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2930A - 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2930A
CN109952930A CN201711432629.3A CN201711432629A CN109952930A CN 109952930 A CN109952930 A CN 109952930A CN 201711432629 A CN201711432629 A CN 201711432629A CN 109952930 A CN109952930 A CN 109952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huskhus
mikania micrantha
micrantha
substituting control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26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卫东
张国良
张瑞海
王忠辉
宋振
范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m of CA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m of C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m of CA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m of CAAS
Priority to CN2017114326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529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52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29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在生长有薇甘菊的土地上种植柱花草。本发明中柱花草可以完成遏制薇甘菊的生长。试验证明,本发明种植的柱花草对于薇甘菊单株鲜重防效可达63.01%,薇甘菊干重防效可达68.70%,薇甘菊主茎长可降低81.2%,薇甘菊一级分枝数可降低68.6%。

Description

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背景技术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原产中、南美洲,属菊科(Asteraceae)假泽兰属(Mikania)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1919年在香港首次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广东沿海,并逐步扩散,现已经扩散的区域有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澳门和台湾等。薇甘菊主要在短时间内通过屏盖依附植物冠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植物死亡,改变物种种类,影响生物多样性。因此,薇甘菊在中国也被称为恐怖的“植物杀手”、“绿癌”或“生态入侵者”。由于薇甘菊对生态危害严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世界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被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列入首批16种外来入侵生物之一,2004年被中国国家林业局列为21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
目前,薇甘菊的防控手段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物理防治主要通过人工铲除和机械清除,防治费力、费时,效率低、成本高,而且防控效果也不佳,难以完全控制。化学防治主要利用化学除草除剂对薇甘菊进行防治,常用化学除草剂有百草枯、草甘膦、2,4-D钠盐、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草铵膦、辛酰溴苯腈、麦草畏等药剂,虽然有些化学药剂对薇甘菊控制效果比较好,但是长期用药,容易造成对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生物防治主要通过寄生植物,例如菟丝子(Cuscuta Linn);真菌,例如薇甘菊柄锈菌(Puccinia spegazzini)等;天敌昆虫例如,安婀珍蝶(Actinote.anteas)、薇甘菊颈盲蝽(Pachypeltis sp.)等;生态替代例如,红薯(Ipomoeabatatas)、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勃氏甜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等来防控薇甘菊,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防控外来入侵杂草最有前景的方法,但是目前这些生物通常只适合农田、果园种植,或者是园林景观植物,投入成本较大。
例如,现有技术CN 102960175 A公开了一种利用替代控制结合除草剂应用防治薇甘菊的方法,选用红薯结合除草剂灭草松来防控薇甘菊,其中,红薯适宜种植区域多为农地,不宜山地、生地种植,再则红薯适宜范围窄,且冬季藤蔓会枯萎,需要不断更新种植;同时灭草松的化学名称:3-异丙基-1氢-2,1,3-苯骈噻嗪-4(3H)-酮-2,2-二氧化物,是一种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属于化学除草剂,易造成环境污染。可见,该发明不仅种植成本高,而且对薇甘菊持续控制能力也有限,给薇甘菊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CN 1826864 A公开了一种完全遏制恶性杂草薇甘菊新个体生长的方法,选用的是幌伞枫替代控制薇甘菊,幌伞枫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控制薇甘菊,但幌伞枫属于风景园林植物,成本投入相对较大,规模化利用难以推广应用。CN 104082013 A公开了一种利用勃氏甜竹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选用勃氏甜竹代控制薇甘菊需在特定气候、土壤、地形环境中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不宜在农田、果园等生境种植。CN 104322239 A公开了一种利用麻竹控制薇甘菊的方法,选用麻竹替代控制薇甘菊需在特定自然地理生长区域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不宜在农田、果园等生境。由此可见,寻找一种生长范围较广且更新种植时间较长的生物替代控制薇甘菊,必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控制薇甘菊的生物种植环境范围窄、更新时间短等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在生长有薇甘菊的土地上种植柱花草。
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as.),又名巴西苜蓿、热带苜蓿,属豆科多年生丛生性草本植物。原产于拉丁美洲,1964年引入中国广东,现在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等都有栽培。柱花草产量高,可达4~8万公斤/hm2,营养丰富,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8.9%、粗脂肪3.4%、粗纤维26.8%、钙1.66%、磷0.44%,可用于青稞饲料、调制干草和干草粉、牧地种植、果树间种、水土保持及绿肥等,栽培容易且用途广泛,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优良牧草。
在本发明中,发明人根据薇甘菊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结合入侵地的气候特点,通过对薇甘菊发生区实地调研、盆栽试验和实验区试验,尝试筛选发生区多种经济作物替代控制薇甘菊,结果发现柱花草对控制薇甘菊效果显著,能完全持续遏制薇甘菊。与此同时,柱花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在控制薇甘菊的同时,可以收获优良牧草,获得很好的效益;同时柱花草栽培技术比较简单,投入成本低、易推广,能增产、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由此可见,本发明利用柱花草对持续控制薇甘菊意义深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柱花草可以完全遏制薇甘菊的生长,在替代控制薇甘菊的同时,还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而且无需除草措施,隔年无需重新种植,种植成本极低。试验证明,本发明种植的柱花草对于薇甘菊单株鲜重防效可达63.01%,薇甘菊干重防效可达68.70%,薇甘菊主茎长可降低81.2%,薇甘菊一级分枝数可降低68.6%。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在生长有薇甘菊的土地上种植柱花草。
本发明采用柱花草与薇甘菊合理套栽方式,柱花草比薇甘菊的生长速度快,提前占据生态位,挤占薇甘菊的生长空间,充分与薇甘菊争夺光照、水分和养分,在竞争中占据主导,进而对薇甘菊产生较好遏制性生长,且柱花草为多年生豆科植物,生长后期分枝多,可以实现对薇甘菊的持续控制;同时获得优良牧草,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根据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替代控制薇甘菊的生长,提高柱花草的经济效益,所述薇甘菊与柱花草种植比例为1∶1-5。优选情况下,所述薇甘菊与柱花草种植比例为1∶2-3。
在本发明中,根据当地生产实际以及当年的气候条件,只要气候条件适宜,柱花草即可迅速繁殖,生长范围较广,适应性较强。优选情况下,所述柱花草适宜生长的区域是北纬23度以南,最低气温≥15℃,降雨量900~4000mm,空气湿度大于75%,无霜冻,PH值4.5~8.5的红壤、沙性灰化土、干燥砂土、重粘土、酸性瘠薄土壤,土壤湿润,易排水。
根据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提高柱花草的繁殖能力,所述柱花草种植方式是采用育苗移植,比直播的易于管理且效率高。
根据本发明,每穴定植株数视分株苗强弱细而定,每穴可定植10-15cm的2-3株幼苗。
根据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替代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同时又可提高柱花草的产量,所述柱花草种植的行株距为40-60×40-60cm。例如,行株距可以为40×40cm、40×50cm、40×60cm、50×40cm、50×50cm、50×60cm、60×40cm、60×50cm、60×60cm以及这些点值中的任意两个所构成的范围中的任意值。
根据本发明,为了进一步促进生根,提高柱花草的成活率,所述柱花草种植的深度为3-5cm。例如,可以为3cm、4cm、5cm以及这些点值中的任意两个所构成的范围中的任意值。
综上,本发明在周围薇甘菊种植柱花草对控制薇甘菊效果显著,能完全持续遏制薇甘菊,同时还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
生物量(鲜重和干重):通过电子天平测得。
主茎长:通过米尺测得。
一级分枝数量:通过肉眼测得。
薇甘菊鲜重防效(%)=(对照区薇甘菊鲜重-处理区薇甘菊鲜重)/对照区薇甘菊鲜重×100%。
薇甘菊干重防效(%)=(对照区薇甘菊干重-处理区薇甘菊干重)/对照区薇甘菊干重×100%。
实施例1
首先,种植薇甘菊茎节25天后,薇甘菊株高约8cm,在薇甘菊之间种植柱花草,每穴中定植2株柱花草高度45cm的幼苗,定植深度为5cm,柱花草行株距为40×40cm,种植实验区大小为5×5m,处理区薇甘菊与柱花草种植比例为1:1,每个处理5个重复。90天后测量薇甘菊生物量(鲜重和干重),主茎长,一级分枝数。
实施例2
首先种植薇甘菊茎节25天后,薇甘菊株高约6cm,在薇甘菊之间种植柱花草,每穴中定植2株柱花草高度43cm的幼苗,定植深度为4cm,柱花草行株距为40×40cm,种植实验区大小为5×5m,处理区薇甘菊与柱花草种植比例为1:2,每个处理5个重复。90天后测量薇甘菊生物量(鲜重和干重),主茎长,一级分枝数。
实施例3
首先种植薇甘菊茎节25天后,薇甘菊株高约5cm,在薇甘菊之间种植柱花草,每穴中定植3株柱花草高度40cm的幼苗,定植深度为3cm,柱花草行株距为40×40cm,种植实验区大小为5×5m,处理区薇甘菊与柱花草种植比例为1:3,每个处理5个重复。90天后测量薇甘菊生物量(鲜重和干重),主茎长,一级分枝数。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对照区只种植薇甘菊,每个处理5个重复。90天后测量薇甘菊生物量(鲜重和干重),主茎长,一级分枝数。
测试例
1、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对比例1中的对照区和实施例1-3中的处理区分别取5株薇甘菊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分别在电子天平称重,其中地下根在称重之前先用水冲净,清除根上附带的土壤,用纸吸干,然后将薇甘菊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放置烘箱中,在105℃杀青15钟后,在80℃烘干至恒重,然后在电子天平上称其干重。
2、主茎长:对比例1中的对照区和实施例1-3中的处理区分别取5株薇甘菊,用米尺测定薇甘菊的主茎长度。
3、一级分枝数:对比例1中的对照区和实施例1-3中的处理区分别取5株薇甘菊,肉眼测定薇甘菊主茎上的分枝数量。
4、计算:
薇甘菊鲜重防效(%)=(对照区薇甘菊鲜重-处理区薇甘菊鲜重)/对照区薇甘菊鲜重×100%
薇甘菊干重防效(%)=(对照区薇甘菊干重-处理区薇甘菊干重)/对照区薇甘菊干重×100%
5、试验结果:
处理区与对照区薇甘菊单株平均鲜重(g)测试结果见表1,处理区与对照区薇甘菊单株平均干重(g)测试结果见表2,处理区与对照区薇甘菊主茎长(cm)测试结果见表3,处理区与对照区薇甘菊一级分枝数(个)测试结果见表4。
表1
表2
表3
表4
实施例编号 采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处理区) 不采用生物替代控制方法(对照区)
实施例1 15.6 21.5
实施例2 12.4 24.0
实施例3 6.8 19.5
通过表1-4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2-3中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种植的柱花草对于薇甘菊单株鲜重防效可达58.82-63.01%,薇甘菊干重防效可达62.29-68.70%,薇甘菊主茎长降低63.4-81.2%,薇甘菊一级分枝数降低42.8-68.8%,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而且,随着柱花草种植密度的增大,薇甘菊的鲜重、干重、主茎长、一级分枝数等生物量指标均显著减小的趋势。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长有薇甘菊的土地上种植柱花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薇甘菊与柱花草种植比例为1∶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薇甘菊与柱花草种植比例为1∶2-3。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花草生长的区域是北纬23度以南,最低气温≥15℃,降雨量900~4000mm,空气湿度大于75%,无霜冻,PH值4.5~8.5的红壤、沙性灰化土、干燥砂土、重粘土、酸性瘠薄土壤,土壤湿润,易排水。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花草种植方式是采用育苗移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穴定植10-15cm的2-3株幼苗。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花草种植的行株距为40-60×40-60cm。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花草种植的深度为3-5cm。
CN201711432629.3A 2017-12-26 2017-12-26 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Pending CN1099529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2629.3A CN109952930A (zh) 2017-12-26 2017-12-26 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2629.3A CN109952930A (zh) 2017-12-26 2017-12-26 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2930A true CN109952930A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22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2629.3A Pending CN109952930A (zh) 2017-12-26 2017-12-26 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5293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9485A (zh) * 2019-11-15 2020-02-28 江苏大学 一种利用菟丝子与葎草共同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
CN112931071A (zh) * 2020-11-03 2021-06-1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利用替代物种及其组合增效防控薇甘菊的方法
CN112997827A (zh) * 2021-02-21 2021-06-2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利用红薯和扁豆组合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CN113615506A (zh) * 2021-10-14 2021-11-0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能源草与杂草相互作用的评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0258A (zh) * 2010-11-25 2011-06-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利用沙打旺替代控制黄顶菊的方法
CN104322239A (zh) * 2014-08-29 2015-02-04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利用麻竹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JP2017063780A (ja) * 2015-10-01 2017-04-06 角銅 秀光 蔦返し部材、及び防草蔦返し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0258A (zh) * 2010-11-25 2011-06-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利用沙打旺替代控制黄顶菊的方法
CN104322239A (zh) * 2014-08-29 2015-02-04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利用麻竹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JP2017063780A (ja) * 2015-10-01 2017-04-06 角銅 秀光 蔦返し部材、及び防草蔦返しユニット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雪枫: "《混播比例对热研2号柱花草和假臭草早期生长竞争能力的影响》", 《杂草学报》 *
泽桑梓: "《薇甘菊防治与资源化利用》", 31 March 2017 *
石凤翎: "《豆科牧草栽培》", 31 March 2003 *
苟文龙: "《优质牧草栽培实用技术》", 30 November 2008 *
赖志强: "《南方优质牧草:柱花草》", 30 June 2007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9485A (zh) * 2019-11-15 2020-02-28 江苏大学 一种利用菟丝子与葎草共同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
CN112931071A (zh) * 2020-11-03 2021-06-1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利用替代物种及其组合增效防控薇甘菊的方法
CN112931071B (zh) * 2020-11-03 2022-07-0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利用替代物种及其组合增效防控薇甘菊的方法
CN112997827A (zh) * 2021-02-21 2021-06-2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利用红薯和扁豆组合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CN112997827B (zh) * 2021-02-21 2023-04-1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利用红薯和扁豆组合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CN113615506A (zh) * 2021-10-14 2021-11-0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能源草与杂草相互作用的评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mero et al. Towards a sustainable viticulture: The combination of deficit irrigation strategies and agroecological practices in Mediterranean vineyards. A review and update
CN109952930A (zh) 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CN107079770A (zh) 一种茶树的栽培方法
Chung Elongation habit of mesocotyls and coleoptiles in weedy rice with high emergence ability in direct-seeding on dry paddy fields
CN105580608A (zh) 一种白芨的高效栽培技术
KR101075877B1 (ko) 자연농법
CN103069998A (zh) 一种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
CN106576727A (zh) 一种无公害向日葵栽培方法
CN108934651A (zh) 一种设施西瓜高效病虫害防控方法
CN106941995A (zh) 一种黄土丘陵区枣园行间间作饲料油菜的种植方法
CN109429954A (zh) 草莓和水稻的轮作方法
CN106358674B (zh) 一种适合于大水漫灌和滴灌的甜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CN107980502A (zh) 一种零农药草生火龙果种植方法
CN109952917A (zh) 利用香茅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CN107079773A (zh) 渭北旱塬果树与杂草共生方法
CN104025824A (zh) 一种蚕豆丰产栽培方法
Rangappa et al. Buckwheat: Potential stress-tolerant crop for mid-hills of Eastern Himalaya under changing climate
CN108391552A (zh) 一种核桃冬凌草套种的方法
CN108925384B (zh) 一种利用水稻间作梭鱼草控制水稻纹枯病和稻丛卷叶螟的方法
Dandin et al. Mulberry (Morus sps.) cultivation for sustainable sericulture
Arthur Effects of Tillage and NPK 15-15-15 Fertiliser Application on Maize Performance and Soil Properties
Shenglin et al. Field production of konjac
Zhuykov et al. The Productivity of Sareptsky Mustard Depends on the Sowing Rate and the Level of Biologization of the Crop Growing Technology.
Masombo et al. Influence of intra-row spacing, training and pruning on performance of vine spinach (Basella Alba L) in Western Kenya
CN109566301A (zh) 一种绿色高产复播玉米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