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7820A - 一种诱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诱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7820A
CN109997820A CN201910360787.5A CN201910360787A CN109997820A CN 109997820 A CN109997820 A CN 109997820A CN 201910360787 A CN201910360787 A CN 201910360787A CN 109997820 A CN109997820 A CN 109997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trance
elastic piece
cavity
trapper
moun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07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7820B (zh
Inventor
林英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3607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7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7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7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7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7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01M1/103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for crawling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01M1/12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automatically res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3/00Traps for animals
    • A01M23/02Collecting-traps
    • A01M23/08Collecting-traps with approaches permitting entry on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3/00Traps for animals
    • A01M23/02Collecting-traps
    • A01M23/14Other traps automatically rese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捕器,包括诱捕器本体和第一弹性封闭片,所述诱捕器本体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设置有环绕所述诱捕器本体的外入口,所述外入口呈环形状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贴合于所述外入口,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受到外力后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的一侧边往所述内腔方向活动并脱离所述外入口。本发明的诱捕器在诱捕器本体上设置了呈环形状的外入口,所述外入口为360度全方位设置,因此,害虫或动物能够从诱捕器的任一角度位置进入,大大提高了诱捕器的诱捕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诱捕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诱捕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诱捕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市面上用于捕捉害虫或动物的诱捕器,其往往设置有用于害虫或动物进入的入口,为了提高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厂家往往会增设越来越多的入口,如将入口增加到四个、六个或更多,但是这样会使得结构越来越复杂,而且单纯地增加入口的数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诱捕器,设置了360度全方位的外入口,害虫或动物能够从诱捕器的任一角度位置进入,大大提高了诱捕器的诱捕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诱捕器,包括诱捕器本体和第一弹性封闭片,所述诱捕器本体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设置有环绕所述诱捕器本体的外入口,所述外入口呈环形状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贴合于所述外入口,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受到外力后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的一侧边往所述内腔方向活动并脱离所述外入口。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外入口处设置有若干块将所述外入口分隔成若干个独立入口的间隔块。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的一侧边固定在所述外入口的一边缘,另一侧边弹性贴合至所述外入口的另一边缘,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所贴合至所述外入口的一侧边开设有排列设置的孔洞。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孔洞呈锯齿状设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孔洞呈拱门状设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还包括第二弹性封闭片,所述诱捕器本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围绕所述内壳体,所述内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外壳体设置有所述的第一腔体和所述的外入口,所述内壳体内设置有所述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对所述第二腔体进行封闭,并对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进行隔离,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受到外力后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一侧边往所述第二腔体的方向活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外壳体包括外安装座和安装在所述外安装座上的外盖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外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外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柱相对应的安装套筒。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一内安装座和第一内盖体,所述第一内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盖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内安装座和所述第一内盖体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内安装座上方开设有第一内入口,所述第一内盖体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凸台,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内侧边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凸台的顶端面处,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外侧边贴合至所述第一内安装座的内壁。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第一安装凸台的顶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往下卡扣至所述第一卡扣部,并穿过所述的第一内入口。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第一内安装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槽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二内安装座和第二内盖体,所述第二内盖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安装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内盖体和所述第二内安装座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内安装座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内入口,所述第二内安装座的下方还设置有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接触的延伸部,所述第二内盖体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凸台,所述第二安装凸台的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内入口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内侧边安装至所述第二安装凸台的端面处,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外侧边贴合至所述第二内入口的边缘,并对所述第二内入口进行封闭。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第二内安装座内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二内入口的环形物料槽。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第二内安装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槽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三内安装座和第三内盖体,所述第三内盖体设置在所述第三内安装座的上方,所述第三内盖体和所述第三内安装座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三内安装座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内入口,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凸台,所述第三安装凸台的顶端面位于所述第三内入口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外侧边安装至所述第三内入口的边缘,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内侧边贴合至所述第三安装凸台的顶端面,并对所述第三内入口进行封闭。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第三内盖体所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设置有卡扣杆,所述第三安装凸台的顶端面处开设有与所述卡扣杆相对应的卡扣位。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第三内安装座内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三内入口的环形隔板。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诱捕器,所述第三内安装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三槽孔。
本发明的诱捕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诱捕器在诱捕器本体上设置了呈环形状的外入口,所述外入口为360度全方位设置,因此,害虫或动物能够从诱捕器的任一角度位置进入,大大提高了诱捕器的诱捕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第一角度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第二角度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截面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截面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第一角度的整体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第二角度的整体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截面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截面正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第一角度的整体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第二角度的整体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截面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截面正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诱捕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15,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包括诱捕器本体100和第一弹性封闭片200,所述诱捕器本体100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设置有环绕所述诱捕器本体100的外入口130,所述外入口130呈环形状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200贴合于所述外入口130,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200受到外力后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200的一侧边往所述内腔方向活动并脱离所述外入口130。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诱饵放在诱捕器本体100的内腔中,诱饵的气味会通过外入口130的缝隙向外界环境散发,从而吸引害虫或动物前来觅食,对于市面上现有的诱捕器,其往往是设置有若干个入口,但是单纯地增加入口的数量会使得结构越来越复杂,而且也无法保证害虫或动物能够从各方位进入,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针对该问题,本实施例将外入口130设计为环形状,且为360度全方位设置,因此,害虫或动物能够从诱捕器的任一角度位置进入,而无需寻找到对应的独立入口才可以进入,大大提高了诱捕器的诱捕效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封闭片200贴合于外入口130处并对外入口130进行封闭遮挡,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200的一侧边位于外入口130所靠近内腔的一侧,并贴合至内腔的内壁。当害虫或动物由外部进入时,第一弹性封闭片200的外侧面会受到推力,从而第一弹性封闭片200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200的一侧边往所述内腔方向活动并脱离所述外入口130,出现缺口,从而害虫或动物会顺利进入至内腔;当害虫或动物已经进入至内腔中想从外入口130逃离时,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200的内侧面会收到推力,但是由于第一弹性封闭片200的一侧边位于外入口130所靠近内腔的一侧并贴合至内腔的内壁,因此第一弹性封闭片200会在内腔内壁的阻挡下无法活动,只会使得第一弹性封闭片200会更加紧贴至内腔的内壁,从而使得害虫或动物无法由外入口130处逃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诱捕器本体100能够捕捉害虫和动物,如蟑螂和老鼠,由于蟑螂和老鼠的破坏力不一致。当需要捕捉蟑螂时,由于蟑螂的破坏力较小,因此可以适当采用塑料材质的第一弹性封闭片200,即使内腔中的蟑螂想从外入口130逃离时,其破坏力也不足以对第一弹性封闭片200造成破坏,大大降低了成本;当需要捕捉老鼠时,由于老鼠的破坏力较大,为了避免内腔中的老鼠对第一弹性封闭片200造成破坏从而逃离,本实施例可以采用钢铁材质的第一弹性封闭片200,结构更加牢固可靠。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害虫和动物到达具有一定高度的外入口130,本实施例可以增设斜坡结构132,便于害虫和动物从斜坡结构132攀爬至外入口130;另外,为了方便害虫和动物攀爬,还可以在斜坡结构132表面增设若干条防滑纹。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入口130呈环形状设置,包括圆环、方形环或者椭圆环等等形状。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外入口130处设置有若干块将所述外入口130分隔成若干个独立入口的间隔块131。为了避免害虫和动物的数量过多从而造成拥挤阻塞,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外入口130处设置多块间隔块131,每两块间隔块131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通道连通至外入口130,灵活实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200的一侧边固定在所述外入口130的一边缘,另一侧边弹性贴合至所述外入口130的另一边缘,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200所贴合至所述外入口130的一侧边开设有排列设置的孔洞210。本实施例中,所述孔洞210的大小应该设计到较小的尺寸,避免尺寸过大而使得害虫或动物得以逃离,所述孔洞210能够使得内腔中物料的气味更容易得以外露,能够更加吸引害虫和动物前往觅食。所述孔洞210除了透气的作用外,当用户捕捉到害虫或动物后,可以将诱捕器浸在水中,水会从孔洞210流入至内腔中,淹死害虫或动物。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孔洞210包括以下两种形状但不局限于以下两种形状:
所述孔洞210的第一种形状:所述孔洞210呈锯齿状设置。
所述孔洞210的第二种形状:所述孔洞210呈拱门状设置。
对于上述锯齿状和拱门状的孔洞210,相邻两个锯齿状孔洞210之间或者相邻两个拱门状孔洞210之间会形成尖刺部,当害虫和动物想由外入口130逃离时,所述尖刺部会对害虫和动物一定的压力刺激,从而使得害虫和动物不敢从外入口130逃离,大大保证了诱捕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还包括第二弹性封闭片300,所述诱捕器本体100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围绕所述内壳体,所述内腔包括第一腔体141和第二腔体142,所述外壳体设置有所述的第一腔体141和所述的外入口130,所述内壳体内设置有所述的第二腔体142,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对所述第二腔体142进行封闭,并对所述第一腔体141和所述第二腔体142进行隔离,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受到外力后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一侧边往所述第二腔体142的方向活动。本实施例的诱捕器设置为两层诱捕结构,分别为外壳体和内壳体,分别对应包含第一腔体141和第二腔体142,诱饵可以同时放置在第一腔体141和第二腔体142中,害虫和动物进入至第一腔体141后,数量较多时会有部分害虫和动物会进入至第二腔体142中,避免了第一腔体141内的害虫和动物的数量过多而造成拥挤,本实施例增设了第二腔体142能够大大增加了诱捕数量,大大提高了诱捕器的诱捕效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材质、形状和活动方式可以参照第一弹性封闭片200的材质、形状和活动方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可以为环形、圆形或其他形状。当第二弹性封闭片300为环形时,害虫和动物可以对环形的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内边缘或外边缘进行施加推力,从而使得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内边缘或外边缘发生弹性形变生成缺口,害虫和动物可以从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内边缘缺口或外边缘缺口进入至第二腔体142;当第二弹性封闭片300为圆形时,害虫和动物可以对环形的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边缘进行施加推力,从而使得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边缘发生弹性形变生成缺口,害虫和动物可以从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边缘缺口进入至第二腔体142。上述方式,害虫和动物也能够360度全方位全角度进入至第二腔体142内,而无需寻找到对应的独立入口才可以进入,大大提高了数量分流效果和诱捕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外壳体包括外安装座120和安装在所述外安装座120上的外盖体110。为了便于生产和运输,本实施例可以将外壳体拆分成外安装座120和外盖体110,所述外安装座120和外盖体11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外安装座120上设置有安装柱121,所述外盖体110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柱121相对应的安装套筒111。除了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柱121和安装套筒111的安装固定方式,所述外安装座120和外盖体110之间也可以采用卡扣或螺丝的方式进行固定安装。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内壳体包括以下三种结构形式但不局限于以下三种结构形式:
所述内壳体的第一种结构形式: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一内安装座410和第一内盖体420,所述第一内安装座410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盖体420的上方,所述第一内安装座410和所述第一内盖体420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腔体142,所述第一内安装座410上方开设有第一内入口411,所述第一内盖体420靠近所述第二腔体142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凸台421,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内侧边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凸台421的顶端面处,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外侧边贴合至所述第一内安装座410的内壁。害虫或动物进入至第一腔体141内时,会沿着第一内安装座410的外壁攀爬至第一内入口411,从而掉落至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上侧面,由于害虫或动物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上侧面会受到一定的外力,从而使得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外侧边弹性形变,脱离所述第一内安装座410的内壁形成一定大小的缺口,害虫或动物能够从缺口顺利进入至第二腔体142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害虫和动物攀爬,本实施例优选将所述第一内安装座410设计为倾斜状。所述第一内安装座410的内底部形状逐渐向顶端的第一内入口411收拢,使得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侧边容易往第一内安装座410的内底部方向形变,而不容易往第一内入口411的方向形变,从而使得害虫或动物容易进入第二腔体142但不容易由第二腔体142中逃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壳体可以单独拆卸清洗。
基于上述第一种结构形式内壳体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第一安装凸台421的顶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扣部422,所述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422相对应的第二卡扣部423,所述第二卡扣部423往下卡扣至所述第一卡扣部422,并穿过所述的第一内入口411。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卡扣部422和第二卡扣部423能够使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安装更加牢固可靠。
基于上述第一种结构形式内壳体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第一内安装座410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槽孔4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孔412的大小应该设计到较小的尺寸,避免尺寸过大而使得害虫或动物得以逃离,所述第一槽孔412能够使得第二腔体142中物料的气味更容易得以外露,能够更加吸引害虫和动物前往觅食。所述第一槽孔412除了透气的作用外,当用户捕捉到害虫或动物后,可以将诱捕器整体或者单独将内壳体浸在水中,水会从第一槽孔412流入至第二腔体142中,淹死害虫或动物。
所述内壳体的第二种结构形式: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二内安装座510和第二内盖体520,所述第二内盖体520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安装座510的上方,所述第二内盖体520和所述第二内安装座510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腔体142,所述第二内安装座510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内入口511,所述第二内安装座510的下方还设置有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接触的延伸部512,所述第二内盖体520靠近所述第二腔体142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凸台521,所述第二安装凸台521的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内入口511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内侧边安装至所述第二安装凸台521的端面处,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外侧边贴合至所述第二内入口511的边缘,并对所述第二内入口511进行封闭。本实施例中,害虫或动物进入至第一腔体141内时,会沿着延伸部512攀爬至第二内入口511,害虫或动物会对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下底面施加推力,从而使得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外侧边弹性形变,脱离所述第二内安装座510的内壁形成一定大小的缺口,害虫或动物能够从缺口顺利进入至第二腔体142内。
基于上述第二种结构形式内壳体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第二内安装座510内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二内入口511的环形物料槽513。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所述环形物料槽513来装载诱饵。
基于上述第二种结构形式内壳体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第二内安装座510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槽孔51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槽孔514的大小应该设计到较小的尺寸,避免尺寸过大而使得害虫或动物得以逃离,所述第二槽孔514能够使得第二腔体142中物料的气味更容易得以外露,能够更加吸引害虫和动物前往觅食。所述第二槽孔514除了透气的作用外,当用户捕捉到害虫或动物后,可以将诱捕器整体或者单独将内壳体浸在水中,水会从第二槽孔514流入至第二腔体142中,淹死害虫或动物。
所述内壳体的第三种结构形式: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三内安装座610和第三内盖体620,所述第三内盖体620设置在所述第三内安装座610的上方,所述第三内盖体620和所述第三内安装座610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腔体142,所述第三内安装座6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内入口611,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凸台630,所述第三安装凸台630的顶端面位于所述第三内入口611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外侧边安装至所述第三内入口611的边缘,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内侧边贴合至所述第三安装凸台630的顶端面,并对所述第三内入口611进行封闭。本实施例中,害虫或动物进入至第一腔体141内时,会沿着第三安装凸台630攀爬至第三内入口611,害虫或动物会对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下底面施加推力,从而使得第二弹性封闭片300的内侧边弹性形变,脱离所述第三内安装座610的内壁形成一定大小的缺口,害虫或动物能够从缺口顺利进入至第二腔体142内。
基于上述第三种结构形式内壳体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第三内盖体620所靠近所述第二腔体142的一侧设置有卡扣杆621,所述第三安装凸台630的顶端面处开设有与所述卡扣杆621相对应的卡扣位631。本实施例通过卡扣杆621和卡扣位631能够使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安装更加牢固可靠。
基于上述第三种结构形式内壳体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第三内安装座610内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三内入口611的环形隔板612。所述环形隔板612环绕第三内入口611设置,在外围形成了一圈用于装载物料的区域。
基于上述第三种结构形式内壳体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诱捕器,所述第三内安装座610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三槽孔61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槽孔613的大小应该设计到较小的尺寸,避免尺寸过大而使得害虫或动物得以逃离,所述第三槽孔613能够使得第二腔体142中物料的气味更容易得以外露,能够更加吸引害虫和动物前往觅食。所述第三槽孔613除了透气的作用外,当用户捕捉到害虫或动物后,可以将诱捕器浸在水中,水会从第三槽孔613流入至第二腔体142中,淹死害虫或动物。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器本体和第一弹性封闭片,所述诱捕器本体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设置有环绕所述诱捕器本体的外入口,所述外入口呈环形状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贴合于所述外入口,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受到外力后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的一侧边往所述内腔方向活动并脱离所述外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入口处设置有若干块将所述外入口分隔成若干个独立入口的间隔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的一侧边固定在所述外入口的一边缘,另一侧边弹性贴合至所述外入口的另一边缘,所述第一弹性封闭片所贴合至所述外入口的一侧边开设有排列设置的孔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封闭片,所述诱捕器本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围绕所述内壳体,所述内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外壳体设置有所述的第一腔体和所述的外入口,所述内壳体内设置有所述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对所述第二腔体进行封闭,并对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进行隔离,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受到外力后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一侧边往所述第二腔体的方向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外安装座和安装在所述外安装座上的外盖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一内安装座和第一内盖体,所述第一内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盖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内安装座和所述第一内盖体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内安装座上方开设有第一内入口,所述第一内盖体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凸台,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内侧边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凸台的顶端面处,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外侧边贴合至所述第一内安装座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凸台的顶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往下卡扣至所述第一卡扣部,并穿过所述的第一内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二内安装座和第二内盖体,所述第二内盖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安装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内盖体和所述第二内安装座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内安装座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内入口,所述第二内安装座的下方还设置有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接触的延伸部,所述第二内盖体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凸台,所述第二安装凸台的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内入口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内侧边安装至所述第二安装凸台的端面处,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外侧边贴合至所述第二内入口的边缘,并对所述第二内入口进行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三内安装座和第三内盖体,所述第三内盖体设置在所述第三内安装座的上方,所述第三内盖体和所述第三内安装座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三内安装座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内入口,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凸台,所述第三安装凸台的顶端面位于所述第三内入口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外侧边安装至所述第三内入口的边缘,所述第二弹性封闭片的内侧边贴合至所述第三安装凸台的顶端面,并对所述第三内入口进行封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盖体所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设置有卡扣杆,所述第三安装凸台的顶端面处开设有与所述卡扣杆相对应的卡扣位。
CN201910360787.5A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诱捕器 Active CN109997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0787.5A CN109997820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诱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0787.5A CN109997820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诱捕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7820A true CN109997820A (zh) 2019-07-12
CN109997820B CN109997820B (zh) 2023-12-26

Family

ID=67175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0787.5A Active CN109997820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诱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78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3667A (zh) * 2020-12-31 2021-05-07 黑龙江大学 一种菠萝形小夜灯式蟑螂诱捕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0987A (en) * 1981-03-18 1982-11-30 James Lowder Gnat trap
CN2174845Y (zh) * 1993-02-25 1994-08-24 西安交通大学经达应用技术开发公司 一次性捕蝇灭蝇器
CN2551034Y (zh) * 2002-07-16 2003-05-21 周媛媛 蟑螂诱捕器
WO2003073845A1 (en) * 2002-03-01 2003-09-12 Brian Harmer Mosquito trap
CN203302197U (zh) * 2013-06-06 2013-11-27 练雪云 一种猎捕器
CN205250180U (zh) * 2015-12-14 2016-05-25 郑伟海 一种柑桔实蝇类性诱捕器
CN207054564U (zh) * 2017-07-05 2018-03-02 苏立九 一种蟑螂诱捕器
CN208258865U (zh) * 2018-05-29 2018-12-21 东之吴有限公司 诱捕器
US20190090470A1 (en) * 2017-09-28 2019-03-28 Seoul Viosys Co., Ltd. Insect trap
CN210137750U (zh) * 2019-04-30 2020-03-13 林英强 一种诱捕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0987A (en) * 1981-03-18 1982-11-30 James Lowder Gnat trap
CN2174845Y (zh) * 1993-02-25 1994-08-24 西安交通大学经达应用技术开发公司 一次性捕蝇灭蝇器
WO2003073845A1 (en) * 2002-03-01 2003-09-12 Brian Harmer Mosquito trap
CN2551034Y (zh) * 2002-07-16 2003-05-21 周媛媛 蟑螂诱捕器
CN203302197U (zh) * 2013-06-06 2013-11-27 练雪云 一种猎捕器
CN205250180U (zh) * 2015-12-14 2016-05-25 郑伟海 一种柑桔实蝇类性诱捕器
CN207054564U (zh) * 2017-07-05 2018-03-02 苏立九 一种蟑螂诱捕器
US20190090470A1 (en) * 2017-09-28 2019-03-28 Seoul Viosys Co., Ltd. Insect trap
CN208258865U (zh) * 2018-05-29 2018-12-21 东之吴有限公司 诱捕器
CN210137750U (zh) * 2019-04-30 2020-03-13 林英强 一种诱捕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3667A (zh) * 2020-12-31 2021-05-07 黑龙江大学 一种菠萝形小夜灯式蟑螂诱捕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7820B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51142A1 (en) Multi-insect trap
US5040327A (en) Polygonal bait station
US2307163A (en) Vermin trap
AU2017203171B2 (en) Improvements in Animal Traps
CN109997820A (zh) 一种诱捕器
US4757638A (en) Bat elimination device
KR20130069909A (ko) 해충 포획용 다용도 콘트랩 장치
MXPA00006153A (es) Trampa para insectos que capturan numerosas especies de la orden de los coleopteros.
US6772556B1 (en) Insect trap
CA2470509A1 (en) Insect holder
CN113925032B (zh) 一种环保型农业林业害虫诱捕器
US9675048B2 (en) Fly catching animal mask device
Selman et al. Interference between foraging redshank Tringa totanus..
US20110072710A1 (en) Insect trap
CN210137748U (zh) 一种诱捕盒
US6804911B1 (en) Apparatus for harvesting bait
US10765101B2 (en) Container for trapping insect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20190000068A1 (en) Wire bristle pest control apparatus
CN210137750U (zh) 一种诱捕器
US20080256842A1 (en) Animal trap
US4611425A (en) Boll weevil trap
CN111903633A (zh) 一种储粮害虫粮面诱捕器
KR20200052703A (ko) 유해충 포집장치
Vernon A ground-based pheromone trap for monitoring Agriotes lineatus and A. obscurus (Coleoptera: Elateridae)
CN210137749U (zh) 一种诱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