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4626A -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4626A
CN109904626A CN201711311229.7A CN201711311229A CN109904626A CN 109904626 A CN109904626 A CN 109904626A CN 201711311229 A CN201711311229 A CN 201711311229A CN 109904626 A CN109904626 A CN 109904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larization
dipole
dipole polarization
omnidire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112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4626B (zh
Inventor
熊伟
谢波
程竹林
贺强
李永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112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04626B/zh
Priority to EP18889927.2A priority patent/EP3716399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20141 priority patent/WO2019114669A1/zh
Priority to BR112020011541-0A priority patent/BR112020011541A2/pt
Publication of CN109904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4626A/zh
Priority to US16/898,007 priority patent/US2020030383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4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4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08Combination of a dipole with a plane reflecting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9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for giving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5/00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 H01Q25/001Crossed polarisation dual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5/00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 H01Q25/002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patterns of different beamwidth; Variable beamwidth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包括:N个天线端口,以及M个定向极化天线,M为4的K倍,且N为4的整数倍,N、M为大于0的整数,K为大于0的偶数;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方形的四个面上,每个面包括K个定向极化天线,且每个面中K/2个定向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为第一极化方向,K/2个定向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为第二极化方向;所述四个面中,相邻的两个面或相对的两个面中,极化方向相同的K个定向极化天线合为一路,并与所述N个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连接,且所述N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连接K个定向极化天线。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人们对宽带上网的需求越来越高,有些地方由于不方便部署线缆(光纤、铜线等)或者由于部署成本比较高,所以很多运营商采用无线宽带技术来解决用户的上网问题。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人口比较稀疏,运营商在这些地方建设的基站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并选择具备高增益天线的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Equipment,CPE)来部署在用户家里,以保证广覆盖场景下的用户体验。
室外型终端安装时需要对准基站,目前普遍采用定向天线设计以提升增益,所以在安装时需要安装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将定向天线的主波瓣对准基站,以获得最优的性能。所以如果考虑安装时免对准,一般考虑CPE采用全向天线设计,但是全向天线的增益比较低,从而降低天线的性能。如果室外型终端采用可旋转的定向天线,则需要内置电机带动天线旋转,从而旋转至最优方向。由于内置电机的存在,导致室外型终端的尺寸增大,给安装增加比较多的困难。同时内置电机旋转带来射频连接头的接触,会使得天线的可靠性降低。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天线,降低室外型终端的安装复杂度,提高天线的增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用以降低室外型终端的安装复杂度,提高天线的增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N个天线端口,以及M个定向极化天线,M为4的K倍,且N为4的整数倍,N、M为大于0的整数,K为大于0的偶数;
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方形的四个面上,每个面包括K个定向极化天线,且每个面中K/2个定向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为第一极化方向,K/2个定向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为第二极化方向;
所述四个面中,相邻的两个面或相对的两个面中,极化方向相同的K个定向极化天线合为一路,并与所述N个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连接,且所述N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连接K个定向极化天线。
根据上述天线装置,由于全部采用定向极化天线,从而达到各个方向的接收性能均衡,并提升多流性能的目的,采用该天线装置的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不同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接收射频信号,从而在保证天线增益的同时,减少天线的调节,降低天线安装的复杂度。
可选的,所述四个面中,每个面包括的K个定向极化天线相互叠加在一起。
上述方案中,由于每个面包括的K个定向极化天线相互叠加在一起,可以降低天线装置的体积,提高天线安装的灵活性,降低天线安装的复杂度。
可选的,所述四个面中,每个面包括的K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别独立分布在该面上。
上述方案中,由于每个面包括的K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别独立,可以降低天线之间的干扰,提高天线增益。
可选的,第一极化方向为-45°,第二极化方向为+45°;或者,第一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天线装置。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每个定向极化天线测量得到的P个信号测量值,P为大于0的整数;
在X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存在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中的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将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最大的Y个定向极化天线作为发射天线;
其中,Y小于或等于M,且Y大于或等于1,所述X个定向极化天线为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除了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之外的定向极化天线,X为大于0的整数。
通过上述方案,实现实时调整发射射频信号时使用的发射天线,从而获得最优的上行性能。
可选的,所述信号测量值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者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M个天线,所述M个天线中包括2个全向天线以及2×L个定向极化天线,L为大于0的整数;
所述2个全向天线分别分布在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上,且每个全向天线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
所述2×L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所述方形另外两个面上,所述2×L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包括L个第一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以及L个第二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所述L个第一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合路后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所述L个第二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合路后与另一个天线端口连接;
4个天线端口,所述4个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与一个全向天线连接或者与L个极化方向相同的定向极化天线连接。
上述天线装置中,包括定向极化天线与全向天线,通过全向天线可以全方向的接收射频信号,通过定向天线可以在某个方向获得较优的天线增益,在保证天线增益的同时,减少天线的调节,降低天线安装的复杂度,并可以获得多流性能。
可选的,M为4,L为1。
可选的,所述2个定向极化天线的天线反射板分别独立;或者,所述2个定向极化天线共享一个天线反射板,且所述2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别位于所述天线反射板的两个面上。
可选的,所述2×L个定向极化天线与所述2个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全部交叠或者部分交叠或者不交叠。
可选的,第一极化方向为-45°,第二极化方向为+45°;或者,第一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M个天线,所述M个天线中包括2个全向天线以及4×L个定向极化天线,L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包括2×L个第一极化方向为定向极化天线、2×L个第二极化方向为定向极化天线;
所述2个全向天线分别分布在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上,且每个全向天线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
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所述方形的四个面上,且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中极化方向相同的定向极化天线合路后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
4个天线端口,所述4个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与一个全向天线连接或者与极化方向相同的2×L个定向极化天线连接。
上述天线装置中,包括定向极化天线与全向天线,通过全向天线可以全方向的接收射频信号,方形的每个面又包括定向天线,从而可以通过每个面的定向天线在某个方向获得较优的天线增益,在保证天线增益的同时,减少天线的调节,降低天线安装的复杂度,并可以获得多流性能。
可选的,M为6,L为2。
可选的,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与所述2个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全部交叠或者部分交叠或者不交叠。
可选的,第一极化方向为-45°,第二极化方向为+45°;或者,第一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a)至图5(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场景示意图。图1中,室外型的CPE安装于屋顶或者外墙,对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网线接入到屋内的路由器;对从网线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再转换为射频信号,发送至基站。通过CPE,可以提高基站的覆盖面积,减少布站成本。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可以降低CPE的安装复杂度,提高天线的增益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性能,下面详细描述。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包括N个天线端口,以及M个定向极化天线,M为4的K倍,且N为4的整数倍,N、M为大于0的整数,K为大于0的偶数。
其中,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方形的四个面上,每个面包括K个定向极化天线,且每个面中K/2个定向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为第一极化方向,K/2个定向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为第二极化方向。
所述四个面中,相邻的两个面或相对的两个面中,极化方向相同的K个天线合为一路,并与所述N个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连接,且所述N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连接K个定向极化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定向极化天线的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极化方向为-45°,第二极化方向为+45°;或者,第一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每个面中的天线具体如何排列,并不限定。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四个面中,每个面包括的K个定向极化天线相互叠加在一起。
举例来说,N等于4,M等于8,K等于2。每个面包括的2个定向极化天线相互叠加在一起,具体可以参考图2(a)所示。图2(a)所示的为方形的四个面中任意一个面的定向极化天线示意图,每个面中的定向极化天线相互叠加在一起,且每个面均包括1个第一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以及1个第二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图2(b)为8个定向极化天线的整体示意图。图2(b)中,天线端口未示意出,8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方形的四个面上,相邻的两个面或相对的两个面中,极化方向相同的2个天线合为一路,并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定向极化天线可以位于天线反射板上,即方形的四个面是由四个天线反射板组成的。图2(c)示意出了8个定向极化天线的俯视图,四个面分别分布着定向极化天线1至定向极化天线8。
N、M的取值为其他情况时,可以参考上面的描述,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四个面中,每个面包括的K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别独立分布在该面上。
举例来说,N等于4,M等于8,K等于2。每个面包括的2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别独立分布在该面上,具体可以参考图3(a)所示。图3(a)所示的为方形的四个面中一个面的定向极化天线示意图,每个面中的定向极化天线分别独立分布在该面上,且每个面均包括1个第一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以及1个第二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图3(b)为8个定向极化天线的整体示意图。图3(b)中,天线端口未示意出,8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方形的四个面上,相邻的两个面或相对的两个面中,极化方向相同的2个天线合为一路,并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定向极化天线可以位于天线反射板上,即方形的四个面是由四个天线反射板组成的。图3(c)示意出了8个定向极化天线的俯视图,四个面分别分布着定向极化天线1至定向极化天线8。
N、M的取值为其他情况时,可以参考上面的描述,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天线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CPE等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该通信装置在接收射频信号时,采用M个定向极化天线接收射频信号;该通信装置在发送射频信号时,采用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的Y个定向极化天线接收射频信号,其中Y小于或等于M。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动作: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每个定向极化天线测量得到P个信号测量值,P为大于0的整数;
在X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存在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中的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或者,在X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存在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中的每个信号测量值,均大于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中的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中的任意一个信号测量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将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最大的Y个定向极化天线作为发射天线。
其中,Y小于或等于M,且Y大于或等于1,所述X个定向极化天线为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除了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之外的定向极化天线,X为大于0的整数。
所述通信装置可以通过确定出的发射天线发送射频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测量值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或者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或者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SINR)。所述通信装置具体如何确定信号测量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例如,针对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的任意一个定向极化天线,所述通信装置可以通过该定向极化天线接收基站发送的P个广播信号,并根据基站发送的P个广播信号测量得到P个RSRP或者RSSI或者SINR,从而确定该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阈值的取值为大于0的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与P的取值成反比,即P的值越大,第一预设阈值的取值越小。
举例来说,发射天线的数量为1。通信装置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每个定向极化天线测量得到的10个信号测量值;在X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存在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10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对应的10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与a1的和时,将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10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最大的定向极化天线作为发射天线;或者,通信装置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每个定向极化天线测量得到的20个信号测量值;在X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存在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20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对应的20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与a2的和时,将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20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最大的定向极化天线作为发射天线,其中,a1大于a2。
通过上述天线装置,由于M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布在方形的四面,可以实现在各个方向的吞吐量基本均衡,并且多流性能好。通信装置在半空上述天线的同时,采用上述的发射天线选择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对天线的物理位置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获得最优的上行性能。
天线装置除了采用全部的定向极化天线的方式以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还可以包括全向天线,具体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M个天线,所述M个天线中包括2个全向天线以及2×L个定向极化天线,L为大于0的整数;4个天线端口。
其中,所述2个全向天线分别分布在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上,且每个全向天线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
所述2×L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所述方形另外两个面上,所述2×L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包括L个第一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以及L个第二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所述L个第一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合路后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所述L个第二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合路后与另一个天线端口连接。第一极化方向为-45°,第二极化方向为+45°;或者,第一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方向。
所述4个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与一个全向天线连接或者与L个极化方向相同的定向极化天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全向天线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限定,例如全向天线可以由1或多个振子组成,多个振子可以垂直放置组阵,也可以分别倾斜一定的角度组阵。如果倾斜放置,两个全向天线中的振子倾斜方向相反,譬如分别倾斜+-45度放置。当然,全向天线也可以包括其他形式,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定向极化天线的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在该实现方式下,分布在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上的定向极化天线可以共享一个天线反射板,即所述2×L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布位于一个天线反射板的两个面上。或者,分布在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上的定向极化天线,也可以分布于不同的天线反射板上。
所述2×L个定向极化天线与所述2个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全部交叠或者部分交叠或者不交叠。
举例来说,M为4,L为1时。天线装置包括2个全向天线以及2个定向极化天线。具体可以参考图4(a)至图4(e)所示。图4(a)为天线装置的俯视图,图4(a)中,2个全向天线分布在方形的两个相对的面上,2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布在方形的另外两个相对的面上。2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布位于不同的天线反射板上。图4(b)为天线装置的正视图,图4(b)中,定向极化天线与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全部交叠。相应的,图4(c)为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当然,在垂直维度上,定向极化天线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例如,如图4(d)所示,为另一种天线装置的正视图。图4(d)中,定向极化天线与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不交叠。相应的,图4(e)为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再举例来说,M为4,L为1时,天线装置包括2个全向天线以及2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布在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上的2个定向极化天线共享一个天线反射板。具体可以参考图5(a)至图5(e)所示。图5(a)为天线装置的俯视图,图5(a)中,2个全向天线分布在方形的两个相对的面上,2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布在方形的另外两个相对的面上,且2个定向极化天线共享一个天线反射板,分布位于天线反射板的两面。图5(b)为天线装置的正视图,图5(b)中,定向极化天线与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全部交叠。相应的,图5(c)为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当然,在垂直维度上,定向极化天线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例如,如图5(d)所示,为另一种天线装置的正视图。图5(d)中,定向极化天线与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不交叠。相应的,图5(e)为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L、M的取值为其他情况时,可以参考上面的描述,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天线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CPE等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该通信装置在接收射频信号时,采用M个天线接收射频信号;该通信装置在发送射频信号时,若通信装置仅支持单天线发射,则选择一个定向极化天线或者全向天线作为发射天线;如果通信装置支持多天线发射,则从M个天线中选择2个或者以上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动作: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M个天线中每个定向极化天线或全向天线测量得到P个信号测量值,P为大于0的整数;
在X个天线中存在一个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将所述M个天线中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最大的Y个天线作为发射天线。
其中,Y小于或等于M,且Y大于或等于1,所述X个天线为所述M个天线中除了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之外的天线,X为大于0的整数。
所述通信装置可以通过确定出的发射天线发送射频信号。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M个天线,所述M个天线中包括2个全向天线以及4×L个定向极化天线,L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包括2×L个第一极化方向为定向极化天线、2×L个第二极化方向为定向极化天线;4个天线端口,所述4个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与一个全向天线连接或者与极化方向相同的2×L个定向极化天线连接。
所述2个全向天线分别分布在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上,且每个全向天线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所述方形的四个面上,且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中极化方向相同的定向极化天线合路后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全向天线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限定,例如全向天线可以由1或多个振子组成,多个振子可以垂直放置组阵,也可以分别倾斜一定的角度组阵。如果倾斜放置,两个全向天线中的振子倾斜方向相反,譬如分别倾斜+-45度放置。当然,全向天线也可以包括其他形式,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定向极化天线的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与所述2个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全部交叠或者部分交叠或者不交叠。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极化方向为-45°,第二极化方向为+45°;或者,第一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方向。
举例来说,M为6,L为2时,天线装置包括2个全向天线以及4个定向极化天线。具体可以参考图6(a)至图6(c)所示。图6(a)为天线装置的俯视图,图6(a)中,2个全向天线分布在方形的两个相对的面上,4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方形的四个两上,且4个定向极化天线中极化方向相同的定向极化天线合路后与一个天线端口(图中未示出)连接。图6(b)为天线装置的正视图,图6(b)中,定向极化天线与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不交叠。相应的,图6(c)为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当然,在垂直维度上,定向极化天线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例如,定向极化天线与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全部或部分交叠,在此不再赘述。
L、M的取值为其他情况时,可以参考上面的描述,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天线,该通信装置可以为CPE等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该通信装置在接收射频信号时,采用M个天线接收射频信号;该通信装置在发送射频信号时,若通信装置仅支持单天线发射,则选择一个定向极化天线或者全向天线作为发射天线;如果通信装置支持多天线发射,则从M个天线中选择2个或者以上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动作: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M个天线中每个定向极化天线或全向天线测量得到P个信号测量值,P为大于0的整数;
在X个天线中存在一个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将所述M个天线中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最大的Y个天线作为发射天线。
其中,Y小于或等于M,且Y大于或等于1,所述X个天线为所述M个天线中除了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之外的天线,X为大于0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任意一种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器可以是指基带处理器,以下简称处理器。处理器在确定了发射天线之后,向天线切换开关发送切换指令,所述切换指令指示所述天线切换开关将确定的发射天线的链路选通,天线切换开关根据切换指令将处理器确定的发射天线的链路选通后,处理器可以将上行信号发射至射频单元,再由射频单元将上行信号通过选通的发射天线进行发送。具体可以如图7所示。图7中,处理器701与天线装置702之间存在射频单元703以及天线切换开关704等单元,上述单元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在此不再赘述。处理器701通过切换指令指示天线切换开关704从天线装置702中选择至少一个天线作为发射天线,从而可以通过射频单元703发射上行信号将上行信号通过选通的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如图8所述,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所述通信装置800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天线装置801,该通信装置800可以为CPE等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所述通信装置800还包括处理器802,存储器803。
存储器803可以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802调用该存储器803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可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其中可选的实施方式,使得通信装置800实现上述方法中的功能。
所述处理器802,用于执行以下动作: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每个定向极化天线测量得到P个信号测量值,P为大于0的整数;
在X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存在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中的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或者,在X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存在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中的每个信号测量值,均大于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中的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中的任意一个信号测量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将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最大的Y个定向极化天线作为发射天线。
其中,Y小于或等于M,且Y大于或等于1,所述X个定向极化天线为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除了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之外的定向极化天线,X为大于0的整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天线端口,以及M个定向极化天线,M为4的K倍,且N为4的整数倍,N、M为大于0的整数,K为大于0的偶数;
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方形的四个面上,每个面包括K个定向极化天线,且每个面中K/2个定向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为第一极化方向,K/2个定向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为第二极化方向;
所述四个面中,相邻的两个面或相对的两个面中,极化方向相同的K个定向极化天线合为一路,并与所述N个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连接,且所述N个天线端口中每个天线端口连接K个定向极化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面中,每个面包括的K个定向极化天线相互叠加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面中,每个面包括的K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别独立分布在该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极化方向为-45°,第二极化方向为+45°;或者,第一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方向。
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天线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每个定向极化天线测量得到的P个信号测量值,P为大于0的整数;
在X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存在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中的一个定向极化天线对应的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将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P个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最大的Y个定向极化天线作为发射天线;
其中,Y小于或等于M,且Y大于或等于1,所述X个定向极化天线为所述M个定向极化天线中除了所述通信装置当前使用的发射天线之外的定向极化天线,X为大于0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测量值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者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8.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天线,所述M个天线中包括2个全向天线以及2×L个定向极化天线,L为大于0的整数;
所述2个全向天线分别分布在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上,且每个全向天线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
所述2×L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所述方形另外两个面上,所述2×L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包括L个第一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以及L个第二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所述L个第一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合路后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所述L个第二极化方向的定向极化天线合路后与另一个天线端口连接;
4个天线端口,所述4个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与一个全向天线连接或者与L个极化方向相同的定向极化天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M为4,L为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定向极化天线的天线反射板分别独立;或者,所述2个定向极化天线共享一个天线反射板,且所述2个定向极化天线分别位于所述天线反射板的两个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L个定向极化天线与所述2个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全部交叠或者部分交叠或者不交叠。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极化方向为-45°,第二极化方向为+45°;或者,第一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方向。
13.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天线,所述M个天线中包括2个全向天线以及4×L个定向极化天线,L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中包括2×L个第一极化方向为定向极化天线、2×L个第二极化方向为定向极化天线;
所述2个全向天线分别分布在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上,且每个全向天线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
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平均分布在所述方形的四个面上,且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中极化方向相同的定向极化天线合路后与一个天线端口连接;
4个天线端口,所述4个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与一个全向天线连接或者与极化方向相同的2×L个定向极化天线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M为6,L为2。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4×L个定向极化天线与所述2个全向天线在垂直维度的空间上全部交叠或者部分交叠或者不交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极化方向为-45°,第二极化方向为+45°;或者,第一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方向。
CN201711311229.7A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09904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11229.7A CN109904626B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
EP18889927.2A EP3716399A4 (en) 2017-12-11 2018-12-10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PCT/CN2018/120141 WO2019114669A1 (zh) 2017-12-11 2018-12-10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
BR112020011541-0A BR112020011541A2 (pt) 2017-12-11 2018-12-10 aparelho de antenas e aparelho de comunicações
US16/898,007 US20200303835A1 (en) 2017-12-11 2020-06-10 Antenna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11229.7A CN109904626B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4626A true CN109904626A (zh) 2019-06-18
CN109904626B CN109904626B (zh) 2021-03-30

Family

ID=66819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11229.7A Active CN109904626B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03835A1 (zh)
EP (1) EP3716399A4 (zh)
CN (1) CN109904626B (zh)
BR (1) BR112020011541A2 (zh)
WO (1) WO201911466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7314A (zh) * 2020-01-21 2020-06-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路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342664B2 (en) 2020-01-21 2022-05-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antenna selection and related products
US11476571B2 (en) 2020-01-21 2022-10-1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ntenna rou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US11482768B2 (en) 2020-01-21 2022-10-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method for antenna contro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588505B2 (en) 2020-01-21 2023-02-2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ser terminal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antenna selec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7309B (zh) * 2020-01-21 2023-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7987Y (zh) * 2004-07-28 2005-09-21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极化阵列全向天线
WO2010115191A1 (en) * 2009-04-03 2010-10-07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s
CN205944451U (zh) * 2016-08-18 2017-02-08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7394346A (zh) * 2016-05-16 2017-11-24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6069A (en) * 1994-11-28 1999-12-21 Bosch Telecom Gmbh Point-to-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30161410A1 (en) * 2002-02-26 2003-08-28 Martin Smith Radio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adaptive combination
GB0426354D0 (en) * 2004-12-01 2005-01-05 Quintel Technology Ltd Sectorisation of cellular radio
US8779998B1 (en) * 2010-09-21 2014-07-1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Wideband horizontally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KR20120033161A (ko) * 2010-09-29 2012-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선택 방법
CN103326133A (zh) * 2013-07-11 2013-09-25 山东泉清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网状网的一体化全覆盖相控阵天线
TWI514787B (zh) * 2014-03-06 2015-12-21 Wistron Neweb Corp 射頻收發系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7987Y (zh) * 2004-07-28 2005-09-21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极化阵列全向天线
WO2010115191A1 (en) * 2009-04-03 2010-10-07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s
CN107394346A (zh) * 2016-05-16 2017-11-24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
CN205944451U (zh) * 2016-08-18 2017-02-08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天线的电子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7314A (zh) * 2020-01-21 2020-06-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路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147516A1 (en) * 2020-01-21 2021-07-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ntenna rou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US11342664B2 (en) 2020-01-21 2022-05-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antenna selection and related products
US11398684B2 (en) 2020-01-21 2022-07-2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ntenna rou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US11476571B2 (en) 2020-01-21 2022-10-1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ntenna rou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US11482768B2 (en) 2020-01-21 2022-10-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method for antenna contro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588505B2 (en) 2020-01-21 2023-02-2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ser terminal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antenna selection
CN111277314B (zh) * 2020-01-21 2023-1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路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0011541A2 (pt) 2020-11-17
US20200303835A1 (en) 2020-09-24
EP3716399A1 (en) 2020-09-30
CN109904626B (zh) 2021-03-30
WO2019114669A1 (zh) 2019-06-20
EP3716399A4 (en) 202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4626A (zh)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
US20110143673A1 (en) Automatic positioning of diversity antenna array
US9479241B2 (en) Wireless system with configurable radio and antenna resources
EP3314777B1 (en) A rotatable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transmission beam for the rotatable antenna apparatus
CN107710641B (zh) 可配置天线以及操作此类可配置天线的方法
US10439684B2 (en) Smart antenna platform for indo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JP4746098B2 (ja) ポイント−ツウ−ポイントに適用して用いられる改良型リピータアンテナ
US20140009347A1 (en) Two-polarization switched-beam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20085643A1 (e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150118A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and mimo communication
JP6858312B2 (ja) 高所での障害物を伴う配備のためのセルラアンテナ
CN110011027A (zh) 一种天线、天线阵列和基站
US5517206A (en) Broad band antenna structure
CN106299724A (zh) 智能双频天线系统
CN102684760A (zh)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0365952C (zh) 支持接收分集的无线电信系统结构
US2017011865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ame band co-located radios
CN206076502U (zh) 垂直极化吸顶天线及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Plicanic et al. Performance of handheld MIMO terminals in noise-and interference-limited urban macrocellular scenarios
CN206076489U (zh) 宽频折叠单极子天线单元及天线
CN102595432A (zh) 一种室内多系统共用的上、下行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US6693603B1 (en) Communications antenna structure
CN105429682B (zh) 有源天线工作模式的自适应控制装置和方法
Yamamoto et al. Outdoor urban propagation experiment of a handset MIMO antenna with a human phantom located in a browsing stance
Moghaddam et al. A self-grounded dual-polarized wideband bowtie with improved mimo performance in random-l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