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4938B - 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4938B
CN109904938B CN201910169006.4A CN201910169006A CN109904938B CN 109904938 B CN109904938 B CN 109904938B CN 201910169006 A CN201910169006 A CN 201910169006A CN 109904938 B CN109904938 B CN 109904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oil
transmitting
receiving end
coi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90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4938A (zh
Inventor
董帅
宋贝贝
崔淑梅
朱春波
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16900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049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04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4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4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4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所述无线供电系统由发射端供电装置、接收端受电装置和检测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所述发射端供电装置安装在充电区域的地面下方,所述接收端受电装置安装在移动设备上,所述检测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端供电装置连接;本发明提出的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中,移动设备在充电区域内的任意位置均可以实现稳定的功率输出,实现了大范围内灵活高效充电。通过充电方法控制发射线圈矩阵的协同工作方式,保证了电能无线传输的高效率和低辐射,同时无需考虑线圈间的解耦问题,很好地解决了目前无线供电系统的不足。

Description

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与石油危机的爆发,凭借零排放、能量利用率高、能源来源广泛的优点,电能取代传统燃油作为移动设备的动力来源已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然而,传统的接触式充电方式存在许多问题:(1)充电不便,受接口的限制,充电过程繁琐;(2)维护成本高,充电插头存在摩擦损耗,需要频繁维护;(3)安全性差,供电接口和充电插头均有高压,会对操作人员产生安全威胁。而采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无线供电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国内外各研究机构针对移动设备的无线供电系统进行了许多研究,丰田公司在2014年公开的专利(公开号为WO2014/118615A2)中提出了一种无线供电系统,但该系统中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分布不均匀,接收线圈只有与发射端正对时才能高效充电,抗偏移能力差;福州大学在2013年申请公布的专利(专利号为CN 102946154)中提出了一种矩形阵列线圈品字型分布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该系统抗偏移能力强,但需要导通全部的发射线圈,传输效率较低,电磁辐射严重。韩国KAIST在2017年发表的文献《Six Degrees of FreedomWide-range IPT for Multiple IoT by DQ Rotating Magnetic Field》中提出了一种具有dq发射线圈的无线供电系统,该系统同样需要导通充电区域内全部的发射线圈,传输效率低。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在2013年发表的文献《A Consideration of EfficiencyImprovement of Transmitting Coil Array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ith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ce》中提出了一种矩阵网络式磁耦合机构,但是该结构中多相阵列发射线圈存在相间耦合,导致系统谐振频率偏谐,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供电系统,目前存在技术缺陷如下:
1、传输效率低。充电区域内的发射线圈需要全部导通,发射线圈上损耗大,导致发热严重,系统传输效率低。
2、电磁辐射严重。在接收线圈外侧区域,由于发射线圈产生的主磁场没有被有效利用,会产生较大电磁辐射,对周围人体或生物产生安全威胁。
3、抗偏移能力差。接收线圈只有与发射端正对时才能高效充电,出现偏移后,互感迅速降低,系统的输出功率下降;
4、矩阵线圈之间存在相互耦合。线圈之间的相互耦合会使系统的谐振频率出现偏移,增大无功功率,降低系统的有功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供电系统中传输效率低、抗偏移能力差、电磁辐射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所述无线供电系统由发射端供电装置、接收端受电装置和检测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所述发射端供电装置安装在充电区域的地面下方,所述接收端受电装置安装在移动设备上,所述检测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端供电装置连接;
所述的发射端供电装置包括供电端功率变化模块、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和供电端磁芯2;其中供电端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经过检测控制装置后与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连接,供电端磁芯2铺设在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下方;
所述的接收端受电装置包括受电端线圈4、受电端磁芯3、受电端补偿网络、受电端功率变换器和电池组;其中受电端线圈4经受电端补偿网络后与受电端功率变换器连接,转换为直流输出向电池组充电;所述受电端磁芯3铺设于受电端线圈4的上方;
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包括位置检测装置、控制单元、切换开关、供电端谐振补偿模块和开关矩阵网络;位置检测装置经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切换开关和开关矩阵网络,用于控制供电端谐振补偿模块和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的排布方式为紧贴排布方式或重叠排布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由N×M个独立平面矩形线圈组成,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铺设在供电端磁芯2上方;在平面内呈矩阵阵列排布,且相邻的两个线圈紧密排列在一起,或,任意相邻的两个线圈中,相邻的导线在空间上水平对齐,并沿竖直方向叠放在一起;所有的N×M个矩形线圈的尺寸和形状参数完全相同,导线均为利兹线,其粗细和股数均相同;所有矩形线圈的匝数均为n匝,其中n为正整数,线圈匝数由输出功率、输出电流大小及导线的线径综合决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为DSP数字控制芯片,输入端连接位置检测装置,输出端分别连接切换开关和开关矩阵网络,根据受电端的位置信息,经过计算比较,确定系统使用的供电策略,之后根据供电策略分别控制切换开关和开关矩阵网络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策略包括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供电策略、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和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端谐振补偿模块包括单线圈补偿模块、双线圈补偿模块和四线圈补偿模块,输入端连接切换开关,输出端连接开关矩阵网络;切换开关会根据控制信号切换不同的补偿模块接入主电路中工作,此时其余的补偿模块不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位于某个发射线圈的正上方位置附近时,受电端线圈4与该发射线圈磁场耦合,为了提高系统传输效率,系统进入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模式,控制单元控制切换开关使单线圈补偿模块接入主电路中,开关矩阵网络控制对应的单个发射线圈导通以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在受电端线圈4中产生感应电势向负载供电,此时其余发射线圈均处于断路状态;
所述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位于两个发射线圈的中间位置区域时,受电端线圈4与所述两个发射线圈磁场耦合,系统进入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模式,控制切换开关使双线圈补偿模块串入主电路中,并通过开关矩阵网络使对应的两个发射线圈串联后导通,且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同;此时两个发射线圈中相邻的两束导线中电流幅值相等,方向相反,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因此,协同工作的两个发射线圈可以等效为一个宽度增加一倍的大矩形线圈,产生方向相同的合成磁场向受电端供电以保证系统的输出功率;
所述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侧移至四个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区域时,受电端线圈4同时与所述四个发射线圈磁场耦合,为了保证输出功率不降低,系统进入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模式,控制切换开关使四线圈补偿模块串入主电路中,并通过开关矩阵网络使对应的四个发射线圈串联后导通,并保证四个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同;此时不同的线圈中相邻的两束导线中电流幅值相等,方向相反,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四个发射线圈可以等效为一个尺寸增大4倍的大矩形线圈,产生方向相同的合成磁场向受电端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矩阵网络中使用MOSFET开关或IGBT开关,根据控制单元产生的控制信号,开关矩阵网络中对应的开关工作,导通与受电端距离最近的单个或多个发射线圈向受电端传输能量。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端磁芯2和受电端磁芯3均为平板型磁芯,材料为软磁铁氧体。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当移动设备进入充电区域后,通过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受电端相对于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进行计算,当受电端位于某个发射线圈的正上方位置时,采用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位于两个发射线圈的中间位置区域时,采用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策略;当受电端侧移至四个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区域时,采用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策略;确定系统的供电策略后,控制单元向切换开关传递控制信号,控制补偿谐振网络模块中对应的补偿模块接入主电路中,补偿系统的无功功率;同时,控制单元向开关矩阵网络传递控制信号,经过驱动电路后控制对应的MOSFET或IGBT开关工作,改变供电端发射线圈的导通个数和连接方式,使与受电端距离最近的单个或多个发射线圈工作,产生高频磁场向受电端供电,实现可移动设备的高效灵活无线供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抗偏移能力强。充电区域内任意位置均能实现稳定的功率输出;
2、充电效率高、电磁兼容性好。仅与接收线圈耦合程度最高的单个或多个线圈供电,降低了系统损耗和电磁辐射。
3、矩阵线圈间无需考虑解耦问题。通过开关矩阵网络和补偿网络切换开关,协同工作的多个发射线圈间的耦合电感可以由谐振电容进行补偿,消除了无功功率,降低了逆变源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中磁耦合机构的结构视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单矩形发射线圈独立工作时的供电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双矩形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时的供电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双矩形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时的磁场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四矩形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时的供电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四矩形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时的磁场分布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线圈矩阵重叠排布时磁耦合机构的结构视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图9的主视图。
图中:1—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2—供电端磁芯;3—受电端磁芯;4—受电端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11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所述无线供电系统如图1所示,由发射端供电装置、接收端受电装置和检测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所述发射端供电装置安装在充电区域的地面下方,所述接收端受电装置安装在移动设备上,所述检测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端供电装置连接;根据受电端位置来控制供电端的供电方式;
所述的发射端供电装置包括供电端功率变化模块、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和供电端磁芯2;其中供电端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经过检测控制装置后与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连接,向发射线圈供电;供电端磁芯2铺设在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下方;
所述的接收端受电装置包括受电端线圈4、受电端磁芯3、受电端补偿网络、受电端功率变换器和电池组;其中受电端线圈4为多匝矩形线圈,经受电端补偿网络后与受电端功率变换器连接,转换为直流输出向电池组充电;所述受电端磁芯3铺设于受电端线圈4的上方,用于约束磁力线走向,提高系统的耦合系数,同时屏蔽漏磁通,减小电磁辐射;
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包括位置检测装置、控制单元、切换开关、供电端谐振补偿模块和开关矩阵网络;位置检测装置经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切换开关和开关矩阵网络,用于控制供电端谐振补偿模块和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工作,其中切换开关控制供电端谐振补偿模块,开关矩阵网络控制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
所述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的排布方式为紧贴排布方式或重叠排布方式。所示重叠排布方式主要应用于发射线圈匝数较多的情况下;当发射线圈匝数增多后,线圈宽度增加,两个发射线圈中相邻导线的水平间距增大,导致它们在空间中激发的磁场无法完全抵消,减小了受电端线圈4与发射线圈间的互感,降低了系统的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而使用重叠排布方式后,相邻的两束导线在竖直方向上叠放在一起,其间距极小,可以有效地解决线圈匝数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所述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由N×M个独立平面矩形线圈组成,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铺设在供电端磁芯2上方;在平面内呈矩阵阵列排布,且相邻的两个线圈紧密排列在一起构成大面积的充电区域,如图2和图3所示,或,任意相邻的两个线圈中,相邻的导线在空间上水平对齐,并沿竖直方向叠放在一起,如图9所示,使用重叠排布方式后,两个发射线圈中相邻的两束导线在空间上紧贴在一起,线宽减小,如图10所示;同时,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在供电端磁芯2上分两层铺设,且相邻的发射线圈会分别铺设在上下两层,如图11所示;所有的N×M个矩形线圈的尺寸和形状参数完全相同,导线均为利兹线,其粗细和股数均相同;所有矩形线圈的匝数均为n匝,其中n为正整数,线圈匝数由输出功率、输出电流大小及导线的线径综合决定。通过开关矩阵网络,每个矩形线圈既可以独立供电工作,也可以串联协同供电工作;所有的矩形线圈缠绕方向均相同,当多个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时,其产生的磁场方向均相同;所述供电端磁芯2铺设在多线圈矩阵网络下方,面积略大于线圈矩阵网络,其作用为约束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力线走向,提高系统耦合系数和互感,同时减小发射线圈产生的电磁辐射。
所述控制单元为高性能DSP数字控制芯片,输入端连接位置检测装置,输出端分别连接切换开关和开关矩阵网络,根据受电端的位置信息,经过计算比较,确定系统使用的供电策略,之后根据供电策略分别控制切换开关和开关矩阵网络工作。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可以使用硬件检测装置,包括红外检测装置、光电检测装置等,通过外部信号来获得受电端的位置信息;也可以使用软件检测的方法省去位置检测装置,所述软件检测方法指的是通过DSP数字控制芯片,逐个导通供电端线圈矩阵网络中的每一个发射线圈,根据交流阻抗理论,受电端与发射线圈的距离越近,互感越大,对应反射阻抗越高,相同输入电压时线圈中流过的电流越小,通过检测每个线圈中电流的幅值,经计算后获得受电端的位置信息。
控制单元根据受电端的位置信息,经过计算分析来确定系统使用的工作模式:受电端位于单个发射线圈的正上方位置附近时,系统使用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供电策略,如图4所示;受电端位于两个阵列线圈的中间位置区域时,系统使用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如图5所示;受电端偏移至四个相邻的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区域时,系统使用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如图7所示;根据选择的供电策略,分别控制切换开关和开关矩阵网络工作。
所述供电策略包括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供电策略、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和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
所述供电端谐振补偿模块包括单线圈补偿模块、双线圈补偿模块和四线圈补偿模块,输入端连接切换开关,输出端连接开关矩阵网络;切换开关会根据控制信号切换不同的补偿模块接入主电路中工作,此时其余的补偿模块不工作。
所述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位于某个发射线圈的正上方位置附近时,受电端线圈4与该发射线圈磁场耦合,为了提高系统传输效率,系统进入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模式,控制单元控制切换开关使单线圈补偿模块接入主电路中,开关矩阵网络控制对应的单个发射线圈导通以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在受电端线圈4中产生感应电势向负载供电,此时其余发射线圈均处于断路状态;
所述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位于两个发射线圈的中间位置区域时,受电端线圈4与所述两个发射线圈磁场耦合,系统进入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模式,控制切换开关使双线圈补偿模块串入主电路中,并通过开关矩阵网络使对应的两个发射线圈串联后导通,且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同;此时两个发射线圈中相邻的两束导线中电流幅值相等,方向相反,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如图6所示,中间相邻的两束导线可以忽略,因此,协同工作的两个发射线圈可以等效为一个宽度增加一倍的大矩形线圈,产生方向相同的合成磁场向受电端供电以保证系统的输出功率;
所述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侧移至四个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区域时,受电端线圈4同时与所述四个发射线圈磁场耦合,为了保证输出功率不降低,系统进入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模式,控制切换开关使四线圈补偿模块串入主电路中,并通过开关矩阵网络使对应的四个发射线圈串联后导通,并保证四个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同;此时不同的线圈中相邻的两束导线中电流幅值相等,方向相反,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四个发射线圈可以等效为一个尺寸增大4倍的大矩形线圈,如图8所示,产生方向相同的合成磁场向受电端供电。
所述开关矩阵网络中使用MOSFET开关或IGBT开关,根据控制单元产生的控制信号,开关矩阵网络中对应的开关工作,导通与受电端距离最近的单个或多个发射线圈向受电端传输能量。
所述供电端磁芯2和受电端磁芯3均为平板型磁芯,材料为软磁铁氧体。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充电方法,通过检测受电端相对于供电端矩阵线圈网络的位置,采用不同的供电策略,控制供电端发射线圈的连接方式和导通个数,以实现受电端在充电区域内任意位置均可以实现稳定功率输出和高效率的无线充电;具体为:当移动设备进入充电区域后,通过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受电端相对于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进行计算,当受电端位于某个发射线圈的正上方位置附近时,采用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位于两个发射线圈的中间位置区域时,采用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策略;当受电端侧移至四个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区域时,采用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策略;不同供电策略下,多线圈矩阵网络中同时工作的线圈个数不同,对应的发射线圈自感也不同,需要分别配置对应的补偿网络,因此确定系统的供电策略后,控制单元向切换开关传递控制信号,控制补偿谐振网络模块中对应的补偿模块接入主电路中,补偿系统的无功功率;无线供电系统正常工作时,除了需要的工作发射线圈外,其余所有发射线圈均处于断路状态,消除了发射线圈相间互感的影响;而协同运行的多个发射线圈经开关矩阵网络串联在一起,相间互感转换为线圈自感,可以通过补偿模块中的电容进行补偿;同时,控制单元向开关矩阵网络传递控制信号,经过驱动电路后控制对应的MOSFET或IGBT开关工作,改变供电端发射线圈的导通个数和连接方式,使与受电端距离最近的单个或多个发射线圈工作,产生高频磁场向受电端供电,实现可移动设备的高效灵活无线供电。由于无线供电系统在工作时只有与受电端线圈4耦合程度最高的单个或多个线圈供电,其余线圈不通电,故系统产生的电磁辐射小,线圈损耗降低,传输效率得以提高。
本发明提出的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中,移动设备在充电区域内的任意位置均可以实现稳定的功率输出,抗偏移能力强,在充电过程中无需精确定位发射线圈的位置,保证了移动设备的充电灵活性;同时,通过检测移动设备的位置,在不增加发射端逆变源的前提下,控制线圈矩阵网络的协同工作方式,任意时刻只有与受电端线圈耦合程度最高的单个或多个线圈供电,其余线圈不通电,减小系统产生的电磁辐射,最大程度上降低系统的损耗,极大地提高了传输效率,同时无需考虑矩阵线圈间的解耦问题。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供电系统由发射端供电装置、接收端受电装置和检测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所述发射端供电装置安装在充电区域的地面下方,所述接收端受电装置安装在移动设备上,所述检测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端供电装置连接;
所述的发射端供电装置包括供电端功率变化模块、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和供电端磁芯(2);其中供电端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经过检测控制装置后与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连接,供电端磁芯(2)铺设在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下方;
所述的接收端受电装置包括受电端线圈(4)、受电端磁芯(3)、受电端补偿网络、受电端功率变换器和电池组;其中受电端线圈(4)经受电端补偿网络后与受电端功率变换器连接,转换为直流输出向电池组充电;所述受电端磁芯(3)铺设于受电端线圈(4)的上方;
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包括位置检测装置、控制单元、切换开关、供电端谐振补偿模块和开关矩阵网络;位置检测装置经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切换开关和开关矩阵网络,用于控制供电端谐振补偿模块和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工作;
所述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的排布方式为紧贴排布方式或重叠排布方式;
所述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1)由N×M个独立平面矩形线圈组成,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铺设在供电端磁芯(2)上方;在平面内呈矩阵阵列排布,且相邻的两个线圈紧密排列在一起,或,任意相邻的两个线圈中,相邻的导线在空间上水平对齐,并沿竖直方向叠放在一起;
所述控制单元为DSP数字控制芯片,输入端连接位置检测装置,输出端分别连接切换开关和开关矩阵网络,根据受电端的位置信息,经过计算比较,确定系统使用的供电策略,之后根据供电策略分别控制切换开关和开关矩阵网络工作;无线供电系统正常工作时,除了需要的工作矩形线圈外,其余所有矩形线圈均处于断路状态;
所述供电策略包括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供电策略、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和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
所述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位于某个发射线圈的正上方位置附近时,受电端线圈(4)与该发射线圈磁场耦合,为了提高系统传输效率,系统进入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模式,控制单元控制切换开关使单线圈补偿模块接入主电路中,开关矩阵网络控制对应的单个发射线圈导通以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在受电端线圈(4)中产生感应电势向负载供电,此时其余发射线圈均处于断路状态;
所述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位于两个发射线圈的中间位置区域时,受电端线圈(4)与所述两个发射线圈磁场耦合,系统进入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模式,控制切换开关使双线圈补偿模块串入主电路中,并通过开关矩阵网络使对应的两个发射线圈串联后导通,且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同;此时两个发射线圈中相邻的两束导线中电流幅值相等,方向相反,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因此,协同工作的两个发射线圈可以等效为一个宽度增加一倍的大矩形线圈,产生方向相同的合成磁场向受电端供电以保证系统的输出功率;
所述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侧移至四个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区域时,受电端线圈(4)同时与所述四个发射线圈磁场耦合,为了保证输出功率不降低,系统进入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模式,控制切换开关使四线圈补偿模块串入主电路中,并通过开关矩阵网络使对应的四个发射线圈串联后导通,并保证四个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同;此时不同的线圈中相邻的两束导线中电流幅值相等,方向相反,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四个发射线圈可以等效为一个尺寸增大4倍的大矩形线圈,产生方向相同的合成磁场向受电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的N×M个矩形线圈的尺寸和形状参数完全相同,导线均为利兹线,其粗细和股数均相同;所有矩形线圈的匝数均为n匝,其中n为正整数,线圈匝数由输出功率、输出电流大小及导线的线径综合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端谐振补偿模块包括单线圈补偿模块、双线圈补偿模块和四线圈补偿模块,输入端连接切换开关,输出端连接开关矩阵网络;切换开关会根据控制信号切换不同的补偿模块接入主电路中工作,此时其余的补偿模块不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矩阵网络中使用MOSFET开关或IGBT开关,根据控制单元产生的控制信号,开关矩阵网络中对应的开关工作,导通与受电端距离最近的单个或多个发射线圈向受电端传输能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端磁芯(2)和受电端磁芯(3)均为平板型磁芯,材料为软磁铁氧体。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移动设备进入充电区域后,通过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受电端相对于供电端多线圈矩阵网络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进行计算,当受电端位于某个发射线圈的正上方位置时,采用单发射线圈独立工作供电策略;当受电端位于两个发射线圈的中间位置区域时,采用双发射线圈协同工作策略;当受电端侧移至四个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区域时,采用四发射线圈协同工作策略;确定系统的供电策略后,控制单元向切换开关传递控制信号,控制补偿谐振网络模块中对应的补偿模块接入主电路中,补偿系统的无功功率;同时,控制单元向开关矩阵网络传递控制信号,经过驱动电路后控制对应的MOSFET或IGBT开关工作,改变供电端发射线圈的导通个数和连接方式,使与受电端距离最近的单个或多个发射线圈工作,产生高频磁场向受电端供电,实现可移动设备的高效灵活无线供电。
CN201910169006.4A 2019-03-06 2019-03-06 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Active CN1099049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9006.4A CN109904938B (zh) 2019-03-06 2019-03-06 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9006.4A CN109904938B (zh) 2019-03-06 2019-03-06 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4938A CN109904938A (zh) 2019-06-18
CN109904938B true CN109904938B (zh) 2020-10-16

Family

ID=66946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9006.4A Active CN109904938B (zh) 2019-03-06 2019-03-06 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049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1608B (zh) * 2019-09-10 2020-12-15 浙江大学 适用于定相位差模块化无线充电系统的同边解耦方法
CN110816323A (zh) * 2019-10-30 2020-02-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发射线圈阵列聚焦的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和方法
CN111355310A (zh) * 2020-04-15 2020-06-30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巡检机器人级联式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525708B (zh) * 2020-04-28 2023-06-30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s-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
CN111637794B (zh) * 2020-06-08 2022-06-03 中北大学 一种基于垂直耦合线圈的地下未爆弹频域探测装置及方法
CN111864921B (zh) * 2020-07-09 2022-05-1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无线充电系统、方法及无线充电平台
CN112026550A (zh) * 2020-09-04 2020-12-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面充电系统、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12003389B (zh) * 2020-09-04 2021-11-23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发射线圈阵列的机器人无线充电快速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2109577A (zh) * 2020-09-10 2020-12-22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事新能源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人机自主循迹无线充电系统
CN112653255B (zh) * 2020-12-16 2022-06-07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12600316B (zh) * 2020-12-17 2021-08-20 牡丹江医学院 一种低电磁辐射的视觉假体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16612A (zh) * 2020-12-28 2021-04-30 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多功能智能温控手术器械台
CN112751397A (zh) * 2020-12-29 2021-05-04 东北林业大学 用于台式机显示器和智能手机协同供电的强抗偏移型无线充电系统
CN113162247A (zh) 2021-01-21 2021-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自动对位方法及充电底座
CN113241861B (zh) * 2021-05-21 2022-11-18 薛明 一种多负载动态无线供电阵列式发射线圈空间排布方法
CN113708506B (zh) * 2021-08-19 2023-09-0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无线充电抗偏移耦合机构
CN113619412B (zh) * 2021-10-14 2022-01-18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平台的能量发射装置
CN114050668B (zh) * 2022-01-07 2022-04-15 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CN117227519B (zh) * 2023-09-01 2024-07-02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用高互操作性无线充电机器人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716679D0 (en) * 2007-08-28 2007-10-03 Fells J Inductive power supply
CN102856964B (zh) * 2012-10-10 2014-12-10 中国矿业大学 电动汽车三相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EP3166204A4 (en) * 2014-07-02 2017-07-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Handheld-terminal charging device
CN108400657A (zh) * 2018-03-23 2018-08-14 武汉大学 一种全方位选择性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4938A (zh) 201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4938B (zh) 用于移动设备的矩阵网络式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Zhang et al. Design of high-power stati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via magnetic induction: An overview
CN108565102B (zh) 线圈模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接收装置、系统和终端
JP5139469B2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CN108461264B (zh) 一种偏移容错范围大的无线电能传输松散磁耦合变压器装置及其电路
Feng et al. A reticulated planar transmitter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rotating magnetic field for free-positioning omnidirection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Yao et al. A novel misalignment tolerant magnetic coupler for 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EP3427366A1 (en) Bi-plan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pad
CN105406610A (zh) 应用于移动运输设备无线供电的线圈自去耦双相接收装置
CN106971815B (zh) 集成电感及应用所述集成电感的功率变换器
Liu et al. A novel three-phase omnidirection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zero-switching-loss inverter and cylindrical transmitter coil
Alhamrouni et al. Application of inductive coupling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210167861U (zh) 一种基波-谐波并行传能的多通道非接触供电系统
Li et al.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n electric vehicles
KR102397861B1 (ko) 무선전력 송수신장치,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및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CN115313676B (zh) 一种用于动态无线充电的磁耦合机构
KR20100082306A (ko) 전송 장치
CN115967192A (zh) 基于集成式磁路耦合结构的能量与信号同步无线传输系统
CN115065173A (zh) 一种多方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4253462A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线圈结构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10277646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立体天线
CN114132189A (zh) 电动汽车大功率多端口无线充电桩
CN207318745U (zh) 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异物检测线圈
Li et al. Coupling Mechanism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Design on Multi-Excitation Units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12885588B (zh) 交叠型无线充电线圈和多区域无线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