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4503A -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4503A
CN109974503A CN201910236885.8A CN201910236885A CN109974503A CN 109974503 A CN109974503 A CN 109974503A CN 201910236885 A CN201910236885 A CN 201910236885A CN 109974503 A CN109974503 A CN 109974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waste
pipeline
clamp plate
heat recove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68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建宏
王春宝
杜雅婷
陈锦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m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anm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m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anm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368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745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74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45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01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 F28D21/0003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the heat being recuperated from exhaust gases
    • F28D21/0005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the heat being recuperated from exhaust gases fo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 F28D21/0007Water he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涉及管道设备技术领域。其中,这种管道余热回收器,设置在管道内部,包括壳体和吸热单元,吸热单元设置在壳体内部并相互错开分布,使壳体与吸热单元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每个吸热单元包括支架以及与支架连接的多个翅片,支架包括上夹板、下夹板,翅片设置在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相邻的翅片与上夹板或下夹板之间形成第二流体通道。本发明还提供具有上述余热回收器的管道设备。本发明的管道余热回收器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多个吸热单元,有利于余热的回收,可通过将余热回收器与铜管或循环水连接等方式将热量传导到需要热量的地方进行热量的再次运用,减少了热能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环境问题。而生产型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高耗能设备的改进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高耗能设备,没有对其产生的相关附加能源加以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其中热能的浪费尤为突出,设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多采用直接排放至空气的方式,没有合理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增加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因而,研究一种低成本、且可对余热重新利用的余热回收装置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旨在对排风管道内的余热进行回收。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设置在管道内部,包括:
壳体,具有相对两端的开口;
多个吸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相互错开分布,使所述壳体与所述吸热单元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每个所述吸热单元包括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连接的多个翅片,所述支架包括上夹板、下夹板,所述翅片设置在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相邻的所述翅片与所述上夹板或所述下夹板之间形成第二流体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中空形成腔体且所述壳体外周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管道外部的水源相接,使所述腔体内有循环水流动。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翅片与所述上夹板或所述下夹板之间形成三角形状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翅片与所述开口所在的平面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为大于90°或者小于90°。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角度为35°~65°或者125°~155°。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至少一端的所述开口设置有过滤层。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包括沿所述管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网、第一海绵层、活性炭层、第二海绵层以及第二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部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设置在所述管道上的旋转件连接,以使所述旋转件能够带动所述余热回收器进行转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管道设备,包括上述的余热回收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管道内设置本发明的管道余热回收器,不仅可以回收管道内的余热,便于后续利用,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程度,减少环境污染。本发明的管道余热回收器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多个吸热单元,有利于余热的回收,可通过将余热回收器与铜管或循环水连接等方式将热量传导到需要热量的地方进行热量的再次运用,减少了热能的浪费。且本发明吸热单元主要利用的是热传导效果较好的散热翅片,该散热翅片易于获得,成本低。且本发明的余热回收器还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余热有效回收的同时保证了排气的正常进行。还可通过在壳体的至少一端开口设置有过滤层,进一步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程度,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器的吸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壳体;11-腔体;2-吸热单元;21-上夹板;22-下夹板;23-翅片;24-第一流体通道;25-第二流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考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设置在管道内部,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吸热单元2。
壳体1,具有相对两端的开口,所述开口方向与所述管道气体流通方向一致,确保管道内的气体从壳体1的一个开口流向另一个开口,使管道气体充分接触壳体1内的吸热单元2,保证有足够多的热量被吸热单元2所吸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壳体1为长方体形,圆球形或者不规则形状,只要能适配排风管道和放置在排风管道内即可,这里不做限制。
更为优选地,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形状为圆球形,圆球形的壳体1可贴合管道壁设置,确保排风管道内的气体必须经过所述余热回收器后再排出,提高了余热回收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有吸热效果较高的铜制成,不仅可以为吸热单元2提供支撑,还具备了吸热的能力,提高了整个余热回收器的余热回收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中空形成腔体11且所述壳体1外周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图未示),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管道外部的水源相接,使所述腔体11内有循环水流动。在壳体1内部流动的水会将壳体1和吸热单元2的热量带走,使得壳体1和吸热单元2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始终保持较理想的吸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水源可以为循环利用的水源,也可以为一次性利用的水源,具体的可根据生产情况来设置,水源带走热量的设置只是为了将热量更好的传输到需要热量的单元进行再一次利用,减少了热能的浪费。
多个吸热单元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并相互错开分布,使所述壳体1与所述吸热单元2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24。每个所述吸热单元2包括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连接的多个翅片23,所述支架包括上夹板21、下夹板22,所述翅片23设置在上夹板21与下夹板22之间,相邻的所述翅片23与所述上夹板21或所述下夹板22之间形成第二流体通道25。多个吸热单元2相互错开分布形成第一流体通道24和翅片23与支架之间形成的第二流体通道25,使通过的流体形成平行流,保证余热被有效回收的同时确保了排气的正常进行。且本发明吸热单元2主要由热传导效果较好的散热翅片23构成,吸热效果好,余热的回收率高,且该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架和翅片23的材料可以用钢、不锈钢、铜或铝等金属材料制成,这些金属材料具有吸收热量且具有较好的热传导特性,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翅片23与所述上夹板21或所述下夹板22之间形成三角形状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5。三角形的结构不仅使支架与上夹板21和下夹板22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且具有多个第二流体通道25,进一步确保通道内的气体热量能被有效的回收。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翅片23与所述开口所在的平面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为大于90°或者小于90°。如图1所示,当所述翅片23与所述开口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倾斜角度为90°时,气体与翅片23的接触面积小,翅片所能吸收的热量少。而如图2所示,将翅片23设置成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加大了翅片23的迎风面,进一步增大了翅片23与管道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得翅片23能更有效地回收气体的热量。
更为优先地,所述倾斜角度为35°~65°或者125°~155°,该角度使得翅片23与管道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热传导效率的同时,又确保了管道内气体的正常流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至少一端的所述开口设置有过滤层(图未示)。所述过滤层封闭所述壳体的至少一端开口,使管道内气体需经过该过滤层后才能流出。该过滤层可以有效地过去管道气体的杂质,进一步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程度,减少环境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包括沿所述管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网、第一海绵层、活性炭层、第二海绵层以及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对第一海绵层、活性炭层以及第二海绵层进行支撑,第一海绵层、活性炭层以及第二海绵层可过滤除去管道内的杂质,减少排出气体的污染。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外部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设置在所述管道上的旋转件连接,以使所述旋转件能够带动所述余热回收器进行转动。余热回收器在管道上转动时,可控制排风管排气流量,起到阀门作用的同时,还改变了翅片23与管道气体的接触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吸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旋转杆与旋转件为常见的现有技术,例如所述旋转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另一端的外周设有螺纹的杆体,旋转杆与旋转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通过转动旋转件带动余热回收器转动,从而改变壳体1开口与管道的角度,从而达到控制管道排气流量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管道设备,包括上述的余热回收器,可通过在管道上设置多个余热回收器,回收管道内通过气体的热量,减少热能的浪费。其次,可通过旋转余热回收器,改变壳体1开口与管道的角度,且将多个余热回收器的设置成不同的旋转角度,使得吸热单元2的翅片23能与管道气体的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了余热的回收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设置在管道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相对两端的开口;
多个吸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相互错开分布,使所述壳体与所述吸热单元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每个所述吸热单元包括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连接的多个翅片,所述支架包括上夹板、下夹板,所述翅片设置在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相邻的所述翅片与所述上夹板或所述下夹板之间形成第二流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空形成腔体且所述壳体外周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管道外部的水源相接,使所述腔体内有循环水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翅片与所述上夹板或所述下夹板之间形成三角形状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与所述开口所在的平面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为大于90°或者小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35°~65°或者125°~1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至少一端的所述开口设置有过滤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包括沿所述管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网、第一海绵层、活性炭层、第二海绵层以及第二过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部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设置在所述管道上的旋转件连接,以使所述旋转件能够带动所述余热回收器进行转动。
9.一种管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余热回收器。
CN201910236885.8A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Pending CN1099745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6885.8A CN109974503A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6885.8A CN109974503A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4503A true CN109974503A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80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6885.8A Pending CN109974503A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7450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06916U (zh) * 2010-02-09 2011-01-12 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2274504U (zh) * 2011-10-19 2012-06-13 陈凯飞 余热回收装置
CN202281409U (zh) * 2011-10-27 2012-06-20 常州天天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传热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吸热芯
CN202770284U (zh) * 2012-07-04 2013-03-06 霍民 蒸汽余热回收器
CN204705244U (zh) * 2015-06-12 2015-10-14 北京东方星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状热交换片及采用该热交换片的错位热交换器
US20170097194A1 (en) * 2014-06-30 2017-04-06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7420926A (zh) * 2017-07-28 2017-12-01 江苏中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8225083A (zh) * 2017-12-27 2018-06-29 王文锋 一种余热回收炉
CN209978689U (zh) * 2019-03-27 2020-01-21 三明学院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06916U (zh) * 2010-02-09 2011-01-12 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2274504U (zh) * 2011-10-19 2012-06-13 陈凯飞 余热回收装置
CN202281409U (zh) * 2011-10-27 2012-06-20 常州天天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传热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吸热芯
CN202770284U (zh) * 2012-07-04 2013-03-06 霍民 蒸汽余热回收器
US20170097194A1 (en) * 2014-06-30 2017-04-06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4705244U (zh) * 2015-06-12 2015-10-14 北京东方星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状热交换片及采用该热交换片的错位热交换器
CN107420926A (zh) * 2017-07-28 2017-12-01 江苏中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8225083A (zh) * 2017-12-27 2018-06-29 王文锋 一种余热回收炉
CN209978689U (zh) * 2019-03-27 2020-01-21 三明学院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09309U (zh) 一种基于水循环的化工气体冷却装置
CN103836862A (zh) 一种冷却水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CN109974503A (zh)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CN208587919U (zh) 湿法脱硫设备以及冷却器
CN201917241U (zh) 一种异形截面波纹管蒸发空冷器
CN206930193U (zh) 热交换器及nmp废气回收系统
CN209978689U (zh)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CN105964405B (zh) 一种促进湿式电除尘器脱除pm2.5的装置及方法
CN209447988U (zh) 一种新型导热散热型锂电池冷却板
CN207307235U (zh) 一种裂解前冷凝管
CN208887387U (zh) 一种气液两相冷却装置
CN211896831U (zh) 一种高效煤气洗涤降温及净化装置
CN207603982U (zh) 一种多束层流等离子炬集合式球化装置
CN208421688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水冷的散热装置
CN207706627U (zh) 一种汽车车联网设备的散热装置
CN105157279A (zh) 一种可调节的内冷型降膜吸收实验装置
CN212988065U (zh) 一种防堵冷却塔
CN207962966U (zh) 一种电器盒冷却系统和空调器
CN207474160U (zh) 一种漆包线烘干装置
CN207196985U (zh) 一种循环式冷水机
CN209417668U (zh) 一种用于电脑的快速散热装置
CN201355474Y (zh) 个人电脑水冷散热系统
CN21317154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纳米离子回收机
CN208706807U (zh) 一种混合式电池冷却板
CN211044119U (zh) 一种带有降温除尘结构的计算机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