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1124A - 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1124A
CN109911124A CN201711328241.9A CN201711328241A CN109911124A CN 109911124 A CN109911124 A CN 109911124A CN 201711328241 A CN201711328241 A CN 201711328241A CN 109911124 A CN109911124 A CN 109911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uv
usv
recycling
capture zon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282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1124B (zh
Inventor
徐鹏飞
丁延旭
程文斌
沈雅琳
刘星璐
王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17113282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11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1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11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1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11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控制模块、油路控制单元、液压充油装置、柔性捕获带和悬挂摆臂装置,所述回收控制模块设置在USV的船仓内,所述悬挂摆臂装置一端设置在USV上甲板上,另一端与液压充油装置连接,所述液压充油装置中心位置设置有一辊轮,所述柔性捕获带卷曲在辊轮上,所述油路控制单元设置在液压充油装置上;所述回收控制模块与油路控制单元、液压充油装置、柔性捕获带依次连接,同时,所述回收控制模块还与悬挂摆臂装置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回收方法采用柔性臂技术,适用于回转体型UUV的回收,对UUV无任何接口要求,不影响UUV总体性能,回收步骤简洁。

Description

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回收装置及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水面无人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简称USV)具备自主航行和超视距操作的功能,军事上是水面防卫、反恐、扫雷、搜救和救援的重要平台,也可服务于海洋环境监测、航道测量、水文调查、水面监视、污染源追踪等诸多民用领域。无人水下航行器(Underwater Unmanned Vehicle,简称UUV)作为一种无人无缆的水下系统平台,在军事上可用于支持两栖作战、反潜作战、探测水雷和其它海中危险品、承担快速战场评估以及水文测量等任务,民用上可开展海洋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地形测绘以及水下搜索和救援等多种任务,具有其它系统无法替代的作用。
随着各国对海洋战略的重视及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USV和UUV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人类水上工程应用、海洋军事活动及海洋开发利用等产生深远影响。通过USV和UUV这两种平台进行组合运用,来执行一系列不能由其中单个系统独立实现的任务,提高水上/水下空间的立体高效利用能力、环境信息融合能力,优化综合作业效率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USV对UUV的回收无疑是两者协同中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由于海洋环境复杂,USV和UUV在近距离接近时存在水动力耦合与相互干扰,因此UUV的自主回收一直是研究人员的热点方向和重要难题。
目前,UUV一般从有人母船布放和回收。2013年,美国在海军资助下使用Hydroid公司的Remus-100型UUV开展了从USV自主回收的研究工作,在UUV舯部两舷增加一种水平锁定装置,与USV上的垂直吊杆对接。采用该方案影响了UUV的自身构型,阻力显著增加,航速和操控稳定性明显降低。由于USV垂直吊杆与UUV锁定装置的接触面小,目前只完成了静态对接,海洋环境适应性较差,成功率很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装置及方法,提出的USV水面自主回收方法采用柔性臂技术,适用于回转体型UUV的回收,对UUV无任何接口要求,不影响UUV总体性能,回收步骤简洁,而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回收成功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控制模块、油路控制单元、液压充油装置、柔性捕获带和悬挂摆臂装置,所述回收控制模块设置在USV的船仓内,所述悬挂摆臂装置一端设置在USV上甲板上,另一端与液压充油装置连接,所述液压充油装置中心位置设置有一辊轮,所述柔性捕获带卷曲在辊轮上,所述油路控制单元设置在液压充油装置上;所述回收控制模块与油路控制单元、液压充油装置、柔性捕获带依次连接,同时,所述回收控制模块还与悬挂摆臂装置连接。
前述的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捕获带的两侧和中间等分设置了四条油管,所述液压充油装置向柔性捕获带的四条油管内给油和将油抽回。
前述的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SV的航速高于UUV的航速,且USV具有原地回转功能。
前述的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被回收的所述UUV为回转体型UUV。
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对UUV进行回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当USV发现UUV后,USV进行UUV运动状态估计,规划USV运动指令,以高于UUV航速1-2节的期望速度和与UUV同艏向的期望航向进入UUV回收作业圆区域,所述回收作业圆区域的半径为柔性捕获带的最大长度;根据水面流速流向确定切入UUV的左侧半圆或右侧半圆,流速低于0.5kn可忽略;当流速由UUV左侧流向右侧时,USV切入UUV的左侧半圆;当流速由UUV右侧流向左侧时,USV切入UUV的右侧半圆;
步骤二:USV进入回收作业圆区域后逐渐减速至与UUV速度同步,速度同步连续保持1分钟后启动回收程序,同时保持柔性捕获带与UUV主体段的连线与UUV艏向垂直;
步骤三:将悬挂摆臂装置旋转至靠近UUV一侧,USV保持航向、航速与UUV基本一致;
步骤四:当柔性捕获带伸至UUV下方并将要伸出UUV下方时,回收控制模块指令液压充油装置将柔性捕获带内的油抽回,柔性捕获带由硬性切换到柔性,自然卷曲并包裹住UUV;
步骤五:柔性捕获带将UUV回卷至USV舷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出的USV水面自主回收方法采用柔性臂技术,适用于回转体型UUV的回收,对UUV无任何接口要求,不影响UUV总体性能,回收步骤简洁,而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只要UUV位于捕获带内,都可以使用,回收成功率高,有效解决目前UUV回收中捕获困难、回收装置复杂的技术难题,为USV和UUV的编队体系化奠定技术基础;
(2)将水面无人船(USV)和水下航行器(UUV)编组的海上无人体系可大幅提高水上/水下立体空间的感知能力与信息收集能力,解决UUV的通讯、导航和续航能力受限技术瓶颈,显著提升综合作业效能,已成为未来海上无人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携带UUV回收装置的USV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USV将悬挂摆臂装置移至舷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图1中USV抵近UUV,准备自主回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柔性捕获带充油,伸向UUV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柔性捕获带伸至UUV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柔性捕获带回油后自然卷住UUV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柔性捕获带回卷至USV舷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UUV回收装置的控制关系框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USV,2、液压充油装置,3、悬挂摆臂装置,4、柔性捕获带,5、UUV。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控制模块、油路控制单元、液压充油装置2、柔性捕获带4和悬挂摆臂装置3,回收控制模块设置在USV 1的船仓内,悬挂摆臂装置3一端设置在USV 1上甲板上,另一端与液压充油装置2连接,液压充油装置2中心位置设置有一辊轮,柔性捕获带4卷曲在辊轮上,油路控制单元设置在液压充油装置2上;回收控制模块与油路控制单元、液压充油装置2、柔性捕获带4依次连接,同时,回收控制模块还与悬挂摆臂装置3连接。
至于回收控制模块、油路控制单元、液压充油装置2、悬挂摆臂装置3都为现有技术模块或装置。
进一步地,柔性捕获带4的两侧和中间等分设置了四条油管,液压充油装置2向柔性捕获带4的四条油管内给油和将油抽回;柔性捕获带4自然状态下,即不充油的状态下,具有卷曲特性,当液压充油装置2向柔性捕获带4给油后,柔性捕获带4的油管被充油后变硬,柔性捕获带4可以被直线放出去。
再进一步地,USV 1的航速高于UUV 5的航速,且USV 5具有原地回转功能,USV 1能够自动探测到UUV 5并按瞄准线引导法航行到UUV周边。
再进一步地,能够被回收的所述UUV 1为回转体型UUV,这样的设计使得UUV 1不需要额外增加回收装置接口。
至于利用回收装置回收UUV 1的回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当USV 1发现UUV 5后,USV 1进行UUV 5运动状态估计,规划USV 1运动指令,以高于UUV 5航速1-2节的期望速度和与UUV 5同艏向的期望航向进入UUV 5回收作业圆区域,回收作业圆区域的半径为柔性捕获带4的最大长度;根据水面流速流向确定切入UUV 5的左侧半圆或右侧半圆,流速低于0.5kn可忽略;当流速由UUV 5左侧流向右侧时,USV 1切入UUV5的左侧半圆;当流速由UUV 5右侧流向左侧时,USV 1切入UUV 5的右侧半圆;
步骤二:USV 1进入回收作业圆区域后逐渐减速至与UUV 5速度同步,速度同步连续保持1分钟后启动回收程序,同时保持柔性捕获带4与UUV 5主体段的连线与UUV 5艏向垂直;
步骤三:将悬挂摆臂装置3旋转至靠近UUV 5一侧,USV 1保持航向、航速与UUV 5基本一致;
步骤四:当柔性捕获带4伸至UUV 5下方并将要伸出UUV 5下方时,回收控制模块指令液压充油装置2将柔性捕获带4内的油抽回,柔性捕获带4由硬性切换到柔性,自然卷曲并包裹住UUV 5;
步骤五:柔性捕获带4将UUV 5回卷至USV 1舷侧。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一中记载的当USV 1发现UUV 5后,USV 1如何进行UUV 5运动状态估计,如何规划USV 1运动指令,为现有技术,具体在专利文献【申请号:201710347631.4,专利名称:一种USV水面动态自主回收UUV的方法 201710347631.4 ,申请人:哈尔滨工程大学】中有记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控制模块、油路控制单元、液压充油装置、柔性捕获带和悬挂摆臂装置,所述回收控制模块设置在USV的船仓内,所述悬挂摆臂装置一端设置在USV上甲板上,另一端与液压充油装置连接,所述液压充油装置中心位置设置有一辊轮,所述柔性捕获带卷曲在辊轮上,所述油路控制单元设置在液压充油装置上;所述回收控制模块与油路控制单元、液压充油装置、柔性捕获带依次连接,同时,所述回收控制模块还与悬挂摆臂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捕获带的两侧和中间等分设置了四条油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充油装置向柔性捕获带的四条油管内给油和将油抽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SV的航速高于UUV的航速,且USV具有原地回转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被回收的所述UUV为回转体型UUV。
6.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对UUV进行回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当USV发现UUV后,USV进行UUV运动状态估计,规划USV运动指令,以高于UUV航速1-2节的期望速度和与UUV同艏向的期望航向进入UUV回收作业圆区域,所述回收作业圆区域的半径为柔性捕获带的最大长度;根据水面流速流向确定切入UUV的左侧半圆或右侧半圆,流速低于0.5kn可忽略;当流速由UUV左侧流向右侧时,USV切入UUV的左侧半圆;当流速由UUV右侧流向左侧时,USV切入UUV的右侧半圆;
步骤二:USV进入回收作业圆区域后逐渐减速至与UUV速度同步,速度同步连续保持1分钟后启动回收程序,同时保持柔性捕获带与UUV主体段的连线与UUV艏向垂直,偏差角度为±20度;
步骤三:将悬挂摆臂装置旋转至靠近UUV一侧,USV保持航向、航速与UUV基本一致;
步骤四:当柔性捕获带伸至UUV下方并将要伸出UUV下方时,回收控制模块指令液压充油装置将柔性捕获带内的油抽回,柔性捕获带由硬性切换到柔性,自然卷曲并包裹住UUV;
步骤五:柔性捕获带将UUV回卷至USV舷侧。
CN201711328241.9A 2017-12-13 2017-12-13 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99111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28241.9A CN109911124B (zh) 2017-12-13 2017-12-13 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28241.9A CN109911124B (zh) 2017-12-13 2017-12-13 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1124A true CN109911124A (zh) 2019-06-21
CN109911124B CN109911124B (zh) 2020-11-10

Family

ID=66958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28241.9A Active CN109911124B (zh) 2017-12-13 2017-12-13 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112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8649A (zh) * 2018-10-26 2019-03-01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蘑菇头啮合器的水面回收uuv装置及方法
CN111874167A (zh) * 2020-07-06 2020-11-03 镇江元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水面水下装备远程回收与释放无人艇平台
CN112849343A (zh) * 2021-01-19 2021-05-28 鹏城实验室 无人潜航器柔性回收装置、母船以及柔性回收方法
CN113247215A (zh) * 2021-06-09 2021-08-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船挂式auv回收对接平台
CN113901593A (zh) * 2021-12-09 2022-01-07 浙江大学 一种水下柔性回收机构形态与刚度调控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52868A1 (en) * 2010-11-11 2012-05-16 Atlas Elektronik Gmbh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such vehicle
CN103183113A (zh) * 2011-12-28 2013-07-0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CN103576685A (zh) * 2013-11-14 2014-02-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母船回收时uuv的路径确定方法
CN203996800U (zh) * 2014-06-13 2014-12-10 天津汉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无人航行器降放回收系统
CN104669292A (zh) * 2015-03-28 2015-06-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有凸起气囊的螺旋缠绕式充气抓捕手
CN105060133A (zh) * 2015-07-14 2015-11-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一种水下探测设备的布放与回收装置及其布放、回收方法
US20160375963A1 (en) * 2015-06-29 2016-12-29 Pgs Geophysical As Motion compensation for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an object connected to a vessel and an object in the water
CN107065882A (zh) * 2017-05-17 2017-08-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usv水面动态自主回收uuv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52868A1 (en) * 2010-11-11 2012-05-16 Atlas Elektronik Gmbh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such vehicle
CN103183113A (zh) * 2011-12-28 2013-07-0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CN103576685A (zh) * 2013-11-14 2014-02-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母船回收时uuv的路径确定方法
CN203996800U (zh) * 2014-06-13 2014-12-10 天津汉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无人航行器降放回收系统
CN104669292A (zh) * 2015-03-28 2015-06-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有凸起气囊的螺旋缠绕式充气抓捕手
US20160375963A1 (en) * 2015-06-29 2016-12-29 Pgs Geophysical As Motion compensation for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an object connected to a vessel and an object in the water
CN105060133A (zh) * 2015-07-14 2015-11-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一种水下探测设备的布放与回收装置及其布放、回收方法
CN107065882A (zh) * 2017-05-17 2017-08-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usv水面动态自主回收uuv的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8649A (zh) * 2018-10-26 2019-03-01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蘑菇头啮合器的水面回收uuv装置及方法
CN109398649B (zh) * 2018-10-26 2020-11-10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蘑菇头啮合器的水面回收uuv装置及方法
CN111874167A (zh) * 2020-07-06 2020-11-03 镇江元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水面水下装备远程回收与释放无人艇平台
CN112849343A (zh) * 2021-01-19 2021-05-28 鹏城实验室 无人潜航器柔性回收装置、母船以及柔性回收方法
CN112849343B (zh) * 2021-01-19 2022-04-19 鹏城实验室 无人潜航器母船以及柔性回收方法
WO2022155999A1 (zh) * 2021-01-19 2022-07-28 鹏城实验室 无人潜航器柔性回收装置、母船以及柔性回收方法
CN113247215A (zh) * 2021-06-09 2021-08-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船挂式auv回收对接平台
CN113901593A (zh) * 2021-12-09 2022-01-07 浙江大学 一种水下柔性回收机构形态与刚度调控方法
CN113901593B (zh) * 2021-12-09 2022-03-25 浙江大学 一种水下柔性回收机构形态与刚度调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1124B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1124A (zh) 基于柔性臂的usv水面回收uuv的回收装置及方法
US1033113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yload integration and control in a multi-mode unmanned vehicle
CN109398649A (zh) 一种基于电磁蘑菇头啮合器的水面回收uuv装置及方法
US1090861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mi-submersible launch and recovery of objects from multi-mode unmanned vehicle
CN103543459B (zh) 一种实现水下拖体定位的组合导航装置及定位方法
CN111966106B (zh) 一种基于船-船协同的智能船舶编队靠泊的方法
CN105527967A (zh) 一种auv反演对接控制方法
CN104787273A (zh) 海底驻泊式深水油气管线巡检系统
CN103576685A (zh) 母船回收时uuv的路径确定方法
CN103507938A (zh) 平台供应船的动力定位系统
JP2015504026A (ja) 船舶
CN1631620A (zh) 巡逻机器鱼
Huixi et al. Heterogeneous oceanographic exploration system based on USV and AUV: A survey of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CN112558642A (zh) 一种适用于异构多无人系统的海空联合围捕方法
Sarda et al. Unmanned recovery of an AUV from a surface platform manuscript, oceans' 13 MTS/IEEE San Diego
CN107839417A (zh) 一种两栖无人船履带系统的使用方法
Meng et al.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underwater dynamic docking device
Zhang et al. An AUV for ocean exploring and its motion control system architecture
CN112880678A (zh) 一种复杂水域环境中无人艇航行规划方法
CN211978876U (zh) 一种用于协同水环境中油污污染源监测和追踪的无人船
JP2014156176A (ja) 水中エレベータ
CN205209491U (zh) 无人艇
CN108519620B (zh) 一种可自主布放回收的海底地震检波航行器
CN102937795A (zh) 水下自主航行观测平台安全保障装置
CN111522334A (zh) 一种波浪滑翔器局部路径规划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