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5713B -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5713B
CN107435713B CN201710498029.0A CN201710498029A CN107435713B CN 107435713 B CN107435713 B CN 107435713B CN 201710498029 A CN201710498029 A CN 201710498029A CN 107435713 B CN107435713 B CN 1074357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t
clutch
row
planet row
cl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980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5713A (zh
Inventor
马粉粉
邰昌宁
凌晓明
周友
雷格
刘学武
张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980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35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35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5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5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5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5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nine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four sets of orbita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公开了一种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包括四个行星排、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连接,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连接,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第四行星排的齿圈不参与转动,第一离合器选择性将输入构件的动力传递至第二行星排的齿圈,第二离合器选择性将输入构件的动力传递至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第三离合器选择性将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第四离合器选择性将输入构件的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第一制动器选择性将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制动,第二制动器选择性将第二行星排的齿圈制动。

Description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控液力变速器传动系实现变速的机构一般包括多个行星排,发动机动力经液力变矩器后传入行星排变速机构进行变速后输出。自动变速器的体积、重量、效率以及承载能力直接与行星排结构布局有关。自动变速器传动系的挡位数越多,汽车的燃油消耗越低,经济性越好。但是随着挡位数的增加,行星排的数量以及操纵离合器、制动器的数量也在增加,满足理论级比的设计更是难以实现。
目前,乘用车市场上使用的9速自动变速器行星排机构主要为:(1)奔驰9G-TRONIC自动变速器方案;(2)采埃浮9HP48自动变速器方案;(3)通用9T50。
9G-TRONIC自动变速器为纵置变速器,依靠4组行星排与6个操纵元件(3个离合器与3个制动器)实现9速,每一挡位需同时闭合3个换挡元件;9HP48自动变速器为横置变速器,采用4组行星排传动装置与6个操纵元件(4个离合器与2个制动器)实现9速,每一挡位需同时闭合3个换挡元件,其中4个行星排中两排采用辛普森结构;横置的9T50自动变速器中三组换挡离合器采用了嵌套的设计,有效减少了变速器的轴向尺寸。
采埃浮9HP48采用的爪形离合器使得变速器结构更为紧凑,但也造成调校难度大并容易产生顿挫的缺点;9G-TRONIC采用3个离合器与3个制动器来实现换挡操作,9HP48采用4个离合器与2个制动器来实现换挡操作。而制动器最终是摩擦钢片齿连接到箱体上,制动器的存在无疑增加了箱体的加工制造难度;且由于箱体材料一般是铝合金,更多的制动器无疑会对能够保证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设计造成困难,故相同操作元件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制动器的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较少的(两个)制动器并可通过两个换挡元件即可实现多挡变速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相对来说较少的制动器数量,降低箱体的设计及制造难度,并可使变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包括箱体、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沿同一回转轴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行星排,每个行星排均具有相互配合的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及行星轮组,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离合器,以及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齿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行星排的齿圈固定不动,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构件同时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将从所述输入构件输入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所述第二离合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将从所述输入构件输入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所述第三离合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将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所述第四离合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将从所述输入构件输入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所述第一制动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将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制动,所述第二制动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同时将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及第二行星排的齿圈制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四个离合器及两个制动器中的两个元件选择性地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九个前进速比和一个后退速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制动器与所述第三离合器同时闭合,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一前进速比,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第三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二前进速比,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三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三前进速比,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三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四前进速比,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五前进速比,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六前进速比,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四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七前进速比,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第四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八前进速比,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四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九前进速比,所述第二制动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一个后退速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四行星排的齿圈与箱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齿圈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在同一个行星排中,太阳轮和行星轮组外啮合,行星轮组与齿圈内啮合,行星轮组通过轴承安装在对应的行星架的销轴上。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
本发明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采用六个操作元件(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与四个行星排组合的连接方式,可实现只采用其中的两个操作元件选择性地闭合的多种组合方式,即可产生多个速比变换;而采用相对较少的制动器(两个)可以减少箱体的加工制造难度,在保证箱体的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箱体的轻量化设计制造;而在相同数量(六个)操作元件的前提下,采用较多的(四个)离合器可以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变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并可有利于在特定的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只空转而不承载扭矩或者不参与转动,以减少行星排的拖拽扭矩,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一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二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三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四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五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六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七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八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第九前进速比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实现后退速比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其中,1、第一行星排;11、第一太阳轮;12、第一齿圈;13、第一行星架;14、第一行星轮组;2、第二行星排;21、第二太阳轮;22、第二齿圈;23、第二行星架;24、第二行星轮组;3、第三行星排;31、第三太阳轮;32、第三齿圈;33、第三行星架;34、第三行星轮组;4、第四行星排;41、第四太阳轮;42、第四齿圈;43、第四行星架;44、第四行星轮组;5、箱体;6、输入构件;7、输出构件;C1、第一离合器;C2、第二离合器;C3、第三离合器;C4、第四离合器;B1、第一制动器;B2、第二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闭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沿同一回转轴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每个行星排均包括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及行星轮组;同一个行星排中,太阳轮和行星轮组外啮合,行星轮组与齿圈内啮合,行星轮组通过轴承安装在对应的行星架的销轴上;为了便于表述,将第一行星排1的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及行星轮组分别标记为第一太阳轮11、第一齿圈12、第一行星架13及第一行星轮组14,其余的三个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及行星轮组按照相同的方式依次标记,不在赘述;该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还包括输入构件6、输出构件7、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以及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其中,上述的四个离合器可采用为多片式湿式离合器或犬牙式离合器,上述的两个制动器可采用鼓式制动器或多片式湿式制动器;
继续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方案的各部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其中,输入构件6(输入轴)与第二太阳轮21固定连接,输出构件7(输出轴)同时与第一齿圈12与第三行星架33固定连接,第一齿圈12与第三行星架33采用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使得第一齿圈12与第三行星架33始终能够同步转动,第一行星架13与第二齿圈22采用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行星架13与第二齿圈22始终能够同步转动,第二行星架23与第三齿圈32采用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使得第二行星架23与第三齿圈32始终能够同步转动,第三太阳轮31与第四太阳轮41采用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使得第三太阳轮31与第四太阳轮41始终能够同步转动,而第四齿圈42不参与转动,也就是说第四齿圈42处于常制动的状态,因此,可以将第四齿圈42与箱体5固定连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采用制动器来制动第四齿圈42,以尽量减少制动器的数量,因为在变速器的制造过程中,制动器上的摩擦片是连接到箱体5上的,制动器的存在无疑会增加箱体5的加工制造难度,若将第四齿圈42与箱体5固定连接,可减轻箱体5的加工制造难度,并且可以避免换挡(切换速比)过程中如若采用制动器而对箱体的直接冲击,从而可以改善箱体5的受载情况;
第一离合器C1衔接在输入构件6与第二齿圈22之间,其作用是当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闭合时,第二齿圈22与输入构件6处于连接状态,以实现将从输入构件6输入的动力传递至第二齿圈22的目的,第二离合器C2衔接在输入构件6与第一太阳轮11之间,其作用是当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闭合时,第一太阳轮21与输入构件6处于连接状态,以实现将从输入构件6输入的动力传递至第一太阳轮11的目的,第三离合器C3衔接在第四太阳轮41与第四行星架43之间,其目的是当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闭合时,以实现将第四行星架43与第四太阳轮41连接,使得第四行星架43与第四太阳轮42等速转动,然而,由于第四齿圈42处于常制动状态,因此,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闭合时,第四行星排4被整体制动,第四离合器C4衔接在输入构件6与第四行星架43之间,其作用是当第四离合器C4选择性地闭合时,以实现将从输入构件6输入的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第一太阳轮11通过第一制动器B1与箱体5连接,其作用是当第一制动器B1选择性地闭合时,将第一太阳轮11制动,第一行星架13及第二齿圈22通过第二制动器B2与箱体5连接,其作用是当第二制动器B2选择性地闭合时,同时将第一行星架13及第二齿圈22制动。
下面将具体列举本发明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是如何实现采用两个操作元件选择性地闭合即可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多个速比变换的:
如表一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的速比变换逻辑表,表一中列举出了具体是采用哪两个操作元件选择性闭合,从而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了九个前进速比和一个后退速比的,为了便于表述,将这九个前进速比顺序命名为第一前进速比至第九前进速比,并在表一中将这九个前进速比依次标记为1挡-9挡,将后退速比标记为R挡;在表一中K1、K2、K3、K4分别为四个行星排的特征参数,其具体数值为各自的齿圈的齿数与太阳轮齿数的比值。
请结合表一及附图2所示,当制动器B2和第三离合器C3同时闭合时,可以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一前进速比(1挡),在1挡位中,第二制动器B2闭合使得第二齿圈22被制动,而第三离合器C3闭合,使得第四行星排4具有作为一个整体回转的趋势,但是由于第四齿圈42处于常制动的状态,导致第四行星排4整体制动;因此,如附图2中实线所示,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到第二太阳轮21,并由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行星架23,再由第二行星架23传递至第三齿圈32,经第三行星轮组34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故而1挡位的传动比i1=(1+K2)×(1+K3)/K3。
此外,由于第三离合器C3闭合及第四齿圈42常制动,导致第四行星排4整体制动,从而减少行星排的拖拽扭矩,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结合表一及附图3所示,当第一制动器B1和第三离合器C3同时闭合时,可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二前进速比(2挡),在2挡位中,第一制动器B1闭合,使得第一太阳轮11被制动,而第三离合器C3闭合,使得第四行星排4具有作为一个整体回转的趋势,但是由于第四齿圈42处于常制动的状态,导致第四行星排4整体制动;因此,如附图3中实线所示,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到第二太阳轮21,并由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行星架23,再由第二行星架23传递至第三齿圈32,经第三行星轮组34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三行星架33与第一齿圈12固连在一起,当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时,第一齿圈12也随之一起转动,故动力经由第一齿圈12传递至第一行星轮组14,再由第一行星架13传递至第二齿圈22再到第二行星轮组24,此过程对原本的动力传递有推动作用,故而2挡的输出转速比1挡的输出转速高,其传动比i2=[(1+K1)×(1+K2)+K3×(1+K1+K2)]/[K3×(1+K1)]。
此外,由于第三离合器C3闭合及第四齿圈42常制动,导致第四行星排4整体制动,从而减少行星排的拖拽扭矩,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请结合表1及附图4所示,当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同时闭合时,可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三前进速比(3挡),在3挡位中,第三离合器C3闭合及第四齿圈42常制动,使得第四行星排整体制动,第二离合器C2闭合,使得输入构件6输入的动力能够传递至第一太阳轮11,因此,第一太阳轮21在此状态下亦可作为输入的主动元件;因此,如附图4中实线所示,在3挡位下,动力的传递路线分为两条,其中一条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到第二太阳轮21,并由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行星架23,再由第二行星架23传递至第三齿圈32,经第三行星轮组34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另一条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经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一太阳轮11,再由第一行星轮组14传递至第一齿圈12,在经输出构件7输出;因此,3挡位的传动比i3=[(1+K1)×(1+K2)+K3×(1+K1+K2)]/[K3×(1+K1+K2)]。
此外,由于第三离合器C3闭合及第四齿圈42常制动,导致第四行星排4整体制动,以减少行星排的拖拽扭矩,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结合表一及附图5所示,当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同时闭合时,可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四前进速比(4挡),在4挡位中,第一离合器C1闭合使得第二齿圈22、第二太阳轮21及输入构件6三者等速同步转动,在该情况下,第二行星排2整体回转作为动力输入的主动元件,第三离合器C3闭合及第四齿圈42常制动,使得第四行星排4整体制动;因此,如图5中实线所示,其动力传递路线为:从输入构件6输入的动力传递至第二行星排2,第二行星排2整体回转将动力传递至第三齿圈32,再经第三行星轮组34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最终由输出构件7输出;因此,其传动比为:i4=(1+K3)/K3。
此外,由于第三离合器C3闭合及第四齿圈常制动,使得第四行星排4整体制动,从而可以减少行星排的拖拽扭矩,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结合表一及附图6所示,当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同时闭合时,可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五前进速比(5挡),在5挡位中,第一离合器C1闭合使得第二行星排2与输入构件6等速地整体回转,第二离合器C2闭合使得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整体及第三行星排3均等速地整体回转,从而使输出构件6输入的转速与输出构件输出的转速相等,因此,其速比i5=1。
结合表一及图7所示,当第一制动器B1和第一离合器C1同时闭合时,可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六前进速比(6挡),在6挡位中,第一制动器B1闭合,使第一太阳轮11制动,第一离合器C1闭合,使得第二行星排2与输入构件6等速地整体回转,第二行星排2整体地作为动力输入元件,因此,如附图7中实线所示,其动力传递路线为:从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排2,第二行星排整体回转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行星架13,再经第一行星轮组14传递至第一齿圈12,最终由输出构件7输出;因此,其传动比i6=K1/(1+K1)。
结合表一及附图8所示,当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同时闭合时,可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七前进速比(7挡),在7挡位中,第一离合器C1闭合,使得第二行星排2与输入构件6等速地整体回转,第二行星排2整体地作为动力输入主动元件,第四离合器C4闭合使得第四行星架43作为从输入构件6输入动力的另一个主动元件,因此,如附图8中的实线所示,在7挡位中,有两条动力传递路线,其中一条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至第二行星排2,第二行星排整体回转,将动力传递至第三齿圈32,经第三行星轮组34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最终由第三行星架33将动力传递至输出构件7输出;另一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经第四离合器C4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再经第四行星轮组44传递至第四太阳轮41,然后过渡到第三太阳轮31,再经第三行星轮组34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输出;因此,7挡位的传动比i7=(1+K3)/(1+K3+K4)。
结合表一及附图9所示,当第一制动器B1和第四离合器C4同时闭合时,可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八前进速比(8挡),在8挡位中,第一制动器B1闭合时,使得第一太阳轮11制动,第四离合器C4闭合使得第四行星架43作为从输入构件6输入的动力的一个主动元件,因此,如附图9的实线所示,在8挡位中,有两条动力传递路线,其中一条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到第二太阳轮21,并由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行星架23,再由第二行星架23传递至第三齿圈32,经第三行星轮组34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另一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经第四离合器C4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再经第四行星轮组44传递至第四太阳轮41,然后过渡到第三太阳轮31,再经第三行星轮组34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输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三行星架33与第一齿圈12固连在一起,当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时,第一齿圈12也会随之一起转动,使得动力经由第一齿圈12传递至第一行星轮组14,再由第一行星架13传递至第二齿圈22,由第二齿圈传递至第二行星轮组24,从而对原来的动力传递路线具有推动作用;因此,8挡位的传动比
结合表一及附图10所示,当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同时闭合时,可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第九前进速比(9挡),在9挡位中,第二离合器C2闭合,使得第一太阳轮11作为从输入构件6输入的动力的一个主动元件,第四离合器C4闭合,使得第四行星架43作为从输入构件6输入的动力的另一个主动元件;因此,如附图10的实线所示,在9挡位中,形成三条动力传递路线;第一条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到第二太阳轮21,并由第二行星轮组24传递至第二行星架23,再由第二行星架23传递至第三齿圈32,经第三行星轮组34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将动力输出;第二条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经第四离合器C4传递至第四行星架43,再经第四行星轮组44传递至第四太阳轮41,然后过渡到第三太阳轮31,再经第三行星轮组34传递至第三行星架33,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输出;第三条动力传递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经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一太阳轮11,经第一行星轮组14传递至第一齿圈12,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输出;因此,9挡位的传动比
结合表一及附图11所示,当第二制动器B2和第二离合器C2同时闭合时,可在输入构件6和输出构件7之间产生一个后退速比(R挡),在R挡位中,第二制动器B2闭合,使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齿圈22同时制动,第二离合器C2闭合时,使得第一太阳轮11作为从输入构件6输入的动力的一个主动元件,因此,如附图11的实线所示,在R挡位中,其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从输入构件6输入,经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一太阳轮11,经第一行星轮组14传递至第一齿圈12,并最终由输出构件7输出;因此,R挡的传动比iR=-K1。
表一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采用六个操作元件(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与四个行星排组合的连接方式,可实现只采用其中的两个操作元件选择性地闭合的多种组合方式,即可产生多个速比变换;而采用相对较少的制动器(两个)可以减少箱体的加工制造难度,在保证箱体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箱体的轻量化设计制造;而在相同数量(六个)操作元件的前提下,采用相对较多的(四个)离合器可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变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并可有利于在特定的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只空转而不承载扭矩或者不参与转动,以减少行星排的拖拽扭矩,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沿同一回转轴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行星排,每个行星排均具有相互配合的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及行星轮组,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离合器,以及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齿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行星排的齿圈固定不动,
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构件同时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离合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将从所述输入构件输入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所述第二离合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将从所述输入构件输入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所述第三离合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将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所述第四离合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将从所述输入构件输入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
所述第一制动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将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制动,所述第二制动器选择性地闭合以同时将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及第二行星排的齿圈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离合器及两个制动器中的两个元件选择性地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九个前进速比和一个后退速比,
其中,所述两个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元件为所述四个离合器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动器与所述第三离合器同时闭合,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一前进速比,
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第三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二前进速比,
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三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三前进速比,
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三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四前进速比,
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五前进速比,
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六前进速比,
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四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七前进速比,
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第四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八前进速比,
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四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第九前进速比,
所述第二制动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同时闭合,以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产生一个后退速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齿圈与箱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齿圈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焊接、一体制造或者通过花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行星排中,太阳轮和行星轮组外啮合,行星轮组与齿圈内啮合,行星轮组通过轴承安装在对应的行星架的销轴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
CN201710498029.0A 2017-06-26 2017-06-26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Active CN107435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8029.0A CN107435713B (zh) 2017-06-26 2017-06-26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8029.0A CN107435713B (zh) 2017-06-26 2017-06-26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5713A CN107435713A (zh) 2017-12-05
CN107435713B true CN107435713B (zh) 2019-10-11

Family

ID=60458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98029.0A Active CN107435713B (zh) 2017-06-26 2017-06-26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357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8335B (zh) * 2018-03-13 2023-08-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离合器模块、离合器供油系统及电控液力式自动变速器
CN113685510B (zh) * 2020-05-18 2024-01-2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5366655B (zh) * 2022-09-26 2023-06-2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多级变速器、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5879A (zh) * 2007-01-31 2008-08-0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速变速器
CN101368619A (zh) * 2007-08-15 2009-02-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九级变速器
CN101373015A (zh) * 2007-08-24 2009-02-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级变速器
CN101498353A (zh) * 2008-02-01 2009-08-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速变速器
EP2467617B1 (de) * 2009-08-20 2014-09-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5879A (zh) * 2007-01-31 2008-08-0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速变速器
CN101368619A (zh) * 2007-08-15 2009-02-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九级变速器
CN101373015A (zh) * 2007-08-24 2009-02-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级变速器
CN101498353A (zh) * 2008-02-01 2009-08-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速变速器
EP2467617B1 (de) * 2009-08-20 2014-09-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5713A (zh) 201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68069B2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EP1944526B1 (en) Hybrid drive device
US9377086B2 (en) Multi-stage transmission
US9657814B2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4081088B (zh) 多级变速器
CN104024690A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CN104094021B (zh) 多级变速器
JP2013502544A (ja) 多段変速機
CN107435713B (zh)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0822034A (zh) 九挡自动变速器
CN107269778A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
CN106641135B (zh) 一种十二挡自动变速器
CN108194587A (zh)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08180265B (zh)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JP3763288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CN107477155B (zh)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08194586A (zh)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JP4039309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CN108223718B (zh)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JP3763287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CN107524767B (zh)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JP5121806B2 (ja) 自動変速機
JP5350281B2 (ja) 自動変速機
WO2024062726A1 (ja) ユニット
WO2024062727A1 (ja) 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