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3439A - 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3439A
CN109973439A CN201811580289.3A CN201811580289A CN109973439A CN 109973439 A CN109973439 A CN 109973439A CN 201811580289 A CN201811580289 A CN 201811580289A CN 109973439 A CN109973439 A CN 1099734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fin
impeller
pressure fan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02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塚本智幸
玉冈健人
福岛和彦
畑中康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73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34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04D29/28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vane be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otation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2Fillings or auxiliary member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selected or arranged to facilitate heating or cooling
    • H01L23/427Cooling by change of state, e.g. use of heat pip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6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gases, e.g.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机,在作为叶轮的径向成分的第1方向上配置有排气部。排气部具有多个翅片。在从自中心轴线沿第1方向延伸的线段起朝向通过叶轮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的上游侧设到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第1规定点为止在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1规定距离(X)时,多个翅片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1区域,其位于比第1规定点靠上游侧的位置;以及第2区域,其位于比第1规定点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在第1区域中的多个翅片的间隔比配置在第2区域中的多个翅片的间隔窄。

Description

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风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各种送风机。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平9-172113号公报中公开了现有的半导体装置用散热器。
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9-172113号公报的半导体装置用散热器具有翅片组和送风用风扇。翅片组具有在基部上纵向排列有多个板或销的形状。送风用风扇由风扇旋转机构和离心风扇构成。在翅片组、离心风扇上各自设置有罩。在离心风扇的罩的旋转方向上设置有空气吸入口。
但是,在日本公开公报平9-172113号公报中,通过离心风扇的旋转而实现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对于翅片的延伸方向不是统一的,有与翅片的延伸方向平行、以及与翅片的延伸方向倾斜等各种情况。在日本公开公报平9-172113号公报中,由于翅片的间隔是固定的,所以在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对于翅片的延伸方向倾斜或垂直的区域中会妨碍空气在翅片之间的间隙中的流动,送风机无法获得足够的风量。并且,从翅片组的排气口排出的空气的风量在翅片的排列方向上不均一。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风量的增加以及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风量的均一化的送风机。
本发明的例示的送风机具有:叶轮,其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马达部,其使叶轮绕中心轴线进行旋转;以及外壳,其收纳叶轮。外壳具有:下板部,其覆盖叶轮的下侧,并且马达部被固定于该下板部;侧壁部,其覆盖叶轮的侧方;以及上板部,其覆盖叶轮的上侧。上板部和下板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吸气部。在作为叶轮的径向成分的第1方向上配置有排气部。排气部具有多个翅片。在从自中心轴线沿第1方向延伸的线段起朝向通过叶轮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的上游侧设到所述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第1规定点为止在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1规定距离时,多个翅片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1区域,其位于比第1规点靠上游侧的位置;以及第2区域,其位于比第1规定点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在第1区域中的多个翅片的间隔比配置在第2区域中的多个翅片的间隔窄。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的送风机,能够实现风量的增加以及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风量的均一化。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机的剖视图。
图2A是从上侧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送风机的俯视图。
图2B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的排气部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示出与图2A同样的结构的送风机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在送风机中使用了热管的情况下的一个结构例,是从上侧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具有与翅片间隔的结构相关的变形例的例示的送风机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涡旋型送风机的情况的一例,是从送风机的上侧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后述的中心轴线C1的延伸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但是,该“上下方向”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的设备时的上下方向。并且,将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另外,有时也将“上下方向”称为“轴向”。
图1是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机1的剖视图。送风机1是离心风扇。送风机1例如搭载在笔记本型PC(个人计算机)中,用于冷却笔记本型PC的壳体内部的设备。
送风机1具有马达部2、外壳3以及叶轮4。叶轮4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C1为中心。马达部2使叶轮4绕中心轴线C1进行旋转。外壳3收纳马达部2和叶轮4。
外壳3包含上板部31、下板部32以及侧壁部33。上板部31覆盖叶轮4的上侧。下板部32覆盖叶轮4的下侧。侧壁部33覆盖叶轮4的侧方。在下板部32上固定有马达部2。通过上板部31、侧壁部33和下板部32来构成围绕叶轮4的风洞部30。
上板部31和下板部32由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为薄板状。侧壁部33是通过铝合金的压铸或树脂等而成型的。侧壁部33的下端部例如通过螺纹紧固而固定在下板部32的周缘部。上板部31例如通过铆接而固定在侧壁部33的上端部。
如图1所示,马达部2是外转子型马达。马达部2包括静止部21、旋转部22以及作为轴承的套筒23。套筒23呈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旋转部22能够通过后述的轴221和套筒23而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相对于静止部21进行旋转。
静止部21包含定子210和轴承保持部24。轴承保持部24收纳套筒23。轴承保持部24呈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由树脂形成。轴承保持部24从下板部32朝上突出。轴承保持部24被固定在设置于下板部32的孔部321中。轴承保持部24的下端部与孔部321的周围部位例如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另外,轴承保持部24的下端部与孔部321的周围部位的固定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压入、铆接等来进行固定。
定子210呈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并被安装在轴承保持部24的外周面上。定子210包括定子铁芯211、绝缘件212以及线圈213。定子铁芯211是将薄板状的电磁钢板层叠起来而构成的。定子铁芯211的内周面被固定在轴承保持部24的外周面上。绝缘件212是对定子铁芯211的表面进行覆盖的绝缘体。
旋转部22包括轴221、轭222以及转子磁铁223。轴221是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轴221的上端部被固定于后述的叶轮4的杯41。轭222呈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且被固定于杯41的内侧面上。转子磁铁223呈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且被固定于轭222的内侧面上,转子磁铁223与定子210在径向上对置。
轴221被插入在套筒23中,轴221的外周面与套筒23的内周面隔着间隙对置。套筒23由含油性的多孔质金属体构成,其插入在轴承保持部24中而被固定。另外,作为轴承,也可以使用球轴承等。
这里,图2A是从上侧观察送风机1的俯视图。另外,在图2A中,为了方便说明而省略了上板部31的图示。叶轮4包括杯41、多个叶片42以及连结部43。杯41、叶片42以及连结部43由树脂形成为同一部件。如图2A所示,从上侧观察时,叶轮4的旋转方向A1是顺时针方向。
杯41呈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有盖的大致圆筒状,朝向下侧开口。多个叶片42从杯4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叶片42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各叶片42的外周端配置在比内周端靠旋转方向后方的位置。由此,各叶片42相对于径向倾斜。
连结部43将沿周向相邻的叶片42的外周端上表面连结起来而形成为圆环状。在图2A中未图示(在图1中图示),但在上板部31上形成有作为吸气部的吸气孔311。吸气孔311位于叶轮4的上方。连结部43的内周缘配置在比吸气孔31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在从上侧观察时,叶轮4在送风机1中通过吸气孔311而露出。
另外,吸气孔也可以设置于下板部32而不是设置于上板部31,还可以设置于上板部31和下板部32双方。当在下板部32上设置吸气孔的情况下,吸气孔例如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沿周向排列有多个。即,只要上板部31以及下板部32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吸气部即可。
并且,如图2A所示,送风机1具有在作为叶轮4的径向成分的第1方向D1上配置的排气部5。排气部5例如由下板部32的一部分、多个翅片51以及在图2A中未图示的上板部31的一部分构成。多个翅片51的排列方向是与第1方向D1垂直的方向。翅片51是被上板部31和下板部32上下夹持并沿上下方向立起的板状部件。并且,多个翅片51在第1方向D1上平行排列。由此,能够使排气部5的空气的排出为恒定方向。另外,多个翅片51中的一部分翅片51也可以不与第1方向D1平行。并且,翅片51的一部分也可以未被上板部31或下板部32夹持。
另外,如后所述,当在翅片51的上方配置有热管的情况下,上板部31形成到热管的第1方向D1相反方向侧的边缘。在该情况下,排气部5由下板部32的一部分、多个翅片51以及热管构成。并且,排气部5也可以由独立于上板部31和下板部32的部件构成。并且,热管也可以隔着上板部31配置在翅片51的上方。
通过对线圈213供给电流,在转子磁铁223与定子210之间产生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扭矩。由此,叶轮4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向旋转方向A1的方向旋转。当叶轮4进行旋转时,空气经由吸气孔311流入到外壳3内。流入到外壳3内部的空气流入相邻的叶片42之间,并沿着叶片42朝向径向外侧被加速。朝向径向外侧加速后的空气被吹出到叶轮4的径向外侧。被吹出到叶轮4的径向外侧的空气在流过风洞部30的内部后通过相邻的翅片51之间的间隙向外部排出。
接着,使用图2A和图2B对排气部5的更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A中,为了方便说明,翅片51的间隔在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被图示为恒定,但如以下所述的那样,实际上翅片51的间隔是变化的,在作为排气部5的放大图的图2B中示出了其结构。这里,在图2A中,将通过叶轮4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的流动表示为气流F1。
如图2A和图2B所示,从自中心轴线C1沿第1方向D1延伸的线段起,朝向气流F1的上游侧设到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第1规定点为止在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1规定距离X。在排气部5中由多个翅片51构成的区域包含位于比第1规定点靠气流F1的上游侧的位置的第1区域R1以及除第1区域R1之外的第2区域R2。即,第2区域R2是位于比第1规定点靠气流F1的下游侧的位置的区域。
配置在第1区域R1中的多个翅片51的间隔P1比配置在第2区域R2中的多个翅片51的间隔P3、P4、P5窄。在第1区域R1中,气流F1与翅片51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在第2区域R2中,气流F1相对于翅片51的延伸方向倾斜或者大致垂直。因此,在第2区域R2中,通过使翅片51之间的间隔变宽,容易使空气在翅片51之间的间隙中流过,能够增加第2区域R2中的风量。并且,由于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而在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中对翅片51的间隔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在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的整个范围内使排出的风量均一化。
另外,在图2A和图2B中,在第1区域R1与第2区域R2的相连部分处不存在其他区域,但也可以上述相连部分处配置将翅片间隔调整为与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不同的其他区域。即,在与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相关的发明中,该其他区域不是本质性的特征。并且,以下说明的其他区域之间的相连部分也可以这么说。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1具有:叶轮4,其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C1为中心;马达部2,其使叶轮4绕中心轴线C1进行旋转;以及外壳3,其收纳叶轮4。外壳3具有:下板部32,其覆盖叶轮4的下侧,并且马达部2被固定在该下板部32上;侧壁部33,其覆盖叶轮4的侧方;以及上板部31,其覆盖叶轮4的上侧。上板部31和下板部32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吸气部311。在作为叶轮4的径向成分的第1方向D1上配置有排气部5。排气部5具有多个翅片51。在从自中心轴线C1沿第1方向D1延伸的线段起朝向通过叶轮4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F1的上游侧设到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第1规定点为止在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1规定距离X时,多个翅片51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1区域R1,其位于比第1规定点靠上游侧的位置;以及第2区域R2,其位于比第1规定点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在第1区域R1中的多个翅片51的间隔比配置在第2区域R2中的多个翅片51的间隔窄。
由此,通过使气流F1相对于翅片51的延伸方向更加倾斜的第2区域R2中的翅片间隔变宽,容易使空气在翅片之间流动,能够减少翅片51处的损失,使送风机1的风量增加。并且,能够使风量在排气部5处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均一化。
并且,如图2A所示,在设从中心轴线C1到叶轮4的叶片42的径向外端的距离为Rout时,优选第1规定距离X为0.8×Rout~1.2×Rout。
由此,通过使空气的流动与翅片51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第1区域R1中的翅片间隔变窄而对风量进行调整,使风量在排气部5处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均一化。
并且,如图2A和图2B所示,从自中心轴线C1沿第1方向D1延伸的线段起朝向气流F1的上游侧设到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第2规定点为止在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中的比第1规定距离X短的距离为第2规定距离Y。第2区域R2在比第2规定点靠气流F1的上游侧的位置具有与第1区域R1相邻的第3区域R3。配置在第3区域R3中的翅片51的间隔P3比配置在第1区域R1中的翅片51的间隔P1宽。
此外,在第2区域R2中的除第3区域R3之外的剩余区域中,后述的除第4区域R4之外的第5区域R5中的翅片51的间隔至少比第3区域R3中的翅片51的间隔宽。即,在图2B中,配置在第5区域R5中的翅片51的间隔P5比配置在第3区域R3中的翅片51的间隔P3宽。在第3区域R3中,与第1区域R1相比,气流F1相对于翅片51的延伸方向更加倾斜,在第5区域R5中,气流F1进一步倾斜。通过根据气流F1的方向对第3区域R3、第5区域R5中的翅片51的间隔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减少翅片51处的损失,使风量增加。另外,对于第4区域R4,其相对于第3区域R3翅片51的间隔的大小关系是任意的。在图2B中,作为一例,配置在第4区域R4中的翅片51的间隔P4与配置在第3区域R3中的翅片51的间隔P3相同。
即,在从自中心轴线C1沿第1方向D1延伸的线段起朝向通过叶轮4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F1的上游侧设到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第2规定点为止在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2规定距离Y时,第2规定距离Y比第1规定距离X短。第2区域R2在比第2规定点靠上游侧且与第1区域R1相邻的位置包含第3区域R3。配置在第3区域R3中的多个翅片51的间隔比配置在第1区域R1中的多个翅片51的间隔宽,并且比配置在第2区域R2的除第3区域R3之外的剩余区域中的多个翅片51的间隔窄。
由此,通过配合着空气的流动方向对翅片51的间隔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减少翅片51处的损失,能够使送风机1的风量增加。
并且,如图2A所示,在设从中心轴线C1到叶轮4的叶片42的径向内端的距离为Rin时,优选第2规定距离Y为0.8×Rin~1.2×Rin。
由此,通过使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对于翅片51的延伸方向倾斜的第3区域R3中的翅片间隔比第1区域R1中的翅片间隔宽,容易使空气在翅片之间流动,翅片51处的损失减少,从而能够使送风机1的风量增加。
并且,如图2A和图2B所示,从自中心轴线C1沿第1方向D1延伸的线段起朝向气流F1的下游侧设到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第3规定点为止在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3规定距离Z,第2区域R2在比第3规定点靠气流F1的下游侧的位置包含第4区域R4。第4区域R4在排气部5中位于气流F1的最靠下游侧的位置。
在第2区域R2中,除第3区域R3和第4区域R4之外的区域是第5区域R5。在第4区域R4中,翅片51的间隔比第2区域R2的除第4区域R4之外的区域中的至少第5区域R5中的翅片51的间隔窄。即,在图2B中,配置在第4区域R4中的翅片51的间隔P4比配置在第5区域R5中的翅片51的间隔P5窄。另外,如上述那样,在第4区域R4中,与第3区域R3相比翅片51的间隔的大小关系是任意的。
侧壁部33具有朝向叶轮4突出的舌部331。舌部331与第4区域R4隔着间隙在第1方向D1上对置。由此,借助于舌部331,能够将通过叶轮4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F1引导至第4区域R4。
舌部331具有从与叶轮4对置的顶部T朝向第4区域R4的弯曲面331A。通过弯曲部331A,能够将空气的流动顺畅地引导至第4区域R4。
通过舌部331对气流F1的引导,在第4区域R4中空气的流动方向朝向翅片51的延伸方向。因此,通过使第4区域R4中的翅片51的间隔变窄,能够对从第4区域R4排出的风量进行调整。
即,在从自中心轴线C1沿第1方向D1延伸的线段起朝向通过叶轮4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F1的下游侧设到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第3规定点为止在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3规定距离Z时,第2区域R2在比第3规定点靠下游侧的位置包含第4区域R4。配置在第4区域R4中的多个翅片51的间隔比配置在第2区域R2的除第4区域R4之外的剩余区域中的多个翅片51的间隔窄。
由此,由于在第4区域R4中空气的流动方向是朝向排气侧,所以通过使第4区域R4的翅片间隔变窄,风量在排气部5处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得以均一化。
并且,在从中心轴线C1朝向翅片51的线上,叶轮4的叶片42的外端与翅片51的流入侧端部之间的距离在图2A所示的距离MD时为最小。在作为距离MD的线段在线上的位置配置第5区域R5。在距离MD的位置处,气流F1的方向与翅片51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因此通过配置翅片51的间隔较宽的第5区域R5,能够使空气容易通过翅片51之间的间隙,从而使风量增加。
即,在从中心轴线C1朝向翅片51的线上,在叶轮4的叶片42的外端与翅片51的流入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为最小的位置处配置第2区域R2。
在上述距离最小的位置处,空气的流动相对于翅片51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因此,由于是难以进行翅片之间的排气的部位,所以配置第2区域R2以减少翅片51处的损失,从而能够使送风机1的风量增加。
此外,图3示出了结构与图2A同样的送风机1,当使用图3进行说明时,用一直线将中心轴线C1与侧壁部33的内表面同排气部5的流入侧端部相交的气流F1的上游侧的边界位置P1连接起来,在该直线上,线段L1从叶轮4的叶片42的外端连接到边界位置P1。线段L1的一部分与第1区域R1在第1方向D1上对置。
换言之,在将侧壁部33的内表面同排气部5的流入侧端部相交的上游侧的边界位置P1与中心轴线C1连接起来的直线上,从叶轮4的叶片42的外端延伸到边界位置P1的线段的至少一部分与第1区域R1在第1方向D1上对置。
由此,通过使空气的流动与翅片51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第1区域R1中的翅片间隔变窄,而对风量进行调整,使排气部5处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的风量均一化。
图4示出了在送风机1中使用了热管的情况下的一结构例,是从上侧观察的俯视图。另外,在图4中,为了方便说明,透视热管6的下侧的结构而进行图示。
图4所示的送风机1具有热管6。热管6沿翅片51的排列方向延伸,与多个翅片51的各上端部接触而配置。即,多个翅片51被热管6和下板部32在上下方向上夹持。排气部5由翅片51、热管6和下板部32构成。在该情况下,优选翅片51为金属制成。并且,在图4中未图示的上板部31延伸到与热管6的边界处。
热管6是使由热源部件7产生的热移动的部件,对热源部件7进行冷却。另外,关于热源部件7,例如列举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热管6例如由内部具有工作液的金属管构成。工作液被热源部件7所产生的热气化。被气化的工作液在热管6的内部向翅片51侧移动,被翅片51冷却而液化。此时,热被传递到翅片51侧。被液化的工作液例如通过毛细管现象返回到原来的热源部件7侧。返回的工作液被再次气化,从而使动作循环。
从热管6传递到翅片51的热被进一步传递到在翅片51之间的间隙流动的空气中,因此能够高效地对热源部件7进行冷却。另外,热管并不限定于图4的结构,例如,热管可以配置成不是与翅片51的上端部接触而是与下端部接触,也可以是两个热管分别与翅片51的上端部、下端部接触。并且,热管也可以在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贯通翅片51并与翅片51接触。此外,热管6也可以与上板部31或下板部32接触。在该情况下,优选上板部31或下板部32是具有导热性的金属材料。
换言之,多个翅片51为金属制成,送风机1具有热管6,该热管6相对于多个翅片51被沿着翅片51的排列方向连接。由此,能够将热管6的热传递到翅片51侧,能够使用在翅片51之间流动的空气对热管6的热进行冷却。
并且,如图4所示,在热管6的靠近热源部件7的一侧配置有第1区域R1。由此,通过在热管6的靠近热源部件7的一侧配置空气的流动速度较快的第1区域R1,能够有效地进行冷却。
图5是示出与送风机1的翅片51的间隔相关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在图5中,将从翅片51的排列中的气流F1的上游侧的一个端部起朝向自中心轴线C1沿第1方向D1延伸的线段的方向表示为方向D2,将从翅片51的排列中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部起朝向上述线段的方向表示为方向D3。
并且,在送风机1中,随着从上述一个端部朝向方向D2而使翅片51的间隔逐渐变宽,随着从上述另一个端部朝向方向D3而使翅片51的间隔变宽。并且,在图5所示的送风机1中,满足与上述第1规定距离X和第2规定距离Y相关的翅片间隔的条件。
即,从翅片51的排列的两端部起朝向自中心轴线C1沿第1方向D1延伸的线段,翅片51的间隔逐渐变宽。由此,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对翅片51的间隔进行细致调整,因此风量在排气部5处翅片51的排列方向上得以均一化。
图6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涡旋型送风机的情况的一例,是从送风机10的上侧观察的俯视图。另外,在图6中,对于外壳30所具有的上板部未进行图示。
送风机10具有外壳30、叶轮4以及马达部(未图示),叶轮4和马达部被收纳在外壳30的内部空间中。叶轮4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采用了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马达部配置在叶轮4的内侧,使叶轮4绕中心轴线C1进行旋转。
外壳30具有上板部(未图示)、下板部320以及侧壁部330。下板部320位于叶轮4和马达部的下侧,沿径向延伸。在下板部320上安装有马达部。侧壁部330从下板部320的周缘向上侧延伸。
侧壁部330具有曲面部330A和平面部330B、330C。在俯视观察时,曲面部330A朝向叶轮4的旋转方向A1逐渐远离中心轴线C。在俯视观察时,平面部330B从曲面部330A的下游端起沿切线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在俯视观察时,平面部330C从曲面部330A的上游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在平面部330B的下游端与平面部330C的外端部之间形成有吹出口30A。
上板部(未图示)覆盖由下板部320和侧壁部330构成的收纳部分的上表面开口。并且,在上板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吸气口(吸气部)。吸气口位于叶轮4的上方。另外,吸气口设置于上板部和下板部320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吹出口30A与作为独立于外壳30的部件的排气部50连接。排气部50具有多个翅片501。排气部5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夹持翅片501的下盖和上盖,在图6中没有图示上盖。排气部50相对于叶轮4被配置在第1方向D1上。
当叶轮4通过马达部向旋转方向A1进行旋转时,空气从上述吸气口被吸入到外壳3内部,并沿着叶轮4的叶片42之间向径向外侧吹出。所吹出的空气被曲面部330A和平面部330B整流,并经由吹出口30A和翅片501之间的间隙而向外部排出。在图6中示出了作为通过叶轮4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的流动的气流F1。
这里,如图6所示,从自中心轴线C1沿第1方向D1延伸的线段起朝向通过叶轮4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F1的上游侧设到翅片501的排列方向上的第1规定点为止在翅片501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1规定距离X。多个翅片501具有:第1区域R1,其位于比第1规定点靠上游侧的位置;以及第2区域R2,其位于比第1规定点靠下游侧的位置。
第1区域R1中的翅片501的间隔比第2区域R2中的翅片501的间隔窄。在第2区域R2中,与第1区域R1相比,气流F1的方向相对于翅片501的延伸方向更加倾斜,因此通过使第2区域R2中的翅片间隔变宽,能够使空气容易流过翅片501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使风量增加。并且,能够在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的整个范围内使排出的风量均一化。
换言之,作为涡旋型送风机的送风机10具有:叶轮4,其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C1为中心;马达部,其使叶轮4绕中心轴线C1进行旋转;以及外壳30,其收纳叶轮4。外壳30具有:下板部320,其覆盖叶轮4的下侧,并且马达部被固定在下板部320上;侧壁部330,其覆盖叶轮4的侧方;以及上板部,其覆盖叶轮4的上侧。上板部和下板部320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吸气部。在作为叶轮4的径向成分的第1方向D1上配置有排气部50。排气部50具有多个翅片501。在从自中心轴线C1沿第1方向D1延伸的线段起朝向通过叶轮4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F1的上游侧设到翅片501的排列方向上的第1规定点为止在翅片501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1规定距离X时,多个翅片501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1区域R1,其位于比第1规定点靠上游侧的位置;以及第2区域R2,其位于比第1规定点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在第1区域R1中的多个翅片501的间隔比配置在第2区域R2中的多个翅片501的间隔窄。
由此,通过使气流相对于翅片501的延伸方向更加倾斜的第2区域R2中的翅片间隔变宽,容易使空气在翅片之间流动,翅片501处的损失减少,从而能够使送风机10的风量增加。并且,能够使风量在排气部50处翅片501的排列方向上均一化。
另外,本发明的例示的多个翅片在第1方向D1上具有相同的长度,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多个翅片的长度不同的结构的组合。并且,关于多个翅片的轴向长度也是同样的,也可以是翅片的空气的流入侧和排出侧的轴向长度不同的翅片的组合。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便能够对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可用于离心风扇型的送风机。

Claims (13)

1.一种送风机,其具有:
叶轮,其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
马达部,其使所述叶轮绕所述中心轴线进行旋转;以及
外壳,其收纳所述叶轮,
所述外壳具有:
下板部,其覆盖所述叶轮的下侧,并且所述马达部被固定于该下板部;
侧壁部,其覆盖所述叶轮的侧方;以及
上板部,其覆盖所述叶轮的上侧,
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吸气部,
在作为所述叶轮的径向成分的第1方向上配置有排气部,
所述排气部具有多个翅片,
其特征在于,
在从自所述中心轴线沿第1方向延伸的线段起朝向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的上游侧设到所述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第1规定点为止在所述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1规定距离时,
所述多个翅片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1区域,其位于比所述第1规定点靠上游侧的位置;以及第2区域,其位于比所述第1规定点靠下游侧的位置,
配置在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多个翅片的间隔比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多个翅片的间隔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自所述中心轴线沿第1方向延伸的线段起朝向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的上游侧设到所述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第2规定点为止在所述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2规定距离时,所述第2规定距离比所述第1规定距离短,
所述第2区域在比所述第2规定点靠上游侧且与所述第1区域相邻的位置包含第3区域,
配置在所述第3区域中的所述多个翅片的间隔比配置在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多个翅片的间隔宽,并且比配置在第2区域的除所述第3区域之外的剩余区域中的所述多个翅片的间隔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设从所述中心轴线到所述叶轮的叶片的径向内端的距离为Rin时,所述第2规定距离为0.8×Rin~1.2×R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自所述中心轴线沿第1方向延伸的线段起朝向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的下游侧设到所述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第3规定点为止在所述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为第3规定距离时,
所述第2区域在比所述第3规定点靠下游侧的位置包含第4区域,
配置在所述第4区域中的所述多个翅片的间隔比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的除所述第4区域之外的剩余区域中的所述多个翅片的间隔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具有朝向所述叶轮突出的舌部,
所述舌部与所述第4区域在第1方向上隔着间隙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舌部具有从与所述叶轮对置的顶部朝向所述第4区域的弯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中心轴线朝向所述翅片的线上,在所述叶轮的叶片的外端与所述翅片的流入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为最小的位置配置有所述第2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同所述排气部的流入侧端部相交的上游侧的边界位置连接起来的直线上,从所述叶轮的叶片的外端延伸到所述边界位置的线段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区域在第1方向上对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翅片在第1方向上平行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设从所述中心轴线到所述叶轮的叶片的径向外端的距离为Rout时,所述第1规定距离为0.8×Rout~1.2×Rout。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翅片的排列的两端部起朝向自所述中心轴线沿第1方向延伸的线段,所述翅片的间隔逐渐变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翅片为金属制成,
该送风机具有热管,该热管相对于所述多个翅片被沿着所述翅片的排列方向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管的靠近热源部件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1区域。
CN201811580289.3A 2017-12-25 2018-12-24 送风机 Pending CN1099734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8020 2017-12-25
JP2017248020A JP2019113019A (ja) 2017-12-25 2017-12-25 送風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3439A true CN109973439A (zh) 2019-07-05

Family

ID=66950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0289.3A Pending CN109973439A (zh) 2017-12-25 2018-12-24 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95236A1 (zh)
JP (1) JP2019113019A (zh)
CN (1) CN10997343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75647B2 (en) * 2019-08-16 2022-06-28 Apple Inc. Cooling fan an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 cooling fa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8066A (en) * 1995-12-18 1998-11-17 Nec Corporation Miniaturized cooling fan type heatsink for a semiconductior device
US20050067152A1 (en) * 2003-09-26 2005-03-31 Yu-Nien Hua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20050238487A1 (en) * 2004-04-23 2005-10-27 Chih-Sueh Yang Turbulent flow blower
JP2008103437A (ja) * 2006-10-18 2008-05-0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遠心ファン付ヒートシンク
CN102213237A (zh) * 2010-04-07 2011-10-1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采用的离心风扇
US20170146027A1 (en) * 2015-11-25 2017-05-25 Corsair Memory, Inc. Blower fan cool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37118A (ja) * 2004-05-27 2005-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却ファン
JP4144037B2 (ja) * 2004-11-16 2008-09-03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JP2007281213A (ja) * 2006-04-07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放熱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却装置
US8313284B2 (en) * 2006-07-21 2012-11-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fan device and ele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080105410A1 (en) * 2006-11-03 2008-05-08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JP5565517B1 (ja) * 2013-11-22 2014-08-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冷却装置、冷却構造、画像投射装置、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8066A (en) * 1995-12-18 1998-11-17 Nec Corporation Miniaturized cooling fan type heatsink for a semiconductior device
US20050067152A1 (en) * 2003-09-26 2005-03-31 Yu-Nien Hua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20050238487A1 (en) * 2004-04-23 2005-10-27 Chih-Sueh Yang Turbulent flow blower
JP2008103437A (ja) * 2006-10-18 2008-05-0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遠心ファン付ヒートシンク
CN102213237A (zh) * 2010-04-07 2011-10-1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采用的离心风扇
US20170146027A1 (en) * 2015-11-25 2017-05-25 Corsair Memory, Inc. Blower fan cool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95236A1 (en) 2019-06-27
JP2019113019A (ja)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7513B2 (en) Axial flow fan
US10072672B2 (en) Fan
JP6350674B2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US10068833B2 (en) Heat module
US20080031722A1 (en) Fan unit
US20120275915A1 (en) Centrifugal fan
US9759219B2 (en) Fan apparatus and cooled electrical assembly
US12006947B2 (en) Diagonal fan with outlet guide vane device
US9964123B2 (en) Axial fan having balance correction portions and a cone located axial of one of the balance correction portions
US10519969B2 (en) Centrifugal fan
US20140062232A1 (en) Fan and electric machine assembly and methods therefor
US20170033640A1 (en) Electric motor, and air blast device and air-conditioning and/or heating ventilation system provided with such a motor
CN110056542A (zh) 送风机
JP2016223430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US20130315724A1 (en) Centrifugal fan with axial-flow wind
CN109973439A (zh) 送风机
CN207935120U (zh) 送风装置
US20150093267A1 (en) Centrifugal Impeller and Centrifugal Blower
US9599123B2 (en) Blower fan
US9348379B2 (en) Fan
CN111379715A (zh) 送风装置
US9790951B2 (en) Shaftless fan structure
US10962018B2 (en) Gas dynamic pressure bearing, motor, and blower
JP2009203837A (ja) 遠心ファン
CN204705973U (zh) 散热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