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5443A - 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5443A
CN109945443A CN201910348984.5A CN201910348984A CN109945443A CN 109945443 A CN109945443 A CN 109945443A CN 201910348984 A CN201910348984 A CN 201910348984A CN 109945443 A CN109945443 A CN 109945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upply
temperature
demand
energy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89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东
陈传伟
李瑞昌
李玉琴
樊晓翠
查振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CHUNQUAN ENERGY-SAV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CHUNQUAN ENERGY-SAV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CHUNQUAN ENERGY-SAV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CHUNQUAN ENERGY-SAV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89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454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45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54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集中能源供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包含: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中能源供应端通过输送管网与能耗需求端连接,通过监测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来同步调节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其中,目标温度达成率为能耗需求端开机房间的环境温度满足温控设备目标设定温度个数占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房间个数的比值。本发明提高系统性节能的基础上,保障其集中供应过程中的舒适性;可对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准确预测,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自动调节、舒适度、节能、高效目标,提高能效和设备效率,实现节能减排,易于实施,投入产出比可观。

Description

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中能源供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档社区、办公写字楼及城市综合体的不断增加,包括中央空调等集中供冷(供热)系统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多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供冷(供热)能耗占建筑能耗达到60%,因此对供冷(供热)系统的节能管理尤其重要。当前,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现一般的主要控制方法为:能源供应端供冷(供热)机组按固定的出水温度运行,能源供应端供冷(供热)机组根据回水温度水温高低,并计算出温差值,并根据这个温度差值大小进行供应量的加载或减载,控制冷媒介质的供应量。比如制冷模式下,温差大,说明室内温度高,系统负荷大,应加载提高供应量;反之温差小,则说明室内温度低,系统负荷小,应减载减少供应量。目前常见的能源供应端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如霍小平著的《中央空调自控系统设计》、赵文成著的《中央空调节能及自控系统设计》),一般是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或DD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控制方式包括设备采用闭环控制、机组启停控制、机组保护控制、补水泵控制、机组运行方式控制、循环水泵控制、冷却水泵控制、冷却塔控制、相应设备联锁控制、供回水压差控制、设备连锁控制等功能模块,控制重心仅限于能耗供应端。其能源供应端的能源输出控制方式为:供冷(供热)机组内部运行控制由机组内部自动完成,外部控制系统只是控制机组的启停。
外部控制系统控制机组的启停的规则一般是根据循环水的回水温度设定值自动选择启停台数,当温度低于设定值低限设定值时自动减少一台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台机组运行,当温度高于设定值高限设定值时自动增加一台停止时间最长的一台机组投入运行。供冷(供热)机组内部运行控制是一种“余量控制”,即供冷(供热)机组根据回水温度来决定加载还是减载,如一种供冷(供热)机组,供冷时,机组出水温度为7℃,对应的标准回水温度为12℃。当回水温度高于12℃时,说明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较大,能量供应量不足,需要加载;当回水温度低于12℃时,说明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较小,能量供应量不足,需要减载;供热时,机组出水温度为45℃,对应的标准回水温度为40℃。当回水温度低于40℃时,说明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较大,能量供应量不足,需要加载;当回水温度高于40℃时,说明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较小,能量供应量不足,需要减载。此方法存在的不足:1、外部控制系统只对供冷(供热)机组进行启停控制,供冷(供热)机组内部运行控制由机组内部自动完成。2、供冷(供热)机组内部运行的“余量”控制,供回水温度反馈时间长,控制滞后性严重,造成能源浪费。存在调节的滞后性,能耗需求端使用效果舒适度差,容易出现效果不好或则过冷过热,降低了集中供冷(供热)效果的舒适性。3、温度余量参数单一,使控制温度在较大范围内起伏,长时间都不能到达设定值的稳定状态,既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控制不够科学与系统综合能效比低。4、能源供应端的温度余量本身并不是能耗需求端真实的使用需求。因此,亟需一种调节集中能源供应中的需求与供应均衡,以实现节能减耗等效果。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提高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能效,满足集中供冷(供热)的舒适性效果情况下,降低系统能耗。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一种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包含: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中能源供应端通过输送管网与能耗需求端连接,通过监测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来同步调节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其中,目标温度达成率为能耗需求端开机房间的环境温度满足温控设备目标设定温度个数占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房间个数的比值。
上述的,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为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设备能耗需求量,或为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设备能耗需求量在集中供热供冷系统全部设备能耗需求量中所占的比例值。
上述的,开机房间的环境温度满足温控设备目标设定温度,包含如下情形:制冷模式下的满足条件为TR≤TS±x;采暖模式下的满足条件为TR≥TS±x;其中,TR是开机房间的环境温度,TS是温控设备目标设定温度,x是修正系数,x≥0。
优选的,修正系数依据预设的目标温度达成率阶梯范围设定具体数值。
上述的,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是通过调节能量输送介质供应量和能量输送介质温度以达成负荷需求的同动态平衡。
上述的,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满足能耗需求端开机负荷需求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调节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修正预设环境温度对应的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值;或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直接调节能量输送介质温度。
上述的,还包含:根据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和目标温度达成率变化趋势,预测集中供热供冷系统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趋势,提前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量。
上述的,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采用循环水介质。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系统,包含能量供应监控模块、能耗需求监控模块、管控平台和通讯网络,其中,
能量供应监控模块,用于根据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调节能量输送介质供应量和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温度;
能耗需求监控模块,用于根据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和目标温度达成率变化趋势,预测集中供热供冷系统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趋势,提前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量;
管控平台,用于通过监测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来同步调节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
通讯网络,用于系统各个模块间数据的传输与反馈。
上述的系统中,通讯网络包含有线通讯模块和/或无线通讯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目标温度达成率Pt的导入,在提高集中供冷(供热)系统能效提升和用能管控的系统性节能的基础上,保障了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舒适性。可根据预先确定的负荷计算模型,对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准确预测,将预测结果运用到能源供应端的能量输出调节,优化调整能量供应量,进一步提高了集中供冷(供热)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实现系统模块化,供应-管理-使用,实现自动调节,提高能效。采用供需实时反馈的方法,实现舒适度、节能、高效的目标;能够大大提高设备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可以应用到各种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易于实施,投入产出比可观。
2、本发明系统中由能耗需求端控制模块获取现场参数数据,通过通讯网络实现能源供应端控制模块对集中供冷(供热)运行参数的调节,通过管控平台达到能源供应端的能量供应与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从能源供应端的能效提升与能耗需求端的用能管控的系统性节能,使用效果好,适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集中供热供冷系统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集中能源供应节能控制原理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现有一些厂家对现有中央供冷(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控制系统技术改进,以实现对中央空调运行的节能控制装置和节能控制方法,并通过供冷(供热)能耗需求端和集中供冷(供热)机组联动,根据能耗需求端实时能耗调节机房集中供冷(供热)机组等设备的运行,达到用多少供多少的节能控制。中央空调调节依据能耗需求端实时能耗作为调节依据,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节能控制实时性。以供冷(供热)能耗需求端设备实时所需能耗作为供冷(供热)系统能量(制冷或制热)供应量的调控依据,以运行状态“逼近”制冷或制热机组最佳能效比运行曲线作为系统运行调控的核心,通过综合调节供冷(供热)系统的冷冻水、冷却水的流量、温度和制冷机组压缩机的运行负荷比例,使各用户制冷或制热需求能量之和与中央空调供给能量相平衡,达到中央空调经济运行的最佳状态,来达到节能效果。以上技术方案虽然提出了以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为依据,对能源供应端的能量供应进行调节,对供冷(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有积极的贡献,但还存在以下的不足:1、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没有管控,能源供应端的能效提升还有很大的可优化调节空间;2、判断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参数还是过于简单,不能预测能耗需求变化动态;3、对能源供应端的节能调节不能保障集中供冷(供热)的舒适性效果。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包含: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中能源供应端通过输送管网与能耗需求端连接,通过监测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来同步调节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其中,目标温度达成率为能耗需求端开机房间的环境温度满足温控设备目标设定温度个数占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房间个数的比值。通过能量供应与能耗需求的平衡、能耗需求的负荷预测及供冷(供热)效果保障等,达到能源供应端的能量供应与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的动态平衡,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调节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温度或对输送介质温度进行细微修正,实现从能源供应端的能效提升与能耗需求端的用能管控的系统性节能,提高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能效,满足集中供冷(供热)的舒适性效果情况下,大大降低系统能耗。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为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设备能耗需求量,或为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设备能耗需求量在集中供热供冷系统全部设备能耗需求量中所占的比例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开机房间的环境温度满足温控设备目标设定温度,包含如下情形:制冷模式下的满足条件为TR≤TS±x;采暖模式下的满足条件为TR≥TS±x;其中,TR是开机房间的环境温度,TS是温控设备目标设定温度,x是修正系数,x≥0。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修正系数依据预设的目标温度达成率阶梯范围设定具体数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是通过调节能量输送介质供应量和能量输送介质温度以达成负荷需求的同动态平衡。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满足能耗需求端开机负荷需求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调节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修正预设环境温度对应的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值;或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直接调节能量输送介质温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含:根据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和目标温度达成率变化趋势,预测集中供热供冷系统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趋势,提前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量。
参见图1所示,在集中供冷(供热)系统中,根据监测能耗需求端开机设备的负荷需求Qn的变化,同步调节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Qp,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或目标温度达成率Pt调节集中供冷(供热)系统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一般为冷水或热水)温度Tw。当监测能耗需求端的开机负荷需求Qn增加时,则提高能源供应端的能量输出Qp,当监测能耗需求端开机负荷需求Qn降低时候,则减少能源供应端的能量输出Qp,实现集中供热(供冷)系统的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和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的动态平衡。目标温度达成率Pt可设定为供热(供冷)系统的能耗需求端开机房间的温度TR满足温控设备的目标设定温度TS的比例值,制冷模式下,符合条件为TR≤TS±x;采暖模式下,符合条件为TR≥TS±x,x是修正系数,x≥0。Qn既可以是能耗需求端的所有开机设备能耗需求量值,也可以是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设备的能耗需求量在系统全部设备能耗需求量中所占的比例值。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Qp由能量输送介质供应量S和温度Tw调节,在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Qp满足监测能耗需求端开机负荷需求Qn时,既可根据环境温度Ta调节能量输送介质的出口温度Tw,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Pt对出口温度Tw进行修正。也可直接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Pt调节能量输送介质的出口温度Tw,不但提高了能源供应端供冷(供热)系统的能效,还可保障供冷(供热)系统的舒适性效果。根据能耗需求端开机负荷需求Qn和PT的变化,可预测集中供热(供冷)系统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变化趋势,提前一定时间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量,降低了供冷(供热)系统的波动,实现供冷(供热)系统的平衡运行。
基于上述的节能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系统,包含能量供应监控模块、能耗需求监控模块、管控平台和通讯网络,其中,
能量供应监控模块,用于根据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调节能量输送介质供应量和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温度;
能耗需求监控模块,用于根据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和目标温度达成率变化趋势,预测集中供热供冷系统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趋势,提前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量;
管控平台,用于通过监测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来同步调节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
通讯网络,用于系统各个模块间数据的传输与反馈。
上述的系统中,通讯网络包含有线通讯模块和/或无线通讯模块。
参见图2所示,系统中含有能量供应控制子系统、能耗需求控制子系统、管控平台和通讯网络,管控平台内嵌上述节能控制方法的控制逻辑,由能耗需求控制子系统获取现场的参数数据,通过通讯网络实现能量供应控制子系统对集中供冷(供热)运行参数的调节,达到能源供应端的能量供应与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从能源供应端的能效提升与能耗需求端的用能管控的系统性节能。通讯网络包括中间管理设备网关,以及连接系统各部的线路和网络,通讯可以现场有线通讯、无线通讯。管控平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节能控制方法进行逻辑处理后,通过能源供应端供冷(供热)机组接口模块连接机组,实现能源供应端供冷(供热)机组的启停及参数调节。供冷(供热)机组接口模块内部嵌入可编辑的通讯协议,连接各种型号和类型的供冷(供热)系统机组,是节能装置系统和能源站的数据、信息交换通道,该模块具备编辑功能,市面上常见的机组系统的协议,都可以实现对接。
为验证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效性,下面结合实际案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案例一:基于上述的实施例,采用以下几个关键参数,开机负荷需求Qn,目标温度达成率Pt,环境温度Ta。通过实时监测能耗需求端的开机负荷Qn和室温达成率Pt,根据Qn和Pt的变化调节冷热供应Qp,当开机负荷Qn增加或达成率Pt下降时,则能源供应端提高能量供应量Qp,当开机负荷Qn降低或则达成率Pt上升时候,则能源供应端降低供应量Qp,实现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冷热量的供应和能耗需求端需求相匹配。通过这种负荷需求和供应量的联动,提高系统能效,快速达到系统节能目标,同时兼顾了用户人体感受的效果。对开机负荷Qn和室温达成率Pt的变化进行统计,根据判断的两个参数变化趋势,提前一定时间调整冷热供应Qp,满足能耗需求端的冷热量进一步变化的需求,通过提前量快速到达下一步的控制目标,避免传统温度余量控制造成的人体感受的滞后性,不仅效果滞后还造成一定的浪费。
根据环境温度Ta,自动调整采暖系统的出/进(回)水温度,按下表方式进行对应,并根据房间的目标温度达成率Pt进行修正。
采暖表
修正温度数值的条件判断如下:
修正温度的数值Tx取决于目标达成率Pt,条件判断如下:
室温达成率Pt 修正温度
Pt≤30% 2℃
30%≤Pt≤60% 1℃
Pt≥60% 0℃
本实施案例实在采暖模式下,外部气温补偿情况下,采用修正值和Pt进行关联变化,从而达到自动调整出水温度Tw,提高系统能效,实现系统节能,需要说明的是Ta、TW1、TW2、TW、TX及Pt的取值为经验值,均可根据供冷(供热)系统应用情况和特点进行调整。
实施案例二:在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中,根据监测能耗需求端的开机设备的负荷需求Qn的变化同步调节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Qp,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Pt调节集中供冷(供热)系统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一般为冷水或热水)温度Tw。当监测能耗需求端的开机负荷需求Qn增加时,则提高能源供应端的能量输出Qp,当监测能耗需求端开机负荷需求Qn降低时候,则减少能源供应端的能量输出Qp,实现集中供热(供冷)系统的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和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相匹配。目标温度达成率Pt为供热(供冷)系统的能耗需求端开机房间的温度TR满足温控设备的目标设定温度的比例值,制冷模式下,符合条件为TR≤TS±x;采暖模式下,符合条件为TR≥TS±x,x是修正系数,x≥0。Qn既可以是能耗需求端的所有开机设备能耗需求量值,也可以是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设备的能耗需求量在系统全部设备能耗需求量中所占的比例值。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Qp由能量输送介质供应量S和温度Tw调节,在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Qp满足监测能耗需求端开机负荷需求Qn时,既可根据环境温度Ta调节能量输送介质的出口温度Tw,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Pt来进行修正。也可直接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Pt调节能量输送介质的出口温度Tw,从而提高能源供应端供冷(供热)系统的能效。根据能耗需求端开机负荷需求Qn和PT的变化趋势预测集中供热(供冷)系统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变化趋势,提前一定时间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量。
本实施案例,采用以下几个关键参数,开机负荷需求Qn,温度达成率Pt,环境温度Ta。通过实时监测能耗需求端的开机负荷Qn和室温达成率Pt,根据Qn和Pt的变化调节冷热供应Qp,当开机负荷Qn增加或达成率Pt下降时,则能源供应端提高能量供应量Qp,当开机负荷Qn降低或则达成率Pt上升时候,则能源供应端降低供应量Qp,实现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冷热量的供应和能耗需求端需求相匹配。通过这种负荷需求和供应量的联动,提高系统能效,快速达到用户人体感受的效果目标,同时兼顾了系统节能。对机负荷Qn和室温达成率Pt的变化进行统计,根据判断的两个参数变化趋势,提前一定时间调整冷热供应Qp,满足能耗需求端的冷热量进一步变化的需求,通过提前量快速到达下一步的控制目标,避免传统温度余量控制造成的人体感受的滞后性,不仅效果滞后还造成一定的浪费。
根据环境温度Ta,自动调整制冷系统的出/进(回)水温度,按下表方式进行对应,并根据房间的目标温度达成率Pt进行修正。
制冷表
修正温度数值的条件判断如下:
修正温度的数值Tx取决于目标达成率Pt,条件判断如下:
室温达成率Pt 修正温度
Pt≤30% 2℃
30%≤Pt≤60% 1℃
Pt≥60% 0℃
本实施案例实在制冷模式下,外部气温补偿情况下,采用修正值和Pt进行关联变化,从而达到自动调整出水温度Tw,提高系统能效,实现系统节能。需要说明的是Ta、TW1、TW2、TW、TX及Pt的取值为经验值,均可根据供冷(供热)系统应用情况和特点进行调整。
实施案例三:主要原理和实施案例一相同,技术方案采用以下几个关键的参数,开机负荷需求Qn,目标温度达成率Pt,环境温度Ta。通过实时监测能耗需求端的开机负荷Qn和室温达成率Pt,根据Qn和Pt的变化调节冷热供应Qp,当开机负荷Qn增加或达成率Pt下降时,则能源供应端提高能量供应量Qp,当开机负荷Qn降低或则达成率Pt上升时候,则能源供应端降低供应量Qp,实现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冷热量的供应和能耗需求端的负荷需求相匹配。通过这种负荷需求和供应量的联动,提高系统能效,快速达到用户人体感受的效果目标,同时兼顾了系统节能。对机负荷Qn和室温达成率Pt的变化进行统计,根据判断的两个参数变化趋势,提前一定时间调整冷热供应Qp,满足能耗需求端的冷热量进一步变化的需求,通过提前量快速到达下一步的控制目标,避免传统温度余量控制造成的人体感受的滞后性,不仅效果滞后还造成一定的浪费。在系统运行中,冷热供应Qn由介质供应量S调节,调节冷媒介质的供应量S以满足Qn变化的。100%≥d 1≥d2≥0%,当达成率Pt≥d1时,降低供应量S,不低于系统允许最低供应量。当Pt≤d2时候,增加供应量S,不高于系统的最大供应量。当d 1≥Pt≥d2时候,供应量S不做调整,保持能量供应Qn不变。本实施案例根据Pt的值直接调整供应量S,满足能耗需求端需求。
实施案例四:本实施案例应用于供冷系统,主要原理和实施案例一相同,技术方案采用以下几个关键的参数,开机负荷需求Qn,温度达成率Pt,环境温度Ta。通过实时监测能耗需求端的开机负荷Qn和室温达成率Pt,根据Qn和Pt的变化调节冷热供应Qp,当开机负荷Qn增加或达成率Pt下降时,则能源供应端提高供应量Qp,当开机负荷Qn降低或则达成率Pt上升时候,则机组降低供应量Qp,实现供冷(供热)系统冷热量的供应和能耗需求端需求相匹配。通过这种负荷需求和供应量的联动,提高系统能效,快速达到用户人体感受的效果目标,同时兼顾了系统节能。对机负荷Qn和室温达成率Pt的变化进行统计,根据判断的两个参数变化趋势,提前一定时间调整冷热供应Qp,满足能耗需求端的冷热量进一步变化的需求,通过提前量快速到达下一步的控制目标,避免传统温度余量控制造成的人体感受的滞后性,不仅效果滞后还造成一定的浪费。在供冷的实际应用中,供应Qn单独调节Tw来满足需求,100%≥d 1≥d2≥0%当达成率Pt≥d1时,提高水温Tw,降低能量供应,能效提高。当Pt≤d2时候,则降低水温Tw,提高能量供应。当d 1≥Pt≥d2时候,水温Tw不做调整,保持能量供应Qn不变。达到节能效果下,对供冷(供热)系统能耗需求端需求的满足。本实施案例在采暖模式下工作,根据Pt的值直接调整水温Tw。
实施案例五:本实施案例中主要原理和实施案例一相同,技术方案采用以下几个关键的参数,开机负荷需求Qn,温度达成率Pt,环境温度Ta。通过实时监测能耗需求端的开机负荷Qn和室温达成率Pt,根据Qn和Pt的变化调节冷热供应Qp,当开机负荷Qn增加或达成率Pt下降时,则能源供应端提高供应量Qp,当开机负荷Qn降低或则达成率Pt上升时候,则机组降低供应量Qp,实现供冷(供热)系统冷热量的供应和能耗需求端需求相匹配。通过这种负荷需求和供应量的联动,提高系统能效,快速达到用户人体感受的效果目标,同时兼顾了系统节能。对机负荷Qn和室温达成率Pt的变化进行统计,根据判断的两个参数变化趋势,提前一定时间调整冷热供应Qp,满足能耗需求端的冷热量进一步变化的需求,通过提前量快速到达下一步的控制目标,避免传统温度余量控制造成的人体感受的滞后性,不仅效果滞后还造成一定的浪费。在供暖的实际应用中,供应Qn单独调节Tw来满足需求,100%≥d 1≥d2≥0%当达成率Pt≥d1时,则降低水温Tw,降低能量供应,能效提高。当Pt≤d2时候,升高水温Tw,提高能量供应。当d 1≥Pt≥d2时候,水温Tw不做调整,保持能量供应Qn不变。达到节能效果下,对供冷(供热)系统能耗需求端需求的满足。本实施案例在制冷模式下工作,根据Pt的值直接调整水温Tw。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实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是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内容:
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中能源供应端通过输送管网与能耗需求端连接,通过监测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来同步调节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其中,目标温度达成率为能耗需求端开机房间的环境温度满足温控设备目标设定温度个数占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房间个数的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为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设备能耗需求量,或为能耗需求端所有开机设备能耗需求量在集中供热供冷系统全部设备能耗需求量中所占的比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机房间的环境温度满足温控设备目标设定温度,包含如下情形:制冷模式下的满足条件为TR≤TS±x;采暖模式下的满足条件为TR≥TS±x;其中,TR是开机房间的环境温度,TS是温控设备目标设定温度,x是修正系数,x≥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正系数依据预设的目标温度达成率阶梯范围设定具体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是通过调节能量输送介质供应量和能量输送介质温度以达成负荷需求的同动态平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满足能耗需求端开机负荷需求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调节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修正预设环境温度对应的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值;或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直接调节能量输送介质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根据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和目标温度达成率变化趋势,预测集中供热供冷系统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趋势,提前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采用循环水介质。
9.一种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能量供应监控模块、能耗需求监控模块、管控平台和通讯网络,其中,
能量供应监控模块,用于根据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调节能量输送介质供应量和能量输送介质温度,并根据目标温度达成率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送介质温度;
能耗需求监控模块,用于根据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和目标温度达成率变化趋势,预测集中供热供冷系统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趋势,提前调整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量;
管控平台,用于通过监测能耗需求端负荷需求变化来同步调节能源供应端能量输出;
通讯网络,用于系统各个模块间数据的传输与反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讯网络包含有线通讯模块和/或无线通讯模块。
CN201910348984.5A 2019-04-28 2019-04-28 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99454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8984.5A CN109945443A (zh) 2019-04-28 2019-04-28 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8984.5A CN109945443A (zh) 2019-04-28 2019-04-28 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5443A true CN109945443A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1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8984.5A Pending CN109945443A (zh) 2019-04-28 2019-04-28 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4544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9383A (zh) * 2021-08-31 2021-12-03 广州汇电云联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舒适度模型的冷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965223A (zh) * 2023-02-14 2023-04-14 深圳市三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慧能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3149A (en) * 1980-08-29 1982-03-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ulti-chamber type air conditioner
JPH07198189A (ja) * 1993-12-29 1995-08-0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213060A (zh) * 1997-09-30 1999-04-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个房间空调系统
KR20050075096A (ko) * 2004-01-15 2005-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각 실 부하 산출 방법 및전자팽창밸브의 제어 방법
CN103743057A (zh) * 2013-11-26 2014-04-23 中山市蓝水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CN106765955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新智能源系统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末端舒适度的供水变温度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3149A (en) * 1980-08-29 1982-03-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ulti-chamber type air conditioner
JPH07198189A (ja) * 1993-12-29 1995-08-0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213060A (zh) * 1997-09-30 1999-04-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个房间空调系统
KR20050075096A (ko) * 2004-01-15 2005-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각 실 부하 산출 방법 및전자팽창밸브의 제어 방법
CN103743057A (zh) * 2013-11-26 2014-04-23 中山市蓝水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CN106765955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新智能源系统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末端舒适度的供水变温度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9383A (zh) * 2021-08-31 2021-12-03 广州汇电云联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舒适度模型的冷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965223A (zh) * 2023-02-14 2023-04-14 深圳市三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慧能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2735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设备节能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726554B (zh) 一种多联机舒适度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120799A (zh) 一种水系统多联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020845A (zh) 一种空调系统联动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917646B (zh) 一种区域供冷供热设备优化运行系统及方法
CN109269021A (zh) 空调系统节能运行优化调度方法
CN110794775B (zh) 多台锅炉负荷智能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3994554A (zh) 一种空调用变压差控制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10223005A (zh) 一种空调负荷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及评估装置
CN109945443A (zh) 集中能源供应的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01321B (zh) 一种中央空调水泵节能变频控制方法
CN203869259U (zh) 一种基于末端空调设备冷冻水阀门开度的变压差控制装置
CN206669841U (zh) 自吸平衡供热系统
CN115081220A (zh) 一种高能效中央空调系统调节方法及其系统
CN112815389A (zh) 一种换热机组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964394A (zh) 一种基于风水联动的中央空调能效管控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5235286B (zh) 一种换热频率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0513874A (zh) 基于耗电量的热水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热水机
CN115235049A (zh) 一种空调主机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571069A (zh) 空调室内风机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3503581A (zh) 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12629072A (zh) 煤改电用户空气源热泵节能控制装置
CN114427741B (zh) 空调冷水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11270A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114396718B (zh) 全空气变风量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