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1382A -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1382A
CN109951382A CN201910363377.6A CN201910363377A CN109951382A CN 109951382 A CN109951382 A CN 109951382A CN 201910363377 A CN201910363377 A CN 201910363377A CN 109951382 A CN109951382 A CN 109951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ial
user
classification
unit
good fri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33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51382B (zh
Inventor
赵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3633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513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51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1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51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1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及方法,包括平台服务器与x个操作客户端,所述平台服务器设置有:运算处理中心、社交模块、好友维护模块、数据库、通讯串口,社交模块包括分类单元切换模块、a个分类社交单元P,其中,m个分类社交单元P为以用户地域分类的各地社交单元,n个分类社交单元P为以用户行业分类的行业社交单元,m+n≤a;用户根据自身特点被分配或选择到不同的分类社交单元中,形成多个具有相同特点的用户同时聊天的场景,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场景以圈外人身份进入,从而获取有帮助的地区信息、行业介绍等,形成开放的即时社交方式,并在添加好友后定期维护好友关系,避免长久不联系造成人情冷淡。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时社交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社交方式由低效耗时的线下交流逐渐转向了方便快捷的线上沟通,由于网络的覆盖面广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每个人都可以即时获取到多种讯息,即时聊天软件还能满足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与好友文字、语音、视频聊天的需求。
现有的即时聊天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均由单个用户的身份展开,获取好友的方式均为定向查找,只有在知晓对方账号的情况下才能添加好友,然后进入聊天界面,或由不太成熟的大数据推送方式推荐好友。这对于相互熟悉的人快捷方便,但对于陌生人十分不友好,用户无法快速查找和自己有一定相似特征的人,也不能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人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社交圈,个人很难去结交新的朋友。而大数据推荐好友的方式仍不成熟,无法真正知晓每个人结交朋友的方式,社交效果差。
同时,这些聊天软件获取新资讯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好友的分享,或者查看一些热点资讯,但一传一地分享、资讯变为热点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样就滞后了一些实时消息的传递,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尤其是当地的一些重要事件或新鲜趣闻,对居民生活有一定影响的停水、停电、警情通知等,通常很难成为全国性质的热点新闻,只能由先知晓的人不断分享出来,时间往往很久,一旦居民不能及时获知,对生活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此时就需要更高效的区域性消息发布方式来对这些消息进行公布。
而且,对于一些好友,在添加后一段时间可能忙于其他事而忽略交流,当需要再次交流时难免尴尬,也不便开启话题,关系就越来越冷淡。
现有技术的缺陷:网络社交的方式比较封闭,很难扩展人脉关系,且信息获取有滞后性,缺少一种开放式的即时通讯工具,无法自动维护好友关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及方法,用户根据自身特点被分配或选择进入到不同的分类社交单元中,形成多个具有相同特点的用户同时聊天的场景,如同一地区的人可在一个场景中进行即时通讯,把当地的新闻快速传播让更多人第一时间知晓,同一行业的人也可在另一场景中分享交流,促进行业资讯的有效分享,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场景以圈外人身份进入,从而获取有帮助的地区信息、行业介绍等,形成开放的即时社交方式,并在添加好友后定期维护好友关系,避免长久不联系造成人情冷淡。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包括平台服务器与x个操作客户端,所述平台服务器设置有:
运算处理中心,用于处理平台中各通道的数据命令;
社交模块,用于处理即时社交中的信息内容,包括分类单元切换模块、a个分类社交单元P,其中,m个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为以用户地域分类的各地社交单元,n个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为以用户行业分类的行业社交单元,m+n≤a;
好友维护模块,用于提供自动维护好友关系的服务;
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社交信息,所述个人基本信息I包括用户名、登录密码、l个标签I1,所述社交信息包括公共交流信息、好友维护信息;
l个标签I1中包含一个第一标签I0,该第一标签I0默认设置为用户的当前定位所在的地域名称,也可由用户自定义设置为其他行业标签等;
通讯串口,供用户经操作客户端连接平台服务器进行交互;
所述运算处理中心分别连接所述社交模块、好友维护模块、数据库、通讯串口。
通过上述设计,用户的标签I1与分类社交单元的单元分类U相对应,或为地域名称,或为职业身份,用户选择一个分类社交单元进入,分类单元切换模块根据用户的选择或标签I1进行切换,使用户在当地区域的分类社交单元中进行即时聊天,也可以选择切换到其他分类社交单元,从不同人群获取需要的信息,或结交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朋友,例如去另一个城市前,可先进入该城市的分类社交单元了解当地情况,便于准备必要的行李,或者在需要寻求某个领域的从业人员帮助时,可进入对应行业的分类社交单元查找专业人士咨询。因此,整个平台高效、开放,更有利于获取到需要的人脉帮助,促进共同进步。
平台可以自动记录用户与每个好友有多久没有通信过了,对一些选择的好友进行定期维护,一定时间没有通信后平台主动发送消息给对方,让对方知道用户还记得他/她,从而再次热络起来,维护好友关系。
进一步,所述平台服务器还设置有交流热点监测模块,用于提取最近时间段的公共社交讨论热点,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与所述运算处理中心连接。
由于每个用户新进入一个分类社交单元时只能看到从进入时刻开始的新消息,而无法获知到进入前该分类社交单元中的信息,对于一些实效性强的信息,用户进入时已经过了讨论高峰,而错过信息的获取,此时就能通过交流热点监测模块获取进入前一段时间内该分类社交单元中大家讨论的热点,得到一些关键词,再由用户对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他用户展开交流,既能快速获取有效资讯,又能实时跟进大众关注,快速打开话题。
进一步,所述平台服务器还设置有分类创建审核模块、用户标签认证模块,所述分类创建审核模块用于平台根据用户需求新建分类社交单元P,所述用户标签认证模块用于验证用户添加的标签I1是否为真实身份,所述分类创建审核模块、用户标签认证模块均与所述运算处理中心连接。
各地社交单元可根据行政区划初始建立,如以每个乡镇、城区街道作为最低一级的地域名称建立分类社交单元,同时,还可以建立更高一级的县、市分类社交单元,使用户不仅可在同一乡镇、城区街道的群体中交流,还可与同一县、市的其他同乡进行交流,及时获知重要信息。但对于行业的分类社交单元,可能某些行业从业人员较少,初始建立时会有遗漏,就需要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创建该行业的分类社交单元,平台对其进行审核,若已有该行业,只是名称未统一,则通知发起创建的人已有该分类,并推荐其进入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若没有,则为其创建一个新的分类社交单元。
由于分本单元分类U的用户也可以进入分类社交单元,如何区分本地人与外地人、本行业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就需要标签I来区分,地域类标签I可通过识别定位地址获取,行业类标签I则需要对资质进行认证,如律师、医生、老师等都需要执业证书才能证实身份,否则不予添加该行业的标签I,同时,政府单元、官方机构等也可认证其标签,从而在发布一些重要消息时通过标签来证实其公信力,民众容易辨认真伪。
此外,还可以设置监控举报模块,当用户举报不良言行时对其进行审核处理,保证社交场景积极正面。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方法,包括:
开放式社交流程A,用户进入一个分类社交单元P进行即时通讯;
好友添加及维护流程B,所述用户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中添加好友,并由好友维护模块定期管理该好友和维护好友关系;
其中,所述好友添加及维护流程B包括如下步骤:
B1,当所述用户在任一分类社交单元P中添加其他用户为好友时,好友维护模块问询所述用户是否建立对所述好友的维护监控,是,进入下一步;
B2,所述好友维护模块从所述用户与所述好友的最后一次发送信息时刻开始计时;
B3,计时达到维护启动时间T2后,所述好友维护模块编辑问候信息;
B4,所述好友维护模块以所述用户名义发送所述问候信息给所述好友。
本平台除了开放式的人群即时社交外,也有好友之间的私密聊天空间,只需在分类社交单元中找到想添加的好友即可发送好友申请,其实现方式与现有的社交软件类似,不再赘述,添加好友后,平台会提醒用户是否需要好友维护监控,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还可以将相似的好友设为同一类,平台对该类好友统一监控,当用户在T2时间没有和维护监控的好友聊天后,平台就主动发送问候信息给好友,重新建立沟通,维护两者关系。
进一步设计,步骤B1中所述好友维护模块接收到用户反馈的建立对所述好友的维护监控应答为是时,所述好友维护模块记录所述用户添加所述好友的时间、分类社交单元名称、添加理由备注,并对应存入所述用户的好友维护信息,进入B2。
用户根据不同需求或情况添加好友,如寻求法律帮助时添加的律师好友、相约健身的当地好友、话题合拍的知心好友,根据添加时的不同情况进行备注,则好友维护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备注设置时间T2的长短,同时记录添加时的分类社交单元名称有利于找出二者交集,对应提出两人都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更好沟通。
更进一步设计,步骤B3中所述问候信息为讨论热点话题,具体包括:
B3.1,计时达到维护启动时间T2后,所述好友维护模块读取所述用户添加所述好友时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名称;
B3.2,所述好友维护模块将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名称发送至交流热点监测模块;
B3.3,交流热点监测模块读取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名称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在最近时间段的公共交流信息;
B3.4,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提取所述公共交流信息中重复率最高的i个句子或词语;
B3.5,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发送所述i个句子或词语至所述好友维护模块;
B3.6,所述好友维护模块将所述i个句子或词语编辑为流畅语句,作为所述问候信息。
通过上述设计,一段时间未联系的人能以最近的热门话题快速建立起沟通,如对于律师好友,将近段时间大家讨论最多的法律案件抛出作为话题:你知道最近发生的某某案件吗?你对最近发生的某某事件怎么看?由于二者是在该分类社交单元添加好友,就更容易对圈子内的热点问题同时关注,避免鸡同鸭讲的尴尬。
更进一步设计,所述好友维护模块每发送一次所述问候信息给所述好友记为一次主动交流,连续k次主动交流后所述好友仍未回发信息,所述好友维护模块自动为所述用户删除所述好友,并提示所述用户。
由于系统自动维护是在我方未及时与好友沟通的情况下发起的,系统连续多次主动打招呼则表示我方已经淡忘该好友,而好友也一直没有回应的情况下,二者的关系难以继续维持,保留好友只是占用资源,因此直接删除该好友,避免系统继续做无用功。
更进一步,还包括公共社交讨论热点提取流程C:
C1,当所述用户在任一分类社交单元P中发起热点提取请求后,交流热点监测模块读取最近时间段的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的公共交流信息;
C2,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提取所述公共交流信息中重复率最高的j个句子或词语;
C3,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发送所述j个句子或词语至所述用户的操作客户端。
通过上述设计,用户可以请求获取新进入的分类社交单元中大家在自己进入前一段时间内讨论的热点,得到一些关键词,再由用户对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他用户展开交流,既能快速获取有效资讯,又能实时跟进大众关注,快速打开话题。
所述开放式社交流程A包括如下步骤:
A1,运算处理中心识别用户是否为新登录用户,是,进入默认社交分类步骤A2,否,进入步骤A3;
A2,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根据新登录用户的第一标签I0,将新登录用户分发至单元分类U与所述第一标签I0相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0,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0写入新登录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新登录用户进入分类社交单元P0的即时社交状态;
所述即时社交状态表示用户所能查看的公共信息为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中存储的信息;
进入步骤A6;
A3,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查看用户是否发起单元切换命令,是,识别单元切换命令中的目标单元分类,进入下一步;
否则进入步骤A6;
A4,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删除其中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用户退出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的即时社交状态;
A5,所述运算处理中心将用户分发至单元分类U与所述目标单元分类相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2,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2写入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用户进入分类社交单元P2的即时社交状态;
A6,每个分类社交单元实时处理并更新其中所有用户的即时社交信息;
该步骤具体为:
A6.1,所述分类社交单元查询新写入的个人基本信息I中,是否具有与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的单元分类U相对应的标签I1,是,进入下一步,否则进入步骤A6.3;
A6.2,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对所述用户添加第一标记,进入步骤A6.4;
A6.3,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对所述用户添加第二标记;
A6.4,将所述第一标记/第二标记更新至所述分类社交单元中所述用户的展示数据中,所述展示数据至少包括该用户的用户名和第一标记/第二标记;
A6.5,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实时接收并展示其中所有用户的即时社交信息;
A7,若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接收到用户的单元切换命令,返回步骤A2。
通过上述设计,每个用户在新登录平台时,会被自动分配至第一标签I0所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如第一标签I0为默认的当前定位坐标时,就会被分配到当前地区的分类社交单元,若第一标签I0设定为某一行业标签,如律师,则每次新登录到平台时都会被分配到律师行业的分类社交单元。
当用户想切换到其他圈子里时,就会先退出当前的圈子,即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然后进入选择的目标圈子,使用户同一时刻只能在一个圈子中进行沟通,避免信息交叉混淆,也降低硬件多线程处理的负担。
为区分本地人与外地人、本行业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在分类社交单元中的所有用户会以标记来区分,例如用户进入外地的圈子,其标签I中无该地定位的标签I,则会被添加第二标记(与第一标记不同的名称前/后缀、用户名颜色/字体等),或者被认证为律师的用户进入律师行业圈子时,其标签I中具有律师认证的标签I,则被添加第一标记,以凸显其公信力及专业性,方便其他非专业人士咨询。
更进一步设计,步骤A6还包括如下子步骤:
A6.6,若所述分类社交单元的单元分类U为特定分类,则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对添加有第二标记的用户计时,计时的起始时刻为该用户进入所述分类社交单元的即时社交状态的时刻;
A6.7,计时达到访问限制时间T1后,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删除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该用户退出所述分类社交单元的即时社交状态;
A6.8,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根据该用户的第一标签I0,将其分发至单元分类U与所述第一标签I0相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0,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0写入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用户进入分类社交单元P0的即时社交状态。
某些特定行业涉及不宜对公众公开过多讯息,如警察、涉密职业等,或需要限制外界人员涉入过多,如公务人员、退役军人等,都需要限定无对应认证的用户进入该分类社交单元,通过上述设计,就能在没有对应认证标签的用户访问1分钟或3分钟后被强制退出,回到第一标签I0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或将T1设为0,不允许无对应标签的用户进入,保证特定分类的保密性。
更进一步设计,还包括新分类社交单元创建流程D:
A3,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查看用户是否发起单元切换命令,是,识别单元切换命令中的目标单元分类,进入新分类社交单元创建流程D的步骤D1;
否则进入步骤A6;
D1,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查看社交模块中是否有单元分类U与所述目标单元分类相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2,是,进入步骤A4,否则进入步骤D2;
D2,所述运算处理中心发送问询该用户是否创建新社交单元,是,进入步骤D3,否,进入步骤A6;
D3,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查看所述目标单元分类是否已标记为等待创建审核的分类,是,进入步骤D4;
否,则将目标单元分类发送至分类创建审核模块,等待审核,并将所述目标单元分类标记为等待创建审核的分类;
D4,所述运算处理中心发送“该分类已提交创建审核”至所有识别单元切换命令中含有所述目标单元分类的用户终端,进入步骤A6。
通过上述设计,未创建的分类可由用户提出新建,审核通过后就能建立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满足各行各业的用户需求。
更进一步设计,还包括用户新标签添加并认证流程E:
E1,当用户发起新建个人标签命令时,用户标签认证模块识别新建标签的类型,根据类型发送认证资料清单至所述用户,等待用户提交认证资料;
所述类型包括职业认证、身份认证;
E2,所述用户标签认证模块确认所述认证资料清单中的所有认证资料提交完毕;
E3,将所有认证资料加密打包发送至审核平台人工审核;
E4,所述用户标签认证模块接收所述审核平台的审核结果,若审核通过,添加所述新建标签为该用户新的标签I1,否则,发送认证未通过通知至所述用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用户可进入不同的群体中结交朋友,同时获取需要的资讯;同一领域的人群进行交流更有话题,增加认同感,还能从资深人士处获取帮助,丰富自身人脉;久未联系的好友也能自动维护关系,避免关系逐渐冷淡。
附图说明
图1为平台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开放式社交流程A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好友添加及维护流程B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公共社交讨论热点提取流程C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新分类社交单元创建流程D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平台服务器与x个操作客户端,所述平台服务器设置有:
运算处理中心,用于处理平台中各通道的数据命令;
社交模块,用于处理即时社交中的信息内容,包括分类单元切换模块、a个分类社交单元P,其中,m个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为以用户地域分类的各地社交单元,n个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为以用户行业分类的行业社交单元,m+n≤a;
好友维护模块,用于提供自动维护好友关系的服务;
交流热点监测模块,用于提取最近时间段的公共社交讨论热点;
分类创建审核模块,用于平台根据用户需求新建分类社交单元P;
用户标签认证模块,用于验证用户添加的标签I1是否为真实身份;
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社交信息,所述个人基本信息I包括用户名、登录密码、l个标签I1,所述社交信息包括公共交流信息、好友维护信息;
通讯串口,供用户经操作客户端连接平台服务器进行交互;
所述运算处理中心分别连接所述社交模块、好友维护模块、交流热点监测模块、分类创建审核模块、用户标签认证模块、数据库、通讯串口。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方法,包括:
开放式社交流程A,用户进入一个分类社交单元P进行即时通讯;
好友添加及维护流程B,所述用户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中添加好友,并由好友维护模块定期管理该好友和维护好友关系;
其中,所述开放式社交流程A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A1,运算处理中心识别用户是否为新登录用户,是,进入默认社交分类步骤A2,否,进入步骤A3;
A2,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根据新登录用户的第一标签I0,将新登录用户分发至单元分类U与所述第一标签I0相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0,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0写入新登录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新登录用户进入分类社交单元P0的即时社交状态;
所述即时社交状态表示用户所能查看的公共信息为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中存储的信息;
进入步骤A6;
A3,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查看用户是否发起单元切换命令,是,识别单元切换命令中的目标单元分类,进入下一步;
否则进入步骤A6;
A4,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删除其中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用户退出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的即时社交状态;
A5,所述运算处理中心将用户分发至单元分类U与所述目标单元分类相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2,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2写入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用户进入分类社交单元P2的即时社交状态;
A6,每个分类社交单元实时处理并更新其中所有用户的即时社交信息;
该步骤具体为:
A6.1,所述分类社交单元查询新写入的个人基本信息I中,是否具有与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的单元分类U相对应的标签I1,是,进入下一步,否则进入步骤A6.3;
A6.2,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对所述用户添加第一标记,进入步骤A6.4;
A6.3,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对所述用户添加第二标记;
A6.4,将所述第一标记/第二标记更新至所述分类社交单元中所述用户的展示数据中,所述展示数据至少包括该用户的用户名和第一标记/第二标记;
A6.5,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实时接收并展示其中所有用户的即时社交信息;
A6.6,若所述分类社交单元的单元分类U为特定分类,则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对添加有第二标记的用户计时,计时的起始时刻为该用户进入所述分类社交单元的即时社交状态的时刻;
A6.7,计时达到访问限制时间T1后,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删除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该用户退出所述分类社交单元的即时社交状态;
A6.8,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根据该用户的第一标签I0,将其分发至单元分类U与所述第一标签I0相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0,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0写入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用户进入分类社交单元P0的即时社交状态;
A7,若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接收到用户的单元切换命令,返回步骤A2。
所述好友添加及维护流程B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B1,当所述用户在任一分类社交单元P中添加其他用户为好友时,好友维护模块问询所述用户是否建立对所述好友的维护监控,是,进入下一步;
B2,所述好友维护模块从所述用户与所述好友的最后一次发送信息时刻开始计时;
B3,计时达到维护启动时间T2后,所述好友维护模块编辑问候信息;
B4,所述好友维护模块以所述用户名义发送所述问候信息给所述好友。
本实施例优选步骤B1中所述好友维护模块接收到用户反馈的建立对所述好友的维护监控应答为是时,所述好友维护模块记录所述用户添加所述好友的时间、分类社交单元名称、添加理由备注,并对应存入所述用户的好友维护信息,进入B2。
步骤B3中所述问候信息为讨论热点话题,该步骤具体包括:
B3.1,计时达到维护启动时间T2后,所述好友维护模块读取所述用户添加所述好友时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名称;
B3.2,所述好友维护模块将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名称发送至交流热点监测模块;
B3.3,交流热点监测模块读取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名称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在最近时间段的公共交流信息;
B3.4,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提取所述公共交流信息中重复率最高的i个句子或词语;
B3.5,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发送所述i个句子或词语至所述好友维护模块;
B3.6,所述好友维护模块将所述i个句子或词语编辑为流畅语句,作为所述问候信息。
所述好友维护模块每发送一次所述问候信息给所述好友记为一次主动交流,连续k次主动交流后所述好友仍未回发信息,所述好友维护模块自动为所述用户删除所述好友,并提示所述用户。
还包括图4所示的公共社交讨论热点提取流程C:
C1,当所述用户在任一分类社交单元P中发起热点提取请求后,交流热点监测模块读取最近时间段的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的公共交流信息;
C2,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提取所述公共交流信息中重复率最高的j个句子或词语;
C3,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发送所述j个句子或词语至所述用户的操作客户端。
如图5所示,还包括新分类社交单元创建流程D:
A3,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查看用户是否发起单元切换命令,是,识别单元切换命令中的目标单元分类,进入新分类社交单元创建流程D的步骤D1;
否则进入步骤A6;
D1,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查看社交模块中是否有单元分类U与所述目标单元分类相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2,是,进入步骤A4,否则进入步骤D2;
D2,所述运算处理中心发送问询该用户是否创建新社交单元,是,进入步骤D3,否,进入步骤A6;
D3,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查看所述目标单元分类是否已标记为等待创建审核的分类,是,进入步骤D4;
否,则将目标单元分类发送至分类创建审核模块,等待审核,并将所述目标单元分类标记为等待创建审核的分类;
D4,所述运算处理中心发送“该分类已提交创建审核”至所有识别单元切换命令中含有所述目标单元分类的用户终端,进入步骤A6。
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用户新标签添加并认证流程E:
E1,当用户发起新建个人标签命令时,用户标签认证模块识别新建标签的类型,根据类型发送认证资料清单至所述用户,等待用户提交认证资料;
所述类型包括职业认证、身份认证;
E2,所述用户标签认证模块确认所述认证资料清单中的所有认证资料提交完毕;
E3,将所有认证资料加密打包发送至审核平台人工审核;
E4,所述用户标签认证模块接收所述审核平台的审核结果,若审核通过,添加所述新建标签为该用户新的标签I1,否则,发送认证未通过通知至所述用户。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服务器与x个操作客户端,所述平台服务器设置有:
运算处理中心,用于处理平台中各通道的数据命令;
社交模块,用于处理即时社交中的信息内容,包括分类单元切换模块、a个分类社交单元P,其中,m个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为以用户地域分类的各地社交单元,n个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为以用户行业分类的行业社交单元,m+n≤a;
好友维护模块,用于提供自动维护好友关系的服务;
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社交信息,所述个人基本信息I包括用户名、登录密码、l个标签I1,所述社交信息包括公共交流信息、好友维护信息;
通讯串口,供用户经操作客户端连接平台服务器进行交互;
所述运算处理中心分别连接所述社交模块、好友维护模块、数据库、通讯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服务器还设置有交流热点监测模块,用于提取最近时间段的公共社交讨论热点,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与所述运算处理中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服务器还设置有分类创建审核模块、用户标签认证模块,所述分类创建审核模块用于平台根据用户需求新建分类社交单元P,所述用户标签认证模块用于验证用户添加的标签I1是否为真实身份,所述分类创建审核模块、用户标签认证模块均与所述运算处理中心连接。
4.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方法,特征在于包括:
开放式社交流程A,用户进入一个分类社交单元P进行即时通讯;
好友添加及维护流程B,所述用户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中添加好友,并由好友维护模块定期管理该好友和维护好友关系;
其中,所述好友添加及维护流程B包括如下步骤:
B1,当所述用户在任一分类社交单元P中添加其他用户为好友时,好友维护模块问询所述用户是否建立对所述好友的维护监控,是,进入下一步;
B2,所述好友维护模块从所述用户与所述好友的最后一次发送信息时刻开始计时;
B3,计时达到维护启动时间T2后,所述好友维护模块编辑问候信息;
B4,所述好友维护模块以所述用户名义发送所述问候信息给所述好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方法,特征在于:步骤B1中所述好友维护模块接收到用户反馈的应答为是时,所述好友维护模块记录所述用户添加所述好友的时间、分类社交单元名称、添加理由备注,并对应存入所述用户的好友维护信息,进入B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方法,特征在于:步骤B3中所述问候信息为讨论热点话题,该步骤具体包括:
B3.1,计时达到维护启动时间T2后,所述好友维护模块读取所述用户添加所述好友时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名称;
B3.2,所述好友维护模块将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名称发送至交流热点监测模块;
B3.3,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读取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名称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在最近时间段的公共交流信息;
B3.4,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提取所述公共交流信息中重复率最高的i个句子或词语;
B3.5,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发送所述i个句子或词语至所述好友维护模块;
B3.6,所述好友维护模块将所述i个句子或词语编辑为流畅语句,作为所述问候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好友维护模块每发送一次所述问候信息给所述好友记为一次主动交流,连续k次主动交流后所述好友仍未回发信息,所述好友维护模块自动为所述用户删除所述好友,并提示所述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方法,特征在于:还包括公共社交讨论热点提取流程C:
C1,当所述用户在任一分类社交单元P中发起热点提取请求后,交流热点监测模块读取最近时间段的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的公共交流信息;
C2,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提取所述公共交流信息中重复率最高的j个句子或词语;
C3,所述交流热点监测模块发送所述j个句子或词语至所述用户的操作客户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社交流程A包括如下步骤:
A1,运算处理中心识别用户是否为新登录用户,是,进入默认社交分类步骤A2,否,进入步骤A3;
A2,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根据新登录用户的第一标签I0,将新登录用户分发至单元分类U与所述第一标签I0相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0,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0写入新登录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新登录用户进入分类社交单元P0的即时社交状态;
所述即时社交状态表示用户所能查看的公共信息为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中存储的信息;
进入步骤A6;
A3,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查看用户是否发起单元切换命令,是,识别单元切换命令中的目标单元分类,进入下一步;
否则进入步骤A6;
A4,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删除其中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用户退出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的即时社交状态;
A5,所述运算处理中心将用户分发至单元分类U与所述目标单元分类相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2,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2写入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用户进入分类社交单元P2的即时社交状态;
A6,每个分类社交单元实时处理并更新其中所有用户的即时社交信息;
该步骤具体为:
A6.1,所述分类社交单元查询新写入的个人基本信息I中,是否具有与当前所在分类社交单元的单元分类U相对应的标签I1,是,进入下一步,否则进入步骤A6.3;
A6.2,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对所述用户添加第一标记,进入步骤A6.4;
A6.3,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对所述用户添加第二标记;
A6.4,将所述第一标记/第二标记更新至所述分类社交单元中所述用户的展示数据中,所述展示数据至少包括该用户的用户名和第一标记/第二标记;
A6.5,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实时接收并展示其中所有用户的即时社交信息;
A7,若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接收到用户的单元切换命令,返回步骤A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方法,特征在于步骤A6还包括如下子步骤:
A6.6,若所述分类社交单元的单元分类U为特定分类,则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对添加有第二标记的用户计时,计时的起始时刻为该用户进入所述分类社交单元的即时社交状态的时刻;
A6.7,计时达到访问限制时间T1后,所述分类社交单元删除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该用户退出所述分类社交单元的即时社交状态;
A6.8,所述运算处理中心根据该用户的第一标签I0,将其分发至单元分类U与所述第一标签I0相对应的分类社交单元P0,在所述分类社交单元P0写入所述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I,令所述用户进入分类社交单元P0的即时社交状态。
CN201910363377.6A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9951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3377.6A CN109951382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3377.6A CN109951382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1382A true CN109951382A (zh) 2019-06-28
CN109951382B CN109951382B (zh) 2021-08-17

Family

ID=6701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3377.6A Active CN109951382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513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692A (zh) * 2020-07-30 2020-10-30 重庆新申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同学录的人脉计算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8995A (zh) * 2009-02-26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和通信提示方法
CN102255890A (zh) * 2011-05-30 2011-11-23 苏宁军 一种用户推荐与信息交互的系统及方法
CN102542436A (zh) * 2011-12-06 2012-07-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用户需与联系人沟通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937995A (zh) * 2012-11-23 2013-02-20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交互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385663A (zh) * 2016-09-06 2017-02-0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共享智能穿戴式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70061421A1 (en) * 2015-08-27 2017-03-02 Tipflip,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mitting proximity based funds transfer from one person to another
CN106789589A (zh) * 2017-01-03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享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921777A (zh) * 2017-03-07 2017-07-0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173748A (zh) * 2018-01-02 2018-06-15 北京蚂蚁邻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邻里的社交方法、系统及存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8995A (zh) * 2009-02-26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和通信提示方法
CN102255890A (zh) * 2011-05-30 2011-11-23 苏宁军 一种用户推荐与信息交互的系统及方法
CN102542436A (zh) * 2011-12-06 2012-07-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用户需与联系人沟通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937995A (zh) * 2012-11-23 2013-02-20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交互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70061421A1 (en) * 2015-08-27 2017-03-02 Tipflip,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mitting proximity based funds transfer from one person to another
CN106385663A (zh) * 2016-09-06 2017-02-0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共享智能穿戴式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789589A (zh) * 2017-01-03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享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921777A (zh) * 2017-03-07 2017-07-0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173748A (zh) * 2018-01-02 2018-06-15 北京蚂蚁邻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邻里的社交方法、系统及存储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692A (zh) * 2020-07-30 2020-10-30 重庆新申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同学录的人脉计算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1382B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yrne et al. Ethnicity, Race and Inequality in the UK: State of the Nation
Broadbridge et al. 25 years on: reflecting on the past and looking to the future in gender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Bond et al.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new urbanism: a conflicting agenda?
Healey et al.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qualitative factors on the thermal comfort of office occupants
US2009001906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niversal profiles for networked clusters
Davies et al. Dixon of Dock Green got shot! Policing identity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WO200900910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niversal profiles for networked clusters
Eyre et al. Decision inertia: The impact of organisations on critical incident decision-making
Gundhus ‘Catching’and ‘Targeting’: Risk‐Based Policing, Local Culture and Gendered Practices
Spence Targeting, accountability and youth work practice
Pozzulo et al. Can a lineup procedure designed for child witnesses work for adults? Comparing simultaneous, sequential, and elimination lineup procedures
CN109951382A (zh) 一种自动管理人脉的开放式即时社交系统及方法
Kelaita et al. Pandemic polic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s: an analysis of COVID-19 lockdowns in public housing
Pilkington Field observer: Simples.” Finding a place from which to do close-up research on the “far right
Yang Gendered fieldwork with Chinese police: Negotiations among a researcher, gatekeeper, and participants
Binkhorst et al. Safety vs. reputation: Risk controversies in emerging policy networks regarding school safety in the Netherlands
Boiney Team decision making in time-sensitive environments
Clark ‘The ‘local-visual turn’: understanding peacebuilding in post-conflict societies using photo-elicitation
Duckett et al. Researching pupil well-being in UK secondary schools: Community psych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arch
Robinson et al. Multi‐Agency Work on Sexual Violenc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Identified From the Implemenation of a Sexual Assault Referral Centre (SARC)
Feltham-King et al. Multi-layered risk management in under-resourced antenatal clinics: a scientific-bureaucratic approach versus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English Security is no accident: Considering safe (r) spaces in the transnational migrant solidarity camps of Calais
Stephen Testimony and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n Oaxaca
Christensen et al. Engaging photovoice to complement on sexual assault climate research: A literature review, case study, and recommendations
Havey Untapped potential: understanding how LGBQ students use dating applications to explore, develop, and learn about their sexual ident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