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1801B - 使用用于新无线电(nr)网络的可缩放的参数设计来复用参考信号 - Google Patents

使用用于新无线电(nr)网络的可缩放的参数设计来复用参考信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1801B
CN109891801B CN201780065299.0A CN201780065299A CN109891801B CN 109891801 B CN109891801 B CN 109891801B CN 201780065299 A CN201780065299 A CN 201780065299A CN 109891801 B CN109891801 B CN 1098918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element
ofdm symbol
subcarrier
multiple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52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1801A (zh
Inventor
A·马诺拉克斯
Y·杨
J·南宫
J·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891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1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Combined feedback for a number of channels, e.g. over several subcarriers like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3Acquisition of primary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e.g. detection of cell-ID within cell-ID gro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5Maintenance of orthogonality, e.g. for signals exchanged between cells or users, or by using covering codes or sequ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04L5/0019Time-frequency-code in which one code is applied, as a temporal sequence, to all frequen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Abstract

无线通信设备被适配成促成对参考信号的复用。根据一个示例,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以供跨第一资源元素和第二资源元素进行传输。第一资源元素可在采用第一参数设计的第一OFDM码元中利用第一副载波。第二资源元素可在采用第二参数设计的第二OFDM码元中利用第二副载波,该第二参数设计不同于第一参数设计,其中第二副载波在频率上与第一副载波的至少一部分交叠。参考信号(DMRS)的码分复用(或正交覆盖码)在具有不同副载波间隔(也是按比例不同的码元历时)的资源元素(RE)上。提议了常规OCC码,如同针对3个RE的情形的3‑DFT码。仅跨不同参数设计具有对准的中心频率的副载波被分配用于映射DRMS。

Description

使用用于新无线电(NR)网络的可缩放的参数设计来复用参考 信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0月24日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临时申请No.62/412,123以及于2017年10月23日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非临时申请No.15/791,319的优先权和权益,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援引如同在下文全面阐述那样且出于所有适用目的被纳入于此。
技术领域
以下所讨论的技术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用于促成参考信号复用的方法和设备。
引言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诸如语音、视频、分组数据、消息接发、广播等等。这些系统可由适配成促成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设备接入,其中多个设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时间、频率和功率)。
随着对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持续增长,研究和开发持续推进无线通信技术以便不仅满足对移动宽带接入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且提升并增强用户对移动通信的体验。例如,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是为第四代(4G)长期演进(LTE)网络开发和维护电信标准的组织。最近,3GPP已经开始开发被称为新无线电(NR)的下一代LTE演进,其可对应于第五代(5G)网络。就目前而言,5G NR网络可以比LTE呈现较高程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并且被设想为支持非常多样化的要求集合。为了提高这种灵活性和可缩放性,期望提供用于复用参考信号的改进方案。
一些示例的简要概述
以下概述了本公开的一些方面以提供对所讨论的技术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本公开的所有构想到的特征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标识出本公开的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本公开的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概述形式给出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之序言。
本公开的各个示例和实现促成复用参考信号。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无线通信设备,这些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复用参考信号。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收发机和存储器。处理器可被通信地耦合到该收发机和该存储器,并且可被适配成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第二参考信号以供跨第一资源元素和第二资源元素进行传输。第一资源元素可利用第一副载波,并且可与采用第一参数设计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相关联。第二资源元素可利用第二副载波,该第二副载波在频率上与第一副载波的至少一部分交叠,并且该第二资源元素可与采用第二参数设计的第二OFDM码元相关联,该第二参数设计不同于第一参数设计。该处理器可被进一步适配成经由该收发机来传送第一OFDM码元和第二OFDM码元,该传送包括经复用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包括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方法和/或用于执行此类方法的装置。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此类方法可以包括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第二参考信号以供跨第一资源元素和第二资源元素进行传输。第一资源元素可在采用第一参数设计的第一OFDM码元中利用第一副载波,而第二资源元素可在采用第二参数设计的第二OFDM码元中利用第二副载波,该第二参数设计不同于第一参数设计,该第二副载波在频率上与第一副载波的至少一部分交叠。第一OFDM码元和第二OFDM码元可随经复用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传送。
本公开的又附加方面包括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编程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在至少一个示例中,该处理器可执行编程可被适配成使处理电路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第二参考信号以供跨第一资源元素和第二资源元素进行传输。第一资源元素可与采用第一参数设计的第一OFDM码元相关联,而第二资源元素可与采用第二参数设计的第二OFDM码元相关联,该第二参数设计不同于第一参数设计。该处理器可执行编程可被进一步适配成使处理电路传送第一OFDM码元和第二OFDM码元,该传送包括经复用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在结合附图研读了以下描述之后,与本公开相关联的其他方面、特征和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
附图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在其中得到应用的网络环境的框图。
图2是概念性地解说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调度实体与一个或多个被调度实体通信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解说拆分成资源元素(RE)的时频网络的框图。
图4是解说与经缩放的参数设计族相关联的两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的至少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5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示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组件选集的框图。
图6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示例的在具有利用不同参数设计的OFDM码元的子帧或时隙中复用参考信号的框图。
图7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示例的在具有利用不同参数设计的OFDM码元的子帧或时隙中复用参考信号的框图。
图8是解说跨三个资源元素复用的应用以使用3-DFT扩展来复用该三个资源元素的框图。
图9是解说根据至少一个实现来进行复用的资源元素的框图。
图10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示例的在具有利用不同参数设计的OFDM码元的子帧或时隙中复用参考信号的框图。
图11是解说根据一个示例的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实现的框图。
图12是解说根据至少一个示例的对不同参考信号的利用的框图。
图13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现的在无线通信设备上操作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描绘用于利用正交覆盖码来复用第一和第二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实现的流程图。
图15是描绘用于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来复用第一和第二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实现的流程图。
详细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所阐述的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代表可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概念和特征的仅有的配置。以下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以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电路、结构、技术和组件以免湮没所描述的概念和特征。
本公开通篇给出的各种概念可跨种类繁多的电信系统、网络架构、和通信标准来实现。现在参照图1,作为解说性示例而非限定,提供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在其中得到应用的网络环境的框图。接入网100被适配成促成两个或更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由无线电接入网100所覆盖的地理区域可被划分为数个蜂窝区域(蜂窝小区),这些蜂窝区域可基于从一个接入点或基站在地理区域上广播的标识而被用户装备(UE)唯一性地标识。图1解说了宏蜂窝小区102、104和106、以及小型蜂窝小区108,其中每一者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扇区(未示出)。扇区是蜂窝小区的子区域。一个蜂窝小区内的所有扇区由相同的基站服务。扇区内的无线电链路可由属于该扇区的单个逻辑标识来标识。在被划分为扇区的蜂窝小区中,蜂窝小区内的该多个扇区可由各天线群形成,其中每一天线负责与该蜂窝小区的一部分中的诸UE的通信。
一般而言,每个蜂窝小区由相应的基站(BS)服务。宽泛地,基站是无线电接入网中负责一个或多个蜂窝小区中去往或来自UE的无线电传送和接收的网络元件。BS也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基收发机站(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接入点(AP)、B节点(NB)、演进型B节点(eNB)、下一代B节点(gNB)、或某个其他合适术语。
在图1中,在蜂窝小区102和104中示出了两个基站110和112;并且第三基站114被示出为控制蜂窝小区106中的远程无线电头端(RRH)116。在这一示例中,蜂窝小区102、104和106可被称为宏蜂窝小区,因为基站110、112和114支持具有大尺寸的蜂窝小区。此外,基站118被示出在可与一个或多个宏蜂窝小区交叠的小型蜂窝小区108(例如,微蜂窝小区、微微蜂窝小区、毫微微蜂窝小区、家庭基站、家庭B节点、家庭演进型B节点等等)中。在这一示例中,蜂窝小区108可被称为小型蜂窝小区,因为基站118支持具有相对小尺寸的蜂窝小区。蜂窝小区尺寸设定可根据系统设计以及组件约束来完成。要理解,接入网100可包括任何数目的无线基站和蜂窝小区。基站110、112、114、118为任何数目的移动装置提供至核心网的无线接入点。
图1进一步包括四轴飞行器或无人机120,其可被配置成用作基站。即,在一些示例中,蜂窝小区可以不必是驻定的,并且蜂窝小区的地理区域可根据移动基站(诸如四轴飞行器120)的位置而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基站可通过各种类型的回程接口(诸如直接物理连接、虚拟网络、或使用任何合适的传输网络的类似物)来彼此互连和/或互连至接入网100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基站或网络节点(未示出)。
接入网100被解说为支持多个移动装置的无线通信。移动装置在由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所颁布的标准和规范中通常被称为用户装备(UE),但是此类装置也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移动站(MS)、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AT)、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终端、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某一其他合适术语。UE可以是向用户提供对网络服务的接入的装置。
在本文档内,“移动”装置不一定需要具有移动能力,并且可以是驻定的。术语移动装置或移动设备泛指各种各样的设备和技术。例如,移动装置的一些非限定性示例包括移动设备、蜂窝(蜂窝小区)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膝上型设备、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上网本、智能本、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广泛多样的嵌入式系统,例如,对应于“物联网”(IoT)。移动装置另外可以是自驱或其他运输交通工具、远程传感器或致动器、机器人或机器人设备、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对象跟踪设备、无人机、多轴飞行器、四轴飞行器、遥控设备、消费者和/或可穿戴设备,诸如眼镜、可穿戴相机、虚拟现实设备、智能手表、健康或健身跟踪器、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相机、游戏控制台等等。移动装置另外可以是数字家庭或智能家庭设备,诸如家庭音频、视频和/或多媒体设备、电器、自动售货机、智能照明、家庭安全系统、智能仪表等等。移动装置另外可以是智能能源设备、安全设备、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电池阵列、控制电功率(例如,智能电网)、照明、水、等等的城市基础设施设备;工业自动化和企业设备;物流控制器;农业装备;军事防御装备、车辆、飞行器、船、以及武器、等等。再进一步,移动装置可提供联网医疗或远程医疗支持,即,远距离健康保健。远程保健设备可包括远程保健监视设备和远程保健监管设备,它们的通信可例如以对于关键服务数据传输的优先化接入和/或对于关键服务数据传输的相关QoS的形式被给予优先对待或胜于其他类型的信息的优先化接入。
在接入网100内,蜂窝小区可包括可与每个蜂窝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扇区处于通信的UE。例如,UE 122和124可与基站110处于通信,UE 126和128可与基站112处于通信,UE130和132可藉由RRH 116与基站114处于通信,UE 134可与基站118处于通信,并且UE 136可与移动基站120处于通信。此处,每个基站110、112、114、118和120可被配置成为相应蜂窝小区中的所有UE提供至核心网(未示出)的接入点。从基站(例如,基站110)到一个或多个UE(例如,UE 122和124)的传输可被称为下行链路(DL)传输,而从UE(例如,UE 122)到基站的传输可被称为上行链路(UL)传输。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术语下行链路可指代在调度实体202处始发的点到多点传输。描述这一方案的另一方式可以是使用术语广播信道复用。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方面,术语上行链路可指代在被调度实体204处始发的点到点传输。
在一些示例中,移动网络节点(例如,四轴飞行器120)可被配置成用作UE。例如,四轴飞行器120可通过与基站110通信来在蜂窝小区102内操作。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两个或更多个UE(例如,UE 126和128)可使用对等(P2P)或侧链路信号127彼此通信而无需通过基站(例如,基站112)中继该通信。
在一些示例中,可调度对空中接口的接入,其中调度实体(例如,基站)分配用于在其服务区域或蜂窝小区内的一些或全部设备和装备间的通信的资源。在本公开内,如以下进一步讨论的,调度实体可负责调度、指派、重新配置、以及释放用于一个或多个被调度实体的资源。即,对于被调度的通信而言,UE或被调度实体利用由调度实体分配的资源。
基站不是可用作调度实体的唯一实体。即,在一些示例中,UE可用作调度实体,从而调度用于一个或多个被调度实体(例如,一个或多个其他UE)的资源。在其他示例中,可在各UE之间使用侧链路信号而不必依赖于来自基站的调度或控制信息。例如,UE 138被解说成与UE 140和142进行通信。在一些示例中,UE 138正用作调度实体或主侧链路设备,并且UE 140和142可用作被调度实体或非主(例如,副)侧链路设备。在又一示例中,UE可用作设备到设备(D2D)、对等(P2P)、或交通工具到交通工具(V2V)网络中、和/或网状网络中的调度实体。在网状网络示例中,UE 140和142除了与调度实体138通信之外还可以可任选地直接彼此通信。
由此,在具有对时间-频率资源的经调度接入并且具有蜂窝配置、P2P配置或网状配置的无线通信网络中,调度实体和一个或多个被调度实体可利用经调度的资源来通信。现在参照图2,框图解说了调度实体202和多个被调度实体204(例如,204a和204b)。此处,调度实体202可对应于基站110、112、114、和/或118。在附加示例中,调度实体202可对应于UE138、四轴飞行器120、或无线电接入网100中的任何其他合适节点。类似地,在各种示例中,被调度实体204可对应于UE 122、124、126、128、130、132、134、136、138、140和142、或无线电接入网100中的任何其他合适节点。
如图2中解说的,调度实体202可向一个或多个被调度实体204广播话务206(该话务可被称为下行链路话务)。广义地,调度实体202是负责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调度话务(包括下行链路传输以及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从一个或多个被调度实体到调度实体202的上行链路话务210)的节点或设备。广义地,被调度实体204是接收来自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另一实体(诸如调度实体202)的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调度信息(例如,准予)、同步或定时信息)、或其他控制信息的节点或设备。
在本公开内,帧指代无线传输的10ms历时,其中每一帧包括10个各自为1ms的子帧。在给定载波上,在UL中可能存在一个帧集,而在DL中可能存在另一帧集。
无线电接入网100中的空中接口可利用一个或多个复用和多址算法来实现各个设备的同时通信。将参照图3中示意性地解说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波形来描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按如下文中描述的基本上相同的方式来应用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波形。也就是说,虽然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可能出于清楚起见而聚焦于OFDM链路,但应当理解,相同原理也可应用于DFT-s-OFDM波形。
现在参照图3,解说了示例性DL子帧302的展开视图,其示出了OFDM资源网格304。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领会的,用于任何特定应用的PHY传输结构可取决于任何数量的因素而随本文描述的示例变化。此处,时间在以OFDM码元为单位的水平方向上,而频率在以副载波为单位的垂直方向上。
资源网格304可被用于示意性地表示用于给定天线端口的时频资源。也就是说,在有多个天线端口可用的MIMO实现中,可以有对应的多个资源网格304可用于通信。资源网格304被划分成多个资源元素(RE)306。资源元素(其为1副载波×1码元)是时频网格的最小离散部分,并且包含表示来自物理信道或信号的数据的单个复数值。取决于特定实现中所利用的调制,每个资源元素可表示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在一些示例中,资源元素块可被称为物理资源块(PRB)或更简单地称为资源块(RB)308,其包含频域中的任何合适数目的连贯副载波。在一个示例中,RB可包括12个副载波,该数目独立于所使用的参数设计。在一些示例中,取决于参数设计,RB可包括时域中的任何合适数目的连贯OFDM码元。在本公开内,假定单个RB(诸如RB 308)完全对应于单一通信方向(针对给定设备的传输或接收)。
UE一般仅利用资源网格304的子集。RB可以是可被分配给UE的最小资源单位。由此,为UE调度的RB越多且为空中接口选取的调制方案越高,则该UE的数据率就越高。
在这一解说中,RB 308被示为占用小于子帧302的整个带宽,其中解说了RB 308上方和下方的一些副载波。在给定实现中,子帧302可具有对应于任何数目的一个或多个RB308的带宽。此外,在这一解说中,RB 308被示为占用小于子帧302的整个历时,尽管这仅仅是一个可能示例。
每个1ms子帧3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毗邻时隙。作为解说性示例,在图3中示出的示例中,一个子帧302包括四个时隙310。在一些示例中,时隙可根据具有相同的副载波间隔并且具有给定循环前缀(CP)长度的指定数目的OFDM码元来定义。例如,在具有标称CP的情况下对于相同的副载波间隔,时隙可包括7个或14个OFDM码元。附加示例可包括具有较短历时(例如,一个或两个OFDM码元)的迷你时隙。在一些情形中,可占用被调度用于正在进行的针对相同或不同UE的时隙传输的资源来传送这些迷你时隙。
时隙310中的一者的展开视图解说了时隙310包括控制区域312和数据区域314。一般而言,控制区域312可携带控制信道(例如,PDCCH),而数据区域314可携带数据信道(例如,PDSCH或PUSCH)。当然,时隙可包含所有DL、所有UL,或者至少一个DL部分和至少一个UL部分。图3中解说的简单结构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且可以利用不同时隙结构,并且可包括每个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中的一者或多者。
尽管未在图3中解说,但RB 308内的各个资源元素306可被调度以携带一个或多个物理信道,包括控制信道、共享信道、数据信道等。RB 308内的其他资源元素306还可携带导频或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控制参考信号(CRS)、或探通参考信号(SRS)。可为接收方设备提供这些导频或参考信号来估计信道质量以执行对应信道的信道估计,这可实现对RB 308内的控制和/或数据信道的相干解调/检测,或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用作接收方设备的参考。
在DL传输中,传送方设备(例如,调度实体202)可分配(例如,控制区域312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306以携带至一个或多个被调度实体204的DL控制信息208,该DL控制信息208包括一个或多个DL控制信道,诸如PBCH、PSS、SSS、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指示符信道(PHICH)、和/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等。PCFICH提供信息以辅助接收方设备接收和解码PDCCH。PDCCH携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包括但不限于功率控制命令、调度信息、准予、和/或对用于DL和UL传输的资源元素的指派。PHICH携带HARQ反馈传输(诸如确收(ACK)或否定确收(NACK))。HARQ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技术,其中为了准确性,可例如利用任何适当的完整性校验机制(诸如校验和(checksum)或循环冗余校验(CRC))来在接收侧校验分组传输的完整性。如果传输的完整性被确认,则可传送ACK,而如果未被确认,则可传送NACK。响应于NACK,传送方设备可发送HARQ重传,这可实现追赶组合、增量冗余等等。
在UL传输中,传送方设备(例如,被调度实体204)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306来携带至调度实体202的UL控制信息212,该UL控制信息212包括一个或多个UL控制信道,诸如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UL控制信息可包括各种各样的分组类型和类别,包括导频、参考信号、以及配置成实现或辅助解码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信息。在一些示例中,控制信息212可包括调度请求(SR),即,对调度实体202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请求。此处,响应于控制信道212上所传送的SR,调度实体202可传送可调度用于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资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208。UL控制信息还可包括HARQ反馈、信道状态反馈(CSF)、或任何其他合适的UL控制信息。
除了控制信息之外,(例如,数据区域314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306也可被分配用于用户数据或话务数据。此类话务可被携带在一个或多个话务信道上,诸如针对DL传输,被携带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或针对UL传输,被携带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在一些示例中,数据区域314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306可被配置成携带系统信息块(SIB),其携带可使得能够接入给定蜂窝小区的信息。
在以上描述且在图2和3中解说的信道或载波不一定是调度实体202与被调度实体204之间可利用的所有信道或载波,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除了所解说的那些信道或载波以外还可利用其它信道或载波,诸如其他话务、控制、以及反馈信道。
以上描述的这些物理信道一般被复用并映射至传输信道以用于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处的处置。传输信道携带信息块(被称为传输块(TB))。传输块大小(TBS)(其可对应于信息比特的数目)可以是基于调制编码方案(MCS)以及给定传输中的RB数目的受控参数。
在利用OFDM波形时,如上所述,副载波间隔或各频调之间的间隔一般与码元速率相关。使用码元速率的合适设置(例如,将码元时段设为等于副载波间隔的逆),非常紧密间隔的副载波上的传输可以彼此正交。以此方式,OFDM信道通过以并行方式跨多个紧密间隔的副载波分配数据流来提供高数据率。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不同的传输设计参数可以得到支持。也就是说,资源元素可按可缩放的参数设计来采用。参数设计指代副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CP)开销的组合。然而,为了维持副载波或频调的正交性,应当维持副载波间隔与码元速率之间的关系。由此,所支持的具有不同副载波间隔的参数设计将具有不同的伴随码元速率。
具有不同的传输设计参数的资源元素可以是频分复用或时分复用的。由于对不同的传输设计参数的支持,因此所分配带宽的第一部分可使用第一参数集来传送,而第二部分可使用不同的第二参数集来传送。在一些实例中,一些OFDM码元可使用一个或另一个参数设计。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无线通信设备(诸如调度实体和/或被调度实体)可采用经缩放的参数设计族以供跨这些资源元素进行复用。经缩放的参数设计族可指代在其中采用基副载波间隔的实例,并且该基副载波间隔按某一整数进行缩放,同时保持相同的循环前缀开销。码元历时也按用来缩放副载波间隔的相同整数的逆进行缩放。例如,图4示出了解说与经缩放的参数设计族相关联的两个OFDM码元的至少一个示例的框图。如所描绘的,第一(或“基”)OFDM码元402可采用为f0的副载波间隔以及为T0的历时。第二(或“经缩放的”)OFDM码元404可采用为2*f0的副载波间隔以及为1/2*T0的历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码元402和第二码元404可位于相同的子帧或时隙内。在其他示例中,第一码元402和第二码元404可位于不同的子帧或时隙内。在图4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二OFDM码元404的资源元素0、1、2、3、4等的中心与第一OFDM码元402的资源元素0、2、4、6等的相应的中心对准,如由在两个OFDM码元之间延伸的虚线所示。
将理解,经缩放的整数“2”仅仅是示例,并且可以使用其他缩放整数例如,第二OFDM码元可采用为3*f0的副载波间隔以及为1/3*T0的历时。更一般的示例可被表达为:经缩放的OFDM码元为k*f0,以及历时为1/k*T0。本公开中所描述的进一步示例将使用图4中所示的示例,其中整数‘k’等于2。
如图4中所示,第一OFDM码元402采用比第二OFDM码元404的副载波间隔更小的副载波间隔。此外,码元被配置成使得第一OFDM码元402的资源元素中的一些资源元素的中心与第二OFDM码元404的资源元素的中心对准。因为跨两个码元的资源元素中的一些资源元素是居中对齐的,所以关于这两个码元的居中对齐的那些资源元素可通过类似频带或信道来传送。例如,第一OFDM码元402的资源元素0、2、4、6等将经历与第二OFDM码元404的资源元素0、1、2、3等至少基本上相同的信道。换言之,用于第一OFDM码元402的资源元素0、2、4、6等的频带可与用于第二OFDM码元404的资源元素0、1、2、3等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交叠。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无线通信设备(诸如调度实体和/或被调度实体)可采用使用不同参数设计的OFDM码元以供按高效地使用可用资源的方式进行复用。
转到图5,示出了解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示例的无线通信设备500的组件选集的框图。在这一示例中,处理系统502被实现成具有由总线504一般化地表示的总线架构。取决于处理系统502的具体应用和总体设计约束,总线504可包括任何数目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504将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由处理电路506一般化地表示)、存储器508、和计算机可读介质(由存储介质510一般化地表示)的各种电路通信地耦合在一起。总线504还可链接各种其他电路,诸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这些电路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且因此将不再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512提供总线504与收发机514之间的接口。收发机514提供用于通过传输介质与各种其他设备通信的手段。取决于该装备的本质,也可提供用户接口516(例如,按键板、显示器、扬声器、话筒、操纵杆)。
处理电路506负责管理总线504和一般性处理,包括对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10上的编程的执行。编程在由处理电路506执行时使处理系统502执行以下针对任何特定装置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10和存储器508还可被用于存储由处理电路506在执行编程时操纵的数据。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编程”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不构成限定地包括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函数等,无论其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者其它术语。
处理电路506被安排成获得、处理和/或发送数据,控制数据访问和存储,发布命令,以及控制其他期望操作。处理电路506可包括适配成实现由恰适介质提供的期望编程的电路系统、和/或适配成执行本公开中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电路系统。例如,处理电路506可被实现为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和/或配置成执行可执行编程和/或执行具体功能的其他结构。处理电路506的示例可包括被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或其他可编程逻辑组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通用处理器可包括微处理器,以及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电路506还可被实现为计算组件的组合,诸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数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ASIC和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数目的变化配置。处理电路506的这些示例是为了解说并且还构想了落在本公开范围内的其他合适的配置。
在一些实例中,处理电路506可包括复用电路和/或模块518。复用电路/模块518一般可包括适配成跨使用不同参数设计的OFDM码元复用参考信号的电路系统和/或编程(例如,存储在存储介质510上的编程)。例如,复用电路/模块518可被配置成实现本文中所描述的复用功能中的一者或多者。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对电路系统和/或编程的引用可被一般地被称为逻辑(例如,逻辑门和/或数据结构逻辑)。
存储介质510可表示用于存储编程(诸如处理器可执行代码或指令(例如,软件、固件))、电子数据、数据库、或其他数字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设备。存储介质510也可被用于存储由处理电路506在执行编程时操纵的数据。存储介质510可以是能被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可用非瞬态介质,包括便携式或固定存储设备、光学存储设备、以及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携带编程的各种其他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存储介质510可包括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诸如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条)、光学存储介质(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用盘(DVD))、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闪存卡、闪存条、钥匙型驱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式PROM(EPROM)、电可擦式PROM(EEPROM)、寄存器、可移动盘、和/或用于存储编程的其他介质、以及其任何组合。
存储介质510可被耦合至处理电路506,以使得该处理电路506能从存储介质510读取信息和向存储介质510写入信息。即,存储介质510可被耦合至处理电路506以使得存储介质510至少能由处理电路506访问,包括其中存储介质510是整合到处理电路506的示例和/或其中存储介质510与处理电路506分开(例如,驻留在处理系统502中、在处理系统502外部、跨多个实体分布)的示例。
由存储介质510存储的编程在由处理电路506执行时能使处理电路506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功能和/或过程步骤中的一者或多者。在至少一些示例中,存储介质510可包括复用操作520。复用操作520一般被适配成使处理电路506跨使用不同参数设计的OFDM码元复用参考信号,如本文中所描述的。
由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处理电路506被适配成(独立地或结合存储介质510)执行用于本文中所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基站110、112、114、118、UE 138、四轴飞行器120、UE 122、124、126、128、130、132、134、136、138、140、142、调度实体202、被调度实体204)中的任一者或全部的过程、功能、步骤和/或例程中的任一者或全部。如本文所使用的,涉及处理电路506的术语“适配”可指代处理电路506(结合存储介质510)被配置、采用、实现和/或编程(以上一者或多者)以执行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特征的特定过程、功能、步骤和/或例程。
在操作中,无线通信设备500被配置成跨利用不同参数设计的两个或更多个OFDM码元复用多个参考信号。一般而言,无线通信设备可利用码分复用来跨多个OFDM码元复用多个参考信号。
转到图6,示出了解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示例的在具有利用不同参数设计的OFDM码元的子帧或时隙中复用参考信号的框图。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码元602的资源元素0–15被示为采用第一参数设计,而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0–7被示为采用第二参数设计,该第二参数设计是从第一参数设计按等于2的整数‘k’进行缩放的,如上所述。图6还将码元示为它们可被对准,如以上参照图4所描述的。如所示的,码元602的带阴影资源元素中的每一者具有与半码元604的相应的资源元素对准的副载波中心。
在这一示例中,可采用码元602的资源元素0和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0(它们居中对齐在一起)两者来复用两个天线端口的两个参考信号,其中天线端口被用作在相同信道条件下供进行信号传输的通用术语。天线端口可指代某一物理天线,但一般而言指代逻辑天线,其至物理发射天线的映射取决于发射机的选择。在这一示例中,无线通信设备500可使用正交覆盖码(OCC)复用两个天线端口的两个参考信号来在码元602的资源元素0以及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0中传送经复用的参考信号,即使码元602的资源元素0以及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0采用不同的副载波间隔亦是如此。类似地,参考信号可被复用以供在码元602的资源元素2以及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1中进行传输。类似的复用也可被用于跨码元602的资源元素4以及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2、跨码元602的资源元素6以及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3、以及以此类推跨码元602的被偶数编号的资源元素中的每一者以及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中的每一者的传输。
如所提及的,在图6中所描绘的示例中,正交覆盖吗(OCC)可被用来复用两个天线端口的两个参考信号。可被用来在码元602的资源元素0以及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0上复用参考信号的正交覆盖码的一个示例为:可将天线端口1‘P1’(例如,用于第一天线)以及天线端口2‘P2’(例如,用于第二天线)的参考信号值相加在一起来计算作为码元602的信号0进行传输的经复用值。为了计算要在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0中传送的经复用值,可从天线端口1‘P1’的参考信号值中减去天线端口2‘P2’的参考信号值。换言之,码元602的资源元素0可传送从P1+P2得到的值,而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0可传送从P1–P2得到的值。随后,接收方无线通信设备可根据在码元602的资源元素0以及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0中接收到的两个值来计算天线端口1和2的相应的参考信号的值。可采用类似的参考信号复用以供在码元602的资源元素‘2’以及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1’、码元602的资源元素‘4’以及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2’、码元602的资源元素‘6’以及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3’等中进行传输。
码元602的被奇数编号的资源元素可被用来携带其他信号,诸如数据信号、其他参考信号等。例如,在一个或多个实现中,码元602的资源元素1、3、5、7、9、11、13和15可被用来携带数据信号。
在另一实现中,图6中的带阴影资源元素可被用来传送多个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而码元602的无阴影资源元素(例如,资源元素1、3、5、7、9、11、13和15)可被用来传送一个或多个不同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例如,码元602和半码元604中的带阴影资源元素可被用来传送可能经历具有相对较大延迟扩展的信道的天线端口1和2的经复用导频。在所描绘的示例中,这将导致所描绘的带宽跨度上针对天线端口1和2的16次测量。码元602的无阴影资源元素可使用码分复用来传送天线端口3和4的导频。在这一示例中,天线端口3和4可表示经历具有相对较小延迟扩展的信道的天线端口。在所描绘的示例中,这将导致所描绘的相同带宽跨度上针对天线端口3和4的八次测量。在此示例中,被实现为调度实体的无线通信设备500可基于所经历的延迟扩展来向被调度实体通知哪些信号携带哪些层。替换地,被调度实体可向调度实体通知关于各层的延迟扩展,并且可请求在码元602的无阴影资源元素上传送天线端口的相对较容易估计的参考信号,同时在码元602和半码元604的带阴影资源元素上按上述复用来传送天线端口的相对较难估计的参考信号。
现在转到图7,示出了解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示例的在具有利用不同参数设计的OFDM码元的子帧或时隙中复用参考信号的框图。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码元702的资源元素0–15被示为采用第一参数设计,而前半码元704的资源元素0–7以及后半码元706的资源元素0–7被示为采用第二参数设计,该第二参数设计是从第一参数设计按等于2的整数‘k’进行缩放的,如上所述。图7还将码元示为它们可被对准,如以上参照图4所描述的。如所示的,码元702的带阴影资源元素中的每一者具有与前半码元704和后半码元706的资源元素的相应的副载波中心对准的副载波中心。
在图7中的示例中,参考信号是跨三个不同的资源元素复用的。例如,参考信号可以是在码元702中的资源元素0、前半码元704中的资源元素0、以及后半码元706中的资源元素0上复用和传送的。这种类似模式可针对图7中的所有带阴影资源元素继续。以此方式,三个天线端口可被复用。在至少一个示例中,三个参考信号可以使用3-DFT(离散傅里叶变换)来跨三个资源元素进行复用。例如,图8示出了可被用于使用3-DFT扩展来跨第一资源元素802、第二资源元素804和第二资源元素806复用三个不同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等式的示例。在这一示例中,每个‘w’值表示与天线端口值P1、P2、或P3相乘的已知权重。由于P1,P2和P3对于接收方设备而言是未知的,因此接收方设备可从在三个资源元素中接收到的三个不同值来计算P1、P2和P3。
尽管图7中的示例示出了三个资源元素被复用,但是应当理解,资源元素的数量也可以大于三个。也就是说,附加的整个码元或分级码元也可按与本文中所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进行复用。附加地,图3中的示例中的时域对于三个资源元素而言不是均等间隔的。图9解说了时域间隔的这种差异。图9是其中八个资源元素被复用的框图。在这一示例中,以及在图7中所描绘的示例中,用来携带经复用的参考信号的若干资源元素具有不同的历时。例如,图9中的T0与T1之间的时间比T1与T2之间的时间更短。相应地,参考信号跨多个资源元素的复用可通过基于每个资源元素的中心的相移来调整权重(而非使用图8中的DFT矩阵的权重)来改善。例如,被圈起的八个资源元素中的每一者中的参考信号可以使用权重来复用,该权重取决于在移除循环前缀之后出现每个资源元素的中心的情况下的时间戳‘ti’(以秒计)。类似的权重可被应用于图9中的其他带阴影行。在码元全部具有相同历时的示例中,时间戳‘ti’是均匀间隔的,并且循环移位权重可基于以上引述的DFT矩阵。这一方面可以促成在多普勒域上跨多个连贯子帧或时隙跨不同历时的码元来复用天线端口。
再次参照回图7,码元702中的无阴影资源元素可被用来传送其他信号,诸如第四天线端口或甚至更多个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
现在参照图10,示出了解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示例的在具有利用不同参数设计的OFDM码元的子帧或时隙中复用参考信号的框图。在这一示例中,经缩放的码元被定位在基码元之前。也就是说,前半码元1002的资源元素0–7以及后半码元1004的资源元素0–7首先在时间上被定位在码元1006的资源元素0–15之前。再一次,前半码元1002的资源元素0–7以及后半码元1004的资源元素0–7被示为采用从与码元1006相关联的参数设计缩放整数‘k’(等于2)的参数设计,如上所述。图10还将码元示为它们可被对准,如以上参照图4所描述的。如所示的,前半码元1002和后半码元1004的带阴影资源元素中的每一者具有与码元1006的资源元素的各个副载波中心对准的副载波中心。
在这一示例中,前半码元1002可被用来传送控制信息。后半码元1004可被用来发送附加控制信息,或者在一个或多个实现中,可被用来传送参考信号,如所描绘的。在后半码元1004被用于传送参考信号的此类示例中,与后半码元1004相关联的资源元素0–7可与码元1006的对准的资源元素复用,如以上参照图6所描述的。
在这一示例中,在半码元足以用于控制信息时,与仅将完整码元用于控制以及将完整码元用于导频相比,为参考信号提供后半码元1004可促成供接收机获悉信道的附加机会。另外,后半码元1004中的参考信号可提供在较短时间段内发送两个天线端口的导频的能力。在这一示例中,与两个完整码元相比,与两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导频可在后半码元1004和码元1006中发送,从而促成了两个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仅在一个码元和半码元中接收。相应地,所描绘的示例促成了以减少的等待时间来接收更多参考信号。在所描绘的示例中,最后一个完整码元现在可被用来发送数据信号,其中将完整码元用于控制以及将两个完整码元用于参考信号的示例将直到图10中所描绘的最后一个码元之后才能够发送数据信号。换言之,图10中的示例对于开放带宽(例如在半码元足以用于传送控制信息时)可能是有益的,以及对于减少等待时间是有益的。这些仅仅是一些益处,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使用本公开的这些方面来标识可被达成的其他益处。
在图10中的示例中,码元1006中的奇数编号的资源元素(例如,资源元素1、3、5、7、9、11、13和15)可以发送其他信号,包括如上所述的其他参考信号。在一些实现中,码元1006中的带阴影和无阴影资源元素可被用来发送不同类型的参考信号。在至少一个示例中,码元1006中的无阴影资源元素可被用来发送与信道状态信息相关联的参考信号,这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后半码元1004和码元1006中的带阴影资源元素可被用来发送与解调参考信号相关联的经复用的参考信号,这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DMRS参考信号。
图11是解说根据一个示例的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实现的框图。左侧示出了将相同参数设计用于所有码元的传输示例的示例。在被称为毫米波的频率中,可能在每个码元的副载波中传送相位补偿导频。在所描绘的示例中,此类相位补偿导频由图11中的第2、第3、第4和第5码元内的带阴影资源元素示出。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1码元被用于控制信息,如由填充图案的资源元素所描绘的。
为了实现本公开的各方面,第一码元可被缩放一整数,如以上参照图4所描述的。在图11中右侧所描绘的示例中,第1码元采用缩放了整数‘k’(等于2)的参数设计,如上所述。在这一示例中,现在包括两个半码元的第1码元仍然可以传送控制信息,除了由带阴影半码元所描绘的单个资源元素被示为被用来携带参考信号之外。作为结果,控制资源减少了相对小的量(例如,单个资源元素),同时促成了比图11中左侧的示例中可能的参考信号传输更早的参考信号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各种类型的参考信号可被包括在传输中。如以上所提及的,各个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可以是解调参考信号和/或CSI参考信号。附加地,其他类型的参考信号可在本公开的各个实现中传送。例如,还可包括相位补偿导频,如图12中所描绘的框图中所示的。如所示的,前半码元1202可被用来发送控制信息,后半码元1204可被用来发送解调参考信号,码元1206可被用来发送解调参考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信号的组合。附加地,相位补偿导频在后半码元1204中的资源元素3、码元1206中的资源元素6、以及之后的码元中对准的后续资源元素中被复用,如所描绘的示例中所示的。
图13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现的在无线通信设备(诸如无线通信设备500)上操作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所描绘的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500可在1302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第二参考信号以供跨第一资源元素和第二资源元素进行传输。如先前在本文中参照图4、6、7和9-12所阐述的,第一资源元素可在采用第一参数设计的第一OFDM码元中利用第一副载波。此外,第二资源元素可在采用第二参数设计的第二OFDM码元中利用第二副载波,该第二参数设计不同于第一参数设计,其中第二副载波与第一副载波的至少一部分交叠。在一个或多个实现中,第一副载波可以按与第二副载波的中心相同的频率为中心。在至少一个示例中,处理电路506可包括用于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第二参考信号以供跨第一资源元素和第二资源元素进行传输的逻辑(例如,复用电路/模块518、复用操作520),如本文中所描述的。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中,处理电路506可包括用于利用正交覆盖码来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逻辑(例如,复用电路/模块518、复用操作520)。图14是描绘用于利用正交覆盖码来复用第一和第二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实现的流程图。如所示的,在1402,可获得第一参考信号值。此外,在1404,可获得第二参考信号值。第一参考信号值可涉及第一天线端口P1的参考信号值,而第二参考信号值可涉及第二天线端口P2的参考信号值。
在1406,可将第一参考信号值与第二参考信号值相加以获得第一资源元素的值。例如,如图6中所描绘的,可从P1+P2计算码元602的资源元素0的值。
在1408,可从第一参考信号值减去第二参考信号值以获得第二资源元素的值。例如,如图6中所描绘的,可从P1–P2计算半码元604的资源元素0的值。
在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示例中,处理电路506可包括用于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来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逻辑(例如,复用电路/模块518、复用操作520)。图15是描绘用于利用DFT来复用第一和第二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实现的流程图。如所示的,在1502,可获得三个或更多个参考信号值以供跨多个资源元素进行复用。多个参考信号值可涉及相应的天线端口P1、P2、……、PN的参考信号值。
在1504,可通过将每个参考信号值乘以相应的第一权重并且将结果得到的值相加在一起来获得第一资源元素的值。例如,在图8中所描绘的其中三个参考信号跨三个资源元素进行复用的示例中,通过等式(w11*P1)+(w12*P2)+(w13*P3)来计算第一资源元素802的值,其中每个相应权重对应于图8中的示例资源元素802、804和806下面的DFT矩阵中的值。如本文中所提及的,在示例等式中使用的相应权重可至少部分地基于OFDM码元的历时来确定。例如,所利用的相应权重可至少部分地基于时间戳‘ti’来确定,其中每个资源元素的中心在移除循环前缀之后出现。
在1506,可通过将每个参考信号值乘以相应的第二权重并且将结果得到的值相加在一起来获得第二资源元素的值。例如,在图8中所描绘的示例中,通过等式(w21*P1)+(w22*P2)+(w23*P3)来计算第二资源元素804的值,其中每个相应权重对应于该示例中的DFT矩阵中的值。再次,在示例等式中利用的相应权重可至少部分地基于OFDM码元的历时来确定。
在1508,可通过将每个参考信号值乘以相应的第N权重并且将结果得到的值相加在一起来获得第N资源元素的值。例如,在图8中所描绘的示例中,通过等式(w31*P1)+(w32*P2)+(w33*P3)来计算第三资源元素806的值,其中每个相应权重对应于该示例中的DFT矩阵中的值。再次,在示例等式中利用的相应权重可至少部分地基于OFDM码元的历时来确定。
在一些实现中,第二参数设计可以是从第一参数设计缩放的。在其他实现中,第一参数设计可以是从第二参数设计缩放的。
在至少一些实现中,第一参考信号可与第一天线端口相关联,而第二参考信号可与第二天线端口相关联,如本文中所描述的。此外,一个或多个实现可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OFDM码元的历时和第二OFDM码元的历时来选择码分复用权重,也如本文中所描述的。
在1304,无线通信设备500可传送第一OFDM码元和第二OFDM码元,这包括经复用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例如,处理电路506可包括用于经由收发机514来传送第一OFDM码元和第二OFDM码元以及经复用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逻辑(例如,复用电路/模块518、复用操作520)。
在一个或多个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500可进一步在与第一OFDM码元相关联的第三资源元素中传送第三参考信号、数据码元、或控制信息中的一者。在与第一OFDM码元相关联的第三资源元素中传送控制信息的实现中,该控制信息可在经复用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之前传送,如以上参照图10-12所描述的。
已参照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现给出了无线通信网络的若干方面。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领会的,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各个方面可扩展到其他电信系统、网络架构和通信标准。作为示例,各个方面可在由3GPP定义的其他系统内实现,诸如长期演进(LTE)、演进型分组系统(EP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和/或全球移动系统(GSM)。各个方面还可被扩展到由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所定义的系统,诸如CDMA2000和/或演进数据优化(EV-DO)。其他示例可在采用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超宽带(UWB)、蓝牙的系统、和/或其他合适系统内实现。所采用的实际的电信标准、网络架构、和/或通信标准将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系统的总体设计约束。
图1、2、3、4、5、6、7、8、9、10、11、12、13、14、和/或15中所解说的组件、步骤、特征和/或功能中的一者或多者可被重新安排和/或组合成单个组件、步骤、特征或功能,或可以实施在数个组件、步骤、或功能中。还可添加或不利用附加的元件、组件、步骤、和/或功能而不会脱离本文中所公开的新颖性特征。图1、2、和/或5中所解说的装置、设备、和/或组件可被配置成执行和/或利用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特征、参数、和/或步骤。本文中所描述的新颖算法还可以高效地实现在软件中和/或嵌入在硬件中。
尽管可能关于某些实施例和附图讨论了本公开的特征,但本公开的所有实施例可包括本文所讨论的有利特征中的一者或多者。换言之,尽管可能讨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具有某些有利特征,但也可以根据本文中讨论的各种实施例中的任何实施例来使用此类特征中的一者或多者。以类似方式,尽管示例性实施例在本文中可能是作为设备、系统或方法实施例来讨论的,但是应该理解,此类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各种设备、系统、和方法中实现。
另外,注意到至少一些实现是作为被描绘为流图、流程图、结构图、或框图的过程来描述的。尽管流程图可能会将各操作描述为顺序过程,但是这些操作中的许多操作能够并行或并发地执行。另外,这些操作的次序可被重新安排。过程在其操作完成时终止。过程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当过程对应于函数时,其终止对应于该函数返回到调用方函数或主函数。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法可部分地或全部地由可存储在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机器和/或设备执行的编程(例如,指令和/或数据)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被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或其任何组合。为清楚地解说这种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文已经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一般性地作了描述。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
与本文中所描述的和附图中所示的示例相关联的各种特征可实现在不同示例和实现中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因此,尽管某些具体构造和安排已被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但此类实施例仅是解说性的并且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为对所描述的这些实施例的各种其他添加和修改、以及删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及其法律等效来确定。

Claims (30)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机;
存储器;以及
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收发机和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适配成:
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第二参考信号以供跨第一资源元素和第二资源元素进行传输,其中
所述第一资源元素在采用第一参数设计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中利用第一副载波,并且
所述第二资源元素在采用第二参数设计的第二OFDM码元中利用第二副载波,所述第二参数设计不同于所述第一参数设计,其中所述第二副载波在频率上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至少一部分交叠;以及
经由所述收发机来传送所述第一OFDM码元和所述第二OFDM码元,所述传送包括经复用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利用正交覆盖码来与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复用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与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复用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用于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相应权重取决于所述第一OFDM码元的历时和所述第二OFDM码元的历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一天线端口相关联,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第二天线端口相关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适配成:
经由所述收发机在所述第一OFDM码元中的第三资源元素上传送数据码元或第三参考信号中的一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副载波以与所述第二副载波的中心相同的频率为中心,并且其中所述第一OFDM码元和所述第二OFDM码元采用不同的码元历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参数设计是从所述第一参数设计缩放的,或者所述第一参数设计是从所述第二参数设计缩放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设计是从所述第二参数设计缩放的,并且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适配成:
经由所述收发机在所述第一OFDM码元中的第三资源元素中传送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是在作为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的所述第一副载波上在经复用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之前传送的。
10.一种在无线通信设备上操作的方法,包括:
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第二参考信号以供跨第一资源元素和第二资源元素进行传输,其中
所述第一资源元素在采用第一参数设计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中利用第一副载波,并且
所述第二资源元素在采用第二参数设计的第二OFDM码元中利用第二副载波,所述第二参数设计不同于所述第一参数设计,其中所述第二副载波在频率上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至少一部分交叠;以及
传送所述第一OFDM码元和所述第二OFDM码元,所述传送包括经复用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利用正交覆盖码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OFDM码元的历时和所述第二OFDM码元的历时来确定用于利用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相应码分复用权重。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一天线端口相关联,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第二天线端口相关联。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副载波的频率中心与所述第二副载波的频率中心相同。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OFDM码元中的第三资源元素上传送数据码元、第三参考信号或控制信息中的一者。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从包括解调参考信号、CSI参考信号和相位补偿导频的一群参考信号中选择的参考信号。
18.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用于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第二参考信号以供跨第一资源元素和第二资源元素进行传输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资源元素在采用第一参数设计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中利用第一副载波,并且
所述第二资源元素在采用第二参数设计的第二OFDM码元中利用第二副载波,所述第二参数设计不同于所述第一参数设计,其中所述第二副载波在频率上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至少一部分交叠;以及
用于传送所述第一OFDM码元和所述第二OFDM码元的装置,所述传送包括经复用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利用正交覆盖码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用于利用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相应码分复用权重取决于所述第一OFDM码元的历时和所述第二OFDM码元的历时。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一天线端口相关联,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第二天线端口相关联。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副载波以与所述第二副载波的中心相同的频率为中心。
24.一种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编程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编程用于使处理电路:
利用码分复用来复用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第二参考信号以供跨第一资源元素和第二资源元素进行传输,其中
所述第一资源元素与采用第一参数设计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相关联,并且
所述第二资源元素与采用第二参数设计的第二OFDM码元相关联,所述第二参数设计不同于所述第一参数设计;以及
传送所述第一OFDM码元和所述第二OFDM码元,所述传送包括经复用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利用正交覆盖码来与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复用的。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与至少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复用的。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用于利用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来复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相应权重取决于所述第一OFDM码元的历时和所述第二OFDM码元的历时。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一天线端口相关联,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第二天线端口相关联。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由所述第一OFDM码元中的所述第一资源元素利用的第一副载波的频率中心与由所述第二OFDM码元中的所述第二资源元素利用的第二副载波的频率中心相同。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使处理电路执行以下动作的处理器可执行编程:
在与所述第一OFDM码元相关联的第三资源元素上传送数据码元、第三参考信号或控制信息中的一者。
CN201780065299.0A 2016-10-24 2017-10-24 使用用于新无线电(nr)网络的可缩放的参数设计来复用参考信号 Active CN109891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12123P 2016-10-24 2016-10-24
US62/412,123 2016-10-24
US15/791,319 2017-10-23
US15/791,319 US10355803B2 (en) 2016-10-24 2017-10-23 Mul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s with scalable numerology for new radio (NR) networks
PCT/US2017/058149 WO2018081172A1 (en) 2016-10-24 2017-10-24 Mul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s with scalable numerology for new radio (nr) netwo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801A CN109891801A (zh) 2019-06-14
CN109891801B true CN109891801B (zh) 2021-09-14

Family

ID=61971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5299.0A Active CN109891801B (zh) 2016-10-24 2017-10-24 使用用于新无线电(nr)网络的可缩放的参数设计来复用参考信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355803B2 (zh)
EP (1) EP3529942B1 (zh)
CN (1) CN109891801B (zh)
WO (1) WO20180811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21637B2 (en) * 2013-02-14 2016-12-13 Blackberry Limited Small cell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US10355803B2 (en) 2016-10-24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s with scalable numerology for new radio (NR) networks
EP3416450A1 (en) * 2017-06-14 2018-12-1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Joint resource pools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s
EP3416322A1 (en) 2017-06-14 2018-12-1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Reliable ultra-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WO2020069641A1 (en) * 2018-10-02 2020-04-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using power saving reference signals
US11411779B2 (en) 2020-03-31 2022-08-09 XCOM Labs, Inc.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estimation
US20230239083A1 (en) * 2020-07-17 2023-07-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Nr-u for 6ghz band: papr reduction for cross cc transmission
CA3195885A1 (en) 2020-10-19 2022-04-28 XCOM Labs, Inc. Reference signa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2093988A1 (en) 2020-10-30 2022-05-05 XCOM Labs, Inc. Clustering and/or rate selec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728925B2 (en) * 2021-01-05 2023-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overlay codes for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466A (zh) * 2009-02-06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专有参考信号的映射方法
CN101827370A (zh) * 2009-03-05 2010-09-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ofdm的频率复用控制方法、系统及基站设备
CN102308545A (zh) * 2009-02-08 2012-01-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终端解调的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CN102474375A (zh) * 2009-07-17 2012-05-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55530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waveform design for operation bandwidth exten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6672B2 (ja) * 2006-06-06 2011-12-14 株式会社東芝 基地局、端末、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392639B2 (en) 2013-02-27 2016-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in beamformed massive MIMO systems
JP2015032992A (ja) * 2013-08-02 2015-02-16 株式会社東芝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9673905B1 (en) * 2014-03-18 2017-06-0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marcating data bursts
KR101865463B1 (ko) 2015-05-22 2018-06-07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송신을 구현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693602B2 (en) * 2015-05-29 2020-06-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long-term evolution (LTE)-compatible subframe structure for wideband LTE
US10038581B2 (en) 2015-06-01 2018-07-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scheme of scalable OFDM numerology
PL3311521T3 (pl) 2015-06-22 2020-05-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terowanie taktowaniem dla modulacji wielu nośnych w modzie mieszanym
US10064217B2 (en) 2015-10-16 2018-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flexible numerology in multi-user MIMO system
US20170118055A1 (en) 2015-10-22 2017-04-27 Mediatek Inc. Flexible and Scalable Air Interfac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US11212147B2 (en) * 2015-10-23 2021-1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carriers using overlapping sets of candidate numerologies
US10594465B2 (en) * 2016-02-22 2020-03-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channelization
US10630410B2 (en) * 2016-05-13 2020-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7733623B (zh) * 2016-08-12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EP3301848A3 (en) * 2016-09-30 2018-06-2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for multiple numerolog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6788931B (zh) * 2016-09-30 2019-01-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US10355803B2 (en) 2016-10-24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s with scalable numerology for new radio (NR)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466A (zh) * 2009-02-06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专有参考信号的映射方法
CN102308545A (zh) * 2009-02-08 2012-01-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终端解调的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CN101827370A (zh) * 2009-03-05 2010-09-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ofdm的频率复用控制方法、系统及基站设备
CN102474375A (zh) * 2009-07-17 2012-05-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55530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waveform design for operation bandwidth extens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the multiplexing of different numerologies;Panasonic;《3GPP》;20160527;全文 *
On the DMRS structure for NR;NOKIA ET AL;《3GPP》;201609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15382A1 (en) 2018-04-26
EP3529942B1 (en) 2021-09-08
US20190319732A1 (en) 2019-10-17
US10938496B2 (en) 2021-03-02
EP3529942A1 (en) 2019-08-28
CN109891801A (zh) 2019-06-14
US10355803B2 (en) 2019-07-16
WO2018081172A1 (en) 2018-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1801B (zh) 使用用于新无线电(nr)网络的可缩放的参数设计来复用参考信号
CN110583055B (zh) 无线通信中不具有定时同步的上行链路传输
CN109997330B (zh) 具有灵活的符号配置的pdcch设计
CN110679110B (zh) 用于新无线技术的定时提前组
CN110710305B (zh) 新无线电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传输
CN113141243B (zh) 在无线通信中针对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设计
CN111357238A (zh) 选择新无线电上行链路资源以发送随机接入过程通信
EP3488652B1 (e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for dl sub-band scheduling
US2020037473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KR20200091406A (ko) 무선 통신에서 업링크 데이터 채널에 대한 업링크 제어 정보의 맵핑
KR20170126921A (ko) 자립식 시간 분할 듀플렉스 (tdd) 서브프레임 구조
JP2020519096A (ja) ニューラジオ(nr)のためのcsi−rsリソース内のポートグループ指示およびポートサブセット
US11277860B2 (en) Rate-matching behavior for overlapping resource block (RB) sets
KR20180092316A (ko) 공통 버스트들을 활용한 시간 분할 듀플렉스 캐리어에서의 지연된 제어 피드백
CN111615861B (zh) 多比特调度请求
CN109792351B (zh) 参考信号设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008954A (zh) 用于跨载波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指示符分发
CN111183609A (zh) 用于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共用索引
CN115349246A (zh) 用于在正交频分复用期间分布过量循环前缀的数字方案
US20230171779A1 (en) Uplink cancelation indication
JP2021503831A (ja) Uci多重化のためのue処理時間
US11627590B2 (en) Scheduling network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WO2021097589A1 (en) Optimization of channel state feedback (csf) report
CN115462150A (zh) 在半持久性调度时机内的多个通信机会
CN115362719A (zh) 用于促进发现参考信号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