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7233A - 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7233A
CN109917233A CN201910297681.5A CN201910297681A CN109917233A CN 109917233 A CN109917233 A CN 109917233A CN 201910297681 A CN201910297681 A CN 201910297681A CN 109917233 A CN109917233 A CN 109917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iece
semiconductor cooling
cable termination
cabl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76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7233B (zh
Inventor
周利军
白龙雷
邢立勐
曹伟东
李丽妮
车雨轩
郭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Xinjiang North Cross Linked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976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72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7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7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7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7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Relating To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抑制方法包括对电缆终端各区域表面温度进行测量、估算电缆终端内部线芯温度、使用降温片进行抑制;测评方法则通过采集局部放电信息和表面温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出终端的绝缘状态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高效、方便地对城市配电网用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现象进行抑制和测评,避免因电缆终端内热量过度集中而导致的终端爆炸问题,实现其可靠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终端故障测评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配电网中,尤其是城市10kV配电网中,电力电缆的应用已变得越来越广泛,并在城市供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力电缆与架空线路相比,在供电可靠性、抗环境干扰与使用年限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电力电缆大多是敷设于地下,不占用地上空间,可节约城市内的土地资源,并避免了架空线路过多、过杂,影响城市面貌等问题。因此,在城市中进行电力电缆线路敷设,或者进行架空线路改造为电缆线路,是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电缆线路的正常运行,提高电缆本身的运行可靠性,关系到城市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电力电缆线路中,电缆终端作为电缆连接其他重要设备的枢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同时由于终端本身结构设计的原因,该部分也是电缆线路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近年来发生的电缆故障大部分是由于电缆终端部分的问题所引起的。而经过统计分析,电缆终端部分由于电场集中,散热不均匀或敷设环境较差等原因,极易出现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情况,这就大大增加了电缆绝缘击穿或终端爆炸的危险。但目前有关该类问题,仍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案。因此,研究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现象的抑制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评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步,对电缆终端(3)内绝缘管(40)各区域表面温度进行实时测量:
电缆终端(3)经过铜质接头(1)与其他设备相连,正常运行,实时测量电缆终端(3)内绝缘管(40)内各区域表面的温度T1、T2、T3、T4、T5、T6、T7、T8、T9、T10;所述T1、T2、T3、T4、T5的测量点位于电缆终端(3)内绝缘管(40)下表面,T6、T7、T8、T9、T10的测量点位于电缆终端(3)内绝缘管(40)上表面;其中,T1与T6、T2与T7、T3与T8、T4与T9、T5与T10的测量点分别上下对置,且T1与T6的测量点邻近电缆终端(3)与铜质接头(1)的连接处,T2与T7、T3与T8、T4与T9、T5与T10的测量点逐渐远离电缆终端(3)与铜质接头(1)的连接处;
第二步:估算电缆终端内部线芯温度;
估算电缆终端(3)内部线芯温度,记为Tcore,根据下式进行估算;
设定电缆终端内部缆芯长期运行允许的内部最高温度值为T0,若Tcore>T0,表明此时需要对测试中的电缆终端进行降温处理,上位机温度控制模块(43)动作,连通直流继电器(46)、警报器(44),与直流继电器(46)和DC电源(47)相连接的第一半导体降温片(5)、第二半导体降温片(6)、第三半导体降温片(7)、第四半导体降温片(8)、第五半导体降温片(9)、第六半导体降温片(25)、第七半导体降温片(26)、第八半导体降温片(27)、第九半导体降温片(28)、第十半导体降温片(29)开始工作,对电缆终端进行降温处理;所述第一半导体降温片(5)、第二半导体降温片(6)、第三半导体降温片(7)、第四半导体降温片(8)、第五半导体降温片(9)位于电缆终端(3)下侧,第六半导体降温片(25)、第七半导体降温片(26)、第八半导体降温片(27)、第九半导体降温片(28)、第十半导体降温片(29)位于电缆终端(3)上侧,其中,第一半导体降温片(5)与第六半导体降温片(25)、第二半导体降温片(6)与第七半导体降温片(26)、第三半导体降温片(7)与第八半导体降温片(27)、第四半导体降温片(8)与第九半导体降温片(28)、第五半导体降温片(9)与第十半导体降温片(29)的测量点分别上下对置,且第一半导体降温片(5)与第六半导体降温片(25)在靠近电缆终端(3)与铜质接头(1)的连接处,其余则向着远离该连接处的方向均匀排列;
重复第一步至第二步的检测过程,直至排除电缆终端异常热点故障,排除故障后直流继电器(46)、警报器(44)断开;否则,进行以下的判断步骤;
第三步:评估电缆终端绝缘状态
当警报器(44)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即警报状态时,将正极信号传输线(50)、负极信号传输线(51)与数字式局部放电测试仪(55)相连,采集电缆终端(3)在5个正弦周期(20ms)内的局部放电脉冲波形,分别记录下各个周期内电缆终端(3)的标准放电波形,分别记为f1(k),f2(k),f3(k),f4(k),f5(k),其中,f1(k),f2(k),f3(k),f4(k),f5(k)均为采样点数-脉冲电压值(k-U)的序列,k=1,2,…,1000,相邻采样点之间的采样间隔时间为2×10-2ms,U为脉冲电压值,单位为mV,根据测得的标准放电波形,通过以下步骤评估电缆终端的绝缘状态:
3.1根据下式,估算该放电波形所对应的波形阻尼参数α和形状参数χ;
fimax(k)=max(|fi(k)|),i=1,2,...,1000 (2)
fimin(k)=min(|fi(k)|),i=1,2,...,1000 (3)
式中,fimax(k)为第i个周期内,脉冲电压值的最大值,fimin(k)为第i个周期内,脉冲电压值的最小值;
3.2根据下式,估算得到出现异常热点故障的电缆终端放电波形时域特征值θ1和θ2
式中,β为所使用电缆终端在20℃下的导体直流电阻值,单位为GΩ/m,该值可通过查询电缆终端出厂的型式试验报告得到;
3.3根据下式,得到用于表征绝缘过热电缆终端故障程度的状态系数γ:
第四步:判定待测电缆终端的绝缘状态如下:
当r1≤γ<r2时,电缆终端的绝缘层出现明显损伤,故障程度为中度,需进行实时监测;
当γ≥r2时,电缆终端的绝缘层受到严重损伤,故障程度为重度,需进行停电检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措施可高效、方便地对城市配电网用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现象进行抑制和测评,避免因电缆终端内热量过度集中而导致的终端爆炸问题,实现其可靠运行。
2、本发明的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测评方法能够对终端内绝缘故障进行处理,通过在现场的测试与分析,并为现场人员进一步探究电缆终端内部绝缘状态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测评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测试装置外壳及内部装配尺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的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测评平台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目的,其结构与连接方式如下:
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测评平台由镀铜钢隔离外壳(2)、下侧无卤阻燃填充绳层(4)、上侧无卤阻燃填充绳层(10)、下侧不锈钢内胆层(16)、上侧不锈钢内胆层(23)、第一半导体降温片(5)、第二半导体降温片(6)、第三半导体降温片(7)、第四半导体降温片(8)、第五半导体降温片(9)、第六半导体降温片(25)、第七半导体降温片(26)、第八半导体降温片(27)、第九半导体降温片(28)、第十半导体降温片(29)、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9)、第三温度传感器(20)、第四温度传感器(21)、第五温度传感器(22)、第六温度传感器(35)、第七温度传感器(36)、第八温度传感器(37)、第九温度传感器(38)、第十温度传感器(39)、左侧橡胶紧固塞(23)、右侧紧固橡胶塞(49)、上位机温度控制模块(43)、警报器(44)、直流继电器(46)、DC电源(47)、正极信号传输线(50)、负极信号传输线(51)、铜质接地引线(52)、脉冲采集线圈(54)构成,其中镀铜钢隔离外壳(2)为两片对称U型装置,在下侧与上侧的连接部位,分别有1号螺钉(11)、2号螺钉(12)、3号螺钉(13)、4号螺钉(14)、5号螺钉(15)与6号螺钉(30)、7号螺钉(31)、8号螺钉(32)、9号螺钉(33)、10号螺钉(34)进行紧固,十个半导体降温片分别均匀敷设在下侧不锈钢内胆层(16)和上侧不锈钢内胆层(23)上,通过铜质直流电源线(48)与直流继电器(46)、DC电源(47)连接,铜质直流电源线(48)穿过左侧橡胶紧固塞(23)上部的1号线孔(24)引出,十个温度传感器分别敷设在电缆终端(3)内绝缘管(40)上下表面,与十个半导体降温片保持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硅胶线缆(42)与上位机温度控制模块(43)连接,硅胶线缆(42)穿过镀铜钢隔离外壳(2)上部的2号线孔(41)引出,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9)、第六温度传感器(35)、第七温度传感器(36)沿电缆终端的绝缘管(40)左侧以间隔15cm的距离依次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20)、第四温度传感器(21)与第八温度传感器(37)、第九温度传感器(38)分别放置在电缆终端半导体层截断位置(17)的两侧5cm处,第五温度传感器(22)与第十温度传感器(39)继续以间隔15cm的距离依次放置,上位机温度控制模块(43)则通过带有屏蔽线的信号传输电缆(45)分别与直流继电器(46)、警报器(44)相连,正极信号传输线(50)、负极信号传输线(51)、铜质接地引线(52)通过3号线孔(53)引出。
图2为本发明装置外壳及内部装配尺寸图,镀铜钢隔离外壳全长600mm,高度为300mm,左侧和右侧镀铜钢隔离外壳出口大小相同,内径为150mm,外径为160mm,1号线孔(24)的直径为5mm,2号线孔(41)的直径为10mm,3号线孔(53)的直径为15mm;半导体降温片对称且均匀固定于下侧不锈钢内胆层(16)和上侧不锈钢内胆层(23)内壁,同一侧相邻两个冷却片的距离为110mm;温度传感器错开放置于电缆终端绝缘层内,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9)、第三温度传感器(20)之间,第六温度传感器(35)、第七温度传感器(36)、第八温度传感器(36)之间的间隔均为150mm,而第三温度传感器(20)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1)、第八温度传感器(36)与第九温度传感器(37)之间的间隔为30mm,且对称分布在半导体层截断位置(17)两侧,第四温度传感器(21)与第五温度传感器(22)、第九温度传感器(37)与第十温度传感器(38)之间间隔为150mm。
以下为在搭建的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测评平台上进行的各区域表面温度测量工作:
根据前面所述,将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测评平台搭建完毕后,电缆终端(3)可经过铜质接头(1)与其他设备相连,正常运行,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9)、第三温度传感器(20)、第四温度传感器(21)、第五温度传感器(22)、第六温度传感器(35)、第七温度传感器(36)、第八温度传感器(37)、第九温度传感器(38)、第十温度传感器(39)测量分别得到电缆终端(3)内各区域表面的温度T1、T2、T3、T4、T5、T6、T7、T8、T9、T10,并将测量结果传回上位机温度控制模块(43)监测内绝缘管(40)各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其中T1、T2、T3、T4、T5、T6、T7、T8、T9、T10均为摄氏温度,单位为℃;
然后,可估算电缆终端内部线芯温度;
根据测得的内绝缘管(40)各区域表面的温度T1、T2、T3、T4、T5、T6、T7、T8、T9、T10,根据公式(1)估算电缆终端(3)内部线芯温度,记为Tcore,单位为℃,
接下来,进行评估电缆终端绝缘状态的工作;
当警报器(44)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即警报状态时,将正极信号传输线(50)、负极信号传输线(51)与数字式局部放电测试仪(55)相连,采集电缆终端(3)在5个正弦周期(20ms)内的局部放电脉冲波形,分别记录下各个周期内电缆终端(3)的标准放电波形,分别记为f1(k),f2(k),f3(k),f4(k),f5(k),其中,f1(k),f2(k),f3(k),f4(k),f5(k)均为采样点数-脉冲电压值(k-U)的序列,k=1,2,…,1000,相邻采样点之间的采样间隔时间为2×10-2ms,U为脉冲电压值,单位为mV,根据测得的标准放电波形f(t),通过以下步骤评估电缆终端的绝缘状态:
1、根据下式估算该放电波形所对应的波形阻尼参数α和形状参数χ;
fimax(k)=max(|fi(k)|),i=1,2,...,1000 (2)
fimin(k)=min(|fi(k)|),i=1,2,...,1000 (3)
中,fimax(k)为第i个周期内,脉冲电压值的最大值,fimin(k)为第i个周期内,脉冲电压值的最小值;
2、根据下式估算得到出现异常热点故障的电缆终端放电波形时域特征值θ1和θ2
式中,β为所使用电缆终端在20℃下的导体直流电阻值,单位为GΩ/m,该值可通过查询电缆终端出厂的型式试验报告得到;
3、根据下式得到用于表征绝缘过热电缆终端故障程度的状态系数γ:
最后,判定待测电缆终端的绝缘状态;
当r1≤γ<r2时,电缆终端的绝缘层出现明显损伤,故障程度为中度,需进行实时监测;
当γ≥r2时,电缆终端的绝缘层受到严重损伤,故障程度为重度,需进行停电检查;
其中,r1取值为0.55,r2取值为0.85。
此外,本发明还可实现以下测试功能:
当警报器(44)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并判定电缆终端(3)处于重度故障时,镀铜钢隔离外壳(2)、下侧无卤阻燃填充绳层(4)、上侧无卤阻燃填充绳层(10)、下侧不锈钢内胆层(16)、上侧不锈钢内胆层(23)的共同作用,可保证将该重度故障电缆终端(3)因温度过高可能引起的爆炸、起火现象控制在镀铜钢隔离外壳(2)内,减少损失。

Claims (1)

1.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对电缆终端(3)内绝缘管(40)各区域表面温度进行实时测量:
电缆终端(3)经过铜质接头(1)与其他设备相连,正常运行,实时测量电缆终端(3)内绝缘管(40)内各区域表面的温度T1、T2、T3、T4、T5、T6、T7、T8、T9、T10;所述T1、T2、T3、T4、T5的测量点位于电缆终端(3)内绝缘管(40)下表面,T6、T7、T8、T9、T10的测量点位于电缆终端(3)内绝缘管(40)上表面;其中,T1与T6、T2与T7、T3与T8、T4与T9、T5与T10的测量点分别上下对置,且T1与T6的测量点邻近电缆终端(3)与铜质接头(1)的连接处,T2与T7、T3与T8、T4与T9、T5与T10的测量点逐渐远离电缆终端(3)与铜质接头(1)的连接处;
第二步:估算电缆终端内部线芯温度;
估算电缆终端(3)内部线芯温度,记为Tcore,根据下式进行估算;
设定电缆终端内部缆芯长期运行允许的内部最高温度值为T0,若Tcore>T0,表明此时需要对测试中的电缆终端进行降温处理,上位机温度控制模块(43)动作,连通直流继电器(46)、警报器(44),与直流继电器(46)和DC电源(47)相连接的第一半导体降温片(5)、第二半导体降温片(6)、第三半导体降温片(7)、第四半导体降温片(8)、第五半导体降温片(9)、第六半导体降温片(25)、第七半导体降温片(26)、第八半导体降温片(27)、第九半导体降温片(28)、第十半导体降温片(29)开始工作,对电缆终端进行降温处理;所述第一半导体降温片(5)、第二半导体降温片(6)、第三半导体降温片(7)、第四半导体降温片(8)、第五半导体降温片(9)位于电缆终端(3)下侧,第六半导体降温片(25)、第七半导体降温片(26)、第八半导体降温片(27)、第九半导体降温片(28)、第十半导体降温片(29)位于电缆终端(3)上侧,其中,第一半导体降温片(5)与第六半导体降温片(25)、第二半导体降温片(6)与第七半导体降温片(26)、第三半导体降温片(7)与第八半导体降温片(27)、第四半导体降温片(8)与第九半导体降温片(28)、第五半导体降温片(9)与第十半导体降温片(29)的测量点分别上下对置,且第一半导体降温片(5)与第六半导体降温片(25)在靠近电缆终端(3)与铜质接头(1)的连接处,其余则向着远离该连接处的方向均匀排列;
重复第一步至第二步的检测过程,直至排除电缆终端异常热点故障,排除故障后直流继电器(46)、警报器(44)断开;否则,进行以下的判断步骤;
第三步:评估电缆终端绝缘状态
当警报器(44)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即警报状态时,将正极信号传输线(50)、负极信号传输线(51)与数字式局部放电测试仪(55)相连,采集电缆终端(3)在5个正弦周期(20ms)内的局部放电脉冲波形,分别记录下各个周期内电缆终端(3)的标准放电波形,分别记为f1(k),f2(k),f3(k),f4(k),f5(k),其中,f1(k),f2(k),f3(k),f4(k),f5(k)均为采样点数-脉冲电压值(k-U)的序列,k=1,2,…,1000,相邻采样点之间的采样间隔时间为2×10-2ms,U为脉冲电压值,单位为mV,根据测得的标准放电波形,通过以下步骤评估电缆终端的绝缘状态:
3.1 根据下式,估算该放电波形所对应的波形阻尼参数α和形状参数χ;
fimax(k)=max(|fi(k)|),i=1,2,...,1000 (2)
fimin(k)=min(|fi(k)|),i=1,2,...,1000 (3)
式中,fimax(k)为第i个周期内,脉冲电压值的最大值,fimin(k)为第i个周期内,脉冲电压值的最小值;
3.2 根据下式,估算得到出现异常热点故障的电缆终端放电波形时域特征值θ1和θ2
式中,β为所使用电缆终端在20℃下的导体直流电阻值,单位为GΩ/m,该值可通过查询电缆终端出厂的型式试验报告得到;
3.3 根据下式,得到用于表征绝缘过热电缆终端故障程度的状态系数γ:
第四步:判定待测电缆终端的绝缘状态如下:
当r1≤γ<r2时,电缆终端的绝缘层出现明显损伤,故障程度为中度,需进行实时监测;
当γ≥r2时,电缆终端的绝缘层受到严重损伤,故障程度为重度,需进行停电检查。
CN201910297681.5A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 Active CN1099172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7681.5A CN109917233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7681.5A CN109917233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7233A true CN109917233A (zh) 2019-06-21
CN109917233B CN109917233B (zh) 2020-04-24

Family

ID=66969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7681.5A Active CN109917233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723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6650A (zh) * 2023-03-31 2023-05-09 深圳市美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电缆桥架温度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83313A (ko) * 2009-01-13 2010-07-22 한국전기연구원 고온초전도 케이블용 단말의 절연설계 방법
JP2014183189A (ja) * 2013-03-19 2014-09-29 Toshiba Corp 部分放電測定装置、それを備える静止誘電機器および部分放電測定方法
CN104678267A (zh) * 2015-02-11 2015-06-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间接测量电缆绝缘层介质损耗的方法
CN106872070A (zh) * 2016-12-29 2017-06-20 大连银海贡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参量的光纤复合电缆专家诊断系统
CN106908700A (zh) * 2017-03-06 2017-06-3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不均匀温度下套管油纸绝缘频域介电谱实验系统与方法
CN107045083A (zh) * 2017-05-29 2017-08-15 西南交通大学 不同温度条件下车载电缆终端频域介电谱实验系统与方法
CN107064763A (zh) * 2017-05-29 2017-08-18 西南交通大学 极大温差下车载电缆终端局部放电实验系统与方法
CN107091955A (zh) * 2017-05-29 2017-08-25 西南交通大学 高低温交替条件下电缆终端的介质损耗实验系统与方法
EP3227651B1 (fr) * 2014-12-01 2018-08-22 Win Ms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e points chauds dans une installation, notamment pour la detection de fuites dans des conduits d'ai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83313A (ko) * 2009-01-13 2010-07-22 한국전기연구원 고온초전도 케이블용 단말의 절연설계 방법
JP2014183189A (ja) * 2013-03-19 2014-09-29 Toshiba Corp 部分放電測定装置、それを備える静止誘電機器および部分放電測定方法
EP3227651B1 (fr) * 2014-12-01 2018-08-22 Win Ms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e points chauds dans une installation, notamment pour la detection de fuites dans des conduits d'air
CN104678267A (zh) * 2015-02-11 2015-06-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间接测量电缆绝缘层介质损耗的方法
CN106872070A (zh) * 2016-12-29 2017-06-20 大连银海贡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参量的光纤复合电缆专家诊断系统
CN106908700A (zh) * 2017-03-06 2017-06-3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不均匀温度下套管油纸绝缘频域介电谱实验系统与方法
CN107045083A (zh) * 2017-05-29 2017-08-15 西南交通大学 不同温度条件下车载电缆终端频域介电谱实验系统与方法
CN107064763A (zh) * 2017-05-29 2017-08-18 西南交通大学 极大温差下车载电缆终端局部放电实验系统与方法
CN107091955A (zh) * 2017-05-29 2017-08-25 西南交通大学 高低温交替条件下电缆终端的介质损耗实验系统与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 LING: "The frequency domain spectroscopy of natural ester and its impregnated paper insulation", 《2013 ANNUAL REPORT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AND DIELECTRIC PHENOMENA》 *
周凯: "高频谐波电场下电缆终端过热点的形成机理",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夏健: "基于数据分析的变压器套管新型在线监测预警策略研究", 《高压电器》 *
赵庆杰: "牵引机车过分相时高频谐波分析及对电缆终端发热问题研究", 《电测与仪表》 *
邹阳: "油纸绝缘变压器时域极化谱特性实验分析", 《电工技术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6650A (zh) * 2023-03-31 2023-05-09 深圳市美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电缆桥架温度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6086650B (zh) * 2023-03-31 2023-06-27 深圳市美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电缆桥架温度监测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7233B (zh) 2020-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3628B (zh) 一种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极化测试探头及测试方法
CN102313852B (zh) 光纤智能传感电力电缆运行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3105568A (zh) 变压器油纸绝缘电热联合老化与局部放电一体化实验装置
CN108896872A (zh) 基于sstdr的手持式电缆故障检测系统及方法
Long et al. Online monitoring of substation grounding grid conditions using touch and step voltage sensors
CN104459486A (zh) 一种利用极化电流评估交联聚乙烯中压电缆绝缘的方法
CN204214974U (zh) 高压电力电缆终端在线监测装置
CN204028285U (zh) 一种三相单芯高压电缆在线监测装置
KR102238913B1 (ko) 부스덕트 다점온도감시시스템의 온도센서 인식방법
CN208820440U (zh) 带测温功能的肘型电缆接头的绝缘堵头
CN109917233A (zh) 一种电缆终端绝缘表面过热的抑制及测评方法
CN107658702A (zh) 一种多功能柜保装置
CN106556745B (zh) 一种直流分压器及其电容量和介质损耗检测方法
Lee et al. Ins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ault analysis of HTS cable via stepped frequency waveform reflectometry
CN207442195U (zh) 多功能柜保装置
CN203216999U (zh) 容性设备介质损耗带电测量取样装置
CN110058122B (zh) 一种橡胶电缆终端异常热点测试装置及故障诊断方法
CN212622389U (zh) 用于管道腐蚀监测/检测系统的防爆箱体
CN209642284U (zh) 一种分支电缆连接箱
CN211785906U (zh) 一种gis绝缘缺陷监测装置和系统
CN209642403U (zh) 一种用于配电系统的智能警示装置
CN208013304U (zh) 充电设施防雷接地装置便携式检测仪
CN205643479U (zh) 电流互感器
CN105717364B (zh) 单避雷线铁管塔工频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Xiu et al. Location and Analysis of an Intermittent Discharge Fault of Switchge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7

Address after: 830000, No. 323-2, Dongyi Lane, Kaitai North Road, Midong District,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north cross linked cable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7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611756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High-tech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