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3233A -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3233A
CN110013233A CN201910272281.9A CN201910272281A CN110013233A CN 110013233 A CN110013233 A CN 110013233A CN 201910272281 A CN201910272281 A CN 201910272281A CN 110013233 A CN110013233 A CN 110013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ised airbag
pulse condition
wrist
side wall
condition analy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22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渤
尉长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 Pul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 Pul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 Pul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 Pul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22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132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13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3233A/zh
Priority to US17/600,740 priority patent/US2022029610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82955 priority patent/WO202020027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07Evaluating blood vessel condition, e.g. elasticity, compli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54Diagnosis based on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2Details of sen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0247Pressure sens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诊脉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诊脉仪的多个传感器无法与手腕表面良好贴合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诊脉仪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加压机构、与加压机构连接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与加压机构和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加压机构包括加压气囊以及与加压气囊连接的气泵组件,其中,加压气囊在充气后能够使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诊脉仪中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提高了采集脉象信息的准确性,并且使手腕表面的受力更加均匀,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诊脉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被研发出来。其中,诊脉仪通常在其壳体内设置一个气囊,气囊上设置传感器,通过对气囊进行充气/放气使其变形以便传感器与手腕接触或者脱离,传感器在接触手腕时对脉象信息进行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脉象信息,提高了获取脉象信息的准确性,避免了医生根据不准确的脉象信息对身体的健康状况作出错误的判定,避免了诊脉医生经验对诊脉准确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医诊断水平和诊断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诊脉仪获取的脉象信息的准确性,市场上出现了改进后的诊脉仪。该诊脉仪的气囊上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在对手腕上“寸”、“关”、“尺”位置的脉象信息进行采集时,手腕上“寸”、“关”、“尺”三个位置中的每一个均位置均采用多个压力传感器进行脉象信息采集,采集后的脉象信息经过处理后以获取更加准确的脉象信息,提高了诊脉准确性。不过,在气囊充气后将压力传感器抵靠至手腕表面的情况下,气囊表面具有较大的曲率,导致多个压力传感器中的部分压力传感器不能抵靠至手腕表面或者多个压力传感器不能以大致相同的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进而影响多个压力传感器全面有效地采集脉象信息。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诊脉仪的多个传感器无法与手腕表面良好贴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诊脉仪,所述诊脉仪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加压机构、与所述加压机构连接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加压机构和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加压气囊以及与所述加压气囊连接的气泵组件,其中,所述加压气囊在充气后能够使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
在上述诊脉仪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压气囊包括多个子气囊,所述多个子气囊在一个层面上铺设以便在充气后将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以设定的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
在上述诊脉仪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子气囊相互连通,并且/或者所述多个子气囊以阵列方式设置在同一个层面上。
在上述诊脉仪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子气囊以阵列方式设置在一个环形面上。
在上述诊脉仪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压气囊包括弹性的基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基体内相互连通的多个气腔,以便在充气后将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
在上述诊脉仪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未充气的情况下所述加压气囊保持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加压气囊的形状与手腕的形状相匹配。
在上述诊脉仪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压气囊包括相对的两个受压侧壁以及与两个所述受压侧壁连接的连接侧壁,所述受压侧壁和所述连接侧壁形成容纳气体的腔体,其中,所述受压侧壁的刚度大于所述连接侧壁的刚度;并且/或者所述受压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侧壁的厚度。
在上述诊脉仪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侧壁包括多个子侧壁,所述多个子侧壁彼此连接形成折叠结构,所述折叠结构分别与两个所述受压侧壁连接。
在上述诊脉仪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泵组件包括用于抽出所述加压气囊中的气体的气泵。
在上述诊脉仪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泵组件与所述加压气囊之间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能够调节进出所述加压气囊的气体的流速。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加压机构中的加压气囊在充气后能够使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如加压气囊包括多个子气囊,多个子气囊在一个层面上铺设以便在充气后将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或者加压气囊包括弹性的基体以及形成于基体内相互连通的多个气腔,多个气腔充气后能够使加压气囊体积增大而使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诊脉仪中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提高了采集脉象信息的准确性,使手腕表面的受力更加均匀,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了现有诊脉仪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中的一部分不能以设定的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或者不能抵靠至手腕的表面导致部分压力传感器采集不到有效的脉象信息或者采集不到脉象信息造成处理后的脉象信息不准确而出现健康状况诊断不准确或者诊断错误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使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的描述指的是多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可以存在微小的不同,即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即可,如设定压力为150g,多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140g~160g之间的值,或者设定压力为80g,多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75g~85g之间的值等,即视为压力大致相同,对本技术方案的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加压气囊包括相互连通的多个子气囊,多个子气囊以阵列方式设置在一个层面上。通过这样的设置,不仅能够使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并且多个子气囊相互连通,能够借助一个气泵对多个子气囊进行充气,与多个彼此独立的子气囊均配置一个气泵进行充气的方案相比,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充气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使各子气囊内的气压保持一致,在多个压力传感器抵靠至手腕的情况下手腕的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诊脉过程中手腕的舒适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诊脉仪的控制方法,所述诊脉仪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加压机构、与所述加压机构连接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加压机构和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加压气囊以及与所述加压气囊连接的气泵组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所述气泵组件对所述加压气囊进行充气;控制所述压力传感器采集脉象信息;控制所述加压气囊进行放气;其中,充气按照第一设定方式进行,放气按照第二设定方式进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充气按照第一设定方式进行”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气泵组件分阶段对所述加压气囊进行充气。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充气按照第一设定方式进行”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气泵组件按照充气速度逐渐或逐级减小的方式对所述加压气囊进行充气。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充气按照第一设定方式进行”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气泵组件按照第一设定速度对所述加压气囊进行充气,同时控制所述加压气囊按照第二设定速度放气;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速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速度。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放气按照第二设定方式进行”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加压气囊分阶段进行放气。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放气按照第二设定方式进行”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加压气囊按照放气速度逐渐或逐级增大的方式进行放气。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充气过程中控制气泵组件对加压气囊按照第一设定方式进行充气,如分阶段进行充气,在放气过程中控制加压气囊按照第二设定方式进行放气,如分阶段进行放气,能够使加压气囊中的压力变化较为平缓,避免了充气和放气过程中加压气囊内的气压变化较快,使手腕所受压力变化较快而造成手腕不舒适的情况,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方案1、一种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诊脉仪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加压机构、与所述加压机构连接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加压机构和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加压气囊以及与所述加压气囊连接的气泵组件,其中,所述加压气囊在充气后能够使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气囊包括多个子气囊,所述多个子气囊在一个层面上铺设以便在充气后将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以设定的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气囊相互连通,并且/或者所述多个子气囊以阵列方式设置在一个层面上。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气囊以阵列方式设置在一个环形面上。
方案5、根据方案1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气囊包括弹性的基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基体内相互连通的多个气腔,以便在充气后将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在未充气的情况下所述加压气囊保持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加压气囊的形状与手腕的形状相匹配。
方案7、根据方案1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气囊包括相对的两个受压侧壁以及与两个所述受压侧壁连接的连接侧壁,所述受压侧壁和所述连接侧壁形成容纳气体的腔体,其中,所述受压侧壁的刚度大于所述连接侧壁的刚度;并且/或者所述受压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侧壁的厚度。
方案8、根据方案7至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壁包括多个子侧壁,所述多个子侧壁彼此连接形成折叠结构,所述折叠结构分别与两个所述受压侧壁连接。
方案9、根据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组件包括用于抽出所述加压气囊中的气体的气泵。
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组件与所述加压气囊之间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能够调节进出所述加压气囊的气体的流速。
方案11、一种诊脉仪的控制方法,所述诊脉仪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加压机构、与所述加压机构连接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加压机构和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加压气囊以及与所述加压气囊连接的气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所述气泵组件对所述加压气囊进行充气;控制所述压力传感器采集脉象信息;控制所述加压气囊进行放气;其中,充气按照第一设定方式进行,放气按照第二设定方式进行。
方案12、根据方案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充气按照第一设定方式进行”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气泵组件分阶段对所述加压气囊进行充气。
方案13、根据方案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充气按照第一设定方式进行”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气泵组件按照充气速度逐渐或逐级减小的方式对所述加压气囊进行充气。
方案14、根据方案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充气按照第一设定方式进行”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气泵组件按照第一设定速度对所述加压气囊进行充气,同时控制所述加压气囊按照第二设定速度放气;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速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速度。
方案15、根据方案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放气按照第二设定方式进行”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加压气囊分阶段进行放气。
方案16、根据方案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放气按照第二设定方式进行”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加压气囊按照放气速度逐渐或逐级增大的方式进行放气。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诊脉仪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加压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诊脉仪的加压气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诊脉仪的加压气囊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加压气囊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诊脉仪的加压气囊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加压气囊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诊脉仪中加压机构及其相关部件的连接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诊脉仪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列表:
11、基板;12、压力传感器;13、安装板;14、弹性层;21、加压气囊;211、受压侧壁;212、连接侧壁;213、子气囊;214、气管;215、基体;216、气腔;217、进气口;218、出气口;22、进出气管;31、皮肤层;32、桡动脉;4、气压传感器;51、充气气泵;52、真空泵;6、控制器;7、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发明诊脉仪中多个压力传感器与加压气囊间接连接,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多个压力传感器也可以直接连接于加压气囊等。显然,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突显本发明的主旨。
参照图1、图2和图8,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诊脉仪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加压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诊脉仪中加压机构及其相关部件的连接原理图。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并按照图1的方位,诊脉仪包括本体,如筒状的壳体(图中未示出),壳体内设置有加压机构、与加压机构连接的多个压力传感器12以及与加压机构和压力传感器12通信连接的控制器6,加压机构包括加压气囊21以及与加压气囊21连接的气泵组件。具体而言,加压气囊21下方设置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下侧设置有弹性层14,弹性层14的下侧设置有基板11,多个压力传感器12以阵列的方式设置在基板11的下表面。加压气囊21包括相对的两个受压侧壁211以及与两个受压侧壁211连接的连接侧壁212,受压侧壁211和连接侧壁212形成容纳气体的腔体,受压侧壁211和连接侧壁212采用同种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尼龙等制成,并且受压侧壁211的厚度大于连接侧壁212的厚度,如受压侧壁211的厚度取1~3mm中的任一个值,连接侧壁212的厚度取0.05~0.5mm中的任一个值。位于上方的受压侧壁211上设置有进出气管22,气泵组件包括充气气泵51和真空泵52,充气气泵51和真空泵52通过三通阀(图中未示出)与进出气管22连接。在充气气泵51与加压气囊21之间的管路中设置有气压传感器4。控制器6分别与压力传感器12、气压传感器4、充气气泵51以及真空泵52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显示受压侧壁211和连接侧壁212的厚度,加压气囊21的端部未通过连接侧壁212封闭,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的诊脉仪中的加压气囊的端部是不封闭的。
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器6控制充气气泵51启动对加压气囊21进行充气。在此过程中,气压传感器4实时检测管路内的气压值(等同于加压气囊21中的气压值)并实时反馈至控制器6。当管路内的气压值达到设定的压力值时,多个压力传感器12以设定的压力抵靠至手腕的皮肤层31,控制器6控制充气气泵51停止,同时控制压力传感器12采集皮肤层31上对应于桡动脉32的“寸”、“关”、“尺”位置的脉象信息。在压力传感器12采集完脉象信息后,控制器6控制真空泵52气动对加压气囊21进行抽气,从而使加压气囊21恢复至初始状态,如可以是加压气囊21处于真空状态,也可以是加压气囊21中存在少量气体的状态等。
在对加压气囊21进行充气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受压侧壁211的厚度大于连接侧壁212的厚度,受压侧壁211的形状随着充气量的增加变化不大,连接侧壁212的形状随着充气量的增加而产生较大的变化,从而使加压气囊21的体积增大,最终在下方的受压侧壁211的挤压下,多个压力传感器12均受到基板11传递过来的压力而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皮肤层31,使多个压力传感器12均能够有效采集对应位置的脉象信息,从而提高了脉象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并且,手腕受力较为均匀,提高了舒适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受压侧壁211和连接侧壁212采用同种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尼龙等制成。诊脉仪的本体为筒状的壳体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本体可以是两个半圆拱形构件构成的环形结构,也可以是柔性带连接压紧机构形成的环状结构(类似于手表的环状结构)或者其他合适的结构,只要能够通过本体、加压机构以及手腕的配合能够使压力传感器与手腕上“寸”、“关”、“尺”位置良好贴合即可。另外,受压侧壁211的厚度大于连接侧壁212的厚度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受压侧壁211和连接侧壁212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如受压侧壁211采用聚乙烯制成,连接侧壁212采用尼龙,或者受压侧壁211和连接侧壁212分别采用其他合适的不同材料制成等,受压侧壁211的厚度大于连接侧壁212的厚度。为了在充气过程中使连接侧壁212发生主要的变形而受压侧壁211基本保持形状不变,可以将受压侧壁211设置成刚度大于连接侧壁212的刚度,如受压侧壁211采用树脂等材料制成,连接侧壁212采用橡胶等材料制成,二者的厚度相同,也可以将受压侧壁211设置成刚度和厚度大于连接侧壁212的刚度和厚度或者其他合适的设置方式等。此外,气泵组件包括真空泵52用于对加压气囊21进行抽气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真空泵52,取而代之设置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的打开实现加压气囊21的排气。并且,加压气囊21设置进出气管22进行充气和放气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可以在加压气囊21上设置一个进气管和出气管。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压力传感器12阵列设置在基板11上,基板11与加压气囊2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层14、安装板13以与加压气囊21间接连接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多个压力传感器12可以直接设置在加压气囊21的下侧。
继续参照图2,优选地,连接侧壁212包括两个子侧壁,两个子侧壁彼此连接形成“V”形的折叠结构,折叠结构分别与两个受压侧壁211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对加压气囊21进行充放气的过程中,折叠结构能够通过折叠和展开发生变形,使加压气囊21的体积变化并保持受压侧壁211的形状基本发生不变,两个受压侧壁211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平移而使受压侧壁211的姿态基本保持不变,从而使多个压力传感器12相对准确的抵靠至手腕的皮肤层31,并使多个压力传感器12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使手腕的受力更加均匀。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侧壁212包括两个子侧壁,两个子侧壁彼此连接形成“V”形的折叠结构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连接侧壁212可以包括3个、4个或者更多个子侧壁,多个子侧壁两两彼此连接形成折叠结构,或者以其他合适的折叠方式形成折叠结构等。
继续参照图8,优选地,加压气囊21还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设置有调节阀7。在加压气囊21排气的过程中,控制器6控制与排气口处的调节阀7的开度而调节加压气囊21的排气速度,从而使加压气囊21能够按照设定的压力曲线排气,进一步提高手腕的舒适度。需要说明的是,调节阀7的开度可以在0~100%之间调节,当调节阀7的开度为0时,调节阀7完全关闭,当调节阀7的开度为100%时,调节阀7完全打开。
继续参照图8,优选地,充气气泵51与加压气囊2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7。在对加压气囊21进行充气的过程中,控制器6控制充气气泵51与加压气囊21之间的调节阀7的开度而调节加压气囊21的充气速度,从而使加压气囊21按照设定的压力曲线进行充气,进一步提高手腕的舒适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压力曲线可以是压力-时间坐标系中的倾斜直线、折线或者平滑曲线等。
继续参照图3并继续参照图8,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诊脉仪的加压气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6所示,加压气囊21包括以5×5阵列设置在一个层面上的25个子气囊213,子气囊213之间通过气管214相互连通,并且多个子气囊213通过柔性材料(如塑料薄膜、橡胶薄膜等)连接,其中一个子气囊213设置有进气口217,另一个子气囊213设置有出气口218。充气气泵51通过管路与进气口217连接,充气气泵51与进气口217之间的管路中设置有气压传感器4和一个调节阀7。出气口218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有真空泵52和一个调节阀7。控制器6可以控制充气气泵51通过进气口217对加压气囊21进行充气,充气过程中可以控制充气气泵51与加压气囊21之间的调节阀7改变开度以调节进气速度。控制器6可以控制通过三通阀连接的真空泵52和调节阀7中的任一个开启,以便以真空泵52抽气的方式进行排气或者以调节阀7控制排气速度而按照设定的压力曲线排气的方式进行排气。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通过多个子气囊21充气后体积增大从而对多个压力传感器12施加较为均匀的压力而使多个压力传感器12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皮肤层31,保证了多个压力传感器12与手腕的皮肤层31的良好贴合,提高了采集脉象信息的准确性,并且提高了手腕的舒适性。多个子气囊213相互连通,能够在充放气的过程中使多个子气囊213中的压力保持相同,使手腕受力比较均匀,提高了舒适性。并且,与多个彼此独立的子气囊均配置一个气泵进行充气的方案相比,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加压气囊21包括以5×5阵列设置在一个层面上的25个子气囊213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加压气囊21可以包括30个、40个或者其他数量的子气囊213,30个子气囊可以按照10×3、5×6等阵列方式设置,40个子气囊可以按照8×5、10×4等阵列方式设置。另外,多个子气囊213相互连通,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多个子气囊设置成相互之间不连通,每个子气囊分别配置一个充气泵进行充气。
优选地,多个子气囊213以阵列的当时设置在一个环形层面上,多个子气囊213相互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对加压气囊21进行充气和放气的过程中,能够使手腕的整圈区域受到均匀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参照图4和图5,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诊脉仪的加压气囊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加压气囊的剖视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加压气囊21包括环状的基体215,基体215由橡胶材料制成,基体215内形成有多个气腔216,气腔216之间通过气管214连通。加压气囊21还设置有进气口217和出气口218。在未对气腔216进行充气的情况下,加压气囊21保持初始状态,即基体215未发生形变的状态。经过进气口217对加压气囊21充气至设定压力后,基体215发生形变而使加压气囊21的体积变大,环状的加压气囊21的内圈缩小而将多个压力传感器12抵靠至手腕的皮肤层31。在压力传感器12采集完脉象信息后,通过出气口218进行排气,如打开连接在出气口218处的电磁阀。在基体215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基体215恢复形变而将气腔216中的气体从出气口218排出,使加压气囊21恢复至初始状态。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加压气囊21在未充气的情况下保持初始状态,以方便下次的诊脉操作。依靠基体215自身的弹性,能够在出气口218打开的情况下自动使气腔216中的气体排出,并使加压气囊21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使诊脉操作更加便捷。基体215为环状,与手腕的形状相匹配,能够在加压气囊21充气变形后与手腕表面更好地贴合,提高了舒适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基体215由橡胶制成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基体215还可以有硅胶、或者其他合适的弹性材料制成。另外,基体215为环状结构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基体215可以是马鞍状、立方体形状等,多个压力传感器12设置在基体215上与手腕上“寸”、“关”、“尺”位置相对的一侧。如图6和图7所示,基体215为立方体,基体215上设置有进出气管22,基体215内设置有多个柱状的气腔216,多个柱状气腔216按照3排平行排列,每排包括多个气腔216,彼此相邻的气腔216相互连通,相邻两排的端部的气腔216彼此连通并与进出气管22连通。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诊脉仪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加压机构、与加压机构连接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与加压机构和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加压机构包括加压气囊以及与加压气囊连接的气泵组件,加压气囊包括铺设在一个层面上的多个相互连通的子气囊以便在充气后将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或者加压气囊包括基体以及形成于基体内相互连通的多个气腔,多个气腔充气后能够使加压气囊体积增大而使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诊脉仪中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提高了采集脉象信息的准确性,并且能够使手腕表面的受力更加均匀,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了现有诊脉仪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中的一部分不能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或者不能抵靠至手腕的表面导致部分压力传感器采集不到有效的脉象信息或者采集不到脉象信息造成处理后的脉象信息不准确而出现健康状况诊断不准确或者诊断错误的情况。
下面参照3、图8和图9来对本发明的诊脉仪的控制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3、图8和图9所示,诊脉仪的加压气囊21包括以5×5阵列设置在一个层面上的25个子气囊213,子气囊213之间通过气管214相互连通,并且多个子气囊213通过柔性材料(如塑料薄膜、橡胶薄膜等)连接,其中一个子气囊213设置有进气口217,另一个子气囊213设置有出气口218。充气气泵51通过管路与进气口217连接,充气气泵51与进气口217之间的管路中设置有气压传感器4和一个调节阀7。出气口218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有真空泵52和一个调节阀7。控制器6分别与气压传感器4、充气气泵51、真空泵52以及两个调节阀7通信连接。本发明的诊脉仪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控制气泵组件按照第一设定速度对加压气囊进行充气,同时控制加压气囊按照第二设定速度放气,其中,第一设定速度大于第二设定速度;S200、控制压力传感器采集脉象信息;S300、控制加压气囊分阶段进行放气。
具体而言,控制器6控制充气气泵51开启,同时控制充气气泵51与进气口217之间管路中的调节阀7调节其开度至第一开度,如100%,控制三通阀使与之连接的调节阀7与加压气囊12连通,并控制连接至三通阀的调节阀7调节其开度至第二开度,如20%。在此过程中,气压传感器4实时检测加压气囊21中的气压,当气压达到设定压力时,控制器6控制两个调节阀7使其开度调节至0,从而使加压气囊21保持当前气压。随后控制器6控制压力传感器12采集脉象信息。在采集完脉象信息之后,控制器6控制加压气囊21分阶段排气。具体地,控制连接至三通阀的调节阀7调节其开度至60%,放气如2s后再控制该调节阀7关闭使加压气囊保持2s,随后再控制该调节阀7打开至60%开度放气2s,再控制该调节阀7关闭使加压气囊保持2s,如此循环直至加压气囊21内的气体完全排出。
也就是说,在充气过程中,一边充气一边放气,充气速度大于放气速度,从而使加压气囊21的有效充气量变化比较平缓,避免了加压气囊21内的加压速度过快导致手腕受到的压力变化过大的情况,提高了手腕的舒适性。此外,充气气泵51对加压气囊21进行充气的过程中,其负荷变化平缓,延长了充气气泵51的使用寿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成本。在排气过程中通过分阶段排气能够使手腕受到的压力变化较平缓,避免了手腕受到的压力减小过快产生不适,提高了排气过程中手腕的舒适性。通过分阶段的方式进行放气,能够在放气过程中避免手腕受压的压力变化过快而引起手腕不舒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充气过程中,第一开度为100%,第二开度为20%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如第一开度为90%、80%、85%等,第二开度为30%、25%、18%等,只要第一开度大于第二开度即可。另外,分阶段放气以“放气2s-保压2s-放气2s”的方式循环仅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如可以按照“放气0.5s-保压0.5s-放气0.5s”的循环方式、“放气0.5s-保压0.3s-放气0.3s”或者其他时间间隔的循环方式进行放气。
在一种可替换的充气方式中,可以对加压气囊21分阶段充气。也就是,按照设定的充气速度进行充气第一时长后保压第二时长,再按照设定的充气速度进行充气第一时长后保压第二时长,如此循环直至加压气囊21中的气压达到设定值。其中,第一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可以按照“充气0.5s-保压0.5s-充气0.5s”的循环方式、“充气0.8s-保压0.2s-充气0.8s”的循环方式等分阶段对加压气囊21进行充气。这样,能够使桡动脉32跳动时避开加压气囊21的充气过程,提高了手腕的舒适性。
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充气方式中,在对加压气囊21充气的过程中,可以使充气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从而使加压气囊21的气压接近设定值时以较小的充气速度进行充气,使气压变化更加平缓,进一步提高舒适性。如在加压气囊21接触手腕之前,充气过程中充气速度由大逐渐减小,当加压气囊21接触手腕时充气速度继续减小。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加压气囊21接触手腕表面之前快速充气,在加压气囊21接触手腕表面之后慢速充气,提高了充气过程中手腕的舒适性,并且避免了充气时间过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充气速度可以分阶段逐级减小。
在一种可替换的放气方式中,在对加压气囊21放气的过程中,可以使放气速度随时间逐渐增大,从而使加压气囊21的气压在接近设定值时以较小的放气速度进行放气,使气压变化更加平缓,进一步提高手腕的舒适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放气速度可以分阶段逐级增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诊脉仪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加压机构、与所述加压机构连接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加压机构和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加压气囊以及与所述加压气囊连接的气泵组件,
其中,所述加压气囊在充气后能够使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气囊包括多个子气囊,所述多个子气囊在一个层面上铺设以便在充气后将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以设定的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气囊相互连通,并且/或者所述多个子气囊以阵列方式设置在一个层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气囊以阵列方式设置在一个环形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气囊包括弹性的基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基体内相互连通的多个气腔,以便在充气后将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大致相同的设定压力抵靠至手腕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在未充气的情况下所述加压气囊保持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加压气囊的形状与手腕的形状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气囊包括相对的两个受压侧壁以及与两个所述受压侧壁连接的连接侧壁,所述受压侧壁和所述连接侧壁形成容纳气体的腔体,
其中,所述受压侧壁的刚度大于所述连接侧壁的刚度;并且/或者
所述受压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侧壁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至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壁包括多个子侧壁,所述多个子侧壁彼此连接形成折叠结构,所述折叠结构分别与两个所述受压侧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组件包括用于抽出所述加压气囊中的气体的气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诊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组件与所述加压气囊之间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能够调节进出所述加压气囊的气体的流速。
CN201910272281.9A 2019-04-04 2019-04-04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00132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2281.9A CN110013233A (zh) 2019-04-04 2019-04-04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US17/600,740 US20220296104A1 (en) 2019-04-04 2020-04-02 Pulse me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PCT/CN2020/082955 WO2020200275A1 (zh) 2019-04-04 2020-04-02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2281.9A CN110013233A (zh) 2019-04-04 2019-04-04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3233A true CN110013233A (zh) 2019-07-16

Family

ID=67190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2281.9A Pending CN110013233A (zh) 2019-04-04 2019-04-04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1323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7945A (zh) * 2019-08-15 2019-10-25 厦门大学 一种可穿戴式切脉装置
CN111449636A (zh) * 2020-01-19 2020-07-28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脉搏采集装置
WO2020200275A1 (zh) * 2019-04-04 2020-10-08 北京太一科技有限公司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18795A (zh) * 2021-05-06 2021-08-06 湘潭大学 一种铅酸电池板栅疲劳寿命模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2039A (zh) * 2009-07-28 2009-12-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自适应血压检测装置
US20100121206A1 (en) * 2008-11-12 2010-05-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essurizing module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008298A (zh) * 2010-12-23 2011-04-13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双模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
KR20120107763A (ko) * 2011-03-22 2012-10-04 한국전기연구원 맥상 판단 기능을 갖는 혈압 측정 장치,이를 이용한 혈압 측정 방법 및 맥상 판단 방법
CN102949187A (zh) * 2011-08-19 2013-03-06 中原大学 脉搏压力信号的量测系统及其量测方法
CN202960481U (zh) * 2012-11-30 2013-06-05 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 中医脉象采集装置
CN103340618A (zh) * 2013-07-23 2013-10-09 焦保健 一种数字血压计及其实现方法
CN203539339U (zh) * 2013-09-06 2014-04-16 成都佳美嘉科技有限公司 无创血压测量装置
CN103961079A (zh) * 2014-05-07 2014-08-0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的充放气方法及系统
CN104068840A (zh) * 2014-06-27 2014-10-0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无创血压计测量准确度的气阀控制方法及提高血压计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CN104083155A (zh) * 2014-04-17 2014-10-08 天津大学 一种中医三部脉象诊断系统
US20150335282A1 (en) * 2012-05-09 2015-11-26 Dong Hwa Lee Wrist watch style blood pressure monitor
CN204839479U (zh) * 2015-08-03 2015-12-09 刘垚 一种中医脉诊仪
CN107049290A (zh) * 2017-04-17 2017-08-18 北京大学 一种动态血压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07752997A (zh) * 2016-08-16 2018-03-06 参凯尔株式会社 手腕血压计
CN108198619A (zh) * 2018-01-10 2018-06-22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物联网诊脉系统
CN210520956U (zh) * 2019-04-04 2020-05-15 博脉有限公司 诊脉仪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1206A1 (en) * 2008-11-12 2010-05-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essurizing module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612039A (zh) * 2009-07-28 2009-12-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自适应血压检测装置
CN102008298A (zh) * 2010-12-23 2011-04-13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双模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
KR20120107763A (ko) * 2011-03-22 2012-10-04 한국전기연구원 맥상 판단 기능을 갖는 혈압 측정 장치,이를 이용한 혈압 측정 방법 및 맥상 판단 방법
CN102949187A (zh) * 2011-08-19 2013-03-06 中原大学 脉搏压力信号的量测系统及其量测方法
US20150335282A1 (en) * 2012-05-09 2015-11-26 Dong Hwa Lee Wrist watch style blood pressure monitor
CN202960481U (zh) * 2012-11-30 2013-06-05 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 中医脉象采集装置
CN103340618A (zh) * 2013-07-23 2013-10-09 焦保健 一种数字血压计及其实现方法
CN203539339U (zh) * 2013-09-06 2014-04-16 成都佳美嘉科技有限公司 无创血压测量装置
CN104083155A (zh) * 2014-04-17 2014-10-08 天津大学 一种中医三部脉象诊断系统
CN103961079A (zh) * 2014-05-07 2014-08-0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的充放气方法及系统
CN104068840A (zh) * 2014-06-27 2014-10-0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无创血压计测量准确度的气阀控制方法及提高血压计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CN204839479U (zh) * 2015-08-03 2015-12-09 刘垚 一种中医脉诊仪
CN107752997A (zh) * 2016-08-16 2018-03-06 参凯尔株式会社 手腕血压计
CN107049290A (zh) * 2017-04-17 2017-08-18 北京大学 一种动态血压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08198619A (zh) * 2018-01-10 2018-06-22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物联网诊脉系统
CN210520956U (zh) * 2019-04-04 2020-05-15 博脉有限公司 诊脉仪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0275A1 (zh) * 2019-04-04 2020-10-08 北京太一科技有限公司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67945A (zh) * 2019-08-15 2019-10-25 厦门大学 一种可穿戴式切脉装置
CN111449636A (zh) * 2020-01-19 2020-07-28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脉搏采集装置
CN111449636B (zh) * 2020-01-19 2023-09-15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脉搏采集装置
CN113218795A (zh) * 2021-05-06 2021-08-06 湘潭大学 一种铅酸电池板栅疲劳寿命模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218795B (zh) * 2021-05-06 2022-07-12 湘潭大学 一种铅酸电池板栅疲劳寿命模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3233A (zh)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US11471070B2 (en)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size of body parts as part of compression therapy procedures
US11484462B2 (en) Compression therapy device with multiple simultaneously active chambers
EP3076915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calibration of a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
CN210520956U (zh) 诊脉仪
US9986920B2 (en) Blood pressur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cuff and blood pressur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CN106108876A (zh) 基于脉搏压力传感器阵列的电子诊脉腕带
CN211095865U (zh)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压力治疗袖带
CN110916623B (zh) 一种主动施压的小型柔性脉诊仪及其检测方法
CN111343911B (zh) 用于基于充气的非侵入式血压监测器的充气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20080188781A1 (en) Therapy device for biomechanical rehabilitation massage
WO2020200275A1 (zh) 诊脉仪及其控制方法
CN209751467U (zh) 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
EP3681388B1 (en) Inflation apparatus for an inflation-based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219207815U (zh) 一种diep乳房重建用体位垫
CN215779290U (zh) 一种气体可控的气垫床
CN206462979U (zh) 基于诊脉腕带的电子诊脉仪
CN208741295U (zh) 一种可控压力的胸带
CN208274732U (zh) 一种体外反搏装置
CN117860222A (zh) 一种探脉手环装置
CN110897845A (zh) 一种空气波压力按摩治疗系统
CN115281643A (zh) 一种嵌入矩阵式“皮肤”传感器的袖带气动加压中医切脉系统
KR20190123114A (ko) 캡슐형 체외 역박동 혈액 순환 기기 및 고압 산소 체임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