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1640A -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1640A
CN109971640A CN201910296215.5A CN201910296215A CN109971640A CN 109971640 A CN109971640 A CN 109971640A CN 201910296215 A CN201910296215 A CN 201910296215A CN 109971640 A CN109971640 A CN 109971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ehouse
culture
sampling
open
clos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62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71640B (zh
Inventor
胡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iled Critical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iority to CN2019102962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71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71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1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71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1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C12M33/04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by injection or suction, e.g. using pipettes, syringes, need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12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temper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3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 C12M41/34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ga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细菌培养箱不能较高程度的实现自动化的恒温恒湿控制且不能在隔绝外界环境的情况下完成样品取样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细菌培养箱内设有恒温、恒湿控制系统能实现较高智能化的温度、湿度控制,并且细菌培养箱内设有培养仓、取样仓,两者分别进行单独密封处理,并且在整个取样过程中培养箱始终与外界环境处于隔绝状态,较好的保护了培养箱内的培养环境,相对于传统的培养箱使得整个细菌培养的过程更加可靠,从而大大增加了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将其接种于培养皿内并且将培养皿放置于培养箱内,使其生长繁殖,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需要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培养环境,比如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目前培养箱大多都具备调节箱内温度、湿度等功能,但是需要人为的进行操作、控制,其温度、湿度智能化控制较为不足,在对细菌培养过程中会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多的不便;另一个,在细菌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对培养箱内的细菌进行取样检测或者添加试剂等一些操作,当需要对培养箱中培养皿内的细菌培养液进行取样检测的时候,传统的操作步骤通常将培养箱打开,然后通过针管抽取培养皿中的细菌培养液,而后将其收集在试管中并进行相应的检测,当工作人员将培养箱打开的同时,很容易导致细菌培养箱内的培养环境会受外接环境的污染、影响,从而降低了培养结果的准确性,若需要对培养箱内的各个不同的培养皿内的细菌培养液进行取样作业,较为频繁的打开培养箱则更会导致外界杂质或者污染物对培养箱内的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一种能在隔绝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取样检测并且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恒温、恒湿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该细菌培养箱内设有恒温、恒湿控制系统能实现较高智能化的温度、湿度控制,为培养箱内的培养皿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培养环境;在本方案中该细菌培养箱在进行取样检测时可在与外界空气隔绝的环境下完成培养液的取样操作,并且在整个取样过程中培养箱始终与外界环境处于隔绝状态,较好的保护了培养箱内的培养环境,使得整个细菌培养的过程更加可靠,从而大大增加了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体内上部设有培养仓且培养箱体内下部设有培养皿传送仓,培养仓内设有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培养皿传送仓连通有第一箱体且第一箱体内设有取样仓和取样盒放置仓,所述取样仓与培养皿传送仓连通,所述培养仓顶部设有悬挂装置且悬挂装置上放置有培养皿,悬挂装置由设置于培养仓顶部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培养皿传送仓内竖向滑动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且第一传送装置横向一侧配合有设置于取样仓内的第二传送装置,第一传送装置由设置于培养皿传送仓内的第二电机驱动并且在竖向进行移动,培养仓底部位于第一传送装置正上方设有第一开合机构且该第一开合机构连接有第一往复机构,第一往复机构与第二电机连接并且满足:第二电机驱动第一传送装置向上移动的同时使得第一开合机构打开并且第一开合机构的打开或者关闭不妨碍第一传送装置的竖向移动,培养箱体远离第一箱体一侧设有密封门;
取样仓底壁横向滑动连接有取样装置且取样装置连接有第二往复机构,所述第二往复机构由设置于取样仓内的第三电机驱动,所述取样盒放置仓设置于取样仓下方并且取样盒放置仓内设有取样盒传送装置,取样盒传送装置上放置有取样盒,取样仓底壁上设有第二开合机构且当取样装置移动到第二开合机构正上方时可触发第二开合机构打开,并且将所取样品落入至取样盒内;
取样盒传送装置包括送出装置和L形送入装置且送出装置与L形送入装置共同配合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由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内的第五电机驱动且该传动装置在第五电机的驱动下满足:驱动送出装置将装有样品的取样盒送出取样盒放置仓时,L形送入装置刚好将空置的取样盒放置于第二开合机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悬挂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培养仓顶壁的行星架且行星架上转动安装有圆轴,圆轴上套固有行星齿轮且多个行星齿轮共同啮合有转动安装于培养仓顶壁的太阳齿轮,太阳齿轮经第一电机驱动,多个行星齿轮啮合有与行星架同轴心设置的内齿盘,圆轴底部连接有圆板且圆板下端面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转动安装有调节螺杆且第一滑槽内两端滑动配合有L形杆,培养皿两侧设有与L形杆横向部分相配合的矩形孔,L形杆竖向部分与调节螺杆之间为螺纹配合且调节螺杆上与L形杆螺纹配合部位旋向相反,调节螺杆穿出圆板一端连接有马达。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合机构包括设置于培养仓底壁的矩形漏孔且矩形漏孔纵向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矩形滑腔,矩形滑腔内滑动配合有矩形板,第一往复机构包括:培养仓底壁位于矩形板横向一侧壁设有矩形腔体且矩形腔体内设有第一皮带轮组且第一皮带轮组上行位置处固定有第一滑块、第一皮带轮组下行皮带位置处固定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第二滑块面向矩形板一侧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Z形杆且第一Z形杆另一端转动安装在与之相对应的矩形板,矩形腔体与矩形滑腔之间设有与第一Z形杆滑动配合的滑道,第一皮带轮组连接于设置于培养皿传送仓内的第二电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设置于培养皿传送仓底壁上的第一矩形筒且第一矩形筒内竖向滑动连接有齿条,齿条啮合有转动安装于第一矩形筒上的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由第二电机驱动,第一皮带轮组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三皮带轮组,第三皮带轮组连接有水平设置且与第二电机连接的第四皮带轮组,齿条置于第一矩形筒外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送框架且第一传送框架内设有第一皮带传送单元,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仓内且与第一传送框架相配合的第二传送框架,第二传送框架内设有第二皮带传送单元。
优选的,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横向滑动连接于取样仓底壁上的第二矩形筒且第二矩形筒内竖向滑动配合有矩形杆,第二矩形杆置于第二矩形筒外一端安装有承托板,矩形筒底壁上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另一端连接于矩形杆底壁,承托板上设有抽取腔且抽取腔连通有针筒,抽取腔连通有气道且气道内滑动配合有矩形活塞,矩形活塞另一端连接有与气道滑动配合的螺纹筒且螺纹套内螺纹啮合有驱动螺杆,驱动螺杆由设置于承托板上的第四电机驱动。
优选的,述第二往复机构包括设置于取样仓底壁上的第二皮带轮组,第二皮带轮组上行皮带横向一端位置处固定有第三滑块且第三滑块面向第二矩形筒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Z形杆,矩形杆面向第二皮带一侧竖向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且第二Z形杆另一端转动安装于第四滑块上,第二矩形筒上设有与第二Z形杆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第二皮带轮组由设置于取样仓内的第六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合机构包括设置于取样仓底壁上的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侧壁设有与之同轴心设置的圆形滑腔,圆形滑腔底壁上设有沿其直径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扇形板且第一扇形板与第一滑轨侧壁之间连接有闭合弹簧,多个第一扇形板相互配合将第一圆孔进行封堵,第一滑轨远离第一圆孔一端设置有电磁铁且电磁铁串联于设置在第二箱体内的第一稳压回路中,第一扇形板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部位由易被磁铁吸引的材质制成,抽取腔上端面设有第一弧形块且取样仓置于第二开合机构正上方设有第二弧形块,第一弧形块上端面与第二弧形块下端面分别设有弧形导电片且两弧形导电片共同串联于第一稳压回路中,第二传送装置正上方设有与第一弧形块相配合的第三弧形块。
优选的,所述送出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底壁上且位于第二开合机构正下方的第三皮带传送单元,L形送入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底壁上的L形框架且L形框架内设有第四皮带传送单元,第四皮带传送单元向外穿出第一箱体且穿出一端置于与第一箱体连通的第二箱体内,第二箱体上端面设有与取样盒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内的第五电机且第五电机输出轴上间隔套固有半齿轮、扇形齿轮,半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且经第二齿轮驱动第三皮带传送单元,扇形齿轮啮合有转动安装在取样仓底壁上的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经第五皮带轮组驱动第四皮带传送单元。
优选的,所述恒温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培养仓下方的水冷箱且水冷箱经第一直管连通有设置于培养仓内的环形水冷管,环形水冷管末端经第二直管与水冷箱连通,第一直管置于水冷箱内一端连接有设置于水冷箱内的水泵,培养仓靠近第一箱体一侧壁设有加热熔丝且加热熔丝串联于设置在培养箱体内的第二稳压回路中,所述培养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第一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恒湿系统包括设置于培养仓纵向两侧的干燥箱和加湿箱,干燥箱横向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三开合机构,其中一个第三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一抽风扇,另一个第三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一排风扇,两第三开合机构之间经第一U形管连通且第一U形管内设置有干燥剂,加湿箱横向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第四开合机构,其中一个第四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二抽风扇,另一个第四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二排风扇,两第四开合机构之间经第二U形管连通且第二U形管连通有设置于加湿箱内的空气加湿器,第三开合机构、第四开合机构相同包括转动安装于干燥箱、加湿箱侧壁上且与之相对应的风扇同轴转动的转动板,转动板上设有与其同轴心设置的第二圆孔,转动板面向培养仓一侧设有沿其直径方向延伸且间隔环绕设置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扇形板且第二扇形板上连接有封堵弹簧,封堵弹簧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滑轨侧壁,所述培养仓内设有湿度传感器且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第二控制器。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该细菌培养箱内设有恒温、恒湿控制系统能实现较高智能化的温度、湿度控制,为培养箱内的培养皿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培养环境;在本方案中该细菌培养箱在进行取样检测时可在与外界空气隔绝的环境下完成培养液的取样操作,并且在整个取样过程中培养箱始终与外界环境处于隔绝状态,较好的保护了培养箱内的培养环境,相对于传统的培养箱使得整个细菌培养的过程更加可靠,从而大大增加了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湿箱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干燥箱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培养箱体侧壁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培养箱体侧壁剖视后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培养箱体上端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U形管与第一排风扇、第一抽风扇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U形管与第二排风扇、第二抽风扇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培养箱体纵向一侧壁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培养皿传送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传送框架、第二传送框架、第一皮带轮组之间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培养仓底壁部分剖视后内部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箱体纵向一侧壁剖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取样装置与第二皮带轮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取样装置、送出装置、L形送入装置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取样装置、送出装置、L形送入装置另一视角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一箱体纵向一侧壁剖视后内部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一箱体横向一侧壁剖视且取样仓底壁部分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一箱体纵向另一侧壁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悬挂装置与培养皿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培养箱体纵向一侧壁部分剖视以及培养仓底壁部分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整体机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2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体1内上部设有培养仓2且培养箱体1内下部设有培养皿传送仓3,培养仓2内设有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培养皿传送仓3连通有第一箱体4且第一箱体4内设有取样仓5和取样盒放置仓6,所述取样仓5与培养皿传送仓3连通,所述培养仓2顶部设有悬挂装置且悬挂装置上放置有培养皿,悬挂装置由设置于培养仓2顶部第一电机7驱动;所述培养皿传送仓3内竖向滑动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且第一传送装置横向一侧配合有设置于取样仓5内的第二传送装置,第一传送装置由设置于培养皿传送仓3内的第二电机8驱动并且在竖向进行移动,培养仓2底部位于第一传送装置正上方设有第一开合机构且该第一开合机构连接有第一往复机构,第一往复机构与第二电机8连接并且满足:第二电机8驱动第一传送装置向上移动的同时使得第一开合机构打开并且第一开合机构的打开或者关闭不妨碍第一传送装置的竖向移动,培养箱体1远离第一箱体4一侧设有密封门;
取样仓5底壁横向滑动连接有取样装置且取样装置连接有第二往复机构,所述第二往复机构由设置于取样仓5内的第三电机9驱动,所述取样盒放置仓6设置于取样仓5下方并且取样盒放置仓6内设有取样盒10传送装置,取样盒传送装置上放置有取样盒10,取样仓5底壁上设有第二开合机构且当取样装置移动到第二开合机构正上方时可触发第二开合机构打开,并且将所取样品落入至取样盒10内;
取样盒传送装置包括送出装置和L形送入装置且送出装置与L形送入装置共同配合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由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6内的第五电机70驱动且该传动装置在第五电机70的驱动下满足:驱动送出装置将装有样品的取样盒10送出取样盒放置仓6时,L形送入装置刚好将空置的取样盒10放置于第二开合机构正下方。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在培养仓2内设有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可对培养仓2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较高智能化的控制,为培养仓2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培养环境;我们在培养箱体1远离第一箱体一侧设有密封门且该密封门上设有暗锁,培养仓2内设有紫外线消毒灯,初始状态时,培养人员首先通过紫外线消毒灯对培养仓2进行杀菌消毒,培养人员将调制好的培养皿97经该密封门逐个放入至培养仓2内的悬挂装置上,若干培养皿97放置于悬挂装置上且环绕培养仓2中心间隔放置,而后将密封门关闭经暗锁锁住,此时培养人员再次用紫外线消毒灯对培养仓2内的环境进行消毒灭菌;当需要对培养皿97内的培养液进行取样检测时,通过第一电机7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7进而带动悬挂装置转动,我们给第一电机7控制器设定参数使得第一电机7驱动悬挂装置转动并且放置于悬挂装置上的培养皿97每次处于第一开合机构正上方时,第一电机7在第一电机控制器的控制下停止工作,即第一电机7每转动固定行程后(由第一电机控制器控制)均可将放置于悬挂装置上的培养皿97移动到位于第一开合机构正上方,此时通过第二电机8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8进而驱动位于培养皿传送仓3内的第一传送装置向上滑动,与此同时第二电机8通过第一往复机构驱动第一开合机构打开,第一往复机构与第二电机8连接并且满足:第二电机8驱动第一传送装置向上移动的同时使得第一开合机构打开并且第一开合机构的打开或者关闭不妨碍第一传送装置的竖向移动,当第一传送装置移动至培养仓2内且移动到位于其正上方的培养皿97底壁位置处时,第二电机8停止工作(通过第二电机控制器来实现),此时我们控制悬挂装置使得位于悬挂装置上的培养皿97与之脱离并且落至第一传送装置上,此时通过第二电机8反转驱动第一传送装置向下移动,在第一传送装置向下移动过程中第二电机8经第一往复机构驱动第一开合机构关闭且不影响第一传送装置带动培养皿97向下移动,以至培养皿97向下移动落入至培养皿传送仓3内(如附图20所示状态,第一传送装置再次与第二传送装置相配合)时,第一开合机构刚好关闭,此时第二电机8停止工作(同样通过给第二电机8控制器设定控制参数来实现);
我们在第一箱体纵向一侧设有观察窗96,便于工作人员的取样操作,此时我们控制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开始工作并且带动培养皿97移动至取样仓5内(参照附图18所示),我们设定初始状态取样装置位于培养皿97与第二开合机构中间位置,此时我们控制第三电机9带动第二往复机构工作并且驱动取样装置朝着靠近培养皿97的位置沿取样仓5底壁滑动,并且控制取样装置对培养皿97内的培养液取样,随后控制第三电机9反转带动取样装置朝着靠近第二开合机构的方向移动,当取样装置移动至位于培养皿97与第二开合机构中间位置处时,控制第三电机9停止工作,此时我们通过控制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工作带动培养皿97再次返回至培养皿传送仓3内(即附图20所示状态),然后控制第二电机8带动第一传送装置向上移动并且通过第一往复机构将第一开合机构再次打开,以至第一传送装置带动培养皿97再次移动至悬挂装置正下方位置处,此时我们控制悬挂装置与培养皿97由脱离到结合,然后控制第二电机8反转驱动第一传送装置向下移动,并且最终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我们控制电视电机工作带动取样装置继续朝着靠近第二开合机构的位置移动,以至移动到第二开合机构正上方时,触发第二开合机构打开,此时控制取样装置将所取得样品落入至位于取样装置正下方的取样盒10内,此时控制第三电机9带动取样装置朝着远离第二开合机构的方向移动并且再次移动至第二传送装置与第二开和机构中间位置处时,控制第三电机9停止工作,当取样装置不再处于第二开和机构正上方时,第二开和机构再次处于关闭状态,实现对取样仓5的密封;由于取样盒放置仓6与外界空气连通并未处于密封状态,较好的,我们可在取样仓5内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每次将所取样品放入至取样盒10内且第二开和机构再次关闭后,通过紫外线消毒灯对取样仓5进行消毒处理,使得取样仓5保持一个无菌的环境,防止下次对其他培养皿97取样时对培养皿97造成污染;随后我们通过取样盒10传送装置,即控制第五电机70驱动送出装置将装有样品的取样盒10送出取样盒放置仓6(我们在第一箱体侧壁上设有与送出装置相配合使用的托板98使得送出装置将取样盒10输送至托板98上便于工作人员取用)且同时驱动L形送入装置刚好将空置的取样盒10输送至第二开合机构正下方,以便下次取样操作时使用;
以上整个操作过程将培养皿97从培养仓2移动至取样仓5,此时取样仓5处于密封状态可较好的确保从培养仓2移出到取样仓5内的培养皿97处于一个较好的无菌环境中,当完成取样后首先将位于取样仓5内的培养皿97输送至培养仓2内,通过第一开合机构实现将培养仓2与取样仓5的隔离并且进行密封,此时通过取样装置对位于取样仓5内的培养皿97取样并且通过第二开合机构将所取样品输送至取样盒10内,随后再次经第二开合机构关闭并且实现对取样仓5的密封,随后通过设置于取样仓5内的紫外线消毒灯对取样仓5进行消毒灭菌(因为取样盒放置仓6与外界连通,第二开和机构打开时,外界杂质有可能进入到取样仓5内),防止下次对别的培养皿97取样时进入到取样仓5的杂质对其造成污染。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悬挂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培养仓2顶壁的行星架11且行星架11上转动安装有圆轴12,圆轴12上套固有行星齿轮13且多个行星齿轮13共同啮合有转动安装于培养仓2顶壁的太阳齿轮14,太阳齿轮14经第一电机7驱动,多个行星齿轮13啮合有与行星架11同轴心设置的内齿盘15,圆轴12底部连接有圆板17且圆板17下端面设有第一滑槽16,第一滑槽16内转动安装有调节螺杆18且第一滑槽16内两端滑动配合有L形杆19,培养皿97两侧设有与L形杆19横向部分相配合的矩形孔20,L形杆19竖向部分与调节螺杆18之间为螺纹配合且调节螺杆18上与L形杆19螺纹配合部位旋向相反,调节螺杆18穿出圆板17一端连接有马达21。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悬挂装置是如何与培养皿97实现脱离或者结合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培养仓2顶部中心位置转动安装有行星架11且行星架11经转动筒99转动安装于培养仓2顶壁(参照附图5所示),第一电机7间隔置于转动筒99内且驱动太阳齿轮14转动进而驱动多个行星齿轮13沿内齿盘15转动,并且最终实现带动固定于圆轴12底部的圆板17在培养仓2内移动,并且在第一电机7控制器的控制下使得每一个行星齿轮13移动到第一开合机构正上方时停止移动,使得位于行星齿轮13下方的培养皿97刚好置于第一开和机构正上方,以配合第一传送装置使用;我们在圆板17底部设有第一滑槽54且第一滑槽54内转动安装有调节螺杆18,调节螺杆18与滑道29配合于第一滑槽54内的两L形杆19之间螺纹配合,并且调节螺杆18上与两L形杆19配合部位螺纹旋向相反,通过控制马达21带动调节螺杆18转动进而驱动两L形杆19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移动,使得L形杆19横向部分从位于培养皿97周向两端的矩形孔20退出或者插入实现与培养皿97的脱离或者结合,由于所需功率较小马达21可由电子或者电池进行驱动。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开合机构包括设置于培养仓2底壁的矩形漏孔22且矩形漏孔22纵向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矩形滑腔23,矩形滑腔23内滑动配合有矩形板63,第一往复机构包括:培养仓2底壁位于矩形板63横向一侧壁设有矩形腔体24且矩形腔体24内设有第一皮带轮组25且第一皮带轮组25上行位置处固定有第一滑块26、第一皮带轮组25下行皮带位置处固定有第二滑块27,第一滑块26、第二滑块27面向矩形板63一侧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Z形杆28且第一Z形杆28另一端转动安装在与之相对应的矩形板63,矩形腔体24与矩形滑腔23之间设有与第一Z形杆28滑动配合的滑道29,第一皮带轮组25连接于设置于培养皿传送仓3内的第二电机8。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第一开合机构是如何配合第一传送装置进行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10、11所示,我们在培养仓2底壁位于第一传送装置正上方设有矩形漏孔22且矩形漏孔22两侧壁设有矩形滑腔23,矩形滑腔23内滑动配合有矩形板且矩形滑腔23的纵深大于矩形板的宽度,我们通过设置于培养皿传送仓3内的第二电机8驱动设置于矩形腔体24内的第一皮带轮组25转动,进而通过固定于上行皮带上的第一滑块26通过与之转动配合的第一Z形杆28带动矩形板移动,通过固定于下行皮带上的第二滑块27通过与之转动配合的第二Z形杆52带动另一矩形板沿相反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将矩形漏孔22打开,在第二电机8驱动下两滑块分别移动到第一皮带轮组25纵向两端时,矩形板刚好滑至与之相对应的矩形滑腔23最深处,此时第二电机8停止工作,通过控制悬挂装置将培养皿97落入至第一传送装置上,此时再次控制第二电机8反转带动第一传送装置向下移动,与此同时带动第一皮带轮组25沿相反方向转动并且通过滑块和与之相对应的第一Z形杆28带动两矩形板沿相向进行滑动,当第一传送装置带动培养皿97移动至培养皿传送仓3内且培养皿97上端越过矩形漏孔22后,两矩形板在第一皮带轮组25的驱动下刚好沿矩形滑腔23滑至矩形漏孔22处并且实现对矩形漏孔22的闭合,当矩形板刚好两矩形漏孔22闭合时,第一传送装置刚好带动培养皿97移动至如附图20所示状态(即第一传送装置与第二传送装置相配合位置)。
实施例4,在实施例3基础上,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设置于培养皿传送仓3底壁上的第一矩形筒30且第一矩形筒30内竖向滑动连接有齿条31,齿条31啮合有转动安装于第一矩形筒30上的第一齿轮32且第一齿轮32由第二电机8驱动,第一皮带轮组25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三皮带轮组33,第三皮带轮组33连接有水平设置且与第二电机8连接的第四皮带轮组34,齿条31置于第一矩形筒30外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送框架35且第一传送框架35内设有第一皮带传送单元36,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仓5内且与第一传送框架35相配合的第二传送框架37,第二传送框架37内设有第二皮带传送单元38。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第一传送装置是如何在第二电机8驱动下进行竖向移动的以及第二电机8是如何驱动第一皮带轮组25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我们通过第二电机8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8工作,进而第二电机8驱动第四皮带轮组34转动,第四皮带轮组34连接有第三皮带轮组33并且驱动第三皮带轮组33,第三皮带轮组33带动第一皮带轮组25转动进而将第一开合机构打开或者关闭;第一传送框架35下端固定连接有齿条31且齿条31竖向滑动配合于设置于培养皿传送仓3内的第一矩形筒30中,齿条31带有齿一侧穿出第一矩形筒30且啮合有转动安装于第一矩形筒30上端的第一齿轮32,第二电机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32转动,从而驱动与第一齿轮32啮合的齿条31在竖向位置进行移动,从而实现第二电机8同步驱动第一开合机构的打开用于配合第一传送框架35的上移或者同步驱动第一开和机构的关闭配合第一传送框架35下移,第一传送框架35内设有第一皮带传送单元(第一皮带传送单元包括传送皮带以及传送皮带驱动单元,我们在第一传送框架远离第二传送框架一端设有激光位移传感器,并且激光位移传感器电性连接于第一皮带传送单元控制器,培养皿在取样仓内完成取样后经第二传送装置再次送入到培养皿传送仓内时,当激光位移传感器监测到培养皿移动至初始从培养仓落入至第一传送装置上位置处时,激光位移传感器发出信号至第一皮带传送单元控制器控制第一皮带传送单元停止工作,使得培养皿随第一传送装置再次送回至培养仓内时,培养皿上的两矩形孔刚好与设置于圆板上的L形杆相配合,使得L形杆水平部分插入至矩形孔中,实现与培养皿的结合),第二传送框架37内设有第二皮带传送单元(第二皮带传送单元包括传送皮带以及传送皮带驱动单元),当培养皿97随第一传送装置移动至培养皿传送仓3内时,控制第一皮带传送单元驱动培养皿97移动至第二皮带传送单元上进而将培养皿97从培养皿传送仓3转移到取样仓5中,以便完成对培养皿97中培养液的取样工作。
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横向滑动连接于取样仓5底壁上的第二矩形筒39且第二矩形筒39内竖向滑动配合有矩形杆40,矩形杆40置于第二矩形筒39外一端安装有承托板41,第二矩形筒39底壁上连接有复位弹簧42且复位弹簧42另一端连接于矩形杆40底壁,承托板41上设有抽取腔43且抽取腔43连通有针筒44,抽取腔43连通有气道46且气道46内滑动配合有矩形活塞45,矩形活塞45另一端连接有与气道46滑动配合的螺纹筒47且螺纹套内螺纹啮合有驱动螺杆48,驱动螺杆48由设置于承托板41上的第四电机49驱动,抽取腔43上端面设有第一弧形块61,第二传送装置正上方设有与第一弧形块61相配合的第三弧形块64,第二矩形筒39与第二往复机构连接。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取样装置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 我们设定初始状态时该取样装置位于第二传送装置与第二开合机构中间位置,当培养皿97随第二传送装置移动至如附图16所示位置时,我们控制第三电机9驱动第二往复机构进而带动第二矩形筒39沿取样仓5底壁朝着靠近培养皿97的方向滑动,当位于抽取腔43上端面的第一弧形块61触碰到位于第二传送装置正上方的第三弧形块64时两弧形块相互挤压,进而通过承托板41使得与承托板41底部固定连接的矩形杆40沿第二矩形筒39向下滑动并且压缩复位弹簧42,以至第一弧形块61上端面刚好与与第三弧形块64下端面接触时,针筒44刚好插入至培养皿97中,此时我们通过第三电机9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机9停止工作,参照附图13所示,此时我们控制第四电机49驱动驱动螺杆48转动进而通过与之螺纹配合的螺纹筒47带动矩形活塞45在气道46内滑动进而将位于培养皿97中的培养液经针筒44吸入至抽取腔43内,此时我们控制第三电机9反转进而带动第二矩形筒39沿着靠近第二开合机构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弧形块61与第三弧形块64逐步分离,我们设定当针筒44还未从培养皿97上方移开时,第一弧形块61与第三弧形块64已经脱离,并且在复位弹簧42弹力作用下使得矩形杆40沿第二矩形筒39向上滑动,此时针筒44最下端的高度已经高于培养皿97的高度(即培养皿97不妨碍针筒44随第二矩形筒39移动),当取样装置移动到第二开合机构正上方时触发第二开合机构打开,此时我们控制第四电机49反转进而通过驱动螺杆48带动与之螺纹配合的螺纹筒47带动矩形活塞45在气道46内移动,并且将位于抽取腔43内的培养液向外经针筒44排出至取样盒10中。
实施例6,在实施例5基础上,所述第二往复机构包括设置于取样仓5底壁上的第二皮带轮组50,第二皮带轮组50上行皮带横向一端位置处固定有第三滑块51且第三滑块51面向第二矩形筒39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Z形杆52,矩形杆40面向第二皮带一侧竖向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53且第二Z形杆52另一端转动安装于第四滑块53上,第二矩形筒39上设有与第二Z形杆5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54,第二皮带轮组50由设置于取样仓5内的第六电机55驱动。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第二往复机构如何带动第二矩形筒39沿取样仓5底壁滑动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我们在第二皮带轮组50上行皮带上固定有第三滑块51,参照附图13所示,第三滑块51面向第二矩形筒39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Z形杆52且第二Z形杆52另一端转动配合有竖向滑动连接于矩形杆40内的第四滑块53(参照附图14所示),第二矩形筒39侧壁上设有与第二Z形杆5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54,第六电机55驱动第二皮带轮组50转动进而通过第三滑块51驱动第二矩形筒39沿取样仓5底壁滑动,之所以第二Z形杆52另一端转动配合有竖向滑动连接于矩形杆40内的第四滑块53上,是为了配合当第一弧形块61与第三弧形块64相配合时矩形杆40沿第二矩形筒39向下滑动,此时第三滑块51、第二Z形杆52、第四滑块53相对位置不变,只有第四滑块53在矩形杆40内发生竖向滑动以配合矩形杆40在第二矩形筒39内的竖向移动。
实施例7,在实施例6基础上,所述第二开合机构包括设置于取样仓5底壁上的第一圆孔56且第一圆孔56侧壁设有与之同轴心设置的圆形滑腔57,圆形滑腔57底壁上设有沿其直径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滑轨58,第一滑轨58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扇形板59且第一扇形板59与第一滑轨58侧壁之间连接有闭合弹簧60,多个第一扇形板59相互配合将第一圆孔56进行封堵,第一滑轨58远离第一圆孔56一端设置有电磁铁且电磁铁串联于设置在第二箱体68内的第一稳压回路中,第一扇形板59与第一滑轨58滑动配合部位由易被磁铁吸引的材质制成,取样仓5置于第二开合机构正上方设有与第一弧形孔相配合的第二弧形块62,第一弧形块61上端面与第二弧形块62下端面分别设有弧形导电片且两弧形导电片共同串联于第一稳压回路中。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取样装置移动到第二开合机构正上方时是如何触发第二开合机构打开并且第二开合机构是如何打开和关闭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我们在第二开合机构正上方的取样仓5顶壁上设有与第一弧形块61相配合的第二弧形块62,当取样装置经第二往复机构在第六电机55的驱动下朝着靠近第二开合机构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弧形块61首先与第二弧形块62接触并且第二弧形孔通过第一弧形块61向下挤压矩形杆40,使得矩形杆40沿第二矩形筒39向下滑动,以至第一弧形块61上端面刚好与第二弧形块62下端面相接触时,此时我们通过第六电机55控制器控制第六电机55停止工作,此时设置于第一弧形块61上端面的弧形导电片63与设置于第二弧形块62上的弧形导电片63相接触(即如附图12所示状态),此时第一稳压回路处于接通状态(第一稳压回路经导线连接有外接电源),此时设置于第一滑轨58中的电磁铁吸引第一扇形板59沿着第一滑轨58滑动,从而使得第二开合机构打开,此时通过控制取样装置将所取样品经针筒44落入至取样盒10中(参照附图15所示)。
实施例8,在实施例1基础上,所述送出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6底壁上且位于第二开合机构正下方的第三皮带传送单元65,L形送入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6底壁上的L形框架66且L形框架66内设有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向外穿出第一箱体4且穿出一端置于与第一箱体4连通的第二箱体68内,第二箱体68上端面设有与取样盒10相配合的导向孔69,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6内的第五电机70且第五电机70输出轴上间隔套固有半齿轮71、扇形齿轮72,半齿轮71啮合有第二齿轮73且经第二齿轮73驱动第三皮带传送单元65,扇形齿轮72啮合有转动安装在取样仓5底壁上的第三齿轮74且第三齿轮74经第五皮带轮组75驱动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送出装置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在进行培养皿97取样检测前,我们首先将取样盒10经导向孔69放入之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上,之所以设置第二箱体68并且经位于第二箱体68上的导向孔69将取样盒10放入至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上,是为了使得每次将取样盒10放入至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上的位置都唯一确定,我们设定初始状态时扇形齿轮72刚好与第三齿轮74处于啮合状态,而半齿轮71与第二齿轮73未啮合,我们控制第五电机70转动进而扇形齿轮72驱动第三齿轮74转动并且经第五皮带轮组75带动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移动带动位于第四皮带传送的单元上的取样盒10向前移动,当扇形齿轮72刚好与第三齿轮74脱离时,半齿轮71刚好与第二齿轮73进行啮合,第二齿轮73驱动第三皮带传送单元65空转,此时取样盒10随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移动刚好不处于导向孔69下方,随后我们继续经导向孔69向下放置取样盒10,并且重复以上过程,以至将取样盒10在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上放满,我们设定刚好放置N个取样盒10时,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在第五电机70的驱动下刚好完成以上N个循环过程,并且第一个放置的取样盒10刚好随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移动至L形框架66靠近第三皮带传送单元65位置处(如附图15所示),较好的,我们在L形框架66弯道位置处设有多组导向辊102以便使得取样盒10顺利通过L形框架66弯道部分,此时我们继续控制第五电机70转动并且扇形齿轮72驱动第三齿轮74转动进而带动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移动从而将位于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上的取样盒10送入至第三皮带传送单元65上,此时扇形齿轮72刚好与第三齿轮74脱离,半齿轮71刚好与第二齿轮73啮合,此时控制第五电机70停止工作,待样品从取样装置中落入至取样盒10内,随后控制第五电机70继续工作此时半齿轮71驱动第二齿轮73带动第三皮带传送单元65移动,以至半齿轮71刚好与第二齿轮73脱离时,第三皮带传送单元65刚好将取样盒10输送至托板98上,此时工作人员将取样盒10取走进行检测。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恒温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培养仓2下方的水冷箱76且水冷箱76经第一直管78连通有设置于培养仓2内的环形水冷管77,环形水冷管77末端经第二直管79与水冷箱76连通,第一直管78置于水冷箱76内一端连接有设置于水冷箱76内的水泵80,培养仓2靠近第一箱体4一侧壁设有加热熔丝81且加热熔丝81串联于设置在培养箱体1内的第二稳压回路中,所述培养仓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第一控制器。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恒温控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3、4、8所示,我们在培养仓2内固定有环形水冷管77且环形水冷管77经第一直管78连通有位于培养仓2下方的水冷箱76,环形水冷管77末端经第二直管79与水冷箱76连通,第一直管78置于水冷箱76内一端连通有设置于水冷箱76内的水泵80,当设置于培养仓2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培养仓2内温度超出所设定的范围时,温度传感器发出信号至第一控制器控制水泵80开始工作并且将水冷箱76内的水经第一直管78源源不断的泵入至位于培养仓2内的环形水冷管77内并且经第二直管79返回至水冷箱76中,进而将培养仓2内的热量吸收,实现降低培养仓2内温度的效果,当培养仓2内温度处于所设定的范围内时,第一控制器控制水泵80停止工作;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培养仓2内温度低于所设定的温度范围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稳压回路接通此时加热熔丝81开始发热为培养仓2提供热源,以提高培养仓2内的温度,当温度恢复至所设定发热正常温度范围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稳压回路断开,第二稳压回路经导线连接有外接电源。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恒湿系统包括设置于培养仓2纵向两侧的干燥箱82和加湿箱83,干燥箱82横向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三开合机构,其中一个第三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一抽风扇84,另一个第三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一排风扇85,两第三开合机构之间经第一U形管86连通且第一U形管86内设置有干燥剂,加湿箱83横向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第四开合机构,其中一个第四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二抽风扇87,另一个第四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二排风扇88,两第四开合机构之间经第二U形管89连通且第二U形管89连通有设置于加湿箱83内的空气加湿器90,第三开合机构、第四开合机构相同包括转动安装于干燥箱82、加湿箱83侧壁上且与之相对应的风扇同轴转动的转动板91,转动板91上设有与其同轴心设置的第二圆孔92,转动板91面向培养仓2一侧设有沿其直径方向延伸且间隔环绕设置的第二滑轨93,第二滑轨9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扇形板94且第二扇形板94上连接有封堵弹簧95,封堵弹簧95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滑轨93侧壁,所述培养仓2内设有湿度传感器且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第二控制器。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恒湿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6、7所示,我们在培养箱体1纵向两侧分别设有干燥箱82、加湿箱83,当设置于培养仓2内的湿度传感器监测到培养仓2内的湿度高于所设定的正常范围时,湿度传感器发出信号至第二控制器并且控制第一抽风扇84、第一排风扇85开始工作,第一抽风扇84将培养仓2内湿度较大的空气吸入至第一U形管86中,我们在第一U形管86中设有干燥剂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且第一排风扇85将干燥后的空气再次送入至培养仓2中,对培养仓2内的湿度较大的空气进行干燥处理,从而降低培养仓2内的湿度,以至培养仓2内湿度恢复至所设定的正常范围内时,湿度传感器发出信号至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一抽风扇84、第一排风扇85停止工作;当湿度传感器监测到培养仓2内空气湿度低于所设定的正常范围时,湿度传感器发出信号至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抽风扇87、第二排风扇88、空气加湿器90开始工作,此同时第二抽风扇87带动与之同轴心转动的第三开合机构转动,第二排风扇88带动与之同轴心转动的另一第三开合机构转动,第三开合机构转动则滑动连接于转动板91上的若干第二扇形板9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第二滑轨93滑动并且使得第三开合机构打开,此时第二抽风扇87将培养仓2中干燥的空气吸入至第二U形管89中,并且空气加湿器90将水蒸气送入到与之连通的第二U形管89内,此时干燥的空气与水蒸气混合并且经第二排风扇88再次送入至培养仓2中,以此将培养仓2中干燥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当湿度传感器监测到湿度恢复至所设定的正常范围时,湿度传感器发出信号至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抽风扇87、第二排风扇88、空气加湿器90停止工作,此时第三开合机构(即转动板91也随之停止转动,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93内的第二扇形板94在封堵弹簧95的作用下朝着转动板91圆心位置滑动,最终将转动板91封堵)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该细菌培养箱内设有恒温、恒湿控制系统能实现较高智能化的温度、湿度控制,当培养箱内的温度或者湿度出现异常时,设置于培养仓2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监测到相应参数的变化,并且控制相应的温度控制装置、湿度控制装置进行干预,使得培养仓2内的培养环境参数始终处于我们实验所需的一个环境条件范围内,为培养箱内的培养皿97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培养环境;
在本方案中该细菌培养箱在进行取样检测时可在与外界空气隔绝的环境下完成培养液的取样操作,并且在整个取样过程中培养箱始终与外界环境处于隔绝状态,较好的保护了培养箱内的培养环境,尤其是在进行多批次不同培养皿97取样时,若采用传统的打开培养箱的方式直接进行取样,较为频繁的打开培养箱则会导致较多的杂质、污染源进入到培养箱内,对培养箱内的培养环境造成破坏,降低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本方案的设计在进行多批次针对不同培养皿97进行取样时,优点便显现而出,相对于传统的培养箱使得整个细菌培养的过程更加可靠,从而大大增加了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体(1)内上部设有培养仓(2)且培养箱体(1)内下部设有培养皿传送仓(3),培养仓(2)内设有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培养皿传送仓(3)连通有第一箱体(4)且第一箱体(4)内设有取样仓(5)和取样盒放置仓(6),所述取样仓(5)与培养皿传送仓(3)连通,所述培养仓(2)顶部设有悬挂装置且悬挂装置上放置有培养皿,悬挂装置由设置于培养仓(2)顶部第一电机(7)驱动;所述培养皿传送仓(3)内竖向滑动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且第一传送装置横向一侧配合有设置于取样仓(5)内的第二传送装置,第一传送装置由设置于培养皿传送仓(3)内的第二电机(8)驱动并且在竖向进行移动,培养仓(2)底部位于第一传送装置正上方设有第一开合机构且该第一开合机构连接有第一往复机构,第一往复机构与第二电机(8)连接并且满足:第二电机(8)驱动第一传送装置向上移动的同时使得第一开合机构打开并且第一开合机构的打开或者关闭不妨碍第一传送装置的竖向移动,培养箱体(1)远离第一箱体(4)一侧设有密封门;
取样仓(5)底壁横向滑动连接有取样装置且取样装置连接有第二往复机构,所述第二往复机构由设置于取样仓(5)内的第三电机(9)驱动,所述取样盒放置仓(6)设置于取样仓(5)下方并且取样盒放置仓(6)内设有取样盒(10)传送装置,取样盒传送装置上放置有取样盒(10),取样仓(5)底壁上设有第二开合机构且当取样装置移动到第二开合机构正上方时可触发第二开合机构打开,并且将所取样品落入至取样盒(10)内;
取样盒传送装置包括送出装置和L形送入装置且送出装置与L形送入装置共同配合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由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6)内的第五电机(70)驱动且该传动装置在第五电机(70)的驱动下满足:驱动送出装置将装有样品的取样盒(10)送出取样盒放置仓(6)时,L形送入装置刚好将空置的取样盒(10)放置于第二开合机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培养仓(2)顶壁的行星架(11)且行星架(11)上转动安装有圆轴(12),圆轴(12)上套固有行星齿轮(13)且多个行星齿轮(13)共同啮合有转动安装于培养仓(2)顶壁的太阳齿轮(14),太阳齿轮(14)经第一电机(7)驱动,多个行星齿轮(13)啮合有与行星架(11)同轴心设置的内齿盘(15),圆轴(12)底部连接有圆板(17)且圆板(17)下端面设有第一滑槽(16),第一滑槽(16)内转动安装有调节螺杆(18)且第一滑槽(16)内两端滑动配合有L形杆(19),培养皿(97)两侧设有与L形杆(19)横向部分相配合的矩形孔(20),L形杆(19)竖向部分与调节螺杆(18)之间为螺纹配合且调节螺杆(18)上与L形杆(19)螺纹配合部位旋向相反,调节螺杆(18)穿出圆板(17)一端连接有马达(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合机构包括设置于培养仓(2)底壁的矩形漏孔(22)且矩形漏孔(22)纵向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矩形滑腔(23),矩形滑腔(23)内滑动配合有矩形板(63),第一往复机构包括:培养仓(2)底壁位于矩形板(63)横向一侧壁设有矩形腔体(24)且矩形腔体(24)内设有第一皮带轮组(25)且第一皮带轮组(25)上行位置处固定有第一滑块(26)、第一皮带轮组(25)下行皮带位置处固定有第二滑块(27),第一滑块(26)、第二滑块(27)面向矩形板(63)一侧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Z形杆(28)且第一Z形杆(28)另一端转动安装在与之相对应的矩形板(63),矩形腔体(24)与矩形滑腔(23)之间设有与第一Z形杆(28)滑动配合的滑道(29),第一皮带轮组(25)连接于设置于培养皿传送仓(3)内的第二电机(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设置于培养皿传送仓(3)底壁上的第一矩形筒(30)且第一矩形筒(30)内竖向滑动连接有齿条(31),齿条(31)啮合有转动安装于第一矩形筒(30)上的第一齿轮(32)且第一齿轮(32)由第二电机(8)驱动,第一皮带轮组(25)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三皮带轮组(33),第三皮带轮组(33)连接有水平设置且与第二电机(8)连接的第四皮带轮组(34),齿条(31)置于第一矩形筒(30)外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送框架(35)且第一传送框架(35)内设有第一皮带传送单元(36),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仓(5)内且与第一传送框架(35)相配合的第二传送框架(37),第二传送框架(37)内设有第二皮带传送单元(3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横向滑动连接于取样仓(5)底壁上的第二矩形筒(39)且第二矩形筒(39)内竖向滑动配合有矩形杆(40),矩形杆(40)置于第二矩形筒(39)外一端安装有承托板(41),第二矩形筒(39)底壁上连接有复位弹簧(42)且复位弹簧(42)另一端连接于矩形杆(40)底壁,承托板(41)上设有抽取腔(43)且抽取腔(43)连通有针筒(44),抽取腔(43)连通有气道(46)且气道(46)内滑动配合有矩形活塞(45),矩形活塞(45)另一端连接有与气道(46)滑动配合的螺纹筒(47)且螺纹套内螺纹啮合有驱动螺杆(48),驱动螺杆(48)由设置于承托板(41)上的第四电机(49)驱动,抽取腔(43)上端面设有第一弧形块(61),第二传送装置正上方设有与第一弧形块(61)相配合的第三弧形块(64),第二矩形筒(39)与第二往复机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往复机构包括设置于取样仓(5)底壁上的第二皮带轮组(50),第二皮带轮组(50)上行皮带横向一端位置处固定有第三滑块(51)且第三滑块(51)面向第二矩形筒(39)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Z形杆(52),矩形杆(40)面向第二皮带一侧竖向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53)且第二Z形杆(52)另一端转动安装于第四滑块(53)上,第二矩形筒(39)上设有与第二Z形杆(5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54),第二皮带轮组(50)由设置于取样仓(5)内的第六电机(55)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合机构包括设置于取样仓(5)底壁上的第一圆孔(56)且第一圆孔(56)侧壁设有与之同轴心设置的圆形滑腔(57),圆形滑腔(57)底壁上设有沿其直径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滑轨(58),第一滑轨(58)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扇形板(59)且第一扇形板(59)与第一滑轨(58)侧壁之间连接有闭合弹簧(60),多个第一扇形板(59)相互配合将第一圆孔(56)进行封堵,第一滑轨(58)远离第一圆孔(56)一端设置有电磁铁且电磁铁串联于设置在第二箱体(68)内的第一稳压回路中,第一扇形板(59)与第一滑轨(58)滑动配合部位由易被磁铁吸引的材质制成,取样仓(5)置于第二开合机构正上方设有与第一弧形块(61)相配合的第二弧形块(62),第一弧形块(61)什上端面与第二弧形块(62)下端面分别设有弧形导电片且两弧形导电片共同串联于第一稳压回路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出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6)底壁上且位于第二开合机构正下方的第三皮带传送单元(65),L形送入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6)底壁上的L形框架(66)且L形框架(66)内设有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向外穿出第一箱体(4)且穿出一端置于与第一箱体(4)连通的第二箱体(68)内,第二箱体(68)上端面设有与取样盒(10)相配合的导向孔(69),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取样盒放置仓(6)内的第五电机(70)且第五电机(70)输出轴上间隔套固有半齿轮(71)、扇形齿轮(72),半齿轮(71)啮合有第二齿轮(73)且经第二齿轮(73)驱动第三皮带传送单元(65),扇形齿轮(72)啮合有转动安装在取样仓(5)底壁上的第三齿轮(74)且第三齿轮(74)经第五皮带轮组(75)驱动第四皮带传送单元(6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培养仓(2)下方的水冷箱(76)且水冷箱(76)经第一直管(78)连通有设置于培养仓(2)内的环形水冷管(77),环形水冷管(77)末端经第二直管(79)与水冷箱(76)连通,第一直管(78)置于水冷箱(76)内一端连接有设置于水冷箱(76)内的水泵(80),培养仓(2)靠近第一箱体(4)一侧壁设有加热熔丝(81)且加热熔丝(81)串联于设置在培养箱体(1)内的第二稳压回路中,所述培养仓(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第一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湿系统包括设置于培养仓(2)纵向两侧的干燥箱(82)和加湿箱(83),干燥箱(82)横向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三开合机构,其中一个第三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一抽风扇(84),另一个第三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一排风扇(85),两第三开合机构之间经第一U形管(86)连通且第一U形管(86)内设置有干燥剂,加湿箱(83)横向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第四开合机构,其中一个第四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二抽风扇(87),另一个第四开合机构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第二排风扇(88),两第四开合机构之间经第二U形管(89)连通且第二U形管(89)连通有设置于加湿箱(83)内的空气加湿器(90),第三开合机构、第四开合机构相同包括转动安装于干燥箱(82)、加湿箱(83)侧壁上且与之相对应的风扇同轴转动的转动板(91),转动板(91)上设有与其同轴心设置的第二圆孔(92),转动板(91)面向培养仓(2)一侧设有沿其直径方向延伸且间隔环绕设置的第二滑轨(93),第二滑轨(9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扇形板(94)且第二扇形板(94)上连接有封堵弹簧(95),封堵弹簧(95)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滑轨(93)侧壁,所述培养仓(2)内设有湿度传感器且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第二控制器。
CN201910296215.5A 2019-04-13 2019-04-13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Active CN109971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6215.5A CN109971640B (zh) 2019-04-13 2019-04-13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6215.5A CN109971640B (zh) 2019-04-13 2019-04-13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1640A true CN109971640A (zh) 2019-07-05
CN109971640B CN109971640B (zh) 2022-04-01

Family

ID=67084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6215.5A Active CN109971640B (zh) 2019-04-13 2019-04-13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71640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3985A (zh) * 2020-05-21 2020-07-07 施加加 一种菌菇种植用便于采摘的培养装置
CN111670811A (zh) * 2020-07-31 2020-09-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用于细胞组织培养的恒温装置
CN112251347A (zh) * 2020-09-30 2021-01-22 福建中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装置
CN112940938A (zh) * 2021-04-23 2021-06-11 济南创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细胞培养箱
CN113355218A (zh) * 2020-03-05 2021-09-07 房本院 一种医院检验科用螺旋推进式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
CN113355225A (zh) * 2021-06-08 2021-09-07 山东天润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畜牧业用微生物筛选及培养工艺
CN113416645A (zh) * 2021-08-07 2021-09-21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一种可提高无菌操作环境的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
CN114015545A (zh) * 2021-11-04 2022-02-08 方国平 一种新型表达载体用可防污染的恒压型培养装置
GB2600392A (en) * 2020-10-20 2022-05-04 Gobbler Ltd Airport, factories, universities and mobile mass public testing for Covid-19
CN114476456A (zh) * 2022-01-21 2022-05-13 广东博工三六五机器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实验室用的消毒杀菌培养配送箱
CN115322899A (zh) * 2022-06-07 2022-11-11 济宁医学院 一种细胞生物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CN117264766A (zh) * 2023-11-17 2023-12-2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一种医学研究用细胞培养装置
CN117343826A (zh) * 2023-12-04 2024-01-05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微生物培养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7508A (en) * 1996-09-27 1998-10-06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Blood culture apparatus having an auto-unloading and sorting device
CN206538423U (zh) * 2017-01-22 2017-10-03 淄博市中心医院 一种医学检验用恒温水热培养箱
CN107937248A (zh) * 2017-12-28 2018-04-20 湖州品创孵化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CN109223192A (zh) * 2018-11-22 2019-01-18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生殖科用医疗器械存放装置
CN109486666A (zh) * 2018-12-29 2019-03-19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一种生物防治用微生物基因定量取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7508A (en) * 1996-09-27 1998-10-06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Blood culture apparatus having an auto-unloading and sorting device
CN206538423U (zh) * 2017-01-22 2017-10-03 淄博市中心医院 一种医学检验用恒温水热培养箱
CN107937248A (zh) * 2017-12-28 2018-04-20 湖州品创孵化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CN109223192A (zh) * 2018-11-22 2019-01-18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生殖科用医疗器械存放装置
CN109486666A (zh) * 2018-12-29 2019-03-19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一种生物防治用微生物基因定量取样装置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5218A (zh) * 2020-03-05 2021-09-07 房本院 一种医院检验科用螺旋推进式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
CN113355218B (zh) * 2020-03-05 2022-07-12 上海揽微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院检验科用螺旋推进式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
CN111373985B (zh) * 2020-05-21 2022-03-04 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菌菇种植用便于采摘的培养装置
CN111373985A (zh) * 2020-05-21 2020-07-07 施加加 一种菌菇种植用便于采摘的培养装置
CN111670811A (zh) * 2020-07-31 2020-09-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用于细胞组织培养的恒温装置
CN112251347A (zh) * 2020-09-30 2021-01-22 福建中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装置
GB2600392A (en) * 2020-10-20 2022-05-04 Gobbler Ltd Airport, factories, universities and mobile mass public testing for Covid-19
CN112940938A (zh) * 2021-04-23 2021-06-11 济南创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细胞培养箱
CN112940938B (zh) * 2021-04-23 2023-02-17 济南创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细胞培养箱
CN113355225A (zh) * 2021-06-08 2021-09-07 山东天润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畜牧业用微生物筛选及培养工艺
CN113355225B (zh) * 2021-06-08 2022-03-04 山东天润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畜牧业用微生物筛选及培养工艺
CN113416645A (zh) * 2021-08-07 2021-09-21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一种可提高无菌操作环境的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
CN114015545A (zh) * 2021-11-04 2022-02-08 方国平 一种新型表达载体用可防污染的恒压型培养装置
CN114015545B (zh) * 2021-11-04 2024-04-19 浙江康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表达载体用可防污染的恒压型培养装置
CN114476456A (zh) * 2022-01-21 2022-05-13 广东博工三六五机器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实验室用的消毒杀菌培养配送箱
CN114476456B (zh) * 2022-01-21 2023-11-10 广东博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实验室用的消毒杀菌培养配送箱
CN115322899A (zh) * 2022-06-07 2022-11-11 济宁医学院 一种细胞生物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CN115322899B (zh) * 2022-06-07 2024-05-24 济宁医学院 一种细胞生物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CN117264766A (zh) * 2023-11-17 2023-12-2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一种医学研究用细胞培养装置
CN117264766B (zh) * 2023-11-17 2024-02-06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一种医学研究用细胞培养装置
CN117343826A (zh) * 2023-12-04 2024-01-05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微生物培养设备
CN117343826B (zh) * 2023-12-04 2024-03-12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微生物培养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1640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1640A (zh)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CN208964930U (zh) 一种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培养箱
CN108541474A (zh) 一种太阳能智能化温室大棚及其使用方法
CN101569257A (zh) 旱地穴盘苗移栽机末端执行器
CN211746640U (zh) 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
CN209322892U (zh) 一种全自动菌落计数器
CN218526958U (zh) 太阳能自动化农业大棚
CN208064253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
CN109618761A (zh) 一种大棚种植铁皮石斛药材辅助增温恒湿系统
CN207341078U (zh) 文物熏蒸装置
CN213416861U (zh) 一种操作便捷的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箱
CN206157167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CN209165661U (zh) 一种智慧档案库房的恒温恒湿装置
CN107254403A (zh) 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
CN209463098U (zh) 一种家用智能盆栽蔬菜培养箱
CN113734600A (zh) 一种纳米硒制备用合成菌筛选存储装置
CN204929740U (zh) 一种北虫草培养器
CN107080694A (zh) 一种有干燥功能的自动化中药制丸装置
CN219409696U (zh) 一种水处理菌种扩培装置
CN103477914A (zh) 一种基于链条机构塑料大棚自动放风装置
CN216473241U (zh) 一种发酵型果菜汁饮品用菌种恒温存储设备
CN211522206U (zh) 一种隔板可调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CN221050383U (zh) 一种酵素原料保鲜储存装置
CN220335158U (zh) 一种具有多级分离的密封生物发酵室
CN216603576U (zh) 一种被子智能杀菌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