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0011B - 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0011B
CN109960011B CN201711418832.5A CN201711418832A CN109960011B CN 109960011 B CN109960011 B CN 109960011B CN 201711418832 A CN201711418832 A CN 201711418832A CN 109960011 B CN109960011 B CN 109960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e
concave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188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0011A (zh
Inventor
栾晓宇
王东方
姚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188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60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60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0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0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0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可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可与第六透镜胶合。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实现小型化、高解像等效果。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七片透镜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光学镜头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镜头在高解像、小型化的要求日益突出,特别是车载类镜头,从原来的百万像素,逐渐向2M、4M方向提升。
目前常规使用的百万像素的车载类镜头多为6枚镜片,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5353499A中公开的光学镜头,基本满足车载镜头的要求,但是在解像力上仍是难以满足近来越来越高的解像要求。
虽然可以采用增加镜片的方式提高解像,但同时带来体积、重量的增加,难以满足市场发展趋势的问题,而且将提高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车载安装的、可至少克服或部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陷的光学镜头。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可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可与第六透镜胶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以为玻璃镜片。进一步地,第二透镜至第七透镜可以为玻璃镜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可以为非球面镜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材料的阿贝数大于等于6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之间可满足:|r31/r32|≥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2.0。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和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可与第六透镜胶合,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以为玻璃镜片。进一步地,第二透镜至第七透镜可以为玻璃镜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可以为非球面镜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材料的阿贝数大于等于6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之间可满足:|r31/r32|≥3。
本申请采用了例如七片透镜,通过优化设置镜片的形状,合理分配各镜片的光焦度以及形成胶合透镜等,实现光学镜头的低成本、高解像、小型化、小畸变、小色差、高相对照度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示出常规6片式架构的光学镜头在60线对下的MTF解像曲线;
图3B为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在相同60线对下的MTF解像曲线;
图4A为示出常规6片式架构的光学镜头在83线对下的MTF解像曲线;以及
图4B为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在相同83线对下的MTF解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第一胶合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胶合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包括例如七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这七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选地,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
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设置为凸向物侧的弯月形状能够尽可能地收集光线,使光线进入后方光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车载镜头室外安装使用环境,会处于雨雪等恶劣天气,这样的凸向物侧的弯月形状设计,更加适用雨雪等环境,有利于水滴的滑落,减小对成像的影响。
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将第一透镜收集的光线进行压缩,使光线平稳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有利于减小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更易缩短镜头的物理总长,实现小型化。
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三透镜可以是发散透镜,使前方汇聚的光线发散,使得像侧的光线成发散趋势。
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可汇聚光线,使发散的光线顺利进入后方光学系统。
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
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七透镜的设置可减小光程,缩短光学系统总长,从而达到小型化要求,并且可平稳光线,提升相对照度。当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时,可以让光线平稳到达成像侧的芯片面上,提升镜头与芯片的匹配程度。进一步地,第七透镜可采用高阿贝数材料(低色散),减小整体色差。例如,第七透镜的材料的阿贝数Vd7可满足:Vd7≥60,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Vd7≥70.4。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在例如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以进一步提高镜头的成像质量。当将光阑设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时,可收束前后光线,有效缩短光学系统总长,减小前后镜片的口径。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胶合透镜可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色差或消除色差。在光学镜头中使用胶合透镜能够改善像质、减少光能量的反射损失,从而提升镜头成像的清晰度。另外,胶合透镜的使用还可简化镜头制造过程中的装配程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将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胶合,而将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组合成胶合透镜。通过引入由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组成的胶合透镜,可有助于消除色差影响,减小场曲,校正慧差;同时,胶合透镜还可以残留部分色差以平衡光学系统的整体色差。镜片的胶合省略了两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使得光学系统整体紧凑,满足系统小型化需求。并且,镜片的胶合会降低镜片单元因在组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芯等公差敏感度问题。
在胶合透镜中,靠近物侧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靠近像侧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将经过第四透镜的光线进一步平缓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有利于减小系统总长,减小后方光线的光程,以实现短TTL。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2.0,更具体地,TTL和F进一步可满足TTL/F≤1.92。满足条件式TTL/F≤2.0,可实现镜头的小型化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之间可满足:|r31/r32|≥3;更具体地,进一步可满足|r31/r32|≥3.89。第三透镜这样的形状设置(像侧面的曲率半径较小),可更有利于光线的发散,提升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所采用的镜片可以是塑料材质的镜片,还可以是玻璃材质的镜片。由于塑料材质的镜片热膨胀系数较大,当镜头所使用的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塑料材质的透镜会对镜头的整体性能造成较大影响。而采用玻璃材质的镜片,可减小温度对镜头性能的影响。根据本发明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可采用玻璃镜片,以减小环境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提升光学镜头的整体性能。理想地,第二透镜至第七透镜也采用玻璃镜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将第四透镜布置为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的特点是:从镜片中心到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镜片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镜片不同,非球面镜片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镜片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第四透镜采用非球面,可校正轴外点像差,减小畸变,有利于提升成像质量。
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采用采用7片镜片结构,在尺寸上略大于常规6片式架构,但在解像上确远超常规6片式架构,在满足低成本、畸变小、色差小、高通光性能等要求的同时,镜头尺寸也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基本要求,并且可有效矫正光学系统的各种像差。图3A至图4B示出了常规6片式架构的光学镜头与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在相同线对下的MTF解像曲线。参照图3B和图4B,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在解像空间频率分别在60lp/mm和83lp/mm下,中心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仍分别可接近0.9和0.8,并且曲线较集中,解像较高。参照附图对比可知,在相同的线对情况下,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的中心MTF远大于常规6片式架构的光学镜头的中心MTF,且曲线更集中,解像能力明显提升。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镜头不限于包括七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凹面,像侧面S7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凹面,像侧面S9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以及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的保护透镜L9。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9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1 18.8514 2.5105 1.80 39.64
2 56.0258 0.5443
3 7.0272 2.5000 1.52 64.21
4 33.2953 0.3000
STO 无穷 0.6014
6 -36.5807 1.0571 1.61 46.22
7 5.8722 2.3384
8 -215.5512 3.6254 1.80 40.92
9 -10.1834 0.1000
10 14.9440 3.8866 1.81 40.95
11 -14.9440 3.2555 1.78 25.72
12 14.6580 1.5000
13 -7.8000 1.7000 1.49 70.42
14 -7.1725 0.1000
15 无穷 0.5500 1.52 64.21
16 无穷 0.1000
17 无穷 0.4000 1.52 64.21
18 无穷 0.2768
IMA 无穷
本实施例采用了七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与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间的空气间隔,可使镜头具有小型化、高解像、小畸变、小色差、小像差、低成本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各非球面面型Z由以下公式限定:
Figure BDA0001522592540000091
其中,Z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conic;A、B、C、D、E均为高次项系数。下表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的非球面透镜表面S8和S9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
表2
Surf K A B C D E
8 -50.0000 -3.2873E-04 3.2684E-05 -4.6226E-06 2.4202E-07 -3.8237E-08
9 0.3317 -1.5556E-04 -5.3301E-06 5.2456E-08 -2.1004E-08 1.3440E-09
下表3给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S19的轴上距离)、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6的曲率半径r31、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7的曲率半径r32以及第七透镜L7的材料的阿贝数Vd7。
表3
TTL(mm) 25.35 r32(mm) 5.87
F(mm) 14.50 Vd7 70.42
r31(mm) -36.58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1.75;以及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6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7的曲率半径r32之间满足|r31/r32|=6.23。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凹面,像侧面S7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以及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的保护透镜L9。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9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下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非球面透镜表面S8和S9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下表6给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S19的轴上距离)、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6的曲率半径r31、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7的曲率半径r32以及第七透镜L7的材料的阿贝数Vd7。
表4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1 20.0246 3.3837 1.80 46.57
2 106.2233 0.4932
3 8.2550 2.2373 1.50 81.59
4 47.1037 0.2959
STO 无穷 0.5918
6 -23.4397 0.9521 1.63 35.71
7 6.0186 2.7093
8 56.2548 2.3762 1.81 40.95
9 -9.9271 0.0986
10 13.6650 3.8851 1.80 46.57
11 -13.6650 3.2735 1.78 25.72
12 13.4558 1.4795
13 -10.2757 1.4795 1.50 81.59
14 -12.7383 0.1000
15 无穷 0.5500 1.52 64.21
16 无穷 0.2000
17 无穷 0.4000 1.52 64.21
18 无穷 0.4886
IMA 无穷
表5
Surf K A B C D E
8 -52.5400 -3.2528E-04 3.7327E-05 -5.5889E-06 2.9900E-07 -6.1943E-09
9 0.1709 -1.2010E-04 -1.1995E-05 1.4350E-07 -2.2323E-08 2.9256E-09
表6
TTL(mm) 24.99 r32(mm) 6.02
F(mm) 13.01 Vd7 81.59
r31(mm) -23.44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1.92;以及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6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7的曲率半径r32之间满足|r31/r32|=3.89。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2分别满足以下表7所示的关系。
表7
条件式/实施例 1 2
TTL/F 1.75 1.92
|r31/r32| 6.23 3.89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5)

1.光学镜头,其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仅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
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胶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之间满足:|r31/r32|≥3。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2.0。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玻璃镜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为玻璃镜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为非球面镜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材料的阿贝数大于等于60。
12.光学镜头,其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仅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光焦度;以及
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胶合,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2.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之间满足:|r31/r32|≥3。
22.根据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玻璃镜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为玻璃镜片。
24.根据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为非球面镜片。
25.根据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材料的阿贝数大于等于60。
CN201711418832.5A 2017-12-25 2017-12-25 光学镜头 Active CN109960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8832.5A CN109960011B (zh) 2017-12-25 2017-12-25 光学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8832.5A CN109960011B (zh) 2017-12-25 2017-12-25 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0011A CN109960011A (zh) 2019-07-02
CN109960011B true CN109960011B (zh) 2021-04-02

Family

ID=67020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18832.5A Active CN109960011B (zh) 2017-12-25 2017-12-25 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6001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6232A (en) * 1993-06-14 1996-08-13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wo-group zoom lens
JP4911679B2 (ja) * 2006-04-12 2012-04-04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117137B2 (ja) * 2007-08-03 2013-01-09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
CN101387742B (zh) * 2007-09-14 2010-09-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变焦镜头
JP5369867B2 (ja) * 2009-04-24 2013-1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0011A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4552B (zh) 光学镜头
CN110412727B (zh) 光学镜头
CN112882200B (zh) 光学镜头
CN110412721B (zh) 光学镜头
CN109581620B (zh) 光学镜头
CN109960004B (zh) 光学镜头
CN110632736B (zh) 光学镜头
CN110542978B (zh) 光学镜头
CN111474673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367058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09425959B (zh) 光学镜头
CN109324397B (zh) 光学镜头
CN112014946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0412719B (zh) 光学镜头
CN111103672B (zh) 光学镜头
CN110501799B (zh) 光学镜头
CN109425957B (zh) 光学镜头
CN110632745B (zh) 光学镜头
CN111090168B (zh) 光学镜头
CN109975952B (zh) 光学镜头
CN110412723B (zh) 光学镜头
CN109425958B (zh) 光学镜头
CN109307921B (zh) 光学镜头
CN110764223B (zh) 光学镜头
CN110412730B (zh) 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