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1989A -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1989A
CN109881989A CN201910210129.8A CN201910210129A CN109881989A CN 109881989 A CN109881989 A CN 109881989A CN 201910210129 A CN201910210129 A CN 201910210129A CN 109881989 A CN109881989 A CN 109881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atch bolt
signal
controll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01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宗献
麦政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o Hantian
Original Assignee
Cao Hanti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o Hantian filed Critical Cao Hantian
Priority to CN2019102101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819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81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198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包括有锁面板和锁体,锁体包括有方舌组件、电动机构、内电路板和门扇位置传感器,内电路板上设置有内控制器、电机主驱动器,电机主驱动器用于控制驱动电动机构,电机主驱动器和门扇位置传感器分别与内控制器信号连接;锁面板上设置有外电路板,外电路板上设置有外控制器和信号连接外控制器的电机备用驱动器,电机备用驱动器用于在内电路板出现故障时控制驱动电动机构;内控制器与外控制器信号连接;内控制器用于确认符合上锁条件时通过电机主驱动器、电动机构自动驱动方舌组件完成上锁;内控制器也用于收到外控制器的开锁指令后,通过电机主驱动器、电动机构自动驱动方舌组件完成开锁,这样可确保锁具运行正常。

Description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电动方式作为正常的上锁、开锁结构的锁具,所述锁具具有双控制系统从而能够为电动上锁、开锁提供双重保证。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锁具特别是采用电动开锁上锁的锁具,从安全角度需要设置备用的开锁上锁手段。一般来说机械锁匙开锁就作为一种常规的备用选择被广泛应用到智能电动锁具中。即在正常开锁上锁工作中采用电动开锁,在电动开锁机构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在门外采用机械锁匙开锁。但不同结构的电动锁体结构采用不同的备用开锁手段和方法。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20548219.6,名称为“一种TM卡指纹智能锁”的技术方案,披露了一种TM卡指纹智能锁,包括电控锁体、室内锁盖板和室外锁盖板,以及控制电机驱动装置的控制器,所述的室外锁盖板上设置有指纹识别器和TM卡感应口;所述的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备用控制器和电源,主控制器和备用控制器分别与驱动电控锁的电机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的指纹识别器和TM卡感应口分别与主控器和备用控制器相连接,由指纹识别器和TM卡感应口共同采集的信息与主控制器和备用控制器通信。该方案披露了一种双回路驱动所述电机驱动装置的方案,该双回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下能够降低发生故障的概率,但并没有很好解决当同时承载主控制器和备用控制器的电路板本身出现故障时如何实现锁具的开锁和上锁。
发明内容
面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成一种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包括有外锁面板、内锁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锁面板和内锁面板之间的锁体,所述锁体包括有锁壳体,所述锁壳体中布置有用于上锁的方舌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实现上锁开锁的电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上还布置有内电路板和用于检测门扇位置的门扇位置传感器,所述内电路板上设置有内控制器、电机主驱动器,所述电机主驱动器用于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所述电机主驱动器和门扇位置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内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外锁面板或内锁面板上设置有外电路板,所述外电路板上设置有外控制器和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的电机备用驱动器,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用于在所述内电路板出现故障时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所述内控制器与所述外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内控制器用于当门扇处于关门位置并自行检测确认符合上锁条件时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所述电动机构自动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完成上锁,并将上锁完成的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所述内控制器也用于收到所述外控制器的开锁指令后,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所述电动机构自动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完成开锁,并将开锁完成的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
其中,所述外电路板和所述内电路板在机械结构、物理空间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它们所获取的信号可以通过所述内控制器和所述外控制器进行交换传递。所述外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内控制器发送开锁指令,所述内控制器用于把上锁、开锁完成的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
其中,所述外控制器的开锁指令可以是来源于下面将要论述到的开锁指令拾取装置或内开锁按钮等等开锁指令输入装置。一般情况下,所述外控制器的开锁指令会传送给所述内控制器,再由所述内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驱动控制所述电动机构动作。但是在所述内电路板出现故障时,所述外控制器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动作。其中所述内电路板出现故障包括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或所述内控制器的某一个环节发生损坏、失电、失灵等异常情形不能工作的情况,亦或是所述内电路板上的印刷电路发送损坏的异常情形。
其中,所述上锁条件是设定于内控制器中的上锁标准模型,可以设定为门扇处于关门位置即符合上锁条件,或在所述门扇处于关门位置的基础上符合其他的附加条件即符合上锁条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能够自动检测门扇位置并向所述内控制器传送门扇位置信号,所述内控制器接收到所述门扇位置信号后将自行检测,如果确认符合上锁条件,所述内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所述电动机构自动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完成上锁,此过程不需要人手特意介入向所述锁具输入上锁指令。所述内控制器还将上锁完成的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当所述内控制器在特定时间内没有向所述外控制器反馈上锁完成的信号时表明所述内电路板已经出现故障,此时由所述外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启动所述电动机构实现上锁。另外,所述内控制器也用于收到所述外控制器的开锁指令后,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所述电动机构自动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完成开锁,并将开锁完成的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当所述内控制器在特定时间内没有向所述外控制器反馈开锁完成的信号时表明所述内控制器、电机主驱动器或内电路板本身已经出现故障,此时由所述外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启动所述电动机构实现开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外控制器和电机备用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外电路板上,所述内控制器和电机主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内电路板上,这样即使所述内电路板出现故障而不能控制所述电动机构动作,仍然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外电路板上的所述外控制器和电机备用驱动器直接控制所述电动机构动作,并不影响所述锁具的正常使用,使得所述锁具在外观上表现为正常的上锁和开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外锁面板上还设置有开锁指令拾取装置,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用于拾取开锁指令并将与所述开锁指令对应的开锁指令信号传递给所述外控制器予以验证,所述外控制器用于在验证开锁指令信号正确的基础上,向所述内控制器发出开锁指令,或者当所述内控制器出现故障不能执行开锁指令时,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所述电动机构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完成开锁。
其中,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是生物信号拾取装置、按键指令信号拾取装置或远程开锁指令拾取装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控制器对错误的开锁指令信号具有过滤作用,分担了所述内控制器的部分工作,有利于延长所述内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存在两条不同的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构动作的控制回路,第一控制回路是所述外控制器通过所述内控制器及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动作开锁;第二控制回路是当所述内控制器出现故障不能执行开锁指令时,所述外控制器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动作开锁。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优先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使用,所述第二控制回路是所述第一控制回路失效后的自动备用代替回路。其中,所述内控制器出现故障不能执行开锁指令的情况包括所述内控制器本身损坏、所述内电路板线路故障等异常情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外锁面板上还设置有外上锁按钮,所述外上锁按钮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所述外上锁按钮用于通过所述外控制器实施强制上锁。其中,所述外上锁按钮既可以是机械式的触碰按钮,也可以是电子式的触摸、触发按钮;其次所述外上锁按钮既可以是一个专用的按钮也可以是几个组合按钮,按压几个组合按钮后也可以给出控制信号。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控制器能够响应所述外上锁按钮的上锁指令通过所述内控制器、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动作完成室外强制上锁。该上锁方式成为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出现故障导致不能自动上锁时的一种备用代替上锁方案。为了避免被恶意损坏,所述外上锁按钮可设置于比较隐蔽的地方予以保护。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内锁面板上还设置有内上锁按钮和内开锁按钮,所述内上锁按钮和内开锁按钮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所述内上锁按钮用于通过所述外控制器在室内实施强制上锁,所述内开锁按钮用于通过所述外控制器在室内实施开锁。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所述内开锁按钮时所述外控制器根据所述内开锁按钮的启动信号通过所述内控制器及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动作开锁,或当所述内电路板出现故障时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动作开锁。当启动所述内上锁按钮时所述外控制器根据所述内上锁按钮的启动信号通过所述内控制器及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动作上锁,或当所述内电路板出现故障时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动作上锁。也即说在门内不仅可以实现强制上锁还可以强制开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锁壳体中还布置有斜舌组件,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斜舌托板和设置在所述斜舌托板前端的并具有斜面的斜舌头部,还包括有能够驱动所述斜舌组件自动沿轴向伸出的斜舌复位弹簧,所述斜舌复位弹簧能够驱动所述斜舌组件自动沿轴向伸出;在所述斜舌托板上设置有用于表征所述斜舌头部移动位置的信号柱,在所述信号柱移动的过程中,所述信号柱形成能够表征所述斜舌头部伸出到位的第一位置以及能够表征所述斜舌头部收回到位的第二位置;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布置的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和对应所述第二位置布置的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和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柱路过的位置信号并将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的信号传送给所述内控制器;所述内控制器用于在首先接收到由所述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依次传送并表征所述斜舌头部从所述锁壳体外收回到所述锁壳体内的斜舌收回信号序列,然后再接收到由所述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依次传送并表征所述斜舌头部从所述锁壳体内伸出到所述锁壳体外的斜舌伸出信号序列,以及接收到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发送的表征门扇处于关门位置的位置信号后,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所述电动机构自动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完成上锁,并将上锁完成的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
其中,在所述斜舌托板上设置有用于表征所述斜舌头部移动位置的信号柱,该特征定义了所述信号柱与所述斜舌头部之间具有相同的移动状态和移动距离,所述信号柱随所述斜舌托板的移动而移动。
其中,在所述信号柱移动的过程中,所述信号柱形成能够表征所述斜舌头部伸出到位的第一位置以及能够表征所述斜舌头部收回到位的第二位置,该特征定义了当所述信号柱移动到第一位置时,表征所述斜舌头部伸出到所述锁壳体之外并到达设定位置,所述设定位置并不一定是所述斜舌头部的最大移出位置,即并不要求所述斜舌头部全部伸出到所述锁壳体之外,可以把所述斜舌头部伸出六分之五时认定为所述斜舌头部伸出到位。同样当所述信号柱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表征所述斜舌头部收回到所述锁壳体之外并到达设定位置,所述设定位置并不一定是所述斜舌头部的最大收回位置,即并不要求所述斜舌头部全部收回到所述锁壳体之内,可以把所述斜舌头部收回二分之一时认定为所述斜舌头部收回到位。
其中,所述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可以是红外线感应器、磁感应器或行程开关等等能够接收所述信号柱路过的位置信号的装置。
其中,所述斜舌收回信号序列是先由所述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向所述内控制器传送的信号,后由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向所述内控制器传送的信号按发送顺序排列组成的信号组合。在所述斜舌头部从所述锁壳体外收回到所述锁壳体内的过程中,所述信号柱从所述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移动到所述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形成所述斜舌收回信号序列。同理所述斜舌伸出信号序列是先由所述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向所述内控制器传送的信号,后由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向所述内控制器传送的信号按发送顺序排列组成的信号组合。在所述斜舌头部从所述锁壳体内伸出到所述锁壳体外的过程中,所述信号柱从所述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移动到所述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形成所述斜舌伸出信号序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控制器可以在先后接收到所述斜舌收回信号序列和所述斜舌伸出信号序列的情况下判定所述斜舌头部已经上锁到位,在此基础上如果还接收到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发送的表征门扇已经关闭到位的门扇位置信号,则可以确认符合上锁条件。如此可以确保在所述斜舌组件上锁到位并门扇处于关门位置的情况下才驱动所述方舌组件上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内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报警器用于所述内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斜舌收回信号序列,但在缓冲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斜舌伸出信号序列时发出报警提示信号。此表明所述斜舌组件出现假锁现象或所述斜舌位置传感器出现故障,通过所述报警器可以提醒用户注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内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报警器用于当所述内控制器依次接收到所述斜舌收回信号序列、所述斜舌伸出信号序列,但在缓冲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所发出的表征门扇已经闭合的信号时,发出报警提示信号。此表明门扇没有关闭到位,通过所述报警器可以提醒用户注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内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报警器用于当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或电机主驱动器出现故障时,发出报警提示信号。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锁壳体中还布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实现上锁开锁的第一拨臂,所述电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拨臂以拨动方式驱动所述方舌组件上锁或开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内电路板上设置有主传感器,所述主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内控制器,所述主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第一拨臂的位置信号并传送给所述内控制器。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智能锁具中。
附图说明
图1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应急开锁结构的锁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电动锁体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方舌头部处于开锁状态;
图3 是电动锁体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方舌头部处于上锁状态,图中省略了第一拨动装置6、内电路板500和电动机构2;
图4 是第一拨动装置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拨动装置6上设置有第一拨臂600;
图5 是方舌组件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方舌组件4、中间滑动件300和滑拨件400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 是方舌组件4、中间滑动件300和滑拨件400的分解结构意图;
图8 是卡位板件9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9 是转动臂8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 是第二拨动装置7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 是所述电动锁体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为了显示清楚第二拨臂71与所述斜舌托板31之间的传动关系,图中省略了方舌组件及其上的中间滑动件300、滑拨件400等构件;
图12 是所述第一拨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拨臂之间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 是所述机械锁芯、门内旋钮和第二拨臂之间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14 是应用与所述锁具上的双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应急开锁结构的锁具及其电动锁体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具有应急开锁结构的锁具,包括朝向室内的内锁面板101、朝向室外的外锁面板102以及布置于所述内锁面板101和所述外锁面板102之间的电动锁体100,所述电动锁体100一般埋设在门扇内;所述电动锁体100包括锁壳体1,在所述锁壳体1内容纳有轴向移动的斜舌组件3、轴向移动的方舌组件4和能够驱动所述斜舌组件3自动沿轴向伸出的斜舌复位弹簧5。所述斜舌组件3与所述方舌组件4左右布置。
所述斜舌组件3包括斜舌托板31和设置在所述斜舌托板31前端的并具有斜面的斜舌头部32。在所述锁壳体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轴14,所述斜舌托板31上设置有适配于下面将要论述到的第一转轴62的第一长孔311以及适配于所述第二定位轴14的第二长孔312,所述第一长孔311、第二长孔312分别沿前后方向布置从而能够分别借助于所述第一转轴62、第二定位轴14予以引导所述斜舌托板31的沿轴向前后移动,提高所述斜舌托板31的滑移平稳性。所述锁壳体1包括正面壳体11,所述正面壳体11上设置有能够让所述斜舌头部32沿轴向伸出的斜舌开口部(图中未画出)。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方舌组件4包括方舌托板41和设置在所述方舌托板41前端的两个方舌头部(421、422)。所述方舌托板41在左右方向上宽幅布置,所述两个方舌头部(421、42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不同,方舌头部421的宽度大于所述方舌头部422。这样,所述两个方舌头部(421、422)充分利用了所述锁体100所具有的宽度空间设置大宽度,其中方舌头部421的宽度大于所述方舌头部422,可以大大提高抵抗暴力破坏锁舌的能力。所述正面壳体11上设置有能够让所述方舌头部42沿轴向伸出的方舌开口部(图中未画出)。两个方舌头部(421、422)下面统称为方舌头部42。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锁壳体1内还包括有转动设置的第一拨动装置6、设置在第一拨动装置6上的所述第一拨臂600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旋转的电动机构2。所述电动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1及受所述驱动电机21驱动的减速机构22。所述第一拨动装置6包括有第一转轴6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62的顶端的传动齿盘63,所述第一拨动装置6通过所述第一转轴62转动设置在所述锁壳体1内。所述第一拨臂600同时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62和所述传动齿盘63上并与所述传动齿盘63同步转动。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拨臂600仅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62或所述传动齿盘63上也是可行的。所述第一拨臂600以拨动方式驱动所述方舌组件4正常上锁开锁并在完成上锁开锁后脱离所述方舌组件4,所述第一拨臂600还能收回所述斜舌组件3。所述减速机构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传动齿盘63啮合传动的输出齿轮23,所述电动机构2通过所述输出齿轮23与所述传动齿盘63之间的啮合传动驱动所述第一拨动装置6和所述第一拨臂600正反向旋转, 另外还能够在所述减速机构22停止工作后借助所述输出齿轮23与所述传动齿盘63之间的啮合关系定位所述第一拨臂600,防止所述第一拨臂600随意旋转而影响其他构件的运作。
如图5、图6、图7和图11所示,所述方舌托板41上设置有能够让所述第一拨臂600旋入并用于结合所述第一拨臂600的第一凹陷43,当所述第一拨臂600旋入所述第一凹陷43并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能够拨动所述方舌托板41沿轴向向前或向后移动。在所述方舌托板41的下方设置有滑拨件400和能够驱动所述滑拨件400沿轴向向前自动复位的滑拨件复位弹簧54。在所述方舌托板41的下侧壁上设置有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一弹簧定位柱411,滑拨件导向柱(412、413),在所述滑拨件400上设置有滑拨件连接臂403和适配所述滑拨件导向柱(412、413)设置的导向槽(404、405),所述滑拨件复位弹簧5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定位柱411,另一端连接所述滑拨件连接臂403,所述滑拨件400通过所述导向槽(404、405)穿套在所述滑拨件导向柱(412、413)上,从而滑动设置在所述方舌托板41上。当所述方舌托板41沿轴向前后移动时能够带着所述滑拨件400和滑拨件复位弹簧54也沿轴向前后移动。这样,所述滑拨件400、滑拨件复位弹簧54与所述方舌托板41之间为上下叠置的关系,可以减少安装空间的占有。其次,当所述方舌托板41带着所述滑拨件400沿轴向前后移动时,所述方舌托板41并不需要克服所述滑拨件复位弹簧54的弹性阻力,可减少所述电动机构2的能耗。在所述滑拨件400上还设置有能够让所述第一拨臂600旋入并用于结合所述第一拨臂600的辅助凹陷406,所述辅助凹陷406位于所述第一凹陷43的前方。所述滑拨件400上还设置有用于拨动所述斜舌托板31的滑拨件拨动臂401,所述斜舌托板31上设置有用于结合所述滑拨件拨动臂401的拨动结合部315,所述拨动结合部315的前方预留有用于避让所述滑拨件拨动臂401沿轴向前后移动的前方避让空间316。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拨件400和所述滑拨件复位弹簧54还可以设置在所述锁壳体11上,当所述方舌托板41向后方向移动时所述方舌托板41克服所述滑拨件复位弹簧54的弹性阻力带着所述滑拨件400向后方向移动,当所述方舌托板41向前方向移动时,所述滑拨件400在所述滑拨件复位弹簧54的驱动下沿轴向向前自动复位。
如图2、图3和图8所示,在所述锁壳体1内还设置有的卡位板件9和能够驱动所述卡位板件9自动复位的卡位板件复位弹簧52,所述卡位板件9与所述方舌托板41上下布置,所述卡位板件9与所述方舌托板41之间设置有轴向锁定装置,所述卡位板件9通过所述轴向锁定装置配合轴向锁定所述方舌托板41。所述轴向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方舌托板41并朝向所述卡位板件9的凸起4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卡位板件9上的适配于所述凸起47的第三凹陷9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凹陷92的数量为3个,所述第一凹陷43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三凹陷92多于所述第一凹陷43的数量并且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三凹陷92的跨步长度与所述第一凹陷43的跨步长度大致相同。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47和所述第三凹陷92还可以互换位置,即在所述卡位板件9上设置朝向所述方舌托板41的凸起47,在所述卡位板件9上设置适配于所述凸起47的第三凹陷92。所述卡位板件9还包括有一个延伸到所述第一凹陷43的一个侧边94,在正视图方向看,所述一个侧边94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凹陷43的正投影重叠。当所述第一拨臂600旋入所述第一凹陷43时,所述第一拨臂600能够结合到所述一个侧边94上并挤推所述卡位板件9移动使所述轴向锁定装置失效从而解除对所述方舌托板41的轴向锁定让所述方舌托板41能够沿轴向前后移动,当所述第一拨臂600离开所述第一凹陷43时所述卡位板件复位弹簧52能够驱动所述卡位板件9自动复位轴向锁定所述方舌托板41使其不能沿轴向前后移动。
如图3、图5和图9所示,在所述方舌组件4上还设置有朝向后方的立面49,在所述锁壳体1内还转动设置有转动臂8和能够推动所述转动臂8旋转出来复位的转动臂复位弹簧51。所述转动臂8上设置有轴孔83和避让所述凸起47的避让孔84,在所述转动臂8的左边缘设置有连接凸起82。在所述锁壳体1上设置有旋转轴12,所述转动臂8通过轴孔83转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12上。所述转动臂复位弹簧51的一端套接在所述连接凸起82上,另一端顶压在所述锁壳体1的左竖立侧壁上。当所述转动臂8旋转出来复位时其顶端81能够顶靠在所述立面49上从而能够协同所述轴向锁定装置提高所述方舌组件4被轴向压回的轴向力矩。所述卡位板件9上还设置有能够推动所述转动臂8的顶端离开所述立面49的推动臂91,所述推动臂91与所述转动臂8之间的结合点A位于所述转动臂8的旋转轴12与所述转动臂8的顶端81之间。当所述卡位板件9被挤推移动使所述轴向锁定装置失效从而解除对所述方舌托板41的轴向锁定时,所述卡位板件9通过所述推动臂91同步推动所述转动臂8的顶端离开所述立面49从而便于收回所述方舌组件4。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方舌头部42和斜舌头部32伸出到所述锁壳体1之外的状态下,所述转动臂8在所述转动臂复位弹簧51的作用下旋转出来复位,其顶端81顶靠在所述立面49上。所述卡位板件9在所述卡位板件复位弹簧52的作用下复位,所述轴向锁定装置轴向锁定所述方舌托板41让其不能沿轴向前后移动。此时所述锁体100处于上锁状态。当需要解锁时,所述电动机构2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旋入所述第一凹陷43并逆时针方向继续旋转时,所述卡位板件9被所述第一拨臂600挤推移动使所述轴向锁定装置失效并解除对所述方舌托板41的轴向锁定,同时还通过所述推动臂91推动所述转动臂8的顶端81离开所述立面49,所述第一拨臂600拨动所述方舌托板41向后移动并将所述方舌头部42收回到所述锁壳体1内,此时所述滑拨件400及其所述辅助凹陷406也随所述方舌托板41向后移动到位并且所述滑拨件拨动臂401能够结合到(或基本接近)所述拨动结合部315,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拨臂600继续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旋入所述辅助凹陷406并逆时针方向继续旋转时,所述第一拨臂600不仅能够挤推所述卡位板件9(在结构上也可以设置为此时不用再挤推所述卡位板件9)而且拨动所述滑拨件400继续后移,而继续后移的所述滑拨件400能够通过所述拨动结合部315拖动所述斜舌头部32收回到所述锁壳体1内。当所述斜舌托板31后移到位后,所述电动机构2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顺时针方向旋转并离开所述辅助凹陷406,释放所述滑拨件400及斜舌组件3,所述滑拨件400在所述滑拨件复位弹簧54的驱动下向前复位,所述斜舌组件3在所述斜舌复位弹簧5的驱动下向前复位并且所述斜舌头部32从所述斜舌开口部中沿轴向伸出所述正面壳体11。同时,所述卡位板件复位弹簧52能够驱动所述卡位板件9自动复位轴向锁定所述方舌托板41使其不能沿轴向前后移动。
在上述基础上如果需要重新让所述方舌头部42上锁,所述电动机构2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旋入所述第一凹陷43并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所述卡位板件9能够被所述第一拨臂600挤推移动并解除对所述方舌托板41的轴向锁定,所述第一拨臂600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拨动所述方舌托板41向前移动,所述方舌头部42从所述方舌开口部中沿轴向伸出所述锁壳体1,此时所述滑拨件400也随所述方舌托板41向前移动并且所述滑拨件拨动臂401在所述前方避让空间316中自由移动。此后所述第一拨臂600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离开所述第一凹陷43。所述卡位板件复位弹簧52驱动所述卡位板件9自动复位轴向锁定所述方舌托板41使其不能沿轴向前后移动。所述转动臂8旋转出来复位并且其顶端81重新顶靠在所述立面49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43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布置的两个第一子凹陷 (43a、43b),所述两个第一子凹陷 (43a、43b)之间通过一个凸出齿44予以分隔,所述一个凸出齿44设置在所述方舌托板41上。所述辅助凹陷406与位于前面的第一子凹陷43b与之间通过另一个凸出齿402予以分隔,所述另一个凸出齿402设置在所述滑拨件400上。这样,旋转两周的所述第一拨臂600可以先后结合到所述两个第一子凹陷(43a、43b)上拨动所述方舌托板41进行二级轴向移动,从而能够增加所述方舌头部42的轴向伸出长度,提高锁体的防撬性能。
如图3、图5和图10所示,在所述卡位板件9与所述方舌托板41上分别设置有中间空缺(90、48),在所述中间空缺(90、48)中设置有所述第二拨动装置7。所述第二拨动装置7与所述第一拨动装置6左右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拨动装置7包括有能够正反向旋转的第二拨臂71,所述第二拨臂71能够伸入到所述锁体100中并当所述第二拨臂71转动时能够以拨动方式驱动所述方舌组件4上锁、开锁并在完成上锁、开锁后能够脱离所述方舌组件4,所述第二拨臂71还能收回所述斜舌组件3。所述方舌托板41上设置有能够让所述第二拨臂71旋入并用于结合所述第二拨臂71的第二凹陷46,所述卡位板件9还包括有一个延伸到所述第二凹陷46的另一个侧边95,在正视图方向看,所述另一个侧边95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凹陷46的正投影重叠。当所述第二拨臂71旋入所述第二凹陷46时,所述第二拨臂71能够结合到所述另一个侧边95上并挤推所述卡位板件9移动使所述轴向锁定装置失效从而解除对所述方舌托板41的轴向锁定并进而能够拨动所述方舌托板41向前或向后移动,当所述第二拨臂71离开所述第二凹陷46时所述卡位板件复位弹簧52能够驱动所述卡位板件9自动复位轴向锁定所述方舌托板41使其不能沿轴向前后移动。
如图10和图13所示,所述第二拨动装置7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拨臂71旋转的手动驱动机构,所述手动驱动机构包括通过机械钥匙开启的机械锁芯23(在行业定义中,也有将所述锁芯称为锁头)和门内旋钮73。所述手动驱动机构是可从所述锁体100上拆分下来的独立功能模块,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下需要先把所述手动驱动机构结合到所述锁体上让所述第二拨臂71伸入到所述锁体100中。所述门内旋钮73与所述机械锁芯23前后布置,所述第二拨臂71位于所述门内旋钮73的输出轴730与所述机械锁芯23的输出轴720之间。所述第二拨臂71连接在所述门内旋钮73的输出轴730上并能随所述门内旋钮73的输出轴730旋转,当所述第二拨臂71转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方舌组件4上锁或开锁。在所述第二拨臂71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机械锁芯23的输出轴720的拨臂连接孔710。当插入锁匙后所述机械锁芯23的输出轴720插接到所述拨臂连接孔710内与所述第二拨臂71形成径向联动关系,如此所述第二拨臂71同时连接在所述机械锁芯23的输出轴720上并能随所述机械锁芯23的输出轴720旋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拨臂71与所述机械锁芯23的输出轴720之间是可离合的连接关系,在满足插入锁匙的条件下能够使所述第二拨臂71同时连接在所述机械锁芯23的输出轴720和所述门内旋钮73的输出轴730上,扭转钥匙可带动所述第二拨臂71和所述门内旋钮73旋转;否则,所述第二拨臂71与所述机械锁芯23的输出轴720之间为分离关系,此时旋转所述门内旋钮73时,所述第二拨臂71随所述门内旋钮73的输出轴730旋转,不受所述机械锁芯23的旋转限制。当所述电动机构2出现故障或电力不足时,可通过所述第二拨动装置7作为备用装置替代所述第一拨臂600完成上锁开锁操作。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没有设置所述门内旋钮73,所述第二拨臂71可连接在所述机械锁芯23的输出轴720上并能随所述机械锁芯23的输出轴720旋转。
如图7和图11所示,所述锁体100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方舌托板41上的中间滑动件300和能够驱动所述中间滑动件300自动复位的滑动件复位弹簧53。在所述方舌托板41的下侧壁上设置有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二弹簧定位柱414和中间滑动件导向柱(415、416)。所述中间滑动件300包括有用于结合所述第二拨臂71的勾臂301、用于结合滑动件复位弹簧53的结合凸柱302和适配所述中间滑动件导向柱(415、416)设置的导向槽(303、304)。所述中间滑动件300通过所述导向槽(303、304)穿套在所述中间滑动件导向柱(415、416)上,所述滑动件复位弹簧5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结合凸柱30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弹簧定位柱414上。在所述锁壳体1内还设置有杠杆件200和转轴15,所述杠杆件200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15上。所述杠杆件200的尾端202延伸到所述斜舌托板31并能够顶靠在所述斜舌托板31上,所述杠杆件200的前端设置有能够结合所述中间滑动件300的竖立部201,所述竖立部201避开所述中间滑动件300的沿轴向前后移动路径。当所述方舌托板41沿轴向伸出带着所述中间滑动件300前移时,所述杠杆件200的前端及所述竖立部201能够避让所述方舌托板41和所述中间滑动件300,当所述方舌托板41带着所述中间滑动件300后移到位后,所述中间滑动件300的勾臂301位于所述第二拨臂71的旋转范围并且旋转所述第二拨臂71时,所述第二拨臂71拨动所述勾臂301让所述中间滑动件300被牵引滑动,滑移的所述中间滑动件300能够结合到所述竖立部201并能够通过所述竖立部201驱动所述杠杆件200旋转,而旋转的所述杠杆件200能够顶压所述斜舌托板31向后移动进而收回所述斜舌头部32到所述锁壳体1内。
根据上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方舌头部42处于开锁状态。当所述第二拨臂71顺时针方向旋转旋入所述第二凹陷46时,所述第二拨臂71能够结合到所述另一个侧边95上并挤推所述卡位板件9移动使所述轴向锁定装置失效从而解除对所述方舌托板41的轴向锁定并进而能够拨动所述方舌托板41向前移动推动所述方舌头部42伸出所述锁壳体1,与此同时,所述方舌托板41带着所述中间滑动件300前移。当所述第二拨臂71离开所述第二凹陷46时所述卡位板件复位弹簧52能够驱动所述卡位板件9自动复位轴向锁定所述方舌托板41使其不能沿轴向前后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方舌头部42和斜舌头部32处于上锁状态。当所述第二拨臂71逆时针方向旋转旋入所述第二凹陷46时,所述第二拨臂71再次结合到所述另一个侧边95上并挤推所述卡位板件9移动使所述轴向锁定装置失效,同时还通过所述推动臂91推动所述转动臂8的顶端81离开所述立面49从而解除对所述方舌托板41的轴向锁定并进而拨动所述方舌托板41向后移动拖动所述方舌头部42收回到所述锁壳体1内。与此同时,所述方舌托板41带着所述中间滑动件300后移,当所述中间滑动件300后移到位后,所述中间滑动件300的勾臂301位于所述第二拨臂71的旋转范围并且旋转所述第二拨臂71时,所述第二拨臂71拨动所述勾臂301让所述中间滑动件300被牵引滑动,滑移的所述中间滑动件300结合到所述竖立部201并通过所述竖立部201驱动所述杠杆件200旋转,而旋转的所述杠杆件200顶压所述斜舌托板31向后移动进而收回所述斜舌头部32到所述锁壳体1内。当所述第二拨臂71离开所述第二凹陷46拨动所述勾臂301时,所述卡位板件复位弹簧52能够驱动所述卡位板件9自动复位轴向锁定所述方舌托板41使其不能沿轴向前后移动。而当旋转所述第二拨臂71离开所述勾臂301后,所述中间滑动件300在所述滑动件复位弹簧53的驱动下自动复位,所述斜舌托板31在所述斜舌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复位而再次把所述斜舌头部32伸出所述锁壳体1。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陷46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布置的两个第二子凹陷(46a、46b),所述两个第二子凹陷(46a、46b)之间通过一个凸出齿45予以分隔,所述一个凸出齿45设置在所述方舌托板41上。这样,旋转两周的所述第二拨臂71可以先后结合到所述两个第二子凹陷(46a、46b)上拨动所述方舌托板41进行二级移动,从而同样能够增加所述方舌头部42的伸出长度,提高锁体的防撬性能。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锁体100中同时具备了电动机构2和手动驱动机构,如果完成上锁或开锁后所述第一拨臂600停留在所述第一凹陷43内,基本上难以通过所述方舌组件4的移动而反向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自动离开所述第一凹陷43,即所述第一拨臂600就会被卡死在所述第一凹陷43上并且还限制住所述方舌组件4不能移动,此时启用和转动备用的手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方舌组件4,也难以驱动并实现开锁。如何让电动驱动部分和手动驱动部分协调起来,使得随时可以通过所述手动驱动部分实现上锁和开锁成为本发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所述电动机构2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完成上锁或开锁后还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脱离所述方舌组件4并让所述第一拨臂600停留在安全位置(图2中第一主传感器501~第二主传感器502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拨臂600停留在安全位置让所述第一拨臂600在此时能够避开所述方舌组件4,所述手动驱动机构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拨臂600停留在安全位置通过所述第二拨臂71驱动所述方舌组件4移动而上锁或开锁。由此可见,所述电动机构2不仅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完成上锁或开锁,还会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脱离所述方舌组件4并停留在安全位置,从而为所述第二拨臂71能够随时驱动所述方舌组件4移动提供准备条件。处于所述安全位置的所述第一拨臂600不仅完全脱离(不接触)所述方舌组件4,还离开所述方舌组件4的移动路径,此时所述第一拨臂600不会成为所述方舌组件4移动的阻碍,在所述第二拨臂71的驱动下,所述方舌组件4可顺畅移动完成上锁或开锁。
如图2、图3和图13所示,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所述第一拨臂600停靠在安全位置,在所述锁壳体1内还设置有内电路板500,所述内电路板500与所述斜舌托板31上下布置并且部分的所述内电路板500与所述传动齿盘63也上下对应布置。在所述内电路板500上设置有内控制器5010和信号连接所述内控制器5010的电机主驱动器509,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在所述传动齿盘63上设置有齿盘感应触发体61,在与所述传动齿盘63上下对应布置的所述内电路板500上设置有感应接收器,所述感应接收器包括沿所述齿盘感应触发体61的移动路径前后布置的第一主传感器501和第二主传感器502,所述第一主传感器501和第二主传感器502能够分别接收所述齿盘感应触发体61路过的感应信号并发送给所述内控制器5010。所述内控制器5010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主传感器501所反馈的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拨臂600完成上锁或开锁并旋转离开所述第一凹陷43,并根据所述第一主传感器501和第二主传感器502所反馈信号的先后顺序,判断所述第一拨臂600的旋转方向以及在同一旋转方向上的路过次数。
其中,在所述内控制器5010中预先设置有标准逻辑模型,所述标准逻辑模型包含先接收所述第一主传感器501所反馈信号,后接收所述第二主传感器502所反馈信号,则认定所述第一拨臂600顺时针旋转一次;先接收所述第二主传感器502所反馈信号,后接收所述第一主传感器501所反馈信号,则认定所述第一拨臂600逆时针旋转一次的逻辑信息。依照所述标准逻辑模型,所述内控制器5010根据实际中获得的所述第一主传感器501和第二主传感器502所反馈信号的先后顺序,判断所述第一拨臂600的旋转方向以及在同一旋转方向上的路过次数。如此,所述内控制器5010可更准确地通过所述电动机构2控制第一拨臂600的工作并能够更好地控制所述电动机构2停止工作的时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拨臂600停留在所述安全位置(所述第一主传感器501与所述所述第二主传感器502之间区域)。
在所述内电路板500上还设置有第三传感器508,所述第三传感器508与所述内控制器5010信号连接。在所述杠杆件200的尾端202还设置有第三信号柱203,在所述中间滑动件300处于复位状态并没有驱动所述杠杆件200旋转时,所述第三信号柱203与所述第三传感器508上下对应布置。当所述第二拨动臂71通过所述杠杆件200旋转顶压所述斜舌托板31向后移动进而收回所述斜舌头部32到所述锁壳体1内时,所述第三信号柱203离开所述第三传感器508,此时所述第三传感器508将所述第三信号柱203的移动信号发送给所述内控制器5010,所述内控制器5010记录所述第二拨动臂71的动作次数,以便使用者了解所述手动驱动机构的使用情况。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当所述内电路板500出现故障而使运行过程中的所述电动机构2突然停止动作而导致所述第一拨臂600卡滞在所述第一凹陷43上时,同样不能通过所述手动驱动机构实现开锁或上锁。鉴于此,如图13所示,所述外锁面板102上还设置有外电路板800。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电路板80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内锁面板101上。所述外电路板800上设置有外控制器801和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801的电机备用驱动器802,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也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所述内控制器5010与所述外控制器801信号连接;所述外锁面板102上设置有外上锁按钮105,所述外上锁按钮105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801。所述外上锁按钮105用于当启动所述外上锁按钮105时所述外控制器801根据所述外上锁按钮105的启动指令,通过所述内控制器5010及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从而在门外实施强制上锁,或在所述内电路板500出现故障时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从而在门外实施强制上锁。
其中,所述外电路板800和所述内电路板500在机械结构、物理空间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它们所获取的信号可以通过所述内控制器5010和所述外控制器801进行交换传递。所述外控制器801会向所述内控制器5010发送开锁指令或上锁指令,所述内控制器5010接收到所述外控制器801的开锁指令或上锁指令后,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所述电动机构2驱动所述方舌组件42完成开锁或上锁,并将开锁完成信号或上锁完成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801。其次,所述外控制器801和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以所述外电路板800作为布局载体,在所述内电路板500出现故障时亦可以独立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
其中,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主要是正常工作情况下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正常工作,实现正常开锁上锁工作。而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主要是出现异常工作情况,例如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或内控制器5010失灵不能控制所述电动机构2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则可代替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启动所述外上锁按钮105后可通过两种控制回路完成强制上锁:
第一,主控制回路,所述外上锁按钮105用于当启动所述外上锁按钮105时所述外控制器801根据所述外上锁按钮105的启动指令,通过所述内控制器5010及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从而在门外实施强制上锁。该方案属于所述外上锁按钮105被启动时优先选择的控制回路,一般应用于所述内控制器5010及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一种手动强制介入方案,所以在此控制回路中所述内控制器5010及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仍然能够参与工作而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在门外实施强制上锁,并能够让所述第一拨臂600脱离所述方舌组件4停留在所述安全位置,继后亦可通过所述手动驱动机构实现开锁。
第二,备用控制回路,在所述内电路板500出现故障时,所述外控制器801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从而在门外实施强制上锁。该方案属于在所述内电路板500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所述外上锁按钮105被启动时自动切换的备用控制回路。此情况下将无法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所以将由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代替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内电路板500的损坏有可能导致所述方舌托板41与所述第一拨臂600之间仍然结合并处于卡滞的位置,通过所述启动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将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不仅在上锁方向上旋转,而且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脱离所述方舌托板41并停留在安全位置,此时清除了所述方舌组件4移动的障碍,就可以利用所述手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拨臂71驱动所述方舌组件4移动开锁,当然也可以实现上锁,不过是此时所述方舌组件4本身就处于上锁状态,无需利用所述手动驱动机构上锁而已。利用所述手动驱动机构开锁后不仅可以安全地进入到室内而且便于从门内拆卸维修所述锁具,不用在门外实施破坏性的开门。设置该备用控制回路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当发生所述内电路板500损坏的情况时如何有效地解决开锁问题,解决手段也主要围绕此问题而设计。当然如果所述内电路板500损坏时,所述方舌组件4托板与所述第一拨臂600之间并未结合卡滞,此时所述第一拨臂600本身已经处于所述安全位置,直接使用所述手动驱动机构就可以开锁上锁。
在通常的正常开锁、上锁使用中一般不会随意启动所述外上锁按钮105及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但是其所为一种可以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的备用控制回路,其完全可能被坏人利用开锁;为此,无论通过所述外上锁按钮105启动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还是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也只能让所述方舌组件4上锁而不会开锁,即可以避免坏人利用所述外上锁按钮105对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和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工作的影响实施开锁的目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不仅通过所述外上锁按钮105及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实现了备用性开启所述电动机构2,而且该备用回路并不能成为坏人据以实施危害行为的路径相反能够强化上锁安全性;其次能够利用该备用回路让所述第一拨臂600脱离所述方舌组件4,这样为采用备用的手动驱动机构开锁提供了便利,即备用回路并不是为了开锁本身反而只能上锁,并为其它机械式的备用开锁手段清除开锁障碍。
进一步,所述外控制器801还用于响应所述电动机构2的堵转信号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所述电动机构2控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反向旋转回到所述安全位置,或在所述内电路板500出现故障时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反向旋转回到所述安全位置。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电动机构2出现堵转即不能继续向前旋转时,可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反向旋转的方式回到所述安全位置而不会停留在原位,避免所述第一拨臂600卡滞所述方舌组件4。
进一步的,还包括借助所述内电路板500的布局空间设置的备用传感器803,所述备用传感器803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801,所述备用传感器803用于感测所述第一拨臂600已经脱离所述方舌组件4处于安全位置的信号并传送给所述外控制器801。其中,所述备用传感器803虽然设在所述内电路板500上,但是实质上并不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用电元件存在直接的信号连接关系,所述备用传感器803所接收到的信号将传递给所述外控制器801。当所述第一主传感器501和第二主传感器502出现故障而无法向所述内控制器5010传送信号时,所述内控制5010将向所述外控制器801反馈启动所述备用传感器803的启动信号。此后所述备用传感器803感测所述第一拨臂600已经脱离所述方舌组件4处于安全位置的信号并传送给所述外控制器801,所述外控制器801通过所述内控制器5010、电机主驱动器509或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控制所述电动机构2停止工作,防止所述第一拨臂600脱离后继续旋转过头(达到360°)后再次卡滞在所述方舌组件4上。所述备用传感器803可以为红外线感应器、霍尔效应传感器等感测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外控制器801信号连接的位置显示器,所述位置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拨臂600已经脱离所述方舌组件4处于安全位置的信号。其中,所述位置显示器可以选择设置在所述外锁面板102或内锁面板101上。所述位置显示器可以为指示灯、LED显示屏等能够向用户反馈指示信号的装置。相应地,通过所述位置显示器所表现出来的所述第一拨臂600已经脱离所述方舌组件4的位置信号可以体现为光信号、图案符号信号等等。通过感知上述指示信号,用户可以明确地获知所述第一拨臂600是否已经脱离所述方舌组件4,而不用盲目地操控所述第一拨臂600或所述第二拨臂71动作,为进行下一步有效的操作提供明确的指引。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所述第一拨臂被卡滞在第一凹陷43上而影响所述第二拔臂71的上锁开锁操作,还可以采用如下的两种方案:
第一,通过改变所述第一拨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拨臂之间的连接结构来实现,具体见图12所示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拨动装置6a包括第一转轴62a和传动齿盘63a,所述传动齿盘63a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62a的顶端。在所述锁壳体内还设置有离合装置700,所述离合装置700包括内离合块701、外离合块702、能够控制所述内、外离合块(701、702)接合或者分离的离合销703以及穿设在所述离合销703上的离合销复位弹簧704。在该方案中,所述第一拨臂600a不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62a和传动齿盘63a上而连接在所述外离合块702上。所述第一转轴62a与所述内离合块701径向联动。这样所述第一拨臂600a与所述第一转轴62a之间通过所述离合器700离合连接。在所述离合装置700的下方还设置有电磁铁705。在所述电磁铁705失电状态下,所述离合销703在所述离合销复位弹簧704的弹性顶压作用下从下向上插设于所述内、外离合块(701、702)上,此时所述电动机构2能够通过所述输出齿轮23与所述传动齿盘63a之间的啮合传动驱动所述第一转轴62a正反向旋转,所述第一转轴62a通过接合一起的内、外离合块(701、702)带动所述第一拨臂600a正反向旋转。当所述第一拨臂600a卡滞在第一凹陷43上时,向所述电磁铁705提供电源,所述电磁铁705产生磁场磁吸所述离合销703向下移动离开所述内离合块701而完全缩回到所述外离合块702上。此时所述离合器700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电动机构2与所述第一拨臂600a之间的传动链被断开,所述电动机构2的动力不能通过所述传动齿盘63a、第一转轴62a传递到所述第一拨臂600a,同时所述电动机构a也就失去对所述第一拨臂600a转动的限制,此时可以通过第二拨臂71驱动所述方舌托板41移动,在所述方舌托板41移动的过程中反向驱动所述第一拨臂600a离开所述第一凹陷43。
第二,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传动齿盘63和所述第一转轴62的底端上分别设置有临时手动旋钮结合部(621、622),所述临时手动旋钮结合部(621、622)能够与手动旋钮(图中未发出)结合从而手动拧转所述第一拨动装置,在所述锁壳体1的上下壳体上分别设置有露出所述临时手动旋钮结合部(621、622)的操控窗口(16、16a)。这样当所述内电路板500和所述外电路板800同时出现故障或电动机构2失灵等异常情况的出现导致所述第一拨臂71卡滞在所述方舌组件4上无法移开时,可以通过所述手动旋钮穿过所述操控窗口(16或16a)结合到所述临时手动旋钮结合部(621或622)上对所述传动齿盘63或所述第一转轴62施加驱动力从而控制所述第一拨臂600旋转继而完成手动开锁或让所述第一拨臂600旋转离开所述方舌组件4后通过第二拨臂71完成开锁。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只在所述传动齿盘63或所述第一转轴6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所述临时手动旋钮结合部。
如图2和图13所示,为了在确认符合上锁条件下自动完成上锁,在所述斜舌托板41上设置有用于表征所述斜舌头部32移动位置的第一信号柱313和第二信号柱314,所述第一信号柱313和第二信号柱314左右间隔布置。在所述信号柱(313、314)移动的过程中,所述信号柱(313、314)分别形成能够表征所述斜舌头部32伸出到位的第一位置以及能够表征所述斜舌头部32收回到位的第二位置。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信号柱313的第一位置布置的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505和对应所述第二信号柱314的所述第二位置布置的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507,所述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505、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507分别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柱(313、314)路过的位置信号并将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的信号分别传送给所述内控制器5010。当所述内控制器5010首先接收到由所述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505、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507依次传送并表征所述斜舌头部32从所述锁壳体1外收回到所述锁壳体1内的斜舌收回信号序列,然后再接收到由所述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507、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505依次传送并表征所述斜舌头部32从所述锁壳体1内伸出到所述锁壳体1外的斜舌伸出信号序列,则判定所述斜舌头部32上锁到位。
在所述电动锁体100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门扇位置的门扇位置传感器504,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504为霍尔效应传感器,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504与所述内控制器5010信号连接,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504设置在所述正面壳体11的内侧。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所述正面壳体11上设置安装孔,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504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上。当门扇处于关门位置时,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504将会接收到门框上的感应触发体900的触发信号并向所述内控制器5010发送表征门扇已经关闭到位的门扇位置信号。当所述内控制器5010接收所述门扇位置信号和依次接收到所述斜舌收回信号序列、斜舌伸出信号序列并自行检测确认符合上锁条件时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所述电动机构2自动驱动所述方舌组件4完成上锁,继后所述内控制器5010将上锁完成的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801。这样,所述电动锁体100可在门扇闭合状态自动上锁,防止用户进屋或离开后忘记上锁而引发安全隐患。当所述内控制器5010在特定时间内没有向所述外控制器801反馈上锁完成的信号时表明所述内电路板500出现故障,此时由所述外控制器801控制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启动所述电动机构2实现上锁。如果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504失灵而无法向所述内控制器5010传送门扇位置信号时,站在门外的人可以通过所述外上锁按钮105在门外实施强制上锁。
在所述电动锁体100上还设置有报警器503,所述报警器503与所述内控制器501信号连接。当所述内控制器501接收到所述斜舌收回信号序列,但在缓冲时间例如3s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斜舌伸出信号序列时,表明所述斜舌组件出现假锁现象或斜舌位置传感器(505或507)出现故障,此时通过所述报警器503发出报警提示信号提醒用户注意。当所述内控制器5010依次接收到所述斜舌收回信号序列、所述斜舌伸出信号序列,但在缓冲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504所发出的表征门扇已经闭合的信号时,此表明门扇没有关闭到位,通过所述报警器503发出报警提示信号提醒用户注意。上述两种故障情况,所述内控制器5010并不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上锁,但可以通过手动驱动结构和所述外上锁按钮105在门外完成上锁。所述报警器503还用于当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504或电机主驱动器509出现故障时,发出报警提示信号,提醒用户及时进行修理。
如图13所示,在所述外锁面板102上还设置有开锁指令拾取装置108,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108可以是生物信号拾取装置、按键指令信号拾取装置或远程开锁指令拾取装置。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108与所述外控制器801信号连接,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108用于拾取开锁指令并将与开锁指令所对应的开锁指令信号传递给所述外控制器801验证。所述外控制器801在验证开锁指令信号正确的基础上,向所述内控制器5010发出开锁指令。所述内控制器5010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所述电动机构2自动驱动所述方舌组件4完成开锁,并将开锁完成的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801。当所述内控制器5010在特定时间内没有向所述外控制器801反馈开锁完成的信号时表明所述内电路板500已经出现故障,此时由所述外控制器801控制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启动所述电动机构2实现开锁。
在门内也可以实现开锁和上锁,如图13所示,所述内锁面板101上设置有内开锁按钮107和内上锁按钮106,所述内开锁按钮107和内上锁按钮106分别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801,所述内上锁按钮106用于在门内实施强制上锁,所述内开锁按钮107用于在门内实施开锁。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所述内开锁按钮107时所述外控制器801根据所述内开锁按钮107的启动信号通过所述内控制器5010及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开锁,或当所述内电路板500出现故障时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开锁。当启动所述内开锁按钮107时所述外控制器801根据所述内开锁按钮107的启动信号通过所述内控制器5010及所述电机主驱动器509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开锁,或当所述内电路板500出现故障时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802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2动作开锁。也即说在门内不仅可以实现强制上锁还可以开锁。

Claims (10)

1.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包括有外锁面板、内锁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锁面板和内锁面板之间的锁体,所述锁体包括有锁壳体,所述锁壳体中布置有用于上锁的方舌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实现上锁开锁的电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上还布置有内电路板和用于检测门扇位置的门扇位置传感器,所述内电路板上设置有内控制器、电机主驱动器,所述电机主驱动器用于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所述电机主驱动器和门扇位置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内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外锁面板或内锁面板上设置有外电路板,所述外电路板上设置有外控制器和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的电机备用驱动器,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用于在所述内电路板出现故障时控制驱动所述电动机构;所述内控制器与所述外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内控制器用于当门扇处于关门位置并自行检测确认符合上锁条件时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所述电动机构自动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完成上锁,并将上锁完成的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所述内控制器也用于收到所述外控制器的开锁指令后,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所述电动机构自动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完成开锁,并将开锁完成的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锁面板上还设置有开锁指令拾取装置,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用于拾取开锁指令并将与所述开锁指令对应的开锁指令信号传递给所述外控制器予以验证,所述外控制器用于在验证开锁指令信号正确的基础上,向所述内控制器发出开锁指令,或者当所述内控制器出现故障不能执行开锁指令时,直接通过所述电机备用驱动器、所述电动机构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完成开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锁面板上还设置有外上锁按钮,所述外上锁按钮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所述外上锁按钮用于通过所述外控制器实施强制上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锁面板上还设置有内上锁按钮和内开锁按钮,所述内上锁按钮和内开锁按钮信号连接所述外控制器;所述内上锁按钮用于通过所述外控制器在室内实施强制上锁,所述内开锁按钮用于通过所述外控制器在室内实施开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体中还布置有斜舌组件,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斜舌托板和设置在所述斜舌托板前端的并具有斜面的斜舌头部,还包括有能够驱动所述斜舌组件自动沿轴向伸出的斜舌复位弹簧,所述斜舌复位弹簧能够驱动所述斜舌组件自动沿轴向伸出;在所述斜舌托板上设置有用于表征所述斜舌头部移动位置的信号柱,在所述信号柱移动的过程中,所述信号柱形成能够表征所述斜舌头部伸出到位的第一位置以及能够表征所述斜舌头部收回到位的第二位置;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布置的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和对应所述第二位置布置的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和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柱路过的位置信号并将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的信号传送给所述内控制器;所述内控制器用于在首先接收到由所述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依次传送并表征所述斜舌头部从所述锁壳体外收回到所述锁壳体内的斜舌收回信号序列,然后再接收到由所述第二斜舌位置传感器、第一斜舌位置传感器依次传送并表征所述斜舌头部从所述锁壳体内伸出到所述锁壳体外的斜舌伸出信号序列,以及接收到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发送的表征门扇处于关门位置的位置信号后,通过所述电机主驱动器、所述电动机构自动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完成上锁,并将上锁完成的信号反馈给所述外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内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报警器用于所述内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斜舌收回信号序列,但在缓冲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斜舌伸出信号序列时发出报警提示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内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报警器用于当所述内控制器依次接收到所述斜舌收回信号序列、所述斜舌伸出信号序列,但在缓冲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所发出的表征门扇处于关门位置的信号时,发出报警提示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内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报警器用于当所述门扇位置传感器或电机主驱动器出现故障时,发出报警提示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体中还布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方舌组件实现上锁开锁的第一拨臂,所述电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拨臂以拨动方式驱动所述方舌组件上锁或开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电路板上设置有主传感器,所述主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内控制器,所述主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第一拨臂的位置信号并传送给所述内控制器。
CN201910210129.8A 2019-03-19 2019-03-19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Withdrawn CN109881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0129.8A CN109881989A (zh) 2019-03-19 2019-03-19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0129.8A CN109881989A (zh) 2019-03-19 2019-03-19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1989A true CN109881989A (zh) 2019-06-14

Family

ID=66933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0129.8A Withdrawn CN109881989A (zh) 2019-03-19 2019-03-19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819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6047A (zh) * 2019-12-06 2020-02-25 曹汉添 利用门把手转动触发控制的电动锁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4445A (zh) * 2014-04-28 2015-11-04 许加庆 带备用系统的电子锁
CN107060522A (zh) * 2017-06-14 2017-08-18 浙江震坤实业有限公司 防故障锁芯驱动系统
CN108252572A (zh) * 2018-03-13 2018-07-06 杭州易欣安实业有限公司 插芯锁
CN208122532U (zh) * 2018-04-19 2018-11-20 广东金点原子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锁体的主舌保护结构
CN108999476A (zh) * 2018-09-22 2018-12-14 佛山市思戈瑞科技有限公司 悬挂定位的锁体
CN210032953U (zh) * 2019-03-19 2020-02-07 曹汉添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4445A (zh) * 2014-04-28 2015-11-04 许加庆 带备用系统的电子锁
CN107060522A (zh) * 2017-06-14 2017-08-18 浙江震坤实业有限公司 防故障锁芯驱动系统
CN108252572A (zh) * 2018-03-13 2018-07-06 杭州易欣安实业有限公司 插芯锁
CN208122532U (zh) * 2018-04-19 2018-11-20 广东金点原子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锁体的主舌保护结构
CN108999476A (zh) * 2018-09-22 2018-12-14 佛山市思戈瑞科技有限公司 悬挂定位的锁体
CN210032953U (zh) * 2019-03-19 2020-02-07 曹汉添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6047A (zh) * 2019-12-06 2020-02-25 曹汉添 利用门把手转动触发控制的电动锁具
CN110836047B (zh) * 2019-12-06 2023-09-15 广东雅洁五金有限公司 利用门把手转动触发控制的电动锁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30165U (zh) 一种电控锁
CN202266094U (zh) 电子锁锁体
WO2011057434A1 (zh) 一种智能闭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041057B (zh) 一种智能锁
CN203420535U (zh) 一种tm卡智能锁
CN201391145Y (zh) 一种电子机械快开快关防盗锁
CN109881988A (zh) 具有应急开锁结构的锁具
CN109881989A (zh)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CN203430207U (zh) 一种遥控门禁系统
WO2011095092A1 (zh) 指纹识别插芯锁
CN206174675U (zh) 一种新型防盗门锁装置
CN210032953U (zh)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CN110056254A (zh) 改进结构的电动锁体
CN106368511A (zh) 与指纹锁配套的锁芯固定式十字机械防盗锁
CN212027472U (zh) 一种用于电力机车的电子门锁
CN200989097Y (zh) 门锁遥控防盗装置
CN209228209U (zh) 锁具防撬结构
CN210422194U (zh) 具有应急开锁结构的锁具
CN108868326A (zh) 锁具防撬结构
CN101994431B (zh) 卷帘门电子防盗锁
CN209924644U (zh) 改进结构的电动锁体
CN202081740U (zh) 一种具有警报装置的多功能锁
CN104213775B (zh) 物流智能锁双重锁闭离合机构
CN210032970U (zh) 锁的控制设备和锁头
CN104047477B (zh) 微功耗简易智能电子锁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