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0793A - 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80793A CN109980793A CN201910388696.2A CN201910388696A CN109980793A CN 109980793 A CN109980793 A CN 109980793A CN 201910388696 A CN201910388696 A CN 201910388696A CN 109980793 A CN109980793 A CN 1099807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monomer
- socket
- sub
- insulat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45 mic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618 mica group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38 in vitr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5—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capacitive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所述插座单体包括第一插座子单体,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包括:第一插座导电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与负载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的第一插接端口;第一插座绝缘层,覆设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口内与所述插头单体接触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能够与插接于其内的所述插头单体形成电容。当插头与插座电性连接时,插座单体用作第一极板,插头单体用作第二极板,且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隔离设置有绝缘介质,如此插头与插座之间通过形成电容的方式电性连接,避免了插头与插座之间具有物理上的电性接触,避免了在插头与插座插拔时两者之间产生电弧,降低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连接器是经常用到的电子元件,通常连接器是由一个带插接端口的插座与带引脚的插头组成,插头插入插座中,以实现电连接,从而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但是传统的连接器,在插头插入插座或从插座中拔出时很容易产生电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连接器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安全隐患的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
一种插座单体,用于插接插头单体,所述插座单体包括第一插座子单体,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包括:
第一插座导电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与负载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的第一插接端口;
第一插座绝缘层,覆设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口内与所述插头单体接触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能够与插接于其内的所述插头单体形成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座绝缘层覆设于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与外界连通的所有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单体还包括第二插座子单体,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包括:
与第一插座导电体导电连接的第二插座导电体,具有用于插接与火线或零线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的第二插接端口;
第二插座绝缘层,覆设于所述第二插接端口内与所述插头单体接触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能够与插接于其内的所述插头单体形成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座绝缘层覆设于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与外界连通的所有表面上。
一种插座,包括一对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单体,所述一对插座单体间隔且独立设置。
一种插头单体,用于插接在插座单体上,包括:
插头导电体;
插头绝缘层,覆设于所述插头导电体外与所述插座单体接触的区域;
其中,所述插头单体能够与用于插接其的所述插座单体形成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导电体部分外露于所述插头绝缘层以与外部导线电连接。
一种插头,包括一对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单体,所述一对插头单体间隔且独立设置。
一种连接器,包括:
插座,包括一对间隔且独立设置的插座单体,每个所述插座单体包括一个第一插座子单体;
至少一个插头,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插头单体;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与负载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的第一插接端口,一个与负载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可插接于一个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的第一插接端口内且形成第一电容,另一个与所述负载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可插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的第一插接端口内且形成第二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包括:
用于开设所述第一插接端口的第一插座导电体;
第一插座绝缘层,覆设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口内与所述插头单体接触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能够与插接于其内的所述插头单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容或所述第二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插座单体包括一个第二插座子单体,每个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具有一个用于插接与火线或零线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的第二插接端口;
其中,一个与火线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可插接于一个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的第二插接端口内形成第三电容,另一个与零线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可插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的第二插接端口内形成第四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包括:
用于开设所述第二插接端口的第二插座导电体,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与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导电连接;
第二插座绝缘层,覆设于所述第二插接端口内与所述插头单体接触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能够与插接于其内的所述插头单体形成所述第三电容或所述第四电容。
一种连接器,包括:
插座,包括一对间隔且独立设置的插座单体;每个所述插座单体包括一个第一插座子单体;
至少一个插头,包括一对间隔且独立设置的插头单体,所述插头单体可与负载或零线或火线导电连接;
其中,当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用作第一极板,所述插头单体用作第二极板,且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隔离设置有绝缘介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包括第一插座导电体,每个所述插头单体包括插头导电体;
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面向所述插头导电体的表面形成有第一插座绝缘层,当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用作第一极板,所述插头导电体用作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插座绝缘层用作填充于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和/或
所述插头导电体面向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的表面形成有插头绝缘层,当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用作第一极板,所述插头导电体用作第二极板,所述插头绝缘层用作填充于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插座单体还包括一个第二插座子单体;
其中,当与零线或火线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用作第三极板,所述插头单体用作第四极板,且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第四极板之间隔离设置有绝缘介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包括第二插座导电体,每个所述插头单体包括插头导电体;
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面向所述插头导电体的表面形成有第二插座绝缘层,当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用作第三极板,所述插头导电体用作第四极板,所述第二插座绝缘层用作填充于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第四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和/或
所述插头导电体面向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的表面形成有插头绝缘层,当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用作第三极板,所述插头导电体用作第四极板,所述插头绝缘层用作填充于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第四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上述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当插头与插座电性连接时,插座单体用作第一极板,插头单体用作第二极板,且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隔离设置有绝缘介质,如此插头与插座之间通过形成电容的方式电性连接,避免了插头与插座之间具有物理上的电性接触,从而避免了在插头与插座插拔时两者之间产生电弧,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的插座单体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插座单体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的插头单体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插接时给负载供电的供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100,包括插座10与至少一个插头20,插头20可插入插座10内,以实现电连接,从而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座10包括一对间隔且独立设置的插座单体11,一对插座单体11在接通电源时不会产生相互的电连接。每个插头20包括一对间隔且独立设置的插头单体21,一对插头单体21在与插座10电性连接时不会产生相互的电连接。具体地,至少一个插头20的两个插头单体21分别与负载的两端电性连接,如此当插头20与插座10电性连接时用于给负载供电。
参阅图2及图3,每个插座单体11包括一个第一插座子单体111,当插头20与插座10电性连接时,第一插座子单体111用作第一极板,插头单体21用作第二极板,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隔离设置有绝缘介质。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通过形成电容的方式实现电性连接以给负载供电,避免了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具有物理上的电性接触,从而避免了插头20与插座10插拔时两者之间产生电弧,降低了安全隐患。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通过形成电容以给负载供电的方式,只适用电源为交流的情况,对电源为直流的情况并不适用。
参阅图3及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插座子单体111包括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及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每个插头单体21包括插头导电体211,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形成于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面向插头导电体211的表面。当插头20与插座10电性连接时,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用作第一极板,插头导电体211用作第二极板,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用作填充于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插座子单体111包括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每个插头单体21包括插头导电体211与插头绝缘层212,插头绝缘层212形成于插头导电体211面向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的表面。当插头20与插座10电性连接时,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用作第一极板,插头导电体211用作第二极板,插头绝缘层212用作填充于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插座子单体111包括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及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每个插头单体21包括插头导电体211与插头绝缘层212,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形成于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面向插头导电体211的表面,插头绝缘层212形成于插头导电体211面向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的表面。当插头20与插座10电性连接时,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用作第一极板,插头导电体211用作第二极板,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与插头绝缘层212均用作填充于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具体地,上述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与插头绝缘层212均由聚四氟乙烯、云母、玻璃或塑料制成。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用作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还可以为空气,或者其他任何不导电且能防止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相互接触的物质制成,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座导电体111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接端口1112,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覆设于第一插接端口1112内与插头导电体211接触的区域,一个与负载导电连接的插头单体21的插头导电体211可插接于一个第一插接子单体111的第一插接端口1112内形成第一电容,另一个与负载导电连接的插头单体21的插头导电体211可插接于另一个第一插接子单体111的第一插接端口1112与内形成第二电容(参阅图5)。如此,负载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与插座10导通实现导电。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座导电体111也可以不开设第一插接端口1112,只要保证第一插座导电体111与插头导体211之间可以形成电容的方式均可,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每个第一插座导电体111开设有一个第一插接端口1112,如此插座10只可以实现一次给一个负载供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每个第一插座导电体111开设有两个第一插接端口1112,如此插座10可以实现同时给两个负载供电。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插座导电体111还可以开设有三个或者多于三个第一插接端口1112,如此插座10可以实现同时给三个或者多于三个负载同时供电。
具体地,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覆设于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与外界连通的所有表面上,以避免用户接触第一插座子单体111时触电,以进一步降低安全隐患;且可以避免第一插座子单体111在放置于水下时短路。插头导电体211部分外露于插头绝缘层212以与外部导线电连接。
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插座单体11还包括一个第二插座子单体112,其中一个插头20的两个插头单体21分别与火线与零线连接。当与零线或火线导电连接的插头20与插座10电性连接时,第二插座子单体112用作第三极板,插头单体21用作第四极板,第三极板与第四极板之间隔离设置有绝缘介质。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通过形成电容的方式实现电性连接以与火线或零线电连接,避免了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具有物理上的电性接触,从而避免了插头20与插座10插拔时两者之间产生电弧,降低了安全隐患。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插座子单体112包括与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导电连接的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及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每个插头单体21包括插头导电体211,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形成于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面向插头导电体211的表面。当插头20与插座10电性连接时,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用作第三极板,插头导电体211用作第二极板,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用作填充于第三极板与第四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插座子单体112包括与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导电连接的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每个插头单体21包括插头导电体211与插头绝缘层212,插头绝缘层212形成于插头导电体211面向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的表面。当插头20与插座10电性连接时,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用作第三极板,插头导电体211用作第二极板,插头绝缘层212用作填充于第三极板与第四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插座子单体112包括与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导电连接的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及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每个插头单体21包括插头导电体211与插头绝缘层212,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形成于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面向插头导电体211的表面,插头绝缘层212形成于插头导电体211面向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的表面。当插头20与插座10电性连接时,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用作第三极板,插头导电体211用作第二极板,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及插头绝缘层212均用作填充于第三极板与第四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具体地,上述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与插头绝缘层212均由聚四氟乙烯、云母、玻璃或塑料制成。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用作第三极板与第四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还可以为空气,或者其他任何不导电且能防止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相互接触的物质制成,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插座导电体112开设有一个第二插接端口1122,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覆设于第二插接端口1122内与插头导电体211接触的区域,一个与零线导电连接的插头单体21的插头导电体211可插接于一个第二插接子单体112的第二插接端口1122内形成第三电容,另一个与火线导电连接的插头单体21的插头导电体211可插接于另一个第二插接子单体112的第二插接端口1122内形成第四电容。如此,零线与火线分别通过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与电源实现导电。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座导电体112也可以不开设第二插接端口1122,只要保证第二插座导电体112与插头导体211之间可以形成电容的方式均可,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覆设于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与外界连通的所有表面上,以避免用户接触第二插座子单体112时触电,以进一步降低安全隐患;且可以避免第二插座子单体112在放置于水下时短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插座单体(11),用于插接插头单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体(11)包括第一插座子单体(111),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111)包括:
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与负载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21)的第一插接端口(1112);
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覆设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口(1112)内与所述插头单体(11)接触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111)能够与插接于其内的所述插头单体(21)形成电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单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覆设于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与外界连通的所有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单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体(11)还包括第二插座子单体(112),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112)包括:
与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导电连接的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具有用于插接与火线或零线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21)的第二插接端口(1122);
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覆设于所述第二插接端口(1122)内与所述插头单体(21)接触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112)能够与插接于其内的所述插头单体(21)形成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单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覆设于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与外界连通的所有表面上。
5.一种插座(1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单体(11),所述一对插座单体(11)间隔且独立设置。
6.一种插头单体(21),用于插接在插座单体(1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头导电体(211);
插头绝缘层(212),覆设于所述插头导电体(211)外与所述插座单体(11)接触的区域;
其中,所述插头单体(21)能够与用于插接其的所述插座单体(11)形成电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单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导电体(211)部分外露于所述插头绝缘层(212)以与外部导线电连接。
8.一种插头(2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插头单体(21),所述一对插头单体(21)间隔且独立设置。
9.一种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10),包括一对间隔且独立设置的插座单体(11),每个所述插座单体(11)包括一个第一插座子单体(111);
至少一个插头(20),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插头单体(21);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11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与负载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21)的第一插接端口(1112),一个与负载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21)可插接于一个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111)的第一插接端口(1112)内且形成第一电容,另一个与所述负载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21)可插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111)的第一插接端口(1112)内且形成第二电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111)包括:
用于开设所述第一插接端口(1112)的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
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覆设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口(1112)内与所述插头单体(11)接触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111)能够与插接于其内的所述插头单体(21)形成所述第一电容或所述第二电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插座单体(11)包括一个第二插座子单体(112),每个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112)具有一个用于插接与火线或零线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21)的第二插接端口(1122);
其中,一个与火线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21)可插接于一个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112)的第二插接端口(1122)内形成第三电容,另一个与零线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单体(21)可插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112)的第二插接端口(1122)内形成第四电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112)包括:
用于开设所述第二插接端口(1122)的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与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导电连接;
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覆设于所述第二插接端口(1122)内与所述插头单体(21)接触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112)能够与插接于其内的所述插头单体(21)形成所述第三电容或所述第四电容。
13.一种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10),包括一对间隔且独立设置的插座单体(11);每个所述插座单体(11)包括一个第一插座子单体(111);
至少一个插头(20),包括一对间隔且独立设置的插头单体(21);
其中,当与负载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20)与所述插座(10)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111)用作第一极板,所述插头单体(21)用作第二极板,且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隔离设置有绝缘介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插座子单体(111)包括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每个所述插头单体(21)包括插头导电体(211);
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面向所述插头导电体(211)的表面形成有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当所述插头(20)与所述插座(10)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用作第一极板,所述插头导电体(211)用作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插座绝缘层(1113)用作填充于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和/或
所述插头导电体(211)面向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的表面形成有插头绝缘层(212),当所述插头(20)与所述插座(10)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插座导电体(1111)用作第一极板,所述插头导电体(211)用作第二极板,所述插头绝缘层(212)用作填充于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插座单体(11)还包括一个第二插座子单体(112);
其中,当与零线或火线导电连接的所述插头(20)与所述插座(10)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112)用作第三极板,所述插头单体(21)用作第四极板,且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第四极板之间隔离设置有绝缘介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插座子单体(112)包括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每个所述插头单体(21)包括插头导电体(211);
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面向所述插头导电体(211)的表面形成有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当所述插头(20)与所述插座(10)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用作第三极板,所述插头导电体(211)用作第四极板,所述第二插座绝缘层(1123)用作填充于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第四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和/或
所述插头导电体(211)面向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的表面形成有插头绝缘层(212),当所述插头(20)与所述插座(10)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二插座导电体(1121)用作第三极板,所述插头导电体(211)用作第四极板,所述插头绝缘层(212)用作填充于所述第三极板与所述第四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88696.2A CN109980793A (zh) | 2019-05-10 | 2019-05-10 | 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88696.2A CN109980793A (zh) | 2019-05-10 | 2019-05-10 | 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80793A true CN109980793A (zh) | 2019-07-05 |
Family
ID=67073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88696.2A Pending CN109980793A (zh) | 2019-05-10 | 2019-05-10 | 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80793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09644Y (zh) * | 1997-07-21 | 1999-03-03 | 徐义锦 | 可自动启闭电源的电脑电源插座 |
CN102957029A (zh) * | 2011-08-23 | 2013-03-06 | 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 向后兼容的非接触插座连接器及其系统 |
CN203690658U (zh) * | 2013-10-29 | 2014-07-02 | 郑启文 | 多向式转接插座 |
CN104638683A (zh) * | 2015-01-26 | 2015-05-20 | 南昌大学 | 磁耦合谐振式多节组合非接触式安全插座和插头 |
CN104753186A (zh) * | 2013-12-26 | 2015-07-01 | 星电株式会社 | 阳连接器、阴连接器以及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
US20160204659A1 (en) * | 2013-08-30 | 2016-07-14 | Showa Denko K.K. | Power transmission sheet,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
CN209709760U (zh) * | 2019-05-10 | 2019-11-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 |
-
2019
- 2019-05-10 CN CN201910388696.2A patent/CN10998079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09644Y (zh) * | 1997-07-21 | 1999-03-03 | 徐义锦 | 可自动启闭电源的电脑电源插座 |
CN102957029A (zh) * | 2011-08-23 | 2013-03-06 | 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 向后兼容的非接触插座连接器及其系统 |
US20160204659A1 (en) * | 2013-08-30 | 2016-07-14 | Showa Denko K.K. | Power transmission sheet,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
CN203690658U (zh) * | 2013-10-29 | 2014-07-02 | 郑启文 | 多向式转接插座 |
CN104753186A (zh) * | 2013-12-26 | 2015-07-01 | 星电株式会社 | 阳连接器、阴连接器以及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
CN104638683A (zh) * | 2015-01-26 | 2015-05-20 | 南昌大学 | 磁耦合谐振式多节组合非接触式安全插座和插头 |
CN209709760U (zh) * | 2019-05-10 | 2019-11-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杨世彦 等: "串联储能电源能量变换与均衡技术", vol. 1, 31 January 2014,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pages: 124 - 128 * |
蒋军: "一种非接触式红外通讯电路设计与实现", 微处理机, no. 2, 30 April 2016 (2016-04-30), pages 86 - 89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134026A (en) |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circuit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crosstalk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
JP2007234600A (ja) | 電気的なコンタクト | |
US8043123B2 (en) | Power receptacl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40120688A1 (en) | Plug for an internet-of-things device | |
JP4705024B2 (ja) | 多重構成除細動コネクタ | |
US4725240A (en) | Electrical socket | |
CN104600518A (zh) | 一种防触电电源插座 | |
CN209709760U (zh) | 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 | |
EP2705575B1 (en) | High-voltage resistance for a connector attached to a circuit board | |
WO2021146822A1 (zh) | 插座灭弧结构 | |
TWI608673B (zh) | 通訊連接器 | |
CN109980793A (zh) | 插座单体、插座、插头单体、插头及连接器 | |
CN108565606A (zh) | 一种短路连接器开关 | |
CN205790546U (zh) | 一种电源耦合器 | |
CN102280745B (zh) | 直插式电连接装置及插座、插线板 | |
CN211656518U (zh) | 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电路板及电子锁 | |
CN202585834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8385663U (zh) | 一种两芯互锁连接器 | |
CN215600639U (zh) | 一种耐高压板对板连接器 | |
US20240162669A1 (en) | An AC power appliance inlet | |
CN209344355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17545850U (zh) | 功率模块和固态变压器 | |
KR102660371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CN210607663U (zh) | 多层连接器 | |
CN218386067U (zh) | 一种过载保护式多孔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