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5121B - 一种逻辑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逻辑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5121B
CN109905121B CN201910235559.5A CN201910235559A CN109905121B CN 109905121 B CN109905121 B CN 109905121B CN 201910235559 A CN201910235559 A CN 201910235559A CN 109905121 B CN109905121 B CN 1099051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witch
switch module
photoelectric coupler
control circuit
coup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55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5121A (zh
Inventor
余秋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dian Huaxi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dian Huaxi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dian Huaxin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dian Huaxi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55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05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05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5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5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5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及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连接信号源的第一端,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连接第一电源,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串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还与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二电源,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通过将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串接,使得逻辑控制电路接线便捷,并形成与门逻辑控制电路,且光电耦合器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无触点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逻辑控制电路也具有体积小、无触点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逻辑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逻辑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逻辑控制电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传统的多信号输入的逻辑控制电路大多采用多位继电器串联输入的方法实现,由于继电器剧透零件体积较大,需占用较大空间,接线方法比较繁杂,且继电器是磁性吸合。响应速度较慢,抗震动性较差等缺陷,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动逻辑控制电路采用多位继电器串联输入的问题,提供一种逻辑控制电路。
一种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及第一控制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连接信号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二电源,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信号源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光电耦合器,所述信号源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端,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信号源的各所述第三端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依次串联,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串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串联后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用于连接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连接负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接口模块,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及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与所述信号源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开关模块,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电阻R1,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用于连接负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控制开关模块,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用于连接负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接口模块,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与负载连接。
上述逻辑控制电路,通过将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串联,使得逻辑控制电路接线方便简洁,当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均接收到高点平信号时,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接收高电平信号,使得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导通,从而给负载提供高电平信号,当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至少一个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使得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导通,给负载提供低电平信号,从而形成与门逻辑控制电路,此外由于采用光电耦合器作为信号输入端,由于光电耦合器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响应速度快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使得逻辑控制电路也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逻辑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逻辑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又一个实施例中逻辑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例如,提供一种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及第一控制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连接信号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二电源,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信号源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接地。
上述逻辑控制电路,通过将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串联,使得逻辑控制电路接线方便简洁,当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均接收到高点平信号时,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接收高电平信号,使得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导通,从而给负载提供高电平信号,当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至少一个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使得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导通,给负载提供低电平信号,从而形成与门逻辑控制电路,此外由于采用光电耦合器作为信号输入端,由于光电耦合器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响应速度快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使得逻辑控制电路也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提供一种逻辑控制电路10,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U1、第二光电耦合器U2及第一控制开关模块100,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连接信号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1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10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二电源,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100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信号源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接地。
值得一提的,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可是同一电源,也可以是不同电源,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仅为了区分对应连接位置不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及所述第二电源均为24V直流电。
上述逻辑控制电路,通过将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串联,使得逻辑控制电路接线方便简洁,当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均接收到高点平信号时,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接收高电平信号,使得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导通,从而给负载提供高电平信号,当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至少一个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使得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导通,给负载提供低电平信号,从而形成与门逻辑控制电路,此外由于采用光电耦合器作为信号输入端,由于光电耦合器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响应速度快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使得逻辑控制电路也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为了使逻辑控制电路可以接收多个输入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光电耦合器,所述信号源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端,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信号源的各所述第三端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依次串联,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串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串联后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例如,请参见图2,至少一个第三光电耦合器包括光电耦合器U3、光电耦合器U4、光电耦合器U5、光电耦合器U8、光电耦合器U7及光电耦合器U8。具体的,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依次串联,即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下一个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例如,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第三光电耦合器中的一个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两个第三光电耦合器中的一个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另一个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两个第三光耦合器中的另一个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第三光电耦合器,当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及第三光电耦合器均收到高电平信号时,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使得负载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否则,负载接收到低电平信号,从而使得逻辑控制电路可以接收多个输入信号。
为了更好的使逻辑控制电路给负载提供对应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用于连接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连接负载。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一控制开关模块,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集电极导通,从而起到开关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使逻辑控制电路给负载提供对应的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包括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用于连接第二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用于连接负载。
为了便于逻辑控制电路与信号源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逻辑控制电路10还包括第一接口模块JP1,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输入端及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第二输入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与所述信号源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接口模块,当逻辑控制电路需要接收信号源的信号时,只需将第一接口模块与信号源对接,即可实现信号源与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一一对应连接,即实现逻辑控制电路与信号源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便于逻辑控制电路与信号源连接。
为了使逻辑控制电路具有与非门逻辑控制功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开关模块,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通过设置第二控制开关,当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均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控制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断开,使得负载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当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至少一个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控制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导通,使得负载接收到高电平信号,从而形成与非门逻辑电路,使得逻辑控制电路具有与非门的逻辑控制功能。
为了提高逻辑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10还包括电阻R1,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通过在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一个电阻R1后接地,形成下拉电阻,以防止第二控制开关模块受到噪声信号的影响而产生误动作,从而提高了逻辑控制电路的稳定性。
为了更好的使逻辑控制电路给负载提供对应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用于连接负载。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二控制开关模块,当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集电极导通,从而起到开关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使逻辑控制电路给负载提供对应的信号。
为了使逻辑控制电路既具有与门逻辑控制功能也具有与非门逻辑控制功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控制开关模块,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通过设置第三控制开关模块,当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均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控制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导通,给负载提供高电平信号,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控制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断开,给负载提供低电平信号,当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中至少一个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控制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断开,给负载提供低电平信号,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控制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导通,从而使得逻辑控制电路既具有与门逻辑控制功能也具有与非门逻辑控制的功能。
为了更好的使逻辑控制电路给负载提供对应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用于连接负载。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三控制开关模块,当三极管Q3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集电极导通,从而起到开关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使逻辑控制电路给负载提供对应的信号。
为了便于逻辑控制电路与负载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10还包括第二接口模块JP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模块JP2与负载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接口模块,当逻辑控制电路需要与负载连接时,只需将第二接口模块与负载对接,即可实现逻辑控制电路与负载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便于逻辑控制电路与负载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及第一控制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连接信号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二电源,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信号源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接地;
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光电耦合器,所述信号源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端,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信号源的各所述第三端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依次串联,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串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各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串联后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用于连接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连接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口模块,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及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与所述信号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开关模块,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1,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用于连接负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控制开关模块,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用于连接负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口模块,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与负载连接。
CN201910235559.5A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逻辑控制电路 Active CN109905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5559.5A CN109905121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逻辑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5559.5A CN109905121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逻辑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5121A CN109905121A (zh) 2019-06-18
CN109905121B true CN109905121B (zh) 2023-10-27

Family

ID=66953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5559.5A Active CN109905121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逻辑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0512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4042A (ja) * 2006-08-24 2008-03-06 Yokogawa Electric Corp 絶縁型接点出力回路
CN109428585B (zh) * 2017-08-31 2022-09-06 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光耦的控制电路及其方法
CN109100971B (zh) * 2018-08-20 2024-02-09 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互锁功能的开关机时序控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5121A (zh) 201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7012B (zh) 一种下拉电阻开关电路
CN106095708B (zh) 一种二线制半双工多机通讯的电流环通讯系统
CN109905121B (zh) 一种逻辑控制电路
CN103248352A (zh) 低电压差动信号驱动电路以及相容于有线传输的电子装置
CN109470293B (zh) 一种自适应编码器输出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215419641U (zh) 通信系统
CN218162431U (zh) 一种双向电平转换电路
CN204314873U (zh) 一种i2c隔离电路及i2c总线系统
CN217385788U (zh) 一种断线检测电路
CN107888183B (zh) 低压系统中npn/pnp传感器接入器
CN103118143B (zh) 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的复用电路
CN212302234U (zh) 一种控制电路
CN211557247U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熔丝逻辑运算电路
CN101605217B (zh) Scart接口控制电路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CN210015164U (zh) 一种电能表及其rs485通信系统
CN203368438U (zh) 双向通信电平转换装置和智能电视
CN207460126U (zh) 一种实行通过同一接口信号输入输出的切换电路
CN206686066U (zh) 变频器数字信号输入端子及变频器
CN111045361A (zh) 程控npn_pnp切换输入电路和电路板
CN216959635U (zh) 一种防止外部电源短接的开关电路及供电装置
CN113783620B (zh) 转光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转光设备和通信系统
CN220064804U (zh) 一种单线控制的rs485-rs232切换电路
CN211656123U (zh) 电平转换电路和家电设备
CN201289616Y (zh) 电压位准转换电路
CN102811050A (zh) 一种缓冲器和数字步进衰减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6

Address after: 518000 Nanshan Nanyou No.1 Industrial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107 buildings and 3 floors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Longdian Huaxin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Xin'an Elementary School Back Gate, Daling Town, Huidong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IZHOU FEIXIANG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