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7587A - 智能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7587A
CN109927587A CN201910182972.XA CN201910182972A CN109927587A CN 109927587 A CN109927587 A CN 109927587A CN 201910182972 A CN201910182972 A CN 201910182972A CN 109927587 A CN109927587 A CN 109927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rise
current
core surface
battery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29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绪才
龙德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hong 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hong 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hong 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hong 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829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275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27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75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获取当前电芯表面温度为初始环境温度;以设置的检测周期获取电芯表面温度,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分别根据第一目标温度值和第二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当前温升周期对应的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在先温升周期对应的参考电芯表面温度;当电芯表面温度相对初始环境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根据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若温升率高于温升阈值,向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Description

智能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能源供给、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节能损耗和减少对石化燃料的依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动车辆因其节油、环保、高效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而电动车辆的增加需要充电电池和充电技术的配套发展。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蓄电池通过与之对应的充电装置实现充电,而充电装置在和电池连接后,以一恒定的输出电流持续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池电芯会随着充电时间的延长而温度升高,尤其是需要对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的场景中,必然会伴随着严重的发热问题,长期以往,电池的寿命会大大缩短,车辆的续航里程也随着电池的损耗而降低。
因此,充电过程电池发热问题已经成为限制电池的寿命以及维持蓄电池现有容量的一大阻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最大程度确保对电充的快速充电的前提下解决电池充电时导致的发热问题,降低电池温度,进而延长电池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方法,应用于充电电池,包括:
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获取当前电芯表面温度为初始环境温度;
以设置的检测周期获取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对应的实时电芯表面温度,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对应的参考电芯表面温度;
当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相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
若所述温升率高于所述温升阈值,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其中,所述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包括:
于每一检测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相邻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其中,所述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包括:
于每一温升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的时间间隔相差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其中,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为所述检测周期的整数倍。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之前,还包括:
实时判断当前所述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是否高于温度保护点;
若否,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的步骤;
若是,则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温升率小于所述温升阈值且所述当前所处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小于所述温度保护点时,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恢复当前输出电流为初始限流值的请求。
其中,所述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包括:
当与充电装置连接后,接收所述充电装置发出的身份认证请求;
根据所述身份认证请求将携带有电池身份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的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所述充电装置;
接收所述充电装置通过将所述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进行匹配后的认证结果,当所述认证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则与所述充电装置通讯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池,包括处理器或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充电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充电电池以及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充电电池进行通讯,获取所述充电电池发出的请求而输出相应的输出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充电方法。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获取当前电芯表面温度为初始环境温度;以设置的检测周期获取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对应的实时电芯表面温度,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对应的参考电芯表面温度;当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相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若所述温升率高于所述温升阈值,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如此,以设置的检测周期获取电芯表面的温度,在温升率高于温升阈值时,向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适时的降低电池温度,保证了电池在合理的温度下工作,当温升率低于温升阈值的前提下,则可以维持当前的快速充电模式,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确保对电充的快速充电的前提下,解决电池充电时导致的发热问题,为快速充电的实现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进而延长电池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方法,应用于充电电池,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01: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获取当前电芯表面温度为初始环境温度;
这里,充电电池是充电次数有限的可充电的电池,配合充电装置使用,按照电池内部材料一般分为镍镉充电电池、镍氢充电电池、锂离子充电电池、铅蓄充电电池、铁锂充电电池。充电电池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可以是指充电装置检测到与充电电池连接时,开始实现充电。在其它实施例中,充电电池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还可以是指,充电装置检测到与充电电池连接时,向充电电池发出身份认证请求,充电电池基于该身份认证请求与充电装置进行身份认证成功后,则视为充电电池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
这里,当充电电池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获取当前电芯表面的温度,将该温度确定为初始环境温度,如a℃。以该充电电池为电池为例,该电池包括温度传感器,当电池未进入充电模式之前,也即电池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之前,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温度表征电池当前的环境温度。当电池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此时,电池将记录当前的环境温度作为初始环境温度。
这里充电装置可以是充电器、充电桩、充电宝等,充电电池为具有处理器且能够与充电装置基于设置的通信方式进行通讯的智能电池,且电池还可以具有温度传感器,能够获取当前电芯表面温度。
步骤102:以设置的检测周期获取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对应的实时电芯表面温度,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对应的参考电芯表面温度;
这里,检测周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例如为T1。充电电池以设置的检测周期获取所述电芯表面温度。如,初始环境温度为a℃,在一个检测周期T1后,获取所述电芯表面温度为b℃,在两个检测周期2T1后,继续获取电芯表面温度,为c℃。
这里,温升周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例如温升周期为T2;一般温升周期设置的大于检测周期,一个温升周期内包含多个检测周期。进一步地,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是指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往前确定一个温升周期内,包含了多个检测周期,确定该多个检测周期对应的多个温度值为第一目标温度值。同理,确定与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这里,实时电芯表面温度是将第一目标温度值的多个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求出剩下温度值的平均值;参考电芯表面温度是将第二目标温度值的多个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求出剩下温度值的平均值。
步骤103:当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相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
这里,预设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如预设值为△1
这里,当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相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高于预设值是指,实时获取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与初始环境温度的差值高于预设值,例如获取当前所述电芯表面温度d℃,将当前所述电芯表面温度d℃与初始环境温度a℃进行比较,其差值高于△1
这里,温升阈值都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例如温升阈值为△2。温升率是指在一个温升周期或者一个检测周期内温度上升的度数,如实时电芯表面温度为e℃,在一个检测周期T1或是一个温升周期T2前,参考电芯表面温度为f℃,那么实际温升率就是上述二者之间的差值。温升周期通常大于检测周期,也就是说,以小于温升周期的检测周期对电芯表面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基于检测周期实时判断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从而温升的判断频率相对温升周期更高,能够进一步确保温升情况的可控性。
进一步地,实时判断当前所处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在设置的温升周期内的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即,实时判断上述二者的差值,即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2
步骤104:若所述温升率高于所述温升阈值,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这里,当充电电池的温升率高于所述温升阈值时,向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这里,当充电装置减小当前输出电流后,充电电池中的电流减小,能够将充电电池的电芯表面温度降低。反之,若所述温升率低于所述温升阈值,则可以维持当前的快速充电模式,确保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快速充电。
具体地,在理想情况下,充电电池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充电装置可以检测充电电池支持的充电功率,从而产生与其充电功率对应的当前输入电压和当前输入电流,以设置的快速充电策略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例如充电电池支持11000W充电功率,最大输入电流为50A,充电电池的内阻r,适配器参数为220V/50A。
P=U×I (1)
由公式(1)可得,电源模块输入功率P=11000W,初始的当前输入电压为220V,则初始的当前输入电流为50A。
这里,由公式(1)可得,输入功率P=11000W,而充电电池的热损耗由公式(2)可得;
P=I2×r (2)
因此,理论上通过充电装置控制以实现降低输出电流,充电电池的电芯表面温度会降低。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获取当前电芯表面温度为初始环境温度;以设置的检测周期获取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对应的实时电芯表面温度,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对应的参考电芯表面温度;当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相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若所述温升率高于所述温升阈值,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如此,以设置的检测周期获取电芯表面的温度,在温升率高于温升阈值时,向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适时的降低电池温度,保证了电池在合理的温度下工作,当温升率低于温升阈值的前提下,则可以维持当前的快速充电模式,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确保对电充的快速充电的前提下,解决电池充电时导致的发热问题,为快速充电的实现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进而延长电池寿命。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包括:
于每一检测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相邻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这里,于每一检测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相邻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是指,当每一检测周期到来时,确定当前检测周期对应的温升周期,以及确定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时间相差为设置的检测周期的当前检测周期之前的在先检测周期对应的在先温升周期;进一步地,分别获取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于每一检测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相邻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根据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分别确定实施电芯表面温度和参考电芯表面温度,实现判断所述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如此,能够以检测周期的频率实时判断实时电芯表面温度是否高于温升阈值,达到跟随检测周期实现实时滑动判断的效果,实现对电芯表面温度的实时监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包括:
于每一温升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的时间间隔相差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这里,于每一温升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相邻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是指,当每一检测周期到来时,确定当前检测周期对应的温升周期,以及确定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时间相差为设置的温升周期的当前检测周期之前的在先检测周期对应的的在先温升周期;进一步地,分别获取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于每一温升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的时间间隔相差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根据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分别确定实施电芯表面温度和参考电芯表面温度,实现判断所述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如此,能够以温升周期的频率实时判断实时电芯表面温度是否高于温升阈值,实现对电芯表面温度的周期性监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为所述检测周期的整数倍。
这里,温升周期为检测周期的整数倍,即检测周期为T时,温升周期为nT,则在获取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差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的在先检测周期的电芯表面温度时,对应的是当前检测周期之前的第(n+1)周期对应的电芯表面温度。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为所述检测周期的整数倍,如此,在确定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差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的在先检测周期时,其对应的时间正好是在某一检测周期上,也保证了能够获取在该时间有对应的电芯表面温度,可以简化获取相应检测周期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的方式。
请参阅图2,可选地,所述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包括:
步骤201:当与充电装置连接后,接收所述充电装置发出的身份认证请求;
步骤202:根据所述身份认证请求将携带有电池身份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的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所述充电装置;
步骤203:接收所述充电装置通过将所述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进行匹配后的认证结果,当所述认证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则与所述充电装置通讯成功。
这里,充电电池当与充电装置连接后,即所述充电电池与充电装置连接,充电电池接收充电装置发出的身份认证请求。
这里,电池身份信息可以是用于表征电池身份的相关信息,如包括电池类型、生产日期、初始电压/电流容量等信息,用户身份信息可以是用于唯一表征对应电池所属用户的身份的相关信息,如可以是用户首次激活使用该电池时注册的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电池对应的管理APP的登录账号等信息。该电池与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在电池出售时录用服务器中,且将用户身份信息置入该电池的芯片中。
进一步地,可以在电池被首次使用时,用户身份信息以及其对应的电池身份信息一起发送至充电装置,由充电装置上传至服务器。
这里,充电电池与充电装置连接后,接收充电装置的身份认证请求,将携带有电池身份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的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所述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将上述相关数据发送给服务器,并与之前存储的数据进行匹配并进行认证,当认证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则与所述充电装置通讯成功。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充电电池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并开始充电需要进行电池身份信息以及用户身份信息的匹配认证,如此,提高了电池的安全级别,同时也保证了电池中设置的数据不会被篡改。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之前,还包括:
步骤206:实时判断当前所述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是否高于温度保护点;
步骤207:若否,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的步骤;
步骤208:若是,则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这里,温度保护点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如为A℃。
这里,获取当前检测周期对应的电芯表面温度,并将其与温度保护点比较,判断当前电芯表面温度是否高于温度保护点,若否,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的步骤;若是,则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一方面,在电芯表面温度高于温度保护点时,及时向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另一方面,在电芯表面温度低于温度保护点时,实时检测电芯表面温度,以判断温升率的方式来判断当前充电模式的安全性,如此,适时的降低电池温度,保证了电池在合理的温度下工作,为快速充电的实现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进而延长电池寿命。
可选地,若所述温升率小于所述温升阈值、且所述当前所处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小于所述温度保护点时,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恢复当前输出电流为初始限流值的请求。
这里,当前输出电流为初始限流值是指,当充电电池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充电装置输出的当前输出电流。具体地,若所述温升率小于所述温升阈值、且所述当前所处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小于所述温度保护点时,充电电池向充电装置发送请求,将当前输出电流恢复为初始限流值。该初始限流值通常是指充电装置向对应的充电电池进行快速充电时输出的最大输出电流。当温度小于温度保护点,且温升率小于温升阈值时,能够始终以最大输出电流进行充电,以确保充电安全性,也实现最大程度实现了充电装置对充电电池的快速充电。
如此,在确保电池在一个合理的温度下工作的同时,又能够尽量保持电池的充电效率。
可选地,所述温升阈值为每秒1度。
具体地,例如温升周期为T2,该T2可以是1秒或者1秒的整数倍,检测周期可以是0.01秒,温升阈值为每秒1度;每隔0.01秒获取电芯表面的温度,并确定当前检测周期对应的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并判断一次与当前检测周期相隔1秒的前一检测周期对应的参考电芯表面温度,以判断该1秒内温度的变化是否高于温升率。
进一步地,实时判断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即,实时判断上述二者的差值,即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每秒1度。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电池,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0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2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211;其中,图3中示意的处理器210并非用于指代处理器的个数为一个,而是仅用于指代处理器相对其他器件的位置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器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同样,图3中示意的存储器211也是同样的含义,即仅用于指代存储器相对其他器件的位置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储器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处理器210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获取当前电芯表面温度为初始环境温度;
以设置的检测周期获取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对应的实时电芯表面温度,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对应的参考电芯表面温度;
当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相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
若所述温升率高于所述温升阈值,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0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下步骤:
于每一检测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相邻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0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下步骤:
于每一温升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的时间间隔相差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0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下步骤:
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为所述检测周期的整数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0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下步骤:
实时判断当前所述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是否高于温度保护点;
若否,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的步骤;
若是,则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0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下步骤:
若所述温升率小于所述温升阈值且所述当前所处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小于所述温度保护点时,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恢复当前输出电流为初始限流值的请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0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下步骤:
当与充电装置连接后,接收所述充电装置发出的身份认证请求;
根据所述身份认证请求将携带有电池身份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的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所述充电装置;
接收所述充电装置通过将所述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进行匹配后的认证结果,当所述认证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则与所述充电装置通讯成功。
该待充电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网络接口212。发送端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21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21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213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2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213。
其中,存储器211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211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211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发送端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发送端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如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其中,操作系统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可以包含各种应用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这里,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中。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211,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发送端中的处理器210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如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获取当前电芯表面温度为初始环境温度;
以设置的检测周期获取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对应的实时电芯表面温度,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对应的参考电芯表面温度;
当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相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
若所述温升率高于所述温升阈值,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如下步骤:
于每一检测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相邻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如下步骤:
于每一温升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的时间间隔相差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如下步骤:
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为所述检测周期的整数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如下步骤:
实时判断当前所述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是否高于温度保护点;
若否,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的步骤;
若是,则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如下步骤:
若所述温升率小于所述温升阈值且所述当前所处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小于所述温度保护点时,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恢复当前输出电流为初始限流值的请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执行如下步骤:
当与充电装置连接后,接收所述充电装置发出的身份认证请求;
根据所述身份认证请求将携带有电池身份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的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所述充电装置;
接收所述充电装置通过将所述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进行匹配后的认证结果,当所述认证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则与所述充电装置通讯成功。
请参阅图4,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电池31以及充电装置32,所述充电装置32与所述充电电池31进行通讯,获取所述充电电池31发出的请求而输出相应的输出电流。
这里,当充电电池31与充电装置32连接后,接收所述充电装置32发出的身份认证请求;根据所述身份认证请求将携带有电池身份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的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所述充电装置32;充电电池31接收所述充电装置32通过将所述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进行匹配后的认证结果,当所述认证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则充电电池31与所述充电装置32通讯成功。
进一步地,当充电电池31与所述充电装置32通讯成功后,充电装置32根据充电电池31发出的请求,输出相应的输出电流,这里所述充电电池31发出的请求是指充电装置32根据与充电电池31通讯成功,并根据充电电池31携带的电池身份信息的相关数据输出相应的当前输出电流。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装置32与所述充电电池31进行通讯,获取所述充电电池31发出的请求而输出相应的输出电流,如此,充电电池31可以发出相应的请求以使充电设备根据所述请求相应的调整当前输出电流,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确保对电充的快速充电的前提下,解决电池充电时导致的发热问题,为快速充电的实现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进而延长电池寿命。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充电方法,应用于充电电池,包括:
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时,获取当前电芯表面温度为初始环境温度;
以设置的检测周期获取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对应的实时电芯表面温度,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对应的参考电芯表面温度;
当所述电芯表面温度相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
若所述温升率高于所述温升阈值,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包括:
于每一检测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相邻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检测周期所对应的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以及与所述当前温升周期相邻的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包括:
于每一温升周期内,以当前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当前温升周期以及以与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的时间间隔相差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的在先检测周期为起点确定在先温升周期,分别获取所述当前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一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在先温升周期内的多个第二目标温度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的温升周期为所述检测周期的整数倍。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之前,还包括:
实时判断当前所述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是否高于温度保护点;
若否,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电芯表面温度和所述参考电芯表面温度确定温升率是否高于温升阈值的步骤;
若是,则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减小当前输出电流的请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温升率小于所述温升阈值且所述当前所处检测周期对应的所述电芯表面温度小于所述温度保护点时,向所述充电装置发出恢复当前输出电流为初始限流值的请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充电装置通讯成功,包括:
当与充电装置连接后,接收所述充电装置发出的身份认证请求;
根据所述身份认证请求将携带有电池身份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的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所述充电装置;
接收所述充电装置通过将所述身份认证相关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进行匹配后的认证结果,当所述认证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则与所述充电装置通讯成功。
8.一种充电电池,包括处理器或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充电方法。
9.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电池以及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充电电池进行通讯,获取所述充电电池发出的请求而输出相应的输出电流。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充电方法。
CN201910182972.XA 2019-03-12 2019-03-12 智能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99275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2972.XA CN109927587A (zh) 2019-03-12 2019-03-12 智能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2972.XA CN109927587A (zh) 2019-03-12 2019-03-12 智能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7587A true CN109927587A (zh) 2019-06-25

Family

ID=66986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2972.XA Pending CN109927587A (zh) 2019-03-12 2019-03-12 智能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758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731A (zh) * 2019-06-28 2019-08-30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及系统
CN111086410A (zh) * 2020-01-03 2020-05-01 恒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1338904A (zh) * 2020-03-03 2020-06-26 上海聪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板芯片温度异常的侦测方法
CN111835281A (zh) * 2019-09-06 2020-10-27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充电故障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03142A (zh) * 2021-01-20 2021-06-04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温度检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77557A (zh) * 2022-07-18 2022-1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自加热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0762A (zh) * 2008-07-14 2010-01-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方法及其装置
CN105172609A (zh) * 2015-09-02 2015-12-23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充电系统和方法
CN106786890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湖南秒冲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外置充电控制方式的电池充电系统
CN106882069A (zh) * 2017-03-08 2017-06-23 广州车电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身份识别系统与方法
US20180069272A1 (en) * 2015-08-21 2018-03-08 Lg Chem,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charging condition of secondary battery
JP2018061332A (ja) * 2016-10-04 2018-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バッテリ充電システム
CN108146267A (zh) * 2017-12-19 2018-06-12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系统、充电机、电动汽车、充电电池的安全防护方法
CN108544933A (zh) * 2018-03-09 2018-09-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认证方法和系统、认证芯片和存储介质
CN109361029A (zh) * 2018-07-31 2019-02-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储能系统的热失控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0762A (zh) * 2008-07-14 2010-01-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方法及其装置
US20180069272A1 (en) * 2015-08-21 2018-03-08 Lg Chem,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charging condition of secondary battery
CN105172609A (zh) * 2015-09-02 2015-12-23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充电系统和方法
JP2018061332A (ja) * 2016-10-04 2018-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バッテリ充電システム
CN106786890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湖南秒冲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外置充电控制方式的电池充电系统
CN106882069A (zh) * 2017-03-08 2017-06-23 广州车电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身份识别系统与方法
CN108146267A (zh) * 2017-12-19 2018-06-12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系统、充电机、电动汽车、充电电池的安全防护方法
CN108544933A (zh) * 2018-03-09 2018-09-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认证方法和系统、认证芯片和存储介质
CN109361029A (zh) * 2018-07-31 2019-02-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储能系统的热失控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丹聃等: "基于热管技术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科学通报》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731A (zh) * 2019-06-28 2019-08-30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及系统
CN111835281A (zh) * 2019-09-06 2020-10-27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充电故障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35281B (zh) * 2019-09-06 2021-07-23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充电故障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86410A (zh) * 2020-01-03 2020-05-01 恒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1338904A (zh) * 2020-03-03 2020-06-26 上海聪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板芯片温度异常的侦测方法
CN112903142A (zh) * 2021-01-20 2021-06-04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温度检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77557A (zh) * 2022-07-18 2022-1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自加热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77557B (zh) * 2022-07-18 2024-01-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自加热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7587A (zh) 智能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47123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charging a battery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179512A (zh) 预测电池寿命的方法及装置
JP5916024B2 (ja) バッテリー残容量推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6463789A (zh) 电池状况确定
JP6076991B2 (ja) バッテリセルの電荷を管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2466786A (zh) 插电式充电模式期间soc估计装置
CN109455107A (zh) 智能充电方法、充电设备、电池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856965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智能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9474035A (zh) 智能充电方法、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15107A (zh) 换电式电动汽车的远程授权充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193253B (zh) 一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5207288A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6907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加热方法及振荡电源、电池管理系统
CN108819794A (zh) 电池包的预热方法及装置
CN107863569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079757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244942A (zh) 充电电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429238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柔性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CN105667326A (zh) 一种具有主动防护功能的混合动力汽车充电系统和方法
CN110614936A (zh) 一种电池组的远程在线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9659636B (zh) 智能充电方法、待充电电池、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Mandli et al. Fast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for optimal life management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KR20210014000A (ko) 전지의 수학적 모델링 및 시뮬레이션을 통한 전지 성능 예측 방법
CN106384436A (zh) 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