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9180B -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9180B
CN109959180B CN201711421709.9A CN201711421709A CN109959180B CN 109959180 B CN109959180 B CN 109959180B CN 201711421709 A CN201711421709 A CN 201711421709A CN 109959180 B CN109959180 B CN 109959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electromagnetic valve
heat exchanger
hea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17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59180A (zh
Inventor
沈九兵
俞越
葛美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HUAXIN AIR CONDITIO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HUAXIN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HUAXIN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HUAXIN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217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59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59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9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59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9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换热器、干燥过滤器、第一节流装置、蓄热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制冷剂补偿器、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及若干电磁阀,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切换制冷和供暖的模式实现快速制冷和供暖,保障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可以实现持续供暖除霜,进而改善冬季供暖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及暖通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源制冷热泵空调是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民用及商用空调产品,夏季制冷运行时,当室外环境温度过高,系统制冷量不足,会导致开机后很难或者很长时间后才能达到设定温度,进而影响舒适性。冬季制热运行时,当室外换热器表面温度低于环境空气露点温度且低于0℃时,就会出现结霜现象,霜层达到一定厚度后系统制热量严重不足,性能也明显下降,因而需要进行周期性的除霜。目前较为常用的除霜方法为逆循环除霜法,即通过四通换向阀将系统从制热模式切换至制冷模式,进行逆循环运行,压缩后的气体在室外换热器内冷凝发热除霜。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逆循环除霜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四通换向阀需要周期性的通、断电,会有一定的噪声,并且其自身的运行寿命也会受到影响;不同模式之间切换时,两换热器之间压差较大时,会出现“奔油”现象,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除霜运行时,室内换热器不但无法供热,制冷剂在其内流过时还会吸收其表面余热及少量室内空气热量,影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因为室内换热器风机停机,逆循环除霜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制冷压缩机做功能耗,使得除霜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能快速制冷、制热以及可实现持续供暖除霜。
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蓄热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及若干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管路之间用于控制制冷剂流向,所述制冷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蓄热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及室外换热器依次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制冷压缩机的入口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设有阀组,所述阀组设有四个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所述第三单向阀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入口,所述第三单向阀出口与所述第四单向阀入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向阀出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出口经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蓄热换热器及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一节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四通换向阀和室内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四单向阀和所述蓄热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蓄热换热器包括吸热管路和放热管路,所述吸热管路和放热管路内填充有相变换热材料,所述吸热管路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二节流装置之间的管路,所述放热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连接在所述第四单向阀和第二电磁阀之间的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剂补偿器,所述制冷剂补偿器包括流通管路和储液腔,所述流通管路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阀组连接,所述储液腔上设有接口,所述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和干燥过滤器之间的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三电磁阀,所述四通换向阀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连接的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设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和第二节流装置串连后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蓄热换热器的吸热管路的进出口之间设有第五电磁阀进行管道旁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所述蓄热换热器的放热管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连接,所述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入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有感温包,所述感温包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连接后通向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管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吸热管路之间的管路设有一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连接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所述旁通管路设有第八电磁阀,所述第八电磁阀用于将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吸热管路之间的管路连接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毛细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热力膨胀阀或者电子膨胀阀。
一种所述空调系统的除霜方法,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第八电磁阀打开,其余电磁阀关闭,四通换向阀通电,制冷压缩机压缩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流出,随后分两路,一路经第一电磁阀流入室内换热器持续供热,然后流入第二单向阀,另一路经第三电磁阀流入室外换热器进行放热除霜,之后经制冷剂补偿器的流通管路流入第四单向阀,两路制冷剂最终在第二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的出口汇合,经干燥过滤器和第四电磁阀流入第一节流装置节流降压,然后流入蓄热换热器的吸热管路,吸收相变换热材料蓄存的热量进行蒸发,之后经第八电磁阀流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则流入制冷压缩机压缩,进而继续下一循环。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切换制冷和供暖的模式实现快速制冷和供暖,保障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可以实现持续供暖除霜,进而改善冬季供暖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1523068880000031
Figure BDA000152306888000004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空调系统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空调用于制冷和/或制热,所述空调系统100包括制冷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内换热器3、干燥过滤器4、第一节流装置5、蓄热换热器6、第二节流装置7、制冷剂补偿器8、室外换热器9、气液分离器10以及至少八个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制冷剂的流向。所述制冷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内换热器3、干燥过滤器4、第一节流装置5、蓄热换热器6、第二节流装置7、制冷剂补偿器8及室外换热器9依次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2和室内换热器3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11,所述干燥过滤器4和蓄热换热器6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12,所述第二电磁阀12并联有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所述气液分离器10的入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2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0的出口与所述制冷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
所述制冷压缩机1为所述空调系统100的核心部件,所述制冷压缩机1用于把制冷剂从低压提升为高压,并使制冷剂不断循环流动。
所述四通换向阀2用于改变制冷剂的流动通道和流向,进而转换冬夏两季所述室内换热器3和室外换热器9的功用,具体的,夏季,制冷剂液体在所述室内换热器3内蒸发吸热成为气体,在所述室外换热器9中放热,用于室内供冷;冬季制冷剂液体在所述室外换热器9中蒸发吸收外界热量,在所述室内换热器3中放热,用于室内供热,所述四通换向阀2设有四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2a、第二接口2b、第三接口2c及第四接口2d,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2a与所述制冷压缩机1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2b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11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连接,所述第三接口2c与所述室外换热器9连接,所述第四接口2d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0连接。所述第二接口2b和第三接口2c之间设置第三电磁阀13。
所述室内换热器3在不同情况在具有不同的功能,具体的,制冷时所述室内换热器3主要作为蒸发器用于将制冷剂液体蒸发吸热成气体,制热时,所述室内换热器3作为冷凝器,冷凝器工作是个放热的过程,用于室内供热。所述室内换热器3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1连接,另一端与一阀组14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阀组14均为单向阀,所述阀组14包括第一单向阀14a、第二单向阀14b、第三单向阀14c及第四单向阀14d,所述第一单向阀14a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14b的入口,所述第三单向阀14c入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4a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14c的出口与所述第四单向阀14d的入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向阀14d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14b的出口连接。所述阀组14的设置能避免室内外换热器内制冷剂之间的串通。所述室内换热器3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4a的出口及第二单向阀14b的入口连接。
所述干燥过滤器4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14b连接,所述干燥过滤器4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12连接,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四电磁阀15,所述第四电磁阀15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二电磁阀12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为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用于将高压液态制冷剂,通过节流使其成为低压的液态制冷剂。所述干燥过滤器4用于过滤杂质,以确保所述毛细管的畅通。
所述蓄热换热器6包括吸热管路6a、放热管路6b以及填充在所述吸热管路6a和放热管路6b内的相变换热材料,所述相变换热材料具有蓄热和放热的作用,所述吸热管路6a用于吸收液态制冷剂的热量进行蓄热,使液态制冷剂的冷度增加,所述放热管路6b用于气态制冷剂吸收所述吸热管路6a蓄存的热量,使气态制冷剂变为热气体,所述吸热管路6a的进出口间设有第五电磁阀16进行管路旁通连接。所述放热管路6b连接有第六电磁阀17和第七电磁阀18,具体的,所述放热管路6b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磁阀17和第七电磁阀18然后并联接至所述第一电磁阀11的两端。
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一端连接至所述放热管路6b的出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14b的入口和第三单向阀14c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包括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为热力膨胀阀,用于高压液态制冷剂的节流降压。所述热力膨胀阀包括一感温包7a,所述感温包7a安装在所述第一电磁阀11和第六电磁阀17连接后通向所述四通换向阀2的管路上,所述感温包7a用于根据感测的温度传递对应的温度下的压力给所述热力膨胀阀,进而控制所述热力膨胀阀的开度。
所述制冷剂补偿器8包括流通管路8a、储液腔8b以及设置在所述储液腔8b上的第五接口8c,所述流通管路8a分别与所述第三单向阀14c的出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9连接,所述储液腔8b用于存储制冷剂,所述第五接口8c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14b的出口和所述干燥过滤器4之间的管路,能根据不同循环所需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自动调节,保障系统的制冷、制热量。
所述室外换热器9分别与所述第三接口2c和所述制冷剂补偿器8的流通管路8a连接,制冷时,所述室外换热器9主要作为冷凝器放热,制热时,所述室外换热器9作为蒸发器用于将制冷剂液体蒸发吸收外界热量。
所述气液分离器10的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2d连接,出口与所述制冷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所述吸热管路6a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之间的管路设有一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19,通过所述第八电磁阀19,所述吸热管路6a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之间的管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0入口的管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0用于贮存部分制冷剂以及使得系统中的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分离,以免对压缩机造成伤害。
一种所述空调系统100的运行方法包括:制冷和制热方法。
所述制冷方法包括常规制冷方法、蓄热制冷方法、放热制冷方法及吸热放热混合制冷方法。以下对每种制冷方法详细说明。
常规制冷方法,具体的,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及第五电磁阀16打开,其他电磁阀关闭,四通换向阀2不通电,所以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和第三接口2c流通,第二接口2b和第四接口2d流通,制冷压缩机1压缩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流入,第三接口2c流出,然后进去室外换热器9冷凝,变为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过制冷剂补偿器8的流通管路8a、第四单向阀14d、干燥过滤器4、第二电磁阀12和第五电磁阀16流入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随后经第一单向阀14a流至室内换热器3吸热蒸发,蒸发后的气体经第一电磁阀11、四通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2b、第四接口2d流入气液分离器10,分离出的气体则流入制冷压缩机1压缩,进而继续下一制冷循环。
蓄热制冷方法,具体的,第一电磁阀11和第二电磁阀12打开,其他电磁阀关闭,四通换向阀2不同电,所以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和第三接口2c流通,第二接口2b和第四接口2d流通,制冷压缩机1压缩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流入,第三接口2c流出,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9冷凝,变为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制冷剂补偿器8的流通管路8a、第四单向阀14d、干燥过滤器4和第二电磁阀12流入蓄热换热器6的吸热管路6a,放出热量供相变换热材料蓄热,放热后的液态制冷剂过冷度增加,然后流入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随后经第一单向阀14a流至室内换热器3吸热蒸发,蒸发后的气体经第一电磁阀11、四通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2b、第四接口2d流入气液分离器10,分离出的气体则流入制冷压缩机1压缩,进而继续下一制冷循环。
放热制冷方法,具体的,第二电磁阀12、第五电磁阀16、第六电磁阀17及第七电磁阀18打开,其他电磁阀关闭,四通换向阀2不通电,所以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和第三接口2c流通,第二接口2b和第四接口2d流通,制冷压缩机1压缩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流入,第三接口2c流出,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9冷凝,变为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制冷剂补偿器8的流通管路8a、第四单向阀14d、干燥过滤器4、第二电磁阀12和第五电磁阀16流入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随后经第一单向阀14a流至室内换热器3吸热蒸发,蒸发后的气体经第七电磁阀18流入蓄热换热器6的放热管路6b,吸收相变换热材料蓄存的热量变成过热气体后,再经过第六电磁阀17、四通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2b和第四接口2d流入气液分离器10,分离出的气体则流入制冷压缩机1压缩,进而继续下一制冷循环。
吸热放热混合方法,具体的,第二电磁阀12、第六电磁阀17及第七电磁阀18打开,其他电磁阀关闭,四通换向阀2不通电,所以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和第三接口2c流通,第二接口2b和第四接口2d流通,制冷压缩机1压缩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流入,第三接口2c流出,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9冷凝,变为液态制冷剂,变为液态制冷剂经制冷剂补偿器8的流通管路8a、第四单向阀14d、干燥过滤器4和第二电磁阀12流入蓄热换热器6的吸热管路6a,放出热量供相变换热材料蓄热,放热后的液态制冷剂冷度增加,然后流入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随后经第一单向阀14a流至室内换热器3吸热蒸发,蒸发后的气体经第七电磁阀18流入蓄热换热器6的放热管路6b,吸收相变换热材料蓄存的热量变成过热气体后,再经第六电磁阀17、四通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2b、第四接口2d流入气液分离器10,分离出的气体则流入制冷压缩机1压缩,进而继续下一制冷循环。
所述制冷方法,开机时,可优先运行蓄热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剂节流前的过冷蓄热,增加制冷剂节流后的蒸发吸热量,进而实现快速制冷;达到用户设定温度后可切换至常规制冷模式;关机前或冷负荷减小时,可进行放热制冷运行模式,因为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是在吸收相变换热材料热量后的制冷剂气体管路上,恢复蓄热换热器蓄热能力的同时,能有效保障蒸发器内的制冷量,此外,夏季户外持续高温时,还可以直接运行吸热放热混合制冷模式,来保障较高户外温度时的系统制冷量,满足用户设定的制冷温度要求,还能保障一定的系统运行效率。
所述制热方法包括:常规制热方法、气体蓄热制热方法、过冷蓄热制热方法,以下对每种制热方法详细说明。
常规制热方法,具体的,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和第五电磁阀16打开,其他电磁阀都关闭,四通换向阀2通电,所以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和第二接口2b流通,第三接口2c和第四接口2d流通,制冷压缩机1压缩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流入,第二接口2b流出,然后经第一电磁阀11流入室内换热器3放热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第二单向阀14b、干燥过滤器4、第二电磁阀12和第五电磁阀16流入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随后经第三单向阀14c和制冷剂补偿器8的流通管路8a流入室外换热器9吸热蒸发,蒸发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2c和第四接口2d流入气液分离器10,分离出的气体则流入制冷压缩机1压缩,进而继续下一制热循环。
气体蓄热制热方法,具体的,第二电磁阀12、第五电磁阀16、第六电磁阀17和第七电磁阀18打开,其他电磁阀关闭,四通换向阀2通电,所以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和第二接口2b流通,第三接口2c和第四接口2d流通,制冷压缩机1压缩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流入,第二接口2b流出,然后经第六电磁阀17流入蓄热换热器6的放热管路6b,制冷剂气体在其内放热供相变换热材料蓄热,随后经第七电磁阀18流入室内换热器3放热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第二单向阀14b、干燥过滤器4、第二电磁阀12和第五电磁阀16流入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随后经第三单向阀14c和制冷剂补偿器8的流通管路8a流入室外换热器9吸热蒸发,蒸发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2c和第四接口2d流入气液分离器10,分离出的气体则流入制冷压缩机1压缩,进而继续下一制热循环。
过冷蓄热制热方法,具体的,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打开,其他电磁阀关闭,四通换向阀2通电,所以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和第二接口2b流通,第三接口2c和第四接口2d流通,制冷压缩机1压缩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流入,第二接口2b流出,然后经第一电磁阀11流入室内换热器3放热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第二单向阀14b、干燥过滤器4、第二电磁阀12流入蓄热换热器6的吸热管路6a,在其内放热过冷供相变换热材料蓄热,随后流入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之后经第三单向阀14c和制冷剂补偿器8的流通管路8a流入室外换热器9吸热蒸发,蒸发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2c和第四接口2d流入气液分离器10,分离出的气体则流入制冷压缩机1压缩,进而继续下一制热循环。
所述制热方法,开机时,可优先运行过冷蓄热制热模式,进行制冷剂节流前的过冷蓄热,即使户外环境温度较低,蒸发器也能有足够的吸热量,进而保障系统的制热量,可以快速达到用户设定的供暖温度,系统制热负荷不高时,可切换至常规制热模式进行供暖;因为蓄热换热器内的蓄热量要供除霜运行用,如果在切换至除霜模式之前,蓄热换热器靠制冷剂过冷得到的蓄热量不足,可切换至气体蓄热制热模式,用压缩后的气体对蓄热换热器进行蓄热,保障除霜模式运行前蓄热换热器内相变蓄热材料有足够的蓄热量。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持续供暖除霜的方法,具体的,当系统需要除霜时,第一电磁阀11、第三电磁阀13、第四电磁阀15及第八电磁阀19打开,其余电磁阀关闭,四通换向阀2通电,所以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和第二接口2b流通,第三接口2c和第四接口2d流通,制冷压缩机1压缩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2a流入,第二接口2b流出,随后分两路:一路经第一电磁阀11流入室内换热器3持续供热,然后流入第二单向阀14b,另一路则经第三电磁阀13流入室外换热器9进行放热除霜,之后经制冷剂补偿器8的流通管路8a流入第四单向阀14d,两路制冷剂最终在第二单向阀14b和第四单向阀14d的出口汇合,经干燥过滤器4和第四电磁阀15流入毛细管节流降压,然后流入蓄热换热器6的吸热管路6a,吸收相变换热材料蓄存的热量进行蒸发,之后经第八电磁阀19流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则流入制冷压缩机1压缩,进而继续下一循环。
所述供暖除霜的方法由于蓄热换热器在除霜模式下充当了蒸发器,提供了低位热源,可以很好的保障除霜和供暖的热量需求。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切换制冷和供暖的模式实现快速制冷和供暖,保障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可以实现持续供暖除霜,进而改善冬季供暖的舒适性。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的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的内。

Claims (8)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蓄热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及若干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管路之间用于控制制冷剂流向,所述制冷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蓄热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及室外换热器依次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制冷压缩机的入口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设有阀组,所述阀组设有四个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的入口,第三单向阀入口连接第一单向阀入口,第三单向阀出口与第四单向阀入口连接,第四单向阀出口与第二单向阀出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第二单向阀出口经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蓄热换热器及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第一单向阀的入口连接,第三单向阀的出口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第四单向阀的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四通换向阀和室内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第四单向阀和所述蓄热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并联,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干燥过滤器和制冷剂补偿器,所述干燥过滤器连接在所述第四单向阀和第二电磁阀之间的管路,所述制冷剂补偿器包括流通管路和储液腔,所述流通管路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阀组连接,所述储液腔上设有接口,所述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和干燥过滤器之间的管路,所述蓄热换热器包括吸热管路和放热管路,所述吸热管路和放热管路内填充有相变换热材料,所述吸热管路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二节流装置之间的管路,所述放热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两端,所述蓄热换热器的吸热管路的进出口之间设有第五电磁阀进行管道旁通连接,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所述蓄热换热器的放热管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连接,所述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其他电磁阀关闭,所述四通换向阀通电,所以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流通,所以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流通,所述制冷压缩机压缩后的气体经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流入,经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接口流出,然后经所述第一电磁阀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放热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经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干燥过滤器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流入所述蓄热换热器的吸热管路,在其内放热过冷供相变换热材料蓄热,随后流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节流降压,之后经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制冷剂补偿器的流通管路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吸热蒸发,蒸发后的气体经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则流入所述制冷压缩机压缩,进而继续下一制热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三电磁阀,所述四通换向阀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连接的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设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和第一节流装置串连后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并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有感温包,所述感温包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连接后通向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管路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吸热管路之间的管路设有一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连接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所述旁通管路设有第八电磁阀,所述第八电磁阀用于将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吸热管路之间的管路连接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毛细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热力膨胀阀或者电子膨胀阀。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空调系统的除霜方法,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第八电磁阀打开,四通换向阀通电,制冷压缩机压缩后的气体经四通换向阀流出,随后分两路,一路经第一电磁阀流入室内换热器持续供热,然后流入第二单向阀,另一路经第三电磁阀流入室外换热器进行放热除霜,之后经制冷剂补偿器的流通管路流入第四单向阀,两路制冷剂最终在第二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的出口汇合,经干燥过滤器和第四电磁阀流入第一节流装置节流降压,然后流入蓄热换热器的吸热管路,吸收相变换热材料蓄存的热量进行蒸发,之后经第八电磁阀流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则流入制冷压缩机压缩,进而继续下一循环。
CN201711421709.9A 2017-12-25 2017-12-25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Active CN109959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1709.9A CN109959180B (zh) 2017-12-25 2017-12-25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1709.9A CN109959180B (zh) 2017-12-25 2017-12-25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9180A CN109959180A (zh) 2019-07-02
CN109959180B true CN109959180B (zh) 2021-04-16

Family

ID=67020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1709.9A Active CN109959180B (zh) 2017-12-25 2017-12-25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5918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698A (zh) * 2002-08-06 2004-03-10 ���ǵ�����ʽ���� 除霜器及使用这种除霜器的冰箱
WO2009056527A2 (en) * 2007-10-30 2009-05-07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cooling device
CN104180442A (zh) * 2014-09-11 2014-1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5747589U (zh) * 2016-05-16 2016-11-30 叶立英 一种换热系统及具有化霜功能的热泵系统
CN107178924A (zh) * 2017-05-23 2017-09-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蓄热不停机除霜系统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698A (zh) * 2002-08-06 2004-03-10 ���ǵ�����ʽ���� 除霜器及使用这种除霜器的冰箱
WO2009056527A2 (en) * 2007-10-30 2009-05-07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cooling device
CN104180442A (zh) * 2014-09-11 2014-1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5747589U (zh) * 2016-05-16 2016-11-30 叶立英 一种换热系统及具有化霜功能的热泵系统
CN107178924A (zh) * 2017-05-23 2017-09-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蓄热不停机除霜系统及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9180A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34167B1 (e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CN110425764B (zh)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EP3388758A1 (en) Heat-pump air conditioner
CN101713599B (zh) 空调热泵装置
CN110332635B (zh)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制冷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A2829246C (en) Thermal energy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7763774A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4061705A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02060A (zh) 冷冻装置
CN102620361A (zh) 带除湿功能的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25765B (zh)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791569A (zh) 热泵式空调系统
WO2019091240A1 (zh) 空调制热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9442788A (zh) 空调的化霜方法和空调
CN100432551C (zh) 变容量空调
CN109520170B (zh) 一种具有双级过冷和液体脉冲融霜功能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KR20100059176A (ko) 축열 시스템
CN110682761A (zh) 双室外换热器热泵系统
CN110631286B (zh)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539620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8278791B (zh) 双蓄热装置的空气源空调系统及除霜方法
CN108088008B (zh) 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8375255B (zh) 空调器系统
CN101319832A (zh) 适用于寒冷环境的高效空气源热泵
CN207702631U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its defrosting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

Pledgee: Bank of Jiangsu Co.,Ltd. Nantong Branch

Pledgor: NANTONG HUAXIN CENTER AIR CONDITIONER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9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