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2558B -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2558B
CN109882558B CN201910293377.3A CN201910293377A CN109882558B CN 109882558 B CN109882558 B CN 109882558B CN 201910293377 A CN201910293377 A CN 201910293377A CN 109882558 B CN109882558 B CN 1098825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row
planetary
plane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33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82558A (zh
Inventor
邰昌宁
谢天礼
马粉粉
凌晓明
周友
刘学武
张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933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82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82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2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82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2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43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91Measures for reducing weight of gear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9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en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four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six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6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ix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9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an orbital gear set member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e.g. a sun wheel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公开了一种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包括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四个行星排,每个行星排包括相配的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及行星轮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离合器,第一齿圈固定不动,第一太阳轮与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二齿圈与第三太阳轮连接,第三齿圈与第四太阳轮连接,输入构件与第二行星架连接,输出构件与第四行星架连接,第一行星架通过第一离合器与第四齿圈连接,第一行星架通过第二离合器与第四齿圈连接,第二齿圈通过第三离合器与第四齿圈连接,第二行星架通过第四离合器与第四太阳轮连接,第五离合器连接在第三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三个中的任意两者之间,第三行星架通过第六离合器与第四行星架连接。

Description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本案是分案申请,原案申请的申请日是:2017年6月29日,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1710522723.1,原案发明名称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控液力变速器传动系实现变速的机构一般包括多个行星排,发动机动力经液力变矩器后传入行星排变速机构进行变速后输出。自动变速器的体积、重量、效率以及承载能力直接与行星排结构布局有关。自动变速器传动系的挡位数越多,汽车的燃油消耗越低,经济性越好。但是随着挡位数的增加,行星排的数量以及操纵离合器、制动器的数量也在增加,满足理论级比的设计更是难以实现。
目前,乘用车市场上使用的十速变速器主要为:(1)通用和福特合作开发的10R80自动变速器方案;(2)丰田的direct shift-10AT方案;其中,10R80和direct shift-10AT方案均具有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10R80方案为5自由度系统,每一档位需同时结合四个个换挡元件;direct shift-10AT方案为4自由度系统,每一档位需同时结合三个换挡元件。
但是,无论是10R80方案还是用direct shift-10AT方案均是采用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组合来实现变速,因此,都会存在两个制动器。而在变速器的生产过程中,制动器的摩擦钢片齿最终是连接到变速器的箱体上,制动器的存在无疑增加了箱体的加工制造难度;并且由于箱体材料一般是铝合金,制动器的存在无疑会对在能够保证强度的同时,使箱体的轻量化设计造成困难。
此外,在10R80方案中,采用了拉维娜结构,出现双行星轮结构,结构比较复杂,更加不利于轻量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采用六个操作元件的前提下,不需要采用制动器,而只采用离合器即可实现十个速比输出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以降低变速器的箱体的制造难度,并使箱体在能够保证强度的同时,提高箱体的轻量化设计的可行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的一种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沿同一回转轴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行星排,每个行星排均具有相互配合的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及行星轮组,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离合器,其中,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固定不动,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的齿圈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构件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齿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通过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齿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四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五离合器连接在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三个构件中的任意两者之间,所述第五离合器选择性地闭合,使第三行星排整体回转,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六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入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行星排的一侧,所述输出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四行星排的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输出构件同轴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排与所述第二行星排之间,所述第三离合器和所述第四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排与所述第三行星排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变速器的箱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在同一个行星排中,太阳轮和行星轮组外啮合,行星轮组与齿圈内啮合,行星轮组通过轴承安装在对应的行星架的销轴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六个离合器为多片式湿式离合器或犬牙式离合器。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
本发明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采用了六个离合器作为操作元件与四个行星排组合的的连接方案,可实现只采用其中的三个操作元件的选择性地闭合的多种组合方式,即可产生多个(十个前进速比及一个后退速比)速比变换;而没有采用离合器作为操作元件,可以大幅减少箱体的加工制造难度,在保证箱体的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箱体的轻量化设计制造;此外,采用较多的离合器可以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变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并可有利于在特定的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只空转而不承载扭矩或者不参与转动,以减少行星排的拖拽扭矩,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各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各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各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各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各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一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二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三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四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五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六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七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八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九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十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后退速比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其中,1、第一行星排;11、第一太阳轮;12、第一齿圈;13、第一行星架;14、第一行星轮组;2、第二行星排;21、第二太阳轮;22、第二齿圈;23、第二行星架;24、第二行星轮组;3、第三行星排;31、第三太阳轮;32、第三齿圈;33、第三行星架;34、第三行星轮组;4、第四行星排;41、第四太阳轮;42、第四齿圈;43、第四行星架;44、第四行星轮组;5、箱体;6、输入构件;7、输出构件;C1、第一离合器;C2、第二离合器;C3、第三离合器;C4、第四离合器;C5、第五离合器;C6、第六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示意性地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包括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沿同一回转轴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每个行星排均具有相互配合的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及行星轮组,以及,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第五离合器C5和第六离合器C6;同一个行星排中,太阳轮和行星轮组外啮合,行星轮组与齿圈内啮合,行星轮组通过轴承安装在对应的行星架的销轴上;上述的六个离合器可采用为多片式湿式离合器或犬牙式离合器,为了便于表述,将第一行星排1的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及行星轮组分别标记为第一太阳轮11、第一齿圈12、第一行星架13及第一行星轮组14,其余的三个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及行星轮组按照相同的方式依次标记,不在赘述;
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方案的各部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其中,输入构件6(输入轴)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行星排1的一侧,输出构件7(输出轴)设置在靠近第四行星排4的一侧,具体为,输入构件6(输入轴)与第二行星架23固定连接,输出构件7(输出轴)与第四行星架43固定连接,输入构件6(输入轴)与输出构件7(输出轴)同轴设置,第一齿圈12固定不动,也就是说第一齿圈42处于常制动的状态,因此,可以将第四齿圈42与箱体5固定连接,第一行太阳轮11与第二太阳轮22采用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二齿圈22与第三太阳轮31采用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三行星架33与第四行星架43采用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排1与第二行星排2之间,C3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C4设置在第二行星排2与第三行星排3之间;具体为,第一行星架13通过第一离合器C1与第一太阳轮11连接,第一离合器C1的作用是,当其选择性地闭合时,由于第一齿圈12常制动,使得第一行星排1整体制动;第一行星架13通过第二离合器C2与第四齿圈42连接,第二离合器C2的作用是,当其选择性地闭合时,使得第一行星架13与第四齿圈42连接为一体静止和运动,第二齿圈22通过第三离合器C3与第四齿圈42连接,第三离合器C3的作用是,当其选择性地闭合时,使得第二齿圈22与第四齿圈42连接为一体,第二行星架23通过第四离合器C4与第四太阳轮41连接,第四离合器C4的作用是,当其选择性地闭合时,使得第二行星架23与第四太阳轮41连接为一体;
第三太阳轮31通过第五离合器C5与第四太阳轮41连接,第五离合器C5的作用是,当其选择性地闭合时,使得第三太阳轮31与第四太阳轮41连接为一体,第三齿圈32通过第六离合器C6与第四太阳轮41连接,第六离合器C6的作用是,当其选择性地闭合时,使得第三齿圈32与第四太阳轮41连接为一体。
下面将具体列举本发明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是如何实现采用三个操作元件选择性地闭合即可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多个速比变换的:
如表一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的速比变换逻辑表,表一中列举出了具体是采用哪三个操作元件选择性闭合,从而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了十个前进速比和一个后退速比的,为了便于表述,将这十个前进速比顺序命名为第一前进速比至第九前进速比,并在表一中将这九个前进速比依次标记为1挡-10挡,将后退速比标记为R挡;在表一中K1、K2、K3、K4分别为四个行星排的特征参数,其具体数值为各自的齿圈的齿数与太阳轮齿数的比值。
请结合表一及附图6所示,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及第四离合器C4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一前进速比(1挡),在1挡位中,第一离合器C1闭合及第一齿圈12处于常制动状态,使得第二太阳轮21以及第一行星排1整体制动,第二离合器C2闭合将第四齿圈42与第一行星架13连接为一体,由于第一行星排1整体制动,使得第四齿圈42被制动,第四离合器C4闭合将从输入构件6输入的动力传递至第四太阳轮41;因此,如附图6实线所示,1挡的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7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四离合器C4传递至第四太阳轮41,再由第四行星轮44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最终由输出构件7输出;故1挡的传动速比i1=K4+1。
此外,由于第一离合器C1闭合及第一齿圈12常制动,导致第二太阳轮21以及第一行星排1整体制动,从而减少行星排的拖拽扭矩,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结合表一及附图7所示,当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及第五离合器C5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二前进速比(2挡),在2挡中,第一离合器C1闭合及第一齿圈12处于常制动状态,使得第二太阳路21以及第一行星排1整体制动,第二离合器C2闭合将第四齿圈42与第一行星架13连接为一体,由于第一行星排1整体制动,使得第四齿圈42被制动,第五离合器C5闭合,以将从第二齿圈22输入的动力传递至第四太阳轮41;因此,如附图7实线所示,2挡的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7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由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齿圈22,再经第五离合器C5传递到第四太阳轮41,经第四行星轮组44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架7将动力输出;故2挡的传动速比i2=(K4+1)*K2/(1+K2)。
此外,此外,由于第一离合器C1闭合及第一齿圈12常制动,导致第二太阳轮21以及第一行星排1整体制动,从而减少行星排的拖拽扭矩,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结合表一及附图8所示,当第二离合器C2、第四离合器C4及第五离合器C5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三前进速比(3挡),在3挡中,第四离合器C4及第五离合器C5闭合,使得第二行星排2作为一个整体回转,动力由第二行星架23输入,在第二行星排2上分流出两条动力传递路线,如附图8实线所示,其中一条为:动力由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二行星排3整体回转将动力传递至第四太阳轮41,经第四行星轮组44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架7将动力输出;另外一条为:动力由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二行星排3整体回转将动力传递至第一太阳轮11,并由第一行星轮组14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行星架,经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四齿圈42,再由第四行星轮组44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输出;因此,3挡的传动速比i3=(K1+1)*(K4+1)/(1+K1+K4)。
结合表一及附图9所示,当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及第五离合器C5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四前进速比(4挡),在4挡中,第三离合器C3及第五离合器C5同时闭合,使得第四行星排作为一个整体回转参与动力传递,因此,如附图9实线所示,在4挡中同样有两条动力传递路线,其中一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太阳轮21,再经第一太阳11传递至第一行星排1,经第一行星轮组14传递至第一行星架13,再经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四行星排4,第四行星排4整体回转通过第四行星架43将动力传递至输出构件7,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另一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由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二行星轮组传递至第二齿圈22,并由第二齿圈22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4,第四行星排4整体回转通过第四行星架43将动力传递至输出构件7,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因此,4挡的传动速比i4=(K1+K2+1)/(1+K2)。
结合表一及附图10所示,当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及第四离合器C4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及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五前进速比(5挡),在5挡中,如附图10实线所示,总共有三条动力传递路线,第一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由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四离合器C4将动力传递至第四太阳轮41,经第四行星轮组44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由第四行星架43将动力传递至输出构件7,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第二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由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齿圈22,经第三离合器C3将动力传递至第四齿圈42,再由第四行星轮组44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第三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由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由第二行星轮组24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太阳轮21,再经第一太阳轮11输入到第一行星排1,并由第一行星轮组14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行星架13,再经第二离合器C2将动力传递至第四齿圈42,再由第四行星轮组44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因此,5挡的传动速比i5=(K1+K2+1)*(K4+1)/((K2+1)*(K4+1)+K1)。
结合表一及附图11所示,当第二离合器C2、第四离合器C4及第六离合器C6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六前进速比(6挡),在6挡中,四个行星排都参与动力传递,因此,如附图11实线所示,总共有四条动力传递路线,第一条动力传递轮线为:动力由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再经第四离合器C4传递至第四太阳轮41,并由第四行星轮组44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架7将动力输出;第二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由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再经第四离合器C4及第六离合器C6将动力专递至第三齿圈32,并由第三行星轮组34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再由第三行星架33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有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第三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由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二行星轮组24将动力传递至第二齿圈22,再由第二齿圈22将动力传递至第三太阳轮31,并由第三行星轮组34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再由第三行星架33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有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第四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太阳轮21,再经第二太阳轮21将动力传递至第一太阳轮11,再由第一行星轮组14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行星架13,并由第二离合地C2将动力传递至第四齿圈42,再经第四行星轮组44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故,6挡的传动速比i6=(K1+K4+K1*K4+K2*K4+K2*K3*K4+1)/(K1+K4+K2*K4+K2*K3*K4+1)。
结合表一及附图12所示,当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及第六离合器C6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七前进速比(7挡),在7挡中,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及第六离合器C6同时闭合时使得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及第四行星排4成为单自由度系统,从而使得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及第四行星排4作为一个回转整体参与转动,从而是输入构件6输入的转速与输出构件7输出的转速相等,因此,如附图12实线所示,7挡的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由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依次经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及第四行星排4整体回转输出,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因此,7挡的传动速比i7=1。
结合表一及附图13所示,当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及第六离合器C6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八前进速比(8挡),在8挡中,第一离合器C1闭合及第一齿圈12常制动,使得第一行星排1及第二太阳轮21整体制动,在该挡位中,如附图13实线所示,总共有两条动力传递路线,其中一条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到第二行星架23,经第四离合器C4及第六离合器C6传递至第三齿圈32,并由第三行星轮组34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在由第三行星架33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另外一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有第二行星轮组24将动力传递至第二齿圈22,再由第二齿圈22将动力传递至第三太阳轮31,再由第三行星轮组34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再由第三行星架33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有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因此,8挡的传动速比i8=(K2*(K3+1))/(K2+K2*K3+1)。
结合表一及附图14所示,当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及第四离合器C4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九前进速比(9挡),在9挡中,第一离合器C1闭合及第一齿圈12常制动,使得第一行星排1及第二太阳轮21整体制动,在9挡位下,如附图14实线所示,总共有两条动力传递路线,其中一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到第二行星架22,经第四离合器C4传递至第四太阳轮41,再经第四行星轮组44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另外一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2,经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齿圈22,再经第三离合器C3传递至第四齿圈42,再由第四行星轮组44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因此,9挡的传动速比i9=K2*(1+K4)/(K2*(1+K4)+K4)。
结合表一及附图15所示,当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及第六离合器C6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及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十前进速比(10挡),在10挡中,第一离合器C1闭合及第一齿圈12常制动,使得第一行星排1及第二太阳轮21整体制动,第三离合器C3及第六离合器C6闭合,使得第三行星排3及第四行星排4作为一个整体回转;因此,如附图15实线所示,在10档的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齿圈22,再由第二齿圈22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排3及第四行星排4整体回转,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因此,10挡的传动速比i10=K2/(1+K2)。
结合表一及附图16所示,当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及第六离合器C6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及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一个后退速比(R挡),在R挡中,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闭合及第一齿圈12常制动,使得第一行星排1、第二太阳轮21及第四齿圈42整体制动,在该挡位下总共有两条动力传递路线,如附图16实线所示,其中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齿圈22,再经第二齿圈22将动力传递至第三太阳轮31,经第三行星轮组34将动力传递至第三齿圈32,再经第六离合器C6将动力传递至第四太阳轮41,再经第四行星轮组44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另外一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架23,经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齿圈22,再经第二齿圈22将动力传递至第三太阳轮31,经第三行星轮组34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再由第三行星架33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因此,R挡的传动速比iR=(K2-K2*K3*K4)/(k2+1)。
Figure BDA0002023702280000131
Figure BDA0002023702280000141
表一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区别在于第六离合器C6设置的位置不同,本实施中的第六离合器C6衔接在第二齿圈22与第三太阳轮31之间,即第二齿圈22通过第六离合器C6与第三太阳轮31连接,而第三齿圈32与第四太阳轮41固定连接;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六离合器C6的设置位置与实施例1的设置位置不同,但是,本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与实施例1共用一个速比变换逻辑表(表一),并且两者的每个挡位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图也基本相同,即本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所实现的功能与实施例1所实现的功能一致。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区别在于第六离合器C6设置的位置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第六离合器C6衔接在第三行星架33与第四行星架43之间,即第三行星架33通过第六离合器C6与第四行星架43连接,而第三齿圈32则与第四太阳轮41固定连接,这样会使得当第三离合器C3闭合时,实现第三行星排3整体回转;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六离合器C6的设置位置与实施例1的设置位置不同,但是,本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与实施例1共用一个速比变换逻辑表(表一),并且两者的每个挡位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图也基本相同,即本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所实现的功能与实施例1所实现的功能一致。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区别在于第五离合器C5及第六离合器C6设置的位置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五离合器C5衔接在第三行星架33与第三太阳轮31之间,第六离合器C6衔接在第三行星架33与第四行星架43之间,即第三行星架33通过第六离合器C6与第四行星架43连接,而第三齿圈32则与第四太阳轮41固定连接,这样会使得当第三离合器C3闭合时,实现第三行星排3整体回转;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离合器C5及第六离合器C6的设置位置与实施例1的设置位置不同,但是,本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与实施例1共用一个速比变换逻辑表(表一),并且两者的每个挡位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图也基本相同,即本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所实现的功能与实施例1所实现的功能一致。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区别在于第五离合器C5及第六离合器C6设置的位置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第五离合器C5衔接在第三行星架33与第三齿圈32之间,第六离合器C6衔接在第三行星架33与第四行星架43之间,即第三行星架33通过第六离合器C6与第四行星架43连接,而第三齿圈32则与第四太阳轮41固定连接,这样会使得当第三离合器C3闭合时,实现第三行星排3整体回转;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离合器C5及第六离合器C6的设置位置与实施例1的设置位置不同,但是,本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与实施例1共用一个速比变换逻辑表(表一),并且两者的每个挡位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图也基本相同,即本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所实现的功能与实施例1所实现的功能一致。
通过上述实施例3、4及5描述的方案可以发现,这三个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第五离合C5在第三行星排3上设置的位置不同,也就是说第五离合器C5衔接在第三行星排3的太阳轮、齿圈及行星架任意两个构件之间,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使得当第五离合器C5闭合时,实现第三行星排3的整体回转。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采用了六个离合器作为操作元件与四个行星排组合的的连接方案,可实现只采用其中的三个操作元件的选择性地闭合的多种组合方式,即可产生多个(十个前进速比及一个后退速比)速比变换;而没有采用离合器作为操作元件,可以大幅减少箱体的加工制造难度,在保证箱体的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箱体的轻量化设计制造;此外,采用较多的离合器可以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变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并可有利于在特定的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只空转而不承载扭矩或者不参与转动,以减少行星排的拖拽扭矩,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沿同一回转轴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行星排,每个行星排均具有相互配合的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及行星轮组,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离合器,其中,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固定不动,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的齿圈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固定连接,
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构件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齿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通过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齿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四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五离合器连接在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三个构件中的任意两者之间,所述第五离合器选择性地闭合,使第三行星排整体回转,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六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行星排的一侧,所述输出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四行星排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输出构件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排与所述第二行星排之间,所述第三离合器和所述第四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排与所述第三行星排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变速器的箱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行星排中,太阳轮和行星轮组外啮合,行星轮组与齿圈内啮合,行星轮组通过轴承安装在对应的行星架的销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六个离合器为多片式湿式离合器或犬牙式离合器。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
CN201910293377.3A 2017-06-29 2017-06-29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Active CN109882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3377.3A CN109882558B (zh) 2017-06-29 2017-06-29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2723.1A CN107477155B (zh) 2017-06-29 2017-06-29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201910293377.3A CN109882558B (zh) 2017-06-29 2017-06-29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2723.1A Division CN107477155B (zh) 2017-06-29 2017-06-29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2558A CN109882558A (zh) 2019-06-14
CN109882558B true CN109882558B (zh) 2020-06-26

Family

ID=605961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2723.1A Active CN107477155B (zh) 2017-06-29 2017-06-29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201910293377.3A Active CN109882558B (zh) 2017-06-29 2017-06-29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2723.1A Active CN107477155B (zh) 2017-06-29 2017-06-29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74771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3718B (zh) * 2017-12-29 2020-01-0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08180265B (zh) * 2017-12-29 2021-12-2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4995A (zh) * 2008-04-21 2009-10-2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速变速驱动桥
CN104033548A (zh) * 2014-06-11 2014-09-10 同济大学 十挡变速器
CN106594201A (zh) * 2017-01-27 2017-04-2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8703A1 (de) * 2009-08-20 2011-02-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US9005072B2 (en) * 2012-12-07 2015-04-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9810287B2 (en) * 2015-06-24 2017-11-07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CN106884938A (zh) * 2017-01-25 2017-06-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06678297B (zh) * 2017-01-27 2018-09-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4995A (zh) * 2008-04-21 2009-10-2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速变速驱动桥
CN104033548A (zh) * 2014-06-11 2014-09-10 同济大学 十挡变速器
CN106594201A (zh) * 2017-01-27 2017-04-2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7155A (zh) 2017-12-15
CN107477155B (zh) 2019-09-10
CN109882558A (zh) 2019-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9291B2 (en) Multi-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8894536B2 (en) Multistep gear mechanism
US8944953B2 (en) Multistep gear mechanism
JP6177607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遊星ギヤトレイン
US8657718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10253851B2 (en) Automatic planetary transmission
CN107269779B (zh) 三行星排六速自动变速器
CN106884936B (zh) 三行星排六速自动变速器及汽车
CN110822034A (zh) 九挡自动变速器
KR20110013245A (ko) 자동 변속기
JP6122715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遊星ギヤトレイン
JP2014037886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遊星ギヤトレイン
CN108194587B (zh)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JP2010007709A (ja) 多段変速遊星歯車列
CN207278803U (zh) 六挡自动变速器及汽车
CN109882558B (zh)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08180265B (zh)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08194586B (zh)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JP6097145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遊星ギヤトレイン
CN108223718B (zh)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07435713B (zh)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06917849B (zh) 八挡自动变速器
CN107269780B (zh) 自动变速器
KR100909568B1 (ko) 자동 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JP2013181596A (ja) 自動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