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1874B -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1874B
CN109891874B CN201780067567.2A CN201780067567A CN109891874B CN 109891874 B CN109891874 B CN 109891874B CN 201780067567 A CN201780067567 A CN 201780067567A CN 109891874 B CN109891874 B CN 109891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view picture
terminal
face information
preview
edg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75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1874A (zh
Inventor
董辰
丁欣
郜文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91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1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7Image acquisition using hand-held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5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facial parts and geometric relationshi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achieving an enlarged field of view, e.g.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可根据拍摄场景自动推荐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从而简化拍摄流程,并提高拍摄效果。该方法包括:终端检测到用于打开摄像头的输入操作;响应于所述输入操作,所述终端打开所述摄像头;所述终端显示所述摄像头获取到的预览画面;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Description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全景拍摄(panorama),通常是指以符合人眼的正常视角(例如,水平方向90度)范围或更大视野范围(例如,水平方向180度乃至360度)拍摄得到的一组照片拼合成一幅广角图的摄影方式。
由于使用全景拍摄得到的全景照片具有更广的视角,可以带给用户更佳的视觉效果,因此,全景拍摄模式在手机等各类智能终端中广泛应用。然而,在使用全景拍摄模式时,通常需要用户在进入拍摄模式后,例如,如图1所示,用户点击相机按钮进入拍摄预览画面后,需要在设置界面11中选择并进入相应的拍摄模式,例如,人像模式、视频模式、延时摄影模式以及全景模式等。这种拍摄模式的切换方法较为繁琐,并且,对于非专业摄影的用户而言,很难选择出与当前拍摄需求相适应的拍摄模式,从而得到较差的拍摄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可根据拍摄场景自动推荐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从而简化拍摄流程,并提高拍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包括:终端检测到用于打开摄像头的输入操作时,响应于上述输入操作,终端可打开该摄像头获取当前的预览画面并显示;并且,终端还可以在上述预览画面中显示一个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快速入口,方便用户使用全景拍摄模式拍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当终端在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之后,还可进一步包括:检测用于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另一输入操作;响应于该另一输入操作,终端可显示在全景拍摄模式下的预览画面,从而进入切换为全景拍摄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在获取到上述预览画面之后,终端还可以进一步判断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即靠近预览框的预设区域)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当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说明此时需要更广角的拍摄角度才能将被拍摄的一个或多个用户的脸部显示在预览框中,此时,终端可显示上述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从而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当上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终端显示其摄像头获取到的与该预览画面相邻的另一预览画面;当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相比于该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时,说明此时有新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进入拍摄画面中,那么,终端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从而使用更广角的全景拍摄方法将多个用户的脸部全部显示在预览框中,以提高拍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终端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具体包括:终端提取该预览画面中边缘区域内的人眼信息;若提取到人眼信息,则终端可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若未提取到人眼信息,则终端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又例如,终端可对预览画面中的边缘区域进行镜像对称,得到镜像对称后的镜像区域,此时,镜像区域中的图像与边缘区域中的图像成镜像;进而,终端检测该边缘区域和该镜像区域中是否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若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则终端可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若不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则终端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由于终端识别完整人脸的准确性相比于识别部分人脸的准确性较高,因此,上述通过镜像对称确定边缘区域中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的方法可提高边缘区域不完整人脸的识别准确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在终端显示该摄像头获取到的另一预览画面之后,还包括:终端比较该预览画面与该另一预览画面,以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是否增加。
例如,当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该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时,终端可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否则,终端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未增加;或者,当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眼数目大于该预览画面中的人眼数目时,终端可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否则,终端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未增加。也就是说,在连续两幅预览画面中出现新增的人脸或人眼时,均可认为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从而触发终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终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包括:终端显示进入该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为了方便用户操作,终端可以将用户能够单手操作的手势或按钮作为切换至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在终端显示摄像头获取到的预览画面之后,还包括:当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终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当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大于该第一阈值)时,说明终端与被拍摄用户之间的拍摄距离较远,那么,终端无需进入全景拍摄模式也可同时拍摄到多个用户,因此,终端可取消进入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用于打开摄像头的输入操作;执行单元,用于:响应于该输入操作,打开该摄像头;显示单元,用于:显示该摄像头获取到的预览画面;在该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到用于进入该全景拍摄模式的另一输入操作;该显示单元,还用于:响应于该另一输入操作,显示该全景拍摄模式的预览画面,以进入该全景拍摄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终端还包括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用于:判断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该边缘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界与该预览画面的边界重合,且该边缘区域的面积小于预设值;该显示单元,具体用于:当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在该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该摄像头获取到的另一预览画面,该另一预览画面为与该预览画面相邻的预览帧;当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相比于该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时,在该另一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执行单元,还用于:提取该预览画面中边缘区域内的人眼信息;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提取到人眼信息,则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若未提取到人眼信息,则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执行单元,还用于:对该边缘区域进行镜像对称,得到镜像对称后的镜像区域,该镜像区域中的图像与该边缘区域中的图像成镜像;检测该边缘区域和该镜像区域中是否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则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若不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则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确定单元,用于:比较该预览画面与该另一预览画面,以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是否增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该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时,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否则,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未增加;或者,当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眼数目大于该预览画面中的人眼数目时,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否则,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未增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显示单元,还用于:当该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在该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当该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第二阈值时,取消进入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该第二阈值大于该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显示单元,具体用于:在该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该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显示器以及摄像头,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检测用于打开该摄像头的输入操作;响应于该输入操作,打开该摄像头;在该显示器中显示该摄像头获取到的预览画面;以及在该显示器显示的该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处理器还用于:检测用于进入该全景拍摄模式的另一输入操作;响应于该另一输入操作,在该显示器中显示该全景拍摄模式的预览画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处理器还用于:判断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该边缘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界与该预览画面的边界重合,且该边缘区域的面积小于预设值;当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在该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处理器还用于:在该显示器中显示该摄像头获取到的另一预览画面,该另一预览画面为与该预览画面相邻的预览帧;当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相比于该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时,在该显示器显示的该另一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处理器还用于:提取该预览画面中边缘区域内的人眼信息;若提取到人眼信息,则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若未提取到人眼信息,则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处理器还用于:对该边缘区域进行镜像对称,得到镜像对称后的镜像区域,该镜像区域中的图像与该边缘区域中的图像成镜像;检测该边缘区域和该镜像区域中是否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若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则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若不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则确定该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处理器还用于:比较该预览画面与该另一预览画面,以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是否增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处理器具体用于:当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该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时,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否则,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未增加;或者,当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眼数目大于该预览画面中的人眼数目时,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否则,确定该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未增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处理器还用于:当该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在该显示器显示的该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当该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第二阈值时,取消进入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该第二阈值大于该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该显示器还用于:在该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该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该处理器与该存储器通过该总线连接,当终端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终端执行上述任一项全景拍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上述任一项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上述任一项全景拍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上述任一项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上述任一项全景拍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上的图形用户界面,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显示器、存储器、多个应用程序;和用于执行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图形用户界面包括根据上述任一项全景拍摄方法显示的用户界面。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终端的名字对设备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的功能和本申请的实施例类似,即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另外,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法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选择拍摄模式的UI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的原理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的原理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的原理示意图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三;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四;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五;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六;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七;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八;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九;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十;
图1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十一;
图1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十二;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十三;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十四;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可应用于手机、终端、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任意具有拍摄功能的终端上,当然,在以下实施例中,对该终端的具体形式不作任何限制。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为手机100。下面以手机100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图示手机100仅是上述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手机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
如图2所示,手机1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101、射频(RF)电路102、存储器103、触摸屏104、蓝牙装置105、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06、Wi-Fi装置107、定位装置108、音频电路109、外设接口110以及电源系统111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2中未示出)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手机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2对手机1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101是手机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手机1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3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3内的数据,执行手机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举例来说,处理器101可以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麒麟960芯片,也可以为高通骁龙820芯片。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1还可以包括指纹验证芯片,用于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验证。
射频电路102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射频电路102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01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10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存储器1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3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手机1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03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手机100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此外,存储器1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103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例如,苹果公司所开发的
Figure GDA0002605931230000061
操作系统,谷歌公司所开发的
Figure GDA0002605931230000062
操作系统等。上述存储器103可以是独立的,通过上述通信总线与处理器101相连接;存储器103也可以和处理器101集成在一起。
触摸屏104具体可以包括触控板104-1和显示器104-2。
其中,触控板104-1可采集手机100的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控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触控板104-1上或在触控板104-1附近的操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摸信息发送给其他器件(例如处理器101)。其中,用户在触控板104-1附近的触摸事件可以称之为悬浮触控;悬浮触控可以是指,用户无需为了选择、移动或拖动目标(例如图标等)而直接接触触控板,而只需用户位于终端附近以便执行所想要的功能。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来实现触控板104-1。
显示器(也称为显示屏)104-2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100的各种菜单。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器104-2。触控板104-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104-2之上,当触控板104-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后,传送给处理器10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01可以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器104-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2中,触控板104-1与显示屏104-2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板104-1与显示屏104-2集成而实现手机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屏104是由多层的材料堆叠而成,本申请实施例中只展示出了触控板(层)和显示屏(层),其他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记载。另外,触控板104-1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100的正面,显示屏104-2也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100的正面,这样在手机的正面就能够实现无边框的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112,该摄像头112可以是前置摄像头也可以是后置摄像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的,如图3所示,摄像头112一般包括镜头(lens)和图像传感器(sensor),该图像传感器可以为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者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任意感光器件。
在拍摄过程中,景物的反射光线经过镜头后生成光学图像,该光学图像投射到图像传感器上,图像传感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摄像头112将得到的电信号发送至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最终得到数字的数字图像。该数字图像可通过显示器104-2在手机100上输出,也可以将该数字图像存储在存储器103中。
其中,DSP模块可以以功能模块的形式集成在处理器101中,也可以以芯片的形式独立设置在手机100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还可以通过摄像头112进行全景拍摄,例如,通过前置摄像头进行全景自拍。一般,所谓全景拍摄是指将摄像头112拍摄的多张图片拼成一张全景图片。它的基本原理是搜索两张图片的边缘部分,并将成像效果最为接近的区域加以重合,以完成图片的自动拼接。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用户打开全景拍摄模式后自北向东旋转手机100进行全景拍摄,此时,在北向位置拍摄得到图像1,在东北向位置拍摄得到图像2,在东向位置拍摄得到图像3。那么,如图5所示,手机100可以按照拍摄顺序对拍摄的图像1-图像3中边缘重合的部分进行图像融合,从而合并成一张如图6所示的全景图像,完成本次全景拍摄过程。
类似的,当用户使用前置摄像头自拍时,也可以通过上述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进行全景自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手机100还可以包括蓝牙装置105,用于实现手机100与其他短距离的终端(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之间的数据交换。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蓝牙装置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
手机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6,比如指纹采集器件,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触摸屏104的显示器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器的电源。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1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Wi-Fi装置107,用于为手机1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手机100可以通过Wi-Fi装置107接入到Wi-Fi接入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107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终端提供Wi-Fi网络接入。
定位装置108,用于为手机100提供地理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装置108具体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GLONASS等定位系统的接收器。定位装置108在接收到上述定位系统发送的地理位置后,将该信息发送给处理器101进行处理,或者发送给存储器103进行保存。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108还可以是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GPS)的接收器,AGPS系统通过作为辅助服务器来协助定位装置108完成测距和定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定位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终端例如手机100的定位装置108(即GPS接收器)通信而提供定位协助。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108也可以是基于Wi-Fi接入点的定位技术。由于每一个Wi-Fi接入点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终端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即可扫描并收集周围的Wi-Fi接入点的广播信号,因此可以获取到Wi-Fi接入点广播出来的MAC地址;终端将这些能够标示Wi-Fi接入点的数据(例如MAC地址)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位置服务器,由位置服务器检索出每一个Wi-Fi接入点的地理位置,并结合Wi-Fi广播信号的强弱程度,计算出该终端的地理位置并发送到该终端的定位装置108中。
音频电路109、扬声器113、麦克风114可提供用户与手机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09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13,由扬声器113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114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09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02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03以便进一步处理。
外设接口110,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与鼠标连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卡卡槽上的金属触点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卡(SIM)卡进行连接。外设接口110可以被用来将上述外部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3。
手机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装置111(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1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装置111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2未示出,手机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近场通信(NFC)装置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打开手机100的摄像头112拍摄照片时,尤其是用户使用前置摄像头进入自拍模式时,如图7所示,由于手机100与自拍用户之间的拍摄距离最大只有用户一只手臂的长度或者一个自拍杆的长度加上一只手臂的长度,因此当自拍的用户人数较多时,用户的脸部很难全部进入手机100拍摄时的预览框内,使得拍摄效果不佳。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201、终端获取打开摄像头的拍摄预览指令。
一般,终端内安装有用于拍照的拍照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那么,当终端检测到用户执行打开摄像头的输入操作,例如,点击该拍照APP的图标后,可生成上述拍摄预览指令,该拍摄预览指令用于指示终端打开摄像头以获取摄像头当前捕捉到的预览画面。
或者,该拍摄预览指令也可以是其他设备发送给终端的,例如,用户可以在办公室远程控制家中的摄像头,例如,通过APP发送拍摄预览指令,以打开家中安装的摄像头。
当然,上述拍摄预览指令可以用于指示打开终端的前置摄像头,也可以用于指示打开终端的后置摄像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202、响应于上述拍摄预览指令,终端通过摄像头获取第一预览画面。
具体的,终端得到上述拍摄预览指令后,可触发终端打开其摄像头,此时,打开的摄像头可捕捉到当前进入摄像头的景物,并以预览画面的形式实时显示在终端显示屏内的预览框中。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终端响应于用户点击拍摄按钮的操作生成拍摄预览指令,该拍摄预览指令用于指示打开前置摄像头,此时,终端进入自拍模式。前置摄像头打开后,终端可通过该前置摄像头捕捉当前进入前置摄像头的景物,得到第一预览画面301。终端可将获取到的第一预览画面301显示在预览框31中,以便用户调整拍摄参数(例如拍摄角度、亮度等)。
其中,上述预览画面可以以预览帧的形式进行显示,基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当终端以每秒15幅~30幅预览帧的帧率更新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时,用户便可以在预览框31中看到实时变化的预览画面。
203、终端判断上述第一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其中,上述边缘区域可以是终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终端得到上述第一预览画面后从第一预览画面中提取出来的。
例如,当终端为竖屏状态时,如图10中的(a)所示,可以将预览框中靠近终端长边预设距离(例如1.5厘米)内的区域设置为边缘区域;当终端为横屏状态时,如图10中的(b)所示,可以将预览框中靠近终端短边预设距离(例如2厘米)内的区域设置为边缘区域。又或者,如图10中的(c)所示,也可以将靠近预览框四周的区域设置为边缘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步骤203中,终端可以使用预先设置的人脸识别算法对上述第一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进行人脸识别,从而确定该边缘区域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示例性的,可通过Adaboost算法提取边缘区域中的脸部特征信息,例如,提取边缘区域中的人眼信息,进而,根据提取出的脸部特征信息可以确定该边缘区域是否有人脸以及该人脸是否完整。
示例性的,仍如图9所示,如果终端检测到第一预览画面301中边缘区域33的人脸信息中包含两只人眼,则可以确定边缘区域33中的人脸信息是完整的;如果终端检测到第一预览画面301中边缘区域33的人脸信息仅包含一只人眼,则可以确定边缘区域33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又或者,终端还可以通过对边缘区域33进行镜像对称的方法,来确定边缘区域33中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例如,如图11所示,当终端获取到第一预览画面301后,可以对第一预览画面301中边缘区域33内的图像进行镜像对称处理,得到镜像对称后的第一预览画面301。在镜像对称后的第一预览画面301中,边缘区域33经镜像对称后被扩展为镜像区域34。此时,终端可以在边缘区域33和镜像区域34组成的完整区域中进行人脸识别,若能够识别出完整的人脸,则可确定第一预览画面301的边缘区域33中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当拍摄画面较为复杂时,终端可能在识别不完整人脸时出现错误,例如,将动物的部分脸部识别为人脸,或者,将近似圆形的物体识别为人眼等。而对边缘区域33进行镜像对称后,只需识别边缘区域33和镜像区域34中的完整人脸,而终端识别完整人脸的准确性较高,因此,上述通过镜像对称确定边缘区域33中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的方法可提高边缘区域不完整人脸的识别准确率。
另外,上述镜像对称的人脸识别功能可以是在用户打开摄像头后一直运行的,也可以是在终端提取到第一预览画面301中边缘区域33的部分人脸信息后打开运行的,还可以由用户手动设置上述镜像对称识别功能的开启和关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当然,终端也可以对第一预览画面301中的所有区域进行人脸识别,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那么,当上述第一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终端可继续执行下属步骤204a,当上述第一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终端可继续执行下属步骤204b-206b。
204a、当上述第一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终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
在步骤204a中,如图12所示,当上述第一预览画面301的边缘区域33中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说明此时需要更广角的拍摄角度才能将被拍摄的一个或多个用户的脸部显示在预览框中。因此,如图12所示,终端可以在第一预览画面301中显示全景模式的快捷按钮35,从而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那么,如果检测到用户打开该快捷按钮35,则可触发终端切换至全景拍摄模式,例如,全景自拍模式,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全景拍摄模式将本来位于第一预览画面301边缘不完整的人脸完整地拍摄进全景图像中。
当然,除了上述快捷按钮35,终端也可以通过文字、动画、语音、震动等一种或多种提示手段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204b、当上述第一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终端通过摄像头获取第二预览画面。
当上述第一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即说明此时第一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没有人脸,或者,第一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中的人脸是完整的。例如,如图13所示,步骤202中终端获取的第一预览画面为第一预览画面302,经过人脸识别后,终端确定第一预览画面302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即第一预览画面302的边缘区域中没有人脸或者人脸较为完整。
此时,在步骤204b中,如图14所示,终端可继续通过其摄像头获取第二预览画面303,该第二预览画面303与第一预览画面302可以为相邻的两帧预览帧。
205b、相比于上述第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终端判断上述第二预览画面中人脸信息是否增加。
获取到第二预览画面303后,终端可以对第二预览画面303进行人脸识别,进而比较第二预览画面303中的人脸数目与第一预览画面302中的人脸数目,以确定第二预览画面303中的人脸信息是否增加。
仍如图14所示,第二预览画面303中的人脸数目为5个,相比于第一预览画面302中的4个人脸增加了一个,即第二预览画面303中人脸信息增加。
又或者,如图15所示,终端进行人脸识别后,可确定第二预览画面303中增加的人脸为不完整的人脸,例如,终端仅提取到了一只新增的人眼信息,此时,也可认为第二预览画面303中的人脸信息增加。
又或者,与步骤203中的镜像对称类似的,终端还可以对第二预览画面303中的边缘区域33进行镜像对称,得到镜像对称后的第二预览画面303。如图16所示,在镜像对称后的第二预览画面303中,边缘区域33经镜像对称后被扩展为镜像区域34。此时,终端可以在边缘区域33和镜像区域34组成的完整区域中进行人脸识别,若能够识别出完整的人脸,则可确定第二预览画面303中的人脸信息相比于第一预览画面302中的人脸信息增加。
仍如图16所示,如果第二预览画面303中边缘区域33的脸部特征信息较少,例如,只有三分之一个人脸,那么,终端在镜像对称后的第二预览画面303中可能无法识别出新增的人脸。此时,如果能够识别出新增的人眼,终端也可认为第二预览画面303中的人脸信息增加。
当然,如果终端或拍照APP对人脸识别的精度要求较高时,为了降低人脸识别出现错误的风险,终端在镜像对称后的第二预览画面中若没有识别出完整的人脸,则可认为第二预览画面303中的人脸信息没有增加。
可选的,终端对第二预览画面303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仅对预览框中边缘区域的画面内容进行人脸识别,例如,预览框中边缘区域的画面内容进行人眼识别,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206b、当上述第二预览画面中人脸信息增加时,终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
当上述第二预览画面303中人脸信息增加时,说明此时有新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进入拍摄画面中,那么,终端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从而使用更广角的全景拍摄方法将多个用户的脸部全部显示在预览框中,以提高拍摄效果。
仍如图14或图15所示,终端可以通过文字提示36,提示用户打开全景拍摄模式的切换按钮304。那么,如果检测到用户点击打开该切换按钮304,则可触发终端切换至全景拍摄模式,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全景拍摄模式以广角的形式全面的拍摄到多个用户。
又或者,终端还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手势作为切换至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例如,可以在摄像头打开时,将摇一摇的手势作为切换至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那么,如图17所示,终端可以在当前的预览画面中提示用户执行该摇一摇的手势。当用户执行摇一摇的手势的后,终端内的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感应到用户的手势,进而触发终端将当前的拍摄模式切换为全景拍摄模式。
又例如,还可以在摄像头打开时,将敲击终端的手势作为切换至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那么,终端可以在当前的预览画面中提示用户执行该敲击手势。当用户执行敲击手势的后,终端内的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感应到用户的手势,进而触发终端将当前的拍摄模式切换为全景拍摄模式。
另外,当终端打开前置摄像头时,用户通常是在自拍,那么,为了方便用户操作,终端可以将用户能够单手操作的手势或按钮(例如按压音量键等)作为切换至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207、终端将当前的拍摄模式切换为全景拍摄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当终端在步骤203中判断出上述第一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或者,终端在步骤205b中判断出上述第二预览画面中人脸信息增加时,可直接触发终端执行步骤207。例如,如图18A所示,在自拍模式下,检测到当前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终端可将当前的拍摄模式(例如自拍模式)切换为全景拍摄模式(例如全景自拍模式),此时,终端显示在全景自拍模式下前置摄像头捕捉到的预览画面。仍如图18A所示,还可以在该预览画面中提示用户进行全景自拍的操作方法,例如提示用户分别向左向右旋转等。这样用户在拍摄过程中无需执行多余的操作,终端便可根据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自动切换至全景拍摄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在终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即上述步骤204a和206b)后的预设时间内,例如3秒内,若接收到用户打开全景拍摄模式的输入操作,例如,用户点击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则终端响应该用户操作执行步骤207。例如,如图18B所示,在打开后置摄像头时,如果检测到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输入操作,则终端可将当前的拍摄模式切换为后置全景拍摄模式,此时,终端显示在后置全景拍摄模式下后置摄像头捕捉到的预览画面。仍如图18B所示,还可以在该预览画面中提示用户进行全景自拍的操作方法,例如提示用户按照箭头方向旋转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在终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即上述步骤204a和206b)后的预设时间内,若没有接收到用户打开全景拍摄模式的操作,则如图18所示,可触发终端执行步骤207,即将当前的拍摄模式切换为全景拍摄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在拍摄过程中用户因不方便操作终端而导致没有切换至全景拍摄模式的问题。
当然,在终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即上述步骤204a和206b)后的预设时间内,若没有接收到用户打开全景拍摄模式的操作,也可能是因为用户并不想进入全景拍摄模式,那么,终端可取消该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实时检测当前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当人脸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可触发终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以获取更好的拍摄效果。例如,如图19中的(a)所示,当终端处于自拍模式时,由于拍摄距离受到拍摄者臂长的限制,因此,自拍时用户的人脸完整显示在预览画面中的难度较大,且当人脸数目较多时,各个人脸在预览画面中的布局较为拥挤,画面边缘的鱼眼效应较为明显。那么,当检测到预览画面的边缘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或者当前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或等于1时,终端可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若当前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大于上述第一阈值)时,例如,如图19中的(b)所示,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为8个(大于第二阈值7),此时,预览画面中的人数较多,说明终端与被拍摄用户之间的拍摄距离较远,那么,终端无需进入全景拍摄模式也可同时拍摄到多个用户,因此,终端可关闭上述提示用户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全景推荐功能。
当然,终端还可以根据预览画面中检测到的人脸大小等脸部特征参数进一步确定该用户的被拍摄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例如,当检测到当前预览画面中新增的人脸大小较小时,说明这个新增人脸对应的用户可能只是路过摄像头的拍摄范围,不小心被摄像头拍摄到,因此,当新增的人脸大小较小时,终端可以忽略该新增的人脸信息,认为当前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没有变化。
另外,如图20所示,用户还可以进入相机APP的设置界面手动开启或关闭上述全景推荐功能。可选的,用户还可以在设置界面中设置开启前置摄像头的全景推荐功能和/或后置摄像头的全景推荐功能。另外,用户还可以在设置界面中设置对边缘区域镜像对称时该边缘区域的大小和具体位置等,本申请实施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终端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终端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2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检测单元1101、确定单元1102、显示单元1103、以及执行单元1104。
检测单元1101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图8中的过程201-202以及204b;确定单元1102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图8中的过程203和205b;显示单元1103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图8中的过程204a和206b;执行单元1104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图8中的过程207。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2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可将上述确定单元1102和执行单元1104集成为处理模块1301,将检测单元1101集成为输入模块1302,将显示单元1103集成为输出模块1303。另外,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304。
具体的,处理模块1301用于对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输入模块1302和输出模块1303用于支持终端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存储模块1304用于存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3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输入模块1302可以是触摸屏、摄像头、麦克风、键盘或者鼠标等任意输入设备。
输出模块1303可以是显示器、听筒、扬声器以及发光设备等任意输出设备。
存储模块1304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
当处理模块1301为处理器,输入模块1302为摄像头,输出模块1303为显示器,存储模块1304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具体可以为图2所示的手机100。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化提供一种终端上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该图形用户界面具体包括终端在执行上述步骤201-207中任意步骤时显示的用户界面。
具体的,当终端打开其摄像头后,终端可在其显示器中显示第一GUI,该第一GUI显示了所述摄像头获取到的预览画面,例如,如图9所示,该第一GUI可以为自拍模式下的预览界面;进而,当上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如图12所示,终端可在其显示器中显示第二GUI,该第二GUI在第一GUI的基础上增加了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例如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35。
此时,如果终端检测到用于进入上述全景拍摄模式的另一输入操作,则终端可在其显示器中显示第三GUI,如图18A所示,该第三GUI显示了上述全景拍摄模式的预览画面。
当然,如果上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如图13所示),则终端可继续将摄像头捕捉到的预览画面显示在显示器中,当相邻两幅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时,如图14所示,终端可显示包含进入全景拍摄模式提示的图形用户界面。
其中,有关上述图形用户界面的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全景拍摄方法均可以援引到步骤201-207中的相关实施例及附图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的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出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检测到用于打开摄像头的输入操作;
响应于所述输入操作,所述终端打开所述摄像头;
所述终端显示所述摄像头获取到的预览画面;
所述终端判断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所述边缘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界与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界重合,且所述边缘区域的面积小于预设值;
当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所述终端显示所述摄像头获取到的另一预览画面;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为与所述预览画面相邻的预览帧;
所述终端比较所述预览画面与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以确定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是否增加;包括:当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所述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否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未增加;或者,当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眼数目大于所述预览画面中的人眼数目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否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未增加;
当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相比于所述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时,所述终端在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在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到用于进入所述全景拍摄模式的另一输入操作;
响应于所述另一输入操作,所述终端显示所述全景拍摄模式的预览画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判断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提取所述预览画面中边缘区域内的人眼信息;
若提取到人眼信息,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若未提取到人眼信息,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判断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对所述边缘区域进行镜像对称,得到镜像对称后的镜像区域,所述镜像区域中的图像与所述边缘区域中的图像成镜像;
所述终端检测所述边缘区域和所述镜像区域中是否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
若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若不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显示所述摄像头获取到的预览画面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当所述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终端取消进入所述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所述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显示器以及摄像头,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用于打开所述摄像头的输入操作;响应于所述输入操作,打开所述摄像头;在所述显示器中显示所述摄像头获取到的预览画面;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是否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所述边缘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界与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界重合,且所述边缘区域的面积小于预设值;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在所述显示器中显示所述摄像头获取到的另一预览画面,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为与所述预览画面相邻的预览帧;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比较所述预览画面与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以确定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是否增加,包括:当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所述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时,确定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否则,确定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未增加;或者,当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眼数目大于所述预览画面中的人眼数目时,确定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否则,确定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未增加;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相比于所述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信息增加时,在所述显示器显示的所述另一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检测用于进入所述全景拍摄模式的另一输入操作;响应于所述另一输入操作,在所述显示器中显示所述全景拍摄模式的预览画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时,在所述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提取所述预览画面中边缘区域内的人眼信息;若提取到人眼信息,则确定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若未提取到人眼信息,则确定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边缘区域进行镜像对称,得到镜像对称后的镜像区域,所述镜像区域中的图像与所述边缘区域中的图像成镜像;检测所述边缘区域和所述镜像区域中是否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若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则确定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若不存在完整的人脸信息,则确定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区域不存在不完整的人脸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在所述显示器显示的所述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当所述预览画面中的人脸数目大于第二阈值时,取消进入所述全景拍摄模式的提示,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还用于:在所述预览画面中显示进入所述全景拍摄模式的快捷方式。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当所述终端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终端上的图形用户界面、显示器、存储器、多个应用程序;和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显示的用户界面。
CN201780067567.2A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891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8106 WO2019033411A1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874A CN109891874A (zh) 2019-06-14
CN109891874B true CN109891874B (zh) 2020-12-15

Family

ID=65362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7567.2A Active CN109891874B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8953B2 (zh)
CN (1) CN109891874B (zh)
WO (1) WO20190334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4156B1 (en) 2016-06-12 2017-12-26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camera effects
DK180859B1 (en) 2017-06-04 2022-05-2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CAMERA EFFECTS
US11112964B2 (en) 2018-02-09 2021-09-07 Apple Inc. Media capture lock affordance f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11722764B2 (en) 2018-05-07 2023-08-08 Apple Inc. Creative camera
US10375313B1 (en) 2018-05-07 2019-08-06 Apple Inc. Creative camera
DK201870623A1 (en) 2018-09-11 2020-04-15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SIMULATED DEPTH EFFECTS
US11770601B2 (en) 2019-05-06 2023-09-26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ing and managing visual media
US10674072B1 (en) 2019-05-06 2020-06-02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ing and managing visual media
US11128792B2 (en) 2018-09-28 2021-09-21 Apple Inc.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images with multiple focal planes
US11321857B2 (en) 2018-09-28 2022-05-03 Apple Inc. Displaying and editing images with depth information
US11706521B2 (en) 2019-05-06 2023-07-1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ing and managing visual media
WO2021008208A1 (en) * 2019-07-17 2021-01-2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mmending a media capturing mode
CN114821700A (zh) * 2019-09-27 2022-07-29 深圳看到科技有限公司 画面帧更新方法、更新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28509B (zh) * 2019-11-04 2023-06-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存储介质、通信终端
CN111324763B (zh) * 2020-02-07 2023-08-15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照片预览方法及其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US11039074B1 (en) 2020-06-01 2021-06-15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managing media
US11265462B2 (en) * 2020-07-06 202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ic camera selection capturing intended subjects in an image
CN115812308A (zh) * 2020-07-14 2023-03-17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拍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212449B1 (en) * 2020-09-25 2021-12-2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media capture and management
US11539876B2 (en) 2021-04-30 2022-12-27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altering visual media
US11778339B2 (en) 2021-04-30 2023-10-0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altering visual media
CN116863829A (zh) * 2022-12-30 2023-10-10 深圳市联诚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舞台场景的多形态显示屏、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6208724A (zh) * 2023-05-05 2023-06-02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2640B1 (ko) * 2006-07-18 2007-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모드를 자동 선택하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KR101336951B1 (ko) * 2007-11-02 2013-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파노라마 이미지 촬영 모드 수행 방법
JP5106142B2 (ja) * 2008-01-17 2012-12-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CN101639610B (zh) 2008-08-01 2011-03-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码摄影装置及其自拍引导方法
CN102938815A (zh) 2012-11-07 2013-02-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情景模式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4349038B (zh) 2013-07-31 2018-10-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启用全景拍摄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15085589A1 (zh) 2013-12-13 2015-06-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
CN103747184A (zh) 2014-01-24 2014-04-2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自动切换拍照场景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04867B (zh) 2014-04-28 2017-12-29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控制摄像装置进行拍摄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60908A (zh) * 2015-03-09 2015-05-27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及其拍摄模式的自动匹配方法
CN104902170B (zh) 2015-05-19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05007411B (zh) * 2015-06-30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畸变校正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994291B (zh) * 2015-06-30 2018-09-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拍摄场景环境启动广角摄像头的方法及终端
CN104994292B (zh) * 2015-06-30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摄像头的控制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05049711B (zh) 2015-06-30 2018-09-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657257B (zh) 2015-12-29 2018-07-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全景照片的拍摄方法、装置、系统、移动终端及自拍杆
CN105979149A (zh) * 2016-06-24 2016-09-2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
CN106331336A (zh) 2016-08-22 2017-01-11 四川美亚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设置拍摄模式的装置
CN106375660A (zh) 2016-09-13 2017-02-0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454139B (zh) 2016-12-22 2020-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13769B (zh) * 2017-03-27 2020-03-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图像拍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874A (zh) 2019-06-14
WO2019033411A1 (zh) 2019-02-21
US20200336660A1 (en) 2020-10-22
US11108953B2 (en)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1874B (zh)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US11846877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acquiring panoramic image
CN110278464B (zh) 显示榜单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24899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4189625B (zh) 一种拍摄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839128B (zh) 拍照行为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510482B (zh) 失败网络请求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20170089653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1897465B (zh) 弹窗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66907A1 (zh) 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33272A1 (zh) 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EP4027252A1 (en) Picture search method and device
CN108683699B (zh) 转发业务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13203A1 (zh) 拍照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0941458B (zh) 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47745B (zh)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99378A (zh) 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10767B (zh) 信息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60845A (zh) 进行数据传输加速的方法和装置
JP6653310B2 (ja) パノラマ画像を取得する方法及び端末
CN114861162A (zh) 操作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4615520A (zh) 字幕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331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