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9382A - 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9382A
CN109889382A CN201910126922.XA CN201910126922A CN109889382A CN 109889382 A CN109889382 A CN 109889382A CN 201910126922 A CN201910126922 A CN 201910126922A CN 109889382 A CN109889382 A CN 109889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block
block chain
network nod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69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89382B (zh
Inventor
曾宇
李洪涛
胡安磊
延志伟
董科军
南斗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101269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893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6455 priority patent/WO2020168585A1/zh
Priority to US17/252,672 priority patent/US11930113B2/en
Publication of CN109889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9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89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9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0Public key, i.e. encryption algorithm being computationally infeasible to invert or user's encryption keys not requiring secre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3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 H04L9/3239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involving non-keyed hash functions, e.g. modification detection codes [MDCs], MD5, SHA or RIPEM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08Concurrency control
    • G06F16/2315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9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time stamps, e.g. generation of time 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国际通用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第一网络节点形成gTLD区块链,各国家或地区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形成ccTLD区块链。在每一区块链内,由区块链的各网络节点共同参与域名信息更新过程,不会因为某一网络节点出现的失误或者受到攻击而影响域名信息更新过程,这种去中心化的维护方式相对于中心化的维护方式而言更为安全,具有利于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将国际通用域名信息维护和国家地区的域名信息维护分开进行,适应了地区域名和通用域名在信息维护上的差异,提高了信息维护效率。此外,通过区块链技术防止了对域名信息进行恶意篡改,为域名更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域名信息服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
背景技术
域名服务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是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之一,而作为DNS解析入口的根服务体系,其安全稳定是整个域名解析业务正常高效运作的先决条件。然而目前,域名根服务体系由ICANN及其相关机构集中管理和维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域名申请、维护和使用不够高效便捷。此外,DNS系统层次化中心管理模式呈现出公平性、稳定性等方面的缺陷,还有最重要的安全隐患问题,如DDoS和DNS缓存污染等。由于全部数据都集中存放在中心服务器,在没有第二个同等机构做协助或监督的情况下,域名信息很有可能会由于操作失误或受到攻击而造成域名持有人甚至整个系统的损失。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采用中心化的域名维护方式,一旦服务器受到攻击或者操作失误,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采用中心化的域名维护方式,一旦服务器受到攻击或者操作失误,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形成的gTLD区块链和由第二网络节点形成的ccTLD区块链,第一网络节点为国际通用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为国家或地区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网络节点;
由gTLD区块链的共识节点中的议长节点从各第一网络节点收集域名操作信息,打包收集的域名操作信息生成第一区块信息,将所述第一区块信息广播到共识节点中的议员节点,并接收各议员节点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若共识节点中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验证通过的节点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区块信息发送到各第一网络节点,以在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一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
由ccTLD区块链中当前轮流到的轮流节点从各第二网络节点收集域名操作信息,打包收集的域名操作信息生成第二区块信息,将所述第二区块信息广播到各第二网络节点,并接收各第二网络节点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若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验证通过的节点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二区块信息发送到各第二网络节点,以在各第二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二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
其中,共识节点为gTLD区块链中参与对区块信息进行验证的共识过程的第一网络节点,共识节点中包括议长节点和议员节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国际通用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第一网络节点形成gTLD区块链,各国家或地区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形成ccTLD区块链。gTLD区块链对国际通用顶级域名的域名信息进行维护,ccTLD区块链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顶级域名的域名信息进行维护,两条区块链并行实现对所有顶级域名的域名信息的维护。在每一区块链内,由区块链的各网络节点共同参与域名信息更新过程,不会因为某一网络节点出现的失误或者受到攻击而影响域名信息更新过程,这种去中心化的维护方式相对于中心化的维护方式而言更为安全,具有利于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将国际通用域名信息维护和国家地区的域名信息维护分开进行,适应了地区域名和通用域名在信息维护上的差异,提高了信息维护效率。此外,通过区块链技术防止了对域名信息进行恶意篡改,为域名更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gTLD共识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验证区块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介绍之前,对区块链进行如下介绍:区块链技术是P2P网络、分布式系统、加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融合产物。狭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难以篡改和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以网络节点的来源为判断依据,目前主流的区块链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公有区块链(Public blockchains)是目前区块链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并维护自己的节点。每个用户都可以任意发送交易、查看历史数据、协助验证信息、竞争打包区块等。并且节点可随意加入或退出,长期享有同等的权利。可以说,公有链代表着“完全去中心化”的观念,几乎不对节点做出限制。由于公有链上信息可被任何人查看,因此在一些可能涉及到行业秘密的场景下,如银行、证券、保险业、商业合作等,联盟链(Consortiumblockchains)往往是更好的选择。相比于公有链,联盟链节点有了准入限制,只能特定的团体或组织加入。因此,联盟链实际上是“部分去中心化的”或称“多中心化的”。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区块链的初衷,但鉴于人类本身固有的“中心”观念,基于联盟链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多。相比于联盟链,私有链(Fully private blockchains)在节点限制上更加严格,往往只能由企业本部人员加入维护。私有链通常应用于信息保密程度高(如军队),或仅供公司内部使用的场景。此时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思想已不明显,主要是想借助其能多点备份、信息可追溯等特点,将区块链作为一种数据库来使用。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系统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形成的gTLD区块链和由第二网络节点形成的ccTLD区块链,第一网络节点为国际通用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为国家或地区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网络节点;
由gTLD区块链的共识节点中议长节点从各第一网络节点收集域名操作信息,打包收集的域名操作信息生成第一区块信息,将所述第一区块信息广播到共识节点中的议员节点,并接收各议员节点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若共识节点中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验证通过的节点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区块信息发送到各第一网络节点,以在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一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
由ccTLD区块链中当前轮流到的轮流节点从各第二网络节点收集域名操作信息,打包收集的域名操作信息生成第二区块信息,将所述第二区块信息广播到各第二网络节点,并接收各第二网络节点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若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验证通过的节点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二区块信息发送到各第二网络节点,以在各第二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二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
其中,共识节点为gTLD区块链中参与对区块信息进行验证的共识过程的第一网络节点,共识节点中包括议长节点和议员节点。
如图1所示,对于对顶级域名信息进行维护的各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网络节点,将维护的顶级域是国际通用域名的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网络节点组成的区块链作为gTLD区块链,将将维护的顶级域是国家或地区的域名的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网络节点组成的区块链作为ccTLD区块链。在gTLD区块链和ccTLD区块链中,均通过区块链中的各网络节点对域名操作信息进行验证,实现域名信息的维护,避免了中心化的维护方式存在的安全性低和稳定性差的特点。基于通用顶级域名和国家地区顶级域名在地域和政策上的差异,将这两类域名信息分开维护,能够更好地兼顾这种差异性,对域名信息进行有效的维护。其中,域名操作信息包括对域名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的信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国际通用顶级域的注册局(例如,.com注册局),国家地区的顶级域的注册局(例如,.cn注册局、.org注册局、.us注册局和.uk注册局)。
在gTLD区块链中,通过竞选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过程(例如,通过PoS-g共识机制),对域名操作信息进行验证。议长节点从共识节点中选出,用来作为共识过程中出块的节点。第一预设阈值为gTLD区块链中共识节点的节点总数的1/2,或者第一预设阈值为gTLD区块链中共识节点的节点总数的2/3。
在ccTLD区块链中,所有第二网络节点均参与共识过程(例如,采用PoS-c共识机制),对域名操作信息进行验证。ccTLD区块链中的第二网络节点轮流作为共识过程中出块的节点。第二预设阈值为ccTLD区块链中所有第二网络节点的节点总数的1/2,或者第一预设阈值为ccTLD区块链中所有第二网络节点的节点总数的2/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国际通用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第一网络节点形成gTLD区块链,各国家或地区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形成ccTLD区块链。gTLD区块链对国际通用顶级域名的域名信息进行维护,ccTLD区块链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顶级域名的域名信息进行维护,两条区块链并行实现对所有顶级域名的域名信息的维护。在每一区块链内,由区块链的各网络节点共同参与域名信息更新过程,避免因为某一网络节点出现的失误或者受到攻击而影响域名信息更新过程,这种去中心化的维护方式相对于中心化的维护方式而言更为安全,具有利于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将国际通用域名信息维护和国家地区的域名信息维护分开进行,适应了地区域名和通用域名在信息维护上的差异,提高了信息维护效率。此外,通过区块链技术防止了对域名信息进行恶意篡改,为域名更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gTLD区块链在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一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后,向cc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二网络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区块信息,接收到第一区块信息的第二网络节点将所述第一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同步到ccTLD区块链的各第二网络节点;
ccTLD区块链在各第二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二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后,向g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区块信息,接收到第二区块信息的第一网络节点将所述第二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同步到gTLD区块链的各第一网络节点。
如图1所示,无论是gTLD区块链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了第一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还是ccTLD区块链中的第二网络节点执行了第二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均会通过两条区块链的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将域名操作信息在两条区块链的所有网络节点中同步,从而保证面对用户各网络节点均能提供一致的域名信息。也就是说,每一条域名操作信息均会在两条区块链的各网络节点的域名信息的数据库中进行同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每次执行的域名操作信息均会在两条区块链的各网络节点的域名信息的数据库中进行同步,保证各网络节点能够提供一致可靠的域名信息。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在逻辑架构上分为盟链层和区文件层,其中,联盟链层分为gTLD联盟区块链与ccTLD联盟区块链。gTLD联盟区块链上节点的角色分为两类,生成节点(或者叫共识节点)和普通节点,生成节点又分为议长和议员。生成节点参与共识过程,其中议长负责生成区块,广播给各议员确认区块。普通节点不参与共识过程,但每一个普通节点都可以竞选生成节点。联盟链中的节点由各顶级域注册局充当,每个注册局在一个共识任期内参与的节点数有一定限制。链上各节点都存有一致性的TLD区块链信息。利用区块链上的信息难以篡改的特点,将域名的操作行为记录存入区块,打包上链,同时维护区文件系统的状态信息。链上节点将域名操作行为权威记录,实时同步给TLD区文件数据库,为区文件系统提供可靠的信任源。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每次在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一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后或者在检测到议长节点无法出块时,按照预设竞选机制从gTLD区块链的第一网络节点中确定出参加共识过程的共识节点,通过预设算法从共识节点中确定唯一的节点,作为所述议长节点,由议长节点从各第一网络节点收集域名操作信息。
当执行了第一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或者议长节点无法出块,则该轮循环过程结束,重新开始竞选共识节点进行下一轮的共识过程。不断循环这种共识过程保证域名操作信息的及时更新,维持了域名信息的有效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按照预设竞选机制从gTLD区块链的第一网络节点中确定出参加共识过程的共识节点,通过预设算法从共识节点中确定唯一的节点,作为所述议长节点,包括:
根据每一第一网络节点持有代币数量和持有代币时间计算竞选分值,按照竞选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将排名在预设排名之前的第一网络节点作为竞选的参加共识过程的共识节点;
从共识节点中随机选取或者根据当前gTLD区块链的区块高度和共识节点数量确定出唯一的节点,作为所述议长节点。
网络节点每次参加共识过程增加其拥有的代币数量,或者,随着网络节点在gTLD区块链中存在的时长增加其拥有的代币数量。对于每一第一网络节点,将该网络节点拥有的代币数量乘以其持有代币时间得到的分值作为竞选分值,将竞选分值排名Top K的第一网络节点选为共识节点。
从共识节点中选择议长节点时,需尽力保证每一共识节点被选做议长节点的概率相同。例如,通过随机选取的方法选取议长节点,或者,通过MOD计算选取议长节点。此处提供一种通过MOD计算选取议长节点的方法,计算当前区块的区块高度和共识节点的节点总数相除取余数,Top K中共识节点的编号等于该余数的节点为议长节点。
为了进一步具体说明PoS-g共识机制,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gTLD共识过程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PoS-g共识机制的共识过程包括:①选出生成节点:引入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各节点参与投票。加入类似币龄的概念,即持有代币数量×持有代币时间得出,参与越多收益越多,参与越多以后会更容易参与,选出Top K的节点作为生成节点。②选出议长:从上一步选出的生成节点中选出议长节点,由当前区块高度与生成节点数量做MOD运算,实际上就是使当选概率相等。其他节点为议员节点。③确权:选出议长后,议长广播出块前的请求,议员收到请求后,经验证后签名发送确认响应,议长接收议员的确认响应,若收到2/3议员的确认则准备出块。④出块:议长收集打包系统中的记录信息,打包入块,广播给议员节点,进入不可倒退的状态,重新开始下一轮竞选生成节点。
在ccTLD区块链中的共识过程PoS-c中,由于ccTLD链上的每个节点都代表各国家和地区的权威,有责任参与到维护该国家和地区顶级域的过程中来。因此,各ccTLD注册局节点轮流记账,根据各顶级域的法律法规对相关域名进行注册和更新,将一段时间内该ccTLD的域名操作记录写入区块链,其他各节点只需进行区块链层面的验证,对该区块中的域名操作记录进行更新维护即可。
两条链上的节点都维护有一致性的域名状态信息,区文件数据库实时同步两条联盟链上的记录,根据域名操作维护区文件信息,实时更新各顶级域的区文件,为应用层提供解析功能。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g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一网络节点接收到向gTLD区块链中添加第一新增节点的信息后,向gTLD区块链的各第一网络节点广播第一新增节点,并接收由各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是否将第一新增节点加入gTLD区块链的投票结果,若投票结果中同意将第一新增节点加入gTLD区块链的节点数超过第三预设阈值,则各第一网络节点将第一新增节点添加到gTLD区块链的节点列表中。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cc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到向ccTLD区块链中添加第二新增节点的信息后,向ccTLD区块链的各第二网络节点广播第二新增节点,并接收由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是否将第二新增节点加入ccTLD区块链的投票结果,若投票结果中同意将第二新增节点加入ccTLD区块链的节点数超过第四预设阈值,则各第二网络节点将第二新增节点添加到ccTLD区块链的节点列表中。
第三预设阈值为gTLD区块链的第一网络节点总数的1/2或2/3。也就是说,若超过半数或2/3的第一网络节点的投票结果为将第一新增节点加入gTLD区块链,则该第一新增节点添加到gTLD区块链中。
第四预设阈值为ccTLD区块链的第二网络节点总数的1/2或2/3。也就是说,若超过半数或2/3的第二网络节点的投票结果为将第二新增节点加入ccTLD区块链,则该第二新增节点添加到ccTLD区块链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gTLD区块链和ccTLD区块链中网络节点的添加均需由各区块链内的网络节点投票决定,充分保证了添加节点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g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一网络节点接收到对gTLD区块链存在第一问题节点的申诉后,向gTLD区块链的各第一网络节点广播第一问题节点,并接收由各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是否将第一问题节点从gTLD区块链中踢出的投票结果,若投票结果中同意将第一问题节点从gTLD区块链踢出的节点数超过第五预设阈值,则各第一网络节点将第一问题节点从gTLD区块链的节点列表中删除。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cc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到对ccTLD区块链存在第二问题节点的申诉后,向ccTLD区块链的各第二网络节点广播第二问题节点,并接收由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是否将第二问题节点从ccTLD区块链中踢出的投票结果,若投票结果中同意将第二问题节点从ccTLD区块链踢出的节点数超过第六预设阈值,则各第二网络节点将第二问题节点从ccTLD区块链的节点列表中删除。
第五预设阈值为gTLD区块链的第一网络节点总数的1/2或2/3。也就是说,若超过半数或2/3的第一网络节点的投票结果为将第一问题节点从gTLD区块链踢出,则将该第一问题节点从gTLD区块链中踢出。
第六预设阈值为ccTLD区块链的第二网络节点总数的1/2或2/3。也就是说,若超过半数或2/3的第二网络节点的投票结果为将第二问题节点从ccTLD区块链踢出,则将该第二问题节点从ccTLD区块链中踢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gTLD区块链和ccTLD区块链中问题节点的踢出均需由各区块链内的网络节点投票决定,避免了对问题节点的误判或者误踢出。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gTLD区块链中的议员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区块信息后,分别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的签名、区块头和区块内容进行验证,若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的签名、区块头和区块内容均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否则,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为验证不通过。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ccTLD区块链中的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到第二区块信息后,分别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的签名、区块头和区块内容进行验证,若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的签名、区块头和区块内容均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否则,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为验证不通过。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验证区块的流程示意图,在对区块信息进行验证的过程中,需要对签名、区块头和区块内容一一验证,只有均通过验证才表示区块信息通过验证。
具体来说,两条区块链上的区块头数据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参见表1和表2,表1为gTLD区块链区块头数据结构,表2为ccTLD区块链区块头数据结构。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两条链区块头的差别在于gTLD是打包节点,而ccTLD是记录节点。这是因为gTLD链上的域名操作会由节点基于常规的PoS共识竞争打包出块,而ccTLD链上的记录上链并不需要常规的投票机制,只需各节点通过预设记账权将该域的域名操作记录上传区块链,不需要其他节点进行相关业务层面的验证,只需区块链层面的合理性验证即可。
表1 gTLD区块链区块头数据结构
字段名称 字段长度 描述
版本号 4字节 用于区分区块版本
前区块哈希 32字节 上一区块的哈希值
打包节点 32字节 负责出块的节点ID
记录Merkle根 32字节 域名操作记录的Merkle树根值
存证Merkle根 32字节 域名操作记录存证的Merkle树根值
时间戳 4字节 该区块被验证的标准时间
节点操作指令 1字节 链上节点的加入/退出信息
表2 ccTLD区块链区块头数据结构
两条链的区块体结构较为简单,由一段时间内系统发生的多条域名操作记录构成,每条域名记录的数据结构如表3所示。
表3域名记录数据结构
字段名称 字段长度 描述
记录属性 4字节 根域或顶级域
域名操作类型 4字节 注册/更新/删除等
修改内容 256字节 新内容
备注信息 128字节 附加信息
操作者公钥 128字节 发出修改记录节点的签名
时间戳 4字节 该记录发出的标准时间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打破现有的域名分层体系结构,采用联盟链区块链记录域名操作,链上各TLD注册局通过投票共同参与域名的管理,不存在中心化的节点具有特权;用两个链和不同的共识机制,避免了ccTLD区块链中可能存在地方政策或法律上的差异对域名维护的影响;仅将域名的操作记录入链,避免所有域名信息上链带来的存储和性能问题,同时也能为解析服务提供来源可靠;共识机制中加入适当的经济激励,鼓励各注册局节点参与共识过程,维护系统健壮性和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形成的gTLD区块链和由第二网络节点形成的ccTLD区块链,第一网络节点为国际通用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为国家或地区顶级域注册局所在的网络节点;
由gTLD区块链的共识节点中的议长节点从各第一网络节点收集域名操作信息,打包收集的域名操作信息生成第一区块信息,将所述第一区块信息广播到共识节点中的议员节点,并接收各议员节点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若共识节点中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验证通过的节点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区块信息发送到各第一网络节点,以在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一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
由ccTLD区块链中当前轮流到的轮流节点从各第二网络节点收集域名操作信息,打包收集的域名操作信息生成第二区块信息,将所述第二区块信息广播到各第二网络节点,并接收各第二网络节点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若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验证通过的节点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二区块信息发送到各第二网络节点,以在各第二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二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
其中,共识节点为gTLD区块链中参与对区块信息进行验证的共识过程的第一网络节点,共识节点中包括议长节点和议员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gTLD区块链在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一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后,向cc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二网络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区块信息,接收到第一区块信息的第二网络节点将所述第一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同步到ccTLD区块链的各第二网络节点;
ccTLD区块链在各第二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二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后,向g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区块信息,接收到第二区块信息的第一网络节点将所述第二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同步到gTLD区块链的各第一网络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每次在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一区块信息中的域名操作信息后或者在检测到议长节点无法出块时,按照预设竞选机制从gTLD区块链的第一网络节点中确定出参加共识过程的共识节点,通过预设算法从共识节点中确定唯一的节点,作为所述议长节点,由议长节点从各第一网络节点收集域名操作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竞选机制从gTLD区块链的第一网络节点中确定出参加共识过程的共识节点,通过预设算法从共识节点中确定唯一的节点,作为所述议长节点,包括:
根据每一第一网络节点持有代币数量和持有代币时间计算竞选分值,按照竞选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将排名在预设排名之前的第一网络节点作为竞选的参加共识过程的共识节点;
从共识节点中随机选取或者根据当前gTLD区块链的区块高度和共识节点数量确定出唯一的节点,作为所述议长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g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一网络节点接收到向gTLD区块链中添加第一新增节点的信息后,向gTLD区块链的各第一网络节点广播第一新增节点,并接收由各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是否将第一新增节点加入gTLD区块链的投票结果,若投票结果中同意将第一新增节点加入gTLD区块链的节点数超过第三预设阈值,则各第一网络节点将第一新增节点添加到gTLD区块链的节点列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cc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到向ccTLD区块链中添加第二新增节点的信息后,向ccTLD区块链的各第二网络节点广播第二新增节点,并接收由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是否将第二新增节点加入ccTLD区块链的投票结果,若投票结果中同意将第二新增节点加入ccTLD区块链的节点数超过第四预设阈值,则各第二网络节点将第二新增节点添加到ccTLD区块链的节点列表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g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一网络节点接收到对gTLD区块链存在第一问题节点的申诉后,向gTLD区块链的各第一网络节点广播第一问题节点,并接收由各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是否将第一问题节点从gTLD区块链中踢出的投票结果,若投票结果中同意将第一问题节点从gTLD区块链踢出的节点数超过第五预设阈值,则各第一网络节点将第一问题节点从gTLD区块链的节点列表中删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ccTLD区块链的任一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到对ccTLD区块链存在第二问题节点的申诉后,向ccTLD区块链的各第二网络节点广播第二问题节点,并接收由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是否将第二问题节点从ccTLD区块链中踢出的投票结果,若投票结果中同意将第二问题节点从ccTLD区块链踢出的节点数超过第六预设阈值,则各第二网络节点将第二问题节点从ccTLD区块链的节点列表中删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gTLD区块链中的议员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区块信息后,分别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的签名、区块头和区块内容进行验证,若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的签名、区块头和区块内容均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否则,对所述第一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为验证不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ccTLD区块链中的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到第二区块信息后,分别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的签名、区块头和区块内容进行验证,若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的签名、区块头和区块内容均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否则,对所述第二区块信息的验证结果为验证不通过。
CN201910126922.XA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 Active CN109889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6922.XA CN109889382B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
PCT/CN2019/076455 WO2020168585A1 (zh) 2019-02-20 2019-02-28 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
US17/252,672 US11930113B2 (en) 2019-02-20 2019-02-28 Blockchain hybrid consensus-based system for maintaining domain nam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6922.XA CN109889382B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9382A true CN109889382A (zh) 2019-06-14
CN109889382B CN109889382B (zh) 2020-07-21

Family

ID=6692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6922.XA Active CN109889382B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0113B2 (zh)
CN (1) CN109889382B (zh)
WO (1) WO2020168585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5131A (zh) * 2019-12-16 2020-05-08 武汉大学 一种具备状态缓冲能力的两级共识区块链系统及部署方法
CN111193816A (zh) * 2019-12-26 2020-05-22 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评测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权威dns服务器信息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11262959A (zh) * 2020-01-13 2020-06-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块链节点访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401900A (zh) * 2020-03-20 2020-07-10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验证人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11711A (zh) * 2020-05-28 2020-09-25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顶级域名管理和解析方法及系统
WO2021042787A1 (zh) * 2019-09-06 2021-03-11 南京瑞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域名更新系统及方法
CN113014577A (zh) * 2021-02-24 2021-06-22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一种混合型区块链系统及其可信区块识别方法
CN114281605A (zh) * 2022-03-07 2022-04-05 杭州费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分区存储的计算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0260B1 (en) * 2019-06-19 2020-12-29 Etherweb Technologies LLC Distributed domain name resolution and method for use of same
US11356282B2 (en) 2019-06-28 2022-06-07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Sending cross-chain authenticatable messages
CN112003703B (zh) * 2019-06-28 2023-08-22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链发送可认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251966B2 (en) 2019-06-28 2022-02-15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Sending cross-chain authenticatable messages
CN112187765B (zh) * 2020-09-23 2023-04-07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中选择目标节点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29581A (zh) * 2020-12-23 2021-03-19 广州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域名数据存储系统及其数据交易实现方法
CN115021914A (zh) * 2022-06-14 2022-09-06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安全高效的教育资历见证方法
US20240095733A1 (en) * 2022-09-21 2024-03-21 3Dns, Inc. Blockchain-based domain name registrar and management system
CN116074082B (zh) * 2023-01-28 2023-06-16 鹏城实验室 域名保全方法、域名保全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8071A (zh) * 2017-01-25 2017-06-20 上海钜真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aft算法的区块链共识机制
CN107613041A (zh) * 2017-09-22 2018-01-1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基于区块链的域名管理系统、域名管理方法和域名解析方法
CN108124502A (zh) * 2017-03-31 2018-06-05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顶级域名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8833603A (zh) * 2018-05-28 2018-11-1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实现域名解析的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CN109327562A (zh) * 2018-12-10 2019-02-12 中共中央办公厅电子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域名存储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3107A (zh) * 2006-09-22 2009-09-23 卡耐特无线有限公司 用于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EP3872666A1 (fr) 2015-01-30 2021-09-01 Enrico Maim Systèmes et procédés pour la gestion d'engagements en réseau d'entités sécurisées
WO2018209542A1 (zh) * 2017-05-16 2018-11-2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用于去中心化域名系统的共识方法
CN107895111B (zh) * 2017-10-11 2021-06-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物联网设备供应链信任体系管理方法、计算机程序、计算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8071A (zh) * 2017-01-25 2017-06-20 上海钜真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aft算法的区块链共识机制
CN108124502A (zh) * 2017-03-31 2018-06-05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顶级域名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613041A (zh) * 2017-09-22 2018-01-1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基于区块链的域名管理系统、域名管理方法和域名解析方法
CN108833603A (zh) * 2018-05-28 2018-11-1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实现域名解析的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CN109327562A (zh) * 2018-12-10 2019-02-12 中共中央办公厅电子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域名存储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2787A1 (zh) * 2019-09-06 2021-03-11 南京瑞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域名更新系统及方法
CN111125131A (zh) * 2019-12-16 2020-05-08 武汉大学 一种具备状态缓冲能力的两级共识区块链系统及部署方法
CN111125131B (zh) * 2019-12-16 2023-06-06 武汉大学 一种具备状态缓冲能力的两级共识区块链系统及部署方法
CN111193816A (zh) * 2019-12-26 2020-05-22 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评测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权威dns服务器信息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11262959A (zh) * 2020-01-13 2020-06-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块链节点访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401900A (zh) * 2020-03-20 2020-07-10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验证人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11711A (zh) * 2020-05-28 2020-09-25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顶级域名管理和解析方法及系统
WO2021237941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顶级域名管理和解析方法及系统
US11611567B2 (en) 2020-05-28 2023-03-21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ement and resolution of blockchain-based top-level domain
CN113014577A (zh) * 2021-02-24 2021-06-22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一种混合型区块链系统及其可信区块识别方法
CN114281605A (zh) * 2022-03-07 2022-04-05 杭州费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分区存储的计算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68585A1 (zh) 2020-08-27
US11930113B2 (en) 2024-03-12
US20210266163A1 (en) 2021-08-26
CN109889382B (zh) 202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9382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混合共识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
CN10975658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多方共治的域名信息维护系统
Nguyen et al. A survey about consensus algorithms used in blockchain.
CN109792437B (zh) 一种用于去中心化域名系统的共识方法
CN109543075A (zh) 区块生成方法和系统
Bada et al. Towards a green blockchain: A review of consensus mechanisms and their energy consumption
CN110351133A (zh) 用于区块链系统中的主节点切换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07356A1 (zh) 一种基于弱中心化联盟区块链的电力市场交易及评估方法
CN110570308B (zh) 一种具有激励机制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仓单交易系统
CN111988137B (zh) 一种基于门限签名和公平奖励的DPoS共识方法及其系统
CN108769751A (zh)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网络视听管理支撑系统
Hamdaoui et al. IoTShare: A blockchain-enabled IoT resource sharing on-demand protocol for smart city situation-awareness applications
CN109711817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522456A (zh) 基于区块生成的节点有效性检测
CN11058060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仓单信息存储系统
CN110097365A (zh) 一种基于海量区块审计技术的交易监管系统及机制
CN116527684B (zh) 基于1+1+n中继共识委员会的多链信息交互方法
CN109784857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829690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104678A (zh) 一种区块链共识方法及装置
CN113497823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劳务分包人员管理系统
CN111489143A (zh) 一种基于联盟侧链的可审计加密数字货币监管方法
CN110933088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验证隐匿代表方法及系统
CN11469324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简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hristofi Study of consensus protocol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Delegated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 (DBFT)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