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34699A - 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34699A
CN109934699A CN201910103300.5A CN201910103300A CN109934699A CN 109934699 A CN109934699 A CN 109934699A CN 201910103300 A CN201910103300 A CN 201910103300A CN 109934699 A CN109934699 A CN 109934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upply chain
financial
service
fi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33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洪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anrong Supply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anrong Supply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anrong Supply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anrong Supply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33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346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34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346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平台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实现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并根据第三用户所提供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外包;将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组成的商业体系中的信用变得可视、可显、可预警、可处置、可变现和可补偿,能够建立相对客观的信用体系,通过技术增信、业务增信和管理增信将供应链管理的风控和金融服务的风控融合在一个跨界(产业、金融和技术)交易平台上,实现商业信用的可传导,从而加快资金的周转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应链金融科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业务背景的真实性,取决于整个供应链全业务链条上每个环节的作业指令执行和作业结果单证的真实性。然而,作业指令执行和作业结果单证完全属于线下业务作业场景的范畴,依靠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技术只能在单一封闭主体内完成作业,无法解决全链条上、下游的多方企业主体间的线下业务,导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并不能很好的根据业务经营的真实性与时效性进行风险管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以解决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并不能很好的根据业务经营的真实性与时效性进行风险管理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其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获取第二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通过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物流物控服务,建立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
通过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建立所述第二用户和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其包括:
企业云平台,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所述企业云平台还用于获取第二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金融平台,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所述金融平台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物流平台,用于通过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物流物控服务,建立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
交易平台,用于通过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建立所述第二用户和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分布式存储器、分布式处理器以及分布式存储在所述分布式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分布式处理器上分布式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分布式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分布式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及系统,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平台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实现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并根据第三用户所提供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外包;从而可以根据供应链管理服务和物流物控服务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根据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建立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之间的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将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组成的商业体系中的信用变得可视、可显、可预警、可处置、可变现和可补偿,能够建立相对客观的信用体系,通过技术增信、业务增信和管理增信将供应链管理的风控和金融服务的风控融合在一个跨界(产业、金融和技术)交易平台上,实现商业信用的可传导,从而加快资金的周转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和基于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为核心企业以及与核心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显性供应链金融服务。
显性供应链金融,是以企业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为基础,通过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外包将风控能力外化在一个独立、专业的平台上,通过技术手段改造供应链管理流程,利用显性供应链金融平台自有资金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融资,同时建立在显性供应链金融平台拥有物权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基础之上把整个商业体系中的信用变得可视化、可预警、可处置、可变现、可补偿和可传导,而不再是对主体授信,也不再对资产交易进行授信,从而提高融资工具的流转效率,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性供应链金融的特征作详细介绍:
一、显性供应链金融遵循的市场规则
1、回归供应链金融的本源
使供应链金融回归到“以企业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为基础”的业务逻辑上来,建立链式营销思维,注重客群的整体拓展,组合运用金融产品和工具,实行全流程监测管理,采取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实现金融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性原则”的有机统一。
2、围绕流动资产变现能力打造跨界融合平台
首先,金融机构要成为跨界融合平台的主导者。
其次,核心企业要成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供商和综合风险管理者。设计和组织交易过程、物流过程和资金流过程,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效管控风险,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资产状态的透明性。
第三,顺应供应链金融活动与信息通讯技术高度融合的趋势。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供应链运营和金融运营数字化、自动化、平台化、信任化的变革和高度融合,从而产生供应链,使金融活动的决策智能化、主体生态化、活动服务化以及管理可视化,有效降低产业活动以及金融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实现用金融推动供应链生态发展。
通过完善供应链交易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物流综合系统以及金融服务四大系统功能,建立“供应链协同管理+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科技”综合性跨界融合平台,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全链经营成本、风控成本和资金成本,搭建成一个产融结合、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
3、依托跨界融合平台衍生出外化风控能力
在“以企业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为基础”的业务逻辑基础上,将金融机构安全性要求的风控系数、供应链专业化管理的风控优势和依托金融科技实现的风控能力等三个方面实现有机的统一,并在跨界融合平台上得到独立、完整和全面的“外部显现”,简称“外化风控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可视化、可预警、可处置、可变现、可补偿和可传导。
技术除本身具有价值外,更大的价值体现在业务应用上;当业务应用技术与业务本身融为一体时,其价值量级已经产生质的变化。业务规模由于受到内生性资金规模的约束,价值量级的提升必然受到限制,必须提高外融性资金规模才能做到业务价值最大化。当外融性资金主体与业务主体通过技术手段将各自风控体系合二为一时,业务价值量级自然不可同日而语。通过跨界融合、回归本源、外包管理、能力衍生、科技手段和信用传导,内生性资金提高了周转效率,外融性资金释放了风险压力,链条上成员企业实现了规模提升和成本降低。对于显性供应链金融平台来说,既可创造价值,又可分享利润,还能坐收息差。
二、显性供应链金融的价值主张
显性供应链金融的价值主张为“无须授信+平价融资”——金融机构对内生性平台公司的融资;
其中,“无须授信”的含义如下:
1、与传统银行授信不同,无须根据企业的实力进行融资;
2、与传统银行授信不同,无需第二还款来源;
3、与传统银行授信不同,无须被动做风控(主动风控的逻辑:钱出去、物进来;物出去、钱进来)。
内生性平台公司的三大特征如下:
1、由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带来的服务外包耦合在平台公司;
2、平台公司建立在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基础上所衍生的风控能力是依靠科技手段实现的;
3、通过信用传导,平台公司内生性资金提高了周转效率,外融性资金释放了风险压力,链条上成员企业实现了规模提升和成本降低。
“平价”的含义为:根据企业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实现等价融资。
显性供应链金融的价值主张基于以下战略定位的核心问题提出:
1、需求创新开拓全新市场,通过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和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服务外包的耦合实现创新和突破;
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功能:采购执行、分销执行、库存管理、运输和仓单管理。
2、洞察本质抢占先位优势,通过创造优质资产将整个商业体系的信用变得可传导,通过加快显性供应链金融平台自有资金的周转效率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
显性供应链金融平台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颠覆性现代科技实现供应链金融,支持产品、服务、资金和价值通过网络的共创共享共赢,实现风险外化、信任传导和资产变现,为企业提供快速、持续、低成本、低风险的资金。显性供应链金融风控由物联感知层、分布数据层、分布计算层、应用平台层和客户交互层组成。其中,物联感知层是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基础设施层,通过物联感应采集真实的资产动态信息,提供实时的物控自动化;分布数据层提供物联网大数据、业务结构形数据和区块链分布式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分布计算层提供基于混合云的并行计算、分析和快速最佳决策能力;应用平台层提供业平台化的业务服务、流程和功能;客户交互层为显性供应链金融提供人机交互和机机交互(M2M)能力。
3、产业整合强化战略控制,通过私募融资、市场扩张和海外上市奠定战略优势;
显性供应链金融的战略控制是在跨界融合平台成长模式设计中强化战略优势和防止模式被模仿的关键举措。其中,战略控制包括三个核心要点:一是在模式实施中始终为客户创造价值,持续地提升客户忠诚度;二是加强和改善跨界融合平台自身价值链地位的关键性战略措施,包括对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改造、对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价值贡献、对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链式价值提升,以及确立战略优势的平台发展策略(如私募融资、市场扩张和海外上市)等;三是内在性地包含了防止模式被轻易模仿的“关键密码”,而这种关键密码的背后,体现的往往是市场机遇、模式设计与企业独享性的资源三者的精妙统一。
三、显性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创造与维护
(一)物联网动产监管
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质押动产进行实时感知、无缝监管、信息封装与动态登记,将质押动产的物理状态与对应的质押信息绑定,确保质押动产的客观真实存在、质押动产与仓单的一一对应和登记对象信息的唯一性。
(二)显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六要素
1、业务闭合化
业务闭合是指首尾相接,形成环路,最大化地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2、交易信息化
交易信息化包括企业跨职能信息沟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或者金融服务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以及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有效协调等。
3、收入自偿化
收入自偿化是指根据企业真实的贸易背景、供应链流程和上、下游综合经营资信实力,把企业未来的稳定现金流作为直接的融资还款来源。
4、管理垂直化
管理垂直化,就是对供应链活动实施专业化管理,目的是为了明确责任,控制供应链流程,并且使各个管理部门互不重复、相互制约。管理体系要达到四个分离:业务审批与操作分离,交易运作和物流监管分离,融资业务开拓、实施和监管分离,经营单位和企业总部审议分离。
5、风险结构化
在设计业务结构时,运用各种手段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价格变动业务响应机制、资产处置变现机制、风险保证金补偿机制、风险保险分散机制和损失分摊机制等。
6、声誉资产化
在供应链金融创新中,声誉代表了企业在从事或者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时的能力、责任和担当。
(三)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与供应链金融的特性具有天然的匹配性
1、供应链金融需要区块链来建立点到点的强信任关系;
2、供应链金融需要区块链实现一致性、透明的融资账本;
3、供应链金融需要高级别的数据安全性;
4、供应链金融信用自证,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5、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交易秩序和商业生态;
6、创新供应链金融交易制度。
(四)显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可视化和集成化
供应链整个流程中的各个参与者能够对全过程、物流、交易等做到及时监测和操控,借助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真正标准化、规范化、可视化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建立可视化平台系统,实现对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处理以及数据展示等。供应链可视化的数据来自于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内部系统的数据库,或者节点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EDI、XML文件等数据。利用应用集成网关提供的各种数据接口将其抽取、转换、加载到目标数据仓库中;针对可视化对象建立多维数据集,联机分析与处理,利用多维数据集和数据聚集技术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组织和汇总,用联机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对这些数据迅速进行评价;最后使用前端展示工具将可视化信息以各种图表的方式直观展示出来,便于用户分析决策。
(五)显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预警和处置机制
预警和处置机制的四大要素:预警分析组织机构、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风险分析机制和风险处理机制。通过风险分析机制,将监测的实际值与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将其以数值形式表示。同时,根据跟踪发现的异常情况,运用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诊断技术进行分析判断,估计不同风险的大小,评价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确定供应链运营中存在的弊端及其根源所在。风险处理机制是根据风险预警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信号显示,分别不同风险类别采取的解决和消化供应链风险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的总称。风险处理机制包括应急计划、补救办法和改进方案等。其中,应急计划主要是指针对供应链风险及其可能产生的破坏,应采取何种手段去规避,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针对风险程度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改进供应链运营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风险再度发生。
(六)显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变现机制和补偿机制
1、实时监控市场行情
对于市场价格变化较快的质物,要根据市场行情实时审核货物价值,约定当其价值下降突破规定的最低限额时,要补充保证金或货物。
2、建立价格变动业务响应机制
利用供应链金融连续性特点,对于资产价格波动在供应链管理流程上迅速作出反应,运用量子纠缠技术针对不同纠缠态之间建立定量的可比关系,依据非局域的“信息源”进行量子算法止损。
3、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通过现货交易市场和现货拍卖市场进行变现。研究和制定期货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对冲的可行性方案。
4、依托核心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聚焦核心企业的增量业务,发挥核心企业存量业务的“蓄水池”作用和变现能力。同时,以行业龙头企业的资产变现作为有力的补充渠道。
5、建立保证金补偿机制和保险补偿机制,使跨界融合平台交易所形成的资产真正成为风控到位的“低风险资产”。
6、建立闭环负反馈控制和双工系统控制
(1)闭环负反馈控制
闭环负反馈控制的关键在于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的闭环运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参考输入,制定风险控制要实现的目标,可用动态质押率或风险敞口来表示;
系统建模,基于数据和事实的风险控制模型;
信息反馈,建立从系统输出到系统输入的一个反馈链;
误差测量,对系统输入量和输出量进行测量和比较;
系统控制,通过误差测量发现偏差,强化“对过程的实时监控”;通过纠正措施及时消除偏差,进而达到“系统稳定、快速响应、误差最小”的要求,最终实现风控目标。
(2)双工系统控制
供应链系统是由真实系统(线下)与计算机系统(线上)构建的双工系统。
双工系统控制的理念为:主体行为受环境的影响而不产生静态条件的可预期行为。个体行为在干预之后将发生显著变化,即统计率在交互模式下,准确率不高。干预前的概率与干预后的概率会有显著变化。
四、打造价值传递系统,提高商业信用的传导效率
首先,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银企互利共赢。
其次,显性供应链金融能够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
最后,显性供应链金融还能促进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和存款的增长。
五、构建显性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实现价值最大化
1、显性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构建逻辑
(1)分析供应链结构是显性供应链金融平台设计的要点,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供应链运营特异性,决定产业级供应链生态圈的核心价值。
(2)显性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规划实质是理解需求、设计价值链和设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典型“四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结构化分析,产业电商的交易模式、融资需求和风险控制等内容是设计的关键。其中,核心企业信用水平、供应链信用结构是风险控制与融资模式设计的主要依据。
(3)显性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构建需要明确给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结合平台的投资目标,平台的经营范围及产业体量上要达到规划目标。
2、显性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构建原则
(1)显性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以协同供应链管理为前提
在协同机制的前提下,将生产端的产业集群和回收端的供应链共同管理,协同技术支撑,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从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系统的全局出发,促进全产业供应链企业内部和外部协同发展,实现整个产业内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协同共享,整体统筹规划,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外部变化做出迅速且适当的调整,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率,从而实现产业供应链协同的企业价值最大化。
(2)显性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具有固定的商业模式、运营机制和操作标准。
(3)显性供应链金融平台制定运营的标准
显性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流程的协调需要构建标准化的业务模式与流程,即运营标准,为采购、物流、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分销、售后服务和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设计合理的标准。
(4)显性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发展定位
显性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以金融科技为核心,制定运营标准,进行一体化数据管理和创新金融服务,建立产业供应链的信息化底层架构、标准化运营和管理底层架构、金融服务底层架构等,以支撑完善的供应链外包服务,最终发展成“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下面着重介绍以显性供应链金融的上述特征为基础实现的具体实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可应用于任意的具备通信和数据处理功能的独立或分布式的计算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包括由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的以下操作:
步骤S101、获取第一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是用于执行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的独立或分布式的计算设备,或者,运行于计算设备的软件程序系统。
在具体应用中,显性供应链金融平台是运行于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的软件平台。显性供应链金融平台遵循上述“显性供应链金融遵循的市场规则”开发和建立。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操作显性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为核心企业以及与核心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显性供应链金融服务。显性供应链金融服务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提供与企业的流动资产变现相关的其他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用户可以是供应商或其他任意需要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企业用户或个人。第一用户也可以是原材料生产商,使得经销商或者终端客户可以直接对接原材料生产商。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用户具体可以通过其所拥有的任意的具备通信和数据处理功能的独立或分布式的计算设备,通过任意的人机交互方式或机机交换方式(Machine-to-Machine,M2M)向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发送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以获得供应链管理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任意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是基于鼠标、(实体或虚拟)键盘、触控面板等实现的接触式人机交互方式,也可以是基于摄像头、穿戴式设备、面部识别技术、机器视觉识别技术等实现的可通过手势控制、姿态控制或表情控制的非接触式人机交互方式,还可以是基于麦克风、语音芯片、音箱等实现的基于语音交互技术的人机交互方式。
在具体应用中,任意的机机交互方式可以是基于物联设备和IP通讯机制实现的物联机机交互方式,也可以是基于数据接口和功能接口等技术实现的服务机机交互方式。
在具体应用中,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响应第一用户发送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之后,可以为第一用户提供各种与第一用户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步骤S102、获取第二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用户可以是经销商或其他任意需要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企业用户或个人。第二用户也可以是终端客户,使得供应商或者原材料生产商可以直接对接终端客户。
应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均属于核心企业或者与核心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用户。在具体应用中,第二用户具体可以通过其所拥有的任意的具备通信和数据处理功能的独立或分布式的计算设备,通过任意的人机交互方式或机机交互方式向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发送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以获得供应链管理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响应第二用户发送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之后,可以为第二用户提供各种与第二用户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步骤S103、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步骤S104、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提供的金融服务遵循上述“显性供应链金融的价值主张”,可以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提供“无需授信+平价融资”的金融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第三用户可以是金融机构或其他任意能够提供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的企业或个人。
在具体应用中,金融机构可以包括电子商务平台(例如,支付宝、微信等)、交易平台、物流监管平台、中介机构(例如,保险机构、评估机构、公证机构、拍卖机构等)、担保公司、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政府机构(例如,工商局、海关、税务局、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可以是能够向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提供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投资方或债权人。
在具体应用中,金融数据具体是指与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经营状况、资产等有关的信用数据。
在具体应用中,第三用户具体可以通过其所拥有的任意的具备通信和数据处理功能的独立或分布式的计算设备,通过任意的人机交互方式或机机交互方式向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发送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从而通过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为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响应第一用户发送的金融服务请求之后,可以为第一用户提供各种与第一用户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金融服务。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响应第二用户发送的金融服务请求之后,可以为第二用户提供各种与第二用户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金融服务。
步骤S105、通过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物流物控服务,建立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为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能够获得与第一用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资产等相关的信用数据,使第一用户的信用数据变得可视、可显、可传导、可预警、可处置、可变现和可补偿,实现对第一用户的风险管控,从而可以建立低风险的可信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使得第一用户可以为第二用户提供可信的货物输出、账期设置和物流供应服务。其中,账期是指从供应商(第一用户)向经销商(第二用户)供货后,直至经销商付款的这段时间周期。物流物控服务是指与物流(即货物的流通过程)和物控(即物料控制)相关的服务,其中,物控具体是指:控制生产用物料的状态,以满足供给、流通和使用等过程的需求,并达到最佳的适合性和节俭。物控的手段通常包括:
控制数量,以满足生产量的需求;
控制进度,以满足生产期的需求;
控制差补,以满足核销和结账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5之前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的物流物控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物流物控服务。
步骤S106、通过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建立所述第二用户和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建立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和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能够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创造上述“显性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创造与维护”中所记载的价值,例如,可以实现对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物联网动产的监管、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生产经营及资产数据上链(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可视化和集成化、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可预警和可处置、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可变现和补偿。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为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能够获得与第二用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资产等相关的信用数据,使第二用户的信用数据变得可视、可显、可传导、可预警、可处置、可变现和可补偿,实现对第二用户的风险管控,从而可以建立低风险的可信任的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之间的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使得第二用户可以为第一用户提供可信的订单输出、现金流输出和订单财务结算服务。其中,订单是指经销商(第二用户)向供应商(第一用户)发出的定货凭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包括供应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用户为供应商时,步骤S101,包括:
当获取到第一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时,通过采购服务平台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以根据所述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向原材料生产商采购;其中,所述采购服务平台用于提供集中采购服务、库存管理服务、齐套拣货服务、JIT配送服务、流通加工服务、资金结算服务、供应商管理服务和顾问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采购服务平台可以是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中专门用于为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计算设备或计算设备中的软件程序模块。
在具体应用中,JIT是指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式(stockless production),零库存(zero inventories),一个流(one-pieceflow)或者超级市场生产方式(supermarket production)。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包括经销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用户为经销商时,步骤S102包括:
当获取到第二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时,通过分销服务平台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以根据所述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向终端客户分销;其中,所述分销服务平台用于提供干线运输服务、区域调拨服务、订单管理服务、库存管理服务、仓库管理服务、资金结算服务、经销商管理服务和顾问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分销服务平台可以是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中专门用于为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计算设备或计算设备中的软件程序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用户包括金融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还包括:
基于分布、完整和对称原则的分布式信任机制和共识机制,通过共识算法生成区块链日志,通过智能合约驱动交易,形成分布式共享账本。
在具体应用中,基于分布、完整和对称原则,在分布式信任机制和共识机制的制约下,可通过安全快速的交易行为,改变资产的价值状态,形成可信的事实。
在具体应用中,区块链日志可以记录完整的交易行为且不可随意篡改,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是优于传统合约的安全方法,还可有效减少与合约相关的其他交易成本。
在具体应用中,常用的共识算法包括基于四大类共识机制实现的共识算法,分别是:工作量证明机制、权益证明机制、股份授权证明机制和Pool验证池。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日志和智能合约,步骤S103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数据、所述区块链日志和所述智能合约,触发交易,形成所述第一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对应的,步骤S104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所述区块链日志和所述智能合约,触发交易,形成所述第二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分布式共享账本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基于安全权限向许可参与方公开的具备公信力的在线智能账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评估所述第一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评估所述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的金融风险,并生成第一金融风险值;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评估所述第二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评估所述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的金融风险,并生成第二金融风险值。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记录有与第一用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流动资产相关的全部数据,使得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整个流程中的各个参与者(即第一用户、第一用户、第三用户及第三方企业用户)能够对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的全过程、物流、交易等做到及时监测和操控,从而可以根据评估第一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并根据第一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评估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的金融风险并生成对应的金融风险值,实现对第一用户的显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可视化。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记录有与第二用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流动资产相关的全部数据,使得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整个流程中的各个参与者(即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及第三方企业用户)能够对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的全过程、物流、交易等做到及时监测和操控,从而可以根据评估第二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并根据第二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评估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的金融风险并生成对应的金融风险值,实现对第二用户的显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可视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金融风险值与预设的第一金融风险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所述第一金融风险值与预设的第一金融风险预警值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时,发出所述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存在金融风险的第一风险预警提示;
将所述第二金融风险值与预设的第二金融风险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所述第二金融风险值与预设的第二金融风险预警值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阈值时,发出所述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存在金融风险的第二风险预警提示。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预先根据第一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设置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可承受的现金流-财务供应链的最大金融风险以及最大金融风险波动范围,得到第一金融风险预警值和第一阈值;在第一用户的生成经营过程中,定期或实时根据第一用户近期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评估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的金融风险,得到最新的第一金融风险值;然后将第一金融风险值与第一金融风险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当第一金融风险值与预设的第一金融风险预警值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时,判定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存在系统不可承受的金融风险,并发出第一风险预警提示。第一风险预警提示可以包括资产评估报告、生成经营情况报告或财务报告等内容,并通过任意的人机交互方式发出。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预先根据第二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设置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可承受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的最大金融风险以及最大金融风险波动范围,得到第二金融风险预警值和第二阈值;在第二用户的生成经营过程中,定期或实时根据第二用户近期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评估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的金融风险,得到最新的第二金融风险值;然后将第二金融风险值与第二金融风险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当第二金融风险值与预设的第二金融风险预警值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阈值时,判定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存在系统不可承受的金融风险,并发出第二风险预警提示。第二风险预警提示可以包括资产评估报告、生成经营情况报告或财务报告等内容,并通过任意的人机交互方式发出。
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用户1为供应商、第二用户2为经销商、第三用户3为金融机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三方企业4时,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平台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实现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并根据第三用户所提供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外包;从而可以根据供应链管理服务和物流物控服务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根据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建立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之间的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将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组成的商业体系中的信用变得可视、可显、可预警、可处置、可变现和可补偿,能够建立相对客观的信用体系,通过技术增信、业务增信和管理增信将供应链管理的风控和金融服务的风控融合在一个跨界(产业、金融和技术)交易平台上,实现商业信用的可传导,从而加快资金的周转效率、降低成本;通过打造价值传递系统,提高了商业信用的传到效率;通过构建显性金融生态圈,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3,用于执行实施例一中的方法步骤,该系统包括:
企业云平台301,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所述企业云平台301还用于获取第二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金融平台30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所述金融平台302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物流平台303,用于通过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根据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建立服务,建立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
交易平台304,用于通过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建立所述第二用户和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企业云平台301还用于:
当获取到第一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时,通过采购服务平台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以根据所述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向原材料生产商采购;其中,所述采购服务平台用于提供集中采购服务、库存管理服务、齐套拣货服务、JIT配送服务、流通加工服务、资金结算服务、供应商管理服务和顾问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企业云平台301还用于:
当获取到第二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时,通过分销服务平台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以根据所述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向终端客户分销;其中,所述分销服务平台用于提供干线运输服务、区域调拨服务、订单管理服务、库存管理服务、仓库管理服务、资金结算服务、经销商管理服务和顾问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融平台302还用于:
基于分布、完整和对称原则的分布式信任机制和共识机制,通过共识算法生成区块链日志,通过智能合约驱动交易,形成分布式共享账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融平台302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数据、所述区块链日志和所述智能合约,触发交易,形成所述第一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所述区块链日志和所述智能合约,触发交易,形成所述第二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企业云平台301或所述物流平台303还用于:
获取第一用户的物流物控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物流物控服务。
在具体应用中,企业云平台、金融平台、物流平台、交易平台均可以是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中的软件程序模块,也可以是独立或分布式的计算设备。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平台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实现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并根据第三用户所提供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外包;从而可以根据供应链管理服务和物流物控服务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根据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建立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之间的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将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组成的商业体系中的信用变得可视、可显、可预警、可处置、可变现和可补偿,能够建立相对客观的信用体系,,通过技术增信、业务增信和管理增信将供应链管理的风控和金融服务的风控融合在一个跨界(产业、金融和技术)交易平台上,实现商业信用的可传导,从而加快资金的周转效率、降低成本;通过打造价值传递系统,提高了商业信用的传到效率;通过构建显性金融生态圈,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4,包括:分布式处理器40、分布式存储器41以及分布式存储在所述分布式存储器41中并可在所述分布式处理器40上分布式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2,例如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程序。所述分布式处理器4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42时实现上述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6。或者,所述分布式处理器4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4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模块301至304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4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分布式存储器41中,并由所述分布式处理器4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42在所述终端设备4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42可以被分割成企业云平台、金融平台、物流平台和交易平台,各平台具体功能如下:
企业云平台,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所述企业云平台还用于获取第二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金融平台,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所述金融平台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物流平台,用于通过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物流物控服务,建立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
交易平台,用于通过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建立所述第二用户和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
所述终端设备4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分布式处理器40、分布式存储器4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仅仅是终端设备4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4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分布式处理器4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通过P2P网络协同机制分布式处理计算请求。
所述分布式存储器41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4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分布式存储器4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4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4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4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分布式存储器4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分布式存储器4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通过P2P网络协同机制分布式处理数据储存请求。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获取第二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通过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物流物控服务,建立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
通过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建立所述第二用户和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包括供应商;
对应的,获取第一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包括:
当获取到第一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时,通过采购服务平台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以根据所述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向原材料生产商采购;其中,所述采购服务平台用于提供集中采购服务、库存管理服务、齐套拣货服务、JIT配送服务、流通加工服务、资金结算服务、供应商管理服务和顾问服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包括经销商;
对应的,获取第二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包括:
当获取到第二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时,通过分销服务平台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以根据所述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向终端客户分销;其中,所述分销服务平台用于提供干线运输服务、区域调拨服务、订单管理服务、库存管理服务、仓库管理服务、资金结算服务、经销商管理服务和顾问服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用户包括金融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分布、完整和对称原则的分布式信任机制和共识机制,通过共识算法生成区块链日志,通过智能合约驱动交易,形成分布式共享账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数据、所述区块链日志和所述智能合约,触发交易,形成所述第一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对应的,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所述区块链日志和所述智能合约,触发交易,形成所述第二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评估所述第一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评估所述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的金融风险,并生成第一金融风险值;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分布式共享账本,评估所述第二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评估所述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的金融风险,并生成第二金融风险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金融风险值与预设的第一金融风险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所述第一金融风险值与预设的第一金融风险预警值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时,发出所述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存在金融风险的第一风险预警提示;
将所述第二金融风险值与预设的第二金融风险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所述第二金融风险值与预设的第二金融风险预警值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阈值时,发出所述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存在金融风险的第二风险预警提示。
9.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企业云平台,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所述企业云平台还用于获取第二用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请求,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金融平台,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所述金融平台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第三用户提供的所述第二用户的金融数据,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物流平台,用于通过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物流物控服务,建立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货物与信用账期-物流供应链;
交易平台,用于通过为所述第二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金融服务,建立所述第二用户和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订单与现金流-财务供应链。
10.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分布式存储器、分布式处理器以及分布式存储在所述分布式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分布式处理器上分布式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103300.5A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Pending CN1099346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3300.5A CN109934699A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3300.5A CN109934699A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34699A true CN109934699A (zh) 2019-06-25

Family

ID=66985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3300.5A Pending CN109934699A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3469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2023A (zh) * 2020-03-27 2020-06-16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产融结合有效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1815265A (zh) * 2020-06-17 2020-10-23 英麦尔(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供应链协同平台及构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1780A (zh) * 2017-08-04 2017-12-08 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物流信息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
CN108876587A (zh) * 2018-01-03 2018-11-23 上海指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及方法
CN109102285A (zh) * 2018-07-30 2018-12-28 上海淳麒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双链结构的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N109191038A (zh) * 2018-08-08 2019-01-11 宁波蓝源创新天使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供应链服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1780A (zh) * 2017-08-04 2017-12-08 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物流信息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
CN108876587A (zh) * 2018-01-03 2018-11-23 上海指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及方法
CN109102285A (zh) * 2018-07-30 2018-12-28 上海淳麒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双链结构的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N109191038A (zh) * 2018-08-08 2019-01-11 宁波蓝源创新天使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供应链服务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2023A (zh) * 2020-03-27 2020-06-16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产融结合有效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1815265A (zh) * 2020-06-17 2020-10-23 英麦尔(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供应链协同平台及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len et al. A survey of fintech research and policy discussion
Blemus et al. Initial crypto-asset offerings (ICOs), tokeniz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Ledgerwood et al. The new microfinance handbook: A financial market system perspective
Guo et al. A blockchain and IoT-based lightweight framework for enabling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in supply chain finance
CN110033369A (zh) 加密性保证的交换控制的网络
CN110147993A (zh) 一种预付款融资方法及装置
CN109191275A (zh) 一种基于联盟链供应链金融新融资模式的方法
US1139302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and execution of agreements on a distributed ledger
CN110163740A (zh) 一种信用融资方法及装置
CN10988668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流转方法
C Maia et al. MiCA and DeFi ('Proposal for a Regulation on Market in Crypto-Assets' and'Decentralised Finance')
Authority Discussion Paper on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Zhang et al. Framework for a blockchain-based infrastructure project financing system
Agbo et al. Cryptocurrency and the African economy
CN112053239B (zh) 基于区块链的金融资产交易云平台
Hongji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 financial supply chain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IoT technology
CN109934699A (zh) 一种显性供应链金融实现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Żuchowski et al. Crypto assets,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and uncertainties of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Som et al. Ai, blockchain, and iot
Shah et al. A blockchain technique for trade credit maintainability us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iu A novel supply chain model based on smart contract
Sharma Blockchain Technology Adop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Kaila Teaching alternative finance curriculum to undergraduates, graduates, and executives
Li et al.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Enterprise Procurem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B2B E-commerce
Jadhav et al. Ethereum-Based Decentralized Crowdfunding Plat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