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5401A - 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5401A
CN109995401A CN201711487647.1A CN201711487647A CN109995401A CN 109995401 A CN109995401 A CN 109995401A CN 201711487647 A CN201711487647 A CN 201711487647A CN 109995401 A CN109995401 A CN 109995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decision
value
soft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76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5401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EIYE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per Data Link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per Data Link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per Data Link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876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540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9735 priority patent/WO201912793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5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5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5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5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04L25/03312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provision of output signals
    • H04L25/03318Provision of soft deci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该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接收序列,其中,接收序列是根据复用波形矩阵对输入信号进行编码调制后经过高斯信道得到的序列;步骤S2,采用双向QR分解算法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步骤S2包括:对接收序列进行后向QR分解和前向QR分解,以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其中,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的检测顺序相反;根据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本发明利用OvXDM系统的编码特性,结合双向QR分解检测,用于对接收序列进行相应的译码,从而降低了OvXDM系统的译码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重叠复用系统(OvXDM系统,其中,X可代表时间T、频率F、码分C、空间S或混合H等)中常用的译码方法包括维特比译码等,其译码方法是基于图形译码,复杂度受状态数影响。因此,对于重叠复用系统而言,当重叠复用次数K较大时,其译码复杂度呈指数率增长,且需要较大的存储容量,使得实际工程中较难实现。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该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用于重叠复用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
该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接收序列,其中,接收序列是根据复用波形矩阵对输入信号进行编码调制后经过高斯信道得到的序列;步骤S2,采用双向QR分解算法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步骤S2包括:对接收序列进行后向QR分解和前向QR分解,以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其中,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的检测顺序相反;根据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中,接收序列为:
r=HX+n
其中,r为接收序列,H为复用波形矩阵,X为待发送序列,n为高斯白噪声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接收序列进行后向QR分解,以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包括:将预知的复用波形矩阵分解为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根据酋矩阵特性,对接收序列进行矩阵相乘处理,获得第一数据序列,其中,第一数据序列为:
y=RX+η
其中,y为第一数据序列,R为上三角矩阵,η为高斯白噪声序列;
根据第一数据序列和上三角矩阵,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其中,第一软判决值为:
其中,为第一数据序列中第k1个元素yk1对应的第一软判决值,Rk1,k1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1行第k1列的元素,为Rk1,k1的共轭,L为待发送序列的长度,Rk1,p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1行第p列的元素,x'p为待发送序列中的元素xp对应的硬判决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接收序列进行前向QR分解,以获取第二软判决值包括:
对接收序列进行矩阵乘法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数据序列,同时获得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和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处理后的数据序列为:
其中,为处理后的数据序列,为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为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S为接收序列进行矩阵乘法运算对应的矩阵,n为高斯白噪声序列;以及
将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分解为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
根据酉矩阵特性,对处理后的数据序列进行矩阵乘法处理,获得第二数据序列,第二数据序列为:
其中,的共轭转置,为第二数据序列,为上三角矩阵,为酉矩阵;
根据第二数据序列和上三角矩阵,以获取第二软判决值,其中,第二软判决值为:
其中,为第二数据序列中对应的第二软判决值,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2行第k2列的元素,的共轭,L为待发送序列的长度,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2行第p列的元素,为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元素对应的硬判决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包括:
根据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获取第三判决值,以及根据第三判决值,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第三判决值为:
其中,(Rk,k)*为Rk,k的共轭运算,为接收序列rk对应的第三判决值,Rk,k为后向QR分解中对应的上三角矩阵的第k行第k列的元素,为前向QR分解中对应的上三角矩阵的第L-k+1行第L-k+1列的元素,yk为第一数据序列的第k个元素,为第二数据序列的第L-k+1个元素,x'p为待发送序列中的元素xp对应的硬判决值,为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元素对应的硬判决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装置。
该双向QR分解检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序列,其中,接收序列是根据复用波形矩阵对输入信号进行编码调制后经过高斯信道得到的序列;双向检测模块,用于采用双向QR分解算法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双向检测模块包括:分解模块,用于对接收序列进行后向QR分解和前向QR分解,以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其中,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的检测顺序相反;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接收序列为:
r=HX+n
其中,r为接收序列,H为复用波形矩阵,X为待发送序列,n为高斯白噪声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分解模块包括:后向QR分解模块,且后向QR分解模块包括:第一分解子模块,用于将预知的复用波形矩阵分解为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第一获得模块,用于根据酋矩阵特性,对接收序列进行矩阵相乘处理,获得第一数据序列,其中,第一数据序列为:
y=RX+η
其中,y为第一数据序列,R为上三角矩阵,η为高斯白噪声序列;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序列和上三角矩阵,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其中,第一软判决值为:
其中,为第一数据序列中第k1个元素yk1对应的第一软判决值,Rk1,k1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1行第k1列的元素,为Rk1,k1的共轭,L为待发送序列的长度,Rk1,p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1行第p列的元素,x'p为待发送序列中的元素xp对应的硬判决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分解模块包括:前向QR分解模块,且前向QR分解模块包括: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对接收序列进行矩阵乘法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数据序列,同时获得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和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处理后的数据序列为:
其中,为处理后的数据序列,为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为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S为接收序列进行矩阵乘法运算对应的矩阵,n为高斯白噪声序列;以及第二分解子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分解为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第三获得模块,用于根据酉矩阵特性,对处理后的数据序列进行矩阵乘法处理,获得第二数据序列,第二数据序列为:
其中,的共轭转置,为第二数据序列,为上三角矩阵,为酉矩阵;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序列和上三角矩阵,以获取第二软判决值,其中,第二软判决值为:
其中,为第二数据序列中对应的第二软判决值,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2行第k2列的元素,的共轭,L为待发送序列的长度,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2行第p列的元素,为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元素对应的硬判决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检测模块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获取第三判决值,以及根据第三判决值,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第三判决值为:
其中,(Rk,k)*为Rk,k的共轭运算,为接收序列rk对应的第三判决值,Rk,k为后向QR分解中对应的上三角矩阵的第k行第k列的元素,为前向QR分解中对应的上三角矩阵的第L-k+1行第L-k+1列的元素,yk为第一数据序列的第k个元素,为第二数据序列的第L-k+1个元素,x'p为待发送序列中的元素xp对应的硬判决值,为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元素对应的硬判决值。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利用重叠复用系统的编码特性,并结合多天线系统中的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对传输数据进行相应译码,从而解决了传统的译码方法,如维特比等译码、MAP、Log-MAP方法,其计算量较大和复杂度较高,且需要较大的存储容量,工程难以实现的问题,从而降低了重叠复用系统的译码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重叠复用系统的卷积编码等效模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重叠时分复用系统的发送端编码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重叠时分复用系统的K路复用波形排列;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重叠频分复用系统发送端编码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重叠频分复用系统的K路复用波形排列;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重叠时分复用系统的接收端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重叠频分复用系统的接收端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双向QR分解检测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01,获取接收序列,其中,接收序列是根据复用波形矩阵对输入信号进行编码调制后经过高斯信道得到的序列;步骤S103,采用双向QR分解算法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步骤S103包括:步骤S105,对接收序列进行后向QR分解和前向QR分解,以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其中,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的检测顺序相反;步骤S107,根据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
借助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通过利用重叠复用系统的编码特性,并结合多天线系统中的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对传输数据进行相应译码,从而解决了传统的译码方法,如维特比等译码、MAP、Log-MAP方法,其计算量较大和复杂度较高,且需要较大的存储容量,工程难以实现的问题,从而降低了重叠复用系统的译码复杂度。
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适用于重叠复用系统,该重叠复用系统可表示为重叠时分复用(Overlapp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OvTDM)系统、重叠频分复用(Overlapped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vFDM)系统、重叠码分复用(Overlapped CodeDivision Multiplexing,OvCDM)系统、重叠空分复用(Overlapped Space DivisionMultiplexing,OvSDM)系统、重叠混合复用(Overlapped Hybrid Division Multiplexing,OvHDM)系统等,其系统等效模型如附图2所示。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以重叠复用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此外,根据重叠复用系统的系统特性,首先,假设重叠复用系数为K,复用波形的抽头系数分别定义为[h0,h1,…,hK-1]。此时,根据重叠复用关系的卷积特性,若设实信息比特序列长度为L,重叠复用系统编码后比特序列为N,其中N=L+K-1,则此时,复用波形H可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并且该复用波形矩阵的大小为N×L。
另外,设重叠复用系统编码后的输出向量为Y=[y0,…,yN-1]T,输入向量为X=[x1,…,xL-1]T,则重叠复用系统的编码过程可表示为Y=HX,即:
则此时,接收序列r可表示为:
其中,[n0,n1,…,nN-1]T为高斯白噪声序列。
此外,接收端根据已知的复用波形矩阵H和接收序列r,进行相应译码。上述接收序列r与多天线接收序列结构模型相似,均为r=HX+n,其中X为待传送序列,n为白噪声序列,r为接收序列,不同之处在于矩阵H所代表不同:在多天线系统中H表示信道参数矩阵,而在重叠复用系统中则表示复用波形矩阵。同时,多天线检测算法包含传统的检测算法,如最小二乘检测算法、最小均方误差检测、最大似然检测以及串行干扰抵消检测、QR分解,由于两者结构相似,因而可将检测算法用于对重叠复用系统数据进行相应译码。
另外,本发明主要介绍将双向QR分解用于重叠复用系统数据检测中,其余在此不赘述。
首先,QR分解是将矩阵分解为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的乘积。QR算法一方面简化了线性迫零的算法,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算法的稳定性。将复用波形矩阵H的QR分解为:
H=QR
其中,Q为N×L的酉矩阵,满足QHQ=IL,R是L×L的上三角矩阵,如下所示:
利用QR分解算法对复用波形矩阵H进行QR分解相比于传统的检测算法,如迫零检测,可以相应降低检测复杂度。同时,利用r=HX+n,可化简得到下式:
此外,还可将上式可以得到另一种形式:
此外,接收矢量第k个元素yk为:
yk=Rk,k·xkk+dk
其中xk的软判决估计值为:
其中,
其中,Rk,p代表矩阵R的(k,p)个元素,x'p是xp的硬判决,为xk的软判决,为Rk,k的共轭。先对xL进行检测,最后检测x1,在此称为后向QR检测。
此外,越是后来检测的信号其误差越大,也就是说x1,x2的检测误差远远高于xL,xL-1的检测误差,为了减少x1,x2的检测误差,也可按相反的方向进行检测,也就是先检测x1,x2,最后检测xL,xL-1,称之为前向QR检测,其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定义L×L的矩阵S为:
则SX=[xL,xL-1,...,x1]T,SS=SST=I,其中I为L×L的单位矩阵,定义如下:
其中而后对进行QR分解则可得到:
的软判决估计值为:
其中,以及的硬判决。此时,检测顺序与后向QR检测顺序相反。同时,综合前向QR检测和后向QR检测,称之为双向QR分解,可得出:
从而,根据此检测方法,对所有信号进行相应的估计。
此外,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将该检测算法替代现有的重叠复用系统中的译码方法,对应的重叠复用系统编码处理过程如下所示:
根据设计参数在调制域内生成包络波形;
波形在调制域内按预定的移位间隔进行移位,得到调制域内的各移位包络波形;
将移位包络波形写成矩阵形式,再与待调制序列中的符号相乘,得到调制域内的复调制包络波形。
此外,下面以OvTDM系统为例,其发送端编码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首先设计生成发送信号的包络波形h(t);
(2)将(1)中所设计的包络波形h(t)经特定时间移位后,形成其它各个时刻发送信号包络波形h(t-i×ΔT)。
(3)将包络波形h(t-i×ΔT)写成复用波形矩阵H形式,然后与所要发送的符号向量x相乘,形成发射信号波形。
其中,OvTDM系统发送端编码处理框图如附图3所示,重叠复用方法遵循平行四边形规则,如附图4所示.
另外,以OvFDM系统为例,其发送端系统编码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首先设计生成发送信号的频谱信号H(f)。
(2)将(1)所设计的谱信号H(f)经特定载波频谱间隔ΔB移位后,形成其它各个频谱间隔为ΔB的子载波频谱波形H(f-i×ΔB)。
(3)将频谱波形H(f-i×ΔB)写成矩阵H形式,然后与所要发送的符号向量x相乘,形成复调制信号的频谱S(f)。
(4)将(3)生成的复调制信号的频谱进行离散傅氏反变换,最终形成时间域的复调制信号,发送信号可表示为:
Signal(t)TX=ifft(S(f))
其中,OvFDM系统发送端编码处理框图如附图5所示,重叠复用方法遵循平行四边形规则,如附图6所示。
此外,重叠复用系统的接收端处理过程:
对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的信号;
对所述预处理信号在对应域内按照上述双向QR分解检测算法进行信号检测,得到输入的信息流;
其中所述预处理过程包括:对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同步、信道估计、均衡处理等运算;
此外,以OvTDM系统为例,其接收端处理过程如附图7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对接收信号进行同步,包括载波同步、帧同步、符号时间同步等;
(2)按照上述检测算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相应检测。
另外,以OvFDM系统为例,其接收端处理过程如附图8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对接收信号进行fft(傅里叶变换)运算,使时域信号转换到频域;
(2)对频域信号进行同步,包括载波同步、帧同步、符号时间同步等;
(3)按照上述检测算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相应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装置。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91,用于获取接收序列,其中,接收序列是根据复用波形矩阵对输入信号进行编码调制后经过高斯信道得到的序列;双向检测模块(未示出),用于采用双向QR分解算法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所述双向检测模块包括:分解模块,用于对接收序列进行后向QR分解和前向QR分解,以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其中,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的检测顺序相反;检测模块94,用于根据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接收序列为:r=HX+n,其中,r为接收序列,H为复用波形矩阵,X为待发送序列,n为高斯白噪声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分解模块包括:分解模块包括:后向QR分解模块92,且后向QR分解模块92包括:第一分解子模块(未示出),用于将预知的复用波形矩阵分解为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第一获得模块,用于根据酋矩阵特性,对接收序列进行矩阵相乘处理,获得第一数据序列,其中,第一数据序列为:
y=RX+η
其中,y为第一数据序列,R为上三角矩阵,η为高斯白噪声序列;
第一获取模块(未示出),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序列和上三角矩阵,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其中,第一软判决值为:
其中,为第一数据序列中第k1个元素yk1对应的第一软判决值,Rk1,k1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1行第k1列的元素,为Rk1,k1的共轭,L为待发送序列的长度,Rk1,p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1行第p列的元素,x'p为待发送序列中的元素xp对应的硬判决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分解模块包括:前向QR分解模块,且前向QR分解模块包括:第二获得模块(未示出),用于对接收序列进行矩阵乘法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数据序列,同时获得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和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处理后的数据序列为:
其中,为处理后的数据序列,为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为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S为接收序列进行矩阵乘法运算对应的矩阵,n为高斯白噪声序列;以及第二分解子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分解为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第三获得模块(未示出),用于根据酉矩阵特性,对处理后的数据序列进行矩阵乘法处理,获得第二数据序列,第二数据序列为:
其中,的共轭转置,为第二数据序列,为上三角矩阵,为酉矩阵;第二获取模块(未示出),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序列和上三角矩阵,以获取第二软判决值,其中,第二软判决值为:
其中,为第二数据序列中对应的第二软判决值,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2行第k2列的元素,的共轭,L为待发送序列的长度,为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2行第p列的元素,为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元素对应的硬判决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检测模块94包括:第三获取模块(未示出),用于根据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获取第三判决值,以及根据第三判决值,对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第三判决值为:
其中,(Rk,k)*为Rk,k的共轭运算,为接收序列rk对应的第三判决值,Rk,k为后向QR分解中对应的上三角矩阵的第k行第k列的元素,为前向QR分解中对应的上三角矩阵的第L-k+1行第L-k+1列的元素,yk为第一数据序列的第k个元素,为第二数据序列的第L-k+1个元素,x'p为待发送序列中的元素xp对应的硬判决值,为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元素对应的硬判决值。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重叠复用系统的编码特性,并结合多天线系统中的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对传输数据进行相应译码,从而解决了传统的译码方法,如维特比等译码、MAP、Log-MAP方法,其计算量较大和复杂度较高,且需要较大的存储容量,工程难以实现的问题,从而降低了重叠复用系统的译码复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所述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用于重叠复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获取接收序列,其中,所述接收序列是根据复用波形矩阵对输入信号进行编码调制后经过高斯信道得到的序列;
步骤S2,采用双向QR分解算法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所述步骤S2包括:
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后向QR分解和前向QR分解,以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其中,所述第一软判决值和所述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的检测顺序相反;
根据所述第一软判决值和所述第二软判决值,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中,所述接收序列为:
r=HX+n
其中,r为所述接收序列,H为所述复用波形矩阵,X为所述待发送序列,n为高斯白噪声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后向QR分解,以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包括:
将预知的复用波形矩阵分解为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
根据所述酋矩阵特性,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矩阵相乘处理,获得第一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序列为:
y=RX+η
其中,y为所述第一数据序列,R为所述上三角矩阵,η为高斯白噪声序列;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序列和所述上三角矩阵,获取所述第一软判决值,其中,所述第一软判决值为:
其中,为所述第一数据序列中第k1个元素yk1对应的第一软判决值,Rk1,k1为所述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1行第k1列的元素,为所述Rk1,k1的共轭,L为待发送序列的长度,Rk1,p为所述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1行第p列的元素,x'p为所述待发送序列中的元素xp对应的硬判决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前向QR分解,以获取第二软判决值包括:
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矩阵乘法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数据序列,同时获得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和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所述处理后的数据序列为:
其中,为所述处理后的数据序列,为所述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为所述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S为所述接收序列进行矩阵乘法运算对应的矩阵,n为高斯白噪声序列;以及
将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分解为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
根据所述酉矩阵特性,对处理后的数据序列进行矩阵乘法处理,获得第二数据序列,所述第二数据序列为:
其中,的共轭转置,为所述第二数据序列,为所述上三角矩阵,为所述酉矩阵;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序列和所述上三角矩阵,以获取所述第二软判决值,其中,所述第二软判决值为:
其中,为所述第二数据序列中对应的第二软判决值,为所述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2行第k2列的元素,为所述的共轭,L为待发送序列的长度,为所述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2行第p列的元素,为所述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元素对应的硬判决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软判决值和所述第二软判决值,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软判决值和所述第二软判决值,获取第三判决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三判决值,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所述第三判决值为:
其中,(Rk,k)*为Rk,k的共轭运算,为所述接收序列rk对应的第三判决值,Rk,k为所述后向QR分解中对应的上三角矩阵的第k行第k列的元素,为所述前向QR分解中对应的上三角矩阵的第L-k+1行第L-k+1列的元素,yk为所述第一数据序列的第k个元素,为所述第二数据序列的第L-k+1个元素,x'p为所述待发送序列中的元素xp对应的硬判决值,为所述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元素对应的硬判决值。
6.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装置,所述双向QR分解检测装置用于重叠复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序列,其中,所述接收序列是根据复用波形矩阵对输入信号进行编码调制后经过高斯信道得到的序列;
双向检测模块,用于采用双向QR分解算法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所述步骤S2包括:
分解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后向QR分解和前向QR分解,以获取第一软判决值和第二软判决值,其中,所述第一软判决值和所述第二软判决值对接收序列的检测顺序相反;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软判决值和所述第二软判决值,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QR分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序列为:
r=HX+n
其中,r为所述接收序列,H为所述复用波形矩阵,X为所述待发送序列,n为高斯白噪声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QR分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分解模块包括:后向QR分解模块,且所述后向QR分解模块包括:
第一分解子模块,用于将预知的复用波形矩阵分解为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酋矩阵特性,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矩阵相乘处理,获得第一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序列为:
y=RX+η
其中,y为所述第一数据序列,R为所述上三角矩阵,η为高斯白噪声序列;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序列和所述上三角矩阵,获取所述第一软判决值,其中,所述第一软判决值为:
其中,为所述第一数据序列中第k1个元素yk1对应的第一软判决值,Rk1,k1为所述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1行第k1列的元素,为所述Rk1,k1的共轭,L为待发送序列的长度,Rk1,p为所述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1行第p列的元素,x'p为所述待发送序列中的元素xp对应的硬判决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QR分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模块包括:前向QR分解模块,且所述前向QR分解模块包括: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矩阵乘法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数据序列,同时获得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和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所述处理后的数据序列为:
其中,为所述处理后的数据序列,为所述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为所述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S为所述接收序列进行矩阵乘法运算对应的矩阵,n为高斯白噪声序列;以及
第二分解子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重叠复用矩阵分解为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
第三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酉矩阵特性,对处理后的数据序列进行矩阵乘法处理,获得第二数据序列,所述第二数据序列为:
其中,的共轭转置,为所述第二数据序列,为所述上三角矩阵,为所述酉矩阵;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序列和所述上三角矩阵,以获取所述第二软判决值,其中,所述第二软判决值为:
其中,为所述第二数据序列中对应的第二软判决值,为所述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2行第k2列的元素,为所述的共轭,L为待发送序列的长度,为所述上三角矩阵中的第k2行第p列的元素,为所述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元素对应的硬判决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QR分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软判决值和所述第二软判决值,获取第三判决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三判决值,对所述接收序列进行检测,其中,所述第三判决值为:
其中,(Rk,k)*为Rk,k的共轭运算,为所述接收序列rk对应的第三判决值,Rk,k为所述后向QR分解中对应的上三角矩阵的第k行第k列的元素,为所述前向QR分解中对应的上三角矩阵的第L-k+1行第L-k+1列的元素,yk为所述第一数据序列的第k个元素,为所述第二数据序列的第L-k+1个元素,x'p为所述待发送序列中的元素xp对应的硬判决值,为所述处理后的待发送序列元素对应的硬判决值。
CN201711487647.1A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995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7647.1A CN109995401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
PCT/CN2018/079735 WO2019127933A1 (zh) 2017-12-29 2018-03-21 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7647.1A CN109995401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5401A true CN109995401A (zh) 2019-07-09
CN109995401B CN109995401B (zh) 2022-02-11

Family

ID=67064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7647.1A Active CN109995401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5401B (zh)
WO (1) WO20191279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5390A (zh) * 2022-03-13 2022-07-22 复旦大学 Mimo信道双对角化下的低复杂度检测解码算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114A (zh) * 2010-12-31 2011-07-13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mimo系统中的基于非码本预编码的传输方法
US2014027001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decision detection in 2x2 mimo system
CN107359912A (zh) * 2016-05-09 2017-11-17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最大可能性检测器与检测方法
CN107359911A (zh) * 2016-05-09 2017-11-17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最大可能性检测器与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4881B (zh) * 2016-04-08 2021-07-06 南京博洛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114A (zh) * 2010-12-31 2011-07-13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mimo系统中的基于非码本预编码的传输方法
US2014027001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decision detection in 2x2 mimo system
CN107359912A (zh) * 2016-05-09 2017-11-17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最大可能性检测器与检测方法
CN107359911A (zh) * 2016-05-09 2017-11-17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最大可能性检测器与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ONGFENG ZHAO ET AL.: "Sphere-Decoding of OvTDM", 《IEEE》 *
PENG SUN ET AL.: "Lattice Reduction aided MMSE-SIC Detection for Non-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ignals", 《IEE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27933A1 (zh) 2019-07-04
CN109995401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9315B (zh) 无线电数据发射方法以及利用所述方法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CN101969325B (zh) 多天线发送装置和方法以及多天线接收装置和方法
JP5286284B2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ワイヤレスデータ送信の方法、この方法を使用する送信機及び受信機
CN101039136B (zh) 基于空频编码的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其系统
US740613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ation of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in an OFDM-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0004479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ccfi/pcfich용 송신 방법
CN105322991A (zh) 基于wfrft预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CN110958081A (zh) 一种无线通信帧结构分段信号处理方法
Rajan et al. OFDM based distributed space time coding for asynchronous relay networks
JP4510870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9995401A (zh) 一种双向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1056162B (zh)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
CN10984246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6130613A (zh) 一种基于酉空时码获得灵活发射分集的空间调制方法
CN110138461A (zh) 自适应多入多出与正交频分复用相结合的水声通信方法
CN109995463A (zh) 一种qr分解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9995687A (zh) 一种qr分解—并行干扰抵消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9962749A (zh) 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9756298A (zh) 一种译码方法及装置
KR100962328B1 (ko) 시공간 블록 부호화 또는 주파수 공간 블록 부호화를 이용한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과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20100096030A (ko) 멀티-안테나 중첩 심볼을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Prasetya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 for MIMO OWDM beamforming system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CN109756296A (zh) 一种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09327277A (zh) 重叠复用系统以及重叠复用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Wang et 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a transmitter diversity scheme for TDS-OFDM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7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South Road West Guangxi Temple northbound sun Huayi Building 1 15D-02F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Guangqi Hezh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Jihua Road, the new world Huasai Industrial Area No. 2, building 101 (two floor) 201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CHAOJI DATA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4

Address after: 210000 Room 202, 11, No. 65, Jianning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BEIYE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Nanhai Road, West Guangxi Temple Road North Sunshine Huayi Building 1 15D-02F

Applicant before: SHEN ZHEN KUANG-CHI HEZHONG TECHNOLOGY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