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1769B - 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1769B
CN109901769B CN201711284087.XA CN201711284087A CN109901769B CN 109901769 B CN109901769 B CN 109901769B CN 201711284087 A CN201711284087 A CN 201711284087A CN 109901769 B CN109901769 B CN 1099017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identification mode
pressure level
patterns
feature recogn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840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1769A (zh
Inventor
班圣光
曹占锋
姚琪
高延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840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01769B/zh
Priority to EP18859957.5A priority patent/EP3722934A4/en
Priority to US16/339,226 priority patent/US1135398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03146 priority patent/WO201910968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901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1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1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17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06F3/041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using an array of force sens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N30/06Forming electrodes or interconnections, e.g. lead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N30/07Form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parts or bodies on an electrical element or another base
    • H10N30/074Form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parts or bodies on an electrical element or another base by depositing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layers, e.g. aerosol or screen printing
    • H10N30/077Form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parts or bodies on an electrical element or another base by depositing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layers, e.g. aerosol or screen printing by liquid phase 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N30/08Shaping or machin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bodies
    • H10N30/082Shaping or machin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bodies by etching, e.g. lithograph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3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mechanical input and electr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generators or sensors
    • H10N30/302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30/85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active materials
    • H10N30/853Ceramic composi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30/87Electrodes or interconnections, e.g. lead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特征识别结构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叉以构成多个交叠区域;多个功能图形,设置在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之间,功能图形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交叠区域内;功能图形的材料包括压电材料,功能图形至少包括两种类别的子图形,不同类别的子图形的压电系数不同。本发明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具有不同压电系数的功能图形,以构成不同压电效果的压电传感器,可感应不同的按压级别,从而实现更多种类的触控识别。

Description

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件的触控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特征识别装置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的发展,需要触控识别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常见的触控识别主要包括:指纹识别和按压指令识别。
现有终端的触控识别结构不能实现多级别的压力识别,因此一种触控识别结构无法用于识别不同类型的触控意图。比如目前的移动终端中,指纹识别模块和按压动作识别模块分别为单独的结构,指纹识别模块外置在终端表面(例如手机的Home键),只能提供指纹识别;而按压动作识别模块则设置在屏幕内侧,只能对按压命令进行识别。
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触控识别结构无法相互集成,这不利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向轻量化和小型化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能够基于一种触控识别结构识别出多级别的压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特征识别结构,包括:
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叉以构成多个交叠区域;
多个功能图形,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功能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交叠区域内;
所述功能图形的材料包括压电材料,所述功能图形至少包括两种类别的子图形,不同类别的子图形的压电系数不同。
其中,所述功能图形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类子图形和第二类子图形;
至少一个第一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同一交叠区域内。
其中,所述功能图形包括:第一类子图形和第二类子图形;
相邻的两个交叠区域中,其中一者仅包括第一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另一者仅包括第二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交叠区域中,其中一者仅包括第一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另一者仅包括第二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特征识别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多个功能图形以及多个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叉以构成多个交叠区域;所述多个功能图形,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交叠区域内;所述功能图形的材料包括压电材料,所述功能图形至少包括两种类别的子图形,不同类别的子图形的压电系数不同。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特征识别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特征识别结构,该特征识别装置还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向第一电极输入检测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二电极接收感应信号;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有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从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
其中,所述存储模块还存储有感应信号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电参数,从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感应信号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压力级别。
所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纹路识别模式;
所述特征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处理模块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纹路识别模式时,从所述感应信号中提取用于检测生物纹路的待识别特征。
其中,所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按压指令识别模式;
所述特征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处理模块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时,输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的按压级别相对应的按压指令。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特征识别结构,包括:
向第一电极输入检测信号;
从第二电极接收感应信号;
确定所述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
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从预先存储的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
其中,确定所述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电参数,从预先存储的电参数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压力级别。
其中,所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纹路识别模式;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纹路识别模式时,从所述感应信号中提取用于检测生物纹路的待识别特征。
其中,所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时,输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的按压级别相对应的按压指令。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特征识别装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案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具有不同压电系数的功能图形,以构成不同压电效果的压电传感器(即压电二极管结构)。不同压电效果的压电传感器以阵列方式分布在衬底基板上够感应不同的压力级别,例如压电系数较大的压电传感器,对于按压力的识别比较灵敏,而压电系数较小的压电传感器,对于按压力的识别比较鲁钝。基于这种感应能力的不同,本发明的特征识别结构可以识别不同压力级别的按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识别出用户更多种类的触控意图。若应用在终端上,则可以简化终端的触控识别结构,更有利于终端向小型化以及轻型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特征识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特征识别结构在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特征识别结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特征识别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特征识别装置的实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实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单独机构的指纹识别模块集成度不高且易于受外界环境干扰的问题,已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特征识别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设置在衬底基板11上的多个第一电极12、多个第二电极13;该多个第一电极11与该多个第二电极1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叉以构成多个交叠区域D;
多个功能图形14,设置在多个第一电极12与多个第二电极13之间;该多个功能图形14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多个交叠区域D内,且每一功能图形14与形成其所在交叠区域D的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的功能图形14的材料包括压电材料,且功能图形14至少包括两种类别的子图形,不同类别的子图形的压电系数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均为长条状,且第一电极1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电极13的延伸方向存在夹角。
本实施例的方案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不同压电系数的功能图形,以构成不同压电效果的压电传感器(即压电二极管结构)。不同压电效果的压电传感器以阵列方式分布在衬底基板上够感应不同的压力级别,例如压电系数较大的压电传感器,对于按压力的识别比较灵敏,而压电系数较小的压电传感器,对于按压力的识别比较鲁钝。基于这种感应能力的不同,本发明的特征识别结构可以识别不同压力级别的按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识别出用户更多种类的触控意图。若应用在终端上,则可以简化终端的触控识别结构,更有利于终端向小型化以及轻型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作为示例性介绍,本实施例的功能图包括:第一类子图形和第二类子图形,其中,第一类子图形和第二类子图形的类别不同,即压电系数不同。
作为其中一种可行方案,如图2所示,至少一个第一类子图形14a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类子图形14b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同一交叠区域内。即,一个压电传感器包含两种不同的压电系数的子图形。
作为另一种可行方案,本实施例相邻的两个交叠区域内,其中一个交叠区域仅包括第一类子图形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另一个交叠区域仅包括第二类子图形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即,一个压电传感器仅包含一种类别的子图形,该设计可以降低制作难度,并减小压电传感器中的压电信号的串扰现象。举例来说,如图3所述,本实施例的多个第一电极12相互平行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图3以行方向示例,但并不限于行方向)延伸;多个第二电极13沿第一方向相互平行设置,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图3以列方向示例,但并不限于列方向);
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交叠区域仅包括第一类子图形14a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或者仅包括第二类子图形14b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
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交叠区域中,其中一个交叠区域仅包括第一类子图形14a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另一个交叠区域仅包括第二类子图形14b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第一类子图形的材料包括氧化锌,第二类子图形的材料包括氮化镓。其中,氧化锌的压电系数为1.21C/m2;而氮化镓的压电系数为0.73C/m2。在施加的压力比较小时,可以认为只有压电系数比较大的材料能够迅速感应出电荷,产生信号;而当继续施加压力时,可以进一步激发出压电系数比较小的压电材料出现压电信号。通过将两种压电材料的信号综合作用可以实现压电的多级控制。
此外,在上述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提供压电感应的准确性,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结构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电极12并联连接,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电极13并联连接。
基于该结构设计,可以使得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互并联的功能图形14产生的压电信号能够叠加,实现了信号放大的效果。
作为示例性介绍,在实际应用中,若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结构应用在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则可以将衬底基板上对应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多个独立的检测子区域。其中,每个检测子区域中,第一电极12之间相互并联,第二电极13之间1相互并联;进一步地,不同的检测子区域之间的第一电极12不电连接,同理不同的检测子区域之间的第二电极13也不电连接。
显然基于该结构设计,本实施例可以检测子区域作为识别粒度,检测触控操作。
以上是对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结构的示例性介绍,并不限于本发明的保护方案。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功能图形并不限于两种类别,且材料也并不限于氧化锌和氮化镓,比如具有压电效应的陶瓷材料。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特征识别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多个功能图形以及多个第二电极;其中,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叉以构成多个交叠区域;多个功能图形,设置在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之间,且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交叠区域内;功能图形的材料包括压电材料,且功能图形至少包括两种类别的子图形,不同类别的子图形的压电系数不同。
显然,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特征识别结构,因此该特征识别结构所能实现技术效果,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同样也能够实现。
下面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对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结构的制作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在本实施应用中,制作的特征识别结构的功能图形包括:第一类子图形和第二类子图形,对应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衬底基板上沉积第一电极材料,并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对第一电极材料进行构图,获得由第一电极材料形成的第一电极。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导电材料,例如铜、银等等导电材料。
步骤S2,在衬底基板上沉积ZnO纳米棒材料,并通过一次构图工艺使所述ZnO纳米棒材料形成第一类型功能图形,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设置ZnO种子层;
称取一定量HMT与Zn(NO3)2·6H2O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得HMT与Zn(NO3)2·6H2O这两种试剂的浓度均为0.01M/L,之后将这两种溶液混合,获得Zn(NO3)2·6H2O的混合溶液;
使用HMT与Zn(NO3)2·6H2O的混合溶液浸泡ZnO种子层,并将所述衬底基板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40℃-160℃,以150℃为宜),直至种子层形成单晶的ZnO纳米棒材料。
使用一次构图工艺对所述ZnO纳米棒材料进行构图,获得第一类型功能图形;其中,为保证稳定的压电特性,该第一类型功能图形的厚度以5000埃-15000埃为宜。
步骤S3,在衬底基板上依次沉积GaN材料,并通过一次构图工艺使GaN形成第二类型功能图形;其中,为保证稳定的压电特性,该第二类型功能图形的厚度以5000埃-15000埃为宜;
这里需要说明的,ZnO和GaN这两种材料的刻蚀液都是呈酸性的,即,在酸性刻蚀液下,ZnO和GaN的刻蚀选择比十分接近,因此作为优选方案,本步骤应采用干式刻蚀法对GaN材料进行构图。
步骤S4,沉积一层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层,之后对绝缘层进行刻蚀,形成露出第一类型功能图形和第二类型功能图形的过孔;
其中,本步骤所沉积的绝缘材料是用于提高后续第二电极形成的覆盖性,在实际应用中,该绝缘材料可以是SiN,厚度以100埃-500埃为宜。
步骤S5,在衬底基板上沉积第二电极材料,并通过一次沟通工艺,对第二电极材料进行构图,获得由第二电极材料形成的第二电极。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导电材料,例如铜、银等等导电材料。此外,第二电极通过绝缘层上的过孔与第一类型功能图形和第二类型功能图形连接。
基于上述步骤S1-步骤S5,可制作出分别由氧化锌和氮化镓构成的具有两种压电效应的压电传感器。其中,氧化锌具体为单晶的氧化锌纳米棒,因其一维结构,可只在一个方向上产生出压电电荷,所以有利于电荷的积累;此外,氧化锌还采用单晶结构,也可以使得其内部的缺陷较少,产生的压电电荷不会在传输过程中被缺陷态捕获,因此更有利于压电电荷传输至第二电极。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特征识别装置,包括本发明上述提供的特征识别结构,此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装置还包括:
输入模块401,用于向第一电极输入检测信号;
接收模块402,用于从第二电极接收感应信号;
存储模块403,用于存储有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
确定模块404,用于确定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
处理模块405,用于根据压力级别,从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
举例来说,本实施上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纹路识别模式和按压指令识别模式。
结合用户实际使用需求,在进行纹路识别以及按压指令识别时,都会去触控特征识别装置。但区别是,在纹路识别下,用户只需要轻触即可(重触会使生物纹路变形,反而减低识别准确性);在按压指令识别时,则可以进行重触。
因此,本实施例的纹路识别模式对应的压力级别与按压指令识别模式对应的压力级别不同。根据压力级别,确定用户以较小压力触控特征识别装置时,则执行按纹路识别模式。根据压力级别,确定用户以较大压力触控特征识别装置时,则可以执行按压指令识别模式。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装置能够无冲突地实现纹路识别和按压指令识别。
其中,本实施例的存储模块403还存储有感应信号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确定模块404具体用于,根据感应信号的电参数,从存储模块403存储的感应信号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感应信号相匹配的压力级别。
本实施例上述待识别特征可以为压力大小,存储模块403保存有感应信号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以及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
其中,感应信号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包括以下三个表格:
表1:第一压电材料接收到的压力N与其所能产生的感应电流I1的对照表;
表2:第二压电材料接收到的压力N与其所能产生的感应电流I2的对照表;
表3:第一压电材料和第二压电材料同时接收到的压力N与其所能产生的感应电流I(I1+I2)的对照表。
其中,在某一区间范围的压力可以属于同一个压力级别,不同压力级别对应有不同的区间范围压力,不同压力级别进一步还对应不同的触控识别模式。
本实施例的确定模块404具体用于:
当用户手指按压特征识别装置时,如果按压力度小,第一类子图形产生可被检测到的感应电流,而第二类子图形产生的感应电流过于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时通过依次查找表项1、表2、表3,并从表1中获得与当前感应电流最接近的电流值,并获得对应的压力值,并判定当前按压力度属于压力级别1;
当用户手指按压特征识别装置的按压力度较大时,第一类子图形和第二类子图形均产生可以被检测到的感应电流,此时可以在表3中获得与当前感应电流最接近的电流值,并获得对应的压力值,并判定当前按压力度属于压力级别N2。
基于上述原理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以根据按压力度的大小,将压力级别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假设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装置应用在移动终端上,当检测压来级别为N1时,则说明用户以较小的力度触控终端屏幕,则正常执行触控滑动识别,即识别用户进行的滑动解锁,或者滑动页面等操作;当检测压来级别为N2时,则执行纹路识别模式;当检测压来级别为N3时,则执行按压指令识别模式。
在上述基础之上,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处理模块405确定出的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纹路识别模式时,从感应信号中提取出用于检测生物纹路的待识别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执行模块可用于验证生物纹路的合法性。即,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结构可应用在用户终端上。用户终端本地保存有合法的生物纹路所对应的识别特征。当用户进行按压操作时,生物纹路谷脊位置之间的按压力度不同,会导致对应位置的压电二极管所产生出具有标识意义的感应信号。本实施例的第一执行模块从该感应信号中获取待识别特征,并与本体保存的合法的识别特征进行比对,从而验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
此外,在上述基础之上,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当处理模块405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时,输出与该感应信号的按压级别相对应的按压指令。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执行模块可用于输出不同压力级别的按压指令:即,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结构可应用在用户终端上。用户终端本地保存有压力级别与按压指令的对应关系,不同压力级别可以对应不同的按压指令。当用户进行按压操作时,本实施例的确定模块404根据产生出的感应信号确定出相匹配的压力级别,第二执行模块可以基于匹配出的压力级别,输出相对应的按压指令。以触控屏的用户终端为例,不同按压指令的输出可以使用户终端生成不同的菜单指令,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结构可以使用户终端实现出更多种类的按压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特征识别装置可以由以下具体硬件实现:
带有计算功能的MCU(微控制器),并配有RAM(随机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其中MCU可按行向第一电极输出参考信号,并读回第二电极反馈的检测信号;RAM作为计算存储器,存储有临时感应信号的结果,供MCU进行比对;ROM即本文上述的存储模块403,用于存储上文所介绍的所有对照关系。
在工作时,MCU读回第二电极反馈的感应信号可以存储在RAM中,并从RAM调取数据与ROM的对照关系进行比对,从而进一步确定出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压力级别对应的触控识别模式以及触控识别模式下对应的待识别特征。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通过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特征识别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1,向第一电极输入检测信号;
步骤602,从第二电极接收感应信号;
步骤603,确定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
步骤604,根据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从预先存储的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
显然,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与上文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相对应,因此该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同样能够实现。
其中,本实施例在执行上述步骤63时,具体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电参数,从预先存储的电参数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压力级别。
可选地,在上述基础之上,触控识别模式包括纹路识别模式;本实施例驱动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出的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纹路识别模式时,从感应信号中提取用于检测生物纹路的待识别特征(该待识别特征可以是能够表示出生物指纹的电参数,属于现有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可用于验证生物纹路的合法性。即,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应用在用户终端上。用户终端本地保存有合法的生物纹路所对应的识别特征。当用户进行按压操作时,生物纹路谷脊位置之间的按压力度不同,会导致对应位置的压电二极管所产生出具有标识意义的感应信号。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从该感应信号中获取待识别特征,并与本体保存的合法的识别特征进行比对,从而验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
可选地,在上述基础之上,触控识别模式包括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本实施例驱动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时,输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的按压级别相对应的按压指令。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可用于输出不同压力级别的按压指令:即,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应用在用户终端上。用户终端本地保存有压力级别与按压指令的对应关系,不同压力级别可以对应不同的按压指令。当用户进行按压操作时,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根据产生出的感应信号确定出相匹配的压力级别,之后基于匹配出的压力级别,输出相对应的按压指令。以触控屏的用户终端为例,不同按压指令的输出可以使用户终端生成不同的菜单指令,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可以使用户终端实现出更多种类的按压操作。
下面结合实际应用中,对本实施例驱动方法的流程能进行介绍。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包括:
步骤701,扫描第一信号线,即逐行向第一信号线加载检测信号。
步骤702,从第二信号线上获取扫描结果,该扫描结果即感应信号。
步骤703,判断是否为有效扫描结果;以上文为例,如果该扫描结果是否大于一个有效门限;若未大于有效门限,则重新回到步骤701,否则执行步骤704;例如用户轻触屏幕,则表示其正常滑动操作屏幕,该有效门限可用于过滤用户滑动操作;
步骤704,从预先存储的压力级别与感应信号的电参数之间的对照关系中,查找扫描结果对应的压力级别;
步骤705,判断压力级别对应的触控识别模式,若为对应有触控识别模式则回到步骤701,否则执行步骤706或步骤707;
步骤706,若对应出纹路识别模式,则根据感应信号来进行纹路识别;
例如将获取到的感应信号与预先保存的已被录入的合法生物纹路所对应的感应信号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纹路验证是否成功;
步骤707,若对应出按压识别模式,则根据感应信号的压力,执行对应的压力操作。
例如将获取到的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从预先保存的压力级别与按压指令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并输出与该感应信号相匹配的按压指令。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特征识别装置。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基于本发明提供的特征识别装置,可以实现纹路识别以及按压命令的识别。这表示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特征识别装置可以看成是传统终端的纹路识别器件以及按压命令识别器件的集合,在结构上将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因此实际产品相比于现有技术会更加加轻型化、小型化。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提供的特征识别装置可以设置在显示屏的出光侧(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屏幕区域,也可以覆盖一部分屏幕区域),并通过柔性保护层进行覆盖,用户可以直接在保护层上进行触控操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方案是通过按压方式识别用户的指纹,因此纹路识别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例如屏幕上有水残留时,依然可以通过按压方式正常识别指纹,这对于用户来讲,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此外,为了不影响显示装置的开口率,本实施例的上述衬底基板复用显示装置出光侧的衬底基板,该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区域。其中,特征识别结构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以及功能图形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多个像素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隙内。即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以及功能图形均形成在像素区域之间的间隙区域,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上述间隙区域都会设置有黑矩阵进行遮挡,基于上述设计,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以及功能图形并不会影响显示装置原有的开口率。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装置800,如图8所示,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特征识别装置。包括存储器801、处理器802以及存储在存储器801上并可在处理器8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011,该计算机程序8011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向第一电极输入检测信号;
从第二电极接收感应信号;
确定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
根据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从预先存储的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处理器802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8011以确定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的步骤包括:
根据感应信号的电参数,从预先存储的电参数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感应信号相匹配的压力级别。
可选地,上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纹路识别模式;本实施例的处理器802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8011时还可以实现如下步骤:
当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纹路识别模式时,从所述感应信号中提取用于检测生物纹路的待识别特征。
可选地,上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本实施例的处理器802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8011时还可以实现如下步骤:
当确定出的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时,输出与感应信号的按压级别相对应的按压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施例中的存储器801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无线链路监测的方法的存储器801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向第一电极输入检测信号;
从第二电极接收感应信号;
确定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
根据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从预先存储的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上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确定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时包括:
根据感应信号的电参数,从预先存储的电参数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感应信号相匹配的压力级别。
可选地,上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纹路识别模式;本实施例的上述计算机程序还可以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当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纹路识别模式时,从所述感应信号中提取用于检测生物纹路的待识别特征。
可选地,上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本实施例的上述计算机程序还可以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当确定出的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时,输出与感应信号的按压级别相对应的按压指令。
在本发明各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各步骤的序号并不能用于限定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各步骤的先后变化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特征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叉以构成多个交叠区域;
多个功能图形,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功能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交叠区域内;
所述功能图形的材料包括压电材料,所述功能图形至少包括两种类别的子图形,不同类别的子图形的压电系数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图形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类子图形和第二类子图形;
至少一个第一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同一交叠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图形包括:第一类子图形和第二类子图形;
相邻的两个交叠区域中,其中一者仅包括第一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另一者仅包括第二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征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交叠区域中,其中一者仅包括第一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另一者仅包括第二类子图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5.一种特征识别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多个功能图形以及多个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叉以构成多个交叠区域;所述多个功能图形,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交叠区域内;所述功能图形的材料包括压电材料,所述功能图形至少包括两种类别的子图形,不同类别的子图形的压电系数不同。
6.一种特征识别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特征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向第一电极输入检测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二电极接收感应信号;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有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从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模块还存储有感应信号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电参数,从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感应信号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压力级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纹路识别模式;
所述特征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处理模块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纹路识别模式时,从所述感应信号中提取出用于检测生物纹路的待识别特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按压指令识别模式;
所述特征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处理模块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时,输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的按压级别相对应的按压指令。
10.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特征识别结构,包括:
向第一电极输入检测信号;
从第二电极接收感应信号;
确定所述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
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从预先存储的压力级别与触控识别模式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所述感应信号的压力级别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电参数,从预先存储的电参数与压力级别的对照关系中,确定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压力级别。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纹路识别模式;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纹路识别模式时,从所述感应信号中提取用于检测生物纹路的待识别特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识别模式包括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出的所述感应信号相匹配的触控识别模式为按压指令识别模式时,输出与所述感应信号的按压级别相对应的按压指令。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特征识别装置。
CN201711284087.XA 2017-12-07 2017-12-07 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01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84087.XA CN109901769B (zh) 2017-12-07 2017-12-07 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EP18859957.5A EP3722934A4 (en) 2017-12-07 2018-08-30 DEVICE FOR DETECTION OF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METHODS, CONTROL METHOD AND ASSOCIATED DEVICE
US16/339,226 US11353982B2 (en) 2017-12-07 2018-08-30 Feature recognition structure, fabricating method, driv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PCT/CN2018/103146 WO2019109680A1 (zh) 2017-12-07 2018-08-30 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84087.XA CN109901769B (zh) 2017-12-07 2017-12-07 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1769A CN109901769A (zh) 2019-06-18
CN109901769B true CN109901769B (zh) 2021-03-02

Family

ID=6675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8408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01769B (zh) 2017-12-07 2017-12-07 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3982B2 (zh)
EP (1) EP3722934A4 (zh)
CN (1) CN109901769B (zh)
WO (1) WO20191096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74588A (en) * 2018-06-06 2019-12-18 Cambridge Touch Tech Ltd Pressure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GB2574589B (en) 2018-06-06 2020-12-23 Cambridge Touch Tech Ltd Pressure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1294492B2 (en) 2018-06-06 2022-04-05 Cambridge Touch Technologies Ltd. Pressure signal processing
GB2580700B (en) 2019-01-25 2021-06-09 Cambridge Touch Tech Ltd Touch panel for combined capacitive touch and force sensin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329A (zh) * 2002-08-21 2004-03-24 ���µ�����ҵ��ʽ���� 压电执行元件、其制造方法及喷墨头与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572500A (zh) * 2003-06-24 2005-02-02 京瓷株式会社 压电转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80471U (zh) 2013-09-23 2014-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5684177B (zh) * 2013-10-28 2019-05-21 苹果公司 基于压电的力感测
CN105765750B (zh) 2013-11-21 2018-07-20 3M创新有限公司 多层压电聚合物膜装置和方法
KR102350084B1 (ko) * 2015-01-15 2022-01-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106557246B (zh) * 2015-09-30 2023-07-2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输入模块
KR101790614B1 (ko) * 2016-05-11 2017-10-26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촉각정보 제공 장치
US10727809B2 (en) * 2016-12-15 2020-07-28 Qorvo Us, Inc. Bulk acoustic wave resonator with multilayer piezoelectric structure
CN106993094B (zh) * 2017-03-30 2020-03-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扫描方法
CN206627934U (zh) * 2017-04-06 2017-11-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16873B (zh) * 2017-07-19 2020-03-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22911B (zh) * 2017-07-19 2020-12-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压力值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558029B2 (en) * 2017-09-14 2023-01-17 Kyocera Corporation Acoustic wave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8920006B (zh) * 2018-07-13 2021-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13335A (zh) * 2019-06-18 2019-11-05 深圳中电长城信息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的开机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329A (zh) * 2002-08-21 2004-03-24 ���µ�����ҵ��ʽ���� 压电执行元件、其制造方法及喷墨头与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572500A (zh) * 2003-06-24 2005-02-02 京瓷株式会社 压电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1769A (zh) 2019-06-18
EP3722934A1 (en) 2020-10-14
US11353982B2 (en) 2022-06-07
EP3722934A4 (en) 2021-08-11
WO2019109680A1 (zh) 2019-06-13
US20200159381A1 (en) 2020-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1769B (zh) 特征识别结构、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036626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cal imaging using patterned illumination
US9646193B2 (en)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using touch sensor data
US943686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performing finger biometric pre-matching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248837B2 (en) Multi-resolution fingerprint sensor
CN109416739B (zh) 基于多传感器的屏下指纹采集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EP3242193A1 (en) On-screen fingerprint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171183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和指纹识别方法
US201403695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switchable to a user-interface unlocked mode based upon a pattern of input mo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AU2013396757A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user authentication
EP3358496B1 (en) Fingerprint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5824521A (zh) 一种应用操作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786277A (zh)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摸屏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111033516B (zh) 用于确定手指覆盖指纹传感器的传感器区的方法和指纹感测系统
US11138406B2 (en) Method and fingerprint sens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finger contact with a fingerprint sensor
CN109328349B (zh) 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46984A1 (zh) 基于多安全环境的指纹识别方法、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5138969B (zh) 电容式指纹辨识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100606243B1 (ko) 지문 인식기능을 구비한 포인팅 장치를 이용한 휴대형통신단말기 서비스 방법
US11482038B2 (en)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6598464A (zh) 一种推送消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3052154A (zh) 皮肤纹理数据的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