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1150A - 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1150A
CN109981150A CN201711340471.7A CN201711340471A CN109981150A CN 109981150 A CN109981150 A CN 109981150A CN 201711340471 A CN201711340471 A CN 201711340471A CN 109981150 A CN109981150 A CN 109981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tenna configuration
antenna
oper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404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士豪
许仁源
魏鸿富
高健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2017113404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811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81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11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用户设备、至少一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一测量单元、一集合决定单元及一天线选择单元。该至少一射频拉远头电性连接多个天线。测量单元用以运作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一信号通信强度的测量。集合决定单元用以依据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该信号通信强度,决定多个天线配置集合的其中之一。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包含多个天线配置,各该多个天线配置由这些天线的其中P个所形成,P大于或等于1,这些天线配置集合的P值不同。该天线选择单元用以自决定的该天线配置集合选择这些天线配置的其中之一,以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智能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技术应用于WiFi系统上。在智能智能天线中,每根天线所产生的天线波束有不同传送方向,因此基站端可藉由挑选较适合使用者传输的天线波束,来提高传输效能。然而,传统上应用于WiFi的智能智能天线系统主要是以封包为基础(Packet-based)的传输方式,且同一时间只能传送给单一使用者,而无法适用于未来5G新无线电技术(5G New Radio(NR))。
并且,传统上只能从智能智能天线的多根天线挑选一根天线的场型(AntennaPattern)来服务使用者,而无法适用于多种不同应用情境,造成系统的传输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发明内容
本公开有关于一种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该通信系统用以供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该运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多个天线配置集合。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包含多个天线配置。各该多个天线配置由多个天线的其中P个所形成,P大于或等于1,这些天线配置集合的P值不同。针对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运作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的这些天线配置的多个效能值的测量,以选择这些天线配置的其中之一,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其中,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该至少一射频拉远头电性连接该多个天线。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该通信系统用以供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该运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运作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信号通信强度的测量。依据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该信号通信强度,决定多个天线配置集合的其中之一。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包含多个天线配置。各该多个天线配置由多个天线的其中P个所形成,P大于或等于1,这些天线配置集合的P值不同。自决定的该天线配置集合选择这些天线配置的其中之一,以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其中,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该至少一射频拉远头电性连接该多个天线。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用户设备、至少一射频拉远头、测量单元、集合决定单元及天线选择单元。该射频拉远头电性连接多个天线。测量单元用以运作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信号通信强度的测量。集合决定单元用以依据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该信号通信强度,决定多个天线配置集合的其中之一。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包含多个天线配置,各该多个天线配置由这些天线的其中P个所形成,P大于或等于1,这些天线配置集合的P值不同。该天线选择单元用以自决定的该天线配置集合选择这些天线配置的其中之一,以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为了对本公开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以时隙为基础(Slot-based)的传输方式的示意图。
图3绘示单一天线所形成的波束的示意图。
图4绘示三个天线所形成的波束的示意图。
图5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示意图。
图6绘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示意图。
图7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8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9绘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绘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绘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2绘示各种天线配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200:通信系统
110、210:用户设备
120、220A、220B、220C、220D:射频拉远头
130:测量单元
140:集合决定单元
150:天线选择单元
290:协调装置
BC1、BC3:天线配置集合
S11、S12、S13、S14、S15、S21、S22、S23、S24、S25、S26、S27、S2N、S31、S32、S33、S34、S35、S36、S37、S3N、S41、S42、S43、S44、S45、S46:时隙
S110、S120、S130、S140、S150、S160、S170、S180、S190、S210、S220、S230、S240、S250、S260、S270、S310、S320、S330、S340、S350、S410、S420、S430、S440、S45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通信系统100包括至少一用户设备110、至少一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120、一测量单元130、一集合决定单元140及一天线选择单元150。用户设备110例如是一智能手机、一笔记型计算机、一车载装置、一智能电视、一机器人或一智能家电,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射频拉远头120电性连接数个天线。射频拉远头120采用智能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技术,而能够挑选特定一个天线或数个天线组成的天线配置(configurations)来形成(forming)不同波束宽度大小与不同传送角度的波束,以供用户设备110进行传输。此些天线配置可分类为数个天线配置集合。测量单元130用以运作信号的测量。集合决定单元140则用以决定采用的天线配置集合。天线选择单元150则用以决定天线配置。测量单元130、集合决定单元140及天线选择单元150例如是一芯片、一电路、一电路板、或存储数组程序代码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射频拉远头120、测量单元130、集合决定单元140及天线选择单元150可以设置于同一装置内,而组成一基站。在另一实施例中,测量单元130、集合决定单元140及天线选择单元150可以设置于同一装置内,而组成一控制装置。在另一实施例中,射频拉远头120、测量单元130、集合决定单元140及天线选择单元150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不同装置内。射频拉远头120、测量单元130、集合决定单元140及天线选择单元150的配置关系并非用以局限本公开的内容。
请参照图2,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以时隙为基础(Slot-based)的传输方式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0采用以时隙为基础的传输方式,而不采用以封包为基础(Packet-based)的传输方式,以适用于5G新无线电技术(5G New Radio(NR)),但不限于应用于此5G新无线电技术。举例来说,从时隙S11~时隙S15,通信系统100可选用不同的天线配置进行传输(实线表示实际采用的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虚线表示未采用的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时隙S11~时隙S14皆采用单一天线所形成的波束,但其角度并不相同。时隙S15则是采用两个天线所形成的波束。通信系统100可以依据各时间点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天线配置。
请参照图3,其绘示单一天线所形成的波束的示意图。射频拉远头120的数个天线可以任意被选择。由于天线朝向不同的方向,故所形成的波束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因此,通信系统100可以根据用户设备110的位置,选用朝向用户设备110的波束。举例来说,当进入新的时隙发现用户设备110移动了位置时,则可以变更所选择的天线,以使所形成的波束能够正确指向用户设备110。
请参照图4,其绘示三个天线所形成的波束的示意图。射频拉远头120的多个天线可以同时被选择。当三个邻近的天线被选择时,此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可以涵盖到较宽的角度范围。举例来说,当发现用户设备110的移动量较大时,则可选择较多的天线来形成波束,以使此波束更容易涵盖到此用户设备110。当波束由多个天线形成时,波束之间可能会有部分重叠的情况。如图4所示,第1个波束与第2个波束有部分重叠的情况,第2个波束与第3个波束有部分重叠的情况。
各个天线配置可以由此些天线的其中P个所形成,P值大于或等于1。图3的P值为1,图4的P值为3。在本实施例中,各射频拉远头120以相同能量提供至此些天线的其中P个,以形成不同的波束。因此,P值越小,该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可以投射至较远的距离,但涵盖角度较窄;P值越大,该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则投射至较近的距离,但涵盖角度较宽。通信系统100可以视各种应用情况,选择适当的天线配置。以下进一步说明通信系统100如何进行运作。
请参照图5,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运作示意图。通信系统100在进行运作前,会先进行测量的动作。如时隙S21及时隙S22所示,通信系统100的测量单元130进行下行探测程序(downlink probing)。在此程序中,测量单元130会进行天线扫描(antennasweeping),而依顺序开启天线,以形成不同的波束,并针对此些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运作下行效能的测量。同样地,如时隙S23及时隙S24所示,通信系统100的测量单元130进行上行探测程序(uplink probing)。在此程序中,测量单元130也会进行天线扫描(antennasweeping),而依顺序开启天线,以形成不同的波束,并针对此天线配置所形成的些波束运作上行效能的测量。下行探测程序与上行探测程序可变更顺序,其顺序并非用以局限本公开的范围。
测量单元130可以利用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SINR)、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接收信号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接收信号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或输送量(Throughput)来测量出效能值。待下行探测程序与上行探测程序运作完成或完成部分之后,即可进入后续运作程序。如时隙S25、S26、S27~S2N所示,在不同时间点,通信系统100可依据当时的情况,选择最适当的天线配置进行传输。
请参照图6,其绘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运作示意图。由于波束可以由此些天线的其中P个所形成,而P值不局限于1,故时隙S31、S32进行的下行探测程序可以是两个天线所形成的波束。时隙S33、S34进行的上行探测程序可以是两个天线所形成的波束。时隙S35、S36、S37~S3N的运作,可以是两个天线所形成的波束。
当然,在进行下行探测程序与上行探测程序时,可以不局限P值为固定值,而广泛针对不同天线配置进行效能测量。在运作阶段也不局限P值为固定值,通信系统100可以视各种应用情况,选择适当的天线配置。以下更进一步以流程图详细说明通信系统100的运作的细部步骤实施例。
请参照图7,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110中,通信系统100的集合决定单元140建立一天线配置集合清单(例如是包含图3的天线配置集合BC1及图4的天线配置集合BC3),各个天线配置集合包含数个天线配置,各个天线配置由此些天线的其中P个所形成,P大于或等于1,此些天线配置集合的P值不同。举例来说,图3的天线配置集合BC1的各个天线配置由1个天线所组成,其P值为1;图4的天线配置集合BC3的各个天线配置由3个天线所组成,其P值为3。
在步骤S120中,通信系统100的测量单元130建立一用户设备清单,以确认通信系统100需要服务那些用户设备110。并且,测量单元130通知集合决定单元140从天线配置集合清单中挑选一个天线配置集合。
而在步骤S130中,通信系统100的测量单元130从用户设备清单中,挑选一个用户设备110。
接着,在步骤S140中,通信系统100的测量单元130运作此用户设备110进行信号的测量。
而在步骤S150中,天线选择单元150控制天线,以依序形成此天线配置集合中的数个不同的天线配置。测量单元130进行效能值测量、或用户设备110进行信号测量并回馈测量所得的效能值给测量单元130,并且测量单元130将此用户设备110从用户设备清单中移除。
在步骤S160,测量单元130将此天线配置集合中的数个不同的天线配置的效能值记录下来。
而在步骤S170中,测量单元130判断用户设备清单是否已清空。若用户设备清单尚未清空,则重复执行步骤S130~S160,直到用户设备清单内的所有用户设备110均已测量完毕。举例来说,请参照下表一,表一记录P值为1的天线配置集合的不同天线配置的效能值。A~E代表不同的用户设备110。
表一
在步骤S180中,测量单元130通知集合决定单元140从天线配置集合清单中移除已测量的天线配置集合。
而在步骤S190中,测量单元130通知集合决定单元140判断所有的天线配置集合是否均已测量完毕。若天线配置集合尚未完全测量完毕,则重复执行步骤S120~S180,直到所有天线配置集合均已测量完毕。举例来说,针对P值为2的天线配置集合也会获得另一张记录表,如表二所示。
表二
同理,针对P值为3、4、5的天线配置集合也会获得其他的记录表,在此不再重复叙述。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步骤通信系统100针对各个用户设备110,测量并记录各个天线配置集合的各个天线配置的效能值。
上述所运作的测量程序并不局限于将所有天线配置均完成测量,通信系统100也可利用空闲时段进行零星的测量运作,并更新记录表内的信息即可。即使未取得所有天线配置的测量信息,通信系统100在运作阶段仍可以藉已经获得的测量信息进行天线配置的选择。
运作了测量程序之后,即可进入后继运作程序,以选择这些天线配置的其中之一,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而在一实施例中,可选择上述多个效能值中的一最佳效能值天线配置,来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请参照图8,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运作方法的流程图。在此实施例中,在步骤S210中,测量单元130建立用户设备清单,以确认通信系统100需要服务那些用户设备110。
接着,在步骤S220中,测量单元130从用户设备清单选择一个用户设备110。
在步骤S230中,测量单元130运作此用户设备110之一信号通信强度的测量。一般而言,信号通信强度负相关于此用户设备110与射频拉远头120的距离。信号通信强度愈强,表示于此用户设备110与射频拉远头120的距离越近;信号通信强度愈弱,表示于此用户设备110与射频拉远头120的距离越远。
而在步骤S240中,集合决定单元140依据信号通信强度,决定此些天线配置集合的其中之一。举例来说,当信号通信强度愈弱(此用户设备110与射频拉远头120的距离越远)时,集合决定单元140可选择P值较低的天线配置集合,以使集合内某个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能够顺利投射到较远的用户设备110。当信号通信强度愈强(此用户设备110与射频拉远头120的距离越近)时,集合决定单元140可选择P值较高的天线配置集合,以使用户设备110移动时仍然位于该形成波束的角度涵盖范围内。
在步骤S250,测量单元130将此用户设备110从用户设备清单移除。
而在步骤S260中,天线选择单元150自决定的天线配置集合选择某一天线配置,以供此用户设备110进行通信。在此步骤中,天线选择单元150可以选择效能值最佳的天线配置。
在步骤S270中,测量单元130判断用户设备清单是否已清空。若用户设备清单尚未清空,则重复执行步骤S220~S260,直到所有用户设备110均已被决定某一天线配置集合及其天线配置。
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决定出最适合的天线配置提供给用户设备110。本实施例采用以时隙为基础(Slot-based)的传输方式,故在变换时隙时,可再重新配置适当的天线配置集合及其天线配置。在一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0的运作方法更可以依据用户设备110的一移动情况,变更决定的天线配置集合。请参照图9,其绘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运作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310中,决定提供给用户设备110的天线配置集合及其天线配置。此步骤例如是图8所述的流程图。
在步骤S320中,集合决定单元140计算此用户设备110在连续两个时隙的天线配置形成的波束的角度差。
然后,在步骤S330中,集合决定单元140判断波束的角度差是否大于一预定角度值。若波束的角度差大于预定角度值,则进入步骤S340;若波束的角度差未大于预定角度值,则进入步骤S350。
在步骤S340中,波束的角度差大于预定角度值,表示用户设备110的移动量较大,故集合决定单元140选用P值较大的天线配置集合。P值较大的天线配置集合的波束的涵盖角度范围较宽,故能够适用于移动量较大的用户设备110。
在步骤S350中,波束的角度差不大于预定角度值,表示用户设备110的移动量较小(通常是距离较远),故集合决定单元140选用P值较小的天线配置集合。P值较小的天线配置集合的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投射距离较远,故能够适用于移距离较远的用户设备110。
用户设备110的移动情况除了可利用波束的角度差来获得用户设备110的移动情况,用户设备110的移动情况也可利用射频拉远头120对应用户设备110的接收信号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的角度差来获得。此接收信号角度(AoA)代表用户设备110传送信号到达射频拉远头120的角度,故当用户设备110在移动时,其不同时间点测量所得到的接收信号角度(AoA)也会有所不同。请参照图10,其绘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运作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410中,决定提供给用户设备110的天线配置集合及其天线配置。此步骤例如是图8所述的流程图。
在步骤S420中,集合决定单元140计算此用户设备110在连续两个时隙的射频拉远头120的接收信号角度(AoA)的角度差。
而在步骤S430中,集合决定单元140判断接收信号角度(AoA)的角度差是否大于预定角度值。若接收信号角度(AoA)的角度差大于预定角度值,则进入步骤S440;若接收信号角度(AoA)的角度差未大于预定角度值,则进入步骤S450。
在步骤S440中,接收信号角度(AoA)的角度差大于预定角度值,表示用户设备110的移动量较大,故集合决定单元140选用P值较大的天线配置集合。P值较大的天线配置集合的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涵盖角度范围较宽,故能够适用于移动量较大的用户设备110。
在步骤S450中,接收信号角度(AoA)的角度差不大于预定角度值,表示用户设备110的移动量较小(通常是距离较远),故集合决定单元140选用P值较小的天线配置集合。P值较小的天线配置集合的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投射距离较远,故能够适用于移距离较远的用户设备110。
如此一来,在以时隙为基础(Slot-based)的传输方式下,集合决定单元140能够依据用户设备110的移动情况,变更到适当的天线配置集合,使得传输效率能够有效提升。
上述实施例以单一个射频拉远头(RRH)120为例作说明,然而上述实施例也可应用于多个射频拉远头的情况。请参照图11,其绘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00的示意图。通信系统200包括至少一用户设备210、数个射频拉远头(RRH)220A~220D及一协调装置290。每一射频拉远头220A~220D电性连接数个天线。每一射频拉远头220A~220D采用智能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技术,而能够挑选特定一个或数个天线来形成(forming)不同宽度大小与不同传送角度的波束。因此,此些射频拉远头220A~220D将可形成数种天线配置。
请参照图12,其绘示各种天线配置的示意图。通信系统200采用以时隙为基础(slot-based)的传输方式,而不采用以封包为基础(Packet-based)的传输方式,以适用于5G新无线电技术(5G New Radio,5G NR)。举例来说,从时隙S41~时隙S46,通信系统200选用不同的天线配置进行传输。在时隙S41中,射频拉远头220A、220D采用单一天线所形成的波束,射频拉远头220B、220C采用2个天线所形成的波束。在时隙S45中,射频拉远头220B、220D采用单一天线所形成的波束,射频拉远头220A采用2个天线所形成的波束,射频拉远头220C采用3个天线所形成的波束。通信系统200可以依据个时间点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天线配置。
综上所述,上述各种实施例在5G新无线电技术(5G New Radio,5G NR)下,采用了以时隙为基础(Slot-based)的传输方式,并搭配智能智能天线(SmartAntenna)技术,而能够挑选特定一个或数个天线来形成(forming)不同大小与不同角度的波束,让通信系统可以依据各时间点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天线配置,使得传输效率能够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虽然本公开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该通信系统用以供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该运作方法包括:
建立多个天线配置集合,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包含多个天线配置,各该多个天线配置由多个天线的其中P个所形成,P大于或等于1,这些天线配置集合的P值不同;以及
针对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运作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的这些天线配置的多个效能值的测量,以选择这些天线配置的其中之一,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该至少一射频拉远头电性连接该多个天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于各该天线配置集合,各该至少一射频拉远头以相同能量提供至这些天线的其中P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各该多个天线配置由这些天线的邻近的其中P个所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这些天线的角度不完全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在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中,这些天线配置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这些天线配置中具有上述多个效能值中的最佳效能值者被选择,来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7.一种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该通信系统用以供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该运作方法包括:
运作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信号通信强度的测量;
依据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该信号通信强度,决定多个天线配置集合的其中之一,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包含多个天线配置,各该多个天线配置由多个天线的其中P个所形成,P大于或等于1,这些天线配置集合的P值不同;以及
自决定的该天线配置集合选择这些天线配置的其中之一,以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该至少一射频拉远头电性连接该多个天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还包括:
依据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移动情况,变更该决定的天线配置集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该移动情况为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在连续两个时隙的变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该移动情况为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于连续两个时隙的被选择的两个这些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的角度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该移动情况为该至少一射频拉远头在连续两个时隙对应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角度(angle ofarrival,AoA)的角度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自决定的该天线配置集合选择这些天线配置的其中之一步骤是每隔一时隙执行一次。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各该至少一射频拉远头以相同能量提供至这些天线的其中P个,以形成不同P值的这些天线配置。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各该多个天线配置由这些天线的邻近的其中P个形成。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这些天线的角度不完全相同。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方法,其中在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中,这些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部分重叠。
17.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至少一用户设备;
至少一射频拉远头,电性连接多个天线;
测量单元,用以运作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信号通信强度的测量;
集合决定单元,用以依据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该信号通信强度,决定多个天线配置集合的其中之一,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包含多个天线配置,各该多个天线配置由这些天线的其中P个形成,P大于或等于1,这些天线配置集合的P值不同;以及
天线选择单元,用以自决定的该天线配置集合选择这些天线配置的其中之一,以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集合决定单元更依据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移动情况,变更决定的该天线配置集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该移动情况为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于连续两个时隙的变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该移动情况为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于连续两个时隙进行通信的被选择的两个这些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的角度差。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该移动情况为该至少一射频拉远头在连续两个时隙对应该至少一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角度(angle ofarrival,AoA)的角度差。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天线选择单元每隔一时隙重新选择这些天线配置的其中之一。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各该至少一射频拉远头以相同能量提供至这些天线的其中P个,以形成不同P值的这些天线配置。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各该多个天线配置由这些天线的邻近的其中P个所形成。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这些天线的角度不完全相同。
26.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在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中,这些天线配置所形成的波束部分重叠。
27.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针对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该测量单元测量各该多个天线配置集合的这些天线配置的多个效能值,以选择这些天线配置的其中之一,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天线选择单元选择这些天线配置中具有上述多个效能值中的最佳效能值者,以供各该至少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CN201711340471.7A 2017-12-14 2017-12-14 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Pending CN1099811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0471.7A CN109981150A (zh) 2017-12-14 2017-12-14 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0471.7A CN109981150A (zh) 2017-12-14 2017-12-14 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1150A true CN109981150A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70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40471.7A Pending CN109981150A (zh) 2017-12-14 2017-12-14 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8115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9446A (zh) * 2005-09-13 2007-11-07 京瓷无线公司 控制天线方向图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28995A (zh) * 2005-03-11 2008-02-20 诺基亚公司 增强型波束转换天线配置
CN103532603A (zh) * 2012-07-06 2014-01-2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天线设备以及用于控制天线阵列的方法
US20140194158A1 (en) * 2013-01-04 2014-07-10 Ht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telligent antenna configuration sel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CN104521155A (zh) * 2012-07-31 2015-04-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波束成形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US20160267781A1 (en) * 2015-03-09 2016-09-15 Gentex Corporation Trainable transceiver for communication to a fixed or mobile receiv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8995A (zh) * 2005-03-11 2008-02-20 诺基亚公司 增强型波束转换天线配置
CN101069446A (zh) * 2005-09-13 2007-11-07 京瓷无线公司 控制天线方向图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32603A (zh) * 2012-07-06 2014-01-2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天线设备以及用于控制天线阵列的方法
CN104521155A (zh) * 2012-07-31 2015-04-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波束成形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US20140194158A1 (en) * 2013-01-04 2014-07-10 Ht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telligent antenna configuration sel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US20160267781A1 (en) * 2015-03-09 2016-09-15 Gentex Corporation Trainable transceiver for communication to a fixed or mobile receiv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5813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selection at terminal
US20190253107A1 (en) Methods for Operating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Networks
US10763949B1 (en)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repeater state machine
CN103493546B (zh) 用于采集网络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05859B (zh) 使用波束成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473746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基站协作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02124664B (zh) 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基站协作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KR100924887B1 (ko) 캐리어 다이버시티를 채택한 장치 및 방법을 이용한 무선 터미널 위치 확인
CN105578496B (zh) 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3518394A (zh) 包括多个天线的小小区基站以及通过选择天线的子集用于使用以控制接收模式的方法
CN107615853A (zh) 移动台、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812014A (zh) 自动无线网络信道选择
JP2005525016A (ja) 指向性アンテナのための適応ポインティング
Athanasiadou et al. LTE ground-to-air field measurements in the context of flying relays
CN101931985A (zh) 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US10720978B1 (en) Beam diversity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8886237B2 (en) Smart antenna with multiple round selection
TWI572159B (zh) 在多進多出之無線傳輸系統中傳輸和/或接收用天線節段之選擇方法和裝置
US20080153553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36572A (zh) 无线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无线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无线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Gomes et al. Multi-operator connectivity sharing for reliable networks: A data-driven risk analysis
TWI658707B (zh) 通訊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US10432375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having automatic self-configuration mechanism
CN113273096B (zh) 天线阵列组选择和天线阵列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81150A (zh) 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