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8593A - 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8593A
CN109878593A CN201811391743.0A CN201811391743A CN109878593A CN 109878593 A CN109878593 A CN 109878593A CN 201811391743 A CN201811391743 A CN 201811391743A CN 109878593 A CN109878593 A CN 109878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pvc
elastic webbing
foot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917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78593B (zh
Inventor
毛婷
彭瀚旻
冒林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8113917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78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78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8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78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8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机器人由四个压电双晶片和两根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连接在PVC柔性基体上构成。利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柔性基体变形带动PVC弹性带储存和释放弯曲应变能,机器人实现跳跃运动和跳跃后回复原状的功能;利用压电双晶片驱动,机器人实现直线、转弯运动和跳跃后姿态调整的功能。机器人对称的基体结构、反对称的压电双晶片布置以及自适应侧边弹性带设计,机器人能够实现无翻转的定向的连续运动。本发明结合压电驱动高精度快响应、形状记忆合金高柔性大变形的优势,实现机器人的直线、转弯、跳跃、姿态调整的自适应多运动模式。

Description

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电技术领域、智能材料领域和柔性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适应复杂的地形环境,满足实际的应用要求,具备越障能力的跳跃机器人发展迅速。传统的跳跃机器人利用直流电机驱动,依靠机械传动元件,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从而产生跳跃运动,但存在制造、控制和小型化上的困难。同时考虑到刚性基体着陆的冲击力对机器人的损伤,跳跃机器人结合柔性基体材料,采用化学能、气动能驱动或者利用智能材料驱动器来简化结构,其中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兼具传动和驱动功能,作为微型跳跃机器人的弹射机构,具有尺寸小,质量轻、结构简单、跳跃性能优越的优点,能够在狭窄空间内完成搜索和救援,监视和环境监测等任务。
由于形状记忆合金加热相变的特性,响应时间缓慢,回复原状困难。形状记忆合金跳跃机器人存在的问题在于机器人的定向的连续运动,即跳跃后无翻转的平稳着陆、姿态自适应调整以实现机器人的连续跳跃运动,以及机器人的跳跃加行走多模式运动以实现机器人的定向运动。
而压电驱动具有精度高、响应快的优势,压电机器人能够实现平面内的直线和转弯运动,因而可以考虑驱动器的相互结合来实现机器人的多模式运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结合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高柔性、大变形和压电驱动高精度、快响应的优势,实现机器人的跳跃、直线和转弯运动,利用不同柔性的基体材料和对称/反对称结构实现机器人的无翻倒的连续运动的功能。机器人能够根据复杂地形的要求变换运动模式,调整运动姿态和方向。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包括“8”字形PVC基体、第一至第二弹跳足、第一至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第五PVC弹性带、第一至第四“L”形PVC支撑梁、以及第一至第四驱动足,其中:
“8”字形PVC基体是由带开口的PVC薄膜折叠成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组成,两个三棱柱可绕中间的折叠关节自由旋转;
第一至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8”字形PVC基体上下表面的棱边上、呈拉伸状态,且第一、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相互平行;
第五PVC弹性带由平直状在弹性范围内弯成弧状,穿过“8”字形PVC基体中部的矩形开口,两端固定在“8”字形PVC基体的前后端面中部,第一至第二弹性足粘结在第五PVC弹性带偏后侧的上下表面;
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由平直状在弹性范围内弯成半圆弧状,通过第一至第四“L”形PVC支撑梁,与“8”字形PVC基体固连,位于“8”字形PVC基体的两侧,用来实现机器人跳跃后的姿态自调整;
第一至第二驱动足安装在第一至第二半圆PVC弹性带上半部,第三至第四驱动足安装在第三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下半部,即第一至第二驱动足与第三至第四驱动足的位置关于折叠关节反对称;所述第一至第四驱动足的自由振动端位于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的外侧,与地面形成小于90度的倾角;
可选的,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的柔性相对较大,目的使实现着地姿态迅速自调整,可通过降低PVC材料的厚度实现。“8”字形PVC基体、第一至第二弹跳足、第五PVC弹性带、第一至第四“L”形PVC支撑梁的PVC材料厚度为0.5mm,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的PVC材料厚度为0.25mm,以增加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的柔性;
可选的,第一至第四驱动足均采用压电双晶片,一端为自由振动端、另一端为引线端与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固定连接;
可选的,第一至第四“L”形PVC支撑梁是作为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与“8”字形PVC基体的连接部件,第一至第四“L”形PVC支撑梁粘结在“8”字形PVC基体的前后端面,增大机器人的高度以使第一至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位于基体内部,目的是实现机器人的稳定站定、行走、跳跃以及着陆,防止第一至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触地影响稳定性。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包括“8”字形PVC基体、第一至第二弹跳足、第一至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第五PVC弹性带、第一至第四“L”形PVC支撑梁、以及第一至第四驱动足,其中:
“8”字形PVC基体是由带开口的PVC薄膜折叠成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组成,两个三棱柱可绕中间的折叠关节自由旋转;
第一至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8”字形PVC基体上下表面的棱边上、呈拉伸状态,且第一、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相互平行;
第五PVC弹性带由平直状在弹性范围内弯成弧状,穿过“8”字形PVC基体中部的矩形开口,两端固定在“8”字形PVC基体的前后端面中部,第一至第二弹性足粘结在第五PVC弹性带偏后侧的上下表面;
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由平直状在弹性范围内弯成半圆弧状,通过第一至第四“L”形PVC支撑梁,与“8”字形PVC基体固连,位于“8”字形PVC基体的两侧,用来实现机器人跳跃后的姿态自调整;
第一至第二驱动足安装在第一至第二半圆PVC弹性带上半部,第三至第四驱动足安装在第三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下半部,即第一至第二驱动足与第三至第四驱动足的位置关于折叠关节反对称;所述第一至第四驱动足的自由振动端位于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的外侧,与地面形成小于90度的倾角;
控制方法包括机器人直线运动控制方法、机器人转弯运动控制方法、机器人跳跃运动控制方法和机器人姿态调整控制方法。
其中,机器人直线运动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至第二驱动足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一至第二驱动足施加同幅同频的正余弦电压,第三至第四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
第三至第四驱动足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三至第四驱动足施加同幅同频的正余弦电压,第一至第二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
其中,机器人转弯运动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至第二驱动足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一驱动足施加正余弦电压,第二至第四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机器人向左转弯;对第二驱动足施加正余弦电压,第一、三、四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机器人向右转弯;
第三至第四驱动足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三驱动足施加正余弦电压,第一、二、四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机器人向左转弯;对第四驱动足施加正余弦电压,第一至第三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机器人向右转弯。
其中,机器人跳跃运动控制方法包括:
加热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收缩,“8”字形PVC基体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绕中间折叠关节旋转而导致上端相互靠近,通过矩形开口对第五PVC弹性带施加压力,第五PVC弹性带发生弯曲变形并储存能量,在超过弯曲极限时发生反转而释放能量,即由上凸状变为下凹状,第二弹跳足触地弹跳,机器人向斜上方跳跃。
其中,机器人跳跃姿态控制方法包括:
若机器人跳跃后,上下面未发生翻转,即第五PVC弹性带处于下凹状,机器人可以进行直线和转弯运动。加热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收缩,“8”字形PVC基体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绕中间折叠关节旋转而导致下端相互靠近,通过矩形开口对第五PVC弹性带施加压力,第五PVC弹性带发生弯曲变形,在超过弯曲极限时发生反转,即由下凹状变为上凸状,机器人可以进行连续跳跃运动;
若机器人跳跃后,上下面发生翻转,即第五PVC弹性带处于上凸状,即机器人已经回复初始状态,机器人可以进行直线、转弯和跳跃运动;
若机器人跳跃后,在空中产生滚转,导致机器人侧面触地,依靠第一至第四半圆PVC弹性带的柔性,机器人自动回复上下面稳定着陆状态;
若机器人跳跃后,机器人第一至第四驱动足中,自由端触地的驱动足不朝着预定的前进方向,可通过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转弯运动控制方法进行运动方向调整。
即跳跃姿态控制在于实现机器人无翻转的定向的连续运动。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主要由四个压电双晶片和两根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连接在PVC柔性基体上构成。利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柔性基体变形带动PVC弹性带储存和释放弯曲应变能,机器人实现跳跃运动和跳跃后回复原状的功能;利用压电双晶片驱动,机器人实现直线、转弯运动和跳跃后姿态调整的功能。机器人对称的基体结构、反对称的压电双晶片布置以及自适应侧边弹性带设计,机器人能够实现无翻转的定向的连续运动。本发明结合压电驱动高精度快响应、形状记忆合金高柔性大变形的优势,实现机器人的直线、转弯、跳跃、姿态调整的自适应多运动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8”字形PVC基体的平面设计图;
图3是本发明中机器人跳跃和恢复过程示意图;
其中:
1-“8”字形PVC基体;2-第一弹跳足;3-第二弹跳足; 4-第五PVC弹性带;5-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7-第一半圆PVC弹性带;8-第一“L”形PVC支撑梁;9-第二半圆PVC弹性带;10-第二“L”形PVC支撑梁;11-第三半圆PVC弹性带;12-第三“L”形PVC支撑梁;13-第四半圆PVC弹性带;14-第四“L”形PVC支撑梁;15-第一驱动足;16-第二驱动足;17-第三驱动足;18-第四驱动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应当认为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组件。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包括“8”字形PVC基体1,所述“8”字形PVC基体1由带开口的PVC薄膜折叠成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组成,两个三棱柱可绕中间的折叠关节自由旋转,两端固定在“8”字形PVC基体1前后端面中部的第五PVC弹性带4,所述的第五PVC弹性带4由平直状在弹性范围内弯成弧状,穿过“8”字形PVC基体1中部的矩形开口,初始状态处于上凸状,两端固定在“8”字形PVC基体1上表面两棱边上的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5、两端固定在“8”字形PVC基体1下表面两棱边上的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所述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5和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相互平行且呈拉伸状态,粘结在“8”字形PVC基体1前后端面的第一“L”形PVC支撑梁8、第二“L”形PVC支撑梁10、第三“L”形PVC支撑梁12、第四“L”形PVC支撑梁14、粘结在第一“L”形PVC支撑梁8、第二“L”形PVC支撑梁10上的第一半圆PVC弹性带7和第二半圆PVC弹性带9、粘结在第三“L”形PVC支撑梁12、第四“L”形PVC支撑梁14上的第三半圆PVC弹性带11和第四半圆PVC弹性带13,所述的第一半圆PVC弹性带7、第二半圆PVC弹性带9、第三半圆PVC弹性带11和第四半圆PVC弹性带13由平直状在弹性范围内弯成半圆状,通过第一“L”形PVC支撑梁8、第二“L”形PVC支撑梁10、第三“L”形PVC支撑梁12和第四“L”形PVC支撑梁14固定在“8”字形PVC基体1的两侧,用来实现机器人跳跃状态自调整,防止机器人侧翻,安装在第一半圆PVC弹性带7上半部的第一驱动足15、安装在第二半圆PVC弹性带9上半部的第二驱动足16、安装在第三半圆PVC弹性带11下半部的第三驱动足17、安装在第四半圆PVC弹性带13下半部的第四驱动足18、所述的第一驱动足15和第二驱动足16与第三驱动足17和第四驱动足18的安装位置反对称是为了保证机器人任意着陆状态下可连续运动性,所述的第一驱动足15、第二驱动足16、第三驱动足17和第四驱动足18的自由振动端都位于第一半圆PVC弹性带7、第二半圆PVC弹性带9、第三半圆PVC弹性带11和第四半圆PVC弹性带13的外侧,为了保证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获得前进的推力。
第一半圆PVC弹性带7、第二半圆PVC弹性带9、第三半圆PVC弹性带11和第四半圆PVC弹性带13的PVC材料柔性高于“8”字形PVC基体1、第一弹跳足2、第二弹跳足3、第五PVC弹性带4、第一“L”形PVC支撑梁8、第二“L”形PVC支撑梁10、第三“L”形PVC支撑梁12、第四“L”形PVC支撑梁14的PVC材料,可通过选择不同厚度的PVC材料实现,是为了增大第一半圆PVC弹性带7、第二半圆PVC弹性带9、第三半圆PVC弹性带11和第四半圆PVC弹性带13的柔性,实现机器人侧面着陆后的迅速主动回复。
第一驱动足15、第二驱动足16、第三驱动足17和第四驱动足18均采用压电双晶片,在“8”字形PVC基体1未变形时,第一驱动足15、第二驱动足16、第三驱动足17和第四驱动足18相互平行,且与第一半圆PVC弹性带7、第二半圆PVC弹性带9、第三半圆PVC弹性带11和第四半圆PVC弹性带13之间的夹角小于90°。
第一“L”形PVC支撑梁8、第二“L”形PVC支撑梁10、第三“L”形PVC支撑梁12、第四“L”形PVC支撑梁14是作为第一半圆PVC弹性带7、第二半圆PVC弹性带9、第三半圆PVC弹性带11和第四半圆PVC弹性带13与“8”字形PVC基体1的连接部件,粘结在“8”字形PVC基体1的前后端面,增大机器人的高度以使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5和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位于基体内部,目的是实现机器人的稳定站定、行走、跳跃以及着陆.
如图2所示,“8”字形PVC基体1由带开口的矩形PVC薄膜折叠而成,其中,虚线表示折叠的痕迹,实线表示剪切的痕迹。两端开口的边粘结至中间开口处形成立体结构。
本发明多模式柔性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1)机器人直线运动控制方法
第一驱动足15和第二驱动足16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一驱动足15和第二驱动足16施加同幅同频的正余弦电压,第三驱动足17和第四驱动足18不施加激励信号;
第三驱动足17和第四驱动足18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三驱动足17和第四驱动足18施加同幅同频的正余弦电压,第一驱动足15和第二驱动足16不施加激励信号。
(2)机器人转弯运动控制方法
第一驱动足15和第二驱动足16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一驱动足15施加正余弦电压,机器人向左转弯;对第二驱动足16施加正余弦电压,机器人向右转弯;
第三驱动足17和第四驱动足18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三驱动足17施加正余弦电压,机器人向左转弯;对第四驱动足18施加正余弦电压,机器人向右转弯。
(3)机器人跳跃运动控制方法:
加热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5,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5收缩,“8”字形PVC基体1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绕中间折叠关节旋转而导致上端相互靠近,通过矩形开口对第五PVC弹性带4施加压力,第五PVC弹性带4发生弯曲变形并储存能量,在超过弯曲极限时发生反转而释放能量,即由上凸状变为下凹状,第二弹跳足触地弹跳,机器人向斜上方跳跃。
(4)机器人跳跃姿态控制方法:
若机器人跳跃后,上下面未发生翻转,即第五PVC弹性带4处于下凹状,机器人可是实现直线和转弯运动。加热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收缩,“8”字形PVC基体1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绕中间折叠关节旋转而导致下端相互靠近,通过矩形开口对第五PVC弹性带4施加压力,第五PVC弹性带4发生弯曲变形,在超过弯曲极限时发生反转,即由下凹状变为上凸状,机器人回复初始状态,可以实现连续跳跃运动;
若机器人跳跃后,上下面发生翻转,即第五PVC弹性带处于上凸状,即机器人已经回复初始状态,机器人可以实现直线、转弯和跳跃运动;
若机器人跳跃后,在空中产生滚转,导致机器人侧面触地,依靠第一半圆PVC弹性带7、第二半圆PVC弹性带9、第三半圆PVC弹性带11和第四半圆PVC弹性带13的柔性,机器人迅速调整,主动回复至上表面或下表面稳定着陆状态;
若机器人跳跃后,机器人第一驱动足15、第二驱动足16、第三驱动足17和第四驱动足18中,自由端触地的驱动足不沿着预定的前进方向,可通过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转弯运动控制方法进行运动方向调整。
即跳跃姿态控制在于实现机器人无翻转的定向的连续运动。
如图3所示,机器人从开始跳跃,上下面未发生翻转,需要回复原状的过程为:机器人初始状态如图3(a),加热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5,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5收缩,“8”字形PVC基体1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绕中间折叠关节旋转而导致上端相互靠近,由于第五PVC弹性带4卡在开口处,“8”字形PVC基体1通过矩形开口对第五PVC弹性带4施加压力,第五PVC弹性带4发生弯曲变形并储存能量,形成波浪弯曲状,如图3(b),在超过弯曲极限时发生反转而释放能量,即由上凸状变为下凹状,第二弹跳足触地弹跳,机器人向斜上方跳跃,结束状态如图3(c)。加热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收缩,“8”字形PVC基体1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绕中间折叠关节旋转而导致下端相互靠近,通过矩形开口对第五PVC弹性带4施加压力,第五PVC弹性带4发生弯曲变形,如图3(d),在超过弯曲极限时发生反转,即由下凹状变为上凸状,机器人回复初始状态,如图3(e)。
总之,本发明的一种多模式柔性机器人由四个压电双晶片和两根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连接在PVC柔性基体上构成。利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柔性基体变形带动PVC弹性带储存和释放弯曲应变能,机器人实现跳跃运动和跳跃后回复原状的功能;利用压电双晶片驱动,机器人实现直线、转弯运动和跳跃后姿态调整的功能。机器人对称的基体结构、反对称的压电双晶片布置以及自适应侧边弹性带设计,机器人能够实现无翻转的定向的连续运动。本发明结合压电驱动高精度快响应、形状记忆合金高柔性大变形的优势,实现机器人的直线、转弯、跳跃、姿态调整的自适应多运动模式。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8”字形基体、弹跳足、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弹性带、“L”形支撑梁、以及驱动足,其中:
所述“8”字形基体是由带开口的弹性薄片折叠成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组成,两个三棱柱可绕中间的折叠关节自由旋转;所述弹性薄片的中间位置开口,用于安装弹性带及弹跳足;
在所述“8”字形基体的两个端部对称设有采用弹性材质做成的环形弹性体,所述环形弹性体与两个三棱柱的底边通过“L”形P支撑梁连接,所述“L”形支撑梁通过弧形的弹性带连接,形成整个环形弹性体;
所述“8”字形PVC基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形状记忆合金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8”字形基体上下表面的棱边上,呈拉伸状态,且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相互平行;
所述柔性机器人包含若干驱动足,所述驱动足安装在弧形的弹性带上,其中,位于“8”字形PVC基体同一侧的驱动足安装在同一侧弹性带上,“8”字形PVC基体两侧的驱动足安装方向相反;所述驱动足的自由振动端位于弧形弹性带的外侧,与地面形成小于90度的倾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弹性带由平直状在弹性范围内弯成半圆弧状,其两端分别与上、下“L”形PVC支撑梁同侧的端部连接;
所述驱动足有四个,其中,在“8”字形PVC基体一侧的两个驱动足安装于半圆弹性带上半部,另一侧的两个驱动足安装于半圆的弹性带下半部,即第一至第二驱动足与第三至第四驱动足的位置关于折叠关节反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8”字形基体、弹跳足、位于开口内的第五弹性带、 “L”形PVC支撑梁、以及半圆弹性带均采用PVC材料制成,其中半圆弹性带厚度小于第五PVC弹性带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足均采用压电双晶片,一端为自由振动端、另一端为引线端与半圆PVC弹性带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弹性带由平直状在弹性范围内弯成弧状,穿过“8”字形基体中部的矩形开口,两端固定在“8”字形PVC基体的前后端面中部,所述弹跳足粘结在第五弹性带的上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一至第四“L”形支撑梁粘结在“8”字形基体的前后端面,增大机器人的高度以使形状记忆合金弹簧位于所述“8”字形基体内部,目的是实现机器人的稳定站定、行走、跳跃以及着陆,防止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触地影响稳定性。
6.如权利要求1所的多模式柔性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机器人直线运动控制方法、机器人转弯运动控制方法、机器人跳跃运动控制方法和机器人姿态调整控制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式柔性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器人直线运动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至第二驱动足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一至第二驱动足施加同幅同频的正余弦电压,第三至第四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
第三至第四驱动足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三至第四驱动足施加同幅同频的正余弦电压,第一至第二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式柔性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器人转弯运动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至第二驱动足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一驱动足施加正余弦电压,第二至第四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机器人向左转弯;对第二驱动足施加正余弦电压,第一、三、四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机器人向右转弯;
第三至第四驱动足的自由振动端触地时,对第三驱动足施加正余弦电压,第一、二、四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机器人向左转弯;对第四驱动足施加正余弦电压,第一至第三驱动足不施加激励信号,机器人向右转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式柔性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器人跳跃运动控制方法包括:
加热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收缩,“8”字形基体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绕中间折叠关节旋转而导致上端相互靠近,通过矩形开口对第五弹性带施加压力,第五弹性带发生弯曲变形并储存能量,在超过弯曲极限时发生反转而释放能量,即由上凸状变为下凹状,第二弹跳足触地弹跳,机器人向斜上方跳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模式柔性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器人跳跃姿态控制方法包括:
若机器人跳跃后,上下面未发生翻转,即第五弹性带处于下凹状,机器人进行直线和转弯运动;加热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收缩,“8”字形基体的两个共棱边的三棱柱绕中间折叠关节旋转而导致下端相互靠近,通过矩形开口对第五弹性带施加压力,第五弹性带发生弯曲变形,在超过弯曲极限时发生反转,即由下凹状变为上凸状,机器人进行连续跳跃运动;
若机器人跳跃后,上下面发生翻转,即第五弹性带处于上凸状,即机器人已经回复初始状态,机器人可以进行直线、转弯和跳跃运动;
若机器人跳跃后,在空中产生滚转,导致机器人侧面触地,依靠半圆弹性带的柔性,机器人自动回复上下面稳定着陆状态;
若机器人跳跃后,机器人第一至第四驱动足中,自由端触地的驱动足不朝着预定的前进方向,可通过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转弯运动控制方法进行运动方向调整,即跳跃姿态控制在于实现机器人无翻转的定向的连续运动。
CN201811391743.0A 2018-11-21 2018-11-21 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878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91743.0A CN109878593B (zh) 2018-11-21 2018-11-21 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91743.0A CN109878593B (zh) 2018-11-21 2018-11-21 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8593A true CN109878593A (zh) 2019-06-14
CN109878593B CN109878593B (zh) 2021-07-27

Family

ID=66924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91743.0A Active CN109878593B (zh) 2018-11-21 2018-11-21 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859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1957A (zh) * 2020-08-24 2020-12-18 上海大学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超冗余连续体机器人
CN113326645A (zh) * 2021-05-28 2021-08-31 清华大学 一种柔性微型磁控机器人跳跃动态的分析方法
CN113364340A (zh) * 2021-06-18 2021-09-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微小型螺旋运动两栖仿生推进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13510692A (zh) * 2021-07-30 2021-10-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可转弯滚动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13602466A (zh) * 2021-04-28 2021-11-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水上微型柔性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14347058A (zh) * 2022-01-10 2022-04-1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双运动模态机器人
CN114684287A (zh) * 2022-04-07 2022-07-01 天津大学 一种少驱动多模式张拉移动机器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66078A (en) * 1980-10-02 1982-04-22 Waseda Daigaku Moving object
US6812624B1 (en) * 1999-07-20 2004-11-02 Sri International Electroactive polymers
CN102673674A (zh) * 2012-06-01 2012-09-19 浙江大学 一种四足机器人仿生弹性脊柱机构
CN103568005A (zh) * 2013-11-18 2014-02-12 山东理工大学 二平动正交解耦并联微动平台
CN106426268A (zh) * 2016-09-28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仿章鱼触手弯曲和扭转的柔性关节
CN108818495A (zh) * 2018-07-13 2018-11-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压电驱动的柔性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66078A (en) * 1980-10-02 1982-04-22 Waseda Daigaku Moving object
US6812624B1 (en) * 1999-07-20 2004-11-02 Sri International Electroactive polymers
CN102673674A (zh) * 2012-06-01 2012-09-19 浙江大学 一种四足机器人仿生弹性脊柱机构
CN103568005A (zh) * 2013-11-18 2014-02-12 山东理工大学 二平动正交解耦并联微动平台
CN106426268A (zh) * 2016-09-28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仿章鱼触手弯曲和扭转的柔性关节
CN108818495A (zh) * 2018-07-13 2018-11-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压电驱动的柔性机器人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1957A (zh) * 2020-08-24 2020-12-18 上海大学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超冗余连续体机器人
CN112091957B (zh) * 2020-08-24 2023-04-18 上海大学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超冗余连续体机器人
CN113602466A (zh) * 2021-04-28 2021-11-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水上微型柔性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13326645A (zh) * 2021-05-28 2021-08-31 清华大学 一种柔性微型磁控机器人跳跃动态的分析方法
CN113364340A (zh) * 2021-06-18 2021-09-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微小型螺旋运动两栖仿生推进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13364340B (zh) * 2021-06-18 2022-07-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微小型螺旋运动两栖仿生推进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13510692A (zh) * 2021-07-30 2021-10-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可转弯滚动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13510692B (zh) * 2021-07-30 2022-08-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可转弯滚动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14347058A (zh) * 2022-01-10 2022-04-1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双运动模态机器人
CN114347058B (zh) * 2022-01-10 2024-02-20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双运动模态机器人
CN114684287A (zh) * 2022-04-07 2022-07-01 天津大学 一种少驱动多模式张拉移动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8593B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8593A (zh) 多模式柔性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Jung et al. JumpRoACH: A trajectory-adjustable integrated jumping–crawling robot
CN109353424B (zh) 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腿式跳跃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Li et al. A fast rolling soft robot driven by dielectric elastomer
Gu et al. A survey on dielectric elastomer actuators for soft robots
Gupta et al. Soft robots based on dielectric elastomer actuators: A review
Jung et al. An integrated jumping-crawling robot using height-adjustable jumping module
Pei et al. Recent progress on electroelastomer artificial musc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biomimetic robots
US9856039B2 (en) Extendable solar array for a spacecraft system
US8757554B1 (en) Deployable and tracked solar array mechanism for nano-satellites
Dadashzadeh et al. From template to anchor: A novel control strategy for spring-mass running of bipedal robots
Duduta et al. Tunable multi-modal locomotion in soft dielectric elastomer robots
US20220069737A1 (en) Electrostatic-actuator-based, tunable, soft robots
Duduta et al. Electrically-latched compliant jumping mechanism based on a dielectric elastomer actuator
US9371823B2 (en) Polymeric actuator, actuator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lymeric actu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ctuator device
Lu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annelid-like peristaltic crawling soft robot using dielectric elastomer actuators
CN102390459A (zh) 一种有膝关节并联腿结构四足仿生机器人
Ni et al. A jumping robot using soft pneumatic actuator
Yamakita et al. Control of biped walking robot with IPMC linear actuator
Li et al. A deformable tetrahedron rolling mechanism (DTRM) based on URU branch
GB2598091A (en) Actuator assembly
Hu et al. A torsion-bending antagonistic bistable actuator enables untethered crawling and swimming of miniature robots
JP2008097349A (ja) 全方向移動機構
Du et al. A novel soft robot with three locomotion modes
Shintake Functional soft robotic actuators based on dielectric elastom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