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6385A - 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6385A
CN109976385A CN201910269329.0A CN201910269329A CN109976385A CN 109976385 A CN109976385 A CN 109976385A CN 201910269329 A CN201910269329 A CN 201910269329A CN 109976385 A CN109976385 A CN 109976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lowing car
acceleration
power value
meet
fol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93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Yo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o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o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o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693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76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76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6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23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volving speed control of the vehicl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7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 G05D1/028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using a RF signa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87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land vehicles, e.g. fleet or convoy travelling
    • G05D1/0291Fleet control
    • G05D1/0295Fleet control by at least one leading vehicle of the flee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12Target-seeking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设定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安全距离Ls、跟随车的最大速度Vmax和将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距离缩短至安全距离Ls的时间缩短量Tv,初始化获取次数i=0;2.令i=1,获取跟随车在经过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3.令i=i+1,获取跟随车在经过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Vt,同时获取当前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距离Li;4.根据跟随车在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Vt和时间间隔ΔTi‑1后的速度计算跟随车的当前加速度An;5.根据距离Li、安全距离Ls、当前速度Vt和时间Tv计算跟随车的预估加速度Am;6.根据Am、An、Vt和Vmax控制跟随车的运动状态;重复步骤3至6。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载物车在生活中的职能就是运送货物,比如超市的购物车、图书馆的运货小车等,它们增大了人们的单次搬运容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各类智能设备相继出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伴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为解放人类双手,使人类无需人力推动载物车,人们开发了一种能自动跟随使用者的载物车,并将其应用在大型商场、超市、图书馆和智能家居等领域,为人们带来更多智能技术的使用体验。
现有的跟随车实现了获取与特定目标的间隔距离,对特定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跟随,智能判断其行为方式,包括前进、后退、转弯,以实现对特定目标的智能跟随。然而,当特定目标出现突然减速情况时,跟随车可能会由于惯性而撞向特定目标。当特定目标出现突然加速情况时,跟随车可能会由于惯性导致与特定目标的距离超出预先设定的最大距离,使得特跟随车无法自动跟随特定目标,无法保证跟随车的跟随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特定目标出现突然加速或突然减速时,跟随车跟随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本方法为跟随车提供了一套动力控制的解决方案,使跟随车能在安全距离不远处平缓跟随目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安全距离Ls、跟随车的最大速度Vmax和将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距离缩短至安全距离Ls的时间缩短量Tv,初始化获取次数i=0;
步骤2:令获取次数i=1,获取跟随车在经过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ΔTi表示霍尔信号产生两个相邻脉冲的时间;
步骤3:令获取次数i=i+1,获取跟随车在经过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Vt,同时获取当前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距离Li
步骤4:根据跟随车在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Vt和时间间隔ΔTi-1后的速度,计算跟随车的当前加速度An
步骤5:根据距离Li、安全距离Ls、当前速度Vt和时间Tv计算跟随车的预估加速度Am
步骤6:根据预估加速度Am、当前加速度An、当前速度Vt以及最大速度Vmax控制跟随车的运动状态;
重复步骤3至6。
具体地,跟随车的预估加速度Am的计算公式如下:
Am=2*(Li-Ls-Vt*Tv)/Tv 2
具体地,跟随车的当前加速度An的计算公式如下:
An=(Vt-V0)/(ΔTi-ΔTi-1)
其中,Vt表示跟随车的当前速度,V0表示跟随车在经过ΔTi-1时间间隔后的速度。
具体地,所述跟随车的运动状态控制步骤如下:
步骤6.1:若Am<0或Vt>Vmax,则根据跟随车预估加速度Am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反之则进入步骤6.2;
步骤6.2:若Am=0,则使跟随车以当前速度Vt保持前行,反之则进入步骤6.3;
步骤6.3:若Am≥An,则根据加速度差值Dv1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增加加速度的幅度,反之则进入步骤6.4;其中,加速度差值Dv1=Am-An
步骤6.4.若Am<An,则根据加速度差值Dv2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其中,加速度差值Dv2=An-Am
具体地,所述步骤6.1中,根据跟随车预估加速度Am的大小来控制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的具体方法为:查询A类条件规定表中预估加速度Am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减少的动力值,若该动力值大于预设的条件阈值P,则直接刹车,反之则使跟随车减少对应的动力值;所述A类条件规定表如下:
其中,X1、X2、X3、X4均为划分加速度Am大小参考值范围的边界值,且满足X1<X2<X3<X4;Gxa、Gxb、Gxc分别表示加速度Am满足X1≤Am<X2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X2≤Am<X3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X3≤Am≤X4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p表示条件阈值P的取值。
具体地,所述步骤6.3中,根据加速度差值Dv1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增加加速度的幅度具体方法为:查询B类条件规定表中加速度差值Dv1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增加的动力值,使跟随车增加对应的动力值;所述B类条件规定表如下:
加速度差值D<sub>v1</sub> 需要增加的动力值
Y<sub>1</sub>≤D<sub>v1</sub><Y<sub>2</sub> G<sub>Ya</sub>
Y<sub>2</sub>≤D<sub>v1</sub><Y<sub>3</sub> G<sub>Yb</sub>
Y<sub>3</sub>≤D<sub>v1</sub>≤Y<sub>4</sub> G<sub>Yc</sub>
其中,Y1、Y2、Y3、Y4均为划分加速度差值Dv1大小参考值范围的边界值,且满足Y1<Y2<Y3<Y4;GYa、GYb、GYc分别表示加速度差值Dv1满足Y1≤Dv1<Y2时跟随车所需增加的动力值、满足Y2≤Dv1<Y3时跟随车所需增加的动力值、满足Y3≤Dv1≤Y4时跟随车所需增加的动力值。
具体地,所述步骤6.4中,根据加速度差值Dv2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的具体方法为:查询C类条件规定表中加速度差值Dv2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减少的动力值,若该动力值大于预设的条件阈值Q,则直接刹车,反之则使跟随车减少对应的动力值;所述C类条件规定表包括:
其中,Z1、Z2、Z3、Z4均为划分加速度差值Dv2大小参考值范围的边界值,且满足Z1<Z2<Z3<Z4;Gza、Gzb、Gzc分别表示加速度差值Dv2满足Z1≤Dv2<Z2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Z2≤Dv2<Z3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Z3≤Dv2≤Z4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q表示条件阈值Q的取值。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采集车辆行驶数据,再基于对车上基站到标签位置的距离的检测,计算出跟随车当前运动的加速度和跟随车以后运动所需加速度,根据各计算出的数据,使跟随车自动切换自身的运动状态更为平缓,保证了跟随车的跟随效果。本方法运算工作量小,为跟随车提供了更好的运动控制方案。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当前跟随车运行的最大速度,在跟随车超过最大速度时就控制车减速或刹车,保证了跟随车不会速度过快而造成安全问题。
3、本发明中,增加和减少的动力通过依据条件判定表所得,可以更加直观看到动力增加或者减少的幅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计算当前加速度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如图1和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安全距离Ls、跟随车的最大速度Vmax和将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距离缩短至安全距离Ls的时间缩短量Tv,初始化历史速度V0、当前速度Vt和获取次数i=0。
步骤2:令获取次数i=1,获取跟随车在经过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ΔTi表示霍尔信号产生两个相邻脉冲的时间,霍尔信号产生两个相邻脉冲时,跟随车行驶的距离为固定值S。具体如下:
第一次获取跟随车行驶数据ΔT1和L1,当前速度Vt=V1=S/ΔT1。其中,V1表示根据固定距离S和时间间隔ΔT1计算得到的跟随车当前速度,L1表示当前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距离。跟随车上安装有用于测量跟随车行驶速度的霍尔传感器,跟随车行驶过程中,霍尔信号产生两个相邻脉冲的时间间隔不一定相同。跟随车行驶速度越快,产生两个霍尔信号的时间间隔越短;跟随车行驶速度越慢,产生两个霍尔信号的时间间隔越长。
步骤3:令获取次数i=i+1,获取跟随车在经过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Vt,同时获取当前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距离Li。具体如下:
第i次采集跟随车行驶数据ΔTi和Li,当前速度Vt=Vi=S/ΔTi、历史速度V0=Vi-1。其中,Vi表示跟随车经过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Vi-1表示跟随车经过ΔTi-1时间间隔后的速度。
步骤4:根据跟随车在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Vt和时间间隔ΔTi-1后的速度,计算跟随车的当前加速度An。当前加速度An的计算公式如下:
An=(Vt-V0)/(ΔTi-ΔTi-1)。
其中,Vt表示跟随车的当前速度,V0表示跟随车在经过ΔTi-1时间间隔后的速度。
步骤5:根据距离Li、安全距离Ls、当前速度Vt和时间缩短量Tv计算跟随车的预估加速度Am,预估加速度Am的计算公式如下:
Am=2*(Li-Ls-Vt*Tv)/Tv 2
步骤6:根据预估加速度Am、当前加速度An、当前速度Vt以及最大速度Vmax控制跟随车的运动状态。跟随车的运动状态控制步骤如下:
步骤6.1:若Am<0或Vt>Vmax,则根据跟随车预估加速度Am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反之则进入步骤6.2。
根据跟随车预估加速度Am的大小来控制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的具体方法为:查询A类条件规定表中预估加速度Am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减少的动力值,若该动力值大于预设的条件阈值P,则直接刹车,反之则使跟随车减少对应的动力值。A类条件规定表如下:
其中,X1、X2、X3、X4均为划分加速度Am大小参考值范围的边界值,且满足X1<X2<X3<X4;Gxa、Gxb、Gxc分别表示加速度Am满足X1≤Am<X2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X2≤Am<X3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X3≤Am≤X4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p表示条件阈值P的取值。
步骤6.2:若Am=0,则使跟随车以当前速度Vt保持前行,反之则进入步骤6.3。
步骤6.3:若Am≥An,则根据加速度差值Dv1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增加加速度的幅度,反之则进入步骤6.4;其中,加速度差值Dv1=Am-An
根据加速度差值Dv1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增加加速度的幅度具体方法为:查询B类条件规定表中加速度差值Dv1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增加的动力值,使跟随车增加对应的动力值。B类条件规定表如下:
加速度差值D<sub>v1</sub> 需要增加的动力值
Y<sub>1</sub>≤D<sub>v1</sub><Y<sub>2</sub> G<sub>Ya</sub>
Y<sub>2</sub>≤D<sub>v1</sub><Y<sub>3</sub> G<sub>Yb</sub>
Y<sub>3</sub>≤D<sub>v1</sub>≤Y<sub>4</sub> G<sub>Yc</sub>
其中,Y1、Y2、Y3、Y4均为划分加速度差值Dv1大小参考值范围的边界值,且满足Y1<Y2<Y3<Y4;GYa、GYb、GYc分别表示加速度差值Dv1满足Y1≤Dv1<Y2时跟随车所需增加的动力值、满足Y2≤Dv1<Y3时跟随车所需增加的动力值、满足Y3≤Dv1≤Y4时跟随车所需增加的动力值。
步骤6.4.若Am<An,则根据加速度差值Dv2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其中,加速度差值Dv2=An-Am
根据加速度差值Dv2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的具体方法为:查询C类条件规定表中加速度差值Dv2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减少的动力值,若该动力值大于预设的条件阈值Q,则直接刹车,反之则使跟随车减少对应的动力值。C类条件规定表包括:
其中,Z1、Z2、Z3、Z4均为划分加速度差值Dv2大小参考值范围的边界值,且满足Z1<Z2<Z3<Z4;Gza、Gzb、Gzc分别表示加速度差值Dv2满足Z1≤Dv2<Z2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Z2≤Dv2<Z3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Z3≤Dv2≤Z4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q表示条件阈值Q的取值。
重复步骤3至6。
本方法的具体应用如下:
跟随车包括有控制系统、测速系统等,测速系统包含在跟随车上某一固定位置处设置的超宽带UWB定位基站。在人手上佩戴设置有超宽带UWB定位标签的手环,超宽带UWB定位基站和超宽带UWB定位标签均采用超宽带无线通信的实时定位装置。当佩戴着该手环的人移动时,超宽带UWB定位标签向超宽带UWB定位基站发送UWB信号,超宽带UWB定位基站根据接收到的UWB信号计算跟随车预估加速度Am、当前加速度An、当前速度Vt以及计算出当前速度Vt所用时间,跟随车的控制系统根据预估加速度Am、当前加速度An、当前速度Vt以及最大速度Vmax,再结合A类、B类、C类条件规定表中数据控制跟随车的运动状态。
如图1所示,若满足Am<0或Vt>Vmax,则查询A类条件规定表中加速度Am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减少的动力值,若该动力值大于数值p,则直接刹车,反之则使跟随车减少对应的动力值。若不满足Am<0或Vt>Vmax,则判断预估加速度Am=0是否成立。若Am=0,则控制车以当前车速保持前行,反之则判断Am≥An是否成立。若Am≥An成立,则查询B类条件规定表中加速度差值Dv1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增加的动力值,使跟随车增加对应的动力值。若Am≥An不成立,则判断Am<A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查询C类条件规定表中加速度差值Dv2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减少的动力值,若该动力值大于数值q,则直接刹车,反之则使跟随车减少对应的动力值。本方法以10Hz频率控制跟随车的动力使控制更加精确。
采用本方法的跟随车,不需要人工驾驶或者推拉车辆,自动跟随人行驶,解放了人的双手,同时也降低了工作强度。通过采用超宽带无线通信,使得跟随车跟随人不受天气的影响。超宽带UWB定位标签可方便放在人身上的任何地方,做成手环的方式带在手上,或者做成手持机的方式放在衣兜、包等,携带方便。通过超宽带UWB定位基站和超宽带UWB定位标签采集车辆行驶数据计算出跟随车行驶距离、当前速度、当前加速度和预估加速度,控制系统根据各计算出的数据控制跟随车切换自身的运动状态更为平缓,保证了跟随车的跟随效果。本方法运算工作量小,为跟随车提供了更好的运动控制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安全距离Ls、跟随车的最大速度Vmax和将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距离缩短至安全距离Ls的时间缩短量Tv,初始化获取次数i=0;
步骤2:令获取次数i=1,获取跟随车在经过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ΔTi表示霍尔信号产生两个相邻脉冲的时间;
步骤3:令获取次数i=i+1,获取跟随车在经过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Vt,同时获取当前跟随车的基站与目标物标签的距离Li
步骤4:根据跟随车在ΔTi时间间隔后的当前速度Vt和时间间隔ΔTi-1后的速度,计算跟随车的当前加速度An
步骤5:根据距离Li、安全距离Ls、当前速度Vt和时间Tv计算跟随车的预估加速度Am
步骤6:根据预估加速度Am、当前加速度An、当前速度Vt以及最大速度Vmax控制跟随车的运动状态;
重复步骤3至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跟随车的预估加速度Am的计算公式如下:
Am=2*(Li-Ls-Vt*Tv)/Tv 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跟随车的当前加速度An的计算公式如下:
An=(Vt-V0)/ΔTi-ΔTi-1
其中,Vt表示跟随车的当前速度,V0表示跟随车在经过ΔTi-1时间间隔后的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车的运动状态控制步骤如下:
步骤6.1:若Am<0或Vt>Vmax,则根据跟随车预估加速度Am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反之则进入步骤6.2;
步骤6.2:若Am=0,则使跟随车以当前速度Vt保持前行,反之则进入步骤6.3;
步骤6.3:若Am≥An,则根据加速度差值Dv1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增加加速度的幅度,反之则进入步骤6.4;其中,加速度差值Dv1=Am-An
步骤6.4.若Am<An,则根据加速度差值Dv2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其中,加速度差值Dv2=An-A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1中,根据跟随车预估加速度Am的大小来控制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的具体方法为:查询A类条件规定表中预估加速度Am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减少的动力值,若该动力值大于预设的条件阈值P,则直接刹车,反之则使跟随车减少对应的动力值;所述A类条件规定表如下:
其中,X1、X2、X3、X4均为划分加速度Am大小参考值范围的边界值,且满足X1<X2<X3<X4;GXa、GXb、GXc分别表示加速度Am满足X1≤Am<X2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X2≤Am<X3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X3≤Am≤X4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p表示条件阈值P的取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3中,根据加速度差值Dv1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增加加速度的幅度具体方法为:查询B类条件规定表中加速度差值Dv1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增加的动力值,使跟随车增加对应的动力值;所述B类条件规定表如下:
加速度差值D<sub>v1</sub> 需要增加的动力值 Y<sub>1</sub>≤D<sub>v1</sub><Y<sub>2</sub> G<sub>Ya</sub> Y<sub>2</sub>≤D<sub>v1</sub><Y<sub>3</sub> G<sub>Yb</sub> Y<sub>3</sub>≤D<sub>v1</sub>≤Y<sub>4</sub> G<sub>Yc</sub>
其中,Y1、Y2、Y3、Y4均为划分加速度差值Dv1大小参考值范围的边界值,且满足Y1<Y2<Y3<Y4;GYa、GYb、GYc分别表示加速度差值Dv1满足Y1≤Dv1<Y2时跟随车所需增加的动力值、满足Y2≤Dv1<Y3时跟随车所需增加的动力值、满足Y3≤Dv1≤Y4时跟随车所需增加的动力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4中,根据加速度差值Dv2的大小来控制跟随车减少加速度的幅度或者刹车的具体方法为:查询C类条件规定表中加速度差值Dv2所在的参考值范围对应的需要减少的动力值,若该动力值大于预设的条件阈值Q,则直接刹车,反之则使跟随车减少对应的动力值;所述C类条件规定表包括:
其中,Z1、Z2、Z3、Z4均为划分加速度差值Dv2大小参考值范围的边界值,且满足Z1<Z2<Z3<Z4;GZa、GZb、GZc分别表示加速度差值Dv2满足Z1≤Dv2<Z2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Z2≤Dv2<Z3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满足Z3≤Dv2≤Z4时跟随车所需减少的动力值;q表示条件阈值Q的取值。
CN201910269329.0A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9976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9329.0A CN109976385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9329.0A CN109976385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6385A true CN109976385A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82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9329.0A Pending CN109976385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7638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9668A (zh) * 2020-05-30 2020-09-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新的时距策略的网络化自主车队的跟随控制方法
CN113110413A (zh) * 2021-03-10 2021-07-13 成都永奉科技有限公司 跟随机器人以及跟随控制方法、跟随控制系统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7179A (zh) * 2013-11-14 2015-05-20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运行控制设备和用于该设备的程序
CN104794265A (zh) * 2015-04-01 2015-07-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加速度信息的移动跟随模型设计方法
CN106023251A (zh) * 2016-05-16 2016-10-12 西安斯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系统及跟踪方法
CN106527739A (zh) * 2016-12-15 2017-03-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平衡车运动的方法及装置、平衡车
CN106873589A (zh) * 2017-02-16 2017-06-20 北理慧动(常熟)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车辆自主跟随方法
CN107713230A (zh) * 2017-09-30 2018-02-23 合肥学院 一种智能跟随代步箱包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078606A1 (en) * 2016-10-31 2018-05-03 MAGNETI MARELLI S.p.A. Adaptiv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in a terrestrial vehicle for tracking a route, particularly in an autonomous driving scenario
CN108287540A (zh) * 2017-10-19 2018-07-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8614563A (zh) * 2018-06-12 2018-10-02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定位导航实现移动机器人目标跟随的方法
CN108765926A (zh) * 2018-05-29 2018-11-06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车辆协同跟随方法
CN108828644A (zh) * 2018-03-13 2018-11-16 西安芯思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Gnss/mems紧组合导航系统中动态突变识别方法
CN108885454A (zh) * 2015-12-11 2018-11-23 艾维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自主车辆牵引系统和方法
CN109348426A (zh) * 2018-11-26 2019-02-15 黎国溥 一种基于uwb的跟随系统及方法
CN109421711A (zh) * 2017-08-28 2019-03-05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跟车速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7179A (zh) * 2013-11-14 2015-05-20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运行控制设备和用于该设备的程序
CN104794265A (zh) * 2015-04-01 2015-07-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加速度信息的移动跟随模型设计方法
CN108885454A (zh) * 2015-12-11 2018-11-23 艾维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自主车辆牵引系统和方法
CN106023251A (zh) * 2016-05-16 2016-10-12 西安斯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系统及跟踪方法
WO2018078606A1 (en) * 2016-10-31 2018-05-03 MAGNETI MARELLI S.p.A. Adaptiv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in a terrestrial vehicle for tracking a route, particularly in an autonomous driving scenario
CN106527739A (zh) * 2016-12-15 2017-03-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平衡车运动的方法及装置、平衡车
CN106873589A (zh) * 2017-02-16 2017-06-20 北理慧动(常熟)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车辆自主跟随方法
CN109421711A (zh) * 2017-08-28 2019-03-05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跟车速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13230A (zh) * 2017-09-30 2018-02-23 合肥学院 一种智能跟随代步箱包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87540A (zh) * 2017-10-19 2018-07-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8828644A (zh) * 2018-03-13 2018-11-16 西安芯思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Gnss/mems紧组合导航系统中动态突变识别方法
CN108765926A (zh) * 2018-05-29 2018-11-06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车辆协同跟随方法
CN108614563A (zh) * 2018-06-12 2018-10-02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定位导航实现移动机器人目标跟随的方法
CN109348426A (zh) * 2018-11-26 2019-02-15 黎国溥 一种基于uwb的跟随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9668A (zh) * 2020-05-30 2020-09-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新的时距策略的网络化自主车队的跟随控制方法
CN111679668B (zh) * 2020-05-30 2021-09-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新的时距策略的网络化自主车队的跟随控制方法
CN113110413A (zh) * 2021-03-10 2021-07-13 成都永奉科技有限公司 跟随机器人以及跟随控制方法、跟随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6215B (zh) 一种基于超宽带的自动跟随快速定位方法
CN101938831B (zh) 定位频率的动态调整方法
EP3710850B1 (en) Technique for ultra-wide band positioning
CN109976385A (zh) 一种基于加速度的跟随车控制方法
CN103076803B (zh) 一种车辆自动跟随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1069446B (zh) 控制天线方向图的系统和方法
KR101723352B1 (ko) 휴대용 무선 사용자 디바이스들에 의한 안전 메시지들의 송신 및/또는 수신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CN106872940A (zh) 一种高精度定位系统
CN103354642B (zh) 一种提高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率的方法
US20100127836A1 (en) Energy-efficient indoor localiz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of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radio badge in the indoor localization system
CN105355087A (zh) 一种车联网中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CN101945454A (zh) 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3607763B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物体定位感知的方法及系统
JP2022070793A (ja) マルチセンサ融合に基づくフィールド内外における連続的な位置検出及び駐車の正確な測位方法
EP1397897A4 (en) DOPPLER / SPEED SPEED ESTIMATING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4504894A (zh) 基于北斗定位的运营车辆班次计算算法
CN107948938A (zh) 定位车辆的方法、服务器及车辆
EP3366070B1 (en) Determination of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pattern
CN101226692B (zh) 一种协调式感应交通控制方法
CN101923155B (zh) 基于设备移动性分类的位置过滤
KR102118435B1 (ko) 스마트폰 발생 신호를 이용한 보행자 충돌 방지시스템
CN104363655B (zh) 一种煤矿巷道中基于到达角的定位方法
JP5889214B2 (ja) 位置検知システム
Bhattacharya et al. An enhanced handover strategy for GSM-R technology
CN102281499B (zh) 一种基于多用户群体运动特征的交通工具定位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