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5089B - 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5089B
CN109995089B CN201910098103.9A CN201910098103A CN109995089B CN 109995089 B CN109995089 B CN 109995089B CN 201910098103 A CN201910098103 A CN 201910098103A CN 109995089 B CN109995089 B CN 109995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supply
distributed
distribution network
absorption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81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5089A (zh
Inventor
寇凌峰
盛万兴
刘海涛
吴鸣
侯小刚
屈小云
牛耕
徐毅虎
谢辉
高博
陈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100981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5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5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5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5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5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02J3/383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通过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对待评估区域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分布式电源规模;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所述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通过上述方案有效提高了电网光伏消纳能力分析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电源、新能源发电和光伏的发展,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快速接入常规配电网,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的迅猛发展,配电网潮流方向、保护配置和电压质量将发生较大变化,对电网网架结构优化、运维管控和优化调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然而目前大多数偏远山区电网网架相对薄弱,高压网架结构大多为辐射型,电网输送容量和负荷转供能力较弱;此外偏远地区用户负荷较小,低压户均容量配置大多低于2kVA,而光伏按照每户3kW配置,光伏发电高峰期易发生设备过载甚至烧毁的风险,该类地区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亟待提高。据悉,偏远地区光伏覆盖的整体规模达到15GW,可能出现分布式能源渗透率达到60%以上的情况,对此类地区的电网将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光伏在偏远地区电源消纳能力及对策,提出适用于分布式电源接入农村配电网的能力评估与优化规划方法,切实提高农村电网的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和保障水平。目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分析与评估主要依赖于配电网单体设备的容量配置,如导线线径、各级变压器和互感器容量等,增加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方法主要是更换大容量变电设备或者增加储能设备,缺乏对电网运行状态的评估判断方法,出现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薄弱配电网致使特定时段分布式电源功率倒送引起配电网保护和电压质量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利用源网荷协调控制手段实现局部优化-全局趋优,提高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对待评估区域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分布式电源规模;
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
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所述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
所述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包括:调控目标和用于评价采集数据质量的约束条件。
优选的,所述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的预先定义包括:
获取满足预先定义的约束条件的数据采集量;
基于数据采集量确定负荷供电方式,获取所述负荷供电方式下的配电网损;
以配电网网损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基于所述负荷供电方式下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数据质量评价及时性约束、完整性约束、准确性约束和一致性约束;其中,
所述数据质量评价及时性约束,包括:业务及时性约束和传输及时性约束;
所述完整性约束,包括:记录完整性约束、字段完整性约束和非空约束;
所述准确性约束,包括:值域范围约束、类型约束、格式约束、精度约束、逻辑约束和唯一性约束;
所述一致性约束,包括:域一致性约束、表一致性约束和字段一致性约束。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量包括:分布式电源信息、配电网信息、用电负荷信息和储能信息;其中,
所述分布式电源信息,包括光伏发电最大功率,以及分布式光伏接入规模和位置;
所述配电网信息,包括配电网网架、主要线路、设备容量、配电自动化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
所述用电负荷信息,包括用电负荷用电量、最大功率、用电负荷分类和互动功能;
所述储能信息,包括储能规格类型、容量和控制方式。
进一步地,通过下式确定所述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31
式中,Floss表示配电网网损,M1为系统中所有支路的集合,i为支路编号, ri为支路i的电阻;Ii为流过支路i的电流,ENS为缺供电量。
优选的,所述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包括:
基于分布式电源规模和电网网架结构,将区域电网划分为若干供电区域;划分各供电区域内的配电网电压等级,确定各配电网电压等级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
通过分析同一电压等级下接入的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其中,所述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包括:就地消纳能力与远方消纳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各配电网电压等级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包括:
通过低压用户侧接入通道将380/220V分布式电源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分散接入层,将35/10kV分布式电源集中接入中压配电网集中接入层,将110kV分布式电源集中接入高压配电网集中接入层;其中,所述低压用户侧接入通道包括:变压器和专用升压变压器。
进一步地,通过下式确定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32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33
式中,T为研究周期内优化时段数,PPV(t)为t时段内分布式光伏输出功率; PL(t)为t时段内所有用电负荷总功率,(PPV(t)-PL(t))表示t时段内光伏输出功率与总用电功率之差,当光伏电源发电功率小于电网用电负荷功率(PPV(t)-PL(t))<0时,不存在功率倒送现象;U(t)为t时段的某节点电压,UN为额定电压;ΔU+和ΔU-分别为与配电网电压等级范围对应的电压允许偏差上、下限值。
优选的,所述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所述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包括:
根据待评估区域输入的不同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类型、规模和电网结构,结合可控电源和可控负荷分类情况,设置调控目标和约束条件;根据综合源、网、荷、储能协调控制方法,制定调控方案策略;
基于所述调控方案策略,采用预先定义分区调控方式,以功率损耗、设备动作代价、动作限制、母线电压和关口功率因数作为评分指标,对各个电压等级下分布式电源的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评分;
将分数最高的最优实施方案定义为评估源网荷调控的全局最优解。
进一步地,所述分区调控方式根据源网荷可控条件进行预先定义;其中,所述源网荷可控条件包括分布式电源和用电负荷的分类信息,以及各类分布式电源的控制方式;其中,
所述分布式电源,包括可时移性电源和非可时移性电源;所述用电负荷,包括刚性需求负荷、可控中断负荷和双向负荷;
所述控制方式包括可控设备和不可控设备;所述可控设备包括:变压器抽头和调压配电变压器。
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对待评估区域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分布式电源规模;
定义模块,用于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 评估模块,用于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所述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首先,通过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对待评估区域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分布式电源规模;其中,所述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包括:调控目标和用于评价采集数据质量的约束条件。通过分布式电源规模可以进一步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方式,制定控制方式等等,并可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规模、接入方式和控制方式进行了分类,可以有效应对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其次,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
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所述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采用分区分层方法,利用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手段实现局部优化-最终全局趋优,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为解决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带来的电网稳定性和电压质量问题提供了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消纳能力评估方法总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评估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分层分布消纳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配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就地与远方消纳分析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获得全局最优解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有效评估配电网分布式光伏的消纳能力;同时结合光伏发电预测、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手段,进行局部优化—全局趋优,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调控手段。
如图1和2所示,其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对待评估区域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分布式电源规模;
S2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
S3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
其中,所述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包括:调控目标和用于评价采集数据质量的约束条件。
步骤S1中,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的预先定义包括:
a,获取满足预先定义的约束条件的数据采集量;包括:分布式电源信息、配电网信息、用电负荷信息和储能信息;其中,
所述分布式电源信息,包括光伏发电最大功率,以及分布式光伏接入规模和位置;
所述配电网信息,包括配电网网架、主要线路、设备容量、配电自动化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
所述用电负荷信息,包括用电负荷用电量、最大功率、用电负荷分类和互动功能;
所述储能信息,包括储能规格类型、容量和控制方式。
约束条件包括:数据质量评价及时性约束、完整性约束、准确性约束和一致性约束;其中,
所述数据质量评价及时性约束,包括:业务及时性约束和传输及时性约束;
所述完整性约束,包括:记录完整性约束、字段完整性约束和非空约束;
所述准确性约束,包括:值域范围约束、类型约束、格式约束、精度约束、逻辑约束和唯一性约束;
所述一致性约束,包括:域一致性约束、表一致性约束和字段一致性约束。
b,基于数据采集量确定负荷供电方式,获取所述负荷供电方式下的配电网损;
c,以配电网网损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基于所述负荷供电方式下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
通过下式确定所述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71
式中,Floss表示配电网网损,M1为系统中所有支路的集合,i为支路编号, ri为支路i的电阻;Ii为流过支路i的电流,ENS为缺供电量。
如图4所示,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的目标是结合经济性和可靠性进行考虑设定的,可靠性分析可通过线路重过载率,配变重过载率,线路环网率,停电可转供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三相不平衡度,综合电压合格率来综合判定。
确定分布式电源规模首先要对典型供电区域的分布式电源和用电负荷进行分类,必要时候考虑可时移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数量和类型,并网分布式电源可以分为可时移性电源和非可时移性电源,由于分布式电源规模不同,接入方式和管理方案存在较大差异,接入方式分为分散接入和集中接入,按照控制方式分为可控和不可控(数据监测)两类;配电网中的可控设备如变压器抽头、调压配电变压器等,一般居民用电负荷分类:刚性需求负荷、可控中断负荷、双向负荷(如储能装置和蓄电池);
步骤S2中,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包括:
1)基于分布式电源规模和电网网架结构,将区域电网划分为若干供电区域;
2)划分各供电区域内的配电网电压等级,确定各配电网电压等级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如图3所示。
3)通过分析同一电压等级下接入的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其中,所述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包括:就地消纳能力与远方消纳能力。
如图5所示,从设备层面分析配电网的就地与远方消纳能力。结合光伏偏远地区的用电负荷特性,从规划和已安装角度分析变电站、线路、变压器、低压馈线的就地光伏消纳能力;基于地域环境、配电网网架结构、光伏接入方式、光伏出力特性、用电负荷特性等,综合分析光伏偏远地区电网的就地与远方消纳能力。
其中,就地接纳光伏发电能力主要是根据设备的容量和反送最大功率进行比较,其中最大反送功率为光伏最大发电功率减去用户负荷,在电压质量满足要求的约束下,确定电网分布式光伏的最大接入能力。
依据电网网架结构将区域电网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针对每个小区域的配电网电压等级序列分层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根据配电网电压等级范围对供电区域的分布式电源进行分类;通过低压用户侧380/220V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通过35/10kV集中接入中压配电网,通过110kV集中接入高压配电网;其中低压用户侧接入通道,包括变压器和专用升压变压器。
步骤2)确定各配电网电压等级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包括:
通过低压用户侧接入通道将380/220V分布式电源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分散接入层,将35/10kV分布式电源集中接入中压配电网集中接入层,将110kV分布式电源集中接入高压配电网集中接入层;其中,所述低压用户侧接入通道包括:变压器和专用升压变压器。
步骤3)通过下式确定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81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82
式中,T为研究周期内优化时段数,PPV(t)为t时段内分布式光伏输出功率; PL(t)为t时段内所有用电负荷总功率,(PPV(t)-PL(t))表示t时段内光伏输出功率与总用电功率之差,当光伏电源发电功率小于电网用电负荷功率(PPV(t)-PL(t))<0时,不存在功率倒送现象;U(t)为t时段的某节点电压,UN为额定电压;ΔU+和ΔU-分别为与配电网电压等级范围对应的电压允许偏差上、下限值。
(1)380/220V低压配电网分散接入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单体规模一般为 200kW及以下;单相接入容量一般为8kW以下,8kW以上一般为三相接入,低压配电网消纳分布式电源的基本原则是就地消纳最大化、电网光伏电源消纳及电网电压需求的目标函数: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91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92
式中,T是研究周期内优化时段数;PPV(t)为t时段内分布式光伏输出功率; PL(t)为t时段内所有用电负荷总功率;(PPV(t)-PL(t))表示t时段内光伏输出功率与总用电功率的差;(PPV(t)-PL(t))<0时,光伏电源发电功率小于电网用电负荷功率,不存在功率倒送现象;(PPV(t)-PL(t))≥0时,光伏电源发电功率大于电网用电负荷功率,可能存在功率倒送现象,节点电压符合相应电压质量要求(U(t)为t时段的某节点电压,UN为额定电压)。
(2)35/10kV中压配电网集中接入层,接入规模一般200kW以上,采用专用升压配电变压器,中压配电网消纳分布式电源的基本原则是就地消纳最大化、电网光伏电源消纳及电网需求的目标函数: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93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94
(3)110kV高压配电网集中接入层,接入规模一般1MW以上,采用专用升压配电变压器,高压配电网消纳分布式电源的基本原则是就地消纳最大化、电网光伏电源消纳及电网需求的目标函数: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95
Figure GDA0003614795630000096
如图6所示,步骤S3中,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所述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包括:
根据待评估区域输入的不同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类型、规模和电网结构,结合可控电源和可控负荷分类情况,设置调控目标和约束条件;根据综合源、网、荷、储能协调控制方法,制定调控方案策略;
基于所述调控方案策略,采用预先定义分区调控方式,以功率损耗、设备动作代价、动作限制、母线电压和关口功率因数作为评分指标,对各个电压等级下分布式电源的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评分;
将分数最高的最优实施方案定义为评估源网荷调控的全局最优解。
其中,分区调控方式根据源网荷可控条件进行预先定义;
所述源网荷可控条件包括分布式电源和用电负荷的分类信息,以及各类分布式电源的控制方式;
所述分布式电源,包括可时移性电源和非可时移性电源;所述用电负荷,包括刚性需求负荷、可控中断负荷和双向负荷;
所述控制方式包括可控设备和不可控设备;所述可控设备包括:变压器抽头和调压配电变压器。
基于上述发明构思,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11、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对待评估区域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分布式电源规模;
定义模块,用于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 ;
评估模块,用于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所述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后依然可对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在其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对待评估区域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分布式电源规模;
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
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所述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
所述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包括:调控目标和用于评价采集数据质量的约束条件;
所述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的预先定义包括:
获取满足预先定义的约束条件的数据采集量;
基于数据采集量确定负荷供电方式,获取所述负荷供电方式下的配电网损;
以配电网网损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基于所述负荷供电方式下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数据质量评价及时性约束、完整性约束、准确性约束和一致性约束;其中,
所述数据质量评价及时性约束,包括:业务及时性约束和传输及时性约束;
所述完整性约束,包括:记录完整性约束、字段完整性约束和非空约束;
所述准确性约束,包括:值域范围约束、类型约束、格式约束、精度约束、逻辑约束和唯一性约束;
所述一致性约束,包括:域一致性约束、表一致性约束和字段一致性约束;
所述数据采集量包括:分布式电源信息、配电网信息、用电负荷信息和储能信息;其中,
所述分布式电源信息,包括光伏发电最大功率,以及分布式光伏接入规模和位置;
所述配电网信息,包括配电网网架、主要线路、设备容量、配电自动化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
所述用电负荷信息,包括用电负荷用电量、最大功率、用电负荷分类和互动功能;
所述储能信息,包括储能规格类型、容量和控制方式;
通过下式确定所述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
Figure FDA0003636462700000021
式中,Floss表示配电网网损,M1为系统中所有支路的集合,i为支路编号,ri为支路i的电阻;Ii为流过支路i的电流,ENS为缺供电量;
所述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包括:
基于分布式电源规模和电网网架结构,将区域电网划分为若干供电区域;划分各供电区域内的配电网电压等级,确定各配电网电压等级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
通过分析同一电压等级下接入的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其中,所述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包括:就地消纳能力与远方消纳能力;
所述确定各配电网电压等级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包括:
通过低压用户侧接入通道将380/220V分布式电源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分散接入层,将35/10kV分布式电源集中接入中压配电网集中接入层,将110kV分布式电源集中接入高压配电网集中接入层;其中,所述低压用户侧接入通道包括:变压器和专用升压变压器;
通过下式确定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
Figure FDA0003636462700000022
Figure FDA0003636462700000023
式中,T为研究周期内优化时段数,PPV(t)为t时段内分布式光伏输出功率;PL(t)为t时段内所有用电负荷总功率,(PPV(t)-PL(t))表示t时段内光伏输出功率与总用电功率之差,当光伏电源发电功率小于电网用电负荷功率(PPV(t)-PL(t))<0时,不存在功率倒送现象;U(t)为t时段的某节点电压,UN为额定电压;ΔU+和ΔU-分别为与配电网电压等级范围对应的电压允许偏差上、下限值;
所述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所述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包括:
根据待评估区域输入的不同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类型、规模和电网结构,结合可控电源和可控负荷分类情况,设置调控目标和约束条件;根据综合源、网、荷、储能协调控制方法,制定调控方案策略;
基于所述调控方案策略,采用预先定义分区调控方式,以功率损耗、设备动作代价、动作限制、母线电压和关口功率因数作为评分指标,对各个电压等级下分布式电源的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评分;
将分数最高的最优实施方案定义为评估源网荷调控的全局最优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调控方式根据源网荷可控条件进行预先定义;其中,所述源网荷可控条件包括分布式电源和用电负荷的分类信息,以及各类分布式电源的控制方式;其中,
所述分布式电源,包括可时移性电源和非可时移性电源;所述用电负荷,包括刚性需求负荷、可控中断负荷和双向负荷;
所述控制方式包括可控设备和不可控设备;所述可控设备包括:变压器抽头和调压配电变压器。
3.一种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的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对待评估区域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分布式电源规模;
定义模块,用于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
评估模块,用于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所述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
CN201910098103.9A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995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8103.9A CN109995089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8103.9A CN109995089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5089A CN109995089A (zh) 2019-07-09
CN109995089B true CN109995089B (zh) 2022-08-19

Family

ID=67129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8103.9A Active CN109995089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50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6231B (zh) * 2019-11-13 2021-06-18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扶贫区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1917111B (zh) * 2020-07-09 2022-03-01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用于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电源接纳能力在线评估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00193A (zh) * 2020-11-26 2021-04-02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配电网的负荷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4172208B (zh) * 2021-11-29 2022-08-1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郯城县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多区域互联的新能源消纳优化系统
CN114825469B (zh) * 2022-06-20 2022-09-23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分布式电源集群出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3020A2 (en) * 2008-02-14 2009-08-20 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Llc Renewable energy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5279346B (zh) * 2015-11-20 2019-01-08 国网能源研究院 一种用于评估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能力的方法
CN105406509A (zh) * 2015-12-21 2016-03-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电源置信容量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CN106874630B (zh) * 2017-03-28 2020-04-21 上海理工大学 基于电量消纳的区域电网新能源开发潜力评估方法
CN109214593B (zh) * 2018-10-19 2023-12-08 天津大学 一种主动配电网供电能力多目标评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5089A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5089B (zh) 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Ismail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optimal location and sizing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using hybrid-based approaches for power loss reduction, voltage stability improvement, voltage profile enhancement and loadability enhancement
Abdelrazek et al. Integrated PV capacity firming and energy time shift battery energy storage management using energy-oriented optimization
Li et al. Volt/var control for power grids with connections of large-scale wind farms: A review
Zhu et al. A hierarchical VLSM-based demand response strategy for coordinative voltage control betwee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s
Wu et al. Source-network-storage joint planning consider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wind power integration
CN110896231B (zh) 一种扶贫区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5337301A (zh) 微电网并网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11564898A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表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
Moro et al. A review on techniques to increase hosting capacity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to DERs
Xie et al. A loss reductio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combined power loss reduction strategy
Linlin et al. Research on Multi-Objective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of Power Grid With High Proportion of New Energy
Gangwar et al. Management of energy storage dispatch in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opendss
Wang et al. Decentralized and multi-objective coordinated optimization of hybrid AC/DC flexible distribution networks
Xie et al. Review on voltage regulation techniques via flexible resources i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CN116094032A (zh) 高渗透率光伏接入的配电网云边端协同能量自平衡方法
CN115663791A (zh) 基于运行环境时变性的智能配电网多目标自适应调度方法
Hong et al. A study of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large scale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CN111641204B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准入容量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9980656B (zh) 两层协同架构下的配电网分布式无功优化与电压调控方法
Gong et al. Review o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Participating in Grid Frequency Modulation
Guo et al. Review on the Coordinated Voltage Control Method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Vespucci et al. Centralized Optimal Management of Distribution Resources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Local Controllers of Generators
Chen et al. Bi-objective Mixed Optimal Planning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of 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
Xu et a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on Voltage and Reactive Optimal Control of Magnetically Controlled Rea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