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6682B - 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6682B
CN109946682B CN201910267939.7A CN201910267939A CN109946682B CN 109946682 B CN109946682 B CN 109946682B CN 201910267939 A CN201910267939 A CN 201910267939A CN 109946682 B CN109946682 B CN 109946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ion
dem
error
tandem
bas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79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46682A (zh
Inventor
贾蓓蕾
王志斌
李真芳
鲁焕
张庆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679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46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46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6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46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6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在实时轨道快速生成DEM中存在精度差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用ICESat/GLAS本身参数及外部DEM库高程信息对ICESat/GLAS高程数据进行筛选,并获取斜平面上TanDEM‑DEM库的高程值,将该高程值与SAR图像对干涉得到的斜平面高程作差,得到斜平面上的高程误差;用模糊高度、高程误差及基线误差间的关系,获得场景中基线误差;用基线误差对实时轨道误差进行校正。本发明克服了地形因素对基线估计的限制,提高了基线估计的精度,减小了实时轨道进行DEM重建时精度损失,可用于对InSAR信号的处理。

Description

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高分三号GF3数据的基线估计方法,可用于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图像信号的处理。
背景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主要产物,是干涉相位经过高程转换和地理编码得到的均匀分布在格网上的高程点,能够展示实际地形的起伏变化状态,在军事、经济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线是InSAR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有效干涉像对的选择,并对InSAR数据处理中的平地效应、多视平均等有很大影响,其精度还影响到最终提取的地表高程或形变的精度。研究高精度的干涉SAR基线估计方法对获取场景目标高质量的DEM至关重要,也是InSAR信号处理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
基线,被定义为照射同一区域的两部天线相位中心之间的距离。双天线单航过或单天线双航过工作模式下的雷达平台扫过地面某一场景区域时,会对这一场景区域形成两幅SAR图像。由于星载平台的限制,单个平台难以同时安装两个天线。通常,单天线双航过模式用于获得星载干涉雷达的干涉图像。然而在这种模式下难以保证准确的基线参数,因为地面条件和散射特征可能由于两个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而改变。要想获得高精度DEM,必须对基线进行准确计算和校正。为了满足InSAR生成DEM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基线误差要在毫米量级。
现有的基线估计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卫星轨道状态矢量法;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法;外部控制点法。卫星轨道状态矢量法估计基线精度较差,受轨道影响较大;FFT法对地形有一定的限制,不适用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特殊场景;外部控制点法精度高,计算量大,且不能保证所有的数据都能获取控制点信息。
对InSAR时序信号的处理而言,基线估计通常是利用估计的基线误差量,对基线和轨道进行校正。常用的方法是卫星轨道状态矢量法和FFT法。其中基于卫星轨道状态矢量的基线估计方法中,是直接利用轨道的位置和速度矢量信息进行基线估计,该基线估计方法存在如下缺点:当两幅干涉SAR图像的轨道是实时轨道时,基线估计精度很差。在基于FFT的基线估计方法中,利用干涉图中蕴含的相位信息如干涉条纹、干涉相位差等来估算基线分量。该方法是一种盲估计方法,仅适用于平坦地区,且利用了轨道参数进行计算,因此估计出的基线精度也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以克服地形限制,减小轨道影响,进一步提高基线估计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1.一种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ICESat卫星星载地学激光测高系统ICESat/GLAS的激光测高数据产品GLA14进行筛选,提取其在设定经纬度范围内的高程值;
(2)利用选取的高程数据,校正TanDEM-X卫星数字高程模型DEM库TanDEM-DEM的高程数据;
(3)通过卫星轨道以及参数文件中提供的参数信息,利用反定位的方法获得校正后的TanDEM-DEM在斜平面上高程值h1
(4)对两幅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解缠相位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干涉图像在斜平面的高程值h2
(5)将TanDEM-DEM在斜平面上高程值h1与两幅SAR图像干涉处理得到的斜平面高程值h2作差,得到斜平面上的高程误差Δh;
(6)根据参数文件中提供的波长λ和斜距R参数,求出SAR图像观测场景中的模糊高度hamb
(7)利用上述获得的高程误差Δh、模糊高度hamb,根据基线误差之间的关系获得场景中随着方位向线性变化的平行基线分量误差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21
(8)根据平行基线分量误差ΔB||,对场景方位向的每一个位置都建立坐标系进行实时轨道误差校正,得到基线误差校正后的轨道参数。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本发明通过计算干涉SAR图像对的斜平面高程值与TanDEM-DEM高程值之间的高程误差以及模糊高度,获得基线误差,实现轨道校正,由于没有直接采用卫星轨道信息,因此在非精密轨道的条件下,估计的基线参数受轨道影响较小,更加准确。
第二,由于本发明估计的基线误差是一个线性变化量,相较于传统方法估计的基线误差是个常数,提高了基线估计的精度。
第三,本发明中由于利用精度较高的ICESat/GLAS和TanDEM-DEM高程库信息计算高程误差,因而在没有外部控制点的情况下,也能估计出较高的基线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现总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进行ICESat/GLAS高程数据筛选的子流程图;
图3为用本发明方法与现有的轨道状态矢量法、FFT法的基线误差对比图;
图4为未进行基线误差校正直接生成的高程值与TanDEM-DEM高程值的对比图;
图5为利用本发明法进行基线误差校正后生成的高程值与TanDEM-DEM高程值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及效果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例的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对ICESat卫星星载地学激光测高系统ICESat/GLAS的激光测高数据产品GLA14进行筛选,提取其在设定经纬度范围内的高程值。
参照图2,本步骤的具体实现如下:
(1a)初步筛选:
从设定经纬度范围内的GLA14标准数据中筛选高程数据,这些高程数据同时满足地表高程可用性标志为“0”、饱和度校正标志为“0”或“1”、姿态质量指标参数为“00”、反射率参数“<1”、云量描述参数为“15”、大气散射增益参数“<100”这六个条件;
(1b)第二次筛选:
将(1a)中从ICESat/GLAS中得到的高程数据与在相同经纬度上TanDEM-X卫星数字高程模型DEM库TanDEM-DEM的高程数据作差,剔除误差小于10m的高程数据,最终得到筛选后的ICESat/GLAS高程数据;
(1c)坐标转换:
将(1b)筛选出的ICESat/GLAS高程数据在海洋环流测量卫星TOPEX/Poseidon椭球坐标系下的坐标值,转换为在世界大地测量系统1984WGS84椭球坐标系下的坐标值,转换公式如下:
HG=H+dh
其中H为坐标转换之前的高程值,HG为转换后的高程值,dh=-cos2Bda-sin2Bdb为高程变换修正值,在dh中,B代表纬度,da、db分别表示WGS84椭球和TOPEX/Poseidon椭球长轴和短轴之间的差异值,转换误差在mm量级。
步骤2,利用选取的高程数据,校正TanDEM-X卫星数字高程模型DEM库TanDEM-DEM的高程数据。
(2a)绘制相同经纬度范围内ICESat/GLAS和TanDEM-DEM的高程数据,统计二者的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
(2b)根据统计出的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对所选经纬度范围内的TanDEM-DEM高程数据补加标准差,实现校正,经过校正之后,可以获取精度更高的TanDEM-DEM高程库信息,这是对基线误差校正建模的基础,同时,受轨道误差影响较小,使得估计的基线更加准确。
步骤3,通过卫星轨道以及参数文件中提供的参数信息,利用反定位的方法获得校正后的TanDEM-DEM在斜平面上高程值h1
(3a)将TanDEM-DEM高程数据在地平面纬度、地平面经度和高程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值,按如下关系转换为在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41
其中X,Y,Z分别代表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B,L,H分别代表地平面纬度、地平面经度和高程三维坐标系的坐标,N=a(1-e2sin2B)-1/2是曲率半径,a是N中的半长轴,e2表示第一偏心率;
(3b)通过聚焦多普勒中心得到TanDEM-DEM高程数据在斜平面的方位向位置,通过高分三号卫星数据的参数文件中所提供的距离向采样间隔和斜距信息,得到TanDEM-DEM高程数据在斜平面上的距离向位置,根据已确定的方位向位置和距离向位置,获得TanDEM-DEM高程数据在斜平面上的高程矩阵;
(3c)对高程矩阵中不准确的点进行插值,获得完整的高程值h1
步骤4,对两幅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解缠相位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干涉图像在斜平面的高程值h2
(4a)通过图像配准、相位生成、相位滤波以及相位解缠处理,得到解缠相位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1
(4b)通过如下转换关系式,将解缠相位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2
转换为主、辅星天线的斜距差ΔR: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3
其中λ为波长;
(4c)构建定位方程:
根据主、辅星天线到地面的斜距关系以及主天线的多普勒方程,获得以下方程组: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4
其中,R1为主星天线到地面的斜距,R2为辅星天线到地面的斜距,且R2=R1+ΔR,fdc1为主星成像多普勒中心频率,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5
为主星天线相位中心矢量,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6
为辅星天线相位中心矢量,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7
表示地面目标矢量,λ为波长,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8
为主星速度矢量,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9
为地面目标点的速度矢量;
将方程组中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10
这五个矢量以坐标形式表示,且考虑到地面目标点为静止目标点,即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11
将上述三个方程表述为如下定位方程形式: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512
其中,(x1,y1,z1)为主星天线相位中心的坐标,(x2,y2,z2)为辅星天线相位中心的坐标,(x,y,z)为地面目标的坐标,(Vx,Vy,Vz)为主星天线速度;
(4d)利用牛顿迭代法对(4c)得到的定位方程进行求解:
(4d1)设非线性方程组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61
令x(k)表示非线性方程组的一个近似根;
对非线性方程组在x(k)处,按照多元函数的泰勒公式展开,并取线性相关得到如下牛顿迭代公式: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62
其中: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63
(4d2)将(4c)得到的定位方程代入上述牛顿迭代公式,解方程组,得到地面目标的坐标(x,y,z),其中,z为目标点(x,y)的斜平面高程h2
步骤5,将TanDEM-DEM在斜平面上高程值h1与两幅SAR图像干涉处理得到的斜平面高程值h2作差,得到斜平面上的高程误差:Δh=h1-h2
步骤6,根据参数文件中提供的波长λ和斜距R参数,求出SAR图像观测场景中的模糊高度: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64
其中:λ是雷达波长,R是雷达到目标的斜距,θ是下视角,B是垂直有效基线。
步骤7,利用上述获得的高程误差Δh、模糊高度hamb,根据基线误差之间的关系获得场景中随着方位向线性变化的平行基线分量误差: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65
至此,获得场景中的基线误差,由于模糊高度hamb是沿距离向线性变化的,因此由上述公式得到的基线误差ΔB||也是线性变化的,而传统估计方法中基线误差是个常数,用线性变化的基线误差校正基线比用常数误差校正基线更加精确。
步骤8,根据平行基线分量误差ΔB||,对场景方位向的每一个位置都建立坐标系进行实时轨道误差校正,得到基线误差校正后的轨道参数。
(8a)基线误差的根源在于轨道误差,对基线误差沿着轨道状态矢量的三个坐标方向进行分解,得到每个方向的误差分量;
(8b)将原始轨道在每个方向的轨道速度和位置信息加上该方向的轨道误差分量,获得校正后的轨道速度和位置信息。
本发明的效果可通过以下实验进一步说明:
一.实验参数:
本实验中使用的两幅干涉SAR图像的基本参数信息如下表I:
表I中国北京地区的GF-3数据基本参数信息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71
二.实验步骤
第一步,对两幅干涉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干涉图像的斜平面高程信息,再通过地理编码,生成在地平面上数字高程模型DEM产品:
(1.1)对两幅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解缠相位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干涉图像在斜平面的高程矩阵;
(1.2)将斜平面每个像点的高程值经地理编码处理投影到地平面像点上,得到最终的DEM产品;
(1.2.1)设置误差阈值TX和TY,其中TX和TY分别为地平面坐标X和Y的误差阈值;
(1.2.2)设定地平面坐标初值(X0,Y0),并将几何构象模型表达为关于地面点平面坐标的线性化方程组形式,即
C·ΔG-L=0
式中,C为系数矩阵,ΔG为改正量向量,L为几何构像模型中函数F1(x,y,X,Y,Z)和F2(x,y,X,Y,Z)的初值向量,其中,(x,y)为斜平面像点坐标,(X,Y)为地平面像点坐标,Z为每个像点的高程值;
(1.2.3)设误差向量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81
权阵为P,得到误差方程式:
V=C·ΔG-L·P,
(1.2.4)取权阵P为单位阵,得到对应的法方程式:
CTG-CTL=0
其中CT表示系数矩阵C的转置矩阵;
根据上述法方程式得到地平面坐标的改正量向量ΔG为:
ΔG=(CTC)-1CTL,
(1.2.5)将改正量向量ΔG与地平面坐标初值(X0,Y0)相加,得到修正后的地面点平面坐标(X,Y):
Figure BDA0002017443500000082
其中ΔX为ΔG在X方向的分量,ΔY为ΔG在Y方向的分量。
(1.2.6)将修正后的平面坐标(X,Y)作为新的初值(X0,Y0),返回(1.2.2),直至ΔX<TX、ΔY<TY,得到最终的(X,Y)坐标值,生成地平面上数字高程模型DEM产品,如图4(b)所示。
第二步,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计算平行基线分量误差,校正基线和轨道。
第三步,利用校正之后的轨道信息进行DEM重建。
(3.1)对完成基线和轨道校正后的两幅SAR图像再次进行干涉处理得到解缠相位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干涉图像在斜平面的高程矩阵;
(3.2)将斜平面每个像点的高程值经地理编码处理投影到地平面像点上,得到最终的DEM产品,如图5(b)所示。
第四步,结果对比。
(4.1)将本发明方法的基线误差与现有的轨道状态矢量法、FFT法的基线误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
(4.2)将干涉图像未进行基线误差校正直接生成的DEM与TanDEM-DEM库进行比对,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图4(a)为TanDEM-DEM库的DEM,4(b)为干涉图像未进行基线误差校正直接生成的DEM;
(4.3)将DEM重建结果与TanDEM-DEM库进行对比,对比图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图5(a)为TanDEM-DEM库的DEM,5(b)为DEM重建结果。
基线的精度将直接影响DEM重建的精度,因此可以通过DEM重建后的结果来验证基线估计的结果,下面结合实验结果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再做说明:
从图3可见,轨道状态矢量法的精度最差,校正结果存在线性误差,因此不能完全校正基线误差,并且FFT法比轨道状态矢量法精度高,但误差校正后,依然存在少许的基线误差;本发明方法进行基线误差校正之后,得到的基线误差曲线在零附近,意味着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校正基线误差;
从图4可见,未进行基线误差校正生成的DEM与TanDEM-DEM库的DEM相比,在经度和纬度两个方向上均存在较大误差;
图5可见,使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进行基线校正后生成的DEM与TanDEM-DEM库的DEM相比,在经度和纬度两个方向上都不存在调制误差和斜坡误差,进一步体现了本发明的提高基线估计精度和DEM产品精度的优越性。

Claims (7)

1.一种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ICESat卫星星载地学激光测高系统ICESat/GLAS的激光测高数据产品GLA14进行筛选,提取其在设定经纬度范围内的高程值;
(2)利用选取的高程数据,校正TanDEM-X卫星数字高程模型DEM库TanDEM-DEM的高程数据;
(3)通过卫星轨道以及参数文件中提供的参数信息,利用反定位的方法获得校正后的TanDEM-DEM在斜平面上高程值h1
(4)对两幅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解缠相位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干涉图像在斜平面的高程值h2
(5)将TanDEM-DEM在斜平面上高程值h1与两幅SAR图像干涉处理得到的斜平面高程值h2作差,得到斜平面上的高程误差Δh;
(6)根据参数文件中提供的波长λ和斜距R参数,求出SAR图像观测场景中的模糊高度hamb
(7)利用上述获得的高程误差Δh、模糊高度hamb,根据基线误差之间的关系获得场景中随着方位向线性变化的平行基线分量误差
Figure FDA0002017443490000011
(8)根据平行基线分量误差ΔB||,对场景方位向的每一个位置都建立坐标系进行实时轨道误差校正,得到基线误差校正后的轨道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对ICESat卫星星载地学激光测高系统ICESat/GLAS的激光测高数据产品GLA14进行筛选,实现步骤如下:
(1a)初步筛选:
从设定经纬度范围内的GLA14标准数据中筛选高程数据,这些高程数据同时满足地表高程可用性标志为“0”、饱和度校正标志为“0”或“1”、姿态质量指标参数为“00”、反射率参数“<1”、云量描述参数为“15”、大气散射增益参数“<100”这六个条件;
(1b)第二次筛选:
将(1a)中从ICESat/GLAS中得到的高程数据与在相同经纬度上TanDEM-X卫星数字高程模型DEM库TanDEM-DEM的高程数据作差,剔除误差小于10m的高程数据,最终得到筛选后的ICESat/GLAS高程数据;
(1c)坐标转换:
将(1b)筛选出的ICESat/GLAS高程数据在海洋环流测量卫星TOPEX/Poseidon椭球坐标系下的坐标值,转换为在世界大地测量系统1984 WGS84椭球坐标系下的坐标值,转换公式如下:
HG=H+dh
其中H为坐标转换之前的高程值,HG为转换后的高程值,dh=-cos2 Bda-sin2 Bdb为高程变换修正值,在dh中,B代表纬度,da、db分别表示WGS84椭球和TOPEX/Poseidon椭球长轴和短轴之间的差异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2)中利用选取的高程数据,校正TanDEM-X卫星数字高程模型DEM库TanDEM-DEM的高程数据,实现步骤如下:
(2a)绘制相同经纬度范围内ICESat/GLAS和TanDEM-DEM的高程数据,统计二者的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
(2b)根据统计出的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对所选经纬度范围内的TanDEM-DEM高程数据补加标准差,实现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3)中利用反定位的方法获得校正后的TanDEM-DEM在斜平面上高程值h1,实现步骤如下:
(3a)将TanDEM-DEM高程数据在地平面纬度、地平面经度和高程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值,按如下关系转换为在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Figure FDA0002017443490000021
其中X,Y,Z分别代表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B,L,H分别代表地平面纬度、地平面经度和高程三维坐标系的坐标,N=a(1-e2 sin2 B)-1/2是曲率半径,a是N中的半长轴,e2表示第一偏心率;
(3b)通过聚焦多普勒中心得到TanDEM-DEM高程数据在斜平面的方位向位置,通过高分三号卫星数据的参数文件中所提供的距离向采样间隔和斜距信息,得到TanDEM-DEM高程数据在斜平面上的距离向位置,根据已确定的方位向位置和距离向位置,获得TanDEM-DEM高程数据在斜平面上的高程矩阵;
(3c)对高程矩阵中不准确的点进行插值,获得完整的高程值h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4)中对两幅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解缠相位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干涉图像在斜平面的高程值h2,是通过图像配准、相位生成、相位滤波以及相位解缠处理,得到解缠相位,再进行相位与高程的转换,获得干涉图像在斜平面的高程值h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6)中根据参数文件中提供的波长λ和斜距R参数,求出SAR图像观测场景中的模糊高度hamb,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Figure FDA0002017443490000031
其中:λ是雷达波长,R是雷达到目标的斜距,θ是下视角,B是垂直有效基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8)中根据平行基线分量误差ΔB||,对场景方位向的每一个位置都建立坐标系进行实时轨道误差校正,其实现如下:
(8a)对基线误差沿着轨道状态矢量的三个坐标方向进行分解,得到每个方向的误差分量;
(8b)将原始轨道在每个方向的轨道速度和位置信息加上该方向的轨道误差分量,获得校正后的轨道速度和位置信息。
CN201910267939.7A 2019-04-03 2019-04-03 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 Active CN109946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7939.7A CN109946682B (zh) 2019-04-03 2019-04-03 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7939.7A CN109946682B (zh) 2019-04-03 2019-04-03 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6682A CN109946682A (zh) 2019-06-28
CN109946682B true CN109946682B (zh) 2022-12-02

Family

ID=6701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7939.7A Active CN109946682B (zh) 2019-04-03 2019-04-03 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46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0101A (zh) * 2020-04-14 2020-08-25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外部DEM的InSAR基线误差无控改正方法及装置
CN111856464B (zh) * 2020-07-30 2021-11-26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单控制点信息的车载sar的dem提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8770A (zh) * 2017-01-24 2017-06-30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高分辨率微波成像卫星星地一体化仿真方法
CN109242872A (zh) * 2018-08-27 2019-01-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srtm dem的干涉基线估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35269A (en) * 2010-04-12 2011-10-16 Univ Nat Central Integrated positioning method of high-resolution multidimensional satellite imag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8770A (zh) * 2017-01-24 2017-06-30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高分辨率微波成像卫星星地一体化仿真方法
CN109242872A (zh) * 2018-08-27 2019-01-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srtm dem的干涉基线估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6682A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0441B (zh) 基于两级滤波的俯冲段大斜视sar子孔径成像空变校正方法
CN103487809B (zh) 一种基于BP算法和时变基线的机载InSAR数据处理方法
CN107102333B (zh) 一种星载InSAR长短基线融合解缠方法
CN111273293B (zh) 一种顾及地形起伏的InSAR残余运动误差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3489176B (zh) 一种对于严重几何畸变的sar图像进行同名点提取的方法
CN109212522B (zh) 一种基于双基星载sar的高精度dem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7607948B (zh) 一种中轨道卫星sar的运动补偿及成像方法
CN110487241B (zh) 卫星激光测高提取建筑区高程控制点方法
CN110673143A (zh) 一种子孔径大斜视sar俯冲成像的两步处理方法
CN112711021B (zh) 一种多分辨率InSAR交互干涉时序分析方法
CN102866393B (zh) 一种基于pos与dem数据的sar多普勒参数估计方法
CN112882030B (zh) InSAR成像干涉一体化处理方法
Hagberg et al.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terferometric SAR for topographic mapping
CN109946682B (zh) 基于ICESat/GLAS的GF3数据基线估计方法
CN103744081A (zh) 一种机载圆迹合成孔径雷达高精度三维成像补偿方法
CN108562900B (zh) 一种基于高程校正的sar图像几何配准方法
CN113238228B (zh) 基于水准约束的三维地表形变获取方法、系统及装置
Feng et al. A hierarchical network densification approach for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ice velocity fields in East Antarctica
CN111127334B (zh) 基于rd平面像素映射的sar图像实时几何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5343709B (zh) 一种适用于分布式星载sar系统的地形反演方法
CN111856464B (zh) 一种基于单控制点信息的车载sar的dem提取方法
CN112859018A (zh) 一种基于图像几何校正的视频sar成像方法
Linglin et al. A fast SAR image position algorithm for maritime target location
CN114839632B (zh) 一种联合非摄影测量观测条件约束的sar无控几何定标方法及其系统
CN117761695B (zh) 基于自适应分区sift的多角度sar三维成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