与底板之间和第四段床板19与底板之间设置的升降机构13,使第二段床板17抬高且使第四段床板19降低至适宜的位置;当需要调节人体康复运动坐姿时,如D0(端坐状态,端坐即患者挺直躯干)、D15(前倾15°坐姿,前倾即患者将重心前移)、D30(前倾30°坐姿)、D-15(后躺15°坐姿,后躺即患者以半躺的姿势进行康复运动)、D-30坐姿(后躺30°坐姿),D0时只需将第二段床板17调至竖直状态即可;D15时,在第二段床板17为竖直状态时,伸出辊4为从辊槽9中伸出的状态,分别调节位于上面的伸出辊4的伸出长度和位于下面的伸出辊4的伸出长度,使上、下伸出辊4的连线与垂直方向呈15°角,人体训练时后背抵靠在上、下伸出辊4形成的15°角斜面上,即完成了前倾15°坐姿的调节;D30的调节方式同D15,区别点仅为上、下伸出辊4的连线与垂直方向呈30°角;D-15的调节方式为控制液压缸的升降高度,使第二段床板17与第三段床板18之间的夹角为105°;D-30的调节方式同D-15,区别点仅为第二段床板17与第三段床板18之间的夹角为120°;调节完成不同坐姿后,即可考察并调节本实施例的运动康复床具的最佳康复运动姿势,通过旋转电机控制伸出辊4的收放,通过电动伸缩杆控制伸出辊4的伸出长度,位于上方的两个伸出辊4的伸出长度始终相同,位于下方的两个伸出辊4的伸出长度始终相同;当锻炼完成后切换至休息模式,即将第二段床板17降低且使第四段床板19抬高至与两侧板21相等的高度,将脚踏板支撑7向外移动,且支撑板11收入于缺口10内,并将活动床尾板8逆时针旋转至与底板垂直,这时将运动康复床切换至睡躺模式,本装置减少了肢体障碍患者在仪器之间挪动的不便。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的坐姿角度测试方法:
S01,获取研究对象的生理数据;所述的生理数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身高(cm),体重(kg),平均体重(BMI)。获取的生理数据见表1
表1研究对象生理数据
Tab.1 Research object detailed data
S02,将步骤S01中研究对象的生理数据输入人体仿真软件,依据仿真结果评定标准,模拟仿真在D0、D15、D30、D-15、D-30坐姿下的运动康复状态,获取最佳的康复运动姿势;
其中,
D0是指端坐状态,端坐即患者挺直躯干,尽量以标准坐姿进行康复运动;端坐坐姿调节方法为,通过第二段床板17与底板之间的升降机构13,将第二段床板17抬高,尽量使第二段床板17与第三段床板18构成直角(见图4-图6)。
D15是指前倾15°坐姿,前倾即患者将重心前移,以运动姿态进行康复运动,该姿势在健身房中较为常见;前倾坐姿调节方法为,通过第二段床板17与底板之间的升降机构13,将第二段床板17抬高,使第二段床板17与第三段床板18构成直角,再将伸出辊4伸出辊4从辊槽9内移出,并通过第四转动轴旋转至与第二段床板17构成一定的角度即可(见图1-图3);
D30是指前倾30°坐姿;
D-15是指后躺15°坐姿,后躺即患者以半躺的姿势进行康复运动;后躺坐姿调节方法为,通过第二段床板17与底板之间的升降机构13,将第二段床板17抬高,使第二段床板17与第三段床板18构成钝角(见图7-图9)。
D-30是指后躺30°坐姿;
具体的测量变量见表2
表2研究变量
Tab.2 Researchvariables
本研究使用人体仿真软件,可以将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输入软件后模拟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过程。使用的仿真软件是美国密歇根大学人体工程学实验室独立研发的3D Static Strength Prediction,简称3DSSPP。该软件是以人在作业中的静态、动态力学为基础,对人体不同的作业姿势进行分析和评价。此外,它以美国NOISH(工人作业安全研究中心)提出的一系列标准为参考,可以有效的分析静态姿势和运动姿势并为该研究中心评价工人作业时的生理需要。3DSSPP的使用可以将人体工程学量化,并对人进行作业时的不同姿势进行评价,为人的作业方式提供建议。3DSSPP软件的五个界面分别为:俯视图;前视图;侧视图;立体图;数据分析。
所述人体仿真软件具体操作步骤为:
a.打开软件,并进行初始参数调整;下拉菜单键taskinput,并调整单位为“Metricunits”而非“Englishunits”;
b.设置研究对象的生理信息;
c.设置姿势,本研究变量为D0、D15、D30、D-15、D-30。将这些坐姿角度输入BodySegment Angles中依次建模,让虚拟模型模仿实验对象康复运动的姿势;
d.在Hand load中设置手部压力,模拟上肢康复运动,在Supporting selection中设置靠背、脚部支撑,模仿实验对象的下肢康复运动。
所述仿真结果评定标准为:
本研究中,将针对腕部、肘部、肩部、躯干、臀部、膝部、脚裸七个部位以百分位的形式进行疲劳程度评定,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该部位的疲劳程度和承受能力。数值越大,意味着该部位当前可负荷的压力大,舒适性较好;数值越小则意味着该部位的压力较小,代表该部位已经是疲劳状态。3DSSPP的lowbackanalysis(图10)可以对研究对象的腰部进行受力分析。根据NOISH(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中心)提出的理论,L4/S5腰椎间盘可以承受的最大压力为3400N。该数值是腰部压力的临界值,超过该值的运动可能导致腰部受伤。也就是说,lowback analysis显示的数值越小,腰椎间盘压力越小,腰部的舒适度越高。
S03将步骤S02中得出的模拟仿真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模拟仿真结果如下
(1)对身高167cm,体重68kg的实验对象A(BMI=23.3,微胖)而言,其在D0、D15、D30、D-15、D-30五种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数据输出如下表3所示。
表3 A在不同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
Tab.3 rehabilitation comfort in different sitting positions of A
根据表3可知,A在不同坐姿下进行康复运动时,身体疲劳程度不同。具体为:①在D-30坐姿下,A身体各部位承受能力的总值最大,疲劳程度最低;③同样在D-30坐姿下,A的腰椎间盘压力最小。具体为:D-30<D-15<D0<D15<D30。
(2)对身高162cm,体重57kg的实验对象B(BMI=21.7,正常)而言,其在D0、D15、D30、D-15、D-30五种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数据输出如下表4所示。
表4 B在不同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
Tab.4 rehabilitation comfort in different sitting positions of B
根据表4可知B在不同坐姿下进行康复运动时:①在D-30坐姿下,B身体各部位承受能力的总值最大,疲劳程度最低;②在D-30坐姿下,B的腰椎间盘压力最小。具体为:D-30<D-15<D0<D15<D30。
B的数据结论与A的数据结论完全相同,由此可知:①同样的姿势对不同身材的A和B有着相同的影响,适宜的康复坐姿不因患者的身材区别而有所改变。②同样在D-30坐姿下,A和B有着最佳的康复锻炼舒适度。
(3)C、D、E、F、G、H,6位研究对象在五种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数据输出如下表所示。
表5 C在不同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
Tab.5 rehabilitation comfort in different sitting positions of C
表6 D在不同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
Tab6 rehabilitation comfort in different sitting positions of C
表7 E在不同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
Tab.7 rehabilitation comfort in different sitting positions of E
表8 F在不同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
Tab.8 rehabilitation comfort in different sitting positions of F
表9G 在不同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
Tab.9 rehabilitation comfort in different sitting positions of G
表10 H在不同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
Tab.10 rehabilitation comfort in different sitting positions of H
(4)将男性研究对象(ABCDE)与女性研究对象(FGH)在不同坐姿下承受能力的均值进行对比,其数据如下图11所示。
对比上图以及具体数据表可知:①在进行康复运动的过程中,女性承受能力的百分位整体低于男性,疲劳程度相比男性较高;②女性肩部能承受力的百分位明显低于男性;③女性腕部的承受能力百分位略低于男性;④D-30是普遍适用的康复运动舒适坐姿,对不同性别、不同身材的患者都能提供最佳的舒适度。
取8人数据的平均值,可汇总为下表:
表11 不同坐姿下的康复运动舒适度(8人均值)
Tab.11 Rehabilitation comfort in different sitting positions(8percapita)
根据上表,可按均值绘制人体各部位承受能力随坐姿的变化图。图12为腕部承受能力随坐姿变化图;图13为肘部承受能力随坐姿变化图;图14为躯干承受能力随坐姿变化图;图15为脚裸承受能力随坐姿变化图。根据图表可知:①腕部、肘部、躯干、脚裸的疲劳程度受坐姿影响较小②不管坐姿如何变化,腕部、肘部、躯干、脚裸的承受能力的百分位都很高。其中,腕部承受能力的百分位始终维持在94以上;肘部、躯干、脚裸承受能力的百分位维持在98以上。
图16为臀部承受能力随坐姿变化图;图17为膝部承受能力随坐姿变化图;图18为腰椎间盘压力随坐姿变化图。根据图表可知:①臀部、膝部的疲劳程度以及腰椎间盘压力受坐姿影响较大;②不合理的康复运动坐姿可能导致膝部严重疲劳。
结果分析:
本发明利用人体仿真软件3DSSPP,对人体在不同坐姿角度下进行康复运动的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如下:①合理的坐姿可以明显改善康复运动的疲劳程度,不合理的坐姿则容易导致部分关节疲劳;②在本研究提供的5种坐姿(端坐、前倾15°、前倾30°、后躺15°、后躺30°)中,后躺30°是进行康复运动最舒适的姿势,对不同身材、性别的研究对象皆适用;③疲劳程度受坐姿影响较大的部位有臀部、膝部、腰椎间盘压力;受坐姿影响较小的部位有腕部、肘部、躯干、脚裸;④同样的康复运动过程中,女性患者肩部的疲劳程度高于男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中所述的床板支撑架包括由两根连接杆交错形成X型的连接柱,两根连接杆的交合处通过螺栓固定,每根所述连接柱均安装在第三段床板18两侧处,连接柱上部与床板相连,连接柱下部与底板相连。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板、两侧板、床头板和活动床尾板围成的床箱体,所述床箱体的中部横向设置有床板支撑架,所述床板支撑架上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包括从床头到床尾处依次铰接的第一段床板,第二段床板,第三段床板,第四段床板和第五段床板,所述第三段床板位于所述床板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段床板与底板之间和第四段床板与底板之间均设置有升降机构,两所述侧板的床尾处底端均设置有转孔,第一转动轴贯穿两所述转孔,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套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外壁与套筒相连,所述套筒与所述活动床尾板的底端相连,所述活动床尾板的顶端中部设置有缺口,缺口内设置有与缺口相匹配的支撑板,支撑板下端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活动床尾板相连,高出所述活动床尾板的支撑板顶端通过第三转动轴与脚踏板支撑相连,脚踏板支撑的另一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脚踏板;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分别与旋转电机相连,所述旋转电机和升降机构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与第三段床板相对应的侧板上;所述第二段床板上设置有辊槽,所述辊槽内设置有与辊槽形状相适配的可伸缩的伸出辊,所述伸出辊上端与第二段床板转动相连;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液压缸,液压缸安装在底板上,液压缸的输出端套装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床板底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扶手处的床体一侧面上设有报警按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两侧的床箱体上安装有扶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辊及辊槽共设有四组,并分别对称分布于第二段床板中轴处的上下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辊的形状为倒T型,伸出辊的上端通过第四转动轴与第二段床板转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支撑架包括由两根连接杆交错形成X型的连接柱,两根连接杆的交合处通过螺栓固定,每根所述连接柱均安装在第三段床板两侧处,连接柱上部与床板相连,连接柱下部与底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支撑架包括两根竖直的支撑柱,每根所述支撑柱均安装在第三段床板两侧处,支撑柱上部与床板相连,支撑柱下部与底板相连。
8.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的坐姿角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01,获取研究对象的生理数据;所述的生理数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身高,体重,平均体重;
S02,将步骤S01中研究对象的身高及体重的生理数据输入人体仿真软件,按照人体仿真软件操作步骤,依据仿真结果评定标准,模拟仿真在D0、D15、D30、D-15、D-30坐姿下的运动康复状态;
其中,
D0是指端坐状态,端坐即患者挺直躯干,尽量以标准坐姿进行康复运动;
D15是指前倾15°坐姿,前倾即患者将重心前移,以运动姿态进行康复运动,该姿势在健身房中较为常见;
D30是指前倾30°坐姿;
D-15是指后躺15°坐姿,后躺即患者以半躺的姿势进行康复运动;
D-30是指后躺30°坐姿;
S03,将步骤S02中得出的模拟仿真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92865.XA CN110013418B (zh) | 2019-05-13 | 2019-05-13 |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及其坐姿角度测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92865.XA CN110013418B (zh) | 2019-05-13 | 2019-05-13 |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及其坐姿角度测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13418A true CN110013418A (zh) | 2019-07-16 |
CN110013418B CN110013418B (zh) | 2023-11-14 |
Family
ID=67193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92865.XA Active CN110013418B (zh) | 2019-05-13 | 2019-05-13 |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及其坐姿角度测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13418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8491A (zh) * | 2009-10-19 | 2011-05-04 | 上海理工大学 | 智能化被动态下肢功能测试训练方法 |
CN106333828A (zh) * | 2016-09-28 | 2017-01-18 | 重庆钧爱博科技有限公司 | 肢体运动康复器 |
CN106618946A (zh) * | 2016-11-01 | 2017-05-10 |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 一种用于下肢训练的康复训练床 |
CN106821630A (zh) * | 2015-12-03 | 2017-06-13 | 重庆中邦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神经内科用护理床 |
TWM558007U (zh) * | 2017-11-24 | 2018-04-11 | Gluckliche Zeit Bedding Co Ltd | 能五段式調整躺臥角度的人體工學床墊及其扶手支架 |
CN108158280A (zh) * | 2018-01-10 | 2018-06-15 | 绍兴古洛奇寝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能五段式调整躺卧角度的人体工学床垫 |
CN108771831A (zh) * | 2018-09-07 | 2018-11-09 | 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可翻转调节的家用老年人复健床 |
CN210009308U (zh) * | 2019-05-13 | 2020-02-04 | 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 |
-
2019
- 2019-05-13 CN CN201910392865.XA patent/CN1100134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8491A (zh) * | 2009-10-19 | 2011-05-04 | 上海理工大学 | 智能化被动态下肢功能测试训练方法 |
CN106821630A (zh) * | 2015-12-03 | 2017-06-13 | 重庆中邦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神经内科用护理床 |
CN106333828A (zh) * | 2016-09-28 | 2017-01-18 | 重庆钧爱博科技有限公司 | 肢体运动康复器 |
CN106618946A (zh) * | 2016-11-01 | 2017-05-10 |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 一种用于下肢训练的康复训练床 |
TWM558007U (zh) * | 2017-11-24 | 2018-04-11 | Gluckliche Zeit Bedding Co Ltd | 能五段式調整躺臥角度的人體工學床墊及其扶手支架 |
CN108158280A (zh) * | 2018-01-10 | 2018-06-15 | 绍兴古洛奇寝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能五段式调整躺卧角度的人体工学床垫 |
CN108771831A (zh) * | 2018-09-07 | 2018-11-09 | 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可翻转调节的家用老年人复健床 |
CN210009308U (zh) * | 2019-05-13 | 2020-02-04 | 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13418B (zh) | 2023-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90045B2 (en) | Apparatus for stimulating synchronized body motions of a user | |
KR100436899B1 (ko) | 스트레치치료기 | |
US9079064B2 (en) | Strengthening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pparatus | |
DK178035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impaired or disabled persons | |
Cho | The effects of modified wall squat exercises on average adults’ deep abdominal muscle thickness and lumbar stability | |
US20130225378A1 (en) | Leg Stretching Machine For Simultaneously Stretching All Stride Muscles And Method Of Using | |
KR101921914B1 (ko) | 하지 재활로봇의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 |
JP3434501B2 (ja) | 肢体能力退行予防装置 | |
KR101441290B1 (ko) | 근력운동 및 마사지 의자 | |
KR101937352B1 (ko) | 하지 재활운동장치 | |
CN210009308U (zh) |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 | |
CN110013418B (zh) | 一种可切换状态的运动康复床具及其坐姿角度测试方法 | |
CN207654661U (zh) | 一种多功能立式健体测评仪 | |
CN216169711U (zh) | 下蹲训练与控制反馈训练仪 | |
US11179598B2 (en) | Apparatus for back improvement and lower-back and knees pain relieving | |
CN114870332A (zh) | 一种大健康医疗用按摩健身器 | |
JP3822176B2 (ja) | 肢体能力退行予防装置 | |
CN110368643B (zh) | 一种膝肩关节同练康复装置 | |
CN103784290A (zh) | 一种按摩锻炼一体化座椅 | |
CN202859584U (zh) | 一种按摩锻炼一体化座椅 | |
Akulwar et al. | Effect of trunk extensor muscle fatigue on postural stability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 |
Jung et al. |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pelvic mobility measurement using a cushion sensor in healthy adults | |
CN209451230U (zh) | 家用康复训练椅 | |
CN221637240U (zh) | 一种多功能手足运动训练设备 | |
CN221713485U (zh) | 一种胸外科护理用扩胸训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