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2680A - 运用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运用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2680A
CN110002680A CN201910325558.XA CN201910325558A CN110002680A CN 110002680 A CN110002680 A CN 110002680A CN 201910325558 A CN201910325558 A CN 201910325558A CN 110002680 A CN110002680 A CN 110002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sewage
reactor
filtration
flat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55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群
毛瑞
罗晓暄
苏苑
廖运生
张生盛
叶华
金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255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026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02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268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ultrafiltration or microfil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该方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采用生物膜法,在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采用载体附着的方法,固定化培养藻类,形成稳定的藻类生物膜后,藻类生物膜与加入的生活污水反应;后阶段加入了平板微滤膜组件,过滤掉经过藻类生物膜处理后出水中夹杂的少数藻类及其他杂质,沉淀的藻泥再循环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内,实现重复利用。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生活污水能有效地去除重金属以及脱氮除磷、降低COD;同时,可以提高藻类生物膜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出水水质。

Description

运用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政污水及工业污水日渐增多,而且人们依旧将含有超标重金属、氮磷和有机物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泊、河流等水体。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在传统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中,化学沉淀法操作简单,原料廉价,但会产生大量淤泥难以处理。电解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与化学沉淀法相比,这三种方法材料和操作费用都较高,用于处理重金属废水,特别是大量低浓度的废水时,费用昂贵,不适合大规模应用。虽然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较有效的吸附法,一般使用的粉末状活性炭价格便宜但再生困难,无法重复利用,而颗粒状活性炭可再生利用但价格较昂贵。传统方法在处理低浓度的废水时,效率较低而能耗较高,使用后的材料需要经填埋或燃烧处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此外,废水经处理后,不能完全将重金属除去,仍有一定量重金属排放至周围环境的水体中,土壤、大气中沉积的重金属也会通过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系统,可能导致一些江河湖海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
我国生活污水的传统脱氮除磷方法主要是以活性污泥为基础的污水处理技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有三大脱氮除磷工艺:A²/O及其改良工艺,SBR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工艺。A²/O工艺具有技术成熟、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脱氮除磷效果好、水力停留时间短、抗负荷能力强等优点,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以下等待解决的问题:脱氮和除磷不能同时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受回流比限制,脱氮和除磷的效果难以再度提高,仍会对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影响。SBR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耐负荷冲击、污泥沉降性能好、运行费用和能耗低等优点,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如自动化依赖强、设备闲置率高、水头损失大和规模不易放大等。氧化沟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污水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但是脱氮和除磷不能同时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因此,传统的污水脱氮除磷技术虽然技术成熟、工艺稳定,但是仍存在氮磷去除率难以再提高且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
运用藻类生物膜去除污染物具有能耗低、吸附率高、环境友好的特点,在污染水体处理中具有应用潜力。筛选适宜的藻类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氮磷和有机物是一项高效、低耗、环保、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技术。
陈延飞在论文“新型藻类膜工艺系统污水脱氮除磷实验研究”中提出了可以利用藻类生物膜、超滤膜双膜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提高出水的水质。该文献虽然在藻类生物膜、超滤膜双膜系统以及其在处理污水方面有一定的说明,但是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超滤膜孔径太小容易堵,膜的寿命较短,而且该方法目前还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技术还不够成熟。除此之外,目前国内在双膜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生活污水能有效地去除重金属以及脱氮除磷、降低COD,同时,可以提高藻类生物膜的使用寿命和出水水质。
一种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在运用藻类生物膜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加入平板微滤膜组件进行二次处理,提高了藻类生物膜的回收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出水水质;具体步骤如下:
(1)弹性立体载体的预处理:将弹性立体载体浸泡在0.05-1.5mol/L的NaHCO3溶液中,浸泡时间:23-25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5遍,将得到的生物膜载体在浓度为0.05-2.0mg/L的盐酸中浸泡11-14小时,用去离子水冲洗3-5遍并晾干。
(2)藻类生物膜的制备: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BG11培养基和经预处理后的弹性立体载体,培养基的体积为8L,将藻液接种至培养基中,藻液的体积为1.5-2.2L,培养基和藻液混合均匀后进行6-7 d静态培养,静态培养结束之后,每天固定时间加入2-2.8L生活污水等量置换出生物反应器内的藻液,驯化6d,最后1d将反应器内的藻液全部用生活污水置换。
(3)双膜系统处理污水:需要处理的生活污水先进入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内,和弹性立体载体上的藻类生物膜反应后,再进入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进行二次处理后出水;平板微滤膜组件采用孔径为0.1um 的平板微滤膜,生活污水从藻类生物膜反应器流出后进入设有平板微滤膜组件的反应器中,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在反应器的底部,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污水处理时污水在双膜系统反应器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6d,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内同时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所述的藻类包括鞘藻(Oedogonium sp.)、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和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弹性立体载体是以聚烯烃类纤维、聚丙烯与聚乙烯合成纤维、醛化纤伦和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制成的载体。
所述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的底部可以设置为漏斗型或漏斗型的变形结构,便于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下来后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
所述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20mg/L;COD≤500mg/L;TN≤40mg/L,NH3-N≤20mg/L,TP≤15mg/L;处理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藻类自身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絮凝作用和生物膜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并且藻类存在范围广、繁殖快、藻体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本发明将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应用于处理含低浓度重金属的污水,费用低、效率高且不会形成难处理的二次污染,无论是活藻体还是死亡藻对重金属均有吸附作用,充分利用了藻类的吸附能力。藻类细胞壁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半透膜,其结构特点决定了藻类本身可以吸收和富集重金属,其富集量可以达到本身干重的10%。一定含量的氮磷能促进藻类的生长,藻类利用污水中的氮磷物质,通过呼吸和光合作用等将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实现氮磷等元素的循环。本发明采用藻类生物膜处理生活污水可以有效地去除重金属、脱氮除磷以及降低COD。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在有效地实现重金属的去除和脱氮除磷以及降低COD的同时,提高了藻类生物膜的使用寿命,节省能耗和物耗。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双膜技术相比传统污水处理技术能够高效、低耗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和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杂质,较现存的仅含藻类生物膜反应器的技术,能提高膜系统的使用寿命,而且能简化工艺,其出水重金属去除率达到90%以上,总磷、总氮、氨氮和COD 浓度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l89l8- 2002的一级 A 标准;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本发明的实用性高,加入了平板微滤膜组件,过滤掉经过藻类生物膜处理后出水中夹杂的少数藻类及其他杂质,沉淀的藻泥再循环到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再次利用。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的底部设置为漏斗型或漏斗型的变形结构,便于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下来后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双膜技术在满足一般污水处理目的的同时,解决了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产生的二次污染,提高了出水水质。而且平板微滤膜较超滤膜的成本较低,耐腐蚀性和耐压性强;平板微滤膜属于抽滤式的滤膜,可控性好,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出水率。平板微滤膜具有水力学条件易于控制、通量高、抗污染能力强和清洗更换方便等特点,能够在更高污泥浓度条件下保持高通量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详细的介绍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图见图1。
实施例1
一种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在运用藻类生物膜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加入平板微滤膜组件进行二次处理,提高了藻类生物膜的回收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出水水质;具体步骤如下:
(1)弹性立体载体的预处理:将弹性立体载体浸泡在1.0mol/L的NaHCO3溶液中,浸泡时间:24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4遍,将得到的生物膜载体在浓度为1.0mg/L的盐酸中浸泡12.5小时,用去离子水冲洗4遍并晾干。
(2)藻类生物膜的制备: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BG11培养基和经预处理后的弹性立体载体,培养基的体积为8L,将藻液接种至培养基中,藻液的体积为2L,培养基和藻液混合均匀后进行7 d静态培养,静态培养结束之后,每天固定时间加入2.5L生活污水等量置换出生物反应器内的藻液,驯化6d,最后1d将反应器内的藻液全部用生活污水置换。
(3)双膜系统处理污水:需要处理的生活污水先进入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内,和弹性立体载体上的藻类生物膜反应后,再进入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进行二次处理后出水;平板微滤膜组件采用孔径为0.1um 的平板微滤膜,生活污水从藻类生物膜反应器流出后进入设有平板微滤膜组件的反应器中,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在反应器的底部,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污水处理时污水在双膜系统反应器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d,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内同时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所述BG11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按照BG11培养基基本组分配方准确称量药品,分别以去离子水溶解,使用时按用量量取相应的体积,搅拌均匀后利用1mol/L的 NaOH溶液或HCl溶液调节pH 至7.1±0.2,得到培养基;再将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即可用于接种藻类。
所述的藻类包括鞘藻(Oedogonium sp.)、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和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弹性立体载体是以聚烯烃类纤维、聚丙烯与聚乙烯合成纤维、醛化纤伦和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制成的网状的载体。
所述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的底部可以设置为漏斗型或漏斗型的变形结构,便于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下来后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
所述污水中重金属浓度≤20mg/L;COD为300-500mg/L;TN为30-40mg/L,NH3-N为10-20mg/L,TP为8-15mg/L;处理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上述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中,Pb2+去除率为94.35%、Cd2+去除率为96.53%、Zn2+去除率为97.5%,COD去除率为94.44%、NH4 +-N去除率为96.66%、TP去除率为94.71%、TN去除率为97.44%,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l89l8-2002的一级 A 标准。
实施例2
一种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在运用藻类生物膜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加入平板微滤膜组件进行二次处理,提高了藻类生物膜的回收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出水水质;具体步骤如下:
(1)弹性立体载体的预处理:将弹性立体载体浸泡在0.05mol/L的NaHCO3溶液中,浸泡时间:23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遍,将得到的生物膜载体在浓度为0.05mg/L的盐酸中浸泡11小时,用去离子水冲洗3遍并晾干。
(2)藻类生物膜的制备: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BG11培养基和经预处理后的弹性立体载体,培养基的体积为8L,将藻液接种至培养基中,藻液的体积为1.5L,培养基和藻液混合均匀后进行7 d静态培养,静态培养结束之后,每天固定时间加入2L生活污水等量置换出生物反应器内的藻液,驯化6d,最后1d将反应器内的藻液全部用生活污水置换。
(3)双膜系统处理污水:需要处理的生活污水先进入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内,和弹性立体载体上的藻类生物膜反应后,再进入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进行二次处理后出水;平板微滤膜组件采用孔径为0.1um 的平板微滤膜,生活污水从藻类生物膜反应器流出后进入设有平板微滤膜组件的反应器中,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在反应器的底部,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污水处理时污水在双膜系统反应器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5d,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内同时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所述BG11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按照BG11培养基基本组分配方准确称量药品,分别以去离子水溶解,使用时按用量量取相应的体积,搅拌均匀后利用1mol/L的 NaOH溶液或HCl溶液调节pH 至7.1±0.2,得到培养基;再将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即可用于接种藻类。
所述的藻类包括鞘藻(Oedogonium sp.)、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和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弹性立体载体是以聚烯烃类纤维、聚丙烯与聚乙烯合成纤维、醛化纤伦和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制成的网状的载体。
所述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的底部可以设置为漏斗型或漏斗型的变形结构,便于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下来后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
所述污水中重金属浓度≤20mg/L;COD为300-500mg/L;TN为30-40mg/L,NH3-N为10-20mg/L,TP为8-15mg/L;处理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上述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中,Pb2+去除率为93.51%、Cd2+去除率为95.49%、Zn2+去除率为96.43%,COD去除率为93.12%、NH4 +-N去除率为95.71%、TP去除率为94.2%、TN去除率为96.38%,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l89l8-2002的一级 A 标准。
实施例3
一种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在运用藻类生物膜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加入平板微滤膜组件进行二次处理,提高了藻类生物膜的回收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出水水质;具体步骤如下:
(1)弹性立体载体的预处理:将弹性立体载体浸泡在1.5mol/L的NaHCO3溶液中,浸泡时间:23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遍,将得到的生物膜载体在浓度为2.0mg/L的盐酸中浸泡11小时,用去离子水冲洗3遍并晾干。
(2)藻类生物膜的制备: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BG11培养基和经预处理后的弹性立体载体,培养基的体积为8L,将藻液接种至培养基中,藻液的体积为2.2L,培养基和藻液混合均匀后进行7 d静态培养,静态培养结束之后,每天固定时间加入2.8L生活污水等量置换出生物反应器内的藻液,驯化6d,最后1d将反应器内的藻液全部用生活污水置换。
(3)双膜系统处理污水:需要处理的生活污水先进入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内,和弹性立体载体上的藻类生物膜反应后,再进入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进行二次处理后出水;平板微滤膜组件采用孔径为0.1um 的平板微滤膜,生活污水从藻类生物膜反应器流出后进入设有平板微滤膜组件的反应器中,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在反应器的底部,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污水处理时污水在双膜系统反应器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d,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内同时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所述BG11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按照BG11培养基基本组分配方准确称量药品,分别以去离子水溶解,使用时按用量量取相应的体积,搅拌均匀后利用1mol/L的 NaOH溶液或HCl溶液调节pH 至7.1±0.2,得到培养基;再将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即可用于接种藻类。
所述的藻类包括鞘藻(Oedogonium sp.)、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和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弹性立体载体是以聚烯烃类纤维、聚丙烯与聚乙烯合成纤维、醛化纤伦和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制成的网状的载体。
所述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的底部可以设置为漏斗型或漏斗型的变形结构,便于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下来后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
所述污水中重金属浓度≤20mg/L;COD为300-500mg/L;TN为30-40mg/L,NH3-N为10-20mg/L,TP为8-15mg/L;处理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上述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中,Pb2+去除率为93.12%、Cd2+去除率为95.3%、Zn2+去除率为96.92%,COD去除率为93.79%、NH4 +-N去除率为95.1%、TP去除率为92.57%、TN去除率为96.34%,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l89l8-2002的一级 A 标准。
实施例4
一种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在运用藻类生物膜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加入平板微滤膜组件进行二次处理,提高了藻类生物膜的回收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出水水质;具体步骤如下:
(1)弹性立体载体的预处理:将弹性立体载体浸泡在1.0mol/L的NaHCO3溶液中,浸泡时间:24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4遍,将得到的生物膜载体在浓度为1.0mg/L的盐酸中浸泡12.5小时,用去离子水冲洗4遍并晾干。
(2)藻类生物膜的制备: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BG11培养基和经预处理后的弹性立体载体,培养基的体积为8L,将藻液接种至培养基中,藻液的体积为2L,培养基和藻液混合均匀后进行6 d静态培养,静态培养结束之后,每天固定时间加入2.5L生活污水等量置换出生物反应器内的藻液,驯化6d,最后1d将反应器内的藻液全部用生活污水置换。
(3)双膜系统处理污水:需要处理的生活污水先进入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内,和弹性立体载体上的藻类生物膜反应后,再进入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进行二次处理后出水;平板微滤膜组件采用孔径为0.1um 的平板微滤膜,生活污水从藻类生物膜反应器流出后进入设有平板微滤膜组件的反应器中,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在反应器的底部,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污水处理时污水在双膜系统反应器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d,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内同时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所述BG11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按照BG11培养基基本组分配方准确称量药品,分别以去离子水溶解,使用时按用量量取相应的体积,搅拌均匀后利用1mol/L的 NaOH溶液或HCl溶液调节pH 至7.1±0.2,得到培养基;再将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即可用于接种藻类。
所述的藻类包括鞘藻(Oedogonium sp.)、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和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弹性立体载体是以聚烯烃类纤维、聚丙烯与聚乙烯合成纤维、醛化纤伦和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制成的网状的载体。
所述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的底部可以设置为漏斗型或漏斗型的变形结构,便于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下来后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
所述污水中重金属浓度≤20mg/L;COD为300-500mg/L;TN为30-40mg/L,NH3-N为10-20mg/L,TP为8-15mg/L;处理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上述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中,Pb2+去除率为93.6%、Cd2+去除率为94.02%、Zn2+去除率为96.27%,COD去除率为93.2%、NH4 +-N去除率为95.73%、TP去除率为92.85%、TN去除率为95.74%,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l89l8-2002的一级 A 标准。
实施例5
一种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在运用藻类生物膜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加入平板微滤膜组件进行二次处理,提高了藻类生物膜的回收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出水水质;具体步骤如下:
(1)弹性立体载体的预处理:将弹性立体载体浸泡在0.05mol/L的NaHCO3溶液中,浸泡时间: 25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5遍,将得到的生物膜载体在浓度为0.05mg/L的盐酸中浸泡14小时,用去离子水冲洗5遍并晾干。
(2)藻类生物膜的制备: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BG11培养基和经预处理后的弹性立体载体,培养基的体积为8L,将藻液接种至培养基中,藻液的体积为1.8L,培养基和藻液混合均匀后进行6 d静态培养,静态培养结束之后,每天固定时间加入2.2L生活污水等量置换出生物反应器内的藻液,驯化6d,最后1d将反应器内的藻液全部用生活污水置换。
(3)双膜系统处理污水:需要处理的生活污水先进入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内,和弹性立体载体上的藻类生物膜反应后,再进入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进行二次处理后出水;平板微滤膜组件采用孔径为0.1um 的平板微滤膜,生活污水从藻类生物膜反应器流出后进入设有平板微滤膜组件的反应器中,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在反应器的底部,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污水处理时污水在双膜系统反应器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5d,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内同时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所述BG11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按照BG11培养基基本组分配方准确称量药品,分别以去离子水溶解,使用时按用量量取相应的体积,搅拌均匀后利用1mol/L的 NaOH溶液或HCl溶液调节pH 至7.1±0.2,得到培养基;再将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即可用于接种藻类。
所述的藻类包括鞘藻(Oedogonium sp.)、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和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弹性立体载体是以聚烯烃类纤维、聚丙烯与聚乙烯合成纤维、醛化纤伦和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制成的网状的载体。
所述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的底部可以设置为漏斗型或漏斗型的变形结构,便于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下来后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
所述污水中重金属浓度≤20mg/L;COD为300-500mg/L;TN为30-40mg/L,NH3-N为10-20mg/L,TP为8-15mg/L;处理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上述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中,Pb2+去除率为94.03%、Cd2+去除率为95.72%、Zn2+去除率为96.79%,COD去除率为93.86%、NH4 +-N去除率为95.92%、TP去除率为93.65%、TN去除率为96.3%,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l89l8-2002的一级 A 标准。

Claims (4)

1.一种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运用藻类生物膜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加入平板微滤膜组件进行二次处理,提高了藻类生物膜的回收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出水水质;具体步骤如下:
(1)弹性立体载体的预处理:将弹性立体载体浸泡在0.05-1.5mol/L的NaHCO3溶液中,浸泡时间:23-25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5遍,将得到的生物膜载体在浓度为0.05-2.0mg/L的盐酸中浸泡11-14小时,用去离子水冲洗3-5遍并晾干;
(2)藻类生物膜的制备: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BG11培养基和经预处理后的弹性立体载体,培养基的体积为8L,将藻液接种至培养基中,藻液的体积为1.5-2.2L,培养基和藻液混合均匀后进行6-7 d静态培养,静态培养结束之后,每天固定时间加入2-2.8L生活污水等量置换出生物反应器内的藻液,驯化6d,最后1d将反应器内的藻液全部用生活污水置换;
(3)双膜系统处理污水:需要处理的生活污水先进入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内,和弹性立体载体上的藻类生物膜反应后,再进入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进行二次处理后出水;平板微滤膜组件采用孔径为0.1um 的平板微滤膜,生活污水从藻类生物膜反应器流出后进入设有平板微滤膜组件的反应器中,截留到的大于 0.1um 的颗粒沉淀在反应器的底部,回流到藻类生物膜反应器中循环处理;污水处理时污水在双膜系统反应器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6d,平板微滤膜组件反应器内同时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类包括鞘藻(Oedogonium sp.)、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和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立体载体是以聚烯烃类纤维、聚丙烯与聚乙烯合成纤维、醛化纤伦和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制成的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运用藻类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20mg/L;COD≤500mg/L;TN≤40mg/L,NH3-N≤20mg/L,TP≤15mg/L;处理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CN201910325558.XA 2019-04-22 2019-04-22 运用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 Withdrawn CN1100026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5558.XA CN110002680A (zh) 2019-04-22 2019-04-22 运用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5558.XA CN110002680A (zh) 2019-04-22 2019-04-22 运用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2680A true CN110002680A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73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5558.XA Withdrawn CN110002680A (zh) 2019-04-22 2019-04-22 运用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026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6332A (zh) * 2020-07-29 2020-11-03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一种藻类生物膜的制备及其在城市二级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12978888A (zh) * 2021-04-09 2021-06-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5228A (zh) * 2013-08-28 2013-12-11 广西大学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方法
CN105060617A (zh) * 2015-07-22 2015-11-18 南宁市桂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双膜内循环生物处理工艺
CN106011122A (zh) * 2016-06-28 2016-10-12 广西大学 一种藻类生物膜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5228A (zh) * 2013-08-28 2013-12-11 广西大学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方法
CN105060617A (zh) * 2015-07-22 2015-11-18 南宁市桂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双膜内循环生物处理工艺
CN106011122A (zh) * 2016-06-28 2016-10-12 广西大学 一种藻类生物膜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6332A (zh) * 2020-07-29 2020-11-03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一种藻类生物膜的制备及其在城市二级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12978888A (zh) * 2021-04-09 2021-06-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方法
CN112978888B (zh) * 2021-04-09 2022-07-2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67868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03204607A (zh) 一种高效低耗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12770335U (zh) 一种养殖尾水生态治理系统
CN111876332A (zh) 一种藻类生物膜的制备及其在城市二级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CN208532535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03435228A (zh)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方法
CN112358137A (zh) 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
CN208362111U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CN110002680A (zh) 运用藻类生物膜、平板微滤膜双膜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03936230A (zh) 一种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法
Radmehr et al. Reducing mechanical aeration in membrane bioreactors by inoculation of algal cells into activated sludge biomass
CN107032501A (zh) 一种模拟生态净化富营养化河水的方法及设施
CN208684682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尾水的综合处理系统
CN106082433A (zh) 生物固载型膜生物单元反应器
CN111689640A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CN206417963U (zh) 建筑垃圾骨料污水处理系统
CN206278982U (zh) 高效生物净化骨料
CN105110582B (zh) 一种基于生物膜反应器和光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7227239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211311017U (zh) 基于活性炭技术的污水深度处理设备
CN208327740U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系统
CN208577510U (zh) 一种微动力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CN202089874U (zh) 污水生态净化系统
CN201343476Y (zh) 一种组合式中水处理装置
CN1693241A (zh) 三段法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