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5845A -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5845A
CN109905845A CN201811502837.0A CN201811502837A CN109905845A CN 109905845 A CN109905845 A CN 109905845A CN 201811502837 A CN201811502837 A CN 201811502837A CN 109905845 A CN109905845 A CN 109905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mobile phone
signaling
base station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28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小妮
曾坤
刘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8115028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058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05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58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该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确定要获取客流的公交线路,搜集公交线路各站点的位置信息;2)根据各站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能覆盖站点的手机基站,并采集对应手机基站的信令数据;3)将采集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数据过滤,得到有效数据;4)由有效数据根据算法获得公交客流OD;5)并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最终确定公交乘客OD。本发明具有精度高、成本低、复杂度低的效果,为公交客流OD的获取提供科学灵活简便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投资小、覆盖范围广、数据稳定可靠、原理简单且适用范围较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交客流调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大数据”和“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研究热点,交通运输业开始向“智能化”、“自控化”迈进。紧跟时代热点,利用新方法、新手段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交通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也快速发展。然而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显著,大大影响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公交在人们出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方便、集约化的出行方式,能够分担城市客运交通、缓解交通压力。因而,迫切需要优先发展公交,让公交更具吸引力,让民众更多地选择乘坐公交。不过,部分人因公交的等待时间比较长而对公交有看法;而公交企业苦于无法获知乘客在各个站点的上下客数量,如若盲目提高发车频率,则公交车实载率过低导致运营成本提高;但是按照预定的发车时刻表,常常有乘客抱怨高峰期时难以挤上车。而如果掌握了公交客流OD数据,则可以编制运力与运量相匹配的发车时刻表,既能减小乘客等车时间,又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所以,获取公交客流OD数据对公交行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公交客流OD估计和预测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有基于IC卡信息的公交客流OD推算方法、Wi-Fi识别、蓝牙识别、GPS轨迹判别等方法。采用IC卡方法调查交通流特性更为普遍,技术成熟而又简单,通过IC卡获取乘客上下车的时间、相应站点等数据,通过阅读器保存在本地储存设备中,最终汇总于公交公司的IC卡管理中心数据库。但由于大量公交只需上车刷卡,故无法准确获得乘客的下车站点;现有的Wi-Fi识别、蓝牙识别方法,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干扰数据,已有模型并不能有效排除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数据干扰,并且,很多用户常常在外出时会关闭Wi-Fi、蓝牙功能或者手机软件为了省电而关闭Wi-Fi、蓝牙功能;GPS也存在用户时常关闭该功能的问题,而在GPS数据获取上也存在一定难度。以上原因导致获得的公交客流数据难以获取且具有较大误差。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逐步完善,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得到快速的增长,手机用户在2010年近8.6亿,据调查,2017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到14.2亿。伴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采用手机定位等的新技术采集交通信息逐渐受到重视。而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手机信令(信令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除了传输用户信息之外,为使全网有轶序地工作,用来保证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对我们信息采集非常有用,具有克服上述问题的特点,只要用户使用了手机,即使是待机状态下也会与基站通信,于是就会产生手机信令,而在手机信令中含有位置、时间等重要的信息。利用手机用户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产生的信令事件数据,根据其在公交出行中的正常位置更新规则得到出行路径。可以看出,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为我们交通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源。此外,手机定位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还具有成本低、覆盖范围广等优点。特别是与公交车车载GPS结合起来,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本文利用手机被动定位(CellID定位法)产生的信令数据,通过分析公交乘客在公交线路上产生的手机信令数据,研究乘客出行规律,实现乘客出行路径的精确识别,同时利用公交车车载GPS辅助修正,获取公交客流OD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利用手机,提供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能够突破常规的公交客流OD获取成本或者难度过高的缺点,可以使得公交客流OD的获取工作变得更加方便、成本更低。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要获取客流的公交线路,搜集公交线路各站点的位置信息;
S2、根据各站点的位置信息及公交基站数据库确定能覆盖站点的基站,并采集对应基站初始的手机信令数据;
S3、将采集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数据过滤,得到有效手机信令数据;
S4、由有效手机信令数据根据算法获得公交客流OD;
S5、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最终确定公交乘客OD。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手机通过所述基站与无线通信网络保持联系,无线通信网络对手机所处的位置区信息进行记录,该位置区信息称为位置区代码,在用户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时根据所记录的位置区信息可通过呼叫路由选择找到手机,建立通话连接,位置区信息都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中;
当移动台发生以下事件时会向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上传位置点信息,包括上传的时间、事件编号、所用的基站编号:
需要使用网络通信时:包括主叫、被叫、发短信、收短信;开、关机;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长时间没有上报位置信息时;小区切换:在移动中打电话切换了所使用的基站时;正常位置更新时:在待机状态下跨越了位置区时;
若没有发生上述事件时,所述移动台会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自动上报用户位置点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的手机信令包括:
MSID,即移动台识别号,作为识别不同手机用户的数据项;
Timestamp,即时间戳,记录了信令产生时的时间标记,精确到秒;
LAC,即信令触发所在的位置区的编号;
CellID,即触发信令的基站小区编号;
EventID,即造成信令触发的时间类型编号,不同编号代表不同事件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的公交基站数据库包括信息如下:
公交车站基站ID信息:公交车站编号、基站经纬度、基站LAC、CellID;
事件信令信息:周期性位置更新、关机、开机、正常位置更新、被叫、发短信、主叫、收短信、小区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S3中,将采集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数据过滤时,需要排除的数据包括:
无效数据过滤,初始手机信令数据可能包含一些错误的无效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应进行剔除处理;
部分干扰用户,即出行用户中不包含公交出行的用户提前过滤,结合公交基站数据库,减少后期计算工作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S4具体包括:
S41、将手机信令数据按个体出行用户划分;
S42、再将划分后的每个个体出行用户的数据按信令提交时间先后排序;
S43、按信令先后顺序迭代判别,当首次出现信令Mi(Ci,Li,ti,Ei)中的Mi(Ci,Li)∈DB(C,L),且Mi(Ei)为正常位置更新事件时,令该基站对应DB中公交站点为本次出行公交上车站点的位置O(Station),其中Ci是i时刻位置信息对应的CellID号,Li是i时刻位置信息对应的LAC号,ti是上传时间,Ei是i时刻位置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集合DB(C,L,Station)表示公交基站数据库,其中C表示CellID号,L表示LAC号,Station为公交线路的站点;
S44、继续信令数据迭代,若信令Mi+1(Ci+1,Li+1,ti+1,Ei+1)中的Mi+1(Ci+1,Li+1)∈DB(C,L),且Mi+1(Ei+1)为非正常位置更新事件或Mi+1(Ei+1)=Mi(Ei)时,把该信令对应公交站点加入集合K(Station),用于最后对算法辨识路径结果修正;
S45、按步骤S43继续迭代判断,若信令Mi+k(Ci+k,Li+k,ti+k,Ei+k)中的Mi+k(Ci+k,Li+k)不属于DB(C,L),且Mi+k(Ei+k)为正常位置更新事件,Mi+k(Ei+k)≠Mi+k-1(Ei+k-1),令该基站对应的公交站点为本次出行的公交下车站点D(Station),结束本次出行判断;
S46、因个体居民出行链中一天出行可能存在多次乘坐公交,因而继续对信令数据迭代判断,重复S42~S46,直至信令数据全部判断完毕。
S5、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最终确定公交乘客OD。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具体包括:
一次完整的公交出行至少包括进站和出站点,若经基站与公交站点匹配得到的每次出行结果中无法完整地包含进站和出站站点,则认为此次出行不完整,应从有效出行中剔除。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具体还包括:
借助公交车车载GPS来修正,方法是根据乘客在线路上的某一Mi(Ci,Li,ti,Ei)中的ti,通过公交车车载GPS查找对应GPS数据中对应此时刻的位置,并判断GPS数据的位置是否为基站信号覆盖区域,若否,从有效出行中剔除。
进一步地,在根据各站点的位置信息及公交基站数据库确定能覆盖站点的基站之前还包括步骤:
对手机搜索区域进行界定,减少公交车站附近不必要的基站数量,包括首/末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和中间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
进一步地,所述首/末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主要有实际场站区域加上修正区域所得进行界定,根据实际确定该范围;
中间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时需要设置缓冲区,所述缓冲区为圆形,其半径为一阈值p,所述阈值p根据公交车进出站时的平均速度v和平均停靠时间t确定:
p=v×t
其中,平均停靠时间t具体为公交汽车从开始进站减速到出站完成加速经历的平均总时间,v为公交车进出站时的平均速度,公交车实时行驶速度由GPS记录仪进行记录。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利用手机,通过基站定位的技术,实现了公交客流OD的获取,具有精度高、成本低、复杂度低的效果;该方法具有投资小、覆盖范围广、数据稳定可靠、原理简单且适用范围较广等优点,因此本发明具有很大的实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公交客流OD获取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技术路线;
图3是手机信令数据图;
图4是基于手机信令的用户出行链判别;
图5是公交乘客出行路径辨别原理;
图6是公交乘客出行路径修正原理;
图7是出行路径辨识算法过程;
图8是公交乘客出行OD完整性检验图。
图9是手机搜索区域界定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要获取客流的公交线路,搜集公交线路各站点的位置信息;
S2、根据各站点的位置信息及公交基站数据库确定能覆盖站点的基站,并采集对应基站初始的手机信令数据;
S3、将采集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数据过滤,得到有效手机信令数据;
S4、由有效手机信令数据根据算法获得公交客流OD;
S5、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最终确定公交乘客OD。
图2为本实施例的详细技术路线图。
步骤S2中,手机通过所述基站(Base Station,BS)与无线通信网络保持联系,无线通信网络对手机所处的位置区(Location Area,LA)信息进行记录,该位置区信息称为位置区代码(Location Area Code,LAC),在用户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时根据所记录的位置区信息可通过呼叫路由选择找到手机,建立通话连接,位置区信息都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中;
在正常情况下,当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发生以下事件时会向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上传位置点信息,包括上传的时间、事件编号、所用的基站编号即CellID:
需要使用网络通信时:包括主叫、被叫、发短信、收短信;开、关机;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长时间没有上报位置信息时;小区切换:在移动中打电话切换了所使用的基站时;正常位置更新时:在待机状态下跨越了位置区时。
具体地,如图5所示,当乘客经基站1范围进入公交线路的1站点时,跨越不同的LAC,将向无线通信网络上报当前位置信息;当乘客在某一N站点下车时,在下车站点跨越至其他基站N的信号覆盖范围,发生LAC切换,也将向无线通信网络上报当前位置信息,那么结合前面的信息,便可获得乘客上下车站点。
除跨越位置区发生位置信息更新外,当途中发生任何其他通信事件时,如主叫、被叫、发短信、收短信、开机、关机,也将发生位置信息的更新,这些信息可用于出行路径的修正,如图6。
若没有发生上述事件时,所述移动台会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自动上报用户位置点信息。
如图3所示,通信系统中,用来协调不同实体运行所需的信息称之为信令,因此,信令是一种信息传输“载体”,里面包含着通信网络运行所需的信息。步骤S2中,所述的手机信令包括:
MSID,即移动台识别号(Mobile Station ID,简称MSID),作为识别不同手机用户的数据项,MSID字段是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Number),即国际移动用户识别号通过匿名算法处理后的结果。每个移动用户都会被分配唯一国际用户识别码,用以区别不同的用户。该信息储存在SIM卡中,信令产生时会记录该手机用户的IMSI。经过匿名处理后,转化为MSID(Mobile Station ID),作为识别不同手机用户的数据项。由于经过了匿名处理,所以不必担心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Timestamp,即时间戳,记录了信令产生时的时间标记,精确到秒;
LAC,即信令触发所在的位置区的编号;
CellID,即触发信令的基站小区编号;
EventID,即造成信令触发的时间类型编号,不同编号代表不同事件类型。
所述的步骤S3、S4、S5中,均需要利用公交基站数据库,所述的公交基站数据库包括信息如下:
公交车站基站ID信息:公交车站编号、基站经纬度、基站LAC、CellID;
事件信令信息:周期性位置更新、关机、开机、正常位置更新、被叫、发短信、主叫、收短信、小区切换。
所述的步骤S3中,将采集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数据过滤时,需要排除的数据包括:
无效数据过滤,初始手机信令数据可能包含一些错误的无效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应进行剔除处理;
部分干扰用户,即出行用户中不包含公交出行的用户提前过滤,结合公交基站数据库,减少后期计算工作量。
所述的步骤S4获得公交客流OD的算法的基本思路为:
根据无线通信原理,除了正常的通信事件外,跨越不同的LAC、基站时,将发生手机位置信息的上传。公交乘客的出行路线沿着公交线路,在从初始站点上车后,随着位置的变动,从最初初始站点周围的基站变动到其他基站,跨越不同的基站,将向无线通信网络上报当前手机的位置信息。由于这种手机信令信息上传的特性,由初始站点基站因随着乘客在不同站点下车,导致不断切换至其他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同时也向无线通信网络上报手机位置信息,那么乘客的下车站点就可以确定。如图4所示为基于手机信令的用户出行链识别。
除跨越位置区发生位置信息更新外,当途中发生任何其他通信事件(主叫、被叫、发短信、收短信、开机、关机),也将发生位置信息的更新,这些信息可用于出行路径的修正。因此,基站与公交站点匹配是出行路径辨识的核心算法,主要包括公交上车站点辨别、下车站点辨别。
因此,如图7所示,基于上述思路,所述的步骤S4具体包括:
S41、将手机信令数据按个体出行用户划分;
S42、再将划分后的每个个体出行用户的数据按信令提交时间先后排序;
S43、按信令先后顺序迭代判别,当首次出现信令Mi(Ci,Li,ti,Ei)中的Mi(Ci,Li)∈DB(C,L),且Mi(Ei)为正常位置更新事件时,令该基站对应DB中公交站点为本次出行公交上车站点的位置O(Station),其中Ci是i时刻位置信息对应的CellID号,Li是i时刻位置信息对应的LAC号,ti是上传时间,Ei是i时刻位置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集合DB(C,L,Station)表示公交基站数据库,其中C表示CellID号,L表示LAC号,Station为公交线路的站点;
S44、继续信令数据迭代,若信令Mi+1(Ci+1,Li+1,ti+1,Ei+1)中的Mi+1(Ci+1,Li+1)∈DB(C,L),且Mi+1(Ei+1)为非正常位置更新事件或Mi+1(Ei+1)=Mi(Ei)时,把该信令对应公交站点加入集合K(Station),用于最后对算法辨识路径结果修正;
S45、按步骤S43继续迭代判断,若信令Mi+k(Ci+k,Li+k,ti+k,Ei+k)中的Mi+k(Ci+k,Li+k)不属于DB(C,L),且Mi+k(Ei+k)为正常位置更新事件,Mi+k(Ei+k)≠Mi+k-1(Ei+k-1),令该基站对应的公交站点为本次出行的公交下车站点D(Station),结束本次出行判断;
S46、因个体居民出行链中一天出行可能存在多次乘坐公交,因而继续对信令数据迭代判断,重复S42~S46,直至信令数据全部判断完毕。
S5、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最终确定公交乘客OD。
经基站与公交站点匹配后,可初步得到公交出行进入公交站点(O)、离开公交站点(D),但在实际数据条件下,由于无线通信网络数据采集不稳定等因素,可能存在信令数据丢失,导致无法匹配合适站点作为进入公交、离开公交的站点。因此需对匹配站点进行有效性检验,对出行进、出站点(起讫点)完整性检验,因此,如图8所示,所述步骤S5中,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具体包括:
一次完整的公交出行至少包括进站和出站点,若经基站与公交站点匹配得到的每次出行结果中无法完整地包含进站和出站站点,则认为此次出行不完整,应从有效出行中剔除。
此外,所述步骤S5中,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具体还包括:
借助公交车车载GPS来修正,方法是根据乘客在线路上的某一Mi(Ci,Li,ti,Ei)中的ti,通过公交车车载GPS查找对应GPS数据中对应此时刻的位置,并判断GPS数据的位置是否为基站信号覆盖区域,若否,从有效出行中剔除。
为了搜索高效、节省成本、减少冗余数据,需要对手机搜索区域进行界定,减少公交车站附近不必要的基站数量。在根据各站点的位置信息及公交基站数据库确定能覆盖站点的基站之前还包括步骤:
对手机搜索区域进行界定,减少公交车站附近不必要的基站数量,包括首/末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是具有比较大的场站的情况;中间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适于比较小型的站台等。
其中,如图9所示,所述首/末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主要有实际场站区域加上修正区域所得进行界定,根据实际确定该范围;
中间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时需要设置缓冲区,所述缓冲区为圆形,其半径为图8中的R作为阈值p,所述阈值p根据公交车进出站时的平均速度v和平均停靠时间t确定:
p=v×t
其中,平均停靠时间t具体为公交汽车从开始进站减速到出站完成加速经历的平均总时间,v为公交车进出站时的平均速度,公交车实时行驶速度由GPS记录仪进行记录。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要获取客流的公交线路,搜集公交线路各站点的位置信息;
S2、根据各站点的位置信息及公交基站数据库确定能覆盖站点的基站,并采集对应基站初始的手机信令数据;
S3、将采集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数据过滤,得到有效手机信令数据;
S4、由有效手机信令数据根据算法获得公交客流OD;
S5、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最终确定公交乘客O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手机通过所述基站与无线通信网络保持联系,无线通信网络对手机所处的位置区信息进行记录,该位置区信息称为位置区代码,在用户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时根据所记录的位置区信息可通过呼叫路由选择找到手机,建立通话连接,位置区信息都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中;
当移动台发生以下事件时会向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上传位置点信息,包括上传的时间、事件编号、所用的基站编号:
需要使用网络通信时:包括主叫、被叫、发短信、收短信;开、关机;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长时间没有上报位置信息时;小区切换:在移动中打电话切换了所使用的基站时;正常位置更新时:在待机状态下跨越了位置区时;
若没有发生上述事件时,所述移动台会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自动上报用户位置点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手机信令包括:
MSID,即移动台识别号,作为识别不同手机用户的数据项;
Timestamp,即时间戳,记录了信令产生时的时间标记,精确到秒;
LAC,即信令触发所在的位置区的编号;
CellID,即触发信令的基站小区编号;
EventID,即造成信令触发的时间类型编号,不同编号代表不同事件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交基站数据库包括信息如下:
公交车站基站ID信息:公交车站编号、基站经纬度、基站LAC、CellID;
事件信令信息:周期性位置更新、关机、开机、正常位置更新、被叫、发短信、主叫、收短信、小区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中,将采集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数据过滤时,需要排除的数据包括:
无效数据过滤,初始手机信令数据可能包含一些错误的无效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应进行剔除处理;
部分干扰用户,即出行用户中不包含公交出行的用户提前过滤,结合公交基站数据库,减少后期计算工作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具体包括:
S41、将手机信令数据按个体出行用户划分;
S42、再将划分后的每个个体出行用户的数据按信令提交时间先后排序;
S43、按信令先后顺序迭代判别,当首次出现信令Mi(Ci,Li,ti,Ei)中的Mi(Ci,Li)∈DB(C,L),且Mi(Ei)为正常位置更新事件时,令该基站对应DB中公交站点为本次出行公交上车站点的位置O(Station),其中Ci是i时刻位置信息对应的CellID号,Li是i时刻位置信息对应的LAC号,ti是上传时间,Ei是i时刻位置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集合DB(C,L,Station)表示公交基站数据库,其中C表示CellID号,L表示LAC号,Station为公交线路的站点;
S44、继续信令数据迭代,若信令Mi+1(Ci+1,Li+1,ti+1,Ei+1)中的Mi+1(Ci+1,Li+1)∈DB(C,L),且Ti+1(Ei+1)为非正常位置更新事件或Ti+1(Ei+1)=Ti(Ei)时,把该信令对应公交站点加入集合K(Station),用于最后对算法辨识路径结果修正;
S45、按步骤S43继续迭代判断,若信令Mi+k(Ci+k,Li+k,ti+k,Ei+k)中的Mi+k(Ci+k,Li+k)不属于DB(C,L),且Mi+k(Ei+k)为正常位置更新事件,Mi+k(Ei+k)≠Mi+k-1(Ei+k-1),令该基站对应的公交站点为本次出行的公交下车站点D(Station),结束本次出行判断;
S46、因个体居民出行链中一天出行可能存在多次乘坐公交,因而继续对信令数据迭代判断,重复S42~S46,直至信令数据全部判断完毕。
S5、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最终确定公交乘客O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具体包括:
一次完整的公交出行至少包括进站和出站点,若经基站与公交站点匹配得到的每次出行结果中无法完整地包含进站和出站站点,则认为此次出行不完整,应从有效出行中剔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对获得的公交客流OD进行有效性判别具体还包括:
借助公交车车载GPS来修正,方法是根据乘客在线路上的某一Mi(Ci,Li,ti,Ei)中的ti,通过公交车车载GPS查找对应GPS数据中对应此时刻的位置,并判断GPS数据的位置是否为基站信号覆盖区域,若否,从有效出行中剔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各站点的位置信息及公交基站数据库确定能覆盖站点的基站之前还包括步骤:
对手机搜索区域进行界定,减少公交车站附近不必要的基站数量,包括首/末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和中间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首/末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主要有实际场站区域加上修正区域所得进行界定,根据实际确定该范围;
中间站的手机搜索区域界定时需要设置缓冲区,所述缓冲区为圆形,其半径为一阈值p,所述阈值p根据公交车进出站时的平均速度v和平均停靠时间t确定:
p=v×t
其中,平均停靠时间t具体为公交汽车从开始进站减速到出站完成加速经历的平均总时间,v为公交车进出站时的平均速度,公交车实时行驶速度由GPS记录仪进行记录。
CN201811502837.0A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 Pending CN1099058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2837.0A CN109905845A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2837.0A CN109905845A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5845A true CN109905845A (zh) 2019-06-18

Family

ID=66943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2837.0A Pending CN109905845A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05845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6943A (zh) * 2020-01-13 2020-02-21 武汉元光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配车及确定公交配车数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508220A (zh) * 2020-04-10 2020-08-07 重庆交通开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公交人口分布精准进行末端接驳的方法
CN111601240A (zh) * 2020-04-21 2020-08-28 上海因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和基站进行人群轨迹计算的方法
CN111653099A (zh) * 2020-06-10 2020-09-11 南京瑞栖智能交通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
CN111667121A (zh) * 2020-06-15 2020-09-15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轨道交通线路初期客流预测方法
CN111681421A (zh) * 2020-06-10 2020-09-18 南京瑞栖智能交通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对外客运枢纽集疏空间分布分析方法
CN112087743A (zh) * 2020-09-18 2020-12-15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智慧交通的高铁虚拟卡口到发旅客分析方法
CN112598338A (zh) * 2021-03-03 2021-04-02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客流分配方法
CN113438605A (zh) * 2021-08-27 2021-09-24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站点客流集散空间分布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57725A (zh) * 2021-07-29 2021-11-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公交线路和调度优化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4913702A (zh) * 2021-02-09 2022-08-16 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公交站牌到站提醒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5599878A (zh) * 2022-10-27 2023-01-13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Cn) 一种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地铁优势腹地出行链生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509A (zh) * 2013-03-11 2013-06-26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手机定位信息的地铁乘客出行路径辨识方法
CN106683404A (zh) * 2016-12-06 2017-05-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通过手机定位技术获取公交客流od的方法
CN106960261A (zh) * 2017-03-27 2017-07-1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轨道ic卡和手机信令数据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
CN107767669A (zh) * 2017-10-24 2018-03-06 东南大学 基于WiFi和蓝牙识别的公交线路客流OD估计方法
CN108055645A (zh) * 2018-01-19 2018-05-18 深圳技术大学(筹)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路径识别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509A (zh) * 2013-03-11 2013-06-26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手机定位信息的地铁乘客出行路径辨识方法
CN106683404A (zh) * 2016-12-06 2017-05-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通过手机定位技术获取公交客流od的方法
CN106960261A (zh) * 2017-03-27 2017-07-1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轨道ic卡和手机信令数据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
CN107767669A (zh) * 2017-10-24 2018-03-06 东南大学 基于WiFi和蓝牙识别的公交线路客流OD估计方法
CN108055645A (zh) * 2018-01-19 2018-05-18 深圳技术大学(筹)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路径识别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赖见辉等: "基于手机定位信息的地铁乘客出行路径辨识方法", 《计算机应用》 *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6943B (zh) * 2020-01-13 2020-05-26 武汉元光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配车及确定公交配车数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826943A (zh) * 2020-01-13 2020-02-21 武汉元光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配车及确定公交配车数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508220B (zh) * 2020-04-10 2022-07-29 重庆交通开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公交人口分布精准进行末端接驳的方法
CN111508220A (zh) * 2020-04-10 2020-08-07 重庆交通开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公交人口分布精准进行末端接驳的方法
CN111601240A (zh) * 2020-04-21 2020-08-28 上海因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和基站进行人群轨迹计算的方法
CN111601240B (zh) * 2020-04-21 2021-06-15 上海因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和基站进行人群轨迹计算的方法
CN111653099A (zh) * 2020-06-10 2020-09-11 南京瑞栖智能交通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
CN111681421A (zh) * 2020-06-10 2020-09-18 南京瑞栖智能交通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对外客运枢纽集疏空间分布分析方法
CN111681421B (zh) * 2020-06-10 2022-07-29 南京瑞栖智能交通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对外客运枢纽集疏空间分布分析方法
CN111667121A (zh) * 2020-06-15 2020-09-15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轨道交通线路初期客流预测方法
CN112087743A (zh) * 2020-09-18 2020-12-15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智慧交通的高铁虚拟卡口到发旅客分析方法
CN114913702A (zh) * 2021-02-09 2022-08-16 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公交站牌到站提醒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2598338A (zh) * 2021-03-03 2021-04-02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客流分配方法
CN113657725A (zh) * 2021-07-29 2021-11-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公交线路和调度优化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3438605B (zh) * 2021-08-27 2022-02-01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站点客流集散空间分布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38605A (zh) * 2021-08-27 2021-09-24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站点客流集散空间分布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599878A (zh) * 2022-10-27 2023-01-13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Cn) 一种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地铁优势腹地出行链生成方法
CN115599878B (zh) * 2022-10-27 2023-06-13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地铁优势腹地出行链生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5845A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
CN104596507B (zh) 一种移动终端出行轨迹的确定方法
CN103179509A (zh) 基于手机定位信息的地铁乘客出行路径辨识方法
CN106973165B (zh) 车辆超员监测方法、车辆超员监测系统、运营商系统及移动终端
US8471699B2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safety of travelers
CN108377469B (zh) 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484831B (zh) 检测小区点
CN108876449A (zh) 一种旅游系统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7786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argeted paging in a multi-cel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464950B (zh) 一种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取出行停驻点的方法
HK1151159A1 (en) Data-capable network prioritization with reject code handling
CN106941682A (zh) 一种驻留高铁专网的终端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US8041312B2 (en) Information guidance service system, information guidance providing device, information guidance service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8882177A (zh)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机场轨道旅客识别方法
CN109190685A (zh) 融合空间聚类和基站序列规则的轨道出行特征提取方法
CN103906086B (zh)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人员流向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312956C (zh) 一种phs通讯系统中实现用户呼叫信令跟踪的方法
Oransirikul et al. Feasibility of analyzing Wi-Fi activity to estimate transit passenger population
CN101252784B (zh) 基于小灵通技术的手机精确快速定位与导航方法
CN107708072B (zh)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轨迹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6060847A (zh) 信号盲区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EP1333627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terminals having a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N107093319A (zh) 一种事故处理方法及对应装置
CN110650431A (zh) 基于邻接矩阵和信令触发规则的轨道出行特征提取方法
CN100363930C (zh) 一种利用便携式终端机提供交通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