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2238A - 无线射频定位系统、辨识标签及其通讯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射频定位系统、辨识标签及其通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2238A
CN109982238A CN201910162380.1A CN201910162380A CN109982238A CN 109982238 A CN109982238 A CN 109982238A CN 201910162380 A CN201910162380 A CN 201910162380A CN 109982238 A CN109982238 A CN 109982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23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82238B (zh
Inventor
谢曜任
何劭霖
欧译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da Yik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ouda Yik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da Yik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Youda Yik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82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2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2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2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包含至少一无线射频读取器以及一无线射频辨识标签。无线射频读取器产生一辨识信号。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包含一通讯电路、一控制电路以及一电池。其中,电池供给电能予通讯电路及控制电路;通讯电路接收辨识信号;控制电路依据辨识信号,控制通讯电路以一发送频率及一发送功率传送一定位信号。同时,亦揭露一种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通讯方法。

Description

无线射频定位系统、辨识标签及其通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无线射频定位系统、辨识标签及其通讯方法,特别是一种低功耗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辨识标签及其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见的定位系统包含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或无线射频(Radio Frequency,RF)定位系统,其中,全球定位系统需通过卫星协助定位,其仅适用于户外场域,而无法进行室内定位。然而,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可依据用户需求及设计,除户外场域外,更可广泛应用于室内场域。
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大致分为无源式、有源式或半有源式的无线射频辨识(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其中有源式或半有源式往往因为其耗电量或消耗功率较大,而需频繁充电或更换电池,造成使用者的不便。此外,若因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电量不足,致无法正确定位,将造成莫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部分实施例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辨识标签及其通讯方法,主要是利用一控制电路适应性调整通讯电路的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以改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消耗功率太高的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包含一通讯电路、一控制电路以及一电池。通讯电路配置用以接收辨识信号。控制电路配置用以依据辨识信号,控制通讯电路以一发送频率及一发送功率传送一定位信号。电池配置用以供给电能予通讯电路及控制电路。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包含至少一无线射频读取器以及一无线射频辨识标签。无线射频读取器产生一辨识信号。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包含一通讯电路、一控制电路以及一电池。通讯电路配置用以接收辨识信号。控制电路配置用以依据辨识信号,控制通讯电路以一发送频率及一发送功率传送一定位信号。电池配置用以供给电能予通讯电路及控制电路。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通讯方法包含:接收一辨识信号;依据辨识信号,决定一发送频率及一发送功率;以及,依据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传送一定位信号。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及其读取器。
图2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通讯方法。
图3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
其中,附图标记
1 无线射频辨识标签
10 通讯电路
12 控制电路
14 电池
2、2a、2b 无线射频读取器
A1、A1a、A1b 辨识信号
A2 定位信号
R、Ra、Rb 通讯区域
S10~S14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为例示。除了这些详细说明之外,本发明亦可广泛地施行于其它的实施例中,任何所述实施例的轻易替代、修改、等效变化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在说明书的描述中,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有较完整的了解,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然而,本发明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特定细节的前提下,仍可实施。此外,众所周知的步骤或组件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对本发明形成不必要的限制。图式中相同或类似的组件将以相同或类似符号来表示。特别注意的是,图式仅为示意之用,并非代表组件实际的尺寸或数量,有些细节可能未完全绘出,以求图式的简洁。
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及相对应的无线射频读取器2。举例而言,无线射频读取器2设置于照护场域的某一空间位置(例如:卧室、厕所、客厅或餐厅等),且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配戴于受照护的使用者身上。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包含一通讯电路10、一控制电路12以及一电池14。其中电池14供给电能予通讯电路10及控制电路12,亦即,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为有源式或半有源式。
无线射频读取器2可持续发出辨识信号A1向外传递,在有限的通讯区域R内传递至可移动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藉此,无线射频读取器2有效地定位并确认此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在此通讯区域R内进行移动。反之,若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移动超出通讯区域R外,纵使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仍可能接收到微弱的辨识信号A1,但可能产生错误辨识等技术问题,而无法有效地完成定位。
附带一提,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常用的载波频率可以是:低频(125kHz或134.2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868~956MHz)或微波(2.45GHz)。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可以在上述载波频率或附近范围内选择固定的或可调变的载波频率,进行数据编码作业后,以特定的发送频率及/或发送功率传送含有编码数据的定位信号A2。
上述发送频率是指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每N秒发送一次定位信号A2的动作频率,或发送频率亦可指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每接收到N次来自无线射频读取器2的辨识信号A1始回复一次定位信号A2的动作频率,惟均与前述数据编码用途的载波频率不同。此外,上述发送功率是指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发送定位信号A2时所需消耗的功率。
于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2与通讯电路10耦接,以接收通讯电路所传递的辨识信号A1。控制电路12依据辨识信号A1,决定通讯电路10将来传送一定位信号A2时所对应的一发送频率及一发送功率。举例而言,控制电路12可依据辨识信号A1的强度,调整定位信号A2的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详细技术内容及其相关实施例容后详述。
于一实施例中,当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位在无线射频读取器2的一通讯区域R内,则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可由通讯电路10接收来自无线射频读取器2所传送的一辨识信号A1。
控制通讯电路10以上述发送频率传送定位信号A2予无线射频读取器2,藉此改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耗电量过大的问题。当无线射频读取器2接收到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所传送的定位信号A2,即表示无线射频读取器2在通讯区域R内成功定位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
以下例示说明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控制电路如何决定其定位信号的发送频率。
请参照图1,于一实施例中,一照护机构的照护人员为了掌握受照护者的位置信息,受照护者(即使用者)需随身配戴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以供无线射频读取器2辨识并定位。但是,一个无线射频读取器2仅能在有限距离内有效地辨识定位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亦即在一无线射频读取器2在其通讯区域R内可有效定位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
若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位置在无线射频读取器2的通讯区域R以外,将可能无法接收到辨识信号A1(或纵使接收亦无法有效辨识),因此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位置处于未知的状态且未受定位。当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从无线射频读取器2的通讯区域R外移动至通讯区域R的边界,则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接收到的辨识信号A1的功率强度(下称到达功率)可能是最微弱,但仍可供定位,此时,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控制通讯电路10以一初始发送频率,例如:1Hz,传送定位信号A2。当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逐渐接近无线射频读取器2,则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接收到的辨识信号A1的到达功率将逐渐增强。虽然在这段通讯区域R内,无线射频读取器2可定位移动中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但是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可依据一查找表及/或一算法决定定位信号A2的发送频率。
于一实施例中,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内储一查找表,记载各个发送频率相对于不同到达功率的对应关系。举例而言,下述查找表一记载当到达功率的强度值大于邻界值,则对应的发送频率为调降发送频率,例如但不限于:初始发送频率为1Hz,而调降发送频率为0.2Hz或0.1Hz。亦即,控制电路12依据大于临界值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小于初始发送频率。
查找表一
到达功率值 >-40dBm -40dBm~-60dBm <-60dBm
发送频率值 0.1Hz 0.2Hz 1Hz
另举例而言,下述查找表二记载当到达功率的强度变化由-60dBm以下逐渐增强至-10dBm时,则对应的发送频率将逐渐调降为初始发送频率的1倍至0.1倍等,但不以此为限,亦即,控制电路12依据较大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小于控制电路12依据较小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简言之,控制电路12依据一查找表及辨识信号A1的到达功率,决定发送频率,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
查找表二
于另一实施例中,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依据一算法,例如但不限于:线性方程式、多次方程式,代入辨识信号A1的到达功率的强度值,以决定发送频率;举例而言,多次方程式可为但不限于:其中,x为到达功率值的绝对值,且y为对应的发送频率比值。其中,控制电路12依据较大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小于控制电路12依据较小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简言之,控制电路12依据一算法及辨识信号A1的到达功率,决定发送频率,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前述线性方程式可以是但不限内插法方式计算到达功率所对应的发送频率,举例而言,若端点值-60dBm与-40dBm所对应的发送频率各别为1Hz与0.1Hz,所收到的到达功率为-55dBm时,可以用线性内插法获得所对应的发送频率为0.75Hz。
于再一实施例中,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同时依据一查找表及一算法,决定定位信号A2的发送频率;举例而言,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依据辨识信号A1的到达功率的强度值,经查表取得一数据,例如但不限于上述查找表二所记载的比值,并将此数据带入一演算方程式,以决定发送频率。其中,控制电路12依据较大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小于控制电路12依据较小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前述演算方程式可以是但不限线性方程式计算到达功率所对应的发送频率,举例而言,若端值-60dBm所对应的发送频率为1Hz,所收到的到达功率为-55dBm时,经查询表格二可知对应比值为0.75用以代入线性方程式获得所对应的发送频率为0.75Hz。
以下例示说明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控制电路如何决定其定位信号的发送功率。
请继续参照图1,若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位置在无线射频读取器2的通讯区域R以外,将可能无法接收到辨识信号A1(或纵使接收亦无法有效辨识),因此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位置处于未知的状态且未受定位。当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从无线射频读取器2的通讯区域R外移动至通讯区域R的边界,则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接收到的辨识信号A1的功率强度(下称到达功率)可能是最微弱,但仍可供定位,此时,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控制通讯电路10以一初始发送功率,例如:1瓦特(W),传送定位信号A2。当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逐渐接近无线射频读取器2,则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接收到的辨识信号A1的到达功率将逐渐增强。虽然在这段通讯区域R内,无线射频读取器2可定位移动中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但是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可依据一查找表及/或一算法决定定位信号A2的发送功率。
于一实施例中,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内储一查找表,记载各个发送功率相对于不同到达功率的对应关系。举例而言,下述查找表三记载当到达功率的强度值大于邻界值,则对应的发送功率为调降发送功率,例如但不限于:初始发送功率为1W(最大发送功率的100%),而调降发送功率为0.5W(最大发送功率的50%)。亦即,控制电路12依据大于临界值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小于初始发送功率。
查找表三
到达功率值 >-40dBm -40dBm~-60dBm <-60dBm
发送功率值 0.5W(50%) 0.75W(75%) 1W(100%)
另举例而言,查找表四如下记载当到达功率的强度变化由-60dBm以下逐渐增强至-10dBm时,则对应的发送功率将逐渐调降为初始发送功率的0.8倍至0.1倍等,但不以此为限,亦即,控制电路12依据较大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小于控制电路12依据较小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简言之,控制电路12依据一查找表及辨识信号A1的到达功率,决定发送功率,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
查找表四
于另一实施例中,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依据一算法,例如但不限于:线性方程式、多次方程式,代入辨识信号A1的到达功率的强度值,以决定发送功率;举例而言,多次方程式可为但不限于:其中,x为到达功率值的绝对值,且y为对应的发送功率比值。其中,控制电路12依据较大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小于控制电路12依据较小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简言之,控制电路12依据一算法及辨识信号A1的到达功率,决定发送功率,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前述线性方程式可以是但不限内插法方式计算到达功率所对应的发送功率,举例而言,若端点值-60dBm与-40dBm所对应的发送功率各别为1W(100%)与0.5W(50%),所收到的到达功率为-55dBm时,可以用线性内插法获得所对应的发送功率为0.875W(87.5%)。
于再一实施例中,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同时依据一查找表及一算法,决定定位信号A2的发送功率;举例而言,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依据辨识信号A1的到达功率的强度值,经查表取得一数据,例如但不限于上述查找表四所记载的比值,并将此数据带入一演算方程式,以决定发送功率。其中,控制电路12依据较大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小于控制电路12依据较小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前述演算方程式可以是但不限线性方程式计算到达功率所对应的发送功率,举例而言,若端值-60dBm所对应的发送功率为1W(100%),所收到的到达功率为-55dBm时,经查询表格四可知对应比值为0.75,用以代入线性方程式获得所对应的发送功率为0.75W(75%)。
请继续参照图1,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包含至少一无线射频读取器2以及一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举例而言,无线射频定位系统为行动护理智能系统,具有定位受照护者的功用,其中多个无线射频读取器2设置于一照护场域的多个空间(例如:卧室、厕所、客厅、餐厅),且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配戴于受照护的使用者身上。无线射频读取器2产生一辨识信号A1,其包含代表无线射频读取器2的辨识码,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所回传的一定位信号A2的表头信息,包含无线射频读取器2的辨识码。当无线射频读取器2接收到具有其表头信息的定位信号A2,即表示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位置位在其通讯区域R内,亦即无线射频读取器2已成功定位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其中,有关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所有构成组件、组件间的相互链接关系及其相关实施例已如前述,在此不再冗述。因此,本发明部分实施例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可改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耗电量过大的问题,从而降低无线射频定位系统的总体消耗功率。
另外,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如何在多个无线射频读取器之间切换配对关系并降低消耗功率,也是值得改善的问题之一。以下例示说明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在多个无线射频读取器之间移动时,如何改善耗电量过大的问题。
如前所述,于一实施例中,使用者随身配戴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因此,无线射频读取器2可在通讯区域R内接收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所回传的定位信号A2,以有效定位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然而,使用者的日常活动范围可能包含多个空间区域,例如但不限于:交谊厅、卧室、厕所、露台等,可能超过一个通讯区域R的范围,从而横跨多个通讯区域。因此,无限射频定位系统可在不同的空间区域个别设置不同的无线射频读取器2,用来定位用户的所在区域位置。即使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可随着用户行动而在移动到不同的空间区域,但仍可藉由上述多个无线射频读取器2定位以随时掌握用户的位置。
请参照图3,于一实施例中,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包含二无线射频读取器2a、2b以及一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在无线射频读取器2a的通讯区域Ra内,且由左向右沿虚线箭头方向移动至一信号重叠区域,在此,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可同时收到来自无线射频读取器2a的辨识信号A1a以及来自无线射频读取器2b的辨识信号A1b,其中信号重叠区域是指无线射频读取器2a的通讯区域Ra边界与另一无线射频读取器2b的通讯区域Rb边界相互交叠的中间区域。
当辨识信号A1a的到达功率大于一预设稳定值时,例如但不限于:-40dBm,可不切换定位关系,亦即,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所回传的定位信号A2的表头信息,仍包含无线射频读取器2a的辨识码。当无线射频读取器2a接收到具有其表头信息的定位信号A2,即表示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与无线射频读取器2a保持定位关系;同时,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依据辨识信号A1a,决定定位信号A2的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详细技术内容已如前述。
当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沿虚线箭头方向移动至信号重叠区域内且偏向无线射频读取器2b侧,则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所接收到的辨识信号A1a的到达功率将减弱,然其所接收到的辨识信号A1b的到达功率将增强。因此,控制电路12将计算辨识信号A1b的到达功率与辨识信号A1a的到达功率之间的差值,并与一预设门坎值进行比较,若差值大于预设门坎值,则切换定位关系至无线射频读取器2b,其中预设门坎值可为但不限于20dB或10dBm,亦即,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所回传的定位信号A2的表头信息,将包含无线射频读取器2b的辨识码。因此,当无线射频读取器2b接收到具有其表头信息的定位信号A2,即表示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切换定位关系至无线射频读取器2b;同时,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依据辨识信号A1b,决定定位信号A2的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详细技术内容已如前述。简言之,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在辨识信号A1b的到达功率与辨识信号A1a的到达功率间的差值大于一预设门坎值时,控制电路12依据较大的辨识信号的到达功率以决定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至少其中之一,以降低无线射频定位系统的总体消耗功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2将比较辨识信号A1b的到达功率与辨识信号A1a的到达功率(可视为将预设门坎值设定为0):若辨识信号A1b的到达功率大于辨识信号A1a的到达功率,二者间的差值为正数(可视为差值大于预设门坎值),则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切换定位关系至无线射频读取器2b;同时,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依据辨识信号A1b,决定定位信号A2的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详细技术内容已如前述。反之,若辨识信号A1b的到达功率小于辨识信号A1a的到达功率,二者间的差值为负数(可视为差值小于预设门坎值),则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保持与无线射频读取器2a间的定位关系,而不进行边界切换;同时,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依据辨识信号A1a,决定定位信号A2的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详细技术内容已如前述。
请一并参照图1及图2,以下说明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通讯方法。首先,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接收辨识信号A1(S10)。有关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如何接收辨识信号A1,以及如何在信号重叠区域内接收并比较多个辨识信号A1a、A1b,详细技术内容及其相关实施例,已如前述。
其次,控制电路12依据辨识信号A1,决定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S12)。于一实施例中,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依据一查找表及辨识信号A1的一到达功率,决定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至少其中之一,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其中,控制电路12依据大于临界值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小于初始发送频率;控制电路12依据大于临界值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小于初始发送功率;控制电路12依据较大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小于控制电路12依据较小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控制电路12依据较大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小于控制电路12依据较小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有关查找表的技术内容及功效,以及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如何通过查找表决定其定位信号A2的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详细技术内容、功效及其相关实施例已如前述。
于另一实施例中,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依据一算法及辨识信号A1的一到达功率,决定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至少其中之一,可具有降低消耗功率的效果。其中,控制电路12依据大于临界值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小于初始发送频率;或控制电路12依据较大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小于控制电路12依据较小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频率;或控制电路12依据大于临界值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小于初始发送功率;或控制电路12依据较大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小于控制电路12依据较小的到达功率所决定的发送功率。有关算法的技术内容及功效,以及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如何通过算法决定其定位信号A2的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详细技术内容、功效及其相关实施例已如前述。
于再一实施例中,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控制电路12同时依据一查找表及一算法,决定定位信号A2的发送功率,详细技术内容、功效及其相关实施例已如前述。
最后,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依据发送频率及发送功率,传送定位信号A2(S14)。于部分实施例中,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的通讯方法可藉由上述步骤改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耗电量过大的问题。有关无线射频辨识标签1如何传送定位信号A2以与无线射频读取器2建立定位关系,以及如何在多个无线射频读取器2a,2b之间切换定位关系并降低消耗功率,详细技术内容、功效及其相关实施例,已如前述,在此不再冗述。
综合上述,本发明部分实施例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辨识标签及其通讯方法,主要是利用控制电路适应性调整通讯电路的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至少其中之一,以改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消耗功率太高的问题,同时降低无线射频定位系统的总体消耗功率,适用于行动护理智能系统;亦可延长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在多个无线射频读取器之间移动时的使用寿命,改善使用者需要频繁充电或更换电池等不便,具有诸多优点,详如上述。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通讯电路,配置用以接收一辨识信号;
一控制电路,配置用以依据该辨识信号,控制该通讯电路以一发送频率及一发送功率传送一定位信号;以及
一电池,配置用以供给电能予该通讯电路及该控制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一查找表及该辨识信号的一到达功率,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至少其中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一算法及该辨识信号的一到达功率,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至少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较大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频率小于依据较小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频率。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大于一临界值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频率小于该发送频率的一初始值。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较大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功率小于依据较小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功率。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大于一临界值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功率小于该发送功率的一初始值。
8.一种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无线射频读取器,配置用于产生一辨识信号;以及
一无线射频辨识标签,包含:
一通讯电路,配置用以接收该辨识信号;
一控制电路,配置用以依据该辨识信号,控制该通讯电路以一发送频率及一发送功率传送一定位信号;以及
一电池,配置用以供给电能予该通讯电路及该控制电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一查找表及该辨识信号的一到达功率,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至少其中之一。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一算法及该辨识信号的一到达功率,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至少其中之一。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较大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频率小于依据较小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频率。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大于一临界值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频率小于该发送频率的一初始值。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较大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功率小于依据较小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功率。
14.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依据大于一临界值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功率小于该发送功率的一初始值。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二个该无线射频读取器,其中该控制电路在该二辨识信号的二到达功率的差值大于一预设门坎值时,依据较大的该辨识信号的该到达功率以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至少其中之一。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一行动护理智能系统,其中该无线射频读取器设置于一照护场域,且该无线射频辨识标签配戴于一用户身上。
17.一种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接收一辨识信号;
依据该辨识信号,决定一发送频率及一发送功率;以及
依据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传送一定位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的步骤包含:
依据一查找表及该辨识信号的一到达功率,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至少其中之一。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的步骤包含:
依据一算法及该辨识信号的一到达功率,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至少其中之一。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的步骤包含:
依据较大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频率小于依据较小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频率。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的步骤包含:
依据大于一临界值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频率小于该发送频率的一初始值。
22.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的步骤包含:
依据较大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功率小于依据较小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功率。
23.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决定该发送频率及该发送功率的步骤包含:
依据大于一临界值的该到达功率所决定的该发送功率小于该发送功率的一初始值。
CN201910162380.1A 2018-06-07 2019-03-05 无线射频定位系统、辨识标签及其通讯方法 Active CN1099822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9722 2018-06-07
TW107119722A TWI679441B (zh) 2018-06-07 2018-06-07 無線射頻定位系統、辨識標籤及其通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2238A true CN109982238A (zh) 2019-07-05
CN109982238B CN109982238B (zh) 2021-05-14

Family

ID=67077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2380.1A Active CN109982238B (zh) 2018-06-07 2019-03-05 无线射频定位系统、辨识标签及其通讯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82238B (zh)
TW (1) TWI67944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945A (zh) * 2006-08-11 2008-02-13 香港中文大学 Rfid系统以及在节能模式下操作该系统的方法
CN101187987A (zh) * 2006-11-24 2008-05-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访问系统、读/写装置和有源非接触信息存储装置
CN101227209A (zh) * 2008-01-25 2008-07-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子机的移动终端防盗系统及方法
CN101770598A (zh) * 2008-12-30 2010-07-07 刘俊勇 有源射频识别标签、系统及识别方法
US7839289B2 (en) * 2004-08-26 2010-11-23 Avant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Inc. Object monitoring, locating, and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RFID devices
CN102279383A (zh) * 2011-04-22 2011-12-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有源rfid的室内定位方法
US20120234922A1 (en) * 2011-03-14 2012-09-20 Sample Alanson P Solar powered rfid tag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e
CN104348437A (zh) * 2013-08-05 2015-02-11 刘礼白 扩展频谱rfid无源标签并行应答功率控制
CN105740744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可变发送速率的双频rfid防冲突通信方法
CN106211294A (zh) * 2016-08-29 2016-12-07 深圳市夸克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is海上搜救示位标及其示位方法
CN106295447A (zh) * 2016-08-12 2017-01-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rfid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5455B2 (en) * 2004-08-18 2006-12-0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MS based space safety infrared sensor apparatus and method
FR2883417B1 (fr) * 2005-03-16 2007-05-11 Ulis Soc Par Actions Simplifie Detecteur bolometrique,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infrarouge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detecteur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 detecteur
FR2915573B1 (fr) * 2007-04-25 2010-04-02 Fr De Detecteurs Infrarouges S Proced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e matrice de detection de rayonnements electromagnetiques et notamment de rayonnements infrarouges
TWI368530B (en) * 2008-03-07 2012-07-21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for positioning coordinate of infrared ray
TWM394463U (en) * 2010-08-11 2010-12-11 Taiwan Shinkong Security Co Ltd Infrared positioning and detecting apparatus
EP2628353A4 (en) * 2010-10-13 2016-08-10 Nokia Technologies Oy SELECTION OF A COMMUNICATION MODE
CN104971466B (zh) * 2015-08-06 2018-06-19 深圳市窝窝头科技有限公司 红外检测定位自动调整步速跑步机
CN106598356B (zh) * 2016-11-24 2019-05-17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红外发射源输入信号定位点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39289B2 (en) * 2004-08-26 2010-11-23 Avant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Inc. Object monitoring, locating, and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RFID devices
CN101122945A (zh) * 2006-08-11 2008-02-13 香港中文大学 Rfid系统以及在节能模式下操作该系统的方法
CN101187987A (zh) * 2006-11-24 2008-05-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访问系统、读/写装置和有源非接触信息存储装置
CN101227209A (zh) * 2008-01-25 2008-07-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子机的移动终端防盗系统及方法
CN101770598A (zh) * 2008-12-30 2010-07-07 刘俊勇 有源射频识别标签、系统及识别方法
US20120234922A1 (en) * 2011-03-14 2012-09-20 Sample Alanson P Solar powered rfid tag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e
CN102279383A (zh) * 2011-04-22 2011-12-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有源rfid的室内定位方法
CN104348437A (zh) * 2013-08-05 2015-02-11 刘礼白 扩展频谱rfid无源标签并行应答功率控制
CN105740744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可变发送速率的双频rfid防冲突通信方法
CN106295447A (zh) * 2016-08-12 2017-01-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rfid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211294A (zh) * 2016-08-29 2016-12-07 深圳市夸克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is海上搜救示位标及其示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1289A (zh) 2020-01-01
CN109982238B (zh) 2021-05-14
TWI679441B (zh) 2019-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baey et al. Power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mm-size implants
WO2006057863A3 (en) Mesh networking with rfid communications
US9373009B2 (en) Tag clusters for silent tags
EP2940830B1 (en)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device
EP1906415A2 (en) Hybrid on-chip-off-chip transformer
US8451123B2 (en) Wireless power interface and device
CN109982238A (zh) 无线射频定位系统、辨识标签及其通讯方法
WO2017046143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from a mobile transmitter device to a host unit, and mobile transmitter device
CN104253642B (zh) 一种基于近距离通信的中继传输系统及调节方法
Hicham et al. Smart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RF 433 Mhz (SMIS)
JP2012178750A (ja) Rfid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Fahier et al. An advanced plug-and-play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 using HBC, Zigbee and NFC
US20140306805A1 (en) Tag apparatus for high-rate data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EP4016390A1 (en) Dual system rfid tag
CN101964065B (zh) 一种用于近场通信的射频接口集成电路
CN105871408A (zh) 一种射频芯片的前端电路和信号传输的方法
Sakaki et al. A novel wide dynamic range rectifier design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hung et al. Real time multi-hop routing protocol for healthcare system based on WSN
EP3457328B1 (en) Rf tag
Ganjewar et al. Threshold based data reduction technique (TBDRT) for minimiz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WSN
Fu et al. Fast unknown tag identification in large-scale RFID systems
WO202306533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204316753U (zh) 无线接收及发送系统
Pan et al. Extending Lifetime of Sensor Networks Based on Sleep-scheduled Routing Algorithm
CN204695353U (zh) 高性能微型电子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