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3623B -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33623B CN107733623B CN201710184193.4A CN201710184193A CN107733623B CN 107733623 B CN107733623 B CN 107733623B CN 201710184193 A CN201710184193 A CN 201710184193A CN 107733623 B CN107733623 B CN 1077336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carrier
- mapping rule
- subcarriers
- reference signal
- physical re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6—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 H04L25/061—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providing hard decisions only; arrangements for tracking or suppressing unwanted low frequency components, e.g. removal of dc offs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涉及网络传输领域。所述数据收发方法包括:接收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对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第一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至物理资源块的10个指定子载波上,这10个指定子载波均不位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第一参考信号包括PCRS。本发明实施例仅选用物理资源块中不作为DC子载波的10个指定的子载波传输第一参考信号,且DC子载波不再额外设置,从而避免系统的下行子载波数量动态变化,并且设计相应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减少或避免DC子载波对参考信号的解调的影响。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08月1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0666757.3、发明名称为“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在带宽中心会设置一个直流子载波,又称为DC(Direct carrier)子载波。由于DC子载波在接收端上产生的直流分量无法被消除而导致直流偏置干扰,该干扰使接收端在接收该子载波上的数据时无法正确解调。为了避免DC子载波对于数据解调的影响,LTE规定该DC子载波上不映射数据,且不参与系统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资源索引,其中物理资源块为数据传输的基本调度单元,其在频域上包含12个子载波。在LTE系统中,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的带宽能力与基站(eNodeB)的带宽能力相同,因此对于用户设备与基站,它们的DC子载波是相同的,可以做统一的处理。
在未来的5G系统中,用户设备的带宽能力可能小于基站的带宽能力。当一个系统内接入多个用户设备后,基站为这些用户设备分配的资源可能不同,而导致这些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如果沿用LTE的设计方式,那么就需要在每个DC子载波的位置上都预留一个空闲子载波(即增加一个子载波并且不用于传输),由于用户设备的实际接入情况不同,预留的空闲子载波的位置与数量均不确定。这种情况会导致了系统的整体带宽将随着用户设备的接入情况动态变化,基站对于PRB的资源索引也将动态变化,这将极大地增加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在传统的LTE系统中,NB-IoT与MTC的传输方案中,用户设备的带宽能力都小于基站的带宽能力。基站没有为用户设备增加额外的DC子载波,而是利用用户设备的窄带接收机的特性,在接收端通过不同的实现行为避免DC子载波对于数据&参考信号接收的干扰。
NB-IoT与MTC的用户设备都属于窄带接收用户设备,其可以通过用户设备的实现行为以较小的代价避免DC子载波的干扰问题,但未来的用户设备的带宽能力可能会强于NB-IoT与MTC的用户设备,其无法通过单纯的实现行为避免DC子载波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应用于接收端,接收端在实现数据收发方法时,首先接收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然后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对从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这里的目标物理资源块包括承载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整体的系统带宽有多个子载波构成,每个物理资源块包含了12个子载波,目标物理资源块是指在所有的物理资源块中,包括了承载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的物理资源块。这里的第一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至物理资源块的10个指定子载波上,这10个指定子载波均不位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限定了物理资源块中作为DC子载波的载波号,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相位噪声参考信号(phase noise compensation reference signal,PCRS)。所述相位噪声参考信号随信息的发送同时发送,且与发送的信息所占用的OFDM符号以及物理资源块相关联,其用于对发送信息进行相位噪声补偿。
由于第一映射规则限定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中非DC子载波的子载波上,因此可以避免第一参考信号的丢失,保证接收端可以正确解调出第一参考信号,另外,由于并没有额外设置DC子载波,而是将物理资源块中的某个子载波作为空闲子载波,即作为DC子载波,从而避免系统的下行子载波数量动态变化。
另外,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PCRS,而不同的用户设备使用的物理资源块数量可能为奇数,也可能为偶数,会导致不同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所对应的子载波号不同,因此本申请中将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限定了针对物理资源块为奇数的DC子载波和针对物理资源块为偶数的DC子载波,这样,在向各个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时,只要避开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限定的两个子载波号,各个用户设备均可以根据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的信息正确解调出第一参考信号。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收端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获取第一映射规则,第一种方式:接收端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第一映射规则可以是预定义的,此时不论接收端是用户设备还是基站,接收端均可以获取到预定义的第一映射规则。
第二种方式: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端还可以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一映射规则,该第一映射规则是该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的。在实际实现时,可以赋予基站获取预定义的第一映射规则的权限,而使用户设备不具备获取预定义的第一映射规则的权限,此时,基站可以根据调度通知被调度的用户设备第一映射规则,从而使得基站可以更好地进行调度和管理。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中,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该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或者,该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该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在实际实现时,系统中可以以其中一种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作为标准,系统中的基站和用户设备均以标准的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收发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中,在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该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在该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该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在该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该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在该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该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第一映射规则规定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中不会被作为DC子载波的子载波上,这样不论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为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的哪一号子载波,只要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了目标物理资源块中非DC子载波的其余10个子载波上,用户设备均可以根据目标物理资源块中非DC子载波的10个子载波中的信息,正确解调出第一参考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De 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接收的过程,接收端首先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然后根据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对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这里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括承载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子载波,第二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第二参考信号包括DMRS。
由于第二映射规则限定了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因此可以保证接收端可以正确解调出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另外,由于并没有额外设置DC子载波,而是将物理资源块中的某个子载波作为空闲子载波,即作为DC子载波,从而避免系统的下行子载波数量动态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中的任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中,接收端需要获取第二映射规则,在获取第二映射规则时可以包括如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接收端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该第二映射规则,第二映射规则可以是预定义的,此时不论接收端是用户设备还是基站,接收端均可以获取到预定义的第二映射规则。
第二种方式: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端还可以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二映射规则,该第二映射规则是该基站在调度该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数据,且所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含该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时,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并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第三种方式: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端还可以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三映射规则和第四映射规则,根据该第三映射规则和该第四映射规则,确定该第二映射规则,该第三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的方式,或者该第四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
在实际实现时,可以赋予基站获取预定义的第二映射规则的权限,而使用户设备不具备获取预定义的第二映射规则的权限,此时,基站可以根据调度通知被调度的用户设备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从而使得基站可以更好地进行调度和管理。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中的任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中,接收端根据该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对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包括:当该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正常映射数据时,接收端根据该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该物理资源块中的DC子载波,丢弃该物理资源块中DC子载波上的数据;当该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所在的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数据映射时,接收端根据该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该物理资源块中的DC子载波,对该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进行速率匹配并解调数据,该11个子载波均不为DC子载波。
当该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正常映射数据时,表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中的子载波上均被映射了数据,由于物理资源块上DC子载波的数据会产生干扰,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此时接收端可以对物理资源块上的DC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打孔,丢弃该物理资源块中DC子载波上的数据。
当该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所在的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数据映射时,表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中的DC子载波上未被映射数据,此时可以仅对物理资源块中的非DC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处理即可,从而保证了解调出的数据的准确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为基站,发送端为用户设备,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是否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直流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
接收端根据指示信息向发送端发送数据,若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不具备能力,则承载数据的子载波不包括DC子载波。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是否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然后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能力确定是否可以将数据调制在DC子载波上。这样能够使得对处理接收DC子载波的干扰能力有限的用户设备正确解调数据,从而避免了DC子载波对能力受限的用户设备带来的干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随机接入第三信息,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所随机接入第三信息包括该指示信息。
发送端在随机接入系统的过程中向接收端发送该指示信息,这样发送端接入系统之后,接收端可以直接根据该指示信息向发送端发送数据,这样能够使得能力有限的用户设备正确解调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新空口NR系统与长期演进LTE系统共存,NR系统与LTE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NR系统与LTE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将预定义的新空口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在频域上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该指定方向为长期演进LTE系统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偏移方向。
当NR系统与LTE系统共存,两个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两个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基站指示用户设备将预定义的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该指定方向为LTE系统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偏移方向。这样能够避免NR系统与LTE系统共存时相互干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包括该指示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发送端在实现数据收发方法时,发送端首先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目标物理资源块,然后将利用映射有第一参考信号的目标物理资源块发送第一参考信号。这里所讲的目标物理资源块包括承载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整体的系统带宽有多个子载波构成,每个物理资源块包含了12个子载波,目标物理资源块是指在所有的物理资源块中,包括了承载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的物理资源块。这里的第一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至物理资源块的10个指定子载波上,该10个指定子载波均不位于该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限定了物理资源块中作为DC子载波的载波号,该第一参考信号包括PCRS。
由于第一映射规则限定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中非DC子载波的子载波上,因此接收端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目标物理资源块中的非DC子载波上时,可以避免第一参考信号的丢失,保证接收端可以正确解调出第一参考信号,另外,由于并没有额外设置DC子载波,而是将目标物理资源块中的某个子载波作为空闲子载波,即作为DC子载波,从而避免系统的下行子载波数量动态变化。
另外,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PCRS,而不同的用户设备使用的物理资源块数量可能为奇数,也可能为偶数,会导致不同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所对应的子载波号不同,因此本申请中将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限定了针对物理资源块为奇数的DC子载波和针对物理资源块为偶数的DC子载波,这样,在向各个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时,只要避开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限定的两个子载波号,各个用户设备均可以根据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的信息正确解调出第一参考信号。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发送端需要获取第一映射规则,在获取第一映射规则时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发送端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该第一映射规则,第一映射规则可以是预定义的,此时不论发送端是用户设备还是基站,发送端均可以获取到预定义的第一映射规则。
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发送端在获取该第一映射规则时,可以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该第一映射规则,该第一映射规则是该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的。
第二种方式: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发送端还可以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一映射规则,该第一映射规则是该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的。在实际实现时,可以赋予基站获取预定义的第一映射规则的权限,而使用户设备不具备获取预定义的第一映射规则的权限,此时,基站可以根据调度通知被调度的用户设备第一映射规则,从而使得基站可以更好地进行调度和管理。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中,该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该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或者,该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该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在实际实现时,系统中可以以其中一种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作为标准,系统中的基站和用户设备均以标准的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收发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中,在该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该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在该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该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在该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该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在该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该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第一映射规则规定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中不会被作为DC子载波的子载波上,这样不论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为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的哪一号子载波,只要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了目标物理资源块中非DC子载波的其余10个子载波上,用户设备均可以根据目标物理资源块中非DC子载波的10个子载波中的信息,正确解调出第一参考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数据和DMRS发送的过程,发送端根据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利用映射有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发送映射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这里所讲的第二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该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
由于第二映射规则限定了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因此发送端在根据第二映射规则映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时,可以保证接收端可以正确解调出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另外,由于并没有额外设置DC子载波,而是将物理资源块中的某个子载波作为空闲子载波,即作为DC子载波,从而避免系统的下行子载波数量动态变化。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至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中的任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中,发送端需要获取第二映射规则,在获取第二映射规则时,可以包括如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发送端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该第二映射规则,第二映射规则可以是预定义的,此时不论发送端是用户设备还是基站,发送端均可以获取到预定义的第二映射规则。
第二种方式: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发送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该第二映射规则,该第二映射规则是该基站在调度该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且所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含该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时,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并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第三种方式: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发送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四映射规则和第五映射规则,根据该第四映射规则和该第五映射规则,确定该第二映射规则,该第四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的方式,或者该第五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
在实际实现时,可以赋予基站获取预定义的第二映射规则的权限,而使用户设备不具备获取预定义的第二映射规则的权限,此时,基站可以根据调度通知被调度的用户设备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从而使得基站可以更好地进行调度和管理。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至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中的任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中,发送端根据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包括:当该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正常映射数据时,发送端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各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当该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所在的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数据映射时,发送端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以11个子载波进行速率匹配,将速率匹配后的信息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11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该11个子载波均不为DC子载波。
当该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所在的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数据映射时,发送端按照第二映射规则将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映射至调度的物理资源块上时,调度的物理资源块中的DC子载波上未被映射数据,对应的,接收端可以仅对物理资源块中的非DC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处理即可,从而保证了解调出的数据的准确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接收端为基站,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是否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直流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
发送端接收接收端根据指示信息发送的数据,若发送端不具备该能力,则承载数据的子载波不包括DC子载波。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是否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然后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能力确定是否可以将数据调制在DC子载波上。这样能够使得对处理接收DC子载波的干扰能力有限的用户设备正确解调数据,从而避免了DC子载波对能力受限的用户设备带来的干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随机接入第三信息,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所随机接入第三信息包括该指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新空口NR系统与长期演进LTE系统共存,NR系统与LTE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NR系统与LTE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将预定义的新空口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在频域上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指定方向为长期演进LTE系统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偏移方向。
当NR系统与LTE系统共存,两个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两个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基站指示用户设备将预定义的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该指定方向为LTE系统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偏移方向。这样能够避免NR系统与LTE系统共存时相互干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包括该指示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收发装置,该数据收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单元,该信息的收发装置的各个单元分别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数据收发方法中对应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收发装置,该数据收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单元,该信息的收发装置的各个单元分别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数据收发方法中对应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包括:处理器、与处理器相连的存储器和接收器,该处理器和接收器分别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数据收发方法中的对应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包括:处理器、与处理器相连的存储器和发射器,该处理器和发射器分别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数据收发方法中的对应步骤。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中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带宽小于基站的带宽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确定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LTE系统带宽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发送设备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接收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未来的5G系统中,用户设备的带宽可能会小于基站的带宽,如果仍旧将带宽的中心频点作为DC子载波,而不同的用户设备的带宽可能不同,且接入基站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也不同,这些因素均会导致DC子载波的位置或数量不固定。比如,在图1的(1)中存在三个用户设备,在每个用户设备的带宽的中心频点设置一个DC子载波,三个用户设备总共有三个DC子载波,在图1的(2)中存在四个用户设备,这四个用户设备总共有四个DC子载波,很显然,按照传统的DC子载波的设定方式,用户设备数量以及所占带宽不同,均可能会导致DC子载波的数量以及位置不同。
为了适应未来用户设备的带宽小于基站的带宽的5G系统,本发明实施例在LTE系统中提出一种新的DC子载波的设计规则,这种设计规则不再引入空白的子载波作为系统的DC子载波,而在系统现有的有效带宽内,选取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也即将被调度的PBR中的某个子载波指定为DC子载波,从而避免引入多余的空白子载波作为DC子载波而导致系统带宽动态变化。
根据对带宽的分析,如果用户设备接入带宽所占用的PRB数量(每个PRB包含12个子载波)为偶数,则中心频点在两个PRB的边界位置,也即中心频点位于0号子载波与11号子载波的中间,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实现方式使实际的中心频点落在0号子载波或11号子载波中的一个子载波上的,请参见图2中的(2)所示。
而如果用户设备接入带宽所占用的PRB数量为奇数,则中心频点落在中心PRB的中心位置,也即中心频点位于5号子载波与6号子载波的中间,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实现方式使实际的中心频点落在5号子载波或6号号子载波中的一个子载波上,请参见图2中的(1)所示。
由此可以确定对于任意的接入用户设备,其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一定四个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的一种,候选集合包括第0号子载波和第5号子载波,或者包括第0号子载波和第6号子载波,或者包括第11号子载波和第5号子载波,或者包括第11号子载波和第6号子载波。
本申请中设置了四种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在实际实现时,可以确定其中一种候选集合,可以通过预定义的方式或其他方式使用户设备和基站均知晓,后续数据发送或接收过程,均基于确定的该候选集合来实现。
用户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见图3所示,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31、收发器32和存储器33。
处理器3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3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收发器32可以用于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比如可以与基站进行通信。
存储器33与处理器31相连,比如,存储器33可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31相连;存储器3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
存储器33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image,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所示出的用户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用户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基站的结构可以参见图4所示,基站包括处理器41、收发器42和存储器43。
处理器4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4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收发器42可以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比如可以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存储器43与处理器41相连,比如,存储器43可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41相连;存储器4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
存储器43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所示出的基站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基站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通过图5、图6、图7和图9分别解释PCRS的收发过程以及数据的收发过程。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的流程图,在图5中所讲的接收端可以为接收下行数据的用户设备,也可以为接收上行数据的基站,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对应的发送端为基站,当接收端为基站时,对应的发送端为用户设备,用户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见图3所示,基站的结构可以参见图4所示。该数据收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01,发送端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目标物理资源块。
目标物理资源块包括承载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换言之,整体的系统带宽有多个子载波构成,每个物理资源块包含了12个子载波,目标物理资源块是指在所有的物理资源块中,包括了承载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的物理资源块。
第一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至物理资源块的10个指定子载波上,这10个指定子载波均不位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这里所讲的第一参考信号可以包括PCRS等。
这里所讲的第一映射规则是对系统中各个用户设备的PCRS的映射方式进行的限定。
发送端在使用第一映射规则之前需要先获取该第一映射规则,发送端在获取第一映射规则时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中,发送端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
当发送端为基站时,基站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这里可以由图4中的处理器41来执行。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用户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方式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这里可以由图3中的处理器31来执行。
在实际实现时,当确定了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之后,通过预定义方式可以使得基站或用户设备均可以知晓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对应的,当基站或用户设备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
举例来讲,当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的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也即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非0号子载波且非5号子载波的子载波上。
这样,当基站或用户设备在利用调度的资源块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时,可以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第一映射规则限定的上述若干个子载波号对应的子载波上。
类似的,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不同,第一映射规则也不同。
比如,在该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该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也即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非0号子载波且非6号子载波的子载波上。
还比如,在该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该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也即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非11号子载波且非5号子载波的子载波上。
还比如,在该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该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也即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非11号子载波且非6号子载波的子载波上。
第二种方式中,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发送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一映射规则,该第一映射规则是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的。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该方式的实现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
基站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基站在确定第一映射规则后,还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向用户设备通知第一映射规则。
这里所讲的半静态配置的方式是指:基站在用户设备初始接入阶段,先向用户设备通知第一映射规则,后续过程中可以不再重复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一映射规则,或者将第一映射规则的有效性维持一段时间后,再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一映射规则,或者后续过程中以一定时间间隔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一映射规则,或者在某些指定事件触发时重新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一映射规则。
这里所讲的动态配置的方式是指:基站每次在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之前,先向用户设备通知第一映射规则。
在实际应用中,基站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通知方式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一映射规则,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以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包含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1、2、3、4、6、7、8、9、10、11号子载波上为例,当基站或用户设备需要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上时,则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
以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包含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1、2、3、4、5、7、8、9、10、11号子载波上为例,当基站或用户设备需要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上时,则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
以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包含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0、1、2、3、4、6、7、8、9、10号子载波上为例,当基站或用户设备需要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上时,则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以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包含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0、1、2、3、4、5、7、8、9、10号子载波上为例,当基站或用户设备需要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上时,则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步骤501可以由图3中的处理器31来执行,当发送端为基站时,步骤501可以由图4中的处理器41来执行。
502,发送端利用映射有第一参考信号的目标物理资源块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步骤502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当发送端为基站时,步骤502可以由图4中的收发器42来执行。
503,接收端接收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
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步骤503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当接收端为基站时,步骤503可以由图4中的收发器42来执行。
504,接收端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对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
类似的,接收端需要获取第一映射规则,接收端在获取第一映射规则时,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在第一种方式中,接收端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该第一映射规则。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这里可以由图3中的处理器31来执行;当接收端为基站时,这里可以由图4中的处理器41来执行。
在第二种方式中,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该第一映射规则,该第一映射规则是该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的。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该方式的实现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
以发送端为基站,接收端为用户设备为例,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根据该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对应的,用户设备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根据该第一映射规则,对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或者,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映射规则通知给用户设备,基站根据该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对从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
以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接收端为基站为例,用户设备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根据该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对应的,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根据该第一映射规则,对从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或者,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映射规则通知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基站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对从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
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步骤504可以由图3中的处理器31来执行。
当接收端为基站时,步骤504可以由图4中的处理器41来执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由于第一映射规则限定了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中非DC子载波的子载波上,因此可以避免第一参考信号的丢失,保证接收端可以正确解调出第一参考信号,另外,由于并没有额外设置DC子载波,而是将物理资源块中的某个子载波作为空闲子载波,即作为DC子载波,从而避免系统的下行子载波数量动态变化。
另外,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PCRS,而不同的用户设备使用的物理资源块数量可能为奇数,也可能为偶数,会导致不同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所对应的子载波号不同,因此本申请中将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限定了针对物理资源块为奇数的DC子载波和针对物理资源块为偶数的DC子载波,这样,在向各个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时,只要避开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限定的两个子载波号,各个用户设备均可以根据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的信息正确解调出第一参考信号。
在实际实现时,可以赋予基站获取预定义的第一映射规则的权限,而使用户设备不具备获取预定义的第一映射规则的权限,此时,基站可以根据调度通知被调度的用户设备第一映射规则,从而使得基站可以更好地进行调度和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基站或用户设备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发送数据的规则,利用该规则进行相应的数据接收处理,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6中所示的各个步骤。
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的流程图,在图6中所讲的接收端可以为接收下行数据的用户设备,也可以为接收上行数据的基站,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对应的发送端为基站,当接收端为基站时,对应的发送端为用户设备。该数据收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05,发送端根据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
第二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第二参考信号包括DMRS。
一般来讲,发送端在发送数据时,会同步发送解调参考信号,以使得数据的接收端可以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调。
比如,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正常映射数据,也即当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物理资源块包含DC子载波时,发送端在映射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时,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按照正常方式映射到该包含有DC子载波的物理资源块的各个子载波上,不对该物理资源块上的DC子载波和非DC子载波进行区分。
还比如,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所在的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数据映射,也即当调度的用户设备的物理资源块包含DC子载波时,发送端在映射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时,将需要在所述物理资源块上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以11个子载波进行速率匹配,将速率匹配后的信息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11个子载波上,所述11个子载波均不为DC子载波,而该物理资源块中的DC子载波上则不映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
在实际实现时,发送端在映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之前,首先获取第二映射规则,在获取第二映射规则时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中,发送端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该第二映射规则。
当发送端为基站时,基站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二映射规则,此时,该方式的实现可以由图3中的处理器31来执行。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用户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方式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二映射规则此时,该方式的实现可以由图4中的处理器41来执行。
在实际实现时,当确定了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之后,通过预定义方式可以使得基站或用户设备均可以知晓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对应的,当基站或用户设备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二映射规则。
第二种方式中,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发送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该第二映射规则,该第二映射规则是该基站在调度该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且所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含该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时,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并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这种情况下,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该方式的实现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
基站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二映射规则,基站在确定第二映射规则后,还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向用户设备通知第二映射规则。
这里所讲的半静态配置的方式是指:基站在用户设备初始接入阶段,先向用户设备通知第二映射规则,后续过程中可以不再重复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二映射规则,或者将第二映射规则的有效性维持一段时间后,再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二映射规则,或者后续过程中以一定时间间隔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二映射规则,或者在某些指定事件触发时重新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二映射规则。
这里所讲的动态配置的方式是指:基站每次在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之前,先向用户设备通知第二映射规则。
在第二种方式中,基站通知给用户设备的第二映射规则中定义了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
第三种方式中,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发送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三映射规则和第四映射规则,根据该第三映射规则和该第四映射规则,确定该第二映射规则,该第三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的方式,或者该第四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该方式的实现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
第三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基站可以单独通知用户设备数据的映射规则,比如通过第三映射规则通知用户设备数据的映射规则;基站还可以单独通知用户设备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比如通过第四映射规则通知用户设备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对应的,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映射规则后确定对数据的映射规则,且在接收到第四映射规则后确定对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然后将两者合并,得到对数据以及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也即得到第二映射规则。
很显然,在第三种方式中,用户设备也可以不将第三映射规则对数据的映射规则以及第四映射规则对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进行合并,在使用时,直接使用对数据的映射规则以及对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即可。
在实际应用中,基站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通知方式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一映射规则,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发送端在需要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首先需要将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将预处理后得到的信息进行速率匹配,将速率匹配后的信息映射至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非DC子载波上。
在实际实现时,对于需要发送下行数据的基站,或者需要发送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在确定调度的物理资源块之后,均可以得知该物理资源块上是否包含DC子载波,当调度的物理资源块上包含DC子载波时,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该物理资源块上哪个子载波为DC子载波,然后将速率匹配后的需要发送的信息映射到该物理资源块上非DC子载波的子载波上。
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步骤505可以由图3中的处理器31来执行,当发送端为基站时,步骤505可以由图4中的处理器41来执行。
506,发送端利用映射有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发送映射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
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步骤506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当发送端为基站时,步骤506可以由图4中的收发器42来执行。
507,接收端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
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括承载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子载波。
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步骤507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当接收端为基站时,步骤507可以由图4中的收发器42来执行。
508,接收端根据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对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
在实际实现时,接收端首先需要获取第二映射规则,接收端在获取第二映射规则时,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中,接收端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该第二映射规则。
当接收端为基站时,基站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二映射规则,这里可以由图3中的处理器31来执行。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用户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方式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二映射规则,这里可以由图4中的处理器41来执行。
在实际实现时,当确定了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之后,通过预定义方式可以使得基站或用户设备均可以知晓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对应的,当基站或用户设备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二映射规则。
第二种方式中,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该第二映射规则,该第二映射规则是该基站在调度该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且所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含该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时,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并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这种方式的实现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
基站可以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第二映射规则,基站在确定第二映射规则后,还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向用户设备通知第二映射规则。
这里所讲的半静态配置的方式是指:基站在用户设备初始接入阶段,先向用户设备通知第二映射规则,后续过程中可以不再重复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二映射规则,或者将第二映射规则的有效性维持一段时间后,再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二映射规则,或者后续过程中以一定时间间隔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二映射规则,或者在某些指定事件触发时重新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二映射规则。
这里所讲的动态配置的方式是指:基站每次在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之前,先向用户设备通知第二映射规则。
在第二种方式中,基站通知给用户设备的第二映射规则中定义了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
第三种方式中,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三映射规则和第四映射规则,根据该第三映射规则和该第四映射规则,确定该第二映射规则,该第三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的方式,或者该第四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这种方式的实现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
第三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基站可以单独通知用户设备数据的映射规则,比如通过第三映射规则通知用户设备数据的映射规则;基站还可以单独通知用户设备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比如通过第四映射规则通知用户设备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对应的,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映射规则后确定对数据的映射规则,且在接收到第四映射规则后确定对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然后将两者合并,得到对数据以及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也即得到第二映射规则。
很显然,在第三种方式中,用户设备也可以不将第三映射规则对数据的映射规则以及第四映射规则对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进行合并,在使用时,直接使用对数据的映射规则以及对解调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即可。
在实际应用中,基站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通知方式通知用户设备该第一映射规则,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接收端根据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对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至少包括如下两种实现:
在第一种实现中,当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正常映射数据时,接收端根据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物理资源块中的DC子载波,丢弃物理资源块中DC子载波上的数据。也即接收端对物理资源块中DC子载波上的信息进行打孔,丢弃该DC子载波上的信息,这里的信息可以是数据或解调参考信号的相关内容。
在第二种实现中,当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所在的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数据映射时,接收端根据该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该物理资源块中的DC子载波,对该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进行速率匹配并解调数据,该11个子载波均不为DC子载波。
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步骤508可以由图3中的处理器31来执行,当接收端为基站时,步骤508可以由图4中的处理器41来执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由于第二映射规则限定了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因此可以保证接收端可以正确解调出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另外,由于并没有额外设置DC子载波,而是将物理资源块中的某个子载波作为空闲子载波,即作为DC子载波,从而避免系统的下行子载波数量动态变化。
在实际实现时,可以赋予基站获取预定义的第二映射规则的权限,而使用户设备不具备获取预定义的第二映射规则的权限,此时,基站可以根据调度通知被调度的用户设备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从而使得基站可以更好地进行调度和管理。
在5G新空口(New Radio,NR)中,基站可以直接在DC子载波上调制数据,不需要在DC子载波上进行速率匹配或打孔处理。但是对于不具备处理DC子载波干扰的用户设备来说,如果该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有数据的DC子载波上时,由于该用户设备不能有效地降低DC子载波引入的干扰,因此就会直接影响DC子载波及其附近载波上所调制数据的解调性能。因此,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还可以向基站上报是否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然后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能力确定是否可以将数据调制在DC子载波上。这样能够使得对处理接收DC子载波的干扰能力有限的用户设备正确解调数据,从而避免了DC子载波对能力受限的用户设备带来的干扰。下面结合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收发方法。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的流程图,在图7中所讲的接收端可以为基站,发送端为用户设备,用户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见图3所示,基站的结构可以参见图4所示。该数据收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09,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是否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
步骤509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
510,接收端接收该指示信息。
511,接收端根据该指示信息向发送端发送数据,若该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不具备该能力,则承载该数据的子载波不包括DC子载波。
步骤510和511可以由图4中的收发器42来执行。
应理解,若该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具备该能力,则承载该数据的子载波可以包括DC子载波。也就是说,如果发送端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则接收端可以数据调制在DC子载波上发送。
就是说,接收端通过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该指示信息可以获知发送端能否正确解调调制在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如果发送端能正确解调调制在接收DC子载波上的数据,那么接收端在向发送端发送数据时,可以在发送端的接收DC子载波上调制数据。如果发送端不能正确解调调制在接收DC子载波上的数据,那么接收端在向发送端发送数据时,该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在频域上的位置应尽量避开DC子载波的位置。
可选地,步骤510中,发送端可以在随机接入系统的过程中向接收端发送该指示信息。通过在随机接入系统的过程中向接收端发送该指示信息,在发送端接入系统中之后,接收端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向发送端发送数据,这样能够使得能力有限的用户设备正确解调数据。例如,发送端可以在随机接入系统的过程中,通过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随机接入第三信息(也称为Msg3)信号向接收端上报是否能正确解调直接调制在接收DC子载波上的数据。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是否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然后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能力确定是否可以将数据调制在DC子载波上。这样能够使得对处理接收DC子载波的干扰能力有限的用户设备正确解调数据,从而避免了DC子载波对能力受限的用户设备带来的干扰。
在LTE系统中,下行带宽的中心频点落在DC子载波的中间位置,上行带宽的中心频点落在两个上行子载波之间。如图8所示,LTE系统中,中心频点右侧的下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右侧的上行子载波整体向右偏移半个子载波间隔,中心频点左侧的下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左侧的上行子载波也整体向左偏移半个子载波间隔。NR系统上行带宽的结构与LTE系统下行带宽的结构相同。当NR系统与LTE系统共存,这两个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这两个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由于同一频段内NR系统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距离为2n个半个子载波间隔,LTE系统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距离为2n+1个半个子载波间隔,导致NR系统上行子载波与LTE系统上行子载波无法正交,因此用户设备同时使用NR系统和LTE系统发送上行数据时,会产生干扰。这里,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因此,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当NR系统与LTE系统共存,两个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两个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基站可以指示用户设备将预定义的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该指定方向为LTE系统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偏移方向。这样能够避免NR系统与LTE系统共存时相互干扰。下面结合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收发方法。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收发方法的流程图,在图9中所讲的接收端可以为用户设备,发送端可以为基站,用户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见图3所示,基站的结构可以参见图4所示。该数据收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2,当NR系统与LTE系统共存,NR系统与LTE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NR系统与LTE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将预定义的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在频域上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该指定方向为LTE系统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偏移方向。
步骤512可以由图4中的收发器42来执行。
513,接收端接收该指示信息。
步骤513可以由图3中的收发器32来执行。
可选地,步骤512中,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该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包括该指示信息。
就是说,在同一频段内,对于上行传输,当NR系统与LTE系统共存,两个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两个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发送端可通过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相应的,接收端通过接收发送端在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指示信息,可以确定将预定义的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偏移后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与中心频点的距离为2n+1个半个子载波间隔,使得NR系统上行子载波与LTE系统上行子载波正交,从而能够避免NR系统和LTE系统共存时相互干扰。
因此,当NR系统与LTE系统共存,两个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两个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基站可以指示用户设备将预定义的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该指定方向为LTE系统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偏移方向。这样能够避免NR系统与LTE系统共存时相互干扰。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发送设备可以为数据收发装置,或可以包括数据收发装置,也即数据收发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发送设备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010和收发单元1020。
处理单元1010,用于实现上述步骤501和步骤505中至少一个步骤的功能。
收发单元1020,用于实现上述步骤502、步骤506、步骤509和步骤512中至少一个步骤的功能。
相关细节可结合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发送设备为用户设备时,处理单元810可以由图3所示的处理器31实现,收发单元1020可以由图3所示的收发器32实现;当发送设备为基站时,处理单元1010可以由图4所示的处理器41实现,收发单元1020可以由图4所示的收发器42实现。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框图。该接收设备可以为数据收发装置,或可以包括数据收发装置,也即数据收发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接收设备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110和处理单元1120。
收发单元1110,用于实现上述步骤503、步骤507、步骤510和步骤513中至少一个步骤的功能。
处理单元1120,用于实现上述步骤504和步骤508中至少一个步骤的功能。
相关细节可结合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接收设备为用户设备时,收发单元1110可以由图3所示的收发器32实现,处理单元1120可以由图3所示的处理器31实现;当接收设备为基站时,收发单元1110可以由图4所示的收发器42实现,处理单元1120可以由图4所示的处理器41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收发装置在收发数据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基站和用户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收发装置与数据收发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如无特殊说明,发送设备均可以称为发送端,接收设备均可以称为接收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收发系统,该数据收发系统包括如图10所示的发送设备以及如图11所示的接收设备,具体可以参见对图10和图11的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0)
1.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端接收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相位噪声参考信号PCRS;
所述接收端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对所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映射至物理资源块的10个指定子载波上,所述10个指定子载波均不位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所述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限定了物理资源块中作为DC子载波的载波号;
所述接收端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括承载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子载波,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
所述接收端根据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对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或者,
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所述接收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是所述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或者,
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所述接收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二映射规则,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是所述基站在调度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数据,且所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含所述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时,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或者,
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所述接收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三映射规则和第四映射规则,根据所述第三映射规则和所述第四映射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所述第三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的方式,或者所述第四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对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正常映射数据时,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DC子载波,丢弃所述物理资源块中DC子载波上的数据;
当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所在的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数据映射时,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DC子载波,对所述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进行速率匹配并解调数据,所述11个子载波均不为DC子载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为基站,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是否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所述发送端为用户设备;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若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发送端不具备所述能力,则承载所述数据的子载波不包括DC子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随机接入第三信息,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所随机接入第三信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新空口NR系统与长期演进LTE系统共存,所述NR系统与所述LTE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所述NR系统与所述LTE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所述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将预定义的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在频域上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所述指定方向为LTE系统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偏移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系统消息、所述高层信令或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
11.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端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目标物理资源块,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相位噪声参考信号PCRS;
所述发送端利用映射有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目标物理资源块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映射至物理资源块的10个指定子载波上,所述10个指定子载波均不位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所述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限定了物理资源块中作为DC子载波的载波号;
所述发送端根据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
所述发送端利用映射有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发送映射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或者,
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所述发送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是所述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或者,
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所述发送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是所述基站在调度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且所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含所述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时,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或者,
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所述发送端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三映射规则和第四映射规则,根据所述第三映射规则和所述第四映射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所述第三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的方式,或者所述第四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根据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包括:
当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正常映射数据时,发送端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各个子载波上;
当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所在的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数据映射时,发送端将需要在所述物理资源块上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以11个子载波进行速率匹配,将速率匹配后的信息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11个子载波上,所述11个子载波均不为DC子载波。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是否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直流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所述接收端为基站;
所述发送端接收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发送的数据,若所述发送端不具备所述能力,则承载所述数据的子载波不包括DC子载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随机接入第三信息,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所随机接入第三信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新空口NR系统与长期演进LTE系统共存,所述NR系统与所述LTE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所述NR系统与所述LTE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所述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将预定义的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在频域上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所述指定方向为LTE系统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偏移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系统消息、所述高层信令或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
21.一种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端,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相位噪声参考信号PCRS;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对所述目标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映射至物理资源块的10个指定子载波上,所述10个指定子载波均不位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所述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限定了物理资源块中作为DC子载波的载波号;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括承载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子载波,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对从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进行对应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是所述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二映射规则,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是所述基站在调度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数据,且所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含所述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时,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三映射规则和第四映射规则,根据所述第三映射规则和所述第四映射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所述第三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的方式,或者所述第四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正常映射数据时,根据所述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DC子载波,丢弃所述物理资源块中DC子载波上的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所在的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数据映射时,根据所述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DC子载波,对所述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进行速率匹配并解调数据,所述11个子载波均不为DC子载波。
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基站,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是否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直流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所述发送端为用户设备;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若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发送端不具备所述能力,则承载所述数据的子载波不包括DC子载波。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随机接入第三信息,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所随机接入第三信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新空口NR系统与长期演进LTE系统共存,所述NR系统与所述LTE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所述NR系统与所述LTE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将预定义的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在频域上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所述指定方向为LTE系统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偏移方向。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系统消息、所述高层信令或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
31.一种数据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端,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目标物理资源块,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相位噪声参考信号PCRS;
收发单元,用于将利用映射有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目标物理资源块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映射至物理资源块的10个指定子载波上,所述10个指定子载波均不位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中,所述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限定了物理资源块中作为DC子载波的载波号;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映射规则以及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上,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利用映射有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发送映射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映射规则至少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是所述基站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的。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或者,
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0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11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5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6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在所述候选集合包括11号子载波和6号子载波时,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定义了第一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的12个子载波中的0号子载波、1号子载波、2号子载波、3号子载波、4号子载波、5号子载波、7号子载波、8号子载波、9号子载波、10号子载波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是所述基站在调度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且所调度的物理资源块包含所述用户设备的DC子载波时,基于DC子载波的候选集合确定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发送端为用户设备时,接收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的第三映射规则和第四映射规则,根据所述第三映射规则和所述第四映射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所述第三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数据的方式,或者所述第四映射规则定义了在DC子载波上映射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正常映射数据时,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各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指示在DC子载波上所在的物理资源块按照11个子载波数据映射时,将需要在所述物理资源块上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参考信号以11个子载波进行速率匹配,将速率匹配后的信息映射在调度的物理资源块的11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所述11个子载波均不为DC子载波。
37.根据权利要求3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用户设备,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是否具备正确解调调制在直流DC子载波上的数据的能力,所述接收端为基站;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发送的数据,若所述发送端不具备所述能力,则承载所述数据的子载波不包括DC子载波。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随机接入第三信息,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或所随机接入第三信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新空口NR系统与长期演进LTE系统共存,所述NR系统与所述LTE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一致,且所述NR系统与所述LTE系统所在的频段相邻或部分重叠时,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将预定义的NR系统的上行子载波在频域上向指定方向偏移奇数倍的半个子载波间隔,所述指定方向为LTE系统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中心频点的偏移方向。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系统消息、所述高层信令或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096707 WO2018028614A1 (zh) | 2016-08-12 | 2017-08-10 |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
KR1020197003630A KR20190025717A (ko) | 2016-08-12 | 2017-08-10 |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BR112019001747-0A BR112019001747A2 (pt) | 2016-08-12 | 2017-08-10 | método e aparelho de transcepção de dados,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e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
EP17838744.5A EP3477884B1 (en) | 2016-08-12 | 2017-08-10 | Data trans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6/273,660 US10855509B2 (en) | 2016-08-12 | 2019-02-12 | Data trans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66757 | 2016-08-12 | ||
CN2016106667573 | 2016-08-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33623A CN107733623A (zh) | 2018-02-23 |
CN107733623B true CN107733623B (zh) | 2020-07-28 |
Family
ID=61201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4193.4A Active CN107733623B (zh) | 2016-08-12 | 2017-03-24 |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55509B2 (zh) |
EP (1) | EP3477884B1 (zh) |
KR (1) | KR20190025717A (zh) |
CN (1) | CN107733623B (zh) |
BR (1) | BR112019001747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33831B (zh) * | 2016-08-12 | 2021-06-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0355803B2 (en) * | 2016-10-24 | 2019-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s with scalable numerology for new radio (NR) networks |
CN115622674A (zh) * | 2017-02-07 | 2023-0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相位噪声导频的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
WO2019232786A1 (zh) * | 2018-06-08 | 2019-12-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资源指示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
CA3127105C (en) * | 2019-01-18 | 2024-02-27 | Zte Corporation |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14128382A (zh) * | 2019-07-08 | 2022-03-0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BR112022019267A2 (pt) * | 2020-03-25 | 2022-11-16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Mapeamento de elemento de recurso irregular |
WO2023274046A1 (zh) * | 2021-06-30 | 2023-01-05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46412A1 (en) * | 2008-08-22 | 2010-02-2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Reference signal structures for more than four antennas |
CN102244631B (zh) | 2010-05-11 | 2014-1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心子载波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
CN102468951B (zh) | 2010-11-05 | 2016-01-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带宽下发送子载波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
WO2014003612A1 (en) * | 2012-06-27 | 2014-01-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user equipment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carrie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
CN104254997B (zh) * | 2013-08-27 | 2017-06-0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机器类型通信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
WO2016043555A1 (en) * | 2014-09-18 | 2016-03-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smaller bandwidth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5577337A (zh) | 2014-10-17 | 2016-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KR101926004B1 (ko) * | 2014-11-07 | 2018-12-06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직류 컴포넌트 부반송파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
-
2017
- 2017-03-24 CN CN201710184193.4A patent/CN107733623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KR KR1020197003630A patent/KR2019002571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7-08-10 EP EP17838744.5A patent/EP3477884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BR BR112019001747-0A patent/BR112019001747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9
- 2019-02-12 US US16/273,660 patent/US10855509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9001747A2 (pt) | 2019-05-07 |
CN107733623A (zh) | 2018-02-23 |
EP3477884A4 (en) | 2019-07-24 |
EP3477884B1 (en) | 2020-06-03 |
EP3477884A1 (en) | 2019-05-01 |
KR20190025717A (ko) | 2019-03-11 |
US20190173720A1 (en) | 2019-06-06 |
US10855509B2 (en) | 2020-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33623B (zh) |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 |
US11902072B2 (en) | Inserting virtual carrier in conventional OFDM host carrier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US11616610B2 (en) | Inserting virtual carrier in conventional OFDM host carrier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7295674B (zh)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 |
CA2825086C (en) |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 |
US9480065B2 (en) | Inserting virtual carrier in conventional OFDM host carrier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US9608784B2 (en) | Inserting virtual carrier in conventional OFDM host carrier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US1074246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hysical structure system | |
CN103843382B (zh) | 传输广播消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
JP2010200348A (ja)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 |
CN115462034A (zh) | Tci状态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EP3700270B1 (en) |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detec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 |
WO2018028614A1 (zh) |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 |
WO2013117014A1 (en) | Identifying a subset of a plurality of radio resources of a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